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街道(流亭)

流亭街道

流亭一般指本詞條

流亭街道隸屬青島市城陽區,介於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鄰夏莊街道,南接李滄區,西隔膠州灣與紅島街道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東西最大橫距10.2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9千米,總面積59.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3.5千米。截至2014年,轄27個社區,總人口132978人(2010年)。

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億元;財稅總收入2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66億元;外貿進出口24億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流亭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 下轄地區:28個社區
  • 政府駐地:城陽區安亭路1號
  • 電話區號:0532
  • 面積:59.6平方千米
  • 人口:132978人(2010年) 
  • 氣候條件: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北齋庵、胡公祠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被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農業,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發展,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名勝古蹟,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流亭境域地處嶗山西麓、白沙河中下游南北兩岸,膠州灣北部東岸,舊屬即墨南部之平原地帶,古有即墨“南鄉”之稱,其歷史悠久。境域內1965年出土的陶壺、陶豆等陶器文物表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西周(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0年),流亭境域的居民稱萊夷族,為萊夷地,屬青州春秋時(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初為介國、夷國、萊國等諸侯國屬地,中期歸於齊國。戰國時(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屬齊國隸即墨。
流亭街道
秦朝時(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屬膠東郡不其縣。西漢時(公元前206~公元8年),改屬徐州琅琊郡不其縣。東漢時(25~220年),為青州東萊郡不其縣。三國時期,歸魏國(220~265年)青州東萊郡不其縣。西晉時(265~316年),屬青州長廣郡不其縣。南北朝北魏時(386~534年),改屬光州長廣郡不其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除不其縣,劃並於光州長廣郡長廣縣。
隋朝(581~618年)統一中國後,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一度復置不其縣,同年又將不其縣併入即墨縣,把即墨縣治從原址向東南方向移動40公里重建即墨縣城,屬東萊郡萊州即墨縣,流亭境域歸屬之。
唐朝(618~907年),屬河南道萊州即墨縣。北宋(960~1127年),為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即墨縣。南宋時期,金朝將“京東”改為“山東”,流亭境域屬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即墨縣管轄。
元朝(1206~1368年),流亭域地先後隸屬山東東西道膠州即墨縣、益都路即墨縣、般陽路萊州府即墨縣管轄。明朝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即墨縣。洪武九年(1376年)改屬萊州府膠州即墨縣管轄。建文四年(1402年),流亭境域海防直隸萊州府鰲山衛浮山備御千戶所(今青島市浮山所)及即墨營(今嶗山區金家嶺)劃境轄治。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即墨營分兵919名,把總一員,駐軍女姑口,明末廢除。
清朝初期,地方建置仍沿用明朝建制,流亭境域主要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萊州府即墨縣管轄。乾隆元年(1736年)後,直隸萊州府即墨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清廷與德國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流亭域地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個村莊劃入膠澳租借地,隸屬膠澳李村區管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流亭域地白沙河以北村莊隸屬膠州府即墨縣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調整地方建置,廢府設道,流亭境域白沙河以北各村隸屬山東省膠東道即墨縣,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個村歸德占膠澳租界。民國三年(1914年)11月,日本侵占膠澳。期間,流亭境域以白沙河為界分別歸膠澳租界和即墨縣管轄。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流亭地域分別隸屬即墨縣和膠澳商埠李村區第二分駐所管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流亭境域依舊分別歸膠澳商埠和即墨縣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流亭境域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個村歸屬青島特別市李村區第二分駐所(駐地仙家寨)管轄,其餘村莊分屬即墨縣第五區城陽鎮、流亭鎮、女姑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青島市區擴大調整,流亭境域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個村歸屬青島市鄉區聯合辦事處夏莊區(區所駐地夏莊),其餘村莊仍隸屬即墨縣管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流亭境域仙家寨等7個村屬偽青島特別市公署仙家寨區(區所駐地仙家寨),其餘各村隸屬即墨縣(區)鄉政辦事處管轄。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流亭境域仙家寨等7個村屬青島市嶗山辦事處,其餘各村仍屬即墨區鄉政辦事處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南京國民政府搶先接收青島,恢復戰前五區,流亭境域仙家寨等7個村屬青島市夏莊區,其餘村莊隸屬青島市流亭區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6月2日,即墨、城陽、流亭解放;6月,流亭境域仙家寨、流亭、女姑、趙村等17個村歸屬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9月,上述村莊歸屬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流亭區(區所駐地流亭);期間,果園、葦等8個村隸屬中共即墨縣民主政府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流亭境域大部歸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管轄。1950年6月,屬膠州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管轄。1951年4月,嶗山行政辦事處劃歸青島市,流亭境域屬嶗山行政辦事處流亭區。1951年6月29日,即墨縣城陽區所轄南城陽、東果園、西果園、廟頭、葦、北後樓、於家、羅家等8個村劃屬流亭區。1953年6月~1956年1月,流亭區隸屬於青島市嶗山郊區。1956年8月,撤區並大鄉,流亭境域劃分為流亭、雙埠、女姑三個大鄉,均隸屬於嶗山郊區。1958年9月,流亭、雙埠、女姑、棗園、樓山等5鄉成立愛國人民公社(後改稱仙家寨人民公社),隸屬嶗山郊區。1961年10月,仙家寨人民公社屬嶗山縣。1984年,仙家寨人民公社改稱流亭鎮。1988年11月,流亭鎮隸屬嶗山區。1994年6月,青島市區區劃調整,設立城陽區,流亭鎮劃歸城陽區管轄。
