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0日在濟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 楊魯豫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2014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Ji'nan Government
  • 時間:2014年1月10日
  • 地點:山東省濟南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一、2013年工作回顧,二、2014年工作安排,《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1,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應對錯綜複雜經濟形勢、加快省會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堅強領導下,市政府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完成了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省會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一)在穩定經濟成長中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加快轉調創步伐,擴大有效需求,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實體經濟,實施系列創新舉措,積極作為,紮實推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逐季向好,質量效益有了新的提高。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200億元以上,增長9.6%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82.1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3.9%;其中地方稅收收入381.9億元,增長15.1%;稅收比重達到79.2%,提高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25%和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0.55%,分別提高0.6和1個百分點。重汽、齊魯製藥等一批企業主動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興市場,實現銷售和效益雙增長,二工具機集團競得福特美國工廠第6條大型智慧型衝壓生產線訂單,開啟“濟南創造”進軍國際市場新征程;天岳碳化矽、華雲豪克能、建邦新材料等一批新興高科技企業嶄露頭角;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千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5%。發展後勁逐漸增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00億元、增長21%,是近5年來最高增幅;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5%;紮實推進220個重點項目建設,建成了華芯富創OGS觸控屏、齊魯電機、聖泉20萬噸酚醛樹脂等一批投入大、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的好項目;創新谷、濟南藥谷、漢峪金谷等一批孵化器、平台加快建設,吸引了大批企業集聚發展。寶世達、滙豐鑄造、玫德鑄造3家企業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各類市場主體新增1.7萬戶、增長25.4%。山東企業上市路演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突破萬億元。全面完成淘汰落後產能和節能減排任務。
(二)在拓展發展空間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我們按照建設美麗泉城總體要求,以片區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進一步拓展空間、增強功能、彰顯特色、提升內涵。編撰《濟南市三年建設規劃》,推出了仲宮、柳埠、西營三鎮控制性詳規、南部山區旅遊規劃、北部新城戰略規劃等一批專項規劃和產業規劃。從完善規劃、政策推動、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推進北跨發展,黃河以北地區承載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興隆、南北康、華山、雪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一批片區拆遷建設加快推進,千佛山風景區、泉城特色標誌區、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等規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綠地普利中心等一批文化、商業新地標拔地而起,省會大劇院入選2013年中國十大劇院,西部新區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綻露現代化都市新形象。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啟動,濟南機場南指廊工程即將建成,濟南至東營、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加緊施工,二環西路高架北段建成通車,二環西路南延、二環南路高架動工建設,泉城路、旅遊北路、土屋路等一批主次幹道整治完工。圍繞保障新區開發和老城提升,配套完成一批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公交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市政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正式通水。紮實開展水生態文明市創建等“五城聯創”工作,完成興濟河、工商河、巨野河等一批河道治理工程和30條小流域綜合治理,敷設雨污管線170餘公里,基本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深入推進市容道路、鐵路沿線、建築渣土、違法建設等11項整治工作,繼續實施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改善市區交通擁堵狀況。綜合施策整治霧霾天氣,推進燃煤鍋爐“煤改氣”和揚塵、渣土治理,在建成區禁行黃標車。突出城市出入口、重要道路及節點綠化美化,森林覆蓋率達到34%、提高1.7個百分點,城市綠化更加豐富多彩。採取增雨置采、水源連通等措施,實現趵突泉群連續十年噴涌。經過不懈努力,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結束了我市沒有5A級景區的歷史。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成功舉辦濟南首屆泉水節,圓了泉城市民多年的夢想。
