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

2020年1月8日,浙江省發布《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將結合浙江實際,堅持全域融入、戰略協同、重點突破、合力推進,形成示範區先行探索、中心區率先融入、多板塊協同聯動、全省域集成推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高水平、高品質、高標準、高能級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務,建立長三角統一的開放大市場。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重點推進規劃、土地、要素、財稅、公共服務、生態等領域的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並率先在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9個設區市複製推廣,帶動全省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0年1月8日
前 言,檔案內容,

前 言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標誌著長三角區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部署,共同加快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既是浙江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浙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為深入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充分發揮浙江優勢,推動全省域全方位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明確我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特編制本行動方案。
本行動方案是指導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檔案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題,堅持發揮浙江特色優勢,堅持全省域全方位推進,堅持將浙江重大決策部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著力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努力在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彰顯浙江擔當、展現浙江作為,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域融入。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鼓勵各地探索各有特色的一體化發展模式與路徑。
堅持戰略協同。充分發揮綠水青山、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民營經濟等特色優勢,把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強化統籌推進、同步實施,共同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堅持重點突破。突出抓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改革,加強聯合攻堅突破,積極破解瓶頸障礙,聚焦聚力打造一批體現浙江特色、具有國際水平的重點板塊和標誌性工程。
堅持合力推進。以政府有為助推市場有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多主體作用,強化區域分工合作和優勢集成,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共同提升長三角區域國際競爭力。
(三)推進路徑。結合浙江實際,按照統籌部署、分類指導、以點帶面、有序推進的要求,形成示範區先行探索、中心區率先融入、多板塊協同聯動、全省域集成推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示範區先行探索。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重點推進規劃、土地、要素、財稅、公共服務、生態等領域的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實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示範。高水平建設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浙江片區,打造新時代中國現代化標桿。
中心區率先融入。率先在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九個設區市複製推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經驗,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共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帶動全省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多板塊協同聯動。強化省際毗鄰重點區域、省內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協調聯動發展,推進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生態共保、產業共興、品牌共創,探索協同治理新模式,打造一批跨行政區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引領板塊。
全省域集成推進。深化推進全面接軌上海、共同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四大”建設為核心,以交通廊道、科創廊道、生態文化廊道等為紐帶,加強地區間、都市圈間和省域間的協調聯動,形成全省域全方位推進一體化發展整體格局。
(四)願景目標。持續、協同、高水平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到2022年,跨區域多領域合作聯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聯保共治機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務跨區域便利共享水平不斷提升,一批標誌性工程全面推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浙江片區建設初顯成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
到2025年,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科創產業、城鄉區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區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較為完善。
打造長三角創新發展增長極。充分發揮浙江數字經濟強、民營經濟活等優勢,高水平建設產業創新協同體系和創新創業生態圈,實現創新主體高效協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最佳化配置,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高能級創新平台,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全省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到2025年,爭創2至3個國家實驗室,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2%,省際科創產業合作平台超過7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以上。
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金南翼。全省四大都市區建設成效明顯,與長三角各都市圈實現協同發展,基礎設施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跨界區域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中心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縮小到1.8∶1,中心區人均GDP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相當。新增軌道里程數1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數1100公里;與滬蘇皖省際軌道接口總數達到13個,省際高速接口總數達到16個。
