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社區位於辛安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2公里,東有海爾大道,與陳家莊一河之隔,西與惠家相連,南臨黃河西路,北與同三線高速公路相鄰。村莊總面積1平方公里,由於、王、殷、韓、劉、薛等姓氏居民,其中於姓占全村人口30%,全村共210戶660人皆為漢族。
於家社區原名於家村,是明代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有一于姓人家最早從雲南逃荒來此定居,後經過近百年的時間,發展有近10戶人家的“于姓小部落”時,人民就漸漸稱之為“於家”。解放前,人們對於家還有另一種叫法,由於於家當時處在辛安北邊,人們都習慣叫“北頭於家”。2004年村改居稱為於家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家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青島市
- 人口:660人
地理資源,地理位置,村莊面積,沿革,經濟社會,綜述,建築業,養殖種殖,交通運輸,招商引資,電訊供水,教育事業,社保養老,展望,
地理資源
地理位置
於家社區位於辛安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2公里,東有海爾大道,與陳家莊一河之隔,西與惠家相連,南臨黃河西路,北與同三線高速公路相鄰。
村莊面積
村莊總面積1平方公里。
沿革
於家社區原名於家村,是明代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有一于姓人家最早從雲南逃荒來此定居,後經過近百年的時間,發展有近10戶人家的“于姓小部落”時,人民就漸漸稱之為“於家”。解放前,由於於家當時處在辛安北邊,人們對於家還有另一種叫法,人們都習慣叫“北頭於家”。
2004年村改居稱為於家社區。
由於、王、殷、韓、劉、薛等姓氏居民,其中於姓占全村人口30%,全村共210戶660人皆為漢族。
經濟社會
綜述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區個體私營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8630萬元,集體經濟總收入3845萬元,人均純收入5900元,集體自有資產300萬元。
建築業
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築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光是帶隊外出搞建築的大小“包工頭”就有二十多人,他們多則每人率領二百多人,少則十人八人,年產值合計1000多萬元,利潤100多萬元。
同時在村北又開闢土場、石場各一個。僅此項年產值達400多萬元,利潤80萬元,同時成立了“於家建築公司”,建起了磚廠,年產值分別在900萬元、100萬元,利潤50萬元和20萬元。
養殖種殖
養殖、種植業。我們曾有過養豬大戶一戶,養豬一次性存欄數達200多頭。養雞大戶三戶,一戶一次性養雞達6千多隻。種植戶也是碩果纍纍。儘管只有十戶八戶的,每戶只不過是三畝二畝地,但是他們靠技術,靠科技,靠靈活的競爭頭腦,也使得二三畝地產值3-4萬。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儘管我們村是個小村,但是光是交通運輸和搞出租的大小車輛也有50多部,足以跟大村莊相提並論。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村集體就創辦起於家村車隊,擁有大型貨車10部,裝載機2部。
招商引資
在招商引資方面,成績顯著,到2004年底,落戶本社區外資項目1個,嘉路園藝有限公司,總投資100萬美元,年產值50萬美元。內資項目2個:漢典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500萬元,年產值3100萬元,利稅350萬元。青島鑫成孚紡織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萬元,年產值1200萬元,利稅150萬元。
電訊供水
如今,於家社區居民,家家都配備了電話,有線電視,機車,電冰櫃,洗衣機,並吃上了自來水。全社區有二十多戶人家住進了樓房,有十幾戶擁有了自己的小轎車。村里也早已建起人口學校,衛生室,老年協會,黨員活動室,文化大院,老年活動室和門球場等。
教育事業
興辦教育也是於家村的光榮傳統。從1906年開始,於家村就同惠家、陳家莊三個村共同合夥辦起於家國小學堂。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於家村又先後建立起“於家國小”、“於家聯中”。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於家幼稚園”於2000年又在於家村內落成,並不斷發展壯大。
據統計,從上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從於家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當中,就有110多人考入大專及大學學府。有11人考取碩士研究生,有2人獲得博士學位。
社保養老
全社區有450人辦理了商業保險、自謀職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人人辦理了大病醫療保險或醫療保險。老年人月月都領到自己的養老保險金。
展望
居民的物質、文化、醫療、娛樂、養老等各方面都有了根本保障。於家社區居民全民奔小康的時刻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