(三)在促進協調發展中激發縣(市)區經濟活力。為充分發揮縣(市)區發展主體作用,市委、市政府在實施三年突破平陰、推動長清加快融入中心城區發展的基礎上,出台支持濟陽加快建設北跨產業發展區、繼續支持商河跨越發展等政策措施,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財源建設等方面,賦予縣區、園區更多的發展決策權和管理權,為縣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各縣(市)區搶抓政策機遇,不斷調整、豐富、完善發展思路,發揮優勢,創新突破,進一步增強內生動力,呈現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發展新格局。在2012年濟陽縣財政收入過10億元基礎上,又有平陰、長清兩個縣(區)突破10億元,歷下區突破百億元,其它縣(市)區財政收入均有大幅增加。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有了新提升,以片區改造為載體,培育稅源型產業,中海環宇城建成運營,魯商國奧城、祥泰廣場、領秀城、銀座好望角等一批高端商務樓宇加快建設,引進東亞銀行、安顧保險等地區總部,濟南金融商務中心區、黃金珠寶交易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周邊縣域依託明水經濟開發區、濟北經濟開發區等園區,加快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支持福膠、宏達、元首、大漢等本土企業擴規發展,歷城現代物流、長清壓力容器、章丘精細化工、平陰炭素、濟陽食品、商河紡織等一批中小產業集群快速崛起,成為縣域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以崔寨、刁鎮、玉皇廟等省級示範鎮為引領的鎮域發展有了新起色,加大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到95%,城鄉面貌明顯改觀。農業經濟實現新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豐。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現代經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湧現出一批種植、畜牧、水產養殖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473家、4808家。推進農高區、章丘現代農業示範園等“一區六園”建設,都市農業品牌特色基地加快發展,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51萬畝,整理復墾土地18萬畝、新增耕地2.2萬畝。實現6.5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428元。
(四)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最佳化體制環境。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總體部署,紮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科技創新體系等十項重點領域改革,出台調整財政管理機制、重大項目綠色審批、節約集約用地、重點項目用地指標競爭分配、提升行政效能等系列措施辦法,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發展活力,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打下良好基礎。一年來,先後對42個部門168項行政許可、223項行政責任事項進行梳理審查,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向縣(市)區下放審批許可權166項,推行“一號通”、“一表通”審批新模式。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整合部分產業引導資金,變財政撥款為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領域。紮實做好“營改增”試點工作,落實各項稅收減免政策,為企業減免稅收累計157.2億元。穩妥推進城鎮化試點,探索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城鎮化率達到66%左右。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方式,開展聚焦招商、載體招商、產業鏈招商,組織赴北京、香港、台灣、韓國及東南亞、歐洲等招商活動,成功舉辦第七屆華交會,促進了一批大項目簽約落地,形成台灣工業園、歐洲工業園等外資企業集聚發展的格局。綜合保稅區通過封關驗收,航空城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實際到賬外資增長8%,進出口增長5%。對外友好交往有新進展,增加1個友好城市、5個友好合作城市。貫徹落實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戰略,組織召開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成立濟萊協作區工作推進機構,協同各城市強化產業配套、要素配置以及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緊密型合作、一體化發展
(五)在強化為民辦實事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我們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與加大工作力度並舉,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提升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民生和重點社會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58.6%。全面完成為民辦17件實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5%和1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8%左右。把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通過加強就業扶持、培訓提升、創業指導,新增城鎮就業18.5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3萬人。建立市、區兩級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職業介紹、教育培訓、權益維護、社會保障等一攬子服務,幫助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和基金收入創歷史新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2171.5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穩妥實施中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五年規劃任務和普通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增16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紮實推進,“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達到350元。加快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啟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50個、建設農房2萬餘戶、改造危房1913戶。提前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6370套,竣工3683套,實際配租房源8717套。啟動幫扶國有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工作,向44戶市屬國有企業逐戶派駐工作協調組,籌集5.35億元啟動資金,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努力使一批有條件的企業實現脫困,煥發生機活力。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我們按照中央節儉辦會的要求,紮實做好比賽場館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高效文明的服務保障和賽事組織,開展“全民共參與,十藝更精彩”和“十藝濟南”等系列民眾文化活動,打造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我市參評劇目《項羽》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泉城人家》獲文華優秀劇目獎,《幸福像花兒一樣》等4件作品和“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活動”等2個項目獲“群星獎”。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上我市運動員榮獲28枚金牌,取得了我市競技體育歷史最好成績。