2001年6月,城陽區撤鎮設街道,流亭鎮改稱流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代,即墨縣設立7個鄉,82個社。清沿明制,設7個鄉,81個社,社下分村。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國與清廷簽訂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流亭境域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狗塔埠、趙哥莊、雙埠、女姑口、藍家莊、西後樓等7個村劃入膠澳租借地,淪為德國殖民地。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即墨縣撤鄉社設區鄉。流亭境域的流亭(東、西流亭)、夏家莊窪里、楊埠寨、台上(劉家台高家台)、官泊、白沙東趙村趙村、港東、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葦、果園(東、西果園)、於家、北後樓、羅家(南城陽、廟頭、安樂)等23個村莊改屬為即墨縣仁化區,里仁區的古鎮鄉、女姑鄉和城陽鄉等。1914年11月,日本侵占膠澳後,流亭境域的仙家寨、狗塔埠、趙哥莊、雙埠、黃家莊、楊家莊(東、西女姑山)、藍家莊、西後樓等7個村隸屬於李村區滄口警察支署管轄,淪陷為日本殖民地。
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即墨縣將所屬12個區調整,按序數改劃為10個區、57個鄉鎮。即墨縣第五區區治城陽,轄城陽鎮、流亭鎮、女姑鄉等2鎮6鄉,區域包括流亭域內23個村莊和城陽地域全部村莊。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青島市區擴大調整,流亭域內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個村,改屬青島市鄉區聯合辦事處夏莊區(駐地夏莊),其他流亭等23個村仍隸屬即墨縣第五區流亭鎮、城陽鎮、女姑鄉。流亭域內白沙河以南的仙家寨等7個村歸屬偽青島特別市四滄區警察署滄口支署仙家寨區(駐地仙家寨),其餘23個村隸屬即墨區鄉政辦事處城陽鎮流亭鎮、女姑鄉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31日,流亭解放。嶗山行政辦事處成立(隸屬南海專署)。6~9月,流亭域內各村先後建立村政權,白沙河以南仙家寨等7個村和窪里、東西流亭、夏家莊高家台劉家台、楊埠寨、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等12個村同歸屬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9月後,上述村莊隸屬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駐地流亭)。葦、東果園、西果園、南城陽、羅家、於家、北後樓、安樂、廟頭等9個村隸屬即墨縣第五區城陽鎮。
1950年春撤銷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屬膠州專署,流亭地域隸屬膠州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1951年3月,青島市嶗山辦事處一區(流亭區)建小鄉12個,共29個村。6月29日,葦、羅家等2個鄉劃歸流亭區,其中葦鄉包括葦、東西果園村;羅家鄉包括南城陽、於家、羅家、廟頭、安樂村;這時流亭區共有仙家寨、趙哥莊、流亭、劉家台、羅家、葦、女姑、趙村、女姑山、雙埠、劉家、丹山、小水、灣頭等小鄉14個,35個村。1951年10月,青島成立樓山區,除石家宋哥莊仍留在流亭區外,其餘樓山後、坊子街、大棗園、小棗園、十梅庵、南嶺、東小莊、西南渠、東南渠、徐家宋哥莊、劉家宋哥莊、灣頭等村劃屬樓山區。
1956年8月,嶗山郊區撤區並大鄉,流亭域內分為三個大鄉:其中鐵路以東各村為流亭鄉;鐵路以西白沙河以南各村為雙埠鄉;鐵路以西白沙河以北各村(含東果園)為女姑鄉(丹山、小水兩個鄉劃歸夏莊區;灣頭鄉劃歸樓山區),流亭鄉、雙埠鄉、女姑鄉隸屬青島市嶗山郊區。其中流亭鄉轄仙家寨、趙哥莊、狗塔埠、窪里、東西流亭、夏家莊、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於家、北後樓、羅家、廟頭、安樂等15個自然村;女姑鄉轄葦、東果園、西果園、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等8個自然村;雙埠鄉轄雙埠、石家宋哥莊、西後樓、藍家莊、女姑山等5個自然村。
1955~1956年,流亭域內先後成立10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分別是仙家寨一、二村成立紅旗農業社;趙哥莊一、二、三村和狗埠塔聯合成立五一農業社;窪里、東西流亭、夏家莊4個村聯合成立群力農業社;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3個村聯合成立聯進農業社;於家、北後樓、羅家、廟頭、安樂等5個村聯合成立前進農業社;葦、東果園、西果園3個村聯合成立紅光農業社;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3個村聯合成立黎明農業社;趙村、港東2個村聯合成立愛國蔬菜社;女姑山、西後樓、藍家莊、雙埠村聯合成立曉光漁業合作社。
1958年6月,青島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根據上級指示,撤鄉改建人民公社。9月,由流亭鄉、雙埠鄉、女姑鄉、棗園鄉、樓山鄉等5個鄉聯合成立政社合一的愛國人民公社,駐地仙家寨村。
1961年3月,將原來的15個生產大隊劃分為仙家寨、趙哥莊、紅埠、窪里、東流亭、西流亭、夏家莊、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於家、北後樓、羅家、葦、東果園、西果園、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女姑山、西後樓、藍家莊、雙埠和石家宋哥莊、徐家宋哥莊、西南渠、東南渠灣頭、坊子街、樓山後、大棗園、小棗園、十梅庵、南嶺、東小莊等38個生產大隊,266個生產隊。
1962年1月,女姑山生產大隊析離成東女姑山、西女姑山2個生產大隊。1962年11月,石家宋哥莊、徐家宋哥莊、劉家宋哥莊、西南渠、東南渠、灣頭、坊子街、樓山後、大棗園、小棗園、十梅庵、南嶺、東小莊等13個生產大隊從仙家寨人民公社析離組成嶗山縣樓山人民公社。此時仙家寨人民公社有仙家寨、趙哥莊、狗塔埠、窪里、東流亭、西流亭、夏家莊、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於家、北後樓、羅家、葦、東果園、西果園、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東女姑山、西女姑山、西後樓、藍家莊、雙埠等26個生產大隊,182個生產隊。
1966年12月至1967年3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仙家流亭街道黨委、辦事處掛牌儀式。
1981年9月恢復紅寨人民公社原稱—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仍轄26個生產大隊,138個生產隊。
1984年4月4日,撤銷仙家寨人民公社,設流亭鎮,所轄的各生產大隊於同年6~12月改為行政村。1985年6月,將羅家村分為南城陽、廟頭、安樂三個行政村。1985年12月,流亭鎮共轄28個行政村。
1988年11月,撤縣設區,嶗山縣改名為嶗山區,流亭鎮隸屬青島市嶗山區,所轄區域和行政村數量不變。
1994年4月23日,青島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城陽區。流亭鎮隸屬青島市城陽區,所轄28個行政村數量不變。
1996年因流亭國際機場擴建,流亭鎮東果園村整體遷至城陽區城,其餘27個行政村不變。
2001年6月13日,城陽區人民政府撤鎮建街道辦事處,屬城陽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城陽區流亭鎮改稱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2003年,所轄27個行政村不變。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流亭街道轄27個社區(仙家寨社區紅埠社區趙哥莊社區、東流亭社區、西流亭社區、窪里社區夏家莊社區南城陽社區北後樓社區於家社區廟頭社區、劉家台社區、高家台社區、楊埠寨社安樂社區葦山社區趙村社區王家女姑社區李家女姑社區邱家女姑社區西果園社區港東社區東女姑山社區西女姑山社區雙埠社區西後樓社區東藍家莊社區)。政府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安亭路1號。
流亭街道地理位置圖流亭街道地理位置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流亭街道位於青島市城陽區南部,介於北緯36°06′25″~36°10′06″,東經120°16′21″~120°20′51″。東與夏莊街道相鄰,西瀕膠州灣與紅島街道隔海相望,北與城陽街道毗連,南與李滄區湘潭路街道和婁山街道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0.2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公里,總面積59.59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長19.9公里;海岸線蜿蜒曲折,總長11公里。

