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歷史,洪拳分類,老洪拳,洪家拳,套路,練習要訣,區域影響,花洪拳,拳術套路,拳術三寶,拳術盤功,學士打躬,風擺楊柳,大臣吻靴,側身臥靴,拳術步法,拳術心得,代表人物,洪熙官,陸阿釆,黃麒英,梁坤,林福成,黃飛鴻,林世榮,顏殿雄,爛頭何,三晃膀,簡介,風格特點,歷史沿革,發展現狀,
拳術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
洪門創立。該組織以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湖北洪拳,假託
宋太祖所創,根據民傳聞“
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其拳名義溯“手”字命名,如:總手、封手、
金剛手等,此拳由於受
武當影響,還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等
套路。
洪拳有北洪拳與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稱洪家拳,屬嶺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這個拳派的來源有:一是出自
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別由河南、福建傳入廣東;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創的一門武術。這兩種說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關係密切。而另一種說法是反清復明組織中的武術,並非一人所創或一門的武術。這一派的武術風格有二,一是長橋大馬、長手長攻的大開大合武術;另一種是短橋窄馬、短手近攻、貼身攻防的武術。
洪拳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廣州、佛山、南海、
順德、湛江等地最為廣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之說。在
湖北省武漢和漢陽、
黃陂等縣是重點,各市縣均有流傳。浙江、山西、四川、廣西的部分市縣亦有洪拳流傳。
佛山的少林洪拳與其它拳派一樣,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沖刷,由於種種原因,一度頻於失傳的困境,除了周邊的鄉村有太公祠堂的還有維持,城區中除了梁細蘇門下的
彭南一脈在傳授
詠春拳同時還在推廣洪拳之外,老
拳師多以抱拳自嘆。在佛山
黃飛鴻紀念館開幕之後,一股推廣黃飛鴻拳術,弘揚洪拳的熱潮正在復興。
洪拳分類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洪拳,由元、明間陝西地方拳術
紅拳加上其他拳術演變而來,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清代南方民間秘密結社三合會(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由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開始。在南中國發展組織,練習武術,宣傳反清復明思想。
南方洪拳先在廣東流行,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洪拳以龍、蛇、虎、豹、鶴五形編成。可以單形練習,如龍拳、虎拳、
蛇拳等;亦可混合練習,如
虎鶴雙形拳、五形拳等。其特點:腿法比較少,步穩勢烈,
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聲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鷂,雞,鷹,燕,馬等拳勢,以
四平大馬,跳躍騰娜,閃展靈活,拳勢威猛,大開大合。
洪家拳
洪家拳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傳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術屆公認為南拳中之精華,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據說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
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
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此說尚未得到可靠證實。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氣勢剛猛、勁道十足而又十分實用,因此作為南拳代表,國標武術南套路”很大一部分之架勢拳路,就來自洪拳拳套。
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彪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
套路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
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
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
五行拳(分別是
伏虎金星拳、夾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和土地拳)、
鐵線拳、闖
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鬆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
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根、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
平西棍、飛龍棍、橋樑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
大刀、雙龍拐、洪家
雙刀、雪花蓋項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練習要訣
該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沖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
午馬,吊馬和熙
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區域影響
