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都昌)

都昌縣

都昌一般指本詞條

都昌縣位於江西省北部,隸屬九江市,瀕臨鄱陽湖,地處“五水匯一湖”要衝,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鐵路、都九高速交匯境內。國土面積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39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2.1%,擁有鄱陽湖1/3的水域。全縣轄24個鄉鎮, 259個村委會,82.66萬人。其中21個鄉鎮沿湖,湖岸線長達185公里,占整個湖岸線的1/10強。

2019年3月,都昌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昌縣
  • 外文名稱:Duchang County
  • 別名:梟陽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
  • 下轄地區:12個鎮、12個鄉
  • 政府駐地都昌鎮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區碼:3326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北部,鄱陽湖
  • 面積:2669.53平方千米
  • 人口:83萬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老爺廟、南山、三尖源森林公園、馬鞍島等
  • 火車站都昌站
  • 車牌代碼:贛G
  • 代碼:360428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壤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土地資源,林業資源,水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民生工程,教育,文化,特產,生物特產,美食特產,旅遊,著名人物,古代,近現代,

歷史沿革

都昌地域歷史淵源久遠,、商、周為古揚州域,春秋戰國為楚、吳地,屬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番縣,隸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番縣隸九江國九江郡。四年(前203年),隸淮南國。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番縣地立梟陽縣,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鄉泗山境),隸淮南國豫章郡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隸九江郡。
三國時期屬北海郡(魏地)。興平二年(195年),孫權分豫 章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分豫章置鄱陽郡,梟陽縣隸鄱陽郡。
晉初屬齊郡,後仍歸北海郡。晉武帝大康十年(289年),隸揚州鄱陽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割荊、揚二州地置江州,梟陽縣隸江州鄱陽郡。永安元年(304年),改隸江州潯陽郡。懷帝永嘉之亂,都昌被廢。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發生多次沉降運動,湖水南侵,梟陽縣地大部分淪入湖中,梟陽縣撤銷,境域入彭澤縣,隸江州。齊永明元年(483年),復隸江州潯陽郡。梁天監元年(502年),隸江州太原郡。陳永定元年(557年),改隸江州豫章郡。天嘉元年(560年),復隸江州潯陽郡。
梟陽古城梟陽古城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陳置郡縣廢,彭澤縣易名龍城縣,隸江州。十八年(598年),龍城復名彭澤。大業三年(607年),州廢,隸九江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撫使李大亮謂土地之饒,井戶之阜,水陸之阻礙,遂割鄱陽湖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設臨時治所於王市(今北炎鄉洞門口),隸江南道都督府浩州。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西道江州。代宗大曆元年(766年),隸江南道饒州。大曆年間(766---779年),治所徙遷彭蠡湖東,即今治地。
五代南唐,隸建康軍饒州。
宋開寶八年(975年),隸江東路建康軍饒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隸江東路饒州。天禧四年(1020年),隸江南東路南康軍。建炎四年(1130年),隸江南路南康軍。紹興元年(1131年),隸江南西路南康軍。
元至元元年(1264年),隸揚州行省江西元帥府南康軍。十四年(1277年),隸江淮行省江西道南康路。二十三年(1288年),隸江西行省南康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隸江西行省西寧路。二十二年(1362年),隸江西行省南康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領十三府分五道,隸九江道南康府。
清順治二年(1645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稱江西省,隸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康熙九年(1670年),隸饒南九道南康府。雍正九年(1731年),隸廣饒九南兵備道南康府。
民國初年,廢府制。民國3年(1914年),隸江西省潯陽道。民國15年,廢道,隸省直轄。民國21年,省下設13個行政區,隸第三行政區。民國24年,全省為8個行政區,隸第五行政區。此後,民國28年全省改11行政區,民國31年又改劃9行政區,都昌均仍隸第五行政區。
1949年5月12日,都昌縣解放,隸江西省鄱陽專區。7月,改隸九江專區。1950年隸中南行政區江西省九江專區。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仍隸九江地區。1983年,地市合併,隸九江市
都昌縣(都昌)