地質

地質形成流亭街道域內屬膠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為濱海丘陵地帶區,位於中朝古陸膠遼地盾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構造部位。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距今約0.8~1.29億年的燕山運動晚期,相繼有熔岩噴發和花崗岩廣泛侵入,緩慢冷卻上升,逐步構成現存的地質輪廓。部分為丘陵過渡帶,其餘部分皆為白沙河下游形成的小沖積平原。地質構造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

地形地貌

域內地層為火山噴發岩產物,包括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紋岩等,大都被第四紀地層覆蓋。第四紀地層分布廣,自嶗山向西部平原逐漸加厚,1~2米厚的殘積層分布最廣,流亭街道約在8~30米之間,多由砂土、砂質黏土、砂礫卵石組成。西後樓—雙埠—女姑口一帶分布有青山上亞組;仙家寨—城陽街道前桃林一帶零星分布有青山下亞組。
流亭街道地貌屬平原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區,地勢基本呈東高西低狀,有少許丘陵土坡。白沙河兩岸多衝積層,海拔在5~10米之間。濱海灘地,主要分布於雙埠、李家女姑、葦村濱海沿岸的海退地段,地貌緩平,是海積平原,屬海積地貌,其坡降在0.1%左右。女姑鹽場(現空港工業聚集區)屬人工地貌。
女姑山位於流亭街道的西南部,海拔59.6米,屬石門山支的中支;雙埠村前後有兩個山丘,海拔分別為24.5米、22.3米;紅埠村前的紅埠嶺,海拔44.2米。

氣候

流亭地域屬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季風進退明顯,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的特點。由於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氣候特徵表現為:春季較冷回暖晚,夏無酷暑雨水多,秋季偏熱降溫遲,冬少嚴寒雨雪少,並且有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水資源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至20世紀70年代初,流亭地域地下水豐沛,水位一般在-3~-5米。白沙河常年流水不斷且水質優良,是青島市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時,女姑山、趙哥莊等村莊亦建庫塘,攔蓄大氣降水。80年代初始,大氣降水量平均偏少,加之採集過度,白沙河常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沿海地區海水倒灌,地下水質及土地鹽鹼化。90年代,攔白沙河蓄水,沿河兩岸地下水位提高,海水倒灌態勢得到控制。

土地資源

域內行政區域幾經調整,轄區面積亦多次變動,1987年轄區面積為41.3平方公里,2003年為59.59平方公里。
境內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72.7%;鹽鹼荒灘及海塗面積(後為人工地貌)18.3平方公里。分布於沿海一帶;丘陵高埠僅占總面積的5.0%。
按照國家土地生產力分級原則和山東省土地分級八項標準劃分,境內土地70%以上屬於二級地,屬上佳耕作用地。沿海灘涂的鹽業、海產養殖用地屬七、八級地。
根據街道辦事處土地管理站土地用途分布情況調查統計,2003年末,境內主要用地分布為:耕地與非可耕地(含土地)585公頃;交通路網建設用地454公頃;民航青島國際空港用地507公頃,建設用地3556公頃。工業、交通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76%。

植被資源

流亭域內林木植被自然分布屬華北落葉闊葉林帶膠東松櫟林區。因地處亞熱帶之終、北溫帶之始,又瀕臨黃海,故氣候溫和濕潤,宜於南北各方多種植物在此生長或馴化繁殖。
白沙河畔周圍的沙灘與田間生長著溫帶沙生植物,有節骨草、狗尾草三棱草、烏眼草、剌八菜、老鼠布袋、蒲公英苦菜、薺菜、灰菜等。此類植物對沙灘能起保土固沙作用;沿海沙灘生長著溫帶鹽生植物,常見的有鹼蓬、鹼蒿蘆葦、檉柳、獐毛草等。半濕型闊葉落葉樹種主要有楊樹柳樹槐樹榆樹楸樹梧桐樹等,落葉灌木樹種有棉槐、蠟條等。農業栽培植被的覆蓋率為90%,其中經濟林木有葡萄、山楂等果樹。

動物資源

流亭街道境內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家鼠、田鼠、獾貉、黃鼬蝙蝠等。鳥類有烏鴉、鸛、雀、灰鶴、、燕、布穀、倉庚、鴿啄木、寒號、鴛鴦等28種。調查發現的有230餘種,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常見的有麻雀、鵲、山麻雀家燕雨燕、杜鵑、鵲鷹、貓頭鷹、黃鸝、啄木鳥、小田雞、伯勞磯鶇、鷗、等。
流亭街道(流亭)