洪拳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湛江、花縣、廣州、佛山、南海、順德較為廣泛。
花洪拳
另一枝由
梁二娣傳入佛山而至順德,順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興,當時稱為花洪拳。二戰後,黎三興的外孫
陳家廉後正式定名為永春拳。
花紅拳極有可能是從東莞之
莫家拳衍演出來。並拳套有串花拳,箭拳,
黑虎拳,豹拳,人字樁,釣魚及盤龍棍。
拳術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
羅漢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為洪家母形拳(初級拳套路),學習扎馬,
橋手、及內功基礎。
* 鐵線拳——
鐵橋三所傳。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鐵線拳主練內功,“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
* 虎鶴雙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屬套用套路。
洪拳套路中有五形拳與五禽拳之分,所謂五形拳是指龍、虎、豹、蛇、鶴等五種形拳;而五禽則指虎、鶴、龍、蛇、猴五種象形武術。這兩種形拳在洪拳中都屬於中級套路,而且都偏向套用型的武術。五形拳主要為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龍形練神。而五禽則為虎走剛猛、練
筋骨勁力,鶴講輕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飄纏、氣沉連綿,猴則手眼明快、迅速靈敏,龍寫神意、化剛柔。故虎形剛猛、鶴形清而巧、龍形合剛化柔、蛇形氣沉連綿、猴態快速輕靈。
五禽訣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壯、鶴似休枝啄食之意、龍似出雲遊騰之觀、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樹取物之態。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飛禽走獸之形態,並藉由形拳以達習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這和兵法中所談到的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相同。因為洪拳有以內勁為主的學習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套用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
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學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態之激湯以提升自己的武術程度。
十二橋手及十二橋馬法:
一般講洪拳十二橋手是指十二訣,乃“剛、柔、逼、直、分、定、寸、提、流、運、制、訂”等十二橋手訣。而十二橋手法則為“穿、沉、分、架、摸、推、尋、磨、掛、撞、鎖、劈”等十二種橋手法。十二橋手訣是十二種心法,以剛為天、柔為地,配合其餘十種建立起洪拳的整體勁道
要領;十二橋手法則是十二種橋手用法,講求橋來橋上過、無橋自造橋。故二者一為心法,講究體會;一是手法、主在套用。
十二橋馬:
洪拳十二橋馬是指十二步法,這十二種步法為四平馬、子午馬、伏虎馬、麒麟馬、吊馬、獨鶴馬、中字馬、
三角馬、敗馬、
二字鉗羊馬、跳馬、丁字馬。
拳術三寶
工字伏虎拳傳說是洪熙官改十八羅漢伏虎拳而成,路線成工字形。它是洪拳的代表套路,主要是扎橋手、橋馬與氣息內勁。特色在於氣勢雄壯,剛勁猛烈。要求沉肩展背、勁貫骨髓,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使達到“氣吼山河動,舉步風雲起。”的神態和氣概。
鐵線拳為洪拳的內功拳術,乃
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秘傳武功,動作大開大合、長橋大馬。特色在於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以開合吞吐,配合十二橋手訣,剛柔互用,再加上五臟六腑的
調息鍛鍊,使達到“內練一口氣”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說法,指鐵線拳為
廣東十虎之一的鐵橋三所傳。乃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特色為以喜、怒、哀、樂調五臟六腑,可達健身、強身的效果。
虎鶴雙形傳說乃洪熙官與方詠春武術交流後所創的一套武藝。主要取自虎之威猛與鶴之輕巧靈敏,達到“虎鶴合一、天下無敵”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為洪拳橋手、步法、身法的綜合變化,再加上
虎形拳的剛猛及
鶴形拳的巧勁,使之成為一套實用、多變化的高級套路。此三套拳術之所以稱三寶,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橋手、橋馬及內功基礎,尤其它的手法及橋馬、勁法可奠定學習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為母形拳,所以稱為洪拳的代表套路;鐵線拳主扎內功,乃洪拳名言“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故稱為洪拳至寶;虎鶴雙形則為洪拳之表演及套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補互用之特點。
拳術盤功
洪拳是一種
長拳拳法。該拳內容有盤、勢、法、理四個方面:盤即基礎訓練;勢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論。基礎訓練有“五大盤功”,其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烏龍盤打(仆步掄拍)
烏龍盤打是練習肩臂的功法,經常練習能使肩關節靈活,增強肩關節的柔韌性,發展手臂的協調性,是洪拳重要的
基本功法之一。
1.預備姿式。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臂垂於體側,指尖向下,拇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2.弓步插掌。左腳向左邁進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身體左轉,右臂伸直向左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左臂屈肘於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3.