行政區劃

1987年3月30日,設定新妙鄉(贛府廳字[1987]158號批覆)。
1992年5月6日,撤銷周溪鄉、三汊港鄉、中港鄉,設立周溪鎮、三汊港鎮、中館鎮(贛民字[1992]74號批覆)。
1993年1月3日,撤銷徐埠鄉、南峰鄉、土塘鄉、張嶺鄉,設立徐埠鎮、南峰鎮、土塘鎮、蔡嶺鎮(贛民字[1993]3號批覆)。
1995年3月10日,撤銷大港鄉、左里鄉、萬戶鄉、大沙鄉,設立大港鎮、左里鎮、萬戶鎮、大沙鎮(贛民字[1995]35號批覆)。
1999年12月6日,撤銷新妙鄉,將大橋行政村的新力村劃歸左里鎮,紫騰行政村的新洲、新光村劃歸蘇山鄉,石樹、大橋(不含新力)、高壠、重興、紫騰(不含新洲、新光)行政村劃歸汪墩鄉(贛民字[1999]261號批覆)。
2002年1月11日,撤銷北炎鄉,劃歸蔡嶺鎮;撤銷鹽田鄉,劃歸大港鎮;撤銷七角鄉,劃歸汪墩鄉;撤銷杭橋鄉、化民鄉,劃歸土塘鎮(贛民字[2002]10號批覆)。
都昌縣(都昌)
都昌縣,現下轄12個鎮、12個鄉:

地理環境

位置

都昌縣位於江西省北部,東經116°2′24″至116°36′;北緯28°50′至29°38′,北依武山,南瀕鄱陽湖;東界黃金山、銀寶湖、上岸東洲,與鄱陽縣接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蠶豆洲,與餘干、南昌、新建3縣(區)交界;西界松門山、西長河,與永修、廬山市二縣(市)隔水相鄰;北界屏峰河、蘆塘澗,武山鵝公凸,卸衣嶺、雙尖山,與湖口、彭澤兩縣毗連。全境東西寬52.7公里,南北長80公里。面積2669.53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的1.6%。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

地貌

都昌地貌丘陵和濱湖平原為主,且水域寬闊,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勢北高南低,並以大港到汪教褶隆起帶為軸心,向西北和南東兩個方向傾斜。境內最高點為北東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濱湖區海拔最低處僅10米。自東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區的變勢。

氣候

都昌地處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且受鄱陽湖大水體影響,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結冰期短、無霜期長,春秋季短、夏冬季長。據氣象記錄,春季始日平均出現在3月24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春季的開始),持續約65天。夏季始日平均出現在5月28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的初日為夏季的始日),持續約119天。秋季始日平均出現在9月24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的終日後一天為秋季的始日),持續約59天。冬季始日平均出現在11月22日(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終日後一日為冬季的始日),持續約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襲,天氣冷暖多變、陰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氣團交替控制,梅雨連綿,冬日陰霾;夏秋之交副高壓居久不退,天氣晴熱,乾旱少雨;秋冬之時,北方冷空氣強烈南侵,氣溫驟降、霜凍地寒。
氣溫:年際平均氣溫為17.1℃,變化幅度在16℃—17℃之間。氣溫日較差為7.1℃。1月最冷,平均氣溫4.4℃,7月最熱,平均氣溫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順序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18.9℃、12.6℃、6.8℃。
積溫:年平均≥℃的活動積溫為5800—6500℃。
地溫:年平均地表溫度19.5℃。4、無霜期、無霜凍期:累年平均無霜期261天,無霜期最長300天,最短227天。全年平均無霜凍期271天,最長可達300天,最短239天。
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時數2076.3小時,日照率47%。
都昌風光都昌風光
降水:1952—1958年累年降水量1728.28毫米,1959—1989年累年平均降水量1391.5毫米。
蒸發量及乾燥度:累年平均蒸發量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相對濕度78%,乾燥度1.27。
災害性天氣:主要災害性天氣和自然災害有春寒、小滿寒、風雹、梅雨、伏秋旱、爛秋、寒露風;水災、旱災、風雹災、病蟲災。其它如低溫冰凍雪災、瘟疫、地震等災害,一般出現頻率低,成災面積小,損失較輕。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都昌縣共有土壤面積1909181.4畝。可分為7個土類,13個亞類,47個土屬,119個土種。①紅壤。面積981862.57畝,其中自然土壤面積為770549.75畝,耕作土壤為211312.82畝,(含宅基地、田塍、道路等);②黃棕壤。面積共87220.84畝,一般土層深厚,質地粘重,呈中性和微酸性反應,抗旱力較強。③紫色土。面積共15531.43畝,其中自然土壤6014.93畝,耕作土壤9526.5畝。該土類除紫砂岩酸性紫色土,土層淺、養分缺乏外,適宜旱作或營林。④棕色石灰土。面積僅280畝,成土母質為碳酸鹽類風化物。土層較厚,質地較粘,礦物養分豐富,適宜林木生長。⑤草甸木。面積28177.08畝,成土母質為河湖沉積物。腐植積聚較多,草本植物生長繁茂,是都昌重要的有肥料湖草的來源地。⑥風沙土面積45800.09畝,風沙土松而不粘,水分存貯難,有機質、氮磷缺乏,植物難以生長。⑦水稻土。總面積750309.6畝,都昌各鄉均有分布,該土90%以上的養 分豐富,土層深厚,水耕熟化程度高,排灌條件好,是縣內主要高產土壤。

