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六宮

東六宮

東六宮在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是一組由六個相同形式的院落組成的建築。六宮分別為: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六宮
  • 地理位置:北京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4.1-10.31:08:20-17:00;11.1-3.31:08:30-16:30【每周一閉館】
  • 景點級別:國家5A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60元旺季/40元淡季
  • 著名景點: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景仁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東六宮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仁門,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龍鳳和璽彩畫。明間前後檐開門,次、梢間均為檻牆檻窗,門窗雙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間室內懸乾隆御題“贊德宮闈”匾。天花圖案為二龍戲珠,內檐為龍鳳和璽彩畫。室內方磚墁地,殿前有寬廣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以旋子彩畫。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施以斗栱,飾龍鳳和璽彩畫。兩側各建耳房。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亦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景仁宮明代為嬪妃居所。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鹹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承乾宮

承乾宮,北京故宮的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東六宮
承乾宮為兩進院,正門南向,名承乾門。前院正殿即承乾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內外檐飾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檻牆、檻窗,雙交四菱花扇門、窗。室內方磚墁地,天花彩繪雙鳳,正間內懸乾隆御題“德成柔順”匾。殿前為寬敞的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明崇禎七年(1634年)安匾於東西配殿曰貞順齋、明德堂
“承乾”一名,意思是在承乾宮居住的妃子,一定要順承皇帝,不能於皇帝不敬。
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順治帝孝獻皇后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鹹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鍾粹宮

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鹹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復稱鍾粹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後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於宮門內添加垂花門、遊廊等。
東六宮
鍾粹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鍾粹門,前院正殿即鍾粹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前出廊,檐脊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跴斗拱,彩繪蘇式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冰裂紋、步步錦門窗。室內原為徹上明造,後加天花頂棚,方磚墁地,明間內懸乾隆御題“淑慎溫和”匾。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前出廊,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蘇式彩畫。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蘇式彩畫,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均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院內西南角有井亭1座。
鍾粹宮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后妃居所。清鹹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訢之母亦居此宮,代為撫育奕詝。鹹豐帝孝貞顯皇后(即東太后慈安)自入宮即在鍾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後也曾在此宮住過。
現在常年在此進行故宮藏玉器類文物的展示。
鍾粹同鍾萃,古代是匯集精華、精粹的意思。

景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清沿明朝舊稱,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東六宮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陽門,前院正殿即景陽宮,面闊3間,黃琉璃瓦廡殿頂,與東六宮中其它五宮的屋頂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斗栱,繪龍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間為玻璃窗。明間室內懸乾隆御題“柔嘉肅敬”匾。天花為雙鶴圖案,內檐飾以旋子彩畫,室內方磚墁地,殿前為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
後院正殿名為“御書房”,面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次、梢間為檻牆、檻窗,檐下施以斗栱,飾龍和璽彩畫。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書《毛詩》及馬和之所繪《詩經圖》卷於此,乾隆御題額曰“學詩堂”。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收藏於此。東西各有配殿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以旋子彩畫,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格局。
現在常年在此進行故宮藏琺瑯器文物的展示。

永和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又有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東六宮
永和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前接抱廈3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繪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後院正殿曰同順齋,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雙交四 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置風門,次間、梢間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以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延禧宮

現在在內廷里,人們可以見到一座不倫不類的“西洋爛尾樓”,這就是俗稱“水晶宮”的延禧宮了。
東六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延禧宮原與東六宮其它五宮格局相同,為前後兩進院,前院正殿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室內懸乾隆御筆匾曰“慎贊徽音”,東壁懸乾隆《聖制曹後重農贊》,西壁懸《曹後重農圖》。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為黃琉璃瓦硬山頂。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起火,燒毀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僅餘宮門。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
宣統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緒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當時隊這座西洋宮殿的構想是:水殿的牆壁隔著兩層玻璃,玻璃夾層里注水養魚,在建築外面也注水養魚,環以假山相饒。主樓每層9間,底層四面當中各開一門,四周環以圍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層六角亭1座,底層各開兩門,分別與主樓和迴廊相通。據《清宮詞》、《清稗史》記載,水殿以銅作棟,玻璃為牆,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底層地板亦為玻璃製成,池中游魚一一可數,荷藻參差,青翠如畫。當時端康太妃像藉助修築此水殿而虎炳千秋,甚至還拉著隆裕太后題匾額曰「靈沼軒」,“可惜”呀,水殿還沒有修築好,清王朝就覆滅了,所以,就留下了這座皇宮中的西洋爛尾樓。俗稱「水晶宮」。
事實上,該殿所有構架均為鐵鑄,殿內4根蟠龍紋柱也系鑄鐵鍛造。整座建築大都以漢白玉砌成,很少用磚,外牆雕花,內牆貼有白色和花色瓷磚。因國庫空虛,水晶宮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後被迫停建。宣統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還曾下令西苑電燈公所給延禧宮安裝電暖爐、電風扇並添安電燈。延禧宮是故宮中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築。
1917年張勛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1931年,故宮博物院在延禧宮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物庫房,為了讓庫房能和故宮其他建築相平衡,所以在庫房上又覆蓋了一層黃色琉璃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