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池州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池州市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9年8月16日
  • 實施時間:2019年8月16日
  • 發布單位:中共池州市委辦公室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頂層設計、系統謀劃,遵循規律、把牢方向,激發活力”的原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建立完善與國家、省教育基礎性制度相銜接的教育制度體系,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基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1.建立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體制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落實公辦幼稚園公用經費保障底線並根據財力情況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建立民辦普惠園資金獎補機制。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婦聯、市建投集團負責,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機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建立優質均衡發展爭創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消除大班額長效機制,推進義務教育課後服務社會化。(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3.創新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發展機制。改革完善主城區普通高中管理體制;深化普通高中課程和評價制度改革,建立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改進教學實踐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
4.改進特殊教育發展機制。推進完善全市特殊教育“三教一保”“一堂雙師”等特教保障制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負責)
(二)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5.推進職業教育四項改革。推進多元投資主體改革試點,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對職業學校的評價模式。(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池州職業技術學院負責)
6.改革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培養辦法。制定出台關於全市職業學校兼職教師聘用和管理的相關政策,試行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與職業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負責)
7.健全職業教育育人模式。建立完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建設市、縣(區)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立完善職業院校助力“三農”工作服務體系。(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負責)
(三)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8.改善高等教育治理。明晰池州學院“省管為主、市級協管”的市級管理職責,完善高職院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池州學院負責)
9.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教育+實踐”的創新創業體系,創建套用型大學。(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負責)
10.加快科研體制改革。落實科技體制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全市科研育人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對全市“大學生創業園”支持力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團市委、池州學院負責)
(四)深化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11.健全終身學習制度體系。建設“網際網路+教育”學習平台;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廣泛參與、共同發展的終身教育格局;辦好池州老年大學。(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12.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建立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制度和差別化政策體系;拓寬民辦教育辦學經費籌措渠道,完善民辦教育扶持制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稅務局、市建投集團負責)
(五)深化教育支撐體制機制改革
13.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制度體系。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和優秀表揚激勵機制;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校長準入、選用、培養新機制,完善校長評價辦法;推動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完善現代學校制度;提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支持中國小教師校長入選領航工程,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最佳化教師資源配置,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和“無校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健全中國小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建立農村和艱苦偏遠地區教師激勵機制。(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
14.健全教育投入機制。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加大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和家庭困難學生的傾斜力度;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健全完善城鄉一體化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和非義務教育成本合理分擔、運行保障機制;拓寬教育投資來源渠道;深化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加快推進教育扶貧項目建設;完善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市財政局、市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三、重點工程
(一)立德樹人工程
1.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市教育和體育局牽頭)
2.推動德育工作體系化。堅持“五育”並舉,全面構建德育工作體系,營造高品位校園文化,全面推動文明校園創建;整合線上線下德育資源,構建既植根於學校發展傳統又呼應智慧學校建設需要的學校精神文化。(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負責)
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全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鍊,建立完善課內外一體化、校內外相結合的美育機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勞動、國防、法治、健康教育;加強實踐教育和職業啟蒙教育,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科協負責)
(二)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1.加快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推進公辦幼稚園建設,推動城區配套建設小區幼稚園、農村配套建設鄉鎮公辦幼稚園和行政村依託國小新建、改擴建幼稚園,實施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專項治理,健全保教質量評估監督體系。(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負責)
2.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佳化城區中國小布局,繼續實施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提升計畫;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創建工作;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及鄉村教育振興計畫,推進實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達標建設;整治規範校外接送點。(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3.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構建具有各校特色的高中三年課程方案,建設以池州一中為龍頭的課程基地;推動全市普通高中開展學生髮展指導;以池州一中、東至二中、青陽中學、石台中學為創新人才培養試點校,深化我市創新人才培養試點,探索拔尖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途徑;嚴格落實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4.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統籌各縣區特教與普教規劃,推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融合;完善全市特殊教育財政資金扶持政策,提升特殊教育辦學水平;推進特教學校分類招生。(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負責)