植物資源

都昌縣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常見的主要有:
①木本類
馬尾松、苦櫧、杉、樟、黃檀、楓香、柳杉、柏、檜、小葉櫟、檫木、胡枝子、刺槐、紫穗槐、池杉、烏桕、柳、苦楝、梧桐、泡桐、油桐、油菜、棕櫚、木蓮、留春樹、烏飯樹、重陽木、歐美楊、合歡、君遷子、羊躑躅、迎春、桂花、柘、柿、山楂、映山紅、桔、橙、柚、枳殼、桑、桃、李、梨、棗、珍珠栗、枇杷、梅、櫻桃、蔓荊子、木芙蓉、月季、紫薇、蠟梅、化香、薔薇、梔子、紫荊、山茶、海棠、牡丹、毛竹、水竹、苦竹、實竹、小山竹、雷竹等。此外,還有銀杏、雪松、羅漢松、水杉、糙葉樹、棕棗、黃花石榴等珍稀樹種。
②草木類
蘆葦、蘆竹、棕葉蘆、石菖蒲、青蒿、荷、菱、艾、蝦須草、眼子菜、稗草、席草、莎草、蜀葵、絲茅、白茅、馬唐、網草、鵝冠草、雀麥草、馬鞭草、含羞草、羊茅、葫蘆蘚、辣蓼、紫雲草、相思子、射干、牽牛、野菊、鳳仙、石竹、薄荷、鯉腸、茵陳、天南星、蘭花、剪春羅、狗尾草、刺莧、馬齒莧、龍膽草、何首烏、白頭翁、貝母、半夏、鳳眼藍、絆根草、麥冬、七葉一支花、綬草、破銅錢草、酸模、金錢草、刺芒野古草、回頭青、茅芥菜、牡荊、黃背草、野古草、野雞冠、車前草、魚腥草、夏枯草等。
③藤木類
獼猴桃、山葡萄、夜來香、爬山虎、凌霄、雞血藤、葛魚藤、千金藤、威靈仙、薜荔、清風藤、絡石等。