打造長三角幸福美麗大花園。公共服務跨區域共建共享機制不斷健全,人民民眾在教育醫療、勞動保障食品安全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領域跨區域公共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跨區域、跨流域生態保護和污染聯防聯治機制有效運行,形成若干跨區域重要生態廊道、生態經濟帶和生態文化旅遊圈。到2025年,人均公共財政支出達到2.5萬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以上,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歲,跨省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達到90%,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0%,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力爭達到100%。
打造長三角改革開放引領區。跨區域行政壁壘逐步消除,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統一開放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區域發展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基本形成,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協同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
到2035年,我省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實現更高水平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實現優質均衡,城鄉區域差距基本消除。長三角跨區域共建共享機制全面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更趨完善,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高水平建設大灣區,共同構建長三角產業創新協同體系。以環杭州灣經濟區為核心,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加強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合作,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合作平台,打造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主載體和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領航地。
協同建設長三角重大創新平台。全面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加強與長三角高端科研創新平台的全面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長三角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建成超重力離心模擬和實驗裝置,推進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力爭取國家重大科研任務落戶長三角區域,共同承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之江實驗室等創建國家實驗室,探索建立長三角跨區域聯合實驗室。加快建設西湖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阿里達摩院、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中電科長三角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支持浙大國際聯合學院建設浙大國際聯合創新中心和國際科創城。共同提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合作發展水平,規劃建設環杭州灣高新技術產業帶,加快推進杭州城西、寧波甬江、嘉興G60等科創大走廊建設,支持打造溫州環大羅山、台州灣、紹興、金義等科創廊道及滬湖綠色智造廊道。加快建設杭州、寧波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爭取自主創新示範區擴區提升。
推動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共同打造長三角區域面向全球的國際科創要素對接服務平台,構建一流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複製推廣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經驗,建立完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建共享和服務機制。支持龍頭企業跨區域整合創新資源和研究力量,推動長三角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共享。積極探索在上海等地共建“創新飛地”,強化與省內孵化平台和產業化基地緊密聯動,推動開展國際人才引進、國內人才居住落戶、人才培訓培養等領域創新試點,制定實施人才柔性引進政策。探索建立統一的區域性創新券服務平台,促進創新券在長三角區域更大範圍通用通兌。
共建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智慧型交通等產業領域,跨區域打造現代化的產業創新體系和全產業鏈,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量子信息、未來網路、類腦晶片、第三代半導體、下一代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布局。共同籌建長三角人工智慧產業聯盟,促進車聯網、智慧健康、線上教育、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和發展。選擇一批具備核心技術、產業鏈完整、骨幹企業支撐的優勢產業,共同培育打造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集中建設一批高能級戰略平台,率先打造杭州錢塘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等標誌性創新大平台。加快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打造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高地。加強長三角文化產業聯動發展,推動建立長三角文化科技基地、文化出口基地聯盟,依託之江文化產業帶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等重大文化產業發展平台,打造一批數字文化產業合作載體,加大文化領域科技套用力度。探索設立長三角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基金,推進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
打造長三角現代服務業新引擎。圍繞服務業平台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和創意經濟等新業態,提升電子商務套用平台,構建一體化產能分享平台,培育體驗經濟新模式,推動創意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提升。主動對接“上海服務”品牌建設,推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等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支持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支持長三角品牌企業布局發展家政文化旅遊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
打造跨區域合作產業發展平台。依託國家級、省級產業發展平台,加快建設一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支持寧波前灣新區打造滬浙產業合作發展區、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合作園打造智慧型感測谷、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打造跨行政區新型功能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海寧分區打造泛半導體產業園和科技綠洲、嘉定工業區溫州園打造上海科技產業轉移重要承載區。進一步創新產業合作模式,推動產業深度對接和產城融合發展。借鑑國內外一流園區模式經驗,提升合作園區開發建設和管理水平。
(二)高品質建設大花園,共同加強長三角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全面踐行“兩山”理念,以大花園為基礎底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跨區域跨流域生態屏障、生態廊道聯合共建和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合力打造生態美麗長三角。
