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辦法》是為深入貫徹《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辦法》(魯科字〔2022〕32號)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轉化,加快“科創濟南”建設,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而制訂的辦法。
《濟南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辦法》是為深入貫徹《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辦法》(魯科字〔2022〕32號)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轉化,加快“科創濟南”建設,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而制訂的辦法。
《濟南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辦法》是為深入貫徹《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辦法》(魯科字〔2022〕32號)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轉化,加快“科...
《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辦法》是為了規範、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制定的辦法。2022年4月,山東省科技廳聯合省財政廳制定《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實施辦法》。制定經過 2022年4月,山東省科技廳...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鼓勵和促進成長型企業發展的意見》是濟南市人民政府為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成長型企業、推動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科學發展提出的意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為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成長...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等中科系科研院所落地建設,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山東可信雲信息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機構先後成立,擁有臨空經濟區、新材料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際招商產業園、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中歐裝備製造小鎮等一批高端產業園區,新技術、新...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構建協同創新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個方面任務,以更好地激活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四是實施人才強企行動。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提出了壯大優秀企業家隊伍、高層次人才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三個方面任務,打造多層次、立體化人才支撐體系,特別是突出企業家引領作用,...
——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面向科技創新和中小企業發展需求,聚集優質科技服務資源,引進100家全球高端科技服務機構,培育2000家科技服務骨幹機構, 全省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服務機構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形成一批特色突出...
(五)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我市與山東大學和濟南大學在規劃、發展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戰略合作。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
健全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政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準)獨角獸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形成若干創新型領軍企業群。增強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整合能力,帶動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資源共享、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強化創新資源最佳化整合,支持行業骨幹...
(一)深化流通企業改革。加快流通企業改革、改制步伐,明晰產權關係,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組織機構、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機制與現代經營方式,管理技術相適應,做到經營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同步進行。培育做大大型流通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盟,使社會資源向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的企業聚集。推動中小流通企業民營化。
加大四大泉群、三大名勝、百年商埠、千年古城的系統整合和保護,進一步提升“天下泉城”、“名士濟南”文化品牌影響力。整合壯大文化人才隊伍,創作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精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入挖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培育現代文化產業項目,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品、知名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集聚區。創新文化發展體制...
強化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快建立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以及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創新第三方質量評價。深化標準化改革,全面實施企業產品與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培育發展技術先進的團體標準,以標準化支撐推動質量強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2.最佳化營商環境。強化政務服務,提升履職效能,...
泉城旅遊品牌不斷提升,年接待遊客突破千萬人次大關。大規模開展了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城市綠地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7%和7.8平方米。數位化城市建設取得可喜成果,信息化基礎設施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市文化品味不斷提高。科技投入增加,創新步伐加快,...
增強8個省級開發區承載帶動能力,強化項目引進,提升產業層次。四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入開展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和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建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專利、品牌、商標、標準戰略,培育一批重點品牌企業和中國馳名商標。全市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400家以上,培育150家創新型企...
泉城旅遊品牌不斷提升,年接待遊客突破千萬人次大關。大規模開展了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城市綠地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7%和7.8平方米。數位化城市建設取得可喜成果,信息化基礎設施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市文化品味不斷提高。科技投入增加,創新步伐加快,...
供熱企業實施資源初步整合,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運行效率,並引入民間資本,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礎。通過實施改革,政府職能逐步從傳統的具體管理企業和直接運營向統一行業規劃和市場準入、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價格監管等方面轉變。(三)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成效顯著。積極推廣套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科技...
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2%左右。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顯著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和文明水平顯著提高,城鎮集聚輻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城鎮化發展質量進入全省前列,基本形成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市域城鄉一體化健康發展新格局,全面構建起支撐經濟文化強市建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二、發展...
出台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創新中小企業扶持機制,濟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成為國家級服務平台,建立市級以上小企業輔導基地11家,多措並舉新增“三上”企業1000家。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動力,加強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管理,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新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總數達到18家,...
支持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加強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解決支柱產業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資源環境矛盾加重等突出問題。深入落實創新型城市規劃綱要和配套政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著力打造產品品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濟南製造”向“濟南創造”轉變。二是促進...
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市場化成果轉換機制,建好各級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提高技術含量和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加快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最佳化,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政策啟動、改革推動、骨幹帶動、科技拉動“四動...
3.積極培育股權交易市場。探索設立股權交易所,開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的登記、託管、轉讓工作,促進股權的合理流轉。積極推動濟南高新區成為全國代辦股份轉讓試點園區,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交易。4.大力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利用國家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契機,整合全市產權交易機構,建立輻射全省...
重視和關心企業家隊伍建設,努力為企業家安心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四是大力推動自主創新。進一步完善創新型城市建設配套政策,規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全面提高產業技術素質。最佳化人才政策環境,抓住當前機遇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濟發展。實施泉城學者建設工程、青年...
實施“六個突破、六個互動”推進方式,不斷創新探索,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符合濟南實際的發展道路。堅持用改革、市場和創新的辦法解決問題。把握經濟和社會發展內在規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化進程,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經濟、行政、市場環境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秩序。堅持把破解深層次矛盾作為實現長遠...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00億元、增長21%,是近5年來最高增幅;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5%;紮實推進220個重點項目建設,建成了華芯富創OGS觸控屏、齊魯電機、聖泉20萬噸酚醛樹脂等一批投入大、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的好項目;創新谷、濟南藥谷、漢峪金谷等一批孵化器、平台加快建設,吸引了大批企業集聚發展。寶世達、滙豐...
第六條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重大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規劃和計畫,實施高新技術自主創新工程,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儲備。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究開發,應當符合國家和省高新技術發展規劃和發展方向。各類科技研究開發計畫應當重點突出...
推動示範基地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在中小企業孵化、服務模式創新、公共平台建設、產業鏈條搭建等方面發揮帶動作用。支持示範企業建設一批有特色的行業性專業性電商平台,在創新經營模式、整合市場資源、帶動關聯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13.實施跨境電子商務“635工程...
引進和培養一批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支持大數據及相關產業骨幹型、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產業新高地(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有關部門配合)。培育和支持軟體產業園區發展,支持濟南市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中國軟體名城,支持青島市高標準創建中國軟體名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有關部門...
擬訂並組織實施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有關政策,負責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技術改造管理。編制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導向目錄,規劃重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建設項目。承擔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具體工作。(十)科技處。負責研究提出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政策措施,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組織實施有關...
歷下軟體產業園是在歷下區政府及東關辦事處、區科技局直接領導和支持下建立的非企業法人公益性科技企業孵化機構。財稅扶持 2003年區政府專門為軟體園制定了扶持政策,包括《濟南市歷下軟體產業園及濟南歷下軟體創業服務中心優惠政策暫行規定》、《歷下區科技孵化企業資格認定和管理暫行辦法》等檔案,對入駐園區的軟體...
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4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3.06%。籌建2家濱州市技術創新中心(占全市一半);備案(培育)1家濱州市新型研發機構;聯合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籌建1家濱州市重點實驗室。分別立項3個山東省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個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重點領域項目,優先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和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科技支撐計畫等專項資金支持。鼓勵各地對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項目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扶持政策。2.加大稅費優惠力度。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數位技術企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