動物資源

都昌縣野生動物品種繁多,主要有:
①獸類
狼、獐、麂、兔、黃鼬、山獾、水獺、靈貓、刺蝟、豹貓、野豬、豪豬、金錢豹、豺狗、里子貓、田鼠、蝙蝠等。
②鳥類
麻雀、八哥、烏鴉、喜鵲、玄鵲、啄木鳥、野鴨、布穀鳥、老鷹、燕子、貓頭鷹、斑鳩、鸕鶿、池鷺、白鷺、鷓鴣、竹雞、白鷳、野雞、杜鵑、鶯、銀鷗等,冬季,鄱陽湖有天鵝、白鶴、黑鸛、白琵鷺、丹頂鶴、蒼鷺等越冬鳥類。
③爬行、兩棲類
盲蛇、赤連蛇、水蛇、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蝮蛇、五步蛇、水蛭、石龍子、蚯蚓、壁虎、甲魚、烏魚、青蛙、山雞、石雞、蟾蜍、蜈蚣、穿山甲等。
④魚類
鯉、青、草、鰱、鱅、鯿、鱖、鯰、鰣、鰻鱺、鳳尾、銀魚等12目25科118個品種。此外,鄱陽湖還有河豚、中華豚、白鰭豚等珍貴水生動物。
⑤蝦、貝、螺類
青蝦、長臂蝦、沼蝦、米蝦、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楔型麗蚌、田螺、港螺等近70種。
礦藏資源
都昌地下礦藏較為豐富,主要有以下品種:
①鎢,現已探明D級鎢儲量為49784噸,遠景儲量1.6萬噸。②鉬,現已探明儲量為15910噸。③釩,C級礦石總儲量達5225.55萬噸。④鈦(金紅石),遠景儲量達5萬噸。⑤金,主要為砂金分布於鳴山等地。⑥石煤,屬低發熱量可燃有機岩,儲量達5億噸,現已探明儲量5000萬噸。⑦高嶺土,俗稱瓷土,總儲量約800萬噸。其中陽峰鄉的儲量達720萬噸,為優質高檔瓷土。⑧矽砂,多寶鄉沿湖一帶儲量約300億噸。此外,都昌鎮的松古山和蘇山的馬鞍村儲量分別為60億噸和40億噸。⑨花崗石,有芝麻白和黑色兩種。芝麻白花崗石儲量有10億立方米、黑色花崗石分布較廣。
都昌縣年均水資源總是10.24億立方米。年人均水量1889立方米,年畝平均水量1725立方米。年均降水量略少於蒸發量。

土地資源

都昌土地面積2669.5平方公里(4004295畝),耕地面積624465畝,其中水田365625畝,旱地258840畝,都昌人均占有耕地0.9畝。另擁有可開發耕種荒地面積36000餘畝。

林業資源

都昌丘陵山地林木蓊鬱,林地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現有林業用地61876公頃,森林蓄積量1323152立方米,覆蓋率27.9%.其中,有森林面積46177公頃,灌木林地9087公頃,疏林地881公頃,苗圃地33公頃,無立木材地1299公頃,荒地4399公頃。

水產資源

都昌水域總面積208.55萬畝,擁有鄱陽湖水面182.87萬畝,內湖可養水面18.4萬畝,其中:湖泊9.8萬畝,水庫1.5萬畝,池塘5.45萬畝,精養魚池1.65畝。規模較大的水產養殖基地有:集中連片的2799項目區磯山湖水產場、周溪水產場、三汊港水產場、西源水產場、杭橋水產場、獅山水產場;萬畝以上養殖湖泊有新妙湖(4.5萬畝),千畝以上養殖湖泊15個。

人口

都昌縣人口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記載始,至清同治八年(1869年)基本呈遞增趨勢。洪武二十四年都昌只有38919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都昌人口已逾50萬之眾,至同治八年高達599852人,為歷史上有據可查之人口最多年份。民國時期,戰亂頻繁,災荒連年,瘟疫肆行,縣內人口較清末銳減。民國38年(1949年)2月統計,都昌僅201980人。建國後,人民生活安定,人口逐年遞增,到1989年底都昌人口602079人,至1998年都昌人口達661554人。
1999年都昌出生人口10369人,出生率15.39‰,死亡人口2331人,死亡率為3.46‰;全年淨增人口8038人,自然增長率11.93‰,比上年上升2.22個百分點。年末都昌總人口678880人。其中農業人口614696人,占90.55%,非農人口64184人,占9.45%。平均每戶家庭人口4.33人。
2012年末都昌總戶數255848戶,總人口816490人。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27218人,女性389272人;按戶口性質分,農業人口691955人,非農業人口124535人。年內出生16416人,出生率20.11‰;死亡2605人,死亡率3.19‰;自然增長率16.92‰。
都昌縣(都昌)