(三)職業教育能力提升工程
1.建立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揮職教集團平台作用,理順職教管理體制,協同推進職教發展。加大池州學院套用型大學創建力度,推進中職、高職、套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聯合培養。(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池州學院負責)
2.推進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與池州“三區”發展的融合度;最佳化調整職業教育專業設定,促進職業教育畢業生勞動就業;探索建設職業教育綜合高中;推進全市中職與高職有機銜接。(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人社局負責)
(四)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促進工程
1.拓展繼續教育功能。加強網路和資源建設;鼓勵學校等機構向社會開放學習場所和教育設施,免費開放公益性文化教育設施,大力發展城鄉社區教育;創建池州開放大學。(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2.扶持民辦教育發展。落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扶持制度政策,支持營利性民辦學校發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全市教育領域舉辦學校,依法保障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稅務局、市建投集團負責)
(五)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全面實施《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推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建立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和一批優秀教師孵化基地,提升校長學術水平、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
(六)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學校建設推進工程。貫徹《安徽省智慧學校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2年)》,深入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構建全市“網際網路+教育”常態化運行體系。加快市級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網信辦、市經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深入推進全市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學校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和教育幹部隊伍建設,努力造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和教育幹部隊伍。全面落實從嚴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
(二)深入推進依法治教。營造全社會依法治教、依法興教的社會環境,深入廣泛開展法治教育,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制定出台的促進教育改革的法律法規規章,建立完善教育決策機制,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健全改革工作機制。加強教育重大政策研究,統籌解決全市教育改革重大問題。細化、完善和創新相應配套改革政策制度。積極承擔國家、省級教育改革試點任務,鼓勵、支持縣(區)和學校承擔市級教育改革試點任務。
(四)強化政府教育督導。建立完善督政與督學並重、監督與指導結合的教育督導機制。健全完善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督導考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監測和督導評估制度。全面實行教育督學責任區制度、中國小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和督學任職資格準入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督導評估體系。細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目標任務,推進改革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

印發的通知

中共池州市委辦公室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池州市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江南產業集中區工委、管委,各縣、區委,縣、區人民政府,九華山風景區、開發區、平天湖風景區工委、管委,市直各單位,駐池有關單位:
《池州市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中共池州市委辦公室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8月16日

徵求意見稿

依據《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結合池州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建設“三優”池州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二、實施目標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改革各項任務,建立完善與國家、省基礎性制度相銜接的教育制度體系,到2020年,全市教育基礎性制度建立健全,人民民眾對教育多樣化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有效化解,人民民眾對教育更加滿意。
三、實施原則
(一)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注重與國家、省、市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持續推進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等各方面改革。
(二)遵循規律,把牢方向。準確把握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特徵,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辦好池州特色、水平的現代教育。
(三)問題導向,人民中心針對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眼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供貼心的教育服務,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四)尊重首創,激發活力。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參與教育改革。
四、主要任務
(一)深化基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1.建立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體制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鼓勵多種形式辦園,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建立公辦幼稚園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公辦幼稚園公用經費保障底線並根據財力情況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建立民辦普惠園資金獎補機制,對民辦普惠園進行差別化補助。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和規劃局、市婦聯、市建投公司)。
2.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機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建立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爭創機制,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規劃的剛性實施;完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消除大班額長效機制;健全完善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校外接送點監管體系,推進義務教育課後服務社會化。(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創新普通高中優質多樣化發展機制。改革完善主城區普通高中管理體制;深化普通高中課程和評價制度改革,建立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改進教學實踐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建立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新課改工作機制。(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4.改進特殊教育發展機制。推進全市特殊教育“三教一保”、“一堂雙師”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特殊教育各項支持保障制度。(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
