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入繼大統
劉宏是
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
劉開的曾孫,因父親、解瀆亭侯
劉萇早逝,故劉宏世襲解瀆亭侯的爵位,母親為董氏(
董太后)。
永康元年(167年)冬,漢桓帝
劉志駕崩,
皇后竇妙臨朝聽政。桓帝無嗣而崩,竇妙之父
竇武召見出身
河間國宗室的侍御史
劉鯈,問河間國宗室中的誰比較賢明,劉鯈推薦了解瀆亭侯劉宏。竇武遂入宮稟告竇妙,竇妙派侍御史、守光祿大夫劉儵、奉車都尉
曹節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劉宏繼位,改年號建寧,以太傅
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
胡廣三人共參
錄尚書事。追尊父親劉萇為“孝仁皇”,陵墓為“
慎陵”,母親董氏封為“慎園貴人”。
![劉宏 劉宏](/img/4/e84/AM5gjYhVGOjVjYiVjYzEDM0MmZiBzYkVWYyQDZkJTNykTNwYTYyY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宏
太后攝政
劉宏即位之初,由太后
竇妙攝政。竇妙採納
陳蕃、
竇武的建議,處死了在
漢桓帝時期挑起第一次
黨錮之禍的宦官
蘇康、
管霸,於是“天地清明,人鬼歡喜。”同時,由於竇太后當初能被立為皇后,陳蕃出力很多,於是竇妙委任陳蕃輔政,與父親竇武勠力同心,匡扶漢室,廣徵天下名賢列於朝廷,其中不乏
李膺、
杜密、
尹勛、
劉瑜等在第一次黨錮之禍中遭到處罰的士人,於是天下之士,無不想望太平。然而竇妙設立
女尚書、扶植親近自己的宦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引起了陳蕃和竇武的不滿。於是,陳蕃在朝堂上要求太后竇妙誅殺所有宦官、罷黜
女尚書,然而竇妙不同意。
政變掌權
大將軍竇武因
定策劉宏繼位有功,被封為聞喜侯,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之禍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剷除宦官。
建寧元年(168年)八月,
太白金星犯
上將星,侍中
劉瑜上書勸太后竇妙關閉宮門,又與竇武、陳蕃寫信,以“星辰錯繆,不利大臣”為由,讓他們速斷大計。於是竇武、陳蕃私自任命
朱寓為司隸校尉,
劉祐為河南尹、虞祁為洛陽令。竇武又上奏竇妙革除
黃門令魏彪(宦官的總管)的官職,並用親近自己的小黃門
山冰接任黃門令之職,繼而讓
山冰上奏逮捕長樂尚書
鄭颯(在竇妙所居長樂宮當差的宦官),押送到
北寺獄。陳蕃對竇武說:“此曹
(指鄭颯)就該直接殺掉,何須拷問!”竇武不聽,讓黃門令
山冰與
尹勛、侍御史
祝瑨一同拷打盤問宦官鄭颯,鄭颯供出了曹節、王甫等宦官。黃門令山冰與尹勛當即上奏逮捕曹節、王甫等人,並讓
劉瑜內奏太后。
建寧元年(168年)九月辛亥,
竇武離開皇宮,回到大將軍府。相關人員把竇武的奏疏送往竇妙所居的長樂宮,長樂五官史
朱瑀看到竇武的奏疏後,大罵道:“不守規矩的宦官自然可以誅殺,但我們這些無辜的宦官有什麼罪,竟然都要遭受滅族之災!”繼而高呼道:“陳蕃與竇武奏請太后廢帝,這是大逆!”於是朱瑀在夜裡與王甫、曹節等十七個關係好的宦官結盟,投靠劉宏,請劉宏到德陽前殿。劉宏拔劍
踴躍,在乳母
趙嬈的保衛下,取出
棨信,關閉各個宮門,用刀劍威脅尚書台的官屬製作詔板,拜
王甫為黃門令,持節到北寺獄,逮捕竇武任命的黃門令
山冰。山冰懷疑,不肯奉詔,王甫便格殺山冰,放出鄭颯,帶兵劫持太后竇妙,奪取玉璽,並讓
鄭颯等人傳旨逮捕竇武。然而竇武抗旨,不肯奉詔,騎馬到步兵營,與侄子步兵校尉
竇紹共同射殺了前來傳旨的宦官,繼而召集
北軍五校數千人駐紮洛陽都亭,下令說:“黃門常侍造反,盡力者封侯重賞!”