經濟

綜述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財政收入連跨7億元、8億元兩個台階,達到8.124億元,淨增1.82億元,增長28.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93億元,增長36%;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4.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6億元,增長33.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億元,增長18%。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8.3億元,增長21.7%。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值、利稅總額分別達到102.27億元、23億元、8.68億元,均為2010年的2倍。工業用電量2.35億度,增長21.2%。
引進內資26億元,增長23.8%;實際利用外資6157萬美元,其中現匯進資3142萬美元,增長52.3%,開放型經濟由全市靠後位次首次挺進中游偏上位置。園區綜合實力排全省60位、前移7位。
財政安排17.7億元用於民生領域支出,占總支出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4186元,增長8.1%。增加財政供養人員津補貼5500萬元。特別是投資4.2億元,改建幹線公路8條、105公里,惠及60多萬人口。
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85億元、增長10.2 %。完成財政總收入12.46億元,淨增2.25億元、增長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99億元,增長24.9 %;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8億元、增長21.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9.7億元、增長17.7%。預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億元、增長1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1元、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2元、增長9.2%。
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95億元、五年翻一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是2010年的3倍。完成財政總收入14.85億元、是2010年的3.19倍,年均淨增2.0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1.68億元、是2010年的3.49倍,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3.3%;其中國稅收入達到4.08億元、是2010年的2.77倍。鄉鎮完成財政收入8.38億元、五年翻三番,鄉鄉過2500萬元、22個鄉鎮過3000萬元,北山、三汊港、周溪突破4000萬元,蔡嶺突破6000萬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億元、五年翻一番,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五年淨增26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7元、五年淨增8740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68.56億元、56.42億元。三次產業比由2010年的29.5:41.8:28.7調整為20.1:48.3:31.6。
都昌縣(都昌)
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130億元,增長9%;完成財政總收入14.87億元,稅比83.5%,實現“雙控一提”目標;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億元,增長1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億元,增長12.5%;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12.6億元、增長13.2%,貸款餘額76.6億元、增長16.5%;三次產業結構比20:44.5:35.5。

第一產業

2011年,都昌完成農業總產值260794萬元,增長7.5%,完成農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5.2%。完成糧食總產量394786噸,增長2.6%,實現了大宗農產品穩產增產,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市級“十百千”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新擴城郊蔬菜基地1200畝。珍珠養殖面積達到4.5萬畝,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基地達到5個、面積6萬畝,榮獲全省漁業十強縣。現代漁業項目績效考評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兩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新增無公害農產品2個、綠色(有機)食品1個、著名商標2個。
“一大四小”工程完成營造林4.28萬畝。開展農村清潔工程試點536個。嚴把項目環評關,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環境監測中心、鄱陽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使用。濕地候鳥保護工作榮獲全省先進。
2011年末人工造林面積667公頃,其中用材林622公頃,經濟林45公頃。森林綠化率為31.4%。當年封山育林面積1000公頃。完成林業總產值4.8億元。主要林產品產量中,木材10619萬立方米,油茶麵積196公頃,油茶籽300噸。
2011年淡水養殖面積185728畝,與上年持平;水產品產量72028噸,增長0.7%;其中養殖產量55992噸,增長1.4%;捕撈產量16036噸,下降1.8%。水產加工品總量12048噸。機動漁船2374艘,功率43002千瓦。

