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縣簡介
郵編:330300 代碼:360425 區號:0792 拼音:Yǒng Xiū Xiàn 英譯:Yongxiu Country
白蓮廣場修河、
潦河自西向東流經縣境注入
鄱陽湖。年均溫17.4℃,年降水量為1486毫米。農業主產水稻、棉花、油料,盛產豬、淡水魚。土特產有
吳城大板瓜子。產業以電機、五金、化工、造紙、紡織、竹木加工及釩礦、矽砂礦為主。京九鐵路、
昌九高速公路自北向西直通縣境。105、
316國道經縣境西部。
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處,商周時代文化遺址16處。唐代
古剎雲居山真如寺,系佛教聖地和旅遊名勝區,現為國家重點開放的寺廟。曾譽為“江西
四大名鎮”之一的
吳城鎮,現列為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歷代文人白居易、蘇東坡、黃庭堅、朱熹、文天祥等曾先後到此遊覽並留有詩文墨跡。唐宋以來的古建築有同安寺、風雨橋等。
永修縣地處江西北部、
鄱陽湖西岸。南瞰
西山、北望匡廬,縣境與共青城市以及
都昌、星子、德安、
瑞昌、武寧、靖安、安義、新建等八縣交界。全縣
土地面積2035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永修縣交通便利,系贛省南北通衢之要道,古有“
洪都門戶”之稱。縣城距省會南昌僅40公里,距
昌北機場18公里,距廬山機場70公里,距九江市80公里。京九鐵路、
昌九高速公路、
105國道、
316國道貫穿全境,連線南北。已開通的昌九城際軌道及永武(永修軍山-武寧澧溪)高速公路也經過該縣。
修河蜿蜒104公里,
潦河自西南入境,在山下渡與修河交匯,
贛江也經吳城流入鄱陽湖。內通省內贛江、
信江、撫河、
饒河、修河五大水系,外連
長江流域各省市。
縣境地勢西高東低,呈梯級分布,南九公路(105國道)以西多為山地,主要有九嶺山脈東端的雲山和楊嶺山等,最高峰海拔969米。京九鐵路以東為河湖
沖積平原,海拔在30米以下,中部沿南九公路兩側,丘陵交錯。境內河湖港汊,水道縱橫。主要河流有發源於
贛西北
幕阜山脈的
修河,從
柘林水庫泄流後經原河道由西向東至吳城入
鄱陽湖,在本縣境內長104公里;發源於靖奉山區的
潦河經
安義由西南流入本縣到塗家埠入修河,主流約22公里。在古代
永修經濟生活的日臻發展,都依賴於這兩條河流水運的便利和暢通。 永修古稱艾地,
秦隸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置
海昏縣,為建置之始。南朝宋
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移
建昌居焉”,改稱建昌縣。1914年因與四川建昌道同名,遂取意“泮臨
修水,永蒙其利”,改稱永修。永修地處江西省北部,隸屬九江市,南臨南昌、北接共青、東瀕鄱陽湖、西倚
雲居山,自古有“海昏秀域,人傑地靈”之美譽。現轄15個鄉(鎮),2個墾殖場和2個企業集團,轄區面積2035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
永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古有“洪都門戶”之稱,是九江的南大門,南昌的後花園,具有承東啟西、接南引北的區位優勢。京九鐵路、福銀高速及正在興建的
昌九城際鐵路穿境而過。105、
316國道縱橫全境,
修河、
潦河兩大水系貫穿東西,形成了水、陸、空立體化的交通網路,距株三角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均只需8小時路程。
永修山川秀美,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集名山、名湖、名寺、名鳥為一體,形成“
金三角”旅遊圈。西南有雲蒸霞蔚、風光絢麗的省級重點風景區
雲居山,主峰海拔969.4米,是觀光避暑勝地;山巔的千年古剎“
真如禪寺”,為佛教禪寺的發祥地,是全國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西北是擁有一級水質、一級空氣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廬山西海,湖面308平方公里,島嶼997座,千島落珠,碧波萬頃,被譽為“紅土地上的綠寶石”。東面是位於
吳城古鎮被譽為“白鶴王國”
鄱陽湖世界級
候鳥保護區,面積22400公頃,每年來此越冬的
候鳥達300餘種、100萬餘羽,有詩云“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地不見湖邊草”。
永修資源豐富,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有宜農耕地33萬畝,宜林山地79萬畝,宜漁水面67萬畝,宜牧草地22萬畝。農業產業化已形成了“五大基地、五大龍頭”的發展格局。
柘林湖鱖魚出口韓國、日本,宏康科技技術園蔬菜遠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2007年實際棉花總產10300噸、糧食總產19.4萬噸、水產4萬噸、實現
農業總產值11.8億元。此外、永修境內有銻、銅、釩、河沙等20餘種礦產資源,釩礦金屬儲量達2400餘噸,河沙
資源蘊藏量大,品質好、按照每年開採2000萬噸計,可開採100年。
永修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境內有全國最大、亞洲第四的有機矽生產基地江西
有機矽廠,有江西最大的水力發電企業柘林水電廠,有江西較大的變電站500KV變電站。目前,永修縣已形成以星火工業園為龍頭,雲山工業園、
城南工業園為兩翼的“一區三園”新型工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機械電子、綠色食品、生物製藥、紡織服裝、
物流倉儲”等六大主導產業。特別是以星火有機矽廠為龍頭的有機矽產業,被列入全省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和全省“十一五”重點支持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如今已有一百餘家中外企業落戶
