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4月10日在濟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 楊魯豫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2015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Ji'nan Government
  • 時間:2015年4月10日
  • 地點:山東省濟南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顧,二、2015年工作安排,2015年為民辦18件實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緊迫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在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領導下,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力做好“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各項工作,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實現生產總值5770.6億元,增長8.8%;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43.1億元,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3063.4億元,增長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4.4億元,增長12.6%;進出口總值105億美元,增長9.6%。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一)堅持市場導向,從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銳意進取,務求實效,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良好開局。
我們首先從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改革“先手棋”,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改革有序實施。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制定了權力清單目錄和運行流程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減少各類行政許可、備案、確認項目66項,審批要件148項,取消或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積極推行“兩集中兩到位”,已有15個部門的審批處(辦)整建制進駐審批服務大廳。出台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等實施意見,強化債務風險防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市級三公經費壓減28%,騰出的資金主要用於改善民生、幫扶困難企業和貧困村莊。加快“政務雲”建設,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領域進一步拓寬。
我們努力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添力。實行工商登記註冊資本認繳制、先照後證登記制,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0萬餘戶,增長68.9%。認真落實“營改增”、支持小微企業成長發展、出口退(免)稅等政策,共為企業減負149億元。放寬準入、強化服務,落實民營經濟各項政策,民間投資增長23.1%,一大批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壯大,齊魯製藥銷售收入突破一百億元。創新產業引導資金使用方式,推進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立,掛牌額近400億元,引導2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居全省首位,濟南農村商業銀行開業,恒生銀行濟南分行籌建。市屬44家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難題,24家企業的職工得到一次性安置,部分企業走上振興發展新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全面展開,啟動農村產權市場體系建設,土地流轉面積達到97萬畝,有力促進了農村市場化進程。
(二)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穩投資、調結構,拓市場、促開放,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突出重點、有扶有控,集中精力轉方式調結構,實現了有質量的增長。稅收比重達到79.9%,提高0.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1.56%,提高1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達到56.4%,提高1.1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推進,新材料、新醫藥、建築產業化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增長10.1%和17.1%,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信息軟體、電子商務成長迅速,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1750億元、增長29.9%,電子商務交易額1608億元、增長50.8%。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2萬億元和1萬億元。建成6個國家級科技園區、10個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新認定35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加快服務業提檔升級,改造提升重點商圈,推進遊客集散中心、方特東方神畫、朱家峪、龍岡夢幻星空等一批文化旅遊帶動項目建設,全市億元以上市場達到61個、年交易額近800億元。
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圓滿收官,681個項目完成投資2425億元,在新興產業、基礎設施領域形成了一批有質量、可持續的投資項目。毫不動搖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組織赴加拿大、美國、韓國等對外招商活動,引進市外投資851億元,增長13.1%。開展對全國工商聯重點企業系列招商活動,新簽約項目72個、總投資2130億元。22個重點片區施工面積達到440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540億元。濟南創新谷、藥谷、鑫茂齊魯科技城等孵化器吸引了一批創新型企業入駐。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
開放型經濟繼續向好。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長10.5%,扭轉了兩年來連續下滑局面。實際到賬外資14.3億美元,增長8.7%,融資租賃成為利用外資新亮點。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23.9億美元,增長58.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1.5億美元,增長9.3%。境外投資發展勢頭良好。濟萊協作區建設紮實推進,啟動城際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一體化進程加快。
(三)堅持“六城聯創”,實施重點攻堅,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提升了城市環境質量和生態宜居水平。圍繞創城為民、創城惠民,統籌推進國家衛生城市、森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六城聯創”工作,從廣大人民民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入手著力攻堅,推動美麗泉城建設取得新成效。
在全市人民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以治髒治亂為重點,強力推動露天燒烤、占道經營、“八小”行業、傳染病防治等12項整治行動,完成了794個開放式小區、110處農貿市場、600多條背街小巷、546個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的環境衛生整治,排查整治各類垃圾死角2174處,清運垃圾241萬立方米,清除主次幹道、居民小區的小廣告、亂塗亂畫140多萬處,規範臨時便民市場攤點1300餘處,落實河長制、路長制等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市民工作生活環境更加便利舒適。