全力保護重要生態空間和生態系統。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園、重要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力度,推動集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強化礦山整治,嚴格保護耕地、林地、濕地和海島,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嚴格管控各類開發活動,不斷提高空間開發質量和效率。深入推進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整潔田園,發展美麗農業,建設美麗河湖、森林城市,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著力打造“千萬工程”升級版。加快推進衢州、麗水大花園核心區建設,支持湖州、衢州、麗水等地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提升開化錢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水平,支持麗水爭取創建國家公園
共同打造省際生態屏障。以浙西、浙南山區為重點,共築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保護好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生命線。共同推動建立長江流域及海灣河口污染聯防聯治機制,推進長江口杭州灣協同治理,加強海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整治,合力打造藍色生態屏障。加強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建設,聯手打造跨區域濕地景觀和生態湖區。開展森林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林相改造工程。合力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打造綠色生態走廊和低碳智慧型綠色產業發展高地。
聯動實施長三角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加強新安江千島湖太湖等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推進“五水共治”,提升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深入實施湖州南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加快揮發性有機物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切實改善區域空氣品質。加強危險化學品跨界運輸管控協作和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染聯防聯治,提高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水平。建設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平台,統一制定與發布環境治理政策法規及標準規範,加強環境執法和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聯動,共同打造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最嚴區域。
合力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旅遊圈。開展浙皖閩贛生態旅遊協作,著力打造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建成以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名園、名鎮、名村為特色的國際黃金旅遊線。開展環太湖文化、旅遊、體育等多領域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環太湖生態文化旅遊圈。實施大運河遺產綜合保護整治工程,共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的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樣本。加大烏鎮西塘南潯等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力度。依託大運河詩路文化帶、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和海灣海島旅遊帶,著力打造特色旅遊精品線路。
協同創新生態環境聯保共治機制。推動共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探索建立太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完善省內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強化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支持麗水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立生態產品價值科學核算體系,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
(三)高標準建設大通道,共同構築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路。加快推進聯結長三角、輻射全國、通達國際的大通道大樞紐建設,高標準建成長三角區域便捷暢通的智慧交通和綜合物流體系、互濟互保能源供應體系、安全高效水利保障體系。
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快建設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於一體的現代軌道交通體系,提升杭州、寧波、溫州、金義等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突出滬杭、杭紹甬舟、滬甬、滬舟、滬湖、義甬舟以及杭州灣南岸沿灣、沿海等大通道規劃布局及運力提升,著力構建長三角省際省會城市和我省省域、市域、城區一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商合杭、杭紹台、杭溫、金甬、衢寧、金台等鐵路項目。推進滬蘇湖、通蘇嘉甬、滬乍杭、杭臨績、甬台溫福、黃山—金華、溫武吉、衢麗、滬甬、甬舟等鐵路項目。謀劃杭麗、金龍等鐵路以及滬嘉、滬平、環太湖、杭紹、杭德、寧象等都市圈城際項目。適時啟動滬杭磁懸浮規劃研究。
構築長三角便捷通達公路網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強化跨區域通道對接和能力提升。規劃建設滬甬高速(G15杭州灣二橋)、滬舟跨海通道、甬舟高速複線等公路大橋。全面提升省域高速公路數位化、智慧化水平,高起點規劃建設環杭州灣智慧交通系統,重點推進杭紹甬智慧高速和長三角智慧高速公路測試中心(嘉興)建設,推動實施滬杭甬高速和杭州灣大橋及接線智慧化改造,開展杭州繞城西複線部省聯動試點,加快形成智慧型化道路交通環境,大幅提高路網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引領帶動長三角智慧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快取消高速公路省際邊界收費站,全面打通跨行政區斷頭路、瓶頸路。加快推進城市近郊班線公交化,打造城鄉一體化公路客運網路。
推進長三角港航協同發展。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動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分工合作、錯位發展。鞏固提升寧波舟山港綜合能級,積極推動大、小洋山全域一體化開發合作,合力打造長三角現代化世界級港口集群。推動組建長三角港口聯盟,加強以資本為紐帶、以增量業務為重點的港口資源整合、項目合作、業務協同,探索建立相對統一的港航政策體系和經營機制。加強浙蘇、浙皖江海聯運合作和模式創新,充分發揮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功能。加快寧波舟山港、嘉興、溫州、台州、浙中多式聯運樞紐和海陸聯運通道建設,完善區域港口集疏運體系,規劃建設北侖、金塘、梅山等重點港區進港鐵路,提升海陸聯運輻射帶動力。推進京杭、杭甬運河航道改造提升和浙北高等級航道網貨櫃運輸通道建設,提高貨櫃水水中轉比重。
加快長三角機場群建設。共同推進長三角區域民航協同發展,對接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建設杭州、寧波、溫州區域航空樞紐,提升衢州、台州、義烏等機場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杭州機場三期改擴建和四期飛行區擴建、寧波機場四期擴建、溫州機場三期擴建、嘉興機場新建、麗水機場新建,加快完成舟山、台州等機場改擴建,規劃建設嘉興航空聯運中心和浙西航空物流樞紐。高水平建設杭州、寧波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支持溫州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加強區域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完善長三角區域油氣設施布局,加強油氣管網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浙滬、浙蘇天然氣管道聯絡線,推進寧波舟山LNG登入中心、溫州LNG接收站、舟山國際石油儲運基地等建設。加快長龍山、寧海、縉雲、衢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進磐安、泰順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打造長三角區域抽水蓄能示範基地。完善區域電網建設,提高區域電力交換和保障供應能力。加快新能源微電網、能源物聯網、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等綜合能源項目建設。
