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弼

謝弼

謝弼(123-173):字輔宣,東漢東郡武陽(今莘縣朝城鎮)人。以中正方直著稱,為當地所推重。靈帝建寧二年(169),朝廷頒詔舉有道之士議政,謝弼應詔對策,與東海陳敦、玄菟公孫度,同被授為郎中

基本介紹

  • 本名:謝弼
  • 字號:輔宣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東郡武陽
  • 出生時間:123
  • 去世時間:173
人物生平,忠諫直言,明辨事理,辭官回家,含冤而死,平反昭雪,歷史評價,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忠諫直言

靈帝熹平元年(172),“青蛇見前殿,大風拔木”,被認為是災異現象,詔公卿以下臣僚各陳政治得失,並提出相應的建議。當時前殿出現蛇,大風將樹連根拔起,皇帝下詔命公卿以下陳述政策得失。謝弼上書說:
臣聽說暢和之氣與有德相應,妖邪怪異因政治有失誤而產生。上天譴責,則王者思考自己的過失;政道如果有不周全之處,那么奸臣應當受到懲罰。蛇是陰氣所生,鱗是甲兵之象。《鴻範傳》說:“如果極弱,時常會有蛇龍之災出現。”又,熒惑守亢,徘徊不去,當有近臣謀反,就發生在皇帝左右。不知陛下帷幄之內,誰是親信之人。應該趕快貶斥廢黜,以消除災害。臣又聽說“虺蛇之類,是女人之災祥之物”。皇太后制定宮中規矩,助聖明天子,《尚書》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竇氏被誅,怎能牽連太后?幽禁冷宮,愁感天心,倘若因此而死,陛下有什麼臉面見天下之人呢?從前周襄王不能恭敬地侍奉母親,導致戎狄都要來討伐。孝和皇帝不忘竇後之恩,前世傳為美談。按禮為人之後就要盡人子之禮,如今陛下以桓帝為父,怎能不把太后當作母親呢?《援神契》上說:“天子孝順,四夷和平。”如今邊境曰益緊張,戰爭四起,如果不用孝道,能用什麼來拯救呢!希望陛下仰慕虞舜蒸蒸之孝,低頭思念《凱風》慰母之心。
臣又聽說設立爵位,一定要獎勵有功之人;開國繼業,不要任用小人。如今功臣長時間被疏遠,未曾賞爵封宮,阿母寵幸享受大的封賞,所以大風大雨冰雹也因此而發生。太傅陳蕃,輔佐陛下,勤勤懇懇,夙興夜寐不懈怠,反而被一群邪惡之人所陷害,一朝被殺。刑罰之酷,震驚天下,那些他的門生故吏,都受到禁錮流放而離去。陳蕃人已去世,就是用一百個人也贖不回來!應該釋放他的家屬,解除禁令。至於台宰重位,國命所系。現今四公,只有司空劉寵忠誠如初,其他都是白吃飯並招致他人入侵之人,肯定會有鼎翻食物撒落那樣的凶事發生。陛下可以藉著災異的出現,一同加以罷黜。召前司空王暢、長樂少府李膺,一同管理政事,或許可以消除災變,國運永存。臣山野之民頑劣不明,不通國典。朝廷策說“不要隱瞞”,所以怎敢不盡愚忠,忘忌諱。希望陛下依照情形加以誅罰。

明辨事理

謝弼的上書,主要談了三個問題:
(1)災異現象是上天的譴告,是為政治失誤而發;政治失誤的責任,應由奸臣承擔。他建議靈帝即懲罰宮中親信大臣。靈帝12歲以外藩繼位,雖然名義上是竇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竇武輔政,但實際權力是掌握在張讓、趙忠和曹節等一班宦官手中,謝弼要求懲辦當權奸臣,是把目標指向宦官。
(2)竇武被誅後,竇太后也被遷於南宮雲台,不得參預政事。謝弼要求請竇太后回宮。他認為,當前邊境緊張,農民起義頻仍,災異屢現,都與此有關。謝弼表面上是要求尊崇竇太后,而竇太后是當時宦官的對頭,實際上他是在暗示應擺脫宦官的控制。
(3)災異也是由朝廷用人不當而發。他公開要求重新重用第一次“黨錮之禍”的主要受害者李膺及士大夫官僚的名流王暢等人,並公開為陳蕃呼冤,認為是被群邪陷害;他又要求罷免當時四公中的三公,認為他們沒有能在朝廷政治鬥爭中主持正義。

辭官回家

謝弼公開支持士大夫官僚,自然也是旨在反對宦官。當時,正是宦官專權的頂峰時期,謝弼的上書自然不會被採納。因他在上書中並未正面涉及宦官專權,故只被貶為廣陵府丞,倖免於受害。謝弼既深深不滿於朝政,便沒有上任,而直接辭職回家。

含冤而死

當時的東郡太守曹紹,是中常侍曹節的侄子,他得知謝弼的政治傾向後,對謝弼非常憎恨,遂藉口謝弼在其他方面有罪,將其逮捕入獄,在嚴刑拷打下,謝弼含怨死於獄中。

平反昭雪

當時人都悼念他並很感傷。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司隸校尉趙廉上陳謝弼的忠誠,請求為他平反,於是董卓把曹紹斬了。

歷史評價

范曄:鄧不明辟。梁不損陵。慊慊欒、杜,諷辭以興。黃寇方熾,子奇有識。武謀允臧,瑜亦協志。弼忤宦情,雲犯時忌。成仁喪己,同方殊事。
蔡東藩:謝弼官卑秩微,犯顏敢諫,雖曰徒死,不失為忠,是又不得以張奐例之矣。

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五十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