陳蕃得知後,率領屬官拔刀攻破承明門,來到尚書台,高呼:“大將軍忠以衛國,黃門叛逆,何雲竇氏不道!”王甫從尚書台出來與陳蕃相遇,說:“先帝新棄天下,山陵未成,竇武有何功勞,兄弟父子並封三侯!又設樂飲宴,多取掖廷宮人,數日之間,聚財巨萬,這樣的大臣難道不是不道嗎?您身為宰輔,與他結黨,又何必賊喊捉賊!”便讓劍士逮捕陳蕃,押送北寺獄誅殺。
當時護匈奴中郎將
張奐被竇妙征回京師洛陽,不知內情,聽信宦官曹節之言,以為竇武造反,便率兵協助王甫討伐竇武。在激戰一夜後,竇武兵敗自殺,竇太后則被遷往南宮,其家屬被流放到
日南郡。
親理政事
建寧二年(169年),劉宏封擁衛有功的乳母
趙嬈為平氏君,從此趙嬈“貴重天下,貲藏侔於天府,兩子受封,兄弟典郡”,榮寵擅恣,驕奢淫逸。郎中
謝弼認為“功臣久外,未蒙爵秩,阿母寵私,乃享大封”,於是上書勸劉宏“宜急斥黜”,結果被劉宏貶為廣陵府丞。
劉宏又升遷
曹節為長樂衛尉,封育陽侯;
王甫升遷中常侍。
朱瑀、
共普、張亮等六人皆為列侯,十一人為關內侯。於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喪氣”。
同年三月,劉宏尊生母慎園貴人董氏為
孝仁皇后。七月,破羌將軍
段熲大破
先零羌於射虎塞外谷,東羌全部被平定。
建寧四年(171年)正月初三,劉宏行
元服,大赦天下。七月,立宋氏為皇后。
誅殺權宦
熹平元年(172年),有司檢舉宦官
侯覽專權驕奢,漢靈帝便下詔收回他的印綬,逼迫侯覽自殺,罷免所有
阿附他的人的官職。同年
太傅胡廣逝世,朝議以
楊賜、
劉寬、
張濟三人教授劉宏。同年,勃海王
劉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誣陷謀反,下獄自殺。
光和二年(179年)四月,漢靈帝誅殺中常侍
王甫以及他的兩個養子長樂少府王萌、沛相
王吉,三人皆死於獄中。宦官王甫父子被殺,路人士女無不稱善,若除父母之仇。太尉
段熲也受王甫牽連而死。十月,司徒
劉郃、永樂少府
陳球、衛尉
陽球、步兵校尉
劉納密謀誅殺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獄處死。
廢宋立何
劉宏的
宋皇后不得寵,卻正位中宮,後宮得寵的姬妾們便共同譖害宋皇后,誣陷宋皇后行祝詛之事。漢靈帝聽信其言,於光和元年(178年)策收宋氏的皇后璽綬。宋皇后自行前往暴室獄,憂死,其父、兄弟皆伏誅。各個常侍、小黃門在宮中的,都憐憫宋氏無辜,一同籌錢安葬宋皇后及宋酆父子於皋門亭宋氏舊塋。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因生育了皇子
劉辯,劉宏立出身南陽屠戶的貴人何氏為皇后。何皇后父親
何真被追封為
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被接入宮中居住,封為
舞陽君;她的大哥
何進和二哥
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擔任要職,何氏家門榮極一時。
烽煙四起
光和七年(184年),
太平道教主
張角發動
黃巾起義,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動。劉宏在北地郡太守
皇甫嵩及中常侍
呂強的建議下,宣布解除黨錮,組織官軍平定叛亂。
中平二年(185年),劉宏先後派皇甫嵩、
張溫前往涼州平定叛亂,不但沒有平定,反而讓涼州叛軍越發壯大。
中平四年(187年),涼州淪陷,涼州刺史
耿鄙、漢陽太守
傅燮先後戰死。同年,漁陽郡人
張純、
張舉聯合烏桓在幽州發動叛亂,斬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
除了四方多難,統治集團內部也是暗潮湧動,如
王芬試圖擁立合肥侯、
閻忠說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但都無果而終。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亂,讓劉宏逐漸從西園享樂中走出來。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劉宏在雒陽平樂觀舉行閱兵儀式,自稱“
無上將軍”,騎馬持劍檢閱軍隊。
英年早逝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陳倉大敗涼州叛軍
王國等人。三月,幽州牧
劉虞平定張純叛亂。四月丙辰日(5月13日),劉宏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三十三歲(按劉宏繼位時年十二,則駕崩時應為三十三歲,《後漢書》誤作三十四歲),
諡號孝靈皇帝。其長子
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六月辛酉日(7月17日),葬於
文陵。
為政舉措
政治
建寧二年(169年),山陽郡督郵
張儉彈劾中常侍
侯覽回鄉為母親掃墓時鋪張擾民,並拆毀了侯覽的房屋甚至祖墳。因而惹怒侯覽,指使同鄉人朱並上書彈劾張儉等二十四位山陽名士結黨,圖謀不軌。劉宏見到奏章後,問計於宦官
曹節,曹節借題發揮,解釋說黨人危害社稷,要求擴大到全國範圍清剿黨人,劉宏準奏。最終這場政治災難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達六、七百人。史稱“第二次