永修,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板塊產業為主導,擁有一千餘種產品的
工業體系。境內星火工業園區是
國家火炬計畫有機矽材料產業基地和江西省高新技術
特色產業基地,現有包括江西
有機矽廠、美國
卡博特公司在內的有機矽高新技術落戶企業27家,已開發出有機矽及下游產品60餘種,成為江西省
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典範,被列入全市重點建設的四大工業城之一。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永修,古艾地,
秦隸九江郡。漢高祖六年置
海昏縣。南朝宋
元嘉二年“廢海昏,移
建昌居焉泮臨修水,永蒙其利 ”,改名建昌縣,1914年因與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稱永修,取其“泮臨
修水,永蒙其利”之意。縣轄15個鄉(鎮、場),2個農墾企業集團,面積2035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
資源
旅遊資源
永修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絕世的候鳥王國、著名的佛教勝地、雄奇的山嶽美景、秀麗的湖島風光
雲居山五龍潭瀑布 ,均令人嘆為觀止。西北有風光綺麗的
廬山西海勝景——
柘林湖,湖中千島星列,水清見底,引人入勝,為遊覽勝處;西南有奇秀天成的佛教聖地雲居山,山巔逾
真如禪寺是佛教曹洞宗著名寺廟,為全國對外開放重點寺廟之一;東有吳城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是世界珍禽越冬的最大棲息地和國際A級鄱陽湖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冬季天鵝、白鶴等三十餘種數萬隻珍禽聚會,蔚為壯觀。另外還有
白蓮湖旅遊開發景區、燕山
龍源峽、
桃花溪漂流,
鳳凰山桃花園、燕坊的“美國
西部牛仔風情娛樂度假部落等新近開發的熱點景區。
礦產資源
縣內己發現20餘種礦產資源,己探明儲量的有釩礦、銻礦、沙錫礦、石英砂、石煤、瓷土、花崗岩等。
水利資源
地下水資源
總量22.93萬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3.4億立方米,其中
地表水13.39億立方米,
永修吳城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地下水22.93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266立方米,水量豐富。 永修擁有亞洲最大土壩水電工程--柘林水電廠、亞洲最大
有機矽生產廠--
江西星火有機矽廠、江西最大的
水晶生產基地--江西晶體廠。規劃建設了以星火有機矽廠為龍頭企業、開發有機矽相關產品、規劃占地5.3平方公里的星火工業園區;建設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雲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占地5.4平方公里的縣城工業集中區。一園兩區內,已進駐了多家化工、建材、造紙、食品等工業企業。
發展狀況
綜合
2010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2.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財政總新永修(夜景) 收入6.72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地方財政收入4.4億元,比上年增長23.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61億元,增長22.3%;
固定資產投資84.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
農業
2008年,在中央
巨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全縣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各地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農民增收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業工作的重點,積極拓展招商引資和產業經營的新策略和新思路,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全年完成現價
農業總產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1、糧食、棉花、油料產量增加。全年糧食總產量20.31萬噸,比上年增長4.7%;棉花總產量12429噸,比上年增產2129噸,增長20.7%;油料總產1.12萬噸,比上年增長23.3%。
2、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4638畝,比上年增長228.0%;幼林撫育面積180000畝,比上年增長87.5%。主要林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其中,茶葉產量322噸,比上年增長3.2%;水果產量61996噸,比上年增長8.6%。
3、
畜牧業生產回升,水產業取得新進展。由於國家出台了包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疫病控制、生豬保險及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縣生豬呈恢復性增長。全縣肉類總產量1.33萬噸,比上年增長10.8%;生豬出欄12.93萬頭,比上年增長12.8%;生豬存欄7.65萬頭,比上年增長9.3%;水產品產量42025噸,比上年增長5.1%
2010年,糧、棉、油等
傳統農業產量穩中有升,以“五大龍頭、五大基地”為主導的