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以錢塘江太湖流域大運河等跨界河流為骨幹,太湖千島湖等湖泊為關鍵節點,完善跨區域重大水利設施布局。加快推進杭嘉湖南排、杭州灣南翼平原骨幹排澇、環太湖大堤提標加固等工程建設,著力打造高標準防洪排澇安全網。推進杭州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湖州和嘉興太湖取水、嵊泗大陸引水等引調水工程實施,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和供給品質。加強浙西南大中型水庫群項目規劃建設,有效發揮重大水利工程防洪、供水和生態綜合功能。
(四)高能級建設大都市區,共同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金南翼。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動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聯動發展,加快建設創新、開放、便捷、宜居、花園、智慧、人文之城,著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金南翼。
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強杭州、寧波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協調聯動,共同編制實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探索建立重點領域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強都市圈間重要廊道統籌布局,推動創新協同、產業合作、環境共治、服務共享。支持嘉興建設全面接軌上海橋頭堡,積極承接虹橋商務區服務功能,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區,提升同城化水平。支持湖州、紹興、舟山等地積極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
推動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著力提高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首位度和綜合能級,強化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共同建立協調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聯合制定跨區域產業發展目錄,著力強化生態環境聯保共治,不斷提升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水平。以杭紹、杭嘉、甬紹、甬舟、嘉湖五個區域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立都市區重大事項協調推進機制,積極探索協同治理新模式。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人口轉移市民化進程,全面放開中小城市落戶限制,推動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大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建立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快構建平等互惠、雙向流動新型城鄉關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繼續加大浙西南山區、重點海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建設一批農村公路網、信息網和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支持衢州建設省際邊界區域重點城市。
(五)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共同打造長三角“一帶一路”樞紐。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推進開放強省建設,構築一批高水平開放發展平台,增強國際競爭合作優勢,共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建設高水平開放發展平台。支持杭州建設國際組織總部經濟集聚區,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加快推進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化與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合作,建設“16+1”經貿合作示範區,辦好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加快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電子世界貿易平台(eWTP)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全球布局,推動全省電商國際化進程。加快建設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高水平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做大做強“義新歐”中歐班列,共同打造多功能境外系列服務站。發揮溫州、麗水等僑商優勢,擴大國際人文合作交流,加快建設世界(溫州)華商綜合發展試驗區、青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提升金華中非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水平。加快推進中印尼區域綜合經濟走廊產業園區、泰中羅勇工業園等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以及中意寧波生態園、嘉興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等省內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打造國際產業合作重要支撐平台。高水平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世界浙商大會世界油商大會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雲棲大會、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等重大國際會議和活動,不斷提高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共同參與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協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保障工作,著力提升採購成交規模。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策劃開展貿易投資配套活動,共同擴大長三角國際影響力。