面對霧霾多髮狀況,我們積極應對,治標治本多管齊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狠抓燃煤、揚塵、工業生產和機動車排放等重污染源治理,啟動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工業餘熱利用工程,大力推廣太陽能光熱利用與建築一體化和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完成105蒸噸供熱燃煤鍋爐集中替代,淘汰黃標車40491輛,對3250處渣土處置工地和1700輛渣土運輸車實行全時段監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32件,大氣質量綜合改善率達15.9%。
加大治水、治山、治綠力度。水生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開展防洪除澇、河道整治、水源連通、景觀提升、濕地保護等系列工程,基本實現地表水、黃河水、長江水互連互通、聯合調度,完成臘山河、大辛河等65條河道截污整治和繡江河、商中河、土屋峪等小流域綜合治理,玉符河、龍脊河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實施,臥虎山、錦繡川等“五庫連通”工程快速推進,全市集中污水處理率達95%。編制泉域重點強滲漏帶規劃,開展回灌補源工作,趵突泉群連續11年持續噴涌,泉水申遺工作進展順利,成功舉辦第二屆泉水節。我市榮獲“中國溫泉之都”稱號。城區山體綠化提升、荒山綠化、水系綠化、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啟動千佛山風景名勝區、野生動物世界等公園景區建設提升十大工程,治理破損山體18處,建設牧牛山、臥牛山、臥虎山等山體公園13處,完成綠色通道綠化提升347公里,植樹造林22.3萬畝,新建綠地30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5.2%,城市綠化更加豐富多彩。
(四)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為先導,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縣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6.4%。完成產業空間布局、新型城鎮化和綜合交通體系、濟北新城、舊城更新等規劃編制,開展新一輪中心城控制性規劃修編。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縣域輻射延伸。濟樂高速、機場路及南延工程、鳳凰路、和平路等建成通車,濟東高速、國道104線、220線和省道242線等改建工程以及二環西路南延、二環南路快速路和二環東路南延、緯十二路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新改建農村公路408.5公里,完成村級公路網化示範項目1220公里。新開闢和最佳化調整公交線路47條,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0%。新建、改造水電氣暖等各類管道管線400公里,改造完成玉函南北區等10個供水低壓片區,唐冶熱源廠建成運行,章丘電廠餘熱利用、臘山與西客站熱源廠續建等工程加快推進,新增供熱面積780萬平方米。
扶持縣區發展成效顯著。圓滿完成三年突破平陰、加快長清融入中心城區、支持濟陽建設北跨產業發展區、繼續幫扶商河跨越發展等目標任務,縣域經濟進一步壯大,縣區財政收入實現三年翻番目標。中心城區服務功能持續增強,濟南金融商務中心區、泉城特色風貌區、西客站片區、東部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區域載體功能和文化品位不斷提升,一批總部聚集區、特色街區、創意產業園區正在崛起,樓宇經濟加快發展,已有稅收億元樓宇32座。推進產業北跨,集中啟動了一批北跨發展項目,新材料產業園初具規模,鵲山龍湖、北湖、華山片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南部山區綠色發展步伐加快,交通、環衛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靈岩慧谷、柳埠旅遊度假區等項目有序推進。
農業經濟實現新發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達到200家、家庭農場958家,新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2家。現代種業、品牌農業、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快速發展,農業技術、農業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泉城農業公園成為省會現代農業展示的新視窗。蔬菜、肉蛋奶等產量穩定增加,糧食生產連續十二年豐收。
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刁鎮、玉皇廟、萬德、孔村等14個省市級示範鎮完成投資10億元,11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新建續建農村新型社區44個,10.5萬名農村居民入住新型社區。首批完成4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256個縣級示範村建設,基本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解決了20萬農村居民和5.2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創新鄉村扶貧解困工作,以選派100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為抓手,探索啟動了一批適合當地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五)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著力解難題、惠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我們盡力而為、兜住底線、保住基本、創新機制,推動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7%和1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2%。全面完成為民辦15件實事。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西街工坊、歷下區大學生創業園等110家創業孵化基地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新增城鎮就業18.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8萬人。建立農民工公共服務五級網路和平台,促進了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保障民眾基本生活。連續第十次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連續四年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補助均有新的提高,完成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實施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縣域全覆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為80周歲以上低保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貼心一鍵通”入網用戶達12.6萬人。啟動和續建了9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9525套、提供可分配住房9218套,創建了具有濟南特色的“六位一體”保障房管理模式,獲得2014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著力解決新建小區教育配套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難問題,新建中國小15所,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12處,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達到82所。成功舉辦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和山東省第五屆文博會,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齊長城、城子崖遺址、老舍舊居等古蹟保護力度加大,超額完成三年建設百座博物館任務,建成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等178座。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穩妥落實“單獨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6.5‰以內。