(六)在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轉變政府工作作風。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安排,從去年7月中旬以來,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門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民眾路線重要論述,深入工地、社區、農村、企業、高校院所、中央和省駐濟單位、部隊,廣泛徵求意見建議,深刻查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通過邊學邊改、建章立制、明確重點、督促落實,解決了一批影響改革發展和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和治理庸懶散專項活動,加強政府工作人員績效考核,促進了政府作風轉變和全面提速提效。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嚴格依法行政,認真辦結人大代表建議306件、政協委員提案611件。健全反腐倡廉和科技防腐機制,構築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社會治安形勢穩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在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我市2012、2013兩年總成績居省會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第一名。榮膺全國首批法治城市創建先進市和首個國家防震減災示範城市創建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成為國家政務服務熱線標準主導制定單位。僑務、對台、人口計生、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慈善、老齡、殘疾人、檔案史志、人民防空、雙擁共建以及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當前,國際經濟緩慢復甦,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疊加的階段,挑戰和機遇並存,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進一步激發了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我市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正逢其時。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始終扭住發展這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切實實現工作指導重大轉變,卓有成效地把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發揮優勢、壯大實力結合起來,紮實辦好自己的事情,推動省會改革發展再上新台階。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五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切實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把改革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繼續壯大實體經濟,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鎮化質量,強化生態建設,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農業、服務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0%和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長6%,實際到賬外資增長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
  改革是發展的最大動力,體制機制創新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前不久,市委十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我們一定要以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積極穩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落實好《實施意見》提出的46項改革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開闢新空間。
進一步簡政放權。繼續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該由市場做的放給市場,社會能辦的交給社會,基層能管好的下放縣區和園區,切實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在去年基礎上,今年再取消行政審批30項、審批要件148項、行政備案事項27項、行政事業收費33項,並實行動態精簡機制,推進審批服務“兩集中、兩到位”和建設項目限時審批。放寬準入條件,取消有限公司註冊登記最低資本限制,推行“認繳登記”、“先照後證”。在高新區試點民營資本“負面清單”管理,在綜合保稅區試點外資“負面清單”管理,並逐步在全市推開。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加大規劃、土地、建設等重點領域向基層放權力度,激發縣區改革發展活力。各縣(市)區也要承接好各項下放許可權,確保落實到位。
強化服務監管職能。按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責,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建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重新梳理、歸併、界定部門行政權責,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著力解決職能錯位、越位和缺位問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強化債務風險防控,認真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搞好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務,依託市政務服務中心,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機制,調動市場力量發展社會服務,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強對市場全過程監管,把問題企業和違法經營者列入“黑名單”,懲治假冒偽劣、坑蒙拐騙、金融詐欺、惡意欠薪、侵犯智慧財產權等行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打造重諾守信的營商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企改革,健全市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機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覆蓋面,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堅持“發展、救助、改制”三管齊下,紮實做好44家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脫困工作,統籌解困振興、改制退出和企業職工妥善安置。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鼓勵民營經濟各項政策,在水、電、氣、暖、垃圾處理、計程車等特許經營領域制定非公企業進入的標準和程式,努力為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服務保障。支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鼓勵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提升市場主體創造力和活力。
