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
洪家拳技之特式,多以長橋大馬,以堅固著稱,攻守嚴緊,橋手以虎爪、剪手為本,馬步則以四平大馬、子午馬、麒麟馬、吊馬、坐盤為主,拳術中以洪家五戰為主,即鐵線拳、工字伏虎、虎鶴雙形、五形及十形是也。並且以黃飛鴻所創之十毒手,訓練習者體會洪家拳技之法,務使習者能掌握體用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家拳
- 外文名:Hung Gar
- 俗稱:洪拳
- 類型:南拳拳種之一
- 特點:堅固著稱,攻守嚴緊等
- 發源:福建蒲田少林寺
- 戰術思想:穩紮穩打,後發制人
概述
拳術歷史
而至善禪師與一班俗家弟子則南下廣東一帶與各地少林弟子聯絡,發揚少林洪家拳,故洪家拳當中每一套拳,起武時出拳見禮拇指屈曲,四指撐天“龍虎出現”拇指代表知己是洪家子弟,右手握拳代表五湖,左手四指撐天代表著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重要意義。
至善禪師與眾洪家弟子零散各地後,便開始傳授洪家拳術,而各弟子各有專長,所教出的拳術可能有些差別,但理論則一,更經過200多年的演變,現今的洪家拳已分為很多支流了,主要可分為兩大派,即是陸上洪家拳和水上洪家拳,何謂陸上洪家拳,因為一部分洪家弟子在陸上授技,;另一部分因火燒南少林後流浪到紅船“戲班”將洪家拳傳於梨園子弟,因在船上練武,便改用二字箝羊馬,故稱水上洪家拳。
拳術特色
戰術思想
一、以防為主:這是個戰術思想,在搏鬥中採取後發制人,一般情況下遵循你不來我不發的以靜待動的原則,一有機會則以穩健而又靈活的步馬變換,強硬的橋手,有效的連環手進行還擊,並以“一發三至”的奇變手法去攻擊或封截對方,這樣一來,往往給對方造成極大的威脅,使其處於被動狀態,在速度上它們仍然與其他拳術上一樣,提出“後發先制”,“穩紮穩打”,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柔盾,前者是講速度,後者是講戰術。“穩紮穩打”是要求穩而不要好勝魯莽和貪打,所謂貪打必輸。
三、“偏門巧入”就是不作硬打硬碰,要避重就輕,以靈活的步法,穿插迂廻到對方兩翼攻之,麒麟步蝶掌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四、“連環攻擊”在洪拳套路中經常出現兩到三個架式組合成連環進擊手法,最多的連攻有四下,從攻擊角度來看,其攻擊部位有上、中、下、左、右和四肢等不拘一格,如虎鶴雙形拳中的“金星掛角、猛虎推山、日字猛箭”這三個架式組成的連環攻擊手法就是這樣。
五、“穿閃封截”這四種技法在拳術上都有廣泛的運用,洪拳提出“引敵打空、擊隨閃至”避免對方制我的機會,這要是能夠輕鬆做到的話,就必須要練好閃擊,要具有熟練的技法,反應迅速、判斷準確、意念堅決四大要素,故洪拳對閃擊的訓練非常重視,在架式中如馬步沖拳、跪前沖拳、漏打法、偏門巧入等都含有閃擊的技法。
六、“剛柔相濟”是拳法中的上乘,剛柔相濟是勁力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純剛無易受制,純柔不剛難折敵,只有剛柔相濟勁力才會變化莫測,制敵於失勢之時,剛柔結合既可避敵(實)就虛,使剛勁用於瞬間的力點上,而且以柔遇剛,步更穩實,減少體力消耗,又能使頭腦清醒、反應靈敏、發招迅捷。
以上面所闡明的技擊原則中可看出,洪拳的風格可概括為“渾厚沉雄、簡樸無華、穩健剛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