弓步掄臂。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臂向上、向右掄臂,左臂向左掄臂,目隨右手環視。上體繼續右轉,右臂向下、向後掄臂,左臂向上、向前掄臂。
4.仆步拍地。上體左轉,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掄臂至右腿內側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後,拇指斜向上,目視右手方向。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左臂伸直向右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右臂屈肘於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然後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練習。
學士打躬
學士打躬是練習腰部柔韌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經常練習能使腰部關節靈活,增強腰腿的柔韌性,能提高動作的質量。
1.並步托舉。兩腳並步站立,兩手手指交叉,直臂上舉,
手心向上,目視兩手手掌。
2.前下俯腰。上體前俯,兩手向前下伸,儘量貼地。
3.左右側俯。上體向左、
向右轉動,兩手手心向下,隨之在左、右外側觸及地面。
4.面貼小腿。兩手鬆開,向後抱住跟腱部位,逐漸使胸、面部貼靠在腿部,持續一定時間再起立。照上述方法,可反覆進行練習,兩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髖,並向前折體。
風擺楊柳
風擺楊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腰是連線上下肢運動的樞紐,是
軀幹範圍最大的部位,武術中的吞、吐、開、合、擰、轉、折、疊、含、閃、展等身法的變化,都表現在腰部,武術對腰部的靈活性、協調性、速度、柔韌、力量要求及高,因此腰部功法顯得特別重要。
1.甩腰。兩腳開步站立,
兩臂上舉,指尖向上,掌心均向前。以腰、
髖關節為軸,上體做前後屈和甩腰動作,兩臂也跟著甩動,兩腿伸直。
2.涮腰。上體前俯,兩臂隨之向左前下方伸出,接著向前、向右、向後、向左翻轉繞環。照上述動作方法,左右反覆進行練習。兩腿伸直,甩腰的速度、幅度逐漸加快、加大。儘量屈體,經增大繞環幅度。
大臣吻靴
大臣吻靴是在平地上進行
正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正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
1.預備勢。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於腰間,
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正壓腿。右腳尖外擺,右腿屈膝,上體前俯,左腳向前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腿伸直,兩手指交叉按在左膝關節上,然後上體有節奏地向前、向下壓振。反覆練習一定數量後,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側身臥靴
側身臥靴是在平地上進行側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側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
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