(二)堅持壯大實體經濟,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確保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把壯大實體經濟作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切實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在最佳化存量基礎上,著力增加消費需求,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和結構最佳化,不斷增強省會經濟綜合實力。
堅持抓項目、促招商、培育新增量。繼續實施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達效的要求,圍繞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加快22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強化規劃、國土、環保、審批等服務保障,用好綠色通道推進機制,增加有效投入,確保投資合理增長,特別要促成11類136個實體經濟重點項目儘快投產達效。圍繞促進產業升級、鏈式發展、創新帶動、稅源培植,超前研究策劃一批儲備項目。按照“四抓四不忘”的要求,完善創新招商機制,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聚焦招商和飛地招商,切實發揮企業和各類商會的作用,強化職能部門和縣(市)區招商工作推進責任。堅持引資與引智、引技相結合,引項目與引產業、引平台、引總部相結合,強化招商選資工作。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投資領域,提高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比重。
堅持拓領域、擴市場、培育新增量。注重在文化旅遊、電子商務、住宅產業化、節能環保、健康養老、現代農業等新產業領域,提早籌劃布局,搶占市場先機,培育發展新增量。注重理順體制、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拓展市場,做大文化旅遊產業,加快西客站遊客集散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龍岡夢幻星空、融匯溫泉城、澄波湖風景區等項目建設,發揮旅遊傳播文化、集聚人氣、拉動增量消費的作用。以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為契機,實施電子商務引領發展戰略,完善電子商務運營服務體系,推進高新區、歷下區、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培育發展一批電子商務企業,推動裝備製造、商貿流通等領域電商化。紮實推進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探索通過容積率獎勵、公租房啟動試點等政策措施,促進住宅產業化規模發展。圍繞節能減排潛力大、市場需求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技術研發、推廣和產業化,帶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提升。依託省會豐富的醫療和服務資源,打造一批輻射全省的養老、健康服務企業和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高效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最佳化消費環境,培育信息消費、環保消費和社區消費等新增長點,規劃建設一批大型商業網點和精品專業市場,形成一批特色商業街區。
堅持強載體、興產業、培育新增量。以10個園區和22個片區為載體,打造城市塊狀經濟新高地。充分發揮高新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國家級園區示範引領作用,編制完成全市“產業地圖”,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基礎設施、激活管理機制、壯大主導產業為重點,強化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等指標考核,力爭10個省級以上園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增長20%以上。按照連片開發、產城融合、職住平衡、中心複合的原則,探索實行區域綜合審批等機制,強化片區差異化發展,統籌布局產業、居住、商業和基礎設施,加快非遺園、鵲山龍湖、龍岡夢幻星空、繡源河、澄波湖、興隆六個旅遊發展區,西客站、奧體中心、華山、雪山、唐冶、彩石六個綜合開發區,創新谷、濟南藥谷、漢峪金谷、中新科技城四個創新示範區,濼口、徐李、北湖、南北康四個改造提升區,新東站、火車站北場站兩個交通樞紐區,共22個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統籌做好沿軌道交通、沿鐵路、沿小清河兩岸等新區域發展策劃,妥善處理房地產與文化、旅遊、商務等相關產業發展的關係,帶動區域綜合發展,打造可持續的產業、就業和稅源。
(三)搶抓產業轉型升級機遇,大力實施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戰略,塑造省會經濟發展新優勢
  轉型發展是我市產業做大做強的重大機遇。必須搶抓機遇,全力以赴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最佳化升級傳統產業,搶占高端、創新驅動,努力贏得發展的戰略主動,增強省會核心競爭力。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對信息軟體、交通裝備、機械裝備、食品藥品、金融服務等我市五大優勢產業,實施技術、產品、市場、組織和商業模式綜合創新,拉長產業鏈,提高配套率,推動產業向價值鏈前後兩端延伸。圍繞做強信息軟體產業,提升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體園、量子通信研究院、齊魯動漫基地等載體建設,實施更高水平中國軟體名城建設計畫,爭創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構築資訊時代新優勢。利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城際鐵路建設機遇發展軌道交通產業,依託重汽、吉利、青年、北車、輕騎、紅帆等龍頭企業,強化配套企業跟進,支持產業鏈缺項產品本地化生產,實現大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發展。以高端智慧型裝備為重點,依託二工具機、鑄鍛所、濟柴、齊魯電機等企業,加快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中電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在數控工具機、電力設備、發動機、壓力容器等方面突破核心技術,做大做強機械裝備產業。依託齊魯製藥、福瑞達、福膠、旺旺、佳寶等骨幹企業,加快國家重大新藥研發大平台、齊魯製藥醫藥產業園、宏濟堂中藥產業園等平台建設,以生物製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醫藥物流、食品飲料為重點,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壯大食品藥品產業。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規範發展民間融資機構,發揮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路演中心的作用,鼓勵企業抓住新三板擴容和上市重啟機遇擴大融資,促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立足產業鏈需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打造高端高質高效產業體系。