加快培育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義烏、青田等地進口商品“世界超市”。支持打造溫州浙南閩北贛東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嘉興長三角進口水果集散中心、舟山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衢州四省邊際商貿中心。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跨區域互聯互通。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合作,促進跨關區保稅貨物流轉便利化,推動港航物流信息接入“單一視窗”,進一步簡化進出境備案清單。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體系,提升外商投資和服務水平,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借鑑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際人才試驗區經驗,加大對國際人才招引的政策支持,加快推進國際社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國際醫院建設,提升國際人才綜合服務水平,增強國際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六)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共同打造長三角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以數字科技創新為關鍵動力,強化“雲上浙江”和“數據強省”兩大基礎支撐,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共同把長三角區域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加快推進長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加強長三角5G網路協同布局,加快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規模部署和套用,統籌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建設,推進杭州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最佳化提升杭州、寧波網際網路國際專用通道,爭取嘉興、義烏網際網路國際專用通道建設。全面布局“雲上浙江”,統籌規劃建設安吉、淳安等若干超大規模高等級綠色雲數據中心,搭建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多元普惠計算設施。共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數據共享平台建設,以數據互聯互通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數字灣區建設,統籌布局海洋大數據中心,推進江海聯運數據標準規範建設和長江沿江港口互聯互通,促進江海聯運信息共享。加快推進區域量子通信商用幹線網路建設,為量子通信產業市場化運營創造基礎條件。
合力建設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推進以“網際網路+先進制造業”為特色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聚焦汽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打造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群,推動區域內平台差異定位、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的集群式發展。加快構建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服務體系。深入實施“企業上雲”行動,推進雲計算廣泛覆蓋,推廣設備聯網上雲、數據集成上雲等深度用雲,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建立完善企業“上雲用雲”標準體系。
共同打造長三角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強長三角數字經濟合作,大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積體電路等新技術產業和未來產業,共同培育數字經濟生態。支持杭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心,加快培育形成萬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推動烏鎮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夢想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支持雲棲小鎮、人工智慧小鎮重點打造阿里雲、衛星雲、物聯網晶片、5G智慧型硬體創新生態,支持溫州北斗產業基地建設,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重點領域智慧套用跨區域合作。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聚焦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重點產業領域,建設智慧型生產線、智慧型車間、智慧型工廠。全面推進長三角聯網售票一網通、交通一卡通,實現區域內居民暢行長三角。支持有條件城市圍繞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建設基於人工智慧和5G物聯的城市大腦,推動長三角區域城市大腦集群建設。深化長三角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構建數字經濟區域協同創新網路。
(七)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共同促進長三角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貫徹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舉措,共同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推動民營經濟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爭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戰略轉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管理方式,加快實現企業治理機制專業化和產權結構多元化。持續推進“雄鷹計畫”“鳳凰行動”、隱形冠軍培育、小微企業成長等各類主體升級行動計畫,提升企業創新力、競爭力,支持創新型民營企業登入科創板,培育打造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對接長三角優質創新資源,共建產業創新平台,開展重大技術聯合研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搭建人才信息雲平台,定期向民營企業發布重點引才目錄、產業人才地圖。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轉型提升發展。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長三角一體化。鼓勵民營經濟積極參與長三角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加快長三角區域產業鏈布局。支持民營企業在上海等地設立“飛地”孵化器,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加強民營企業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的長效服務、政策協同和要素支持,積極推進土地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強化民營企業發展和小微企業園用地保障。鼓勵行業組織、商會、產學研聯盟等開展多領域跨區域合作,形成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合力。
打造溫台民營經濟協同發展高地。充分發揮溫台民營經濟先發和集聚優勢,積極開展民營經濟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驗,使之成為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弘揚新時代優秀企業家精神的先行區。加快推進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深化台州國家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探索組建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鼓勵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間資本管理公司。
(八)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務,共同提升長三角居民美好生活水平。建立健全長三角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加快建設公平包容的社會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力提升長三角教育合作發展水平。共同制定長三角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規劃,聯合發布區域教育發展計畫,著力培育長三角教育合作發展高地。依託長三角“雙一流”大學探索開展合作辦學,支持上海、江蘇、安徽“雙一流”高校來浙合作辦學。支持湖州、嘉興、紹興等地建設高水平套用型大學。共同打造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共建一流學科聯合體,共享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動共建基礎教育校長及教師培訓聯動平台。搭建職業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平台,重點支持長三角智慧型製造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建立與上師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的協作聯動機制,共同開展相關師資培訓。提高浙大國際聯合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水平,聯合開展長三角留學生文化之旅、中國(寧波)—中東歐教育合作交流會等品牌活動,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
