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艾蒿)

艾草(菊科蒿屬植物)

艾蒿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艾草
  • 拉丁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 別稱: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
  • 二名法:Artemisia argy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菊目
  • 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蒿屬
  • :艾草
  • 命名者及年代:H. Lév. & Vaniot, 1910
  • 英文名稱:Chinese mugwort
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藥用,食用,染料,印泥,植物文化,相關文章,

名稱

艾(植物名實圖考)艾蒿(爾雅、本草綱目),白蒿[神農本草經(部分)、本草綱目(部分)l,冰台(爾雅),醫草(名醫別錄),甜艾(本草求原),灸草(埤雅),海艾、白艾蘄艾本草綱目),阿及艾(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家艾、艾葉陳艾(中藥俗稱),大葉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絨、艾蓬(江蘇江西上海),五月艾(福建、廣東、四川),黃草(台灣),野艾(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白陳艾、家陳艾(四川),紅艾、火艾(雲南),“恰爾古斯一蘇伊加”、“荽哈”(蒙語名),“黑陰威”(瑤族土名)

形態特徵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艾草
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乾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乾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複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幾遍及全國。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也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蒙古、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有。日本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中國華北

栽培技術

一、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時間。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
二、選址需謹慎。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
三、施肥有講究。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三、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採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採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穫4~5茬。每採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持土壤濕潤。

主要價值

藥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艾草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可入藥。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 qiai,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於: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性溫、苦、辛、微甘。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製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髮現,艾葉揮髮油含量多,1.8-桉葉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楚醫艾絨楚醫艾絨

食用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米果艾草米果
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採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口,可當主食。

染料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硃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而艾絨又有兩種,以上法炮製者為粗艾絨,一斤可得六、七兩,適用於一般灸法。如再精細加工,經過數十日曬,篩揀數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兩,變為土黃色者,為細艾絨,可用於直接灸法,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於直接灸法,物美價廉,可以選購。細艾絨用放大鏡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蟲,乾乾淨淨,沒有一點雜質。日本有傳承幾百年的名牌艾絨商家,如東京“釜屋會社”,釜屋牌艾絨有三百多年歷史了。還有“三惠貿易會社”等等,他們的貨源多來自中國湖南艾醫,釜屋一家一年產艾絨就達十餘噸之多。

植物文化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於針灸術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採到後,藥效最好。.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懸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相關文章

浮生拾慧---艾草 (黃廷法 文)
花草能夠有幸走進人間的節日,並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又得以為人類廣泛使用,是花草的幸事!然並非所有的花草都具備那般意義!大凡能粉飾民俗的花草,或以花色取勝,譬如牡丹,被命名為國花之後,洛陽人還特意為其專門設立了一個國際牡丹節;有以花語意義取勝,情人節送出的玫瑰,母親節送出的康乃馨是也!另有以時令取勝的,便是那“凌寒獨自開”的梅花。還有以藥性取勝的,即如那重陽的茱萸,端午的艾草。
艾草餅艾草餅
杏為醫家之花,艾乃醫家之草。端午為春夏之交,是時氣溫轉換,百病易生。蛇穴周圍,七步之內必有化解蛇毒的良草;春秋雜病易生之即,阡陌溝渠間也定能找到祛病的妙藥!《本草》記載:艾草性味苦辛、溫熱,宜養脾、肝、腎。艾葉艾梗,除能夠熬製成祛病的湯劑外,中醫實施針灸術時,也常以揉捻成團的艾葉固著於針尾,點燃後用作輔助治療。
也因此藥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賦予了神異的功用。端午之日,采來艾草懸掛於門首,傳說可以祛病辟邪。是日還可以采來懸掛的是一種叫作菖蒲的草葉,此草葉形似劍,有斬妖除魔之寓意,民間遂有俗諺曰:“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避邪保平安。”“蒲劍沖天皇斗觀,艾旗拂地神鬼驚。”
我母親是很能夠洞悉並利用艾草功效的一個人。小女出生之即,因身體孱弱,母親便於端午日親自到野外采來大量艾草,晾乾、揉碎,為女兒縫製了幾個精緻小巧的艾葉枕頭,時至今日,女兒一直枕用,於是對於春秋時節小兒易發的哮喘咳嗽,女兒總是能夠幸運地避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