重點扶持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雲計算、物聯網、文化創意、研發設計、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按照“專精特新”要求,培育晶正、藍金、中商物聯網、華凌電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前景好的“瞪羚企業”,壯大24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突出抓好碳化矽半導體產業和光電子產業基地、德邁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和項目建設。研究制定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規劃、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支持在工業園區內按工業用地政策建設物流、研發、工業設計等配套服務業項目。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合理規劃金融、信息技術、文化旅遊、設計研發和綜合型總部布局,抓大引強,吸引一批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在濟南集聚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市場主導,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優勢。對鋼鐵、石化、紡織服裝、建材等傳統工業實施“六個一批”,加快轉型升級,攻克一批關鍵技術,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做強一批新特優產品,壯大一批骨幹企業,完善一批產業鏈條,培育一批產業集群,有序推進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創新住宿餐飲、批零貿易、物流會展等服務業經營模式,緊跟市場需求,加快提檔升級,實施市場改造提升,建設醫藥、冷鏈、保稅等7大物流產業集聚區及農產品物流中心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進西區國際會展中心建設。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著重抓好平台建設、成果轉化、完善機制、高端人才四個環節,支持鼓勵各個領域、各類群體創業創新。依託53個國家級“金字招牌”助推創新發展,切實發揮創新谷、濟南藥谷、鑫茂科技城、航天科技城等孵化器、加速器在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招商引資、產業培育、促進中小微企業成長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支持山東大學、省科學院等高校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打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和管理,深入實施專利、標準、品牌、商標戰略,強化技術、市場、金融、法律等專業化配套服務,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規模化套用。把人才隊伍和企業家隊伍建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建設“齊魯人才特區”,培養引進一批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適用人才,營造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尊重創業者、支持創新者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泉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縣域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中心城鎮和一般鎮為基礎、新型農村社區為補充的四級城鎮化體系,進一步突出特色、最佳化空間、完善功能、創新管理,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省會新形象。
打造泉城特色。珍惜古城文化,突出泉水特色,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加快火車站北場站、明府城—百花洲片區、百年商埠等項目建設,分類整治老街巷,修繕題壁堂、老舍故居等歷史建築。改造提升千佛山、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等公園景區,加強對泉水強滲漏帶的規劃保護,辦好第二屆泉水節,紮實推進名泉申遺和“中國溫泉之都”創建工作。
最佳化城區空間。堅持規劃引領,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方便、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以重點片區和城市功能性設施為支撐,加快“一城三區”和南部綠色發展、北部跨河發展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推進綜合交通樞紐與城市公共中心的一體化發展,完善城中村改造體制機制政策,啟動、續建92箇舊村居改造,推動城市新區向新城轉變。以生態旅遊小鎮建設為重點,推進南部山區交通、旅遊和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提高綠色發展水平。以產業北進帶動北跨戰略實施,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實施長清黃河大橋等跨河通道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材料產業園、濟北經濟開發區、商河經濟開發區建設,推進鵲山龍湖旅遊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提升城市功能。編制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推進濟青高鐵、石濟客專、新東站等項目,加快軌道交通R1線、二環南路高架及東延、二環東西高架路和順河高架南延工程建設,推動鳳凰路、緯十二路、濟齊路等道路建設改造,完善城市快速路、主次幹道網路,搞好支路建設,加大力度打通斷頭路,提升慢行步道質量水平。規劃建設無軌電車BRT走廊,積極打造公交都市。實施“四供兩排”管網建設改造,推進東區水廠、污水處理廠、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
創新城市管理。推進智慧泉城建設,搭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城市管理物聯網,對公共設施實行信息編碼聯網管理,創新整合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城鄉環衛一體化。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搞好城鎮淨化、綠化、亮化、美化,提高道路施工、管護、保潔水平,強力解決垃圾死角、渣土、揚塵、噪聲污染等突出問題。加強建設工程監管,遏制新的違法建設產生。推進全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消除地下油氣水電熱等隱蔽管線致災隱患,加強交通、排水、消防安全管理,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創建生態濟南。啟動全市生態環境總體規劃編制,對南部山區、沿黃濕地、城市水系、公共綠地等重大生態功能區域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調整能源結構,促進工業節能、建築節能、交通節能,發展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實施廢熱利用和熱電聯供工程,城市建成區內禁止新上燃煤鍋爐,力爭2015年實現煤炭消費總量“不增反降”。淘汰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落後產能,嚴厲查處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發展綠色建築,推進太陽能光熱、光電建築一體化套用,從今年起,100米以下新建高層住宅和集中使用熱水的公共建築全部推廣使用太陽能。強化霧霾天氣綜合治理,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機制和空氣品質保障應急預案制度,妥善處置環境公共安全事件。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2015年底前淘汰全部黃標車。統籌推進水生態文明市創建等“五城聯創”工作,實施玉符河、興濟河等河道綜合治理,啟動華山湖濕地建設和大明湖小清河連通工程,開展水系、荒山、道路、社區、村莊以及裸露土地綠化,開工建設北繞城高速、北大沙河等生態隔離帶和防護林帶,提升濟青、濟菏高速等綠色通道綠化水平,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加快長平灘區護城堤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注重保留特色村莊傳統風貌,打造一批富裕、宜居、秀美、和諧、活力的美麗鄉村。