特色農業加快發展。2010年,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8家,比2005年增加15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家,比2005年增加2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創建省級農產品品牌8個、綠色有機食品品牌18個、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3個,分別比2005年增加5個、12個和5個,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工業
2008年,全縣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邁出較大的步伐,工業的運行質量明顯好轉。 工業生產持續平穩增長。全年完成現價
工業總產值85.03億元,比上年增長46.1%,其中:
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03億元,增長38.7%。全部
工業增加值27.2億元,比上年增長39.5%,占GDP的比重為60.1%。其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1.31億元,增長20.3%;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
企業增加值4.06億元,增長54.6%。
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規模以上
工業產品銷售率96.83%,與上年基本持平。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在主要工業產品價格下滑的情況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
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比上年增長46.4%;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73931萬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江西柘林水電開發責任有限公司全年實現利潤-15740萬元,比上年減虧927萬元,
江西星火有機矽廠產品價格繼續下跌,實現利潤-9133萬元,開始出現由盈轉虧的局面。全縣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淨額10589萬元,比上年增長0.9%;
產成品庫存2619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27.6%。工業
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
2010年,全縣緊緊圍繞“三年決戰工業300億”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園區平台建設,啟動實施園區12項重點工程,從水、電、路、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打造。總投資2.5億元的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即將交付使用;高標準編制了艾城、軍山集鎮規劃及控制性詳規;全面完成了星雲大道路面硬化及雨污排水、燃氣、電訊管網工程,實現了星火工業園與雲山工業園的全面對接;完成了星火工業園自來水擴容工程,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生產生活的用水問題;園區管道天然氣成功點火,星火工業園成為全省首家接入天然氣的縣級工業園區;完成了神州通963畝土地清算收回工作;尤其是已經打通的
艾恆公路,可擴充園區
工業用地6000餘畝,園區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發展力度加大,
有機矽產業被列為全省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受到省市領導高度關注;星火有機矽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通過國家評審,填補了九江市的空白,有機矽產業已成為全省一張名片,正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2010年,工業園區新增
規模以上企業9家,
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8.1億元,實現利稅13.2億元。在園區強有力的支撐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35.78億元,增長34.3%,決戰工業實現了三年首戰告捷。
固定資產投資
2010年完成
固定資產投資84.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6%。
交通和信業
交通運輸業保持穩定增長。2007年公(水)路完成客運量67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5%。貨運量完成209萬噸,比上年增長4.0%。郵電通信事業迅速發展。郵電部門加強了基礎建設,大大提高了通信能力,通信手段進入了現代化行列,為永修縣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1555萬元,比上年增長21.6%。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為9.65萬門;
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48萬戶,新增3000戶;行動電話用戶9.28萬戶,新增2.28萬戶。電話普及率為45.1%;年末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596戶。 昌九城際高鐵途徑
永修站
商業
2007年,在國家繼續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擴大