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有效。建立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平台,新登記社會組織275家,家政網路服務平台年培訓家政服務員萬人以上。全市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基本完成。開展淨網行動,健全打防管控一體化機制,以大數據、雲計算提升民生警務平台服務功能,平安濟南建設取得新成效。組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狠抓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品種專項整治,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便民放心菜工程實現全城覆蓋。深入推進信訪制度改革,創新信訪積案化解方式,重點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2.5%。紮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在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礎上,繼續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等各項制度落實,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實施黨風政風行風民主評議,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12345市民服務熱線被確定為國家服務業標準化示範項目。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完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318件、政協委員提案710件,北跨議案辦理取得重要進展。深入實施“六五”普法,健全城鄉一體的法律服務體系。人防系統在全國軍事鬥爭準備檢驗評估中榮居首位。統計、外事、僑台、民宗、慈善、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紅十字、社科、檔案、史志、仲裁、防震減災、雙擁共建以及援藏援疆等工作都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全市人民拼搏進取、艱苦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駐濟部隊、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駐濟單位,向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誠摯感謝!
我們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穩增長難度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艱巨,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增長點尚處於培育階段;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縣區發展不平衡,城區發展面臨空間有限、產業培育滯後、發展後勁不強等情況,縣域發展存在著基礎薄弱、主導產業不突出、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環境治理還不能滿足要求,霧霾頻發、交通擁堵備受社會關注;民生工作與廣大民眾迫切願望還有差距,安全生產領域尚存隱患;依法行政水平還需提升,抓落實解難題的韌勁不夠、辦法不多,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還需增強;少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不廉不勤、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依然存在,腐敗案件時有發生。我們要直面問題,先從政府自身找原因、抓整改,牢記使命,敢於擔當,紮實有效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決不辜負人民民眾的重託。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總書記集中闡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明確了奮鬥目標任務,又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中央對新常態的認識判斷上來,按照山東省委“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的要求,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念,埋頭苦幹,銳意進取,努力以新認識、新思路、新作為,爭當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排頭兵,開創省會改革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和創新驅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穩定增長,狠抓改革攻堅,推進依法治市,統籌區域發展,加強生態建設,提升城市功能,著力保障民生,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風險防控,全面做好“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各項工作,努力完成“十二五”規劃奮鬥目標,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左右。農業、服務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8.5%和9%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進出口增長6%左右,實際到賬外資增長5%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以上指標,是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結合濟南實際提出的,必須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推進依法行政,狠抓改革攻堅,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全面深化改革,要靠法治來引領和推動。按照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意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破解深層次矛盾,以法治引領改革發展破障闖關、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營造公開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發展環境。
堅持依法行政,更好履行政府職能。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公正執法。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和程式,完善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對重要投資項目、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重大行政決策實行目錄管理。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和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進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行政執法程式和監督機制,加強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科學構建市、縣(市)區兩級行政執法管理機制,穩妥推進重點領域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試點。完善行政複議制度和執法責任制,對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採購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加強內部流程監督。以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為重點,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深入開展“直面問題,踐行承諾”問題整改活動,完善政府部門公開評議述職制度。