(五)進一步突出農業基礎地位,立足特色優勢,強化產業支撐,儘快實現縣域經濟突破性發展
  把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作為富民強市的一個戰略基點,統籌抓好糧食生產、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彩,激發縣域發展的內生動力。
確保糧食安全。堅守基本農田不減少、糧油生產能力不降低、鞏固農民持續增收機制三條底線,守住全市549萬畝耕地紅線。推進糧食增產工程,抓好12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儘快在全市恢復10萬畝水稻種植,加強小農水重點縣、“五小”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15項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推廣農業機械化和良種良法生產配套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實施農產品全程質量安全管理,嚴格管制亂用、濫用農業投入品,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檢測和認證三大體系建設,從源頭上確保廣大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健全農業產業化體系,發展設施農業、循環農業、高端品牌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抓好蔬菜、畜牧、林果、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和“一區六園”建設,做優做強前端現代種業、後端農產品銷售配送和深加工。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30家農業龍頭企業、30家合作社示範社、30家農業示範園區、30家示範性家庭農場和30家市級畜禽標準化養殖場,鼓勵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提高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權,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建立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市場交易機制。積極開展聯保質押、銀企對接等服務,推動齊魯銀行網點快速向全省發展,爭取年內組建濟南農村商業銀行。開闢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探索整村推進和精準化扶貧相結合的產業扶貧開發新模式,加快6萬低收入農民增收脫貧步伐。
做強縣域特色優勢產業。依託炭素、瑪鋼、樹脂、食品飲料、液壓升降機、壓力容器、紡織服裝等縣域優勢產業以及特色農產品、獨特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堅持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打通產業間隔,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本地原料配套供給比重,帶動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引導資金、產業、人才集聚園區,提高縣域產業集群集約發展水平。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強化管理、研發創新、跨業經營,實現就地擴規提效、增加就業、膨脹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鎮域經濟,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加快推動以11個省級示範鎮、3個市級示範鎮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商貿大鎮、旅遊名鎮,將鎮域建設成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蓄水池、產品流通的周轉站、產業發展的集聚地,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
(六)創新機制、搭建平台,著力提升集聚輻射能力,構築對內對外開放發展新格局
  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構建對內和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國際國內市場深度融合的全方位開放型經濟新體系。
打造對外開放高端平台。推進新加坡(濟南)國際科技城規劃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為主導,打造具有國際示範意義、引領開放經濟發展的科技新城。加快濟南航空城規劃建設。探索建設魯台港澳金融合作示範區,積極推進花旗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入駐濟南。實施海關與檢驗檢疫 “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試點,爭創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加快建設國際學校、國際醫院。
促進外貿轉型發展。完善綜合保稅區運行機制,加快建設保稅功能拓展區和配套產業區,推動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製造、現代物流等環節拓展,實現加工貿易擴規轉型。以齊魯外包城為載體,帶動新一輪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保持大型成套裝備、汽車、管件等傳統出口優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擴大我市轉型升級所需設備和技術進口。積極融入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發展。
加快“海外濟南”建設。強化對外推介宣傳,對“走出去”企業加強巨觀指導和服務。支持重卡、太陽能、鐵礦石等八個海外產業和資源基地建設。推進國際行銷網路建設,深度拓展非洲市場,在俄羅斯、東協等地區探索設立濟南產品貿易、展示、倉儲中心,鼓勵企業赴境外建立地區銷售服務總部、海外專賣店、加工配送中心或授權境外特許經營。發揮外事、僑務、對台、貿促等紐帶作用,推進友城經貿合作,探索建立產業合作示範城市。
推動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按照“五個同城化”要求,率先在濟萊協作區實施突破。組建鋼鐵、裝備、軟體、旅遊等產業聯盟,促進產業優勢互補、協作融合和戰略轉移。整合推出泰山、天下第一泉等一體化旅遊線路,打造整體旅遊品牌。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軟硬體系統互聯互通。加快濟泰、濟聊高等級公路和濟萊快速通道,濟南至樂陵、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建設,重點推進濟萊、濟聊城際鐵路建設。發揮“一小時生活圈”功能,推行居民日常生活“一卡通”,整合高端商業資源。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和區域協作長效機制,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七)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
