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

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敕。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誥命夫人
  • 外文名:Imperial mandate Mrs.
  • 品級:一至五品
  • 意義:有俸祿,沒實權。是一種榮譽象徵
  • 加封年代
  • 封贈對象:一至五品官員母親或夫人
歷史沿革,誥命文書,特權,

歷史沿革

漢代以後王公大臣(即官在“執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從高官的品級一品誥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作為王命文書開始於西周。如《尚書·周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漢代偶一用之,不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賞罰用制誥。
據史書記載,從宋代開始,凡文武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大臣、貶乏有罪、封贈其祖父妻室,都用誥命。元代封贈文書有宣命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贈一品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
清沿明制,有制度規定:封贈官員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準被封贈人的職務及姓名,而後翰林院依式撰擬文字。屆封典時,中書科繕寫,經內閣誥敕房核對無誤後,加蓋御寶頒發。
在明清之際,五品以上的官員,如果功績超群都有機會得到皇上的封贈命令,就是這裡所說的誥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所得到的則被稱為敕命。《清會典》中載,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製,書滿漢文,皇上鈐以印鑑。通覽之下,色彩絢麗,有一股華貴喜慶的氣氛。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

誥命文書

誥命文書、敕命文書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當時非常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明代的誥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屬的神帛制敕局,後稱南京織染局織造(清代的誥命敕命由江寧織造製成)。
誥命敕命為捲軸形式,分為蒼、青、黃、赤、黑五種顏色;按照官品等級的高低,它的圖案和軸頭也有嚴格區別。明代規定,親王郡王用冊,親王生母封夫人給誥命,圖案為雲鳳錦。鎮國將軍及夫人用玉軸,輔國將軍及夫人犀牛角軸,奉國將軍及淑人抹金軸……。文官一品雲鶴錦,夫人鸞錦,俱用玉軸;二品獅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軸;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軸;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軸;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烏木軸,八品、九品同樣用葵花烏木軸。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軸。誥命的織文,文官用玉箸篆,武職用柳葉篆。誥命織文為“奉天誥命”,敕命織文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龍盤繞。
清代誥命敕命翰林院撰擬,經內閣 大學士奏定之後,按品級填給。其文字採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於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各按奉旨、奉詔日期書寫。鈐蓋“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凡遇襲封,世襲有數次者及世襲罔替者,每襲一次,都要增寫在原給誥命、敕命之後,如增寫已滿,則重新填寫,送宮中內閣用“寶”,並與原誥敕一同發給官員。

特權

誥命夫人是有品級之分的,如“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
宋制,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等國夫人,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
二等郡夫人,宋朝於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
三等淑人,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
四等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
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員之妻封令人;
六等恭人,用以封贈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於宜人而低於令人;
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後,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
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
九等孺人,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
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無封無品叫娘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