繼續簡政放權,不斷提高政府效能。制定公布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消除權力尋租空間,推進政府職能、許可權、責任法治化。聚焦企業和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取消、精簡、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動向縣區、園區、基層放權放責,推進區域綜合評價評估、企業設立“三證合一”。加快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深化“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實現“一個視窗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視窗收費”,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公開的政務服務平台。加強服務效能建設,強化電子監察、社會監督和落實督查,防止不作為、慢作為,打通工作落實“最後一公里”。
全面深化改革,抓好改革措施落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總體部署,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完善專項改革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落實督辦責任,確保實現重點突破。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規範政府債務管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最佳化產業扶持資金管理方式,編制實施政府投資項目計畫,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新模式。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健全金融、債務風險防控化解機制,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創新監管模式,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國有資本利用效率,繼續推進44戶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拓展民間資本投資領域,完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繼續擴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範圍。做深做實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研究,紮實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二)以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催生經濟發展新動力,著力打造省會發展新高地
   當前,推動我市經濟穩定增長,既要強化增量帶動,策劃推動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實施好“項目建設兩年提升計畫”;又要加快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鍛造以人才、技術、品牌、服務為特徵的省會發展新優勢。
大力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堅持高端引領,聚焦重點產業,主攻核心技術,及早布局、做大做強新材料、新信息、建築產業化、節能環保等新產業,推出一批新項目、培育一批新企業、打造一批新產業鏈、形成一批新產業集聚區。鞏固提升碳化矽、鈮酸鋰晶體材料等技術優勢,儘快擴大規模、延展產業鏈條,培育壯大以石墨烯、納米銀漿等為核心產品的一批新興企業,打造半導體、光電子、光伏等新產業基地。積極發展信息經濟,用好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物流節點城市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業態,擴大在智慧型製造、研發設計、電子政務等領域的套用,努力建設“智慧泉城”。堅持培育和引進並舉,加速推進建築產業化發展,加快長清、章丘、濟陽建築產業化基地建設,引進培育一批知名建築部品生產企業,拓展市場,集聚發展。加快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節能環保設備、新能源裝備、綠色建築、節能環保服務業等領域跨越發展。堅持質量強市和商標品牌培育戰略,打造“濟南智造”自主品牌。
推進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借勢“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加強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互動,最佳化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推進產業鏈不斷細分和不同產業鏈之間整合重組,改造提升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產業新形態和新模式。圍繞交通裝備、機械裝備、食品藥品等優勢產業,支持中國重汽等重點企業擴規提效、創新發展,策劃建設相關零配件專業市場和配套企業集聚區。有序推進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力爭2016年底前完成38家企業搬遷改造,積極發展工業旅遊、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產業,將老工業區打造成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宜居宜業新城區。
助推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切實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公共領域投資和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加速器及特色園區建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除法律規定外,由企業自行決定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完善市、縣、園區三級中小企業服務網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項目申報、法律維權等服務,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落實好全國知名民企入魯助推轉調創洽談會簽約項目。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和商會,形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尊重民營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集聚整合創新要素和資源。以濟南高新區為龍頭,加強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推進山東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重大源頭創新平台,以及創新谷、金谷、藥谷、新材料產業園等基地建設,啟動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前期工作。落實我市《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意見》和“科技十一條”,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和承接轉化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及產學研基地,推廣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模式,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變成推動發展的現實生產力。提升科技服務功能,推進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加強金融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天使基金,深入實施領軍企業、“小巨人”、“金種子”計畫,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全面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大力推動齊魯人才特區和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建設,繼續實施“5150”計畫和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培養引進一批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適用人才,發展壯大創新創業團隊,讓更多優秀人才圓夢濟南。