1.預備式。兩腳並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於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側壓腿。右腿屈膝,上體向左側俯,左腳向左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向上翹起,腿伸直,右掌屈臂向上、向左舉於頭上方,掌尖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左臂屈附於胸前,掌尖向上,掌 心向右,然後上體有節奏地向左、向下壓振。左腿做一定數量後,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拳術步法
洪拳金鎖連環步法是通過進步連環鎖扣對方前腳或後腳,施以相合的勁,擰、別對方,令其倒地的動作。練習時先以基礎的鎖扣步為主,來回一條線單操。扣腳時以前肩及膝關節向下扣壓,形成螺旋的擰合勁,做到身法與步法協調一致。待步法熟練後,再施以特殊的手法綜合練習,形成精、神、氣力、功。手、眼、身法、步,八法合一。套用時隨實戰之變化可連環鎖扣對方。令對方顧上不顧下。顧前不顧後。步步鎖扣。如環無端。
洪拳金鎖連環步具體功法練習
1.滑步前腳鎖步
呈實戰式,目視側前方,雙手防護於胸前,快速進步,以前腳內扣,後腳蹬地,直接滑步鎖扣對方前腳跟。可反覆練習。要點
滑步迅疾,貼地而行,落步生根,神形合一。
2.上步後腳鎖步
呈實戰式,前腳虛後腳實,雙手防護於胸前,目視側前方,旋腰擰身,速上後腳鎖步,以膝關節向里裹勁,
意念扣鎖對方
腳踝及後腳跟。此為左式練習,右式與左式方法相同,應反覆練習。要點,肩隨腰轉,身形如弓,形成小巧的縮合力。
3.鎖步別摔
左者速滑步以前腳鎖扣右者前腳後跟,同時以右手捋其前手腕,左手置其胸前,步落手走,旋腰擰身將對方放倒。要點,鎖步進身,手腳的別勁與旋腰擰身要相合。
4.鎖步提摔
左者以前手拳擊甲面門,左者以前手捋其肘臂(以橫化直)向上攪纏對方膀臂,同時上後腳鎖步,進其中門,左者向右者右後方探身以右手抓右者
小腿肌肉,順其勁向上提帶,將右者摔出。要點,上步進身,攻其中心,以
鷹爪力抓對方小腿致其疼痛反應,借其勁
四兩撥千斤。
實戰演示:傳統功夫實戰時常能以四兩撥千斤,
功夫高手從不以拙力打人而是以巧妙的技法制服人。然而技巧的速度與力量並不表現在外形上,往往在不經意間,等對方感覺到時就倒地了。
拳術心得
洪拳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虎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
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
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
馬拳、
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
武鬆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
洪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沖拳、插掌等。
代表人物
洪熙官
廣東廣州人,也是洪拳的創始者。 1673年,在清兵四處追殺之下,洪熙官遁跡廣州,匿身於大佛寺繼續修習少林功。同年3月,平南王
尚可喜上書朝廷請求退休;8月,康熙諭令平西王
吳三桂和靖南王
耿精忠撤藩;11 月吳三桂起兵抗令,“
三藩之亂”爆發。值此之機,吳三桂秘密聯絡
尚之信參與叛亂,並派遣間諜潛入佛山發展地下武裝。山雨欲來,廣州城內氣氛之詭異可以想見。洪熙官利用這種大亂時機,廣納能人志士,建立地下武裝。
洪熙官等人為了實現師尊
蔡九儀匡扶明朝、逐出“清廷”的遺囑,除了聚集大佛寺外,還在城外西禪寺(現為西華路廣州第四中學)成立據點,由
方世玉兄弟負責。方家是經營絲綢生意的大老闆,方氏兄弟正好利用西郊打工的“西房仔”(紡織工人)籠絡人才。但入門不得其法,反跟帶有幫會性質的“機房仔”屢屢鬥毆,形跡暴露,終被特務機構覺察,拘捕過程中好些人當場斃命,方世玉等人逃回
肇慶。
此時被清兵四處追殺的洪熙官也潛回肇慶。洪熙官與方世玉共同商議:把反清基地設在隱蔽的
肇慶鼎湖山的
慶雲寺內。他們暗收門徒授
少林武功,廣納賢才,群英聚會謀大事。後不料被叛徒出賣,清兵包圍慶雲寺,意欲一網打盡,趕盡殺絕。
洪熙官憑藉少林武功絕學,橫空揮拳出擊,殺出重重包圍,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山野,吸百家武功精華,再將少林武功融會貫通,自創洪拳,遊走四方,秘密傳授。時至今日洪拳自成體系,拳法凌厲多異,招勢渾厚有力,在全國廣大武術愛好者中具有廣泛影響。