加快推進長三角醫保一體化。擴大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覆蓋面,積極推進醫保藥品目錄統一和聯合採購。提升異地就醫備案便利性,探索三省一市異地就醫備案互認。規範業務流程,探索設立異地就醫結算專窗、開展院內自助查詢等方式。完善異地就醫信息溝通和應急聯動機制。
共同打造健康長三角。推進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醫院協同發展戰略聯盟,推動長三角區域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協同發展。創新區域性分級診療遠程醫療醫聯體等模式,推動跨區域醫療聯合體發展,協同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加快長三角區域居民健康信息共建共享,推動長三角智慧醫療發展,開展遠程網路會診、遙感超聲檢查和遠程機器人手術等。建立健全區域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應急救援機制,健全血液聯動保障機制。建立公平規範的養老服務業區域準入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興辦長三角養老服務機構,支持湖州、金華、麗水等地建設面向長三角區域的康養基地。推動組建長三角體育產業聯盟,高水平舉辦第19屆亞運會,聯合申辦、承辦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聯手打造區域性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共同完善體育賽事管理體系。
推進長三角公共文化互惠共享。弘揚紅船精神,共同打造重走“一大”路等紅色文化品牌,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推動長三角區域各類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和民眾文化場館等機構聯盟建設,加強館際聯動和服務功能聯通,實現城市閱讀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務一網通、公共文化聯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訓一體化。推進長三角文化活動優質品牌資源整合,持續放大越劇婺劇等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國際動漫節等文化活動品牌效應。
建設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務圈。最佳化城市公共資源配置,建立面向常住人口的公共設施配置體系,構建一小時同城服務圈和15分鐘步行可達的社區公共服務圈。建立健全長三角一體化社會治理聯動機制,協同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互相開放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開展跨區域矛盾聯合調處。有序推進集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社區等多種功能的長三角區域智慧型安防體系建設。健全區域性重大災害事故聯防機制,推進都市圈和重點城市防災減災體系一體化。
(九)高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同建立長三角統一開放大市場。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加強三省一市“放管服”改革聯動,推動建立統一開放大市場,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勁內生動力。
加強“放管服”改革聯動。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規範審批事項、精簡審批要素、推進審批權層級配置合理化,擴大改革領域和範圍。加快政府數位化轉型,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實現政府核心業務“掌上辦事”和“掌上辦公”全覆蓋。共同推動長三角“一網通辦”建設,完善網上身份認證、電子簽名、電子文書歸檔、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發放等功能,設立線下“一網通辦”服務專窗,實現長三角政務服務線下異地辦理和全流程線上辦理。
加快推進長三角標準一體化。推動建立長三角標準一體化工作組織,完善區域協同標準統一研究、立項、發布、實施等機制。圍繞公共服務、城市管理、文化旅遊、生態環境、物流等領域制定實施區域協同標準,推動形成區域內重點標準目錄、具體標準制定和標準實施三協同,逐步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區域協同標準體系。加強長三角區域資源整合協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制定,爭取一批特色優勢領域的國際、全國標準化技術組織落戶浙江。推動具有浙江特色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升級為長三角區域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開展長三角區域計量標準比對,推進計量技術規範共建和專家資源共享。深化推進長三角區域檢驗檢測認證信息互通、結果互認,組織實施一批合格評定一體化示範項目。
推進長三角要素市場一體化。加強長三角人力資源協作,建立統一的人才一體化評價和互認體系,強化信息共享、政策協調、制度銜接和服務貫通,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係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出能進的長三角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土地要素市場。強化省股權交易中心、寧波股權交易中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支持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浙江設立服務基地。共同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支持市場主體建立長三角一體化ETF基金以及其他創新協同和產業發展基金。探索聯合共建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體系,深入推進P2P網路借貸等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共同防範化解區域金融風險。
加快推進長三角信用一體化。深化推進長三角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建立信息共享、監管共用、規制共建的全域信用體系一體化工作機制。推動在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產品質量、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實施跨區域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共同打造“信用長三角”平台建設,實現各類紅黑名單信息的跨部門歸集和跨區域套用,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經營異常名錄製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加強長三角區域徵信機構協同監管。全面實現長三角區域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共享共用,全面完成各類法人組織存量代碼的轉換工作。
推進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滿意消費長三角”,全面開展重點行業和新興領域滿意消費建設,建立健全促進滿意消費機制,鼓勵打造長三角滿意消費城市。共同推進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建設,培育一批打通全產業鏈的供應鏈服務平台。發揮我省電子商務優勢,推動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在長三角區域布局。推進區域農產品市場一體化發展,加快區域公益性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搭建長三角農產品流通平台。
三、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地處滬蘇浙交界,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率先實現高水平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加快建設示範區浙江片區,要充分發揮嘉善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的雙重優勢,聚力打造創新活力新引擎、未來城市新樣板、江南水鄉新天地、現代治理新典範,努力成為凝聚浙江智慧、彰顯浙江特色的新時代中國現代化標桿。