植物資源

流亭街道域內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長,適於植物生長。其中禾本科藜科菊科豆科等常見品種依次是:野麥莛、雀麥、梳花雀麥、臭草拂子茅川谷、茅草、野穇子、蘆根草、牛鞭草香茅、毛根草、雀稗、羊角草、葦子、糙毛鵝觀草、貧花鵝觀草等,在地頭、溝崖、山丘地帶廣為分布。黃花蒿青蒿黑蒿米蒿野艾蒿艾蒿、大剌巴菜、山菊、野葡、野曲曲菜、山牛蒡、苦蕒草等,多分布在山丘、田間、路旁。地丁、光滑米口袋、狹葉米口袋、糙葉黃芪、沙打汪、掐不齊白三葉草藤、小巢菜、二齒巢菜、野豌豆、野大豆等,廣泛分布在田埂坡地、河邊曠野、荒坡等。甜菜、藜灰菜、掃帚菜豬毛菜(刺蓬、蓬子菜)、鹽篷等,主要分布於濱海鹽鹼荒地。野生花木分布較廣的有映山紅、繡線菊玉鈴花、錦帶花、野茉莉爬山虎等。野生植物藥材主要有酸棗映山紅、拐棗、野玫瑰、柴胡、野菊、金銀花、丹參、桔梗、公英、地丁車前子枸杞王不留行

礦產資源

氟礦分布在紅埠村南,儲量甚微,無開採價值。

人口民族

人口

總人口32978人(2010年)。

民族

截至2003年,全街道有朝鮮族滿族回族侗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壯族苗族等。

經濟

綜述

進入21世紀,街道辦事處全面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鎮村工業、外經外貿和第三產業有了長足發展。
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億元;財稅總收入2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66億元;外貿進出口24億美元。
2015年上半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7.3億元;完成財稅總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0.4%;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同比增長15.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70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外貿進出口13.67億美元,同比增長33.4%。

農業

1984年,全鎮種植蔬菜12500畝,上市總量達11000萬斤,分別比1978年增長13.6%和3.6%;漁業生產由遠海作業轉為近海作業;海上捕撈、水產養殖和灘涂養殖三頭並舉,海產品總量達2246噸。
2003年,第一產業總收入2.06億元,其中蔬菜5525萬元,林業497萬元,牧業3311萬元,漁業11316萬元。

工業

2003年,流亭街道累計引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資企業660家,實際利用外資5.25億美元,是2000年的2.5倍;引進內資企業83家,實際利用內資168638萬元人民幣,是2000年的8.8倍;外貿出口額達43431萬美元,是2000年的1.2倍。
2014年,街道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億元;完成財稅總收入28億元;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6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57.19億元;預計完成外貿進出口24.2億美元。

服務業

2003年,流亭街道完成營業收入12.7億元,是2000年的1.5倍,創歷史新高。是年,產業結構比例達到3.5:67:29.5,二三產業優勢凸現,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億元,實現稅收4.48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53元。
2013年,流亭街道共接待境內外遊客50餘萬人次,同比增長21.7%,實現旅遊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29.6%。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6年7月以來,流亭街道已成功舉辦了街道第五屆廣場舞大賽、街道第二十九屆市民運動會、街道鄰居節等系列活動,區第十五屆市民節暨首屆嶧陽茶文化節、街道首屆太極拳比賽等大型文體活動,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題比賽的良好文化氛圍,實現了惠民演出27個社區無縫隙全覆蓋,共開展送圖書、送戲曲、送晚會、送電影等文化下鄉活動、文化惠民活動60餘場次,惠及市民民眾5萬餘人。
流亭街道(流亭)

教育事業

2003年末,街道有村辦或村聯辦幼稚園20所,辦園率100%;入園幼兒1957名,入園率100%;被確認為省級示範幼稚園2所、青島市示範幼稚園4所、青島市“一類幼稚園” 11所。
流亭街道(流亭)
2003年末,全街道國小設學點6處:仙家寨國小、趙紅國小、流亭國小、空港國小、雙埠國小、女姑山國小(春雨國小),有教學班117個,學生5287人,教師297人。6處國小均獲區級及以上規範化學校稱號,其中流亭國小被確認為省級規範化學校,仙家寨國小被認定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
2002年末,城陽十六中、城陽十三中、城陽五中共有教學班65個,在校學生2929人,教師254人。2003年,撤銷城陽十六中,學生入城陽五中就讀。時有街道辦國中2處:雙埠中學(城陽十三中)和流亭中學(城陽五中)。兩處國中分別1997年和2001年被確認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和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科技發展

1994年7月16日,在全國第二屆科技精品展覽會上,流亭鎮有5個單位14個展品參加了評選,其中高強酯切片、康膚靈、特效藥物衛生紙、螢光增白劑ER系列、特效燒傷膏等5種產品獲金獎。到2003年,共取得區以上各類技術成果126項,其中獲國家級科技成果15項、省級8項、市級10項。有4種產品獲青島市名牌,有2種產品獲山東省名牌。