消費信貸,取消一些限制消費 的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消費品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城市(縣城)消費品零售額44263萬元,增長16.5%;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45752萬元,增長16.3%。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2286萬元,增長16.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7287萬元,增長17.2%;其他行業零售額442萬元,增長15.1%。
城鄉集市貿易活躍,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形成,2007年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30080萬元,比上年增長5.4%。
招商引資旅遊
2007年是永修縣招商引資的豐收年,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來抓,全縣經濟形成了抓好招商促發展,經濟發展促招商的
良性循環。全縣共引進內資項目108個,簽約資金43.3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97億元;引進外資項目15個,簽約資金3222萬美元,到位資金3796萬美元,招商引資工作呈現一個較好的發展勢頭。
對外開放、國際旅遊業持續發展。全縣共接待遊客4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3%,其中:接待境外遊客4000人次,增長60.0%;實現旅遊總收入31936萬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外匯收入90萬美元,增長20.0%,為提高永修的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收支良好,金融形勢穩定。財稅部門通力協作,積極培植財源,取得了財政增收的好成績。全縣財政總收入40068萬元,比上年增長21.9%,其中:
地方財政收入23728萬元,比上年增長27.9%。財政支出呈剛性增長,全縣財政總支出65200萬元,比上年增長38.4%,財政支出仍居高不下,財政形勢依然嚴峻。
金融信貸規模擴大,信貸結構趨向合理。全部金融機構年末各項
存款餘額276199萬元,比年初增加28711萬元;年末各項
貸款餘額218880萬元,比年初增加16938萬元。全縣金融機構
現金收入757813萬元,比上年增長25.1%;
現金支出780438萬元,比上年增長23.2%,收支兩抵貨幣淨投放22625萬元,比上年少投放貨幣5313萬元,減少19.0%。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
保費收入5292萬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994萬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298萬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645萬元,其中:財產險和短期
人身險賠款467萬元,壽險給付178萬元。
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取得較大進展。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全縣實有各類科技人員5732人,比上年增長2.5%。全縣科研與發展經費支出120萬元,比上年增長57.9%。推廣和實施和科研項目進展順利效果良好。 教育工作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和掃盲教育穩步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良好;
社會力量辦學繼續發展;義務教育階段“
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全縣共有普通中學27所,其中:高級、完全中學5所,初級中學22所,高級、完全中學在校學生5351人,初級中學在校學生16744人;國小128所,在校學生32424人;幼稚園14所,在園幼兒數7034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939人。全縣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100%;國中入學率達97.76%,鞏固率為98.27%。2007年高考錄取1752人,創造了歷史較好水平。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藝創作繁榮,文化市場不斷淨化,完善了四級文化網路建設,全縣各鄉鎮場都開通了
有線電視,縣城轄區內還有部分居民看上了數字高畫質電視,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
衛生和體育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28個,床位760張,衛生技術人員797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達到100%,農村醫療設備更趨完善,農村新型
合作醫療正在實施,
社會醫療保險面不斷擴大,為保障全縣人民身體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永修縣選派的運動員在參加全國和省、市舉辦的各項比賽中共獲得35枚獎牌,為永修縣爭得了榮譽。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民眾性的體育活動蓬勃發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計畫生育生活
計畫生育成效顯著,人口增長得到控制。全年出生人口4928人,
出生率13.3‰;死亡人口2038人,
死亡率5.5‰,
人口自然增長率7.8‰,年末全縣總人口達37.15萬人。其中:
非農業人口11.16萬人,占30%,農業人口25.99萬人,占70%。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165元,比上年增長20.4%。農民收入增長明顯,全年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218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9897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3%。全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人口與收入
計畫生育成效顯著,人口增長得到控制。全年出生人口4928人,
出生率13.3‰;死亡人口2038人,
死亡率5.5‰,
人口自然增長率7.8‰,年末全縣總人口達37.15萬人。其中:
非農業人口11.16萬人,占30%,農業人口25.99萬人,占70%。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165元,比上年增長20.4%。農民收入增長明顯,全年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218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9897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3%。全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歷史故事
在萬頃
鄱陽湖棹舟,大湖咆哮時風雷激盪,寂靜時風光旖旎,湖岸上一個叫“永修縣”的地方,自古就有“海昏秀域”的美稱。山水輝映,漁歌唱晚,歷史上這裡曾經硝煙瀰漫,代代滄桑,現在我們總能在這裡任何一個小地方,山腳水旁尋覓到歷史的痕跡。也許數千年來,這片山水土地上,有如天堂地獄,風光人文無限。歷代統治者,愛一個人就把他調配來這裡享受,恨一個人,也打發一個人來這裡品味孤獨,讓大湖、夕陽和荒蕪伴隨他。無邊的山水之間,散落著無數安魂落魄處,埋葬著遺憾,淹留著一顆顆壯懷激烈的紅心,以及篳路藍縷開啟山林、不斷創建積累財富、文化的足跡。
廢帝遺蹤
西漢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失勢的皇帝,他就是漢武帝的孫子
劉賀,最後被廢除分封到了這裡。
公元前74年,
漢昭帝死去,
昌邑王劉賀忽然被
霍去病的弟弟大將軍
霍光擁戴做了皇帝,但是他在即位後的27天裡面,據說做了1127件荒唐失禮的事情,霍光認為他不堪重任,突然發動政變,請求15歲的小太后廢除了劉賀的皇位,打發劉賀回到山東昌邑國,過著被監視的日子。他帶去長安的200多個官員除了3個正直的人,其他的都被斬首。霍光新擁立的
漢宣帝劉病已(
劉詢)心底到底有些忌憚(這說明劉賀絕非庸人),在即位的第二年就讓山陽太守張敞考察劉賀,發現他的“囚徒”生活很卑微不堪,年紀雖然只有26歲,可是行動不便,也不再有復辟的打算。還生養了22個子女,猥瑣度日。皇帝看他如此可憐,保留了他的性命。直到8年後(地節4年),即公元前66年,
劉賀終於被貶斥到了今天的永修縣一帶做了“海昏侯”。
在他的這個侯國裡面,他又艱難地生活了7年直到去世。這7年中,雖然已經解除軟禁,但仍然被周邊的官吏秘密監督,例如後來的
揚州刺史“柯”就上報朝廷一件事情:劉賀與一個叫“孫萬世”的人交往,孫萬世問劉賀:“在被廢除皇位前,君為什麼不堅守內宮、關閉宮門,斬殺
霍光,卻聽憑他們奪取皇位璽綬呢?”劉賀說:“是啊,當時太年幼,真是大大的失策啊。”孫萬世又希望劉賀做“
豫章王”,絕不要一直做這么普通的海昏侯。
劉賀說:“道理如此,但是這話不宜說啊。”
於是朝廷下令查辦劉賀,差點要逮捕他。皇帝發話說:“那就削除他的3000戶封邑吧。”於是只剩下1000戶人口與賦稅,不久劉賀憤慨而死。專家們稱野史記載,劉賀在
鄱陽湖上曾往返棹舟浮江,至贛水口憤慨而還,後人稱此地為“慨口”。由於400年後的晉大興二年(318年)這裡發生大地震,鄱陽湖底此時發生劇烈的地質運動,鄱陽湖與長江分離,只留下湖口入江,地理變化太大,所以到今天也許已無人知道“慨口”在什麼地方,只留下歷史的煙雲飄渺往還。
豫章太守“廖”報告了他的死訊,提請朝廷商量,加上他的世子劉充國先行死去。於是“海昏侯國”被廢除,不讓其他人繼承。直到10年後的公元前49年,他的另一個兒子
劉代宗,被新即位的漢元帝重新分封,仍然在海昏侯國繼承侯爵,這以後一直沒有中斷,至少又延續到公元92年。記錄他們事跡的班固,到臨死的時候,在《
漢書》中證實他們的侯國跨越了至少4代,還依然存在。大約是到了東漢永元16年(104年),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兩個縣。我認為應該是這時候“海昏侯國”被廢黜,從而進行了相應的區劃變更。他們家族165年在這裡的世代努力,篳路藍縷的開發經營,應該是有其功勞的,但現在多半湮沒在
鄱陽湖蔓長的風濤之下,滄海之中。
2006年11月16日《
江南都市報》曾經以《海昏之謎》長篇報導探訪劉賀和古海昏侯國遺蹟的情況。文中提到,1500年前海昏國和海昏遺址神秘消失,人們為了探索這個謎團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並找到了古海昏、海昏侯的蛛絲馬跡。在永修縣吳城古鎮的盧潭村,人們能依稀辨別一些古代的“跑馬陵”(官廳馬場)、古代木樁群,加上這裡“沉落
海昏縣,浮起
吳城鎮”的傳說,讓人們平添幾分悠遠思緒。
古海昏地域較大,根據《九江年鑑》中說,東漢後期先後把海昏分為:建昌、海昏(今江西
永修西)、新吳(今奉新)、永修、西安 (今武寧)。史書上還記載有“……又上潦營,在縣南十七里,相傳
昌邑王劉賀所築”,這個地址很難考證,但是在古縣城艾城的南面,有“潦河”蜿蜒,或許這與海昏侯劉賀的“上潦營”似乎有一些合理的關係?據說在南昌
昌邑鄉和新建還保留著劉賀的“古城”和“紫金殿”。站在這古老的土地上,不禁讓人遐想連篇,發思古之幽情。
太子疑雲
孫慮(212—232年),浙江省
富陽人,三國時吳國大帝
孫權的次子,曾經做過“
建昌侯”。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孫慮從小就聰明機敏,有才藝,深受孫權寵愛和器重。黃武七年(228年)三月,年僅十六歲的孫慮就被孫權分封為建昌侯。封地就在現在的
永修一帶。
黃龍二年(230年),丞相
顧雍等人上奏孫權,說孫慮“聰明幹練,日益成熟,前途無量”,“應該進爵稱王”,孫權沒有同意。不久,又有人上疏給孫權,指出:“建昌侯孫慮,稟性聰敏,文武全才,應該委以重任,確定王位與名號”。於是,孫權就進封建昌侯孫慮做了