  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積極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在創新治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
大力鼓勵創新創業。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統籌做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提升“陽光大姐”品牌,促進婦女就業,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鼓勵創業促就業,落實小額貸款等扶持政策,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確保完成新增城鎮就業10 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2萬人,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
深化基礎保障改革。按照保住基本、補上短板、兜好底線的要求,繼續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生育、低保、救助等基礎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推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互動發展,加快市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機構和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向符合條件的申請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金補貼。
加快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統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合理調整學校規劃布局,加快教育均衡發展。圍繞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在市、縣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博物館等普遍建立理事會,發揮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做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繼續推進百所博物館建設,實施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程,承辦好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逐步取消以藥補醫。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公費醫療改革。做好濟陽、商河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推進醫藥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醫療機構或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
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城鄉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培育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願者隊伍,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有機結合。創新預防化解社會矛盾體制,以制定國家標準為契機提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作水平,通過網上受理信訪、複議等形式,及時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完善生育政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普法宣傳,建設“平安濟南、法治濟南”。加大工作力度,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完善監管機構,深化專項整治,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進一步做好雙擁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精心組織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社會科學、老齡、慈善、紅十字、殘疾人等工作。
謀民生之利,解民眾之憂,是政府職責的根本所在。今年將圍繞城鄉環衛一體化、廢熱利用、綠色建築、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養老服務、基層民眾文化活動、農民工服務、法律援助等方面,繼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五件實事。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繼續傾聽廣大民眾的訴求和呼聲,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實事求是解難題、紓民憂、辦實事,紮實有序做好保基本的工作,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全市深化改革、科學發展、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這對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再美好的規劃,再宏偉的藍圖,歸根到底要靠真抓實幹才能實現。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把握我市發展新要求和人民民眾新期待,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圍繞大局、服務發展,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政府效率提升,推動政府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我們將把狠抓落實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加強學習、提高標準、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及時解決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落實好“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各項工作。我們將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積極推進公車改革、辦事公開、部門述職等制度建設,推進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社會關切事項公開,開闢和暢通政府網站等依申請公開辦理渠道,加快建設網上政府。我們將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意見建議,加大對議案、提案和意見建議辦理落實力度。我們將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切實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科學發展重任在肩。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共同創造濟南更加美好的未來!