(二)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5.推進職業教育四項改革。推進多元投資主體改革試點,健全完善集團化辦學模式;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改革課程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專業與市場有效銜接;改革對職業學校的評價模式,推行企業或用人單位評價學校、社會評價學校的評價方式。(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6.改革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培養辦法。完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制定出台全市職業學校兼職教師聘用和管理辦法;試行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打造專兼結合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
7.健全職業教育育人模式。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建立完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建設市、縣(區)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立完善職業院校助力“三農”工作服務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全市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民工學歷職業技能提升的能力。(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
(三)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8.改善高等教育治理。明晰池州學院市級管理職責,完善高職院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池州學院)。
9.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教育十實踐”的創新創業體系,推動全市高職院校教學實踐向企業生產、產業發展有效延伸。創建套用型大學。(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
10.加快科研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科技體制改革政策措施,加大對高職院校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全市科研育人機制,出台鼓勵和推動科研育人的制度政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對全市“大學生創業園”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力度。(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團市委、池州學院)。
(四)深化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11.健全終身學習制度體系。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建設“網際網路+教育”的繼續教育學習平台;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廣泛參與、共同發展的終身教育格局;辦好池州老年大學。(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
12.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建立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制度和差別化政策體系;拓寬民辦教育辦學經費籌措渠道,完善民辦教育扶持制度,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進行適當補貼;建立健全民辦學校重組、變更和退出機制。(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市建投公司)。
(五)深化教育支撐體制機制改革
13.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和優秀表彰激勵機制;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全市拔尖人才選聘“綠色通道”和專項獎勵機制;建立校長準入、選用、培養新機制,完善校長評價辦法,倡導教育家辦學;推動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完善現代學校制度;支持中國小教師校長入選領航工程,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建立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和“無校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健全中國小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建立農村和艱苦偏遠地區教師激勵機制,激勵和吸引優秀教師到農村和艱苦偏遠地區任教。(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14.健全教育投入機制。依法落實全市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加大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和家庭困難學生的傾斜力度,持續增加對農村和偏遠地區、城鄉結合部薄弱學校和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投入;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健全完善城鄉一體化的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和非義務教育成本合理分擔、運行保障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支持合作辦學,拓寬教育投資來源渠道;深化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全覆蓋、獎助貸勤補免多元化的學生資助制度體系,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需要;加快推進教育扶貧項目建設;建立完善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強化教育經費內審監督,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產管理專業化水平。(牽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
五、重點工程
(一)立德樹人工程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心入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於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
推動德育工作體系化。強化德育工作在全市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全面構建德育工作體系,加強對中小學生開展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文化教育,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高品位校園文化,全面推動文明校園創建;整合線上線下德育資源,構建既植根於學校發展傳統又呼應智慧學校建設需要的學校精神文化,落實文化育人。(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全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鍊,全面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完善課內外一體化、校內外相結合的美育機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勞動、國防、法治、健康教育,開展學校衛生工作社會化試點;加強實踐教育和職業啟蒙教育,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建立中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口語水平市級監測制度。構建全市中國小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科協)。
(二)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加快學前教育資源建設。加快推進公辦幼稚園建設,推動城區配套建設小區幼稚園、農村配套建設鄉鎮公辦幼稚園和行政村依託國小新建、改擴建幼稚園,實施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專項治理,健全幼稚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督體系。(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婦聯)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最佳化城區中國小資源布局,繼續實施主城區基礎教育三年提升計畫。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創建工作,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和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化、常態化、公開化,引導骨幹教師和優秀校長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淡化分數,突出能力,創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推進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及鄉村教育振興計畫,開展農村中國小小班化建設試點,推進實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達標建設;整治規範校外接送點。(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社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
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推進全市普通高中辦學規模和育人方式多樣化、個性化,開展特色高中建設試點;引導全市普通高中確立現代教育理念,構建具有各校特色的高中三年課程方案,建設以池州一中為龍頭的課程基地;推動全市普通高中開展學生髮展指導,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單獨或與職業院校聯合開設職業技術技能選修課程;以池州一中、東至二中、青陽中學、石台中學為創新人才培養試點校,深化我市創新人才培養試點,探索拔尖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途徑,出台拔尖創新後備人才制度政策和培養辦法;嚴格落實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