(三)堅持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兩翼驅動,最佳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城區和縣域是省會經濟發展的兩翼,必須發揮優勢、統籌推進,讓城區經濟、縣域經濟兩翼展翅齊飛,促動省會發展新跨越。
   推動城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城區要素集聚、產業集中、承載力強、貢獻度高的優勢,以樓宇、街區、片區、市場為載體,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特色街經濟,以及金融服務、設計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工業,推動產城融合。吸引大型企業集團、民營骨幹企業將總部或區域性總部及研發、結算、銷售(採購)中心等落戶濟南,打造一批總部經濟集聚區,形成更多稅收億元樓。推進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快企業股權、金融資產等綜合性交易市場建設,支持更多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推動以民間資本為主的地方金融組織有序發展。改造提升現有特色商業街區,重點策劃打造一批新的國家級、省級文化旅遊、商業休閒、創意設計特色街區。規範提升一批傳統專業市場,啟動國家級綜合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提升郵政、快遞便民惠民服務水平,打造城市共同配送公共服務平台,促進住宿餐飲、批零貿易等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以園區為主要載體,強化招商選資和項目建設,補短板、培增量、抓兩頭、促中間,抓好24箇中小產業集群發展,促進特色產業向主導產業轉化,著力提升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創新開發區管理、融資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鼓勵園區、企業建造多層廠房,引導有技術、有市場、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進駐標準廠房,促進人才、信息、資金、設備、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加快製造業服務化,促進明水經濟開發區等園區轉型發展、爭先進位。積極穩妥推進縣域城鎮化,以示範鎮為龍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鎮域經濟,打造一批工業強鎮、農業重鎮、文化旅遊名鎮。
深入推進南部綠色發展和北部跨河發展。紮實做好南部山區水源涵養、基礎設施完善、鄉村旅遊、綠色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穩妥推進南部生態經濟區和生態新城鎮建設。大力推動產業北跨,加快新材料產業園、鵲山龍湖度假區、濟陽北跨產業發展區、商河經濟開發區建設,加大對黃河以北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統籌布局產業、居住和公共服務項目,提升北跨發展承載力。
(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泉城
   以市民重大關切為導向,以“泉城特色突出、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和諧美觀、設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良好、管理井然有序”為目標,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現城市品質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為城鄉發展提供規劃保障。加快編制濟萊協作區空間布局規劃,推進53個片區控制性詳規修編完善工作。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以古城和老商埠區復興為核心,組織開展新一輪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認真落實舊城更新專項規劃,有序推進81箇舊城更新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增加便民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加強路、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濟青高鐵、石濟客專規劃建設,實施國道104線改建工程,加快濟東高速、二環西路南延等工程建設,力爭年底實現二環南路全線通車。啟動軌道交通R1線建設,加快R2、R3線設計立項,開展M線規劃研究。實施寶華街、經一路延長線等一批城市主次幹道建設改造。加快埝頭濕地水源地和東區、雪山、旅遊路、分水嶺、官莊等水廠建設改造。加快城市雨污分流和老舊小區危舊管網改造,推動大金等污水處理廠建設,開展第二輪建成區污水直排口整治,提高污水處理水平。加快特高壓工程和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局部區域電網和“一戶一表”改造力度。最佳化城區天然氣管網,推進東部應急調峰儲配供應基地建設。加強綜合管廊、油氣管線、人防設施、應急避難場所等地下空間規劃建設,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和市政設施維護專項行動,加快建設數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提升交通和城市管理服務水平。針對市民反映突出的交通擁堵問題,狠抓規劃策劃、路網改造、管理整治和“公交都市”建設。加快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交通改善系統、中運量公共運輸等規劃實施,推進新東站、火車站北場站和一批公交樞紐建設,提升西客站客運樞紐換乘能力。加強停車場建設管理,改善交通微循環,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引導市民綠色低碳出行。完善“市、區、街、居”四級管理網路,以城市管理標準化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長效化。深入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圓滿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創建任務。
全力推進生態建設。堅決打好“治霾”攻堅戰,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加大揚塵源頭治理和管控,對鋼鐵、水泥、石化等高污染行業限期治理,加快工業餘熱利用和燃煤鍋爐達標升級,擴大清潔能源推廣使用,新增公車70%以上、計程車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完成改裝淘汰9.2萬輛黃標車、淘汰落後產能153萬噸的任務。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雨洪水科學利用。實施以“河湖連通、五水潤城”為重點的水系治理,完成臥虎山、錦繡川等“五庫連通”工程,推進玉符河綜合整治及流域地表水轉地下水工程,鞏固提升護城河、小清河等河道生態化治理成果,加快濕地公園建設,多措並舉節水保泉,整治修復滿井泉等18處名泉,省控重點河流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完成國家水生態文明市試點任務。推進100個山體綠化工作,今年抓好27座破損山體治理、16處山體公園建設、10座山體綠化提升。加快天下第一泉景區、千佛山和英雄山景區改造提升,加大城市出入口、主次幹道及節點、開放式小區、河道兩側綠化提升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新增造林面積10萬畝,基本消除城區裸露土地,達到生態園林城市綠化指標要求和國家森林城市檢查驗收標準。強化環保違法查處,在工業園區、環境公用設施等治污重點領域推行第三方治理,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的環保企業。通過標本兼治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讓泉城再現更多的藍天白雲,彰顯山、泉、湖、河、城相融相生的特色魅力。
(五)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發展