《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1

2014年為民辦15件實事
一、開工建設50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餐廳)。新建、改擴建50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食堂(餐廳),同步提升設施設備,改善師生就餐條件。(市教育局負責)
二、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提升行動。以鎮為主體,合理配置轉運站,按農村使用人口、垃圾數量和清運頻率等配齊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和垃圾桶;鄉鎮設環衛所,農村社區設專管員,按省定標準2—3‰比例配備農村保潔員;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行分級管理體系,規範日常運行管理。(市委農辦、市城管局負責)
三、為600個行政村配建(更新)健身器材。為全市600個行政村配建(更新)健身器材。(市體育局負責)
四、為全市民族村(社區)提供政策、法律、法規服務。為全市民族村(社區)建立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欄;為全市民族村(社區)少數民族民眾發放法律服務卡,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對全市民族村(社區)糾紛調解室、法律服務室進行完善提升;為全市民族村(社區)聘請法律顧問。(市民族宗教局負責)
五、加大黃標車淘汰、水污染控制力度。對符合條件提前淘汰的黃標車車主進行補貼,引導老舊黃標車提前淘汰,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協調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確保4條省控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省環保廳要求,重點污染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5%以上。(市環保局負責)
六、實施廢熱利用減少燃煤大氣污染。完善《濟南市廢熱利用供熱規劃方案(2014—2016年)》,實施電廠廢熱回收改造工程和相應的供熱管網、熱力站建設改造工作,替代小型燃煤鍋爐30台以上,減少燃煤消費和污染物排放。(市發改委、市市政公用局、市環保局負責)
七、加快推行綠色建築。完成5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推廣任務,惠及5萬戶居民家庭。(市城鄉建設委負責)
八、實施英雄山風景區整治提升工程。重點完善景區遊覽道路及水、電管線等基礎設施,增建休憩平台等服務設施,實施七里山景區綜合整治(含破損山體整治)、中水上山、留春園改造及赤霞廣場景觀提升等建設項目。(市城市園林局負責)
九、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3600套,提供分配各類保障性住房不少於7000套(間)。(市住房保障管理局負責)
十、更換5000個非標準井蓋。對全市5000個無軸、斷軸存在隱患的井蓋進行更換。(市市政公用局負責)
十一、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加快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建設一批綜合養老服務設施、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示範園,全市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市民政局負責)
十二、建立50個基層民眾文化活動輔導點,開展公益演出進社區、農村活動。市、縣(市)區兩級文化館建立基層民眾文化輔導點,每月派專業文藝骨幹進行輔導1—2次,提升基層文藝骨幹和民眾藝術水平;組織市屬藝術院團開展公益演出進社區、農村活動300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
十三、提高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實施適齡兒童免費牙齒窩溝封閉防齲項目。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免費為全市7萬名國小二年級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適應症兒童窩溝封閉防齲率達到100%,封閉完好率達到90%以上,降低兒童齲齒患病率。(市衛生局負責)
十四、建立農民工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規範完善市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指導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各鄉鎮(街道)依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立農民工就業維權服務視窗;具備條件的社區(行政村)依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點)增加農民工服務功能;搭建行業、企業(工地)服務平台;加快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6000件。充分發揮法律援助關注困難民眾、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提供法律援助服務6000件,為困難民眾提供法律救濟。(市司法局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