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使用來歷,秦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外國使用,
名稱
拼音: fèng tiān chéng yùn
使用來歷
秦朝
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它不像春秋戰國一樣用“天命”的說法統治其臣民,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種根據。《史記》說:“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①,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②。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③,度以六為名④,音上大呂⑤,事統上法⑥。”所以,秦的“奉天”是靠“五德”運行中的“水德”的“當運”。後來的封建社會的皇帝兼用這兩種虛構,自稱為“奉天承運皇帝”,因此秦朝可以說是“奉天承運”一語的理論源頭。
“奉天”是說“奉天命”,“承運”是說承“五德”的運行。
①螾:《集解》引應劭語說:“螾,丘蚓也。黃帝土德,故地見其神。蚓大五六圍,長十餘文。”②《索隱》說:《中候》及《呂氏春秋》皆雲“有火自天止於王屋,流為赤烏。”火舌化為紅色老鴉,周人以為是象徵吉祥的符瑞。③五色之中崇尚黑色。上同“尚”。④五行之數: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秦自以為得水德,水數一、六,一不能成變化,便取六為度數,如六寸為符,六尺為步之類。⑤大呂:十二律之一,於五音為商,於五行屬金。按五行生剋學說,金能生水。秦以為水德,所以於十二律中崇尚大呂。⑥《集解》解釋說:“水陰,陰主刑殺,故尚法。”
唐朝
唐朝詔令分為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日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七種形式,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故而其所頒行的制書之首往往是“門下”兩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歸的話往往見於皇帝的即位詔令中,如德宗即位冊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肅宗即位赦稱:“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 順宗即位赦稱:“朕纂承天序……”,這也可以看做後世“奉天承運”的雛形。
元朝
元朝為蒙古族統治的封建王朝。漢文詔書使用“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使用“長生天的氣力里,大福蔭的祐助里皇帝聖旨”。
明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奉天承運這個詞真正使用在帝王詔書上,卻是從明朝開始。
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記載太祖嘗言:“見人言動皆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因而其詔書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明代禮儀明文規定,親王,群臣上表箋,都得有“皇天眷命,統馭萬方”,“承天受命,君師宇內”等字樣,節日朝賀須用“奉天永昌”,皇帝郊祀稱自己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樂頭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華夷。” 皇帝結婚的納採制詞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寶璽則有“皇帝奉天之寶”,“奉天承運大明天子寶”等等。這些與“奉天承運”一樣,都是君權神授理論的體現。
聖旨的結尾並不都是古裝劇里的“欽此”二字。
有的聖旨並沒有專門的結束詞,說完就算;有的聖旨會選擇其他的語氣助詞來表示結束,比如“於兮”;還有的聖旨結束詞比較長,比如清朝的很多聖旨都是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或“布告中外鹹使聞知”結尾。
清朝
而到了清朝,更加是將這個套語用到了極致。清承明制,其詔書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中間詔示內容,最後一般以“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或“布告中外鹹使聞知”結尾。詔書以外,清代還有制辭(即制書)其開頭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云云。
外國使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用法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朝鮮、越南等國也在使用。朝鮮王朝過去長期是中國明朝和清朝的屬國,沒有資格使用“詔”、“敕”等稱謂。但是甲午戰爭以後,朝鮮獲得獨立,其國王李熙於1897年10月12日自稱皇帝,並改國號稱“大韓帝國”。大韓帝國在重大場合所頒的詔書亦沿用了中國明清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的說法,比如在李熙的稱帝建國詔書中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檀、箕以來,疆土分張,各據一隅,互相爭雄。及高麗時,吞併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合三韓。及我太祖龍興之初,輿圖以外,拓地益廣。北盡靺鞨之界,而齒革檿絲出焉;南收耽羅之國,而橘柚海錯貢焉。幅員四千里,建一統之業。禮樂法度,祖述唐、虞,山河鞏固,垂裕我子孫萬世盤石之宗。惟朕否德,適丁艱會,上帝眷顧,轉危回安。創獨立之基,行自主之權。群臣百姓,軍伍市井,一辭同聲,叫閣齊吁,章數十上,必欲推尊帝號。朕揖讓者屢,無以辭,於今年九月十七日,告祭天地於白岳之陽,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以是年為光武元年,改題太社、太稷,冊王后閔氏為皇后,王太子李坧為皇太子。惟茲丕厘耿命,肇稱巨典,爰稽歷代故事,另行大赦。……於戲!初膺寶籙,寔荷自天之佑;渙斯大號,式孚率土之心。欲革舊而圖新,化行而俗美。布告天下,鹹使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