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2.古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狄鞮
- 拼音:di dī
- 釋義: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
- 出處:《禮記·王制》
1.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2.古地名。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孔穎達 疏:“鞮,知也,謂通傳夷狄之語,與...
“寄”、“象”、“狄鞮”、“譯”就是當時負責翻譯東、南、西、北四方民族語言的翻譯官名,也可作翻譯術語用。四者合稱“象寄譯鞮”、“寄象鞮譯”或“鞮...
鞮譯象寄 : 1.《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後因以"鞮譯象寄"借指四方...
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胡人𡳐連脛,謂之絡鞮。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從革。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1、 “狄鞮”和“譯”,原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區少數民族語言譯成漢語的譯官.後亦指歌詞已譯成漢語的少數民族的樂曲。《文選·王融》:“匭牘相尋,鞮譯無曠...
吳騫 《拜經樓詩話》卷三引 清 張為儒 《蟲獲軒筆記》:“《王制》:‘西方曰狄鞮。’古詩中所謂迷迭、兜納諸香,大都出於西域,故曰‘鞮芬狄香’。鞮芬即狄...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後稱翻譯為“象寄譯鞮”。古代指能通傳東南...
象譯: 1.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象譯,即翻譯。”例:凡冠帶之國,舟車之所通,不用象譯狄鞮,方三千里。——《呂氏春秋·慎勢》 ...
宋法雲《翻譯名義集》:“像胥氏通六蠻語,狄鞮主七戎,寄司九夷,譯知八狄”,到了周朝以後,這些“通夷狄之言”的人,才統稱為“像胥”在周代以前,長四方之語,...
詞語信息yì xiàng ㄧˋㄒㄧㄤˋ 譯象詞語解釋《禮記·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象寄之才”是我國古代對翻譯人員的稱呼。源於《禮記》,《禮記•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