   按照穩糧增產、提質增收、創新增效的要求,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省會特色現代農業,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質量安全。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最佳化現代農業產業布局,提高區域農業生產和管理水平,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圍繞60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推進12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功能區建設,力爭糧食生產“十三連豐”。繼續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山丘區水源工程、平原區坑塘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綜合整治,年內建設高標準農田11.2萬畝。探索水利設施管護新模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建設工程,組建科學研究、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專業科技隊伍。全面推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強化全過程監管體系建設。加快糧食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產後淨化、分類分級、保鮮、包裝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工商資本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行銷推廣、品牌創立,加快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發展蔬菜、畜牧、林果、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抓好“一區六園”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開展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扶持發展30家農業龍頭企業、30家示範合作社、30家示範性家庭農嘗30家農業示範園區、30家蔬菜標準園和30家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園,以農業經營體系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堅持依法規範操作,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建設農村產權市場體系,設立濟南市農業融資擔保資金。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集體資產股份公司等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搞好資產經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鼓勵農民以出租、轉包、入股、託管等形式流轉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以強化基層社和創新聯合社運行機制為重點,打造服務“三農”發展的生力軍和綜合平台。做好100個特困村幫扶工作,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全面落實鄉村扶貧解困“十項措施”,確保6萬貧困農民增收脫貧、農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
(六)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爭創新一輪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把握新常態下外向型經濟新特點,研究制定《濟南城市國際化行動綱要》,在更大範圍集聚優質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抓住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的重大機遇,以建設中韓尖端產業合作濟南先行示範區為突破口,與韓國重要城市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擴大產業協作和經貿往來。堅持出口導向,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新政策,做好出口基地和示範區建設,推進機電、冶金等傳統出口產業以及高端機械加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科技型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鞏固傳統國際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用好國家信保政策,更多地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擴大外貿發展新增量。推進“海外濟南”建設,鼓勵指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積極參與境外上市、跨境併購、研發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和設立分支機構。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最佳化友城布局,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投資拓展。
把打造對外開放平台放在突出位置,推進濟南航空城、齊魯外包城、中外合作產業園等園區規劃建設,著力吸引國內外服務外包龍頭企業來濟發展,配套做好中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加快建設服務外包示範城市,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壯大。進一步理順綜合保稅區運營管理機制,加快核心區、配套區和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規劃建設,借鑑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最大限度發揮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際貿易、口岸通關四大功能,打造外向經濟發展橋頭堡。加快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套用,協調推動濟南和青島海關創新業務協作,實現區域通關一體化,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準確把握先進地區與我市發展的階段性差異和產業轉移趨勢,發揮濟南科教、人才、區位、資源、產業基礎等比較優勢,盯住中關村等國內高端產業集聚區,加大力度定向招商,提高省會產業層次。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圍繞國家三大支撐帶發展戰略和製造業升級十大重點領域,策劃實施主題招商活動,引導市外資金參與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按照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一個高地”產業定位,錯位招商,引導資金投向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形成與周邊城市產業協作配套的良性發展機制,打造帶動區域融合發展的“服務型”和“創新型”增長極。
(七)挖掘利用好豐厚的文化資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濟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濟南的先民們自古就在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生息繁衍,孕育誕生了龍山文化、大舜文化、泉水文化,齊魯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獨特深厚的人文底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要求,充分挖掘濟南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豐富濟南城市精神內涵,打造齊魯文化發展新高地。