陸阿釆
廣東駐防旗人。幼喪父母,依其族叔為活。叔遇之虐,衣食皆缺。阿采苦之,悄然逃他方為傭,其時才十二歲,伶仃孤苦,艱困備嘗,某日因看神功戲而遇一異僧(一說是少林小弟黎伯符),拜師學技七年,在異僧之薦,投九蓮山少林跟至善習武。其技法隨得其師的真傳外,且得其師兄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層樓。
火燒少林寺之後,多方逃竄,隱於
羊城,收
黃飛鴻之父
黃麒英為徒,繼而退出武林,居樂善山房,致力醫學,不談技擊。陸阿采老病死於家,享壽六十八,平生只授過一個徒弟,就是黃麒英。平生精於花拳,故有“花拳陸阿采”之稱。陸阿采武功源自
南少林,因此與
蔡李佛拳派頗有淵源。
陸阿采(老年時)在廣東海幢寺將洪拳傳黃泰、黃泰傳黃麒英(街頭賣藝人),時間正值佛山
洪門起義時期。黃麒英傳兒子黃飛鴻。傳下:五形拳、工字伏虎拳、十形拳、虎鶴雙形拳、五郎八卦棍,梅花槍,子母刀等。陸阿釆的師父是傳說中的少林五老至善和尚,現實中的反清洪門子弟。
黃麒英
南海西樵人。與
王隱林、
黃澄可、
蘇黑虎、
周泰、
譚濟筠、
黎仁超、
陳鐵志、
蘇燦、
梁坤共稱“
廣東十虎”。少時鬻技街衢,賣藝求生,一日在鎮粵將軍署前曠地賣武。
陸阿采剛巧在場,見是良材,便收他為徒。黃麒英師事之十年,得其藝之神髓。其後為鎮粵將軍所部兵技擊教練,所受薪俸甚微,月所得者,僅三兩六錢銀,胡能以贍養其家,乃于靖遠街設生草藥店,期薄有獲,以補不足。藝成之後開設
寶芝林開館授徒。黃麒英以
虎鶴雙形拳的功夫著名。麒英把平生所學傳給兒子
黃飛鴻(在功夫片來說,黃飛鴻更是最著名的人物)。黃飛鴻再傳
林世榮、
梁寬等。
梁坤
原名
梁坤(1813年-1886年),廣東南海縣人,在家排名第三,且
橋手功夫獨到,因而人稱鐵橋三。年幼時就非常嗜武,到處尋訪名師,曾在佛山廣東一帶街頭賣武。後來有機會遇到福建
莆田少林寺的覺因和尚,對他的武功非常景仰,遂拜其為師,入廣州白雲山能仁寺帶髮修行。在寺中學藝七年,得到覺因的悉心教誨,盡得其師真傳,成為洪拳傳入廣東後的一位代表人物。 成名後廣州河南富商蔡贊,富家子弟洪熙官曾先後聘公至家中教習,後育善堂中醫施雨良及孫指添,區珠,林福成等人亦拜入為門下。傳下鐵線拳。林福成傳鐵線拳與黃飛鴻。
林福成
廣東佛山人。清末武術家。晚清“
廣東十虎”之首“
鐵橋三”的得意徒弟。1871年,十五歲的
黃飛鴻仗義搭救鐵橋三的大弟子林福成,林為了報恩,將師傅真傳的洪拳中最難上手的
鐵線拳和飛砣絕技傳授給飛鴻,飛鴻得名師指點後技擊大進。
黃飛鴻
原名黃錫祥,(1847年-1924年)字達雲,祖籍廣東西樵嶺西祿舟村,出生於廣東南海縣佛山鎮,是嶺南洪家拳宗師及名醫。香港拍的武打電影有超過一百套是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創下以同一題材拍攝最多電影的世界紀錄。
黃飛鴻於公元1847年(清朝道光二十七年)生於中國廣東佛山,隨其父
黃麒英在佛山、廣州街頭賣武。是故黃飛鴻自五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又拜
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
1863年,十七歲起留在廣州第七甫為銅、鐵行工人授武。之後為三欄行(果、菜、魚欄)工人武術教練。1868年起在西關廻瀾橋附近設跌打醫館。從此偕徒在在佛山及廣州一些場館中、如在佛山政橋盧九叔的蟀場任"睇場"(現場保鏢)。
黃於1886年其父麒英染疾去世後,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館。
清末民國以後,政治長期動盪不安,黃因教武率徒關係,多任睇場工作。1919年廣州精武體育會成立,黃獲邀請表演。1923年兒子漢森因醉酒爭執被一同工作於保商衛旅營的夥伴張禺七用手槍射死。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發動暴動,西關一帶大火,寶芝林毀於一旦;黃飛鴻深受打擊,鬱悶成疾;於同年12月在廣州方便醫院去世,享壽七十七歲。身後事頗為蕭條,家人甚至無錢買棺,多虧有心人出資才將其埋葬於廣州白雲山下。其妻莫桂蘭與黃的兩名兒子,及黃飛鴻徒弟林世榮、鄧世瓊移居香港,開館授徒。
