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

詔書

詔書(zhào shū)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詔字。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君主制的國家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曰朕。並改命為,令為詔,從此詔書便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文書。漢承秦制,唐、宋廢止不用,元代又恢復使用。明代用詔書宣布重大政令或訓誡臣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詔書
  • 外文名:Imperial edict
  • 作用: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
  • 出現時間:西周
  • 使用者:皇帝
  • 別名:聖旨
釋義,解釋,歷史,詔書擬寫,退位詔書,其他信息,

釋義

詞目:詔書
拼音:zhào shū
基本解釋:[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衣帶詔書
詳細解釋:
皇帝頒發的命令。《史記·儒林列傳》:“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西晉陳壽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刺史臧旻列上功狀,詔書除(孫)堅鹽瀆丞,數歲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哲宗皇帝晏駕,新天子即位,頒下詔書,大赦天下。”陳白塵《大風歌》第一部第二章:“呂雉冷笑道:‘陳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詔書前去斬樊噲,三妹今日進宮,究竟是來弔喪,還是向先皇帝算賬?’”

解釋

說文解字》解釋“詔”:“告也,從言從召。”鄭玄為“詔”作注,謂“詔,告也”。詔書有一定的格式,比如清朝時的詔書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通常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亦或“布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通常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清朝時,詔書多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或有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被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而謄寫的詔書,通常被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又叫“搨黃”。
註:“奉天承運皇帝”為一個詞,奉天承運為皇帝的修飾定語。
以下為中國歷代的詔書簡歷:

歷史

詔書在西周時分為“誥命”和“敕命”兩種,原是一種訓誡勉勵的文告。
秦漢
秦始皇於前221年一統天下後,自以為功績勝過以往三皇五帝,於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秦亡後,漢朝繼起,基本上承襲了秦朝的制度。而其中詔旨的寫作格式,漢代的開頭大多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有這么一段論述:“秦承周末,為漢驅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並以為號。漢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所至曰幸,所進曰。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但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每幾十年便更替一次,使皇帝都強調其統治乃天意,他人不得違天。
隋唐
唐代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一般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其中有嚴格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唐六典》卷8門下省“事中”條)。所以在頒行的制書之首往往是“門下”兩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歸的話往往見於皇帝的即位詔令中,與魏晉南北朝時略同。而西周時的“誥命”與“敕命”在此時專指帝王授官、封贈的命令。
宋代的詔令雖繼承唐代,但有所變化。宋代皇帝的詔令,不論事情大小,“非經二府者,不得施行”,但此處二府系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詔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書門下議,學士為之,故許多重要詔令開頭與唐代一樣,都是“門下”二字。如《宋大詔令集》所載從宋太祖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門下置於篇首,同時,《宋大詔令集》中所存的詔令中,以“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亦占有相當比例。
元代以蒙古語為國語,故以“國語訓敕者曰聖旨,史臣代言者曰詔書”。蒙文和漢文詔書開頭都使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的套語。其中“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是蒙文,意為“天眷命”。
明代加強中央集權,對於“天命”之說亦廣加利用。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記載,太祖嘗言:“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因而其詔書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
另外,明朝規定親王、群臣上表箋,都得有“天眷命,統馭萬方”或是“天受命,君師宇內”等字樣,節日朝賀須用“天永昌”,皇帝郊祀稱自己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樂頭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華夷”、皇帝結婚的納採制詞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寶璽則有“皇帝奉天之寶,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字樣等等,都認為明朝政權的統治出自天意。此時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而對於民間的祭拜天地行為則視為褻瀆神明,須杖七十,真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清承明制,其詔書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中間為主文,結尾則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布告中外,鹹使聞知”為多。詔書以外,清代還有制辭(即制書)。其開頭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云云。
清代詔書多用大幅染黃紙書寫製成。所謂染黃紙,是將紙放入黃柏樹汁浸染至滅白為止,以達到防蟲滅菌的效果。詔書紙高約八九十厘米,橫寬視文字內容長短而定,長者可達五六米,表裏二層成長卷式樣,雖大卻十分堅固,不容易破損。
詔書文字為墨筆楷書,均為滿漢合壁,漢文位於右方,豎行往左書寫;滿文位於左方,豎行往右書寫,多用朱圈句讀,與一般文書不加標點不同。紙張接縫處正面正中位置蓋有騎縫印,印用“皇帝之寶”,正文之後另起一行偏上位置書寫年號及年月日期,並騎年蓋月鈴用“皇帝之寶”。

