展出歷史
北京故宮珍寶館1958年開館。是故宮博物院重要的常年開館的陳列館之一。與鐘錶館一道以展示清代宮廷文物珍玩為主,並同書畫、陶瓷、青銅、珍玩為主,並同書畫、陶瓷、青銅、工藝等各館共同組成故宮陳列體系,等各館共同組成故宮陳列體系,與古建築原狀群展示相互輝映。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的負責人介紹,故宮珍寶館自1958年開館以來曾經進行過四次大規模整修,這次修整前,館內設施陳舊、採光不足,展櫃密封不夠,塵土對展覽的效果和文物保護都造成嚴重危害。 據介紹,新的
珍寶館,從皇極殿和
寧壽宮搬遷到了皇極殿西廡、養心殿、樂壽堂和頤和軒,但和原來的珍寶館同在一個大院子裡,觀眾們很容易找到。
新館面積大約220平方米,展出了440多件文物,其中有221件文物是老館沒有展出過的。
基礎設施
在
紫禁城的東北部有一處獨立建築群,是乾隆建築群,是
乾隆皇帝建造的
太上皇宮殿——
寧壽全宮。 明代時這裡只建有不多的幾座宮殿,是供太后、
太妃養老的宮區。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
寧壽宮區。 康熙皇帝修建寧壽宮是為皇太后頤養天年。
到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為表示對自己非常崇拜的祖父康熙皇帝的敬仰,多次表示自己作皇帝的時間決不超過祖父的61年。當乾隆過60歲以後,就開始著手為自己將來作太上皇準備一個舒適的養老之所。
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花了5年的時間,擴建寧壽宮建築群,共耗銀143萬餘兩。改造後的寧壽宮建築群從格局與體制可說是紫禁城的縮影,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是以
皇極殿、
寧壽宮為主體的前朝,規制分別仿中路的
太和殿、
乾清宮和
坤寧宮。後部又分為中、 西三路。中路有
養性殿、部又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養性殿、
樂壽堂、
頤和軒、
景祺閣,東路有
暢音閣、
閱是樓等,西路就是俗稱“
乾隆花園” 閱是樓等,西路就是俗稱“乾隆花園”的
寧壽宮花園。
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 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時,便讓皇位給自己的兒子顒即
嘉慶帝。自己的兒子
顒琰,即嘉慶帝。但乾隆歸政後並沒有從
養心殿搬到寧壽宮,可以說徒有歸政之名,而無歸政之實。
光緒年間對寧壽宮重加修飾,光緒年間對寧壽宮重加修飾,是為
慈禧太后入住服務,慈禧晚年居住在這裡,總計十九年。在珍寶館的最後,是光緒寵妃珍妃的葬身之地珍妃井,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臨行前處死珍妃,現在我們看到的珍妃井是後期重建的。
主要展品
主要是清宮收藏的金銀玉翠、奇珍異寶製成的禮器、祭器、
冠服、裝飾品、生活用品以及宮室內的陳設品。
第二室 主要陳列有:①
龍袍。②盔甲。③鳳冠。④大金塔。⑤七珍、八寶。⑥朝珠。⑦
象牙席。⑧大玉山。
展品介紹
金胎掐絲琺瑯嵌
畫琺瑯執壺通高39厘米,寬 39厘米 25.5厘米
金嵌珠杯盤通高7.3厘米, 杯口徑 7.1厘米 ,盤高2.2 厘米,盤徑18厘米。
瑪瑙葵花式托碗通高8.5厘米 ,碗高4.7厘米,口 徑11.3 厘米, 足徑5.4 厘米。 盤高2.7厘米,直 徑16厘米,足 徑9.7厘米。
紅
珊瑚獅子翠白菜式花插
翠臥牛東珠朝珠 周長137厘米,由 108顆東珠穿成。
金甌永固杯
天球儀
金嵌珍珠寶石塔金嵌珠立佛
金宗喀巴像
金累絲嵌松石壇城
禊賞亭, 軒西為鑿有
流杯渠的禊賞亭,亭座西面東, 軒西為鑿有流杯渠的禊賞亭,亭座西面東,坐落於須彌座平台上,禊賞亭抱廈內地面鑿石為渠,渠長27m 27m, 彌座平台上,禊賞亭抱廈內地面鑿石為渠,渠長27m, 盤折, 曲水流觴”之意, 流杯渠” 曲廻盤折,取“曲水流觴”之意,稱“流杯渠”。
遊客指南
景點要求
10元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開放時間8:30-16:10,16:00停止售票,17:00清場。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開放時間8:30-15:40,15:30停止售票,16:30清場。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周一全天閉館。
四季皆可
1小時
景點交通
公交:
乘坐1、2、10、20、82、120、37、52、126、99、203、205、210、 728路、專1路、專2路公共汽車在“天安門東”站下車然後步行約900米到達午門。
乘坐1、5、10、22、37、52、205、99、728路公 共汽車在“天安門西”下車,然後步行約1000米從午門進入。
捷運:
乘坐捷運1號線在“天安門東”站下車,步行約900米,即可從午門進入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