鎮軍大將軍,
開府治在半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西)。
孫權之所以封賞
孫慮為大將軍,根據他自己說,就是“現在凶邪肆虐,戰亂不止”,而“兒子孫慮你呢,志氣高昂,文韜武略,一定能夠為國家佐定大業,所以授以上將之位,顯以殊榮。信任地給你以兵馬之勢,委派你治理一方的重任。對外呢能夠威振
敵虜,厭難萬里,對內又可以震懾和撫平遠近,慰恤將士,這確實是孫慮你建功立事、竭命的時候。孫慮你呢,內修文德,外經
武訓,為人穩重,平實持中。請尊敬慎重地看待父親我的苦心,不要辜負我授予你的職位”。孫慮沒有辜負父親的命令和莫大期望,來到任上“遵奉法度,敬納師友,深得眾望”,平定叛亂,開發經營,作出了不少功績。
可惜好景不長,僅過了兩年,也就是嘉禾元年(232年),孫慮不幸夭折,時年僅僅二十歲。對於他的死因,我們無法得知。為什麼會盛年凋零?是否病死?在歷史書上卻沒有記載。我們知道吳國皇宮鬥爭的極端激烈殘忍,還有
孫權對待兒子和侄子、外戚的殘酷很出名,動輒得咎,曾經屢次發生屠戮。歷史書上記載不少,只是我們無法考證
孫慮是否是殉身於這種鬥爭。
孫慮後人散落在永修的多個角落,我曾希望能夠看到他們族譜,看是否有孫慮更多記錄或傳說,或者死因的詳細情形。我在永修找尋很久,可是一直沒有找到他們的族譜。
傳說孫慮曾經被孫權立為太子。他在永修短短4年時間,留下不少美麗的傳說故事,遺留下“王母墓”、“馬噴水”、“
吳王墓”(又稱
天葬墳)、“象簡朝天”(均在三溪橋黃荊洞附近)等景觀,在艾城謙田村仍然有“太子讀書洞”遺址。傳說他的母親在永修他的封地內去世,他快馬加鞭趕來,可是他的千里馬也跑累死在黃荊洞前,寶馬化作石頭,從鼻子裡面噴水出來,成為瀑布,這就是“馬噴水”(也有叫“馬尾水”的)景觀的由來。他和母親安魂的墓地都在這裡,被後世紀念,他們的墓地背後的山峰---“桃花尖”,因為山體非常光滑地聳立,又平直又突兀,很像古代官員上朝的“象簡”,所以被人們形象地稱呼為“象簡朝天”(或稱‘朝天笏’),據說還有七位仙女把守墳墓。
至今這裡還流傳有動人的民謠:“桃花尖,霧沉沉,馬尾水,灑金銀,朝天簡,天葬墳,七姐妹,把洞門”。我第一次聽到百姓唱這歌謠時,確實驚嘆不已。百姓不可能知道這些歷史往事,但他們卻能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用傳說來渲染歷史天空飄過的一些痕跡。
世代滄桑,文明更進,21世紀的朝陽升起。人們雖然無法找回太子
孫慮讀書的早晨,卻能撫摩歷史,增進建設好這片熱土的感情。
滄海遺珠
曾經在永修地界封侯拜將的人物豐富,在史書上總是不絕如縷,記錄著他們中一些人物的零星往事。
漢高祖劉邦的連襟、猛將
樊噲(受封絳侯)曾經在這裡長期駐紮部隊,以消滅九江王“
英布”。在這裡留下一些地理遺蹟,例如永修的“軍山”(將軍山)、“將軍廟”、“樊屯”等地名,從這裡我們依稀可以窺視他的一些雄姿;後來三國的名將
太史慈曾經“領建昌”,他的勇猛、忠義也被人們所稱道。
在《
晉書》裡面,很破例地記載了一個音樂故事,詳細生動地講述生前做過“永修縣侯”的
桓伊,給
王徽之吹
笛子的生動故事。
桓伊,有人又叫他桓“
野王”,功高名顯,但是非常謙遜,平易近人。他喜好音樂,能達到音樂的奧妙,“為
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稱。他有一支“
蔡邕柯亭笛”,經常自己吹奏。“
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正好趕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側”。桓伊沒有見過徽之。桓伊正好從岸上經過,船裡面有客人說:“啊,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奏一曲吧。”
桓伊沒有將軍架子,他也聽說過徽之的名頭與音樂癖好,於是下車,盤踞於
胡床,為他吹奏了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這首笛子曲,後來成為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公元383年,他因為在
淝水大戰中協助攻破
苻堅,“功封永修縣侯,
進號右軍將軍,賜錢百萬,
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後,安葬於南昌青雲譜,他的兒子
桓陵繼承了他的侯國。
在歷史上有個
南朝宋代,宋武帝劉裕雄才大略,他曾經
北伐中原,惕厲飛揚。他有個孫子劉仲容被他分封為“永修縣侯”。此後,猛將
檀道濟也因為“累著功勳”,被分封在這裡,做了同樣的侯王,並建築了“檀道濟城”(今存,名叫城山鄉),駐紮部曲,消滅了敵人“
謝晦”的軍隊。可惜在436年,皇帝
劉義隆臨死前,怕兒子管不住檀道濟,於是下令殺害他。檀道濟臨刑前大呼,您幹嗎要毀壞國家的萬里長城啊!他的碧血也許已經滲入永修大地,長出枝葉,滋養了繁茂的歷史。
再後來,博通群籍的大文豪
沈約(441~513年),也被
梁武帝蕭衍封為
建昌縣侯,領地就是這裡。劉宋時代,沈約曾經為蕭衍擬定即位詔書。他一生勤勉,文武全才,曾著述有《
晉書》、《
宋書》、《齊紀》等。
根據《
陳書》記載,南朝陳代太祖
陳霸先的侄子
陳擬,因為跟隨
陳太祖征討越南和平定
侯景叛亂,被分封在永修縣,做了“永修開國侯”,用來屏藩陳朝,保衛疆土。
《陳書》上面還記載有,南朝“一代文宗”(《陳書》原話)
徐陵及其顯赫家族的歷史。徐陵(507—583年)和兒子
徐儉就當過“
建昌侯”。徐陵幼小的時候,就被高人讚譽為“天上石麒麟”、“當世
顏回”,他家族成員都非常剛正嚴肅、又誠懇謙遜。當時朝廷文書制度,多由徐陵寫成,徐陵在朝廷上彈劾
陳世祖的弟弟安成王
陳頊手下的權臣“鮑僧叡”以及侍中、
中書監等人,慷慨陳詞,正氣凜然,連陳世祖自己都整理衣冠、嚴肅正座,安成王大汗淋漓、驚慌失色,徐陵讓人扶著安成王回去。他以一身浩氣扳倒了國蠹,從此以後朝廷為之“肅然”。
公元569年,他參與罷黜了“
陳廢帝”,扶立了
陳宣帝(高宗),被封為“永修縣侯”,皇帝讓他擔任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等,他多次進行推辭,皇帝為之動容。後來朝廷決定北伐軍統帥人選,也是他一言九鼎,否定了許多人推舉的
淳于量,獨力推薦更合適的名將“
吳明徹”擔綱,事實證明他的正確。皇帝曾多次讚揚他獨具慧眼、知人善任。他的詩歌、文集當時被大家爭先收藏。