黨錮之禍”。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
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要求朝廷予以平反。劉宏大怒,將曹鸞在獄中拷打致死,並更大規模的禁錮黨人及其親友。
光和二年(179年),經上祿縣長和海建議,劉宏下令,黨人“
從祖父”以後的親屬,都不受他們牽連。
光和七年(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中常侍
呂強認為如果不解黨錮,可能會逼迫黨人與黃巾軍勾結,劉宏這才宣布解除黨錮。
劉宏執政期間,宦官的編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而且它們在劉宏在位時更是有增無已,劉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
十常侍”。
建寧二年(169年),在宦官
曹節病重時,劉宏以其為車騎將軍,他死後又追贈為車騎將軍;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
趙忠為車騎將軍,負責對討伐黃巾的將領論功行賞。
劉宏執政早期,中常侍
王甫、曹節深受他信任,後來王甫被司隸校尉
陽球害死,曹節逝世,
張讓與趙忠便成了劉宏寵信的宦官,劉宏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對宦官的依賴。
熹平六年(177年),劉宏將
少府寺中下屬機構“侍中曹”升級為“侍中寺”,定員八人,同時“
省尚書事”,即審議
尚書台所處理的政事,以避免或減少詔令出錯,後來發展為隋唐三省中的
門下省。
中平五年(188年),劉宏接受太常
劉焉的建議,重置
州牧,史稱“
廢史立牧”。以劉焉為益州牧、
黃琬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
劉虞為幽州牧。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劉宏設定
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
蹇碩為統率,以此制約大將軍何進的軍權。
光和元年(178年),劉宏在其母親
董太后和及常侍們的教唆下,又嘗試賣官。朝廷公開宣布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勛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
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一般來說,官位的
標價是以官吏的
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
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段熲、
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卻也都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許多
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
劉宏成年後,設定西園供自己享樂,靈帝將賣官所得收入用於西園的建設。中常侍
呂強進諫:“天下財物都是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劉宏不聽。賣官的政策一直持續到劉宏逝世。
經濟
漢靈帝曾在宮內與嬪妃、宦官扮演商賈進行模擬交易的遊戲,頗似今日商學院常見的商業實踐課。
文化
儒家經典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多個版本。太學對太學生的考核,以皇家所藏的“
蘭台漆書”為標準依據。但某些考生為了能在考試中占據優勢,甚至行賄修改蘭台漆書。故蔡邕等向漢靈帝建議,正式刊布儒家經典的標準文本,並將其鐫刻於石。這些刻著儒家經典的石碑,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成為東漢太學的教科書。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劉宏根據此前大臣
楊賜、
蔡邕、
馬日磾及宦官
李巡等人的建議,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
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型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餘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並開創了中國歷代石經的先河。
熹平石經面世,使儒家經典有了定型文本。熹平石經首次將儒家經典刊刻於石頭之上,開啟了後世刊刻石經的傳統。熹平石經的刊刻,對於印刷術的發明也起到了極大的啟迪作用,由於大量傳抄,出現了捶拓石經