積極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免費開放,啟動市博物館新館等文化設施建設,繼續提升百座博物館並納入規範管理。紮實推進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扶持100個貧困村建設文化大院,建設5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打造40個基層民眾文化活動示範點、40個規範化公共電子閱覽室。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引導創作具有民族風格、時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推動歷史文化名城復興,加強齊長城、城子崖、東平陵故城、大辛莊遺址等文化遺產保護,改造提升一批老街、老宅、老院落等歷史景觀,開展“鄉村記憶”工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抓好各級示範村建設,保護好傳統村落,更多地留住城鄉的人文特色和歷史記憶。推進第二輪地方志編修。高標準協助辦好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這一首次在亞洲舉辦的歷史學“奧林匹克”國際盛會。組織開展好“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格局,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興辦文化企業。引導國有文化經營單位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培育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支持文化企業上市或掛牌交易。依託英雄山文化市場和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載體,吸引文化企業集聚發展。以創意設計、影視製作、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動漫遊戲為重點,實施產業項目帶動工程,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融合,支持濟南出版、濟南演藝、舜網傳媒等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走出去。加強文化執法,營造良好環境。
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在資源整合、策劃包裝、內涵提升上下功夫,打造“文化泉城”、“天下第一泉”、“百年商埠”等一批文化旅遊品牌。推進方特東方神畫、龍岡夢幻星空等項目開園運營,提升鄉村旅遊品質,吸附更多增量消費。編制全市文物古蹟和景區景點地圖,加快建設全市智慧旅遊服務中心。精心籌辦好第三屆泉水節等重要節會,進一步提升“泉城濟南”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更好地回應人民民眾的新期盼
   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心低收入民眾生活,更加努力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重點做好18件民生實事。
鼓勵大眾創新創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強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完善創業融資扶持體系,籌建我市首所創業大學,推進縣(市)區創業學院建設,抓好盛市創業型街道社區創建,培育推出更多眾創空間。完善農民工綜合服務五級網路,為農民工就業、培訓、權益保障提供優質服務。健全勞動用工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全市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85%以上,援助就業困難人員應扶盡扶,新增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
著力提升保障水平。統籌考慮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落實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政策。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由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繼續做好城鄉低保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加快公共租賃住房、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其中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4400套。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健全留守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權益保障體系,實施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重點救助對象結算比例提高到70%。抓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培育發展養老產業,促進醫療、養老、保健等多行業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更多中國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認識自然、發展興趣、增強體魄。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一批急需的特色專業、特色學科、特色學校,培養更多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快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社會辦醫和醫師多點執業,深入實施“智慧健康”工程,提高人口優生優育水平,創建健康城市。盤活用好體育場館資源,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做大做強體育產業。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按照“政府扶持、社會運營、專業發展、項目合作”的思路,建立以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人才隊伍為支撐的社會服務管理新機制。培育一批基層組織和社會組織,承接更多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充分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作用,加快格線化管理全覆蓋,推動社會服務管理向基層末梢延伸。抓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收尾工作。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從嚴抓好安全生產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管理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深化平安濟南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普法宣傳工作,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提高處置公共安全危機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化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常態化,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強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雙擁模範城“八連冠”。繼續做好民宗、人防、僑務、對台、仲裁、地震、氣象、檔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鞏固和拓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牢固樹立民眾觀點,持之以恆糾正“四風”,認真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財政預決算、重大項目審計力度,嚴格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推進公車改革,所有公務人員和一切公務活動都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切實做到廉潔勤政。我們將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意見,高度重視社會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我們將鼓足幹勁,幹事創業,通過一件件小事的辦理,一件件實事的落實,一件件難事的解決,為人民民眾謀求更大福祉,贏得更多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我們進入了省會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新常態彰顯新趨勢,新征程孕育新希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與全市人民攜手並肩,攻堅克難,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為加快建設美麗泉城、實現人民民眾新期待做出新的業績!