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統籌各縣、區特教與普教規劃,推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融合,實現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全覆蓋、零拒絕”;完善全市特殊教育財政資金扶持政策,提升特殊教育辦學水平;建立特教學校分類招生辦法,實行分類招生。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對無法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重度殘疾兒童提供教育服務和康復訓練。(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
加強民族教育工作深入推進愛國主義和民族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認真落實我市教育對口支援西藏、新疆任務,繼續選拔優秀教師到西藏、新疆支教;加強全市少數民族聚集村的基礎教育工作,保障全市民族聚集村青少年兒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接受高質量教育。(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宗教局)。
(三)職業教育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揮職教集團平台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理順職教管理體制,協同推進職教發展;加大池州學院套用型大學創建力度,建設上下貫通銜接的課程體系,推進中職、高職、套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聯合培養。(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池州學院)。
推進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與池州“三區”發展的融合度,以市場為導向,最佳化調整職業教育專業設定,堅持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重,大力推進訂單式培養,促進職業教育畢業生勞動就業;探索建設職業教育綜合高中;推進全市中職與高職有機銜接,開展5年制分段培養試點。(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人社局)。
(四)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促進工程
拓展繼續教育功能。加強網路和資源建設,鼓勵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社區教育機構、行業企業和各類培訓機構主動向社會開放學習場所和教育設施,服務全民學習;免費開放公益性文化教育設施,大力發展城鄉社區教育,靈活有效地提供多樣化服務;依託池州電大,創建池州開放大學,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
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並落實扶持制度政策;支持營利性民辦學校發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全市教育領域舉辦學校,實現連鎖聯盟和集團化發展;依法落實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和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加強風險防控,保障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稅務局、市建投公司)。
(五)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全面實施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實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認真組織實施教師培訓計畫,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加大市級“教壇新星”、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的評選力度,建立一支優秀教師隊伍;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立一批優秀教師孵化基地;創新校長培訓課程和培訓模式,推進校長掛職鍛鍊、高校研修,提升校長學術水平、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六)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學校建設推進工程
把基礎教育信息化作為“智慧池州”建設的重點領域,加快完善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機制,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和《安徽省普通中國小智慧學校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0年)》,深入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切實增強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建成全市教育數字資源平台和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全市資源建設機制和智慧學校建設、運維機制,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在實現共建共享,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構建全市“網際網路+教育”的常態化運行體系。加快全市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鼓勵高校開發使用線上開放課程;加快市級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為實現教育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數據支撐。(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網信辦、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六、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得到貫徹落實。深入推進全市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為教育改革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和教育幹部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德才兼備、結構合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教育幹部隊伍。全面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為全市教育改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牽頭責任單位:市委教育體育工委。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紀委、市人社局)。
(二)深入推進依法治教
深入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營造全社會依法治教、依法興教的社會環境,在全市形成政府依法治教、學校依法管理、教師依法教學的新格局;開展法制教育,促進全市中國小師生員工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的提高;推動人大制定出台促進全市教育改革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和實施辦法;建立完善教育決策機制,提高教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程度;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實現全市教育現代化。(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司法局)。
(三)健全改革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工作鏈條。充分發揮市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的職能,加強重大政策的研究,統籌解決全市教育改革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重要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和推動教育改革,細化、完善和創新相應的配套改革政策制度,為全市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撐和服務。要依託相關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本地教育諮詢隊伍,為改革科學決策提供諮詢服務。積極承擔國家、省級教育改革試點任務,鼓勵、支持縣(區)和學校承擔市級教育改革試點任務,推動改革各項任務有效落實。(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配合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編辦、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殘聯、市婦聯、池州廣播電視台)。
(四)強化政府教育督導
建立完善督政與督學並重、監督與指導結合的教育督導機制,大力推進依法督導。健全完善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督導考核制度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監測和督導評估制度。全面實行教育督學責任區制度、中國小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和督學任職資格準入制度。推行國家、省督導評估標準,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督導評估體系。細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目標任務,分解年度改革任務和各地、各部門改革任務,利用教育督導手段和督導結果運用,推進改革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責任單位: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