(拓印)之風。這種捶拓技術
(拓印)亦是印刷術的雛形。
光和元年(178年),劉宏設定
鴻都門學,並將
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在這所學校里,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劉宏感興趣的學科。劉宏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他們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太學的儒生往往鄙視這些人,拒絕與其為伍。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
黃巾起義,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
鴻都門學主要教授辭賦創作與文字書寫等,通過提拔下層文人學士,以文學藝術與儒家腐朽經學相對抗。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
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闢了道路。
軍事
建寧二年(169年),玄菟郡太守
耿臨侵略
高句麗, 斬首數百級,高句麗王
伯固親自乞求投降,漢靈帝劉宏便將高句麗領土劃歸東漢
遼東郡治下。
熹平年間(172-178年),又改屬
玄菟郡治下。
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夷反叛,活捉
益州郡太守雍陟,劉宏派御史中丞朱龜討伐,不能平息。朝議打算放棄西南,太尉掾
李顒建議討伐,劉宏任命他為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藉助
板楯蠻來擊潰,救出雍陟。李顒死後,西南夷再次叛亂,劉宏任命
景毅為太守,平息叛亂,西南局勢重獲穩定。
光和二年(179年),巴郡板楯蠻叛亂,劉宏接受漢中上計
程苞的建議,採取安撫手段平息。
中平五年(188年),黃巾起義蔓延到巴郡,板楯蠻趁機又反,劉宏派西園上軍別部司馬
趙瑾將其討平。
桓、靈時期,
檀石槐所領導的
鮮卑強盛,連年侵犯幽、並二州。
![劉宏(漢靈帝劉宏) 劉宏(漢靈帝劉宏)](/img/4/f8c/AZ4kjZmdjNyYDZ3gjY4IWY5YzM0MmZwYGNkJGOzcTZyQWZhRDNiJ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宏
熹平六年(177年),護烏桓校尉
夏育上疏請求討伐鮮卑,而犯罪被處罰的護羌校尉
田晏則通過中常侍王甫請求命自己為將討伐鮮卑來贖罪,王甫也同意討伐。同年八月,劉宏派夏育率軍出高柳郡,田晏率軍出雲中郡,
臧旻率南匈奴
屠特若屍逐就單于出雁門郡,各率一萬多騎兵出擊
塞外兩千多里。檀石槐命下屬三部
大人各自率眾迎擊,夏育等人大敗,丟棄自己的符節印信及輜重,各率數十人逃回,被囚車征還下獄,經贖免被廢為
庶人。檀石槐死後,其子
和連仍在中平年間侵擾漢朝邊境,終於被
北地郡百姓射死,此後鮮卑內亂衰落。
中平元年(184年)冬,涼州的金城、隴西、漢陽三郡的
先零羌、湟中義從胡、金城義從羌起兵反漢,一度聲勢浩大,
三輔受到威脅。劉宏派
皇甫嵩前去鎮壓,但被擊敗。
中平二年(185年)八月,劉宏任命司空
張溫為車騎將軍、
董卓為破虜將軍、
周慎為蕩寇將軍,領兵十餘萬平亂,除了董卓部以外都被擊潰。其後劉宏派耿鄙、皇甫嵩等討伐,均無功,到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擊敗王國,才使涼州局勢有所緩解。
建寧元年(168年),
西域長史府管轄下的
疏勒國發生內亂,和弒殺其王漢大都尉而自立為王。
建寧三年(170年),涼州刺史
孟佗遣從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人,與戊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晏所率的焉耆、龜茲、車師前後部合三萬餘人討伐疏勒,攻打楨中城,四十餘日不能攻下,不得已撤軍(
參見漢伐疏勒之役)。其後疏勒接連內亂,東漢朝廷也無法干預。
熹平四年(175年),于闐國王安國攻破
拘彌,殺死其王。漢
戊己校尉、
西域長史各發兵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王。
科技
漢靈帝引入了“胡床”(
摺疊凳),對於漢代人跪坐習慣的取代,顯然能夠大大提高人體腿部血液循環的效率,由此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漢靈帝時代的宦官
畢嵐發明了利用虹吸原理引水灑路的裝置“
渴烏”,是降低土質路上車馬揚塵率的奇思之器。比起經常被風沙所苦的明朝首都而言,東漢的洛京可謂真正的生態天堂。
當時,漢靈帝命畢嵐鑄“天祿蝦蟆”,在平昌門外橋東吐水,繼而轉水入宮;又在橋西製作翻車渴烏,噴灑南北郊的道路,從而節省百姓清掃道路的費用。
外交
熹平二年(173年),
日南郡邊的外國輾轉通過翻譯進貢。
光和六年(183年),日南郡邊的外國再次通過翻譯進貢。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鑄中興劍