(一)建設創新活力新引擎
構建高質量科創產業體系。瞄準數字信息、智慧能源、智慧型裝備、生命健康、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加快集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能級科創資源,打造“生態+科創”發展高地。
打造高水平科創平台。積極引入和培育設立一批科創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打造科創企業總部集聚區和技術創新高地。建立健全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諮詢評估等跨區域科技服務鏈條,營造國際一流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二)建設未來城市新樣板
塑造圈層式組團化空間形態。完善多層級公共空間系統,構建低密度組團式建設模式。科學布局科創核心功能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構建形成親水綠廊、湖盪小鎮、創新綠園、品質善城圈層結構和一湖一聚落、一盪一總部形態格局,著力打造高品質田園城市
建設智慧型交通網路體系。提升區域綜合交通網路連通性和設施運載效率,構建新型智慧型交通體系,加密高鐵、市域鐵路和高速公路、骨幹道路網路,謀劃建設連通上海、蘇州的軌道環線。完善旅遊交通體系建設,構建安全、暢達、精緻的全域綠道系統。
注重高品質服務供給。提升區域整體教育質量,引進建設一批優質幼稚園、中國小校,鼓勵中國小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結合產業布局引進職業教育機構,形成小鎮模式的校企合作共同體。探索建立長三角醫療共同體,建設一流的綜合性醫院。
(三)建設江南水鄉新天地
開展生態保護及修復。嚴格規定藍綠空間比例,推進重要河湖岸線貫通和生態廊道建設,整體提升水體環境品質,重點加強汾湖濕地、祥符盪濕地保護和修復,保護原生特色濕地景觀,建設江南水鄉濕地公園。
塑造共同文化品牌。推動西塘與周邊古鎮保護和聯合申遺,共同構建國內一流古鎮集群,深入挖掘“吳根越角”歷史人文內涵,融合創新創意元素,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模式。
擴大國際文化影響力。高標準建設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劇院、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高水平舉辦重大國際會議、展會、文化、旅遊、體育、演藝等活動,共同打造江南文化新品牌。
(四)建設現代治理新典範
重視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引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等建設理念,運用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智慧型化技術手段,提升規劃設計水平。
推進城市管理方式變革。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建設共享數據平台、城市大腦,健全城市信息系統、城市安全監控系統,推動規劃管理、交通運行、公共服務、市政建設、生態環境、社區管理、災害應急處置等城市治理模式創新。
加快探索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共同探索一體化規劃管理制度,構建統一的規劃體系、規劃管理體制、規劃管理信息平台。共同探索一體化土地管理政策,建立跨行政區統籌用地指標、盤活空間資源的土地管理機制。共同探索一體化投資管理政策,統一制定發布產業發展目錄。共同探索一體化要素流動政策,推行人才資質互認,實行與上海接軌的外國人就業管理制度、高層次人才福利政策等。共同探索一體化財稅分享政策,建立股份合作模式和財政共同投入機制、財稅分享機制。共同探索一體化公共服務政策,推動建立公共服務便捷共享制度。共同探索一體化生態管控政策,推動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生態環境執法規範。共同探索一體化公共信用政策,推動形成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歸集標準、紅黑名單認定標準。
(五)推進周邊區域聯動發展。以嘉興全市域、湖州市區為重點,共同構建一體化示範區緊密型聯動發展區,加快複製推廣一體化示範區經驗,推動全方位深度融合,探索更大範圍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按照通勤化、網路化、立體化要求,共同構建區域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城市公共運輸和水運港口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嘉興高鐵新城。
構建開放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在區域內順暢流動,共同推進創新平台和創新基礎設施合作共建,提升科技服務能力。
加強產業體系分工協同。以智慧型裝備、航空航天、高端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等為重點,積極對接示範區產業發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建立“示範區創新研發+聯動發展區轉化製造”的產業分工模式,共同打造高質量創新智造集群。
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水平,促進與示範區在教育、醫療、文化、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融合共享。
加強生態環境共治共保。共同塑造水鄉田園生態格局,重點保護南太湖—黃浦江源區域生態安全,建設嘉興北部濕地公園,聯合開展污染防治,強化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及協同監管,共建生態走廊,打造生態綠心。
共同打造區域文化品牌。發揮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優勢,共同謀劃建設紅色教育基地。提升江南文化品牌影響力,打造吳越文化江南水鄉風光帶。構建高端商務會展產業體系,共同舉辦承辦國際重大會議、展覽和文體賽事等。
四、推進跨區域重點板塊協同發展
加強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聯動,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和省內都市區跨市域協同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全方位融合、一體化發展協同板塊。
(一)加強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聯動
共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小洋山島區塊。充分發揮洋山區域區位條件和組合港優勢,以資本為紐帶,深化推進浙滬洋山開發合作,加快建設小洋山北側貨櫃支線碼頭,提升小洋山島港航服務功能。聯合開展大洋山開發研究,探索新型合作開發模式,把大洋山建設成為集港航服務、保稅物流及配套加工增值服務於一體的高度開放綜合功能區。
加強浙滬自由貿易試驗區合作聯動。推動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複製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政策制度,放大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輻射帶動效應。深化國際油氣交易中心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期現合作,共同建設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
爭取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賦權擴區。著力提升以油氣全產業鏈為特色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水平,最佳化口岸通關監管環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領域的相關金融政策及業務創新,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進一步提升油氣流通領域市場化配置能力,擴大油品加工領域對外開放,拓展國際船舶低硫燃料供應市場,大力發展國際航行船舶物料供應業務。探索建設數字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動,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輻射帶動作用。
(二)促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推動共建蘇浙皖產業合作區。全面踐行“兩山”理念,發揮安吉長興等地綠色產業比較優勢,加強與蘇皖毗鄰區域生態旅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協作創新,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生態環境聯保共治,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合作平台,成為長三角跨區合作、綠色發展樣板區。