黃飛鴻結過四次婚,除元配外皆為續娶。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2年11月3日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黃漢森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雙刀、五郎八卦棍、 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
五形拳、五行拳 、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弟子有
梁寬、林世榮、陳殿鏢、凌雲階、鄧芳、鄧秀瓊、莫桂蘭等。
林世榮
廣東南海平洲人,(1861年-1943年),清末民初武術家,少年時隨胡金星習武,受僱於屠店中工作,故綽號為「豬肉榮」,再拜北方康姓拳師及鐘雄山師父,最後師從黃飛鴻。
清代末年,廣州府主事為了弘揚國粹,交流武藝,於廣州東較場舉辦一次大型武術競賽,林世榮也報名參加。在比武場上,林世榮一連勝了十數人,最後評判裁定為第一名,林世榮大名譽滿
五羊城,這時,前來跟他學武的人就更多了。據林世榮弟子書中記載,林在廣州共開了三家武館。
林世榮還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扶弱濟困的武林中人。1921年,他以60多歲高齡率徒表演武術,為廣州孤兒院籌款,受到中山先生的稱讚,孫中山先生以大總統的名義向他頒發了一枚銀質獎章。
宣統年間,廣州樂善戲院護衛
李世桂嫉妒林世榮的聲名,伺機偷襲。一天,林攜徒弟前往看戲,不料一進門對方就大打出手,後林世榮以石子擊院內的大光燈,趁黑暗突圍出去,戲院主事出花紅懸賞捉拿林世榮,林只好遠走他鄉,後輾轉來到香港。
因為涉及爭奪廣州樂善戲院的睇場工作而打死多人的血案,林世榮遷居香港並以授武術為業,後得在報章工作的徒弟朱愚齋協助下,把拳譜刊印公開,先後刊印了《
工字伏虎拳》、《
虎鶴雙形拳》、《鐵線拳》等拳譜,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林世榮此舉對推廣洪拳功不可沒。轉朝換代後,因病而返家鄉平洲養病,後在理髮店剪髮其間安然去世,時為1943年,享年82歲。 林世榮一生授徒萬餘人,是成就最大的
黃飛鴻嫡傳弟子。
由於林在香港收了在報章工作的徒弟朱愚齋,朱在《華僑日報》等報章多番宣傳林世榮和黃飛鴻的故事,所以讓黃林師徒的故事,在香港流傳,甚至被導演拍成黃飛鴻系列電影。
林世榮弟子有趙教、劉湛、林祖、朱愚齋、鄧二、關坤、譚就、孔紀南等。
顏殿雄
顏殿雄,南少林之洪拳代表人物(鐵橋三,顏耀庭等),廣東三四十年代之洪拳名家,南海人,名噪羊城.後任香港孔聖會俱樂部技擊部教師.謫傳於世的有---南少林洪拳"拳術精華"108招散手等.其招式簡煉樸實,直取險要;包括插眼,取險卵,鎖喉,貫耳,斷臂,等陰險技擊為要.包涵有拳,爪,指,掌,肘,膝,腿,擒拿跌打諸法,剛柔相結,(“橫步四平”,“翻雷滾天”之剛勁;“餓虎拖羊”,“搖三擺手”之柔順)實為令人嘆止洪拳之真諦!
爛頭何
爛頭何系洪家拳在廣東中山縣最多傳人,爛頭何的洪家拳據說是傳自洪熙官再傳弟子,其姓名不詳,其後將拳技傳給中山弟子,爛頭何最精究洪家虎尾腳,其得意弟子有金公濟,陳卓華,韋東喧,唐家方等。爛頭何所傳洪家拳法有伏虎拳、五形拳,十形拳,十字流星拳,洪家破排手,虎尾腳等。
三晃膀
簡介
(即少林看家拳)沛縣古稱小沛,自
秦漢以來,素有“
武術之鄉”之稱。武術小而言之可以防身自衛健身,大而言之可以保家安邦定國,故有“國術”之稱。歷史經過了
秦皇漢武,見證了漢代風雲;經歷了唐宗宋祖,飽償了近代的興衰榮辱。作為中華古文化珍貴遺產的武術,隨著改朝換代的興替,幾經滄海桑田、幾多天災人禍、幾度社會變革,延傳至今。據史料載,中國現存的傳統拳術有一百多種,套路更是浩如星海。現將中國武壇上流傳於江蘇省沛縣,古老而鮮為人知的一支奇葩---三晃膀大洪拳介紹給大家,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鑑賞、研習和參考。
風格特點
三晃膀大洪拳是集內外家於一體的近身短打拳,此拳強調調動內氣,以氣發力,架子名六六架,先天純陽,後天八九七十二為陰,運用全身,又名三晃膀,一晃無極靜,二晃