醫療衛生

1978年,衛生院開始進入大學生,並增加了一大批中專畢業生,醫務及管理人員增至80人,初步改善、提高了醫療隊伍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技術水平。1987年,職稱評定工作開始,到1995年,衛生院共有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3人、初級職稱64人。2003年,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92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生30人、醫師36人、醫士24人。村級醫療機構有衛生技術人員94人。
流亭街道(流亭)
2003年,全街道共有衛生室(所)94個,其中甲級衛生室(所)38個。

社會保障

1997年底,鎮辦企業改制完畢,鎮政府又拿出412萬元為鎮辦企業職工一次性投足養老保險金。1998年始,企業法人按規定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2001年,共為560名職工繳納保險金36萬元,2003年,為549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34萬元。
2003年,流亭街道27個行政村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村民均能從村集體每月領取100~24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金。
2014年,流亭街道累計實現12000餘名適齡農保人員向社保轉移,街道城鎮職工參保率達81%,位居全區前列。積極推進基本醫療均等化服務,投資476萬元為街道3.8萬名“新農合”醫療參保人員提供補貼。

基礎設施

1998年,流亭街道有線電視信號傳至23個村和部分居民小區,有6055戶居民接收到有線電視。年底,城陽區有線電視普及工作現場會在流亭召開,鎮政府領導作了題為“全面發動、示範帶動、投入驅動,加快全鎮有線電視普及工作”的典型發言,受到上級領導、與會者的好評。2000年,有線電視普及到各村,入戶率達53.5%。到2003年底,入戶率達64.7%,有10100戶居民接收到有線電視。