共建平湖金山產城融合發展區。以楓涇鎮新埭鎮金山衛鎮獨山港鎮廊下鎮廣陳鎮呂巷鎮新倉鎮等毗鄰區域為切入點,推動交通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平安建設、生態旅遊、文化科創、人才建設等領域合作。重點推進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合作建設,加快沿海重化工產業布局最佳化和轉型升級,統籌協調和保護生態、生活岸線,加強軌道鐵路網、公路公交網和水路運輸網對接。
共建千島湖黃山生態旅遊合作區。以千島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打造杭黃國際黃金旅遊線為主線,推動杭州市與安徽省黃山市深度合作。深化開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合作,加強杭黃全域旅遊合作,共同傳承發展錢塘文化、新安文化,合力推進千島湖—新安江大畫廊建設,打造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
共建溫州浙南閩北合作發展區。支持溫州建設浙南閩北區域中心城市,構築長三角聯通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樞紐。以蒼南泰順為重點,加強與福建省寧德市等地的海岸帶和流域開發合作。整合區域內太姥山飛雲湖廊橋、古道、溫泉等特色旅遊資源,聯動推進浙閩邊際生態旅遊合作。以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蒼南對台貿易試驗區、浙南閩北贛東進口商品集散中心為平台,促進對台經貿合作和民間交流。
共建浙贛邊際(衢饒)合作區。合作區位於江山市常山縣和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交界區域。探索建立跨省域共建共享的市場化開發機制,創新綠色發展、集約發展模式,推進規劃共繪、平台共建、產業共融、要素共享、生態共保,加大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綠色製造、現代服務、文化旅遊、幸福康養等生態型產業,建設成為共推跨越發展的新型合作區。
(三)打造省內一體化合作先行區
建設杭紹一體化合作先行區。以杭州蕭山、紹興柯橋諸暨交界地區為切入點,加強杭州都市區跨區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甬運河水運通道、杭紹平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推動杭州錢塘新區紹興濱海新區產業協同和差異化發展,支持紹興柯橋建設臨杭創新園和融杭新城、諸暨實施與杭同城行動計畫。
建設甬紹一體化合作先行區。以寧波、紹興交界地區為切入點,以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等跨市域產業平台協同為重點,加強空間策略、功能布局、產業協作、重大基礎設施等規劃對接和實施協同,共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大平台。聚焦嵊州、新昌、奉化等跨市域毗鄰區域對接聯動,發揮義甬舟大通道節點支撐作用,最佳化提升一批開發平台能級。
建設甬舟一體化合作先行區。充分發揮寧波港口資源、開放高地、產業集群、海洋經濟等優勢和舟山通江達海區位優勢、海洋海島資源優勢,聚焦六橫、金塘等區域,以跨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通道為支撐,以管理體制和開發模式創新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全域統籌、寧波為主的開發管理體制和資本為紐帶、企業為主體的股份合作模式。
建設嘉湖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發揮湖州、嘉興接滬融杭聯蘇通皖的區位優勢,以吳興南潯—秀洲—嘉善烏鎮—練市等跨市域毗鄰區域為重點,推進跨區域多領域一體化創新合作,共同推動G60科創走廊提升發展,構建滬湖綠色智造廊道,率先打造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塊。
建設杭嘉一體化合作先行區。以杭州、嘉興交界地區為切入點,聯動推進杭州錢塘新區、餘杭區海寧市合作聯動,共建杭州大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加快餘杭、海寧合作開發區塊規劃建設,延伸杭州城東產業智造走廊,高水平建設杭海新城,主動承接臨平下沙城市功能。加快推進杭海城際鐵路海寧西站高鐵新城等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建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決策部署,共同完善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三級運作”機制。強化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能,研究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協調解決跨省合作的重點問題。省發展改革委要切實履行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長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加強與中央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對接,推動重大事項落地見效。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縣(市、區)要強化主體意識,明確重點任務,細化實施方案,落實推進機制,確保《規劃綱要》和本行動方案順利實施。
(二)強化制度保障。發揮地方立法對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作用,加強地方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畫和具體立法項目協作,探索地方人大執法檢查工作協同,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強長三角重點領域制度和重大政策溝通協調,建立企業登記、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投資、人力資源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政策協商機制。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幹部互派掛職制度。
(三)制定專項計畫。省直有關部門要牽頭組織編制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項行動計畫。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交通運輸廳編制交通一體化發展專項行動計畫。省科技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編制科創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行動計畫。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編制城鄉區域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畫。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商務廳編制市場體系一體化發展專項行動計畫。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編制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專項行動計畫。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編制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專項行動計畫。
(四)打造項目載體。謀劃實施一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載體、項目和改革舉措。發揮浙江優勢,加強合作聯動,在科創產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對外開放、公共服務、市場一體化、民營經濟等領域,謀劃打造一批一體化標誌性工程,推進實施一批一體化重點項目,研究推出一批一體化重大改革舉措。
(五)強化督查評估。推動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督查考核體系,通過檢查、督查、評價等多種方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對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舉措、重大事項進行監測分析和動態評估。各市要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行動方案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對各地黨委、政府考核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