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總和。人均國民收入這一指標能大體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民收入
  • 含義:居民各種來源取得的現期收入總和
  • 影響因素巨觀經濟狀況等
  • 收入分類:工資收入 轉移收入等
收入形態,收入分類,工資收入,轉移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收入,收入差距,行業差距,區域差異,情形分析,分配改革,

收入形態

居民收入分為純收入和毛收入 。純收入就是指除去成本和費用後的利潤。毛收入是指不除去成本和費用的收入。當純收入高的時候一般居民的收入就高,所以社會的整體水平就得到提高。當純收入低下時,居民的收入就低,消費就減少。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
決定利益格局的基本形態,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收入分配製度的合理性;二是公共政策的公平正義性;三是對公權力約束的有效性。這三個因素是決定一個社會是一個良性的利益格局還是惡性的利益格局形態,這三個變數中任何一個變數發生變化都會對其他因素產生深刻的影響。

收入分類

工資收入

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轉移收入

轉移性收入就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等。 

經營收入

經營性收入是指納稅人通過經常性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取得的收益。即企業在銷售貨物、提供勞務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通常表現為現金流入、其他資產的增加或負量的減少。

財產收入

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
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收入差距

行業差距

2012年5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1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其中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4556元,而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2452元,私營企業收入遠低於非私營企業。
其中,非私營單位金融業的平均工資最高,達9萬元以上,最低的農、林、牧、漁業每年收入只有2萬元左右,兩者相差4倍多。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平均工資最高,達35562元,最低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每年收入只有1萬元出頭,兩者之比為3.03:1。如果用非私營單位金融業的平均工資與私營單位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相比,兩者差距超8倍。除了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行業內部的收入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北京的某家大型網路入口網站,新入職的員工月薪2500元左右,高管年薪50萬元以上,收入差距達20倍。中關村某家IT上市公司,基層普通員工月薪4000元,高管年薪數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收入差距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區域差異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中,按照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分別為48493元、37923元、36558元和36000元。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為26800元、22313元、22020元和20677元。按照包含非私營和私營單位在內的全社會單位平均來計算,四個地區的平均工資排名為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
2011年中部、西部職工平均工資增速相對較高,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仍然與最高的東部地區存不小差距。
2012年10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統計局公布,2011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56061元,在東部地區相對較高。浙江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含私營經濟單位的全社會單位)為35731元,其中不含私營經濟的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 46660元,年薪最高的行業為金融業,達13萬元。而東部地區收入相對較低的山東省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36737元。
中部地區的河南省2011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城鎮非私營單位)為27357元,在中部地區相對較低,其中金融業職工平均工資為44210元,位列第一。而居中部第一的安徽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40640元,行業排名前兩位是採礦業和金融業,分別為66172元和64288元。
東北部的黑龍江省2011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6535元,金融業是41879元,位居第二。西部的四川省全部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1489元,金融行業收入最高,年均工資65873元。
全國各個省份職工平均工資中,同為東部地區的北京與山東之間的職工平均工資比為1.526:1,而同為中部地區的安徽與河南之間的職工平均工資比為1.485:1。
不同地區同行業的人員收入也有差別,四川省委的處級公務員年薪不到5萬元,而浙江省杭州市的處級公務員年薪10餘萬元,相差2倍多。
2016年2月15日,2016年人民網兩會調查上線,就公眾關注的18個熱點問題展開網上調查。截止2月24日,參與調查的網友中,有63.17%的網友對自身收入不滿。
據了解,2016年2月22日,28個省(區市)公布了當地2015年居民收入指標。其中,21個省(區市)的城鎮居民收入保持了8%(含8%)以上的增速,16個省(區市)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9%以上(含9%)的增速,12省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京滬地區的居民收入邁上“8000美元”台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在有關如何增收的調查中,逾六成網友選擇了“原崗位要求加薪” 。另有16.22%的網友表示,選擇投資理財,也不失為一種增收方式。選擇跳槽、升職、內部換崗等選項的網友,合計約占總體選項的兩成。對比2015年同期調查可以發現,選擇收入差距最突出的3個現象依然是行業差距過大、普通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差距過大以及區域差距過大。

情形分析

基數相差太大
收入差距存在收入差距存在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我國行業工資差距顯然遠遠超出了合理的比例範圍,行業工資水平可以也必然 存在差距,由於行業技術、資本、人力資源素質等構成不一樣,勞動生產率不一樣,在產業鏈的位置不一樣,因此,其工資水平當然會有差距,但應該維持在合理范 圍以內,而現狀是,行業收入中不合理差距日益擴大。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
為,壟斷行業高收入問題更為嚴重,比如金融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比城鎮平均工資高出很多,壟斷行業工資的過快增 長,更多地反映了壟斷利潤的快速增加和向工資的轉移過程。因此,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收入差距還會繼續拉大,大企業的優勢不但明顯而且依然在加強,而私 營單位的生存環境卻在惡化。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指出,地區之間收入的差距是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實行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之後,中西部發展有了很大變化, 但中西部同東部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又有擴大。任玉嶺舉例說,同是東部,一個縣的不同鄉鎮間也有很大差距,如江蘇省興化縣的戴南鎮,同該縣周益鄉財政 收入相差42倍。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項重要分析指標。中從1978年到1984年,我國基尼係數穩定在0.16,而從1984年開始,基尼係數一路攀升, 2007年已達到0.473。一般說0.2之下叫“高度平等”,0.2到0.4叫“低度的不平等”,0.4被視為基尼係數的“警戒線”,0.4以上叫“高度
努力增加收入差距努力增加收入差距
不平等”, 0.473說明不平等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
2011年末,國家統計局《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指出,“從五項監測指標來看,2010年基尼係數略高於2000年的0.412,實現程度為79.8%。”至於略高究竟是多少,報告中沒有確切數據,但超過0.4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任玉嶺告訴記者,聯合國數據曾估測2011年中國基尼係數或突破0.5。
2012年初,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回答關於不公布基尼係數的問題時表示,2011年中國農村居民的基尼係數是0.3897。中國城鎮居民的基尼係數沒有發布,靠城鎮住戶調查而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階層居民難以獲取真實的收入信息。
過大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都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和社會穩定。過去,我國經濟社會之所以能夠在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同時保持相對穩定,主要有賴於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低失業水平。收入差距雖在擴大,但低收入人群收入在增長,貧困人口數量在減少。如果經濟成長出現下滑或出現經濟長期衰退,過大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對社會不穩定的影響將會更加凸顯。

分配改革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要加快調整國民收入結構”,溫家寶總理也談到中國經濟發展中仍存在“收入分配不均在不斷擴大”等問題,儘管中央已推出一系列方針政策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但收入分配懸殊的現象仍然存在,收入分配改革已勢在必行。
胡錦濤說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胡錦濤說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
2012年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將在第四季度制定。方案將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其中,調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2012年11月8日上午公布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
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新要求”包括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大上說,堅持在經濟成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