徐陵的太祖父徐憑道、祖父徐超之、父親
徐摛都很有名。他的弟弟
徐孝克,以及四個兒子都是優秀的文武全才,尤其是詩文水準很高,他的家族縱橫政壇文壇百年,門第顯赫。徐陵去世後,他的長子
徐儉繼承了父親侯爵。當時徐儉正在“鄱陽王”手下做官,還兼任了潯陽
內史等職位,從這以後就做了“
建昌侯”,直到5年後的
禎明二年(公元588年)他去世為止。
梁武帝蕭衍後人----其第四代孫蕭瑾與蕭球,隨父親“北周大將軍、
吳王”
蕭岑一起被隋煬帝扣留,後來(約在公元606年)蕭瑾被隋煬帝分封做了永修侯。公元618年
李淵家族推翻隋朝建立唐王朝,我想蕭瑾大約只有退隱一條歸路了。他是永修縣
蕭姓後人的祖先。有意思的是,從他之後,歷史上似乎再沒有出現過“永修侯國”或“海昏侯國”了。
戰火洗禮
在這片土地上,歷朝歷代都沒有停止過戰火。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有:岳飛戰敗李成10萬人的“樓子莊”戰爭;1853年起8年時間裡太平軍
李秀成、
賴漢英、
林啟榮等部隊經營江西時,與曾國藩、彭玉麟多次在這裡進行拉鋸戰,戰爭曠日持久,大小戰鬥百十次;
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都把這裡做過比較重要的戰場……而在元朝末年,
朱元璋與“漢王”
陳友諒在這裡的先後進行7年多的“
鄱陽湖決戰”,更是空前慘烈,陳的部隊60多萬人葬送在這裡,妻子殉難,陳友諒身死國滅。
當朱元璋的勢力向南方發展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強敵是陳友諒。陳友諒建立了“漢”王國。他吳城古蹟 占據江西、兩湖地帶,地廣兵多,擁有一個強大的割據政權。公元1360年,他率領10萬水軍,攻打朱元璋。朱元璋用陳友諒的老友
康茂才做誘餌,伏擊陳友諒,陳軍失敗。此後陳友諒養精蓄銳,製造戰船,又帶領六十萬大軍,圍攻南昌。朱元璋率領20萬人馬來迎戰,陳把朱元璋的部隊吸引到浩淼的鄱陽湖上,開始了鄱陽湖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實力非常強大,
朱元璋一敗再敗。於是使用火攻,偷襲陳友諒,遺憾的是,作為統帥,陳友諒竟然被流箭射死,部隊於是分崩離析。在消滅最強大的敵人陳友諒以後,朱元璋勢力空前強大起來,最終坐上了皇帝寶座,成了明朝太祖。
這裡很多小地方都有他們戰爭和活動的遺蹟,我們往往可以在湖邊村落找尋到大量相關的傳說故事,以前有人專門編輯了一本“
鄱陽湖傳說”,其中多半都與朱元璋和
陳友諒戰爭有關。
在永修縣
吳城鎮上,有一座威聳鄱陽湖畔的亭樓,叫望夫亭,這裡還流傳著一段與陳友諒有關的悽美傳說。據說這個樓閣是陳的夫人
婁妃最喜愛的地方,婁妃曾給陳友諒設計多層的艨艟戰艦,多次獻計打贏朱元璋,但是陳剛愎自用,甚至戲弄婁妃。婁妃在
望湖亭上整天眺望陳友諒歸來。後來誤以為陳已經捐軀,於是從望湖亭上躍入湖中,自殺以殉。據說她的屍體倒流四十里,到了
贛江的王家渡,顏面如生。陳友諒將婁妃葬在南昌章江門外,墓前用大青石刻了斗大的“江流表節”四個大字,後人還將這座望湖亭改稱望夫亭。
驚世巧匠
雷發達,字明所,永修(
建昌)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歸葬金陵。清代初年,雷發達與堂兄雷發宣,因以建築工藝見長,應募赴北京修建皇室宮殿。
雷發達修建皇室宮殿擔任工部樣式負責人,他虛心求教,融會貫通,技藝很高。康熙中期,他修建了故宮
三大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其中規模最大的數太和殿,也就是人們泛稱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始建於明
永樂十八年,先後稱
奉天殿、
皇極殿。清康熙初重新修建,改名太和殿。工程開始時,因缺少大木樑,發達建議拆取
明陵楠木舊樑柱充用。上樑之日,康熙率文武大臣親臨行禮,正當上樑之際,大梁因卯眼不合,懸而下落,工部長官相顧愕然,唯恐有誤上樑吉辰,急忙找來
雷發達,並授與
冠服,雷袖斧猱升,急攀樑上,高揚鋼斧,只聽"篤、篤、篤"連響三聲,木樑"轟隆"一聲,穩穩地落了下來。剎時,鼓樂齊鳴,文武百官,三呼"萬歲"!上樑禮成,康熙皇帝龍心大悅,當即召見雷發達,面授發達為工部營造所長班。因此時人留下"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徽照令,
金殿封宮"的歌謠。以後,規模宏大的圓明圓工程開始,發達調任園明園楠木
樣式房掌案,也就是擔任工程總設計師的任務。此時的雷發達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尤其在設計方面成績卓著。他善於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中國古代建築群採用中線南北縱深發展,採取對稱布置的方式等。他在進行清宮設計時,不墨守成規,既在中線上的建築物保持嚴格對稱,又對主軸兩側軸線上的各建築物採用大致對稱,而顯靈活變動的新格局
雷發達故居石刻 。這樣,不但突出了中心又體現了"居中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統一併有主次的整體,從此,雷發達被人們譽為"
樣式雷"。
雷發達雖是朝遷御匠,但他仍十分思念家鄉(即今梅棠鎮新莊雷村)。相傳,他在朝時,匯錢給雷族大人,委託他們興建雷氏祠堂。當時雷氏大人,將此錢私自花掉了。雷族大人後聽說
雷發達要親自回家拜祭祖先,雷氏大人只好到處借錢,急急忙忙建了一間祠堂,名叫"尊祖堂"。現由於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但在祖居雷村,現仍留有一斷牆殘壁。雷發達出於對雷氏家庭祖宗的尊敬和忠孝,有一次南行公務,順道到家鄉看看,當行至德安境內時,向當地老百姓打聽,到永修雷村有多遠,當地百姓回答,還有一天的路程,發達隨身侍衛誤聽還有一千路程。由於發達旅途奔波,染上疾病,再要行程一千里,恐難支持,親身侍衛勸說雷發達打道回京,致使此次回鄉未成。
雷發達年70解役,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等著作。發達生三子:金玉、金鳴、金升。金玉生五子:聲洋、聲沛、聲清、聲浹、聲澄。發達長子金玉,字良生,生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繼承父業,到光緒末年,已傳到六代孫雷建昌,掌管"存式"房長達二百餘年。他們參與設計的建築物除皇宮外,還有四園:圓明圓、