太極動,三晃混合氣,水火濟濟,氣存
丹田,又稱六步架,以
馬步樁為根基,攻多崩炮,防多截肩,獨具一體,有別於中國南方的洪拳和北方的紅拳。起勢橫勁,撇身埋膀;陰陽合璧,虛實相生;出沒無陣,變化無端;打即防、防即打,攻防兼備,顧打合一。手法以勾、掛、縮、挑、軟、硬、隨、發為主。一動全身皆動,擰腰晃膀,立身旋滾發變,內含吸、轉、護、封、化、讓一體之技法,勢勢相連,技法多變,招里含招,拳里有拳,一打三還,肘捶相連,見勢打勢,旋掌連環,因敵制化。講其雞、鳳、蛇、虎、鶴五形,合於大、順、拗、小、敗五勢;究其金、木、水、火、土
五行,合於劈、崩、鑽、炮、橫五捶。五行者,內通五臟,外通五官,行於手足,以
周天功練氣為主。五勢之變化,則本陰陽之理,太極之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一氣貫串,剛柔相濟。強調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要求
手眼身法步,步眼身法合,內外兼修互練。底盤馬步穩紮,架勢渾厚,樸實無華。腳步法以勾、掛、碾、踏為佳,騰、挪、踩、撩為妙,於旋風步里求功夫。架子八大綱領:大、小、屈、伸、剛、柔、發、聚。大則氣運周身,是靜中之動;小則芥子藏身,是動中之靜;屈是屈中有伸;伸是剛中有柔;剛是水火濟濟;柔是氣海丹田混合之氣;發是氣隨捶發,足落捶打;聚是聚於氣海,存於丹田。是系練氣練力於一體的氣力步架基本功法,是古老而鮮為人知的內外交修互練的拳種。
歷史沿革
據傳大洪拳為東晉
葛洪(公元284一345)所創,葛洪江蘇
句容人,字稚,後人尊稱為洪仙,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和醫藥學家。少時家貧,但好學不倦,白天上山砍柴,晚上燈下苦讀,更好尋書問義,遍覽書籍,涉獵儒家、道家學說,因而“學識廣博、江左絕倫”;又好神仙導養之法,醉心玄妙的煉丹秘術。他善於觀察各種動物的行動,一次上山砍柴,見兩隻山羊相抵斗架,直來直往,久斗不散,直至肚子息癟,累倒趴地不動,他又結合自己牧羊使鞭的經驗,由此而悟得
氣功和拳法,“鼓腹蕩氣,直勢橫閃”在搏鬥
技擊中的運用,於是手執羊鞭,運鞭為拳,鞭法之用拳法之用也。兩勢相抵,直勢無橫力而截其橫;橫勢無直力而截其直,此拳法之老母也。上下起落之勢相剋相生無不皆然,進而演化兩臂如鞭,兩腿如鞭,身為一大鞭;肱為鞭桿,股為鞭桿,身為一大鞭桿;手為鞭梢,足為鞭梢,頭為一大鞭梢。故技擊中有“洪拳,肱也,大洪拳,鞭法也”被歷代拳家視為不傳之秘。
拳起於易,理成於醫,蓋拳論之說上溯至奧籍河洛之傳,伏羲觀陰陽,參河洛推八卦,化九宮,演天然道法。萬物之數物物相通,順道則昌,逆道則亡,有道則明,無道則惑,此所以拳合於道而存,取法天然之理,真人悟化感而隨通,順自然而勢成,於是有拳種出焉。據史料載,起初拳法、拳勢、拳路並不固定,隨心所欲,純任自然,練習以拳系,先教單勢,學者一勢練熟,再授一勢,無固定拳路,單操功成後各勢能互相連貫,相連不斷。據說唐朝時,野雞林(今吉林)人
劉風拐(又名劉半響),在傳習此拳時,把它分為六個步驟,根據習拳者的不同情況分別傳授(即六步架起源),到了唐末趙二君等把此拳稱為六步架。古傳六步架:無極陽,六六三十六生陰為太極,後天八卦合成九宮,八九七十二啃捶,是八風玄功(其中內有口訣丹田,命門,會陰三穴,共合一百零八)。內功練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還無,導空自然氣,持之以恆,則可達到: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龍蛇眼似電,動如伏虎腿似鑽,勁貫頂梢疾如箭,神通運化妙難言,運用意氣力,內含龍吟虎嘯之形,外有排山倒海之力。
宋、元、明時期,六步架在黃淮流域已廣為流傳,字三世,世人寸心,人人各異,因年代久遠變異甚多,難以尋支究源,加之元朝異族入主中原,前後失續,散軼不全甚多。在有史可查的有關中國
拳術的記載中,1516年明武術家、軍事家戚繼光所著《
紀效新書》有這樣的記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
長拳,又有