名勝古蹟

龍王廟
龍王廟始建於南北朝的北齊(公元550年~577年),位於女姑山巔東峰,坐北向南。殿堂東西長12米,南北寬8米,高3.5米,青磚綠瓦,飛檐斗拱。正殿塑有鬥神守護,其勢威武壯觀;殿堂內奉祀四海龍王,近側兩邊各塑夜叉;堂內柱樑雕巨龍盤懸蜿蜒,形象生動逼真,殿堂內牆壁上繪有壁畫,內容為四海龍王出巡圖及雷神降雨圖,畫面海浪翻滾,魚類遁跡,巨龍駕轅,羅傘罩頂,旌旗飄揚,夜叉開道,活脫脫呈現出威鎮四海德澤環宇的氣派。此廟香火極盛,經久不衰。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被毀。
流亭街道(流亭)
女姑祠
女姑祠 (又稱娘娘廟)西漢武帝時建,位於女姑山顛西峰。史書記載:女姑祠在女姑山巔,祠梁系用魚骨。祠內供奉上古三位女仙正神,名曰:雲霄娘娘、碧霄娘娘、孫霄娘娘。傳說三位娘娘奉天帝敕命,執掌混元金斗,凡一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賢愚,落地均從金斗而出,不得越此,故又稱為隨時感應仙女正神。此祠歷經2000餘年,歷朝歷代都有修復,到清代已改為磚木結構。祠坐北向南,東西長15米,南北寬6米,建築面積90平方米,青磚綠瓦,飛檐斗拱,祠內牆壁繪有大幅壁畫,內容均為宣揚因果報應。殿堂正中彩塑三位女姑尊容,仙姿祥和,優美逼真。三位仙女近側左右置浩天守護正神及金童玉女仕神。配殿長10米,寬5米,建築面積50平方米,祭祀南山老母娘娘。此祠香火興旺,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
天后聖母廟
天后聖母廟(天后宮)坐落於女姑山西海邊高埠處,明朝末年,船家自願捐款所建。天后聖母廟占地約5000平方米,中央建主殿,建築面積90平方米,祭祀天后聖母;配殿建築面積60平方米,祭祀財神;左右兩翼建廂房,建築面積各60平方米。民國末年,天后聖母廟改為學校。
流亭街道(流亭)
天齊廟
天齊廟位於廟頭村南,建於明朝。坐北向南,四周有院牆,占地24畝。廟門前有高高的台階,拾級而上有兩扇紅漆大門,門樓高大雄偉,鐘鼓兩樓在門樓左右矗立。正殿飛檐斗拱,青磚綠瓦,屬出檐硬山式建築。殿內祭祀黃飛虎神像,神像雕塑精美,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四周繪有壁畫,內容皆為“封神演義”中的故事。院內有3間西廂房,東西兩側有兩棵樹圍數尺、高數丈的銀杏樹,西側有石碑一座,為建廟的紀念碑,惜今無存。
流亭街道(流亭)
延壽宮
延壽宮坐落於仙家寨村西,始建於明朝。廟宇坐北向南,高高的台階,拾級而入,左青龍、右白虎,兩尊高大威武的鬥神守護,門將雕塑栩栩如生。廟門兩旁有鐘鼓兩樓,高高矗立。延壽宮前後兩院,前院坐殿祀關公神像,關公左側是手按寶劍的關平,右側是手擎大刀的周倉,三尊塑神神采奕奕;四周繪有彩色壁畫,壁畫內容均為關公歌功頌德,有關公千里尋兄、水淹七軍、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等。前院東側有“鰲馱碑”,石質大鰲身上,從上至下有一條整齊而很深的刀劈狀裂痕。當地人傳說,此鰲違犯天威,畏罪欲逃,被關公劈了一刀鎮住,並罰它在其跟前馱石碑。後院正殿高懸扁額“延壽宮”三字,正殿青磚綠瓦、飛檐斗拱、雄偉壯觀;內祀老子,四周壁畫,內容大多宣揚因果報應;後院東側有兩棵胸徑數圍的銀杏樹,西側有西廂房。延壽宮的正殿毀於解放前,關公殿及鬥神、鐘鼓樓等毀於解放初期。
大悲庵
大悲庵位於趙哥莊村東,現趙哥莊幼稚園內。建於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占地面積600餘平方米。庵坐北向南,正殿“大悲庵”匾額高懸。青磚綠瓦,飛檐斗拱,非常壯觀。內祀大慈大悲的菩薩神主,菩薩面容慈祥,栩栩如生。庵內四壁繪彩色壁畫,內容皆為宣揚因果報應。大悲庵歷經數百年,香火甚盛。解放前夕被闢為學校。
寓仙宮