頤和園、
靜宜園、
靜明園;三山:
萬壽山、
玉泉山、香山;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二陵:東陵、西陵。雷家祖孫,世代精於設計圖樣,人稱"樣子雷"、"樣房雷",
北京圖書館藏有雷家設計圖紙數百幅。
清嘉慶時期,雷氏後人雷家瑞乘南行公務之機,回建昌(今永修)祖籍重修了大成宗譜。雷氏家族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獨創設計圖樣,制出"燙板"(今稱模型)再行施工。雷氏家族攀上了清代建築和園林藝術的高峰。《中國建築史》、《
中國古代建築史》等學術巨著,均高度評價了該家族在古代建築方面的成就。《世界著名科學簡介》一書也把
雷發達的名字列入其中。他們在建築科學和建築藝術上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將永載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建築工藝史冊。
…………
翻閱大量的文字,歷史風煙遠去,鐵馬金戈不再。當荒草逐漸模糊了歷史秀美的面龐,時代滄桑飛躍了蔥蘢。碧波浩淼的鄱湖滄海,掩埋著古今多少人事,如今這一切都付與了滾滾東流、不肯斯須停留的逝川。惟有悠悠白雲,記錄了遠去的故事,它才永遠不會厭倦和我們談談萎蔫了的心事。
名勝旅遊
雲居山真如寺
雲居山(與
柘林湖共同組成
廬山西海風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原名
歐山,因山峰常年雲蒸霞蔚,
李唐後改稱雲居山。景區面積21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69.40米,有105、
316國道傍山而過,以奇麗景色和佛教禪宗道場著名,被古人譽為"雲嶺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絕境,天上雲居"。景區內山峰環抱呈蓮花狀,多怪石、古樹及奇潭飛瀑,百花谷艷花香草密生,形成天然氧吧。盛夏酷暑最高溫度僅為20℃,為避暑勝地。
山上蓮花城內
真如禪寺,為國家重點開放寺廟,全國三大樣板叢林之一,始建於
唐憲宗元和三年,
農禪並重,是佛教曹洞宗的發祥地。著名高僧有原方丈、原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虛雲長老,現方丈、現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一誠大師及
海燈法師等,現住僧有百餘,寺保留有摩崖石刻、唐代銅佛、康熙千僧及200多座歷代高僧墓塔等多處名勝古蹟。寺廟千年來香菸繚繞,引無數文人墨客、佛教信徒和休閒遊客前來旅遊、
參禪拜佛。
柘林湖(與
雲居山共同組成
廬山西海風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亞洲第一廬山西海柘林湖 大水電土壩柘林水電大壩攔
修河而成。地處
永修西北部,因所在地
柘林鎮而得名。緊鄰雲居山景區並之成山、水呼應之態。湖面308平方公里,島嶼997座。湖水平均深達45米,
能見度9-11米。萬頃湖光,千島落珠,形成了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有飛瀑如練、有
桃花水母、有溫泉待浴、有
魏源墓塔、有乾隆詩刻。通過科學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建設了金
猴島、百
鳥島、
飛龍島、
民俗文化村、水上樂園、
水滸城等十餘個景點。形成了黃荊洞、桃花谷、鹿角尖和夢生石四大景區。景區內吃、住、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有賓館、酒店、度假村10餘家,有大小遊船(艇)百餘艘,能同時傳送旅客4000人次。目前,
柘林湖已成為江南熱選休閒旅遊勝地。
吳城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為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國際樣板示範點,以永落地不見湖邊 修東部吳城鎮為中心,面積22400公頃。區內湖泊眾多,水質清淨,食料豐美,是
候鳥的天然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鳥類多達100餘萬隻。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54種,世界瀕危鳥類13種,區內集中了世界95%被譽為"中國第二長城"的
白鶴和世界最大的
鴻雁群。百鳥齊飛、人鳥共樂的壯麗景致,堪稱世界一絕,有詩對此作了真實寫照:"鄱陽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地不見湖邊草。 飛時遮盡雲和日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吳城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為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
吳城鎮鄱陽湖濕地 國際樣板示範點,以
永修東部吳城鎮為中心,面積22400公頃。區內湖泊眾多,水質清淨,食料豐美,是
候鳥的天然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鳥類多達100餘萬隻。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54種,世界瀕危鳥類13種,區內集中了世界95%被譽為"中國第二長城"的
白鶴和世界最大的
鴻雁群。百鳥齊飛、人鳥共樂的壯麗景致,堪稱世界一絕。在古代,也有許多詩人對
鄱陽湖的景觀寫下了千古絕唱,例如宋,
楊萬里的“
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
縣城學校
江西楓林理工學院 永修職高永修一中永修二中永修三中 永修外國語學校
新城國小 建昌國小
建昌中學 山下渡國小 塗埠國小 江西楓林理工學院 永修職高永修一中永修二中永修三中 永修外國語學校 新城國小 建昌國小 建昌中學 山下渡國小 塗埠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