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製作材料,特色,製作工藝,製作要訣,食譜營養,食物相剋,歷史文化,酥魚歷史淵源,酥魚傳說,
製作材料
主料:青魚800克
特色
此菜色澤黃亮,塊形酥嫩,汁濃油潤,滋味鹹香。
製作工藝
1. 將青魚宰殺治淨,片取其肉剁成6.5厘米長、1.5厘米寬、1.5厘米厚的長條,洗淨瀝乾,盛盤內;
4. 將醃漬好的魚塊,倒入蛋糊中沾糊上漿;
5. 黑木耳去雜質洗淨;
6. 玉蘭片用水泡發,洗淨切片;
7. 炒鍋內倒入植物油,置在旺火上燒至7成熱,將魚逐塊下鍋炸至外酥內嫩,色澤金黃時撈出,整齊地擺在碗中;
9. 將滷汁淋入炸好的魚塊碗內,上籠蒸半小時取出,翻扣入盤;
製作要訣
1. 魚塊醃漬時間,可依據魚塊大小掌握,以進味為好;
2. 蒸熟出籠後,可稍停一下,用竹片在碗邊周圍輕輕鬆動,以免燙手和翻扣時變形;
3. 魚塊要炸至色黃酥嫩,回燒滷汁時要達到芡亮汁稠,澆淋魚塊要均勻,使味鮮滑潤;
4.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植物油1000克。
食譜營養
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
所需要的礦物質,蛋白質為優質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 木耳(水發)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它還有幫助消化纖維類物質功能,對無意中吃下的難以消化的頭髮、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有溶解與烊化作用,因此,它是礦山、化工和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食物相剋
木耳(水發) :木耳不宜與田螺同食,從食物藥性來說,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於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
木耳不宜與野鴨同食,野鴨味甘性涼,同時易消化不良。
歷史文化
酥魚歷史淵源
炸酥魚是酥魚的一種,酥魚,也稱骨酥魚,起源於中國的骨酥魚之鄉邯鄲趙家,魏晉時期,由民間傳入宮中,北宋初年,被太祖趙匡胤(河北人)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聖旨骨酥魚是中國的酥魚之祖、技術之源,製作骨酥魚,關鍵在“料窨”和配方。經過上千年的歷史和演變,酥魚逐漸由邯鄲流傳各地,並不斷發展,其中炸酥魚成為湖北菜系中的特色菜之一。
酥魚傳說
酥魚又名“枯魚”,此菜傳說來源於西漢後期,距今1700多年。當時朝政腐敗,生靈塗炭,一賢吏擺脫世俗,隱居伊水,以垂釣逍遙餘生。一日垂釣時,有兩個蠻橫少年走向身邊對他說:“你自命不凡為官清正,卻為何擾亂我們家族,看來你也不是清白之人。”言畢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撲向漁者。在這危急之時,又一少年道:“不可對弱者相欺!”話音一落,狂風即止,天空放晴,只見河中兩條游魚,向漁者點頭示意。漁者自忖,天地陰陽,世態炎涼,生死之爭歷來如此,微微生靈,竟也揚惡,如施惻隱,後患不及。隨以酒和食灑向河中,將魚精醉死,撈出剁塊,拌味炸熟投入水面以示警戒!魚群得知同類不自量力,自我懲罰,遂唱出了“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的悲哀歌聲,以刺政和自勉。而枯魚也由原來的炸食佐酒,逐漸進而炸蒸結合,成為湖北歷久不衰的名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