據《
古今刀劍錄》記載:建寧三年(170年),靈帝曾經鑄造四把劍,名為中興。其中一把劍無故和小篆書一同丟失。
內廷逗樂
劉宏曾在西園遛狗,別出心裁,將狗打扮一番,戴
進賢冠、佩
綬帶。宮中無
驢,一善於逢迎的小黃門從外地精心選了四驢進宮。劉宏見後,愛如至寶,每天駕一小車在宮內遊玩。起初,還找一馭者駕車,幾天后,索性親自操持。皇帝駕驢車的訊息傳出內宮,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競相摹仿,以為時尚。
宮中市場
光和四年(181年),劉宏在後宮仿造街市、
市場、各種商店、
攤販,讓宮女嬪妃一部分扮成各種商人在叫賣,另一部分扮成買東西的客人,還有的扮成
賣唱的、
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則穿上商人的衣服,裝成是賣貨物的商人,在這人造的集市上走來走去,或在酒店中飲酒作樂,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鬥,好不熱鬧。劉宏混跡於此,玩得不亦樂乎。肆中的貨物都是搜刮來的
珍奇異寶,被貪心的宮女嬪妃們陸續偷竊而去,甚至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裡爭鬥不休。
![劉宏(漢靈帝劉宏) 劉宏(漢靈帝劉宏)](/img/7/ef3/gZwkjNyYTNkJzYmRDM1kTO3YTNzUDNjRWMkZzM3UGN1MWZidTZwk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宏
裸游之館
據《
拾遺記》記載,中平三年(186年),劉宏在西園修建了一千間裸游館,讓人采來
青苔覆蓋在台階上面,引來渠水繞著各個門檻,到處環流,於是乘船遊蕩,並選用“玉色輕體”的宮女划船。在盛夏時,故意把船推翻,觀賞宮女的“玉色”。渠水中種植著南方進獻的荷花,花大如蓋,高一丈有餘,荷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名叫“夜舒荷”。又因為這種蓮荷在月亮出來後葉子才舒展開,月神名望舒,就又叫它“望舒荷”。
劉宏常在盛夏到裸游館避暑,長夜飲宴,說:“使萬歲如此,則上仙也。”宮女年齡在27歲以上、36以下的,都化上靚妝,解開上衣,只穿內衣,與劉宏共同裸游。
異域風情
夜夢桓帝
劉宏曾夢見
漢桓帝發怒說:“
宋皇后有何罪過,你聽從那些邪孽的壞話,使她死去?勃海王
劉悝已經被貶,又受誅而死。現在宋氏和劉悝在天上投訴,上帝震怒,你的罪孽難於挽救。”這個夢的內容十分明白清楚。
劉宏在醒來後很是恐慌,就把這件事告訴羽林左監
許永說:“這是什麼不祥之兆?可以把它禳除嗎?”許永答說:“宋皇后與皇上一同繼承皇位,以母儀親臨天下,歷年已久,四海之內都蒙受她的教化,從來沒有聽說有什麼過失和惡聲。而皇上偏聽讒毀嫉妒的言辭,使她蒙受無辜之罪,身遭誅戮,禍連家族,所有臣妾,都為抱怨痛惜。勃海王劉悝是桓帝同母的弟弟,處理封國之事和作為藩屬事奉朝廷,不曾有過錯誤,陛下沒有經過驗證審察,就加罪誅殺。從前晉侯夢見大厲鬼,披長發達到地面,是因晉侯殺了厲鬼的祖先。天地之間的道義是明白清楚的,鬼神是難於欺騙得了的。應當一併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息。讓宋皇后流放了的親族返回原籍,恢復勃海王的封爵,以期消去因此而遭致的咎衍。”劉宏沒有聽用許永的意見,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強項子孫
劉宏曾經從容地問侍中
楊琦:“朕和桓帝比怎么樣?”楊琦說:“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和唐堯比德一樣。”劉宏不高興的說:“你真是硬脖子(
強項),真不愧是
楊震的子孫,死後一定也會招來大鳥的。”
人際關係
家世
后妃
子女
主要作品
劉宏喜歡辭賦,自己創作了《皇羲篇》共五十章。他後來憐憫皇子劉協幼年就沒有母親,又追思王美人(王榮),於是創作了《追德賦》《令儀頌》。《
漢詩》還收錄有其作品一篇:《招商歌》。
人物爭議
據《
後漢書》注引《伏侯古今注》記載:“‘宏’之字曰‘大’。”很多人以為,這裡的“字”就是表字的意思,以為劉宏姓劉,名宏,字大。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此處的“字”不是表字,而是避諱代字的意思。眾所周知,古代要避皇帝名諱,遇到皇帝名諱的時候,對這個字要採用一些辦法避過去。劉宏即位以後,如果遇到要寫“宏”的時候,就改用“大”字。
後世紀念
文陵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送莊鎮三十里舖行政村劉家井自然村北,劉宏去世後,即葬於此。在清代被洛陽知縣龔松林考證為
漢桓帝宣陵,據《
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墓冢高10米,周長320米。俗稱“鏊子冢”。墓頂有盜洞兩個,採得玉衣殘片,可能是該陵被盜時的遺留物。墓冢遭局部破壞,考證疑為漢桓帝宣陵。陳長安認為是光武帝劉秀原陵,最終文物部門認定是漢靈帝文陵。
史料索引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