2015年為民辦18件實事

一、為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家庭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自2015年起,為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家庭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資助比例按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非寄宿學生總數的8%確定,資助標準為800元/生/年。(市教育局負責)
二、為註冊托幼機構在園兒童免費查體。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註冊托幼機構在園兒童進行免費查體,查體率達到90%以上。(市衛生計生委負責)
三、新增社會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大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一批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新增社會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市民政局負責)
四、開辦“家庭電視老年大學”。在濟南教育電視台開辦“家庭電視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足不出戶學習書法、繪畫、聲樂、舞蹈等老年大學課程提供便利。(市老齡辦負責)
五、殘疾人萬人培訓就業。全年培訓殘疾人8000名,殘疾人新增就業2000名。(市殘聯負責)
六、提高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320元提高至380元。(市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七、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4400套。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4400套,不斷解決城市住房困難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困難。(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負責)
八、改造農村危房2000戶。組織改造農村危房2000戶,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市城鄉建設委負責)
九、解決2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推進水源工程、供水管網及配套工程建設,解決2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市水利局負責)
十、開闢公交線路20條,更新綠色公車400輛。開闢公交線路20條,更新綠色公車400輛,完善乘客出行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市交通局負責)
十一、打造智慧型化交通管理平台。搭建濟南交警公眾服務平台,建設APP、微信、微博等多個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渠道,開展各類交管業務查詢,提供交通誘導、事故快處、自助移車等多種服務。(市公安局負責)
十二、實施新增千萬平方米供熱能力工程。實施東區燃煤替代供熱長輸管網工程,重點建設工業北路、工業南路等約23.6公里長輸管網,竣工後增加約20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緩解東部地區供熱矛盾。同時,可替代東部地區環保措施較差的小型熱源廠及鍋爐房,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市市政公用局負責)
十三、柴油黃標車“黃改綠”。引導鼓勵符合省、市規定要求的柴油黃標車,通過加裝排氣淨化裝置,使其顆粒物排放達到綠標水平,換髮“黃改綠”標誌,按綠標車進行管理,經審核符合條件的柴油黃標車全部完成治理改造。做好“黃改綠”車輛補貼資金核發兌付工作。(市環保局、公安局負責)
十四、完成市區26座山體綠化。完成繞城高速內和長清大學園區山體綠化26座,其中山體綠化提升10座,建設山體公園16處,在山體公園內設定健身路徑。(市林業局、城市園林綠化局、體育局負責)
十五、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網路。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在10個縣(市)區建立綜合法律服務中心和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在街道(鄉鎮)建立法律服務工作站,在1000個村(居)設立法律服務點。在全市10個縣(市)區法院、看守所全部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000件以上。(市司法局負責)
十六、建立農民工服務(維權)線上網路平台。建立集微信、微博、網站於一體的農民工服務(維權)線上網路平台,實現農民工足不出戶即可維權、享受服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十七、大型商場超市食品安全查詢機覆蓋率達到100%。全市大型商場超市的食品安全查詢機覆蓋率達到100%,為民眾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查詢服務。(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十八、新建40個基層民眾文化活動示範點。新建40個基層民眾文化活動示範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帶動全市民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市文廣新局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