六步拳、猴拳、化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到了清朝,大洪拳經過歷代拳師的傳播,已形成多種派別,除六步架、二步架、“8”字步架,還有黑虎拳大三步、小三步,少林看家拳等,皆有“擰腰晃膀,橫空出勢”之宗法形跡。臍雖斷,但脈相延,千載之潛流,明傳不苟,暗傳不息,諸式同途合轍嗟嗟,為紀念洪仙,黃淮流域一帶習此藝者稱其為洪拳,又名大洪拳,延名世代相傳。
現將史傳三晃膀大洪拳歷代宗師簡述之:上說明末清初道姑玄女傳藝于山東荷澤縣西北
李莊李先明;李先明先師一道傳九友:屈戊己、王兌、
張坤、郜震卿、楊巽、邱震、
劉艮、郭坎、
陳乾,其中河南省歸德府(今
商丘市睢陽區)葦子坑人郜震卿武技較為突出,郜十二歲練功受師嫡傳,武功高強,有郜真人之謂,曾任康熙御林護衛長,任內受奸人陷害,誣有反帝之心,被處以極刑,卒年51歲。郜生前傳藝於河北省深縣人晉,晉又傳藝於安徽省
六安人申,申又傳藝於河北省
靈壽縣人任,任又傳藝于山東省臨清州
北關外路東李北斗,人稱“閃電大俠”,李北斗又傳藝于山東省恩縣甜水鋪人李泰(又名
李征),李泰藝成後,於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入宮,當了清廷侍衛。同治13年(公元1874年)在宮中比武,因武技超群,名顯京城,受人嫉妒陷害,誣有謀反之罪,帝傳旨捉拿,拒捕、立反
午門,單掌劈獅,衝出重圍,隻身闖出京門。從此,以化緣隱身度日,因其逃躲捉拿在與清兵交戰中一臂受傷,故武林掌故中有“獨臂李泰下魯南”之說。獨臂李泰人稱“單胳膊李泰師”,渡黃河南下,化緣落身
豐縣時,傳藝於
順河鄉仇莊人張監,張監先師功成當時,登房捉雞,拳打吳教頭,有“劍爺”之稱,此即三晃膀大洪拳傳豐沛之始。“劍爺”藝傳八大弟子:董心朗、李書勤、王朝選、唐高武、肖同志、蔡士傑、
陳金榮、李興美。李師興美沛縣朱
王莊鄉五座樓人,武德超群,無人匹敵,時有“李山大王”之美譽,藝傳十三弟子:子李謹純、李謹德,高徒郭心全、鄧洪先、鄧洪友、王心平、王厚梅、王傳經、劉廣來、李居信、
李金柱、郝心全、李居貞。鄧師洪先沛縣閻集鄉
馬元村人,武功精湛,曾單掌斃牛,1935年參加江蘇省第九行政專署(
徐州)舉辦的武術教練大賽,獲全能冠軍,授予“武林英傑”匾額,蜚聲遐邇,享譽武林,蘇、魯、豫、皖從習者不絕於道,所授門徒及再傳弟子眾多,遍及國內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上海等省市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法國、義大利等國,衣缽傳人主要有:李厚亮、鄧憲文、
陳瑞清、孫敬修、王傳芝、馮祖坤、程戌箴、譚大邦、扈傳達、
張茂強、張介武、程提、
馬文龍(黑龍江)、鄧守超、王遠明(安徽)、杜敦常(福建)、賈有力、朱立華、劉勝金、
張世宏(安徽)、孫超元、卜召君、
李雷、胡光鋒、姜蘇齊、
張秀華、白繼敏、張立權、張忠星、
魏東、張立訓、龍敦全、王用法、
朱建華、韋幫沛、張恆星、單言鋒、梁敬新、
邱鋒、呂福偉、馮守禮、屈慶林、張星遠、徐後勤、
程路訓、孫永豐、孫永鋒、曹忠坤、曹忠秀、
王慶平、尹建國、侯先忠、張恆斌、袁玉、洪信軍、王大州
、胡成河、
馮正國、房洪斌、
薛亮、胡春泉(安徽)、陳安峰、馬運浩、潘霜喜、
黃建華(福建)、
鄭濤、謝少峰、胡明振、
張景良等。張師茂強沛縣
鹿樓鎮人,武藝精湛,明顯古沛,為當代三晃膀大洪拳一代明師,素有“
東大門”之稱,授業門生眾多,在此從略。
發展現狀
當今,洪拳拳門弟子已遍及全國各地,除徐州市豐沛縣地區外,江蘇的蘇州、連雲港,山東、黑龍江、新疆、安徽合肥、上海、福建、湖北、江西等地都先後成立了
洪拳研究會(或協會)等民眾性組織。(上海)洪拳研究會正在依託上海
國際大都市的平台,打造國際性的洪拳研究會,進一步聯絡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加強國際國內的武術交流與合作,發揚
中華武術文化,弘揚國術強種、強國精神。(上海)洪拳研究會,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匯中華傳統武術,弘揚國粹文化,強力打造中國的洪拳研究會品牌。
21世紀以
三晃膀大洪拳在蘇魯豫皖交界地區發展的一段歷史為根據的武術電影故事片《大洪拳》(暫名)已經通過國家廣電總局立項,同意拍攝,該劇由南京編劇尹海峰和胡光鋒合作撰寫,預計該片將於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