詔書擬寫

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或“布告中外,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
註:“奉天承運皇帝”為兩個詞,奉天是一個詞,承運皇帝是一個詞,都是為“皇帝”的修飾定語。
註:以上為清代詔書格式,清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格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開頭是從明朝才開始使用的。
古代的詔書又稱為聖旨
重要聖旨的發布通常由禮部安排專門人員傳達,只有極細小的事才會經過太監辦理,而且不會是“奉天承運皇帝召曰”這種正式的聖旨。

退位詔書

中國歷史上除十六國之外,通過皇帝退位改朝換代,並由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詔書,謹見這十份。之所以在此歸納總結,是因為這是在世襲制社會中,一個特殊存在的禪讓制度。集中存在於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個較長的大分裂時期以及改時期前前後後的時間內。在權臣當朝,皇室暗弱的年代,處於弱勢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禪讓給大臣。一般禪讓詔書應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禪位前首發退位詔書,自責罪過,宣布退位,然後在禪讓大典上由主持儀式的大臣擬定一份禪讓寶冊(就是禱告祭文、史稱奉冊、或寶書等),而且是必須的一個程式。新的皇帝登基後,再下一道詔書,宣布登基,內容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自謙,然後冊封百官,大赦天下一類。

其他信息

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命(題目為錄者所加)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妖氣未掃於榆關,海邦實要害之地。草創宏開於栢府,長城壯犄角之雄。陸運水輸,策遠之膚功立奏;相機制變,訌內之巨患以消。慶既,覃於流虹恩,宜頒於秉鉞。爾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兼管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衝於千里,文武為憲於萬邦。李署牽絲,冤早清於肺石;栢台焚草,直益奮於埋輪。因門震而進鯁言,糾繩切摯,觸嚴譴而同蠖伏。創愛滋深,雲壑之夢亦清。甘銷沉於二十載,風雨之鳴不己。
袁可立題封複印件(局部)袁可立題封複印件(局部)
效涓埃,以千金朕求故劍,於先朝命典符璽,而蹌陛棘寺。竹刑露湛,銀台花判雲敷。當遼廣繼陷之時,憂水濱之可問,值登萊匱亟之會,命飛挽,以專征。而爾振迅宏才,旌旗立為色變。展張盡力,舳艫頓見尾銜。察屬國之情形,務令受我戎索;壯孤島之聲實,恆使奮其長纓。外攘全賴於內修。指顧而蓮妖盪掃;中權有資於後勁,擘畫而榆鎮立通。嘉此戎功,晉秩樞佐。既頒延世之賞,更覃流虹之恩。茲特授爾階通議大夫,錫之誥命
鳴乎!夷氛斂而鷙藏,綢繆當先於未雨;海揚波而鯨惡,轉輸有難於上天。況物力罄竭之秋,何以彌呼庚癸?而人心驚擾之後,尤宜坐鎮倉皇。惟爾運籌師中,坐看有截海外。朕寬東顧,爾無西歸,益壯!乃猷以需特簡。
欽哉
初任 直隸蘇州府推官
二任 山西道監察御史
三任 尚寶司司丞
四任 本司少卿
五任 太僕寺少卿
六任 通政使司左通政
七任 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興防 贊理東征軍務兼管糧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八任 今職
鈴閣宣勞,海上著安攘之績;蘭闈申儆,閨中宏靜好之音。功德賢均,內外恩並。爾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兼管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妻,累封宜人宋氏,稟柔成性,蘊粹含章。葉沼沚之芳猷,茂頻繁之雅韻。晨昏奉盥,承尊孝以無違;拮据力操,治閫嚴而有則。
爾夫鴻冥遁跡,能偕隱以灌園;迨其鴻漸升階,尚履約而秉杼。足兵足食,節鉞之績爛焉;將翱將翔,佩環之助遠矣。嘉茲懿範,宜霈寵綸,是用加封爾為淑人。荷天之寵光,彌耀於魚軒。惟德之行儆,益勤於鸞壺。
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