寓仙宮又名三官廟,位於邱家女姑村西,於元朝元年(1279年)開始興建,1300年建成,歷時21年,占地30畝。正殿三間,磚木結構,單檐無斗拱,屋脊塑有“神上神”,青瓦飛檐,木柱撐頂,重梁起架。朱漆大門,格子窗。拾級而上進入廟門,殿正中上方匾額金字書“三官大帝”。內供奉“三官”,中間神像高大,面容慈祥可親,左面神像瞪眼如斗,右面神像怒氣衝天,三位神像皆泥彩塑,神形兼備。所供“三官”,據傳是龍王的三個外甥,他們都很懶惰,爭官位時,老大理所當然地占了正位,這樣一來,有的氣,有的樂,現今社會上有句口頭禪:大懶支使小懶,小懶氣得白瞪眼就是由此而來。廟內壁畫精美,內容主要是神龍汲水,上方裝飾畫是水果、食品、蔬菜等。壁畫單線白描加渲染,無不工細。正殿院內左右植古柏兩株,粗合圍不及,惜毀於戰亂。正殿東側有三間矮房。三官廟毀於1947年。
流亭街道(流亭)
胡公祠
胡公祠位於東流亭村中心,初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奉祀胡嶧陽和夫人江氏、戰氏及其子牌位,為胡氏後世祭祀拜祖的地方。院子總長16米,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瓦房三間,東西9.2米,寬4.6米。祠內有精雕細刻的四門樟木神櫥一座、青銅香爐一鼎、青銅立式仙鶴蠟台一對、紫檀木六角宮燈兩對,陳列於香案兩側,顯得極1981年重建的胡公祠為清雅、肅穆。院內植紫荊兩棵,松柏數株,西南設火池一座。1949年後,胡公祠先後被改作國小教室及生產大隊倉庫。1981年在原址重建胡公祠,其正房四間12.6米×6米,院落10米×12.6米,院子東南角設琉璃瓦四角亭式火池一座,南側置重約1噸的花崗岩香爐一座,院內遍植牡丹、芍藥,有30餘年金桂和櫻花各一棵及松柏數株。
流亭街道(流亭)
流亭古觀音寺
流亭古觀音寺鐘鼓樓位於趙村“天齊宮”(建造年代不詳)南面,據傳為木匠祖師魯班所建,全國僅有2座,另一座建於江南。鐘鼓樓坐東面西,呈方形,花崗岩石條鋪就三層台階,拾階而上,樓內面積9平方米,四根圓木立柱支撐,全開放空間。上為木結構牽拉,無一鐵釘,飛檐斗拱,頂掛黑色小瓦,檐及拱上均附有型態各異的動物磚塑,正檐四角掛雕龍四尊,樓頂尖雕“神上神”塑像一座,樓內懸鑄鐵大鐘,大鐘內徑1米,高1.2米。撞擊大鐘,聲音洪亮、渾厚,餘音經久不息,夜深人靜時,方圓5公里內清晰可聞。據說是傳達信息防水患所用,有“趙村撞鐘雙埠受驚”一說,又說是祈天降福所用。門南、北各置一尊“鎮水獸”,其面目猙獰,儀態威嚴,傳說能懾水妖不敢興風作浪,保村民平安,惜毀於1966年。
倒坐觀
倒坐觀位於西果園村東。建於明萬曆年間,院落總面積360平方米,大門與正殿均面向北。大門寬1.5米、高3米,高坎木結構,朱紅漆。正殿5間,東西長15米,南北寬6米,圓木頂柱,出檐約2米,紅漆細加工。正殿中央供有南海大師神像,左右兩女神保駕。院內西北有一鐘鼓樓,內懸八角鑄鐵鐘,直徑與高均為1米。倒坐觀幾經修繕,20世紀40年代末為青磚青瓦。毀於文革初期。
女姑山
女姑山海拔59.2米,面積0.5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封建帝王選為全國少有的幾處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場所,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據傳漢武帝下塌不其城行宮時,曾登臨女姑山,在山上建明堂,後又在山上建太乙仙人洞。
流亭街道(流亭)
北齋庵
青島北齋庵根據史料記載,廟宇規模最大時占地30餘畝,房屋60多間,北齋庵原為正殿三間,有鐘樓鼓樓左右矗立。北齋庵原本有兩座五層石塔,一座建於唐代,1938年日軍駐紮庵內,把石塔連同殘垣推倒建為碉堡;一座始建於明代,1938年北宅庵附近的樹木被砍伐殆盡,上世紀60年代後期,明代石塔也被推倒。從明代那次重修之後,北齋庵就成為嶗山地區香火較為旺盛的廟宇之一,可到了日德青島戰爭期間,日軍占領了流亭,將古廟改為碉堡,古廟在戰火中受損嚴重。重修北齋庵一事雖然最終“流產”,但對當地文化還是產生了積極影響。據悉,新修建的北齋庵占地面積150平方米,2013年5月份就可向公眾開放 ,到時這裡將與城陽區文化大項目胡嶧陽文化園一起,成為文化氣息濃郁的旅遊新景點。

著名人物

羅清(1442~1527),明正統七年至嘉靖六年,又名因,號夢鴻,法名普仁,法號悟空,門徒尊稱羅祖。不其城陽紫薌村(今流亭街道南城陽村)人。幼時失去雙親,家境貧寒,14歲戍邊。退伍後,遍訪佛法,先後拜禪宗、臨濟宗中寶月和尚、無靜禪師等為師,學習佛法。
牛維新 (生卒不詳),即墨縣裡仁鄉城陽社(今流亭街道西果園村)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鰲山衛指揮僉事。
胡嶧陽,名良桐,後更名翔瀛,字嶧陽,號雲嶼處士,今城陽區流亭街道東流亭村人,生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卒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終年79歲。葬流亭北大塋,有墓及墓碑。墓與其他墓無異,碑也無特殊志銘,1965年被損毀,墓中空無一物。民間有的傳說胡嶧陽為神仙,“無有遺蛻”;有的傳說其死於即墨東南海上千里島(今千里岩),北大塋為衣冠冢。
王錫極(1867~1937),字卓泉,號墊庵居士。即墨縣裡仁鄉城陽社紫薌村(城陽區流亭街道南城陽村)人。29歲時入庠,為附生。翌年補廩生。遂更加刻苦攻讀,四書五經嫻熟於心,詩賦文章朝暮摹習。光緒33年(1907年)開始設館課徒。宣統三年(1911年),王錫極入冊“明經進士”。
藍恆桓(生卒年月不詳),男,漢族,流亭街道東藍家莊村人,山東大學畢業後,供職於膠濟鐵路局,擅長德文,性情慷慨。憤清廷之專制、苛政之暴斂,於宣統元年加入同盟會。適辛亥武昌起義,各省回響。藍恆桓急邀旅濟同志回響北伐,藍負責青、濟間槍械彈藥的鐵路運輸。一次,他得知北廷接濟復僻狂張勛的軍火路過濟南,乃邀請肖蘭池等人,密謀毀其軍火於濟南洛口,因事情泄露被捕,殉難時年僅34歲。
胡海雲(1882~1951),男,漢族,流亭街道窪里村人。幼年家道中落,母親乞討供其入塾就讀,後因父經商,家境逐漸寬裕。1899年考入青島德華學堂鐵路修築專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膠濟鐵路局任職。胡海雲精德文,通英語。1922年,參與京綏鐵路建設,因業績卓著,升任京漢鐵路顧問。1924年,胡海雲就任膠澳商埠水道局局長、財政局長。1925年赴煙臺任貨稅局長。因政績突出,遂升遷為廣饒縣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