第二產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9家,新增6家(按新口徑,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0.07億元,增長120.5%,增幅居全市第一;利稅5.2億元,增長145%,增幅居全市第一;完成工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35.7%。工業用電量1.9億度,增長23.5%,高出全市14個百分點。完成外貿出口9850萬美元,增長38.9%。
投入園區建設資金3億元。蔡嶺工業集中區新拓道路1.3公里,新建返鄉創業園標準廠房29棟、10.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7家。
輕紡電器、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億元,特別是服裝紡織產業呈集群發展之勢,規上企業達到18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9家,新增5家;納稅超百萬元企業達到15家,新增3家。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都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5328萬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66728萬元,增長41.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1900萬元,同比增長122%。全年投資項目數共有50個,其中全年新增入庫項目數為25個,都昌共有34個項目已竣工投產,竣工投產率為68%。工業項目投資比重上升,經濟發展後勁增強。全年工業投資累計完成231428萬元,增幅是29.4%,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63.3%,其中新開工重大工業項目(3000萬元以上)累計完成投資130720萬元,增幅為26.5%;3000萬元以上竣工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3360萬元,增幅為82.7%。億元以上項目明顯增多。在建施工項目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2個,占全部項目總數的比重為44%,累計完成228704萬元,占全部累計完成投資比重為62.6%,億元以上項目投資增速為170.4%。城鎮與農村投資協調發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205萬元,同比增長37.2%,占全社會投資總量的比重為86.2%;農村投資完成50123萬元,同比增長77.9%,占全社會投資總量的比重為13.7%。房地產投資適度增長,商品房銷售額有所下降。房地產投資完成31900萬元,同比增長122%;從施工面積情況看,都昌房屋施工面積293674平方米,同比增94.7%;商品房銷售額30369萬元,同比下降31.2%。工業、房地產與城建三大行業共完成投資321682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8%,重點行業仍是支撐都昌固定資產投資實施主體。
交通和郵電
2011年都昌共運輸客運量272.21萬人次,同比上年增長6%;其中公路271.2萬人次,增長6.1%,水路1.01萬人次,下降7.3%。完成客運周轉量18668萬人公里,增長8.7%;其中公路18552萬人公里,增長8.8% ,水路116萬人公里,下降4.1%。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545.4萬噸,增長22.3%,其中公路289.8萬噸,增長3.5倍,水路255.6萬噸,下降8.6%。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91410萬噸公里,同比下降25.3%,其中公路10998萬噸公里,增長35.5%,水路80412萬噸公里。
都昌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254萬元,同比增長18.4% ,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260萬元,增長15.6%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4298戶,增長2.8% ,行動電話用戶246929戶,增長19.5% 。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42部。
貿易經濟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共實現251135萬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17.5%。城、鄉消費品市場活躍有序。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164674萬元,占都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6%,同比增長15%;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86461萬元,占都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4.4%,同比增長23.1%,高於縣城消費品市場零售總額8.1個百分點。批發零售貿易業占主導地位。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33195萬元,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2.9%。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6719萬元,同比增長11.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06476萬元,同比增長27.1%。住宿餐飲企業發展迅速,成為都昌縣經濟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都昌共實現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4099萬元,同比增長20%,高於都昌消費品市場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
2011年都昌旅遊總收入(包括相關服務業總收入)完成3.57億元,吸納遊客2.2萬餘人次。外出旅遊消費總量達4120多萬元。消費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購房、買車是主要的消費投資方式。據不完全統計都昌共有私家小轎車9000多輛。平均每35戶擁有一輛。
金融和保險
都昌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75909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6.5% ,比年初增加109801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605384萬元,增長16.7%,比年初增加86308萬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65355萬元,增長15.5%,比年初增加55348萬元。
都昌保險業務收入20669萬元,比上年增長31.4%;其中壽險業務收入14088萬元,增長50.2%。保險決陪款和給付款2946萬元,增長16.7 %,其中財險978萬元,增長8.2%,壽險1968萬元,增長21.3%。

社會事業

民生工程

2011年,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縣財政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資金4900萬元,較上年淨增1300萬元,8大類、89項民生工程指標全面達標。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46萬人,新增城鎮就業5422人,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達100%。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8萬人。城鎮小集體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1388人。提高了農村離任“兩老”幹部生活補助標準。城鄉困難民眾免費體檢、特殊大病免費治療等醫療救助紮實開展,全年救助4.66萬人次、救助金額1995萬元。城市和農村低保月人均標準分別提高到300元、130元。90歲以上長壽老人生活補貼全面落實。13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全面啟動,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206人。解決了3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開工建設廉租住房600套、公租房1000套,改造棚戶區5.44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157戶、因災倒房重建36戶。

教育

國小
.實驗國小
鳳凰國小
都昌縣第五國小
大沙鎮中心國小
天宇國小
錢氏宗親國小
萬戶中心國小
陽峰黃梅國小
都昌昌第三國小
北山鄉中心國小
雙橋國小
陽峰中國小
國中
大樹一中
大港中學
萬戶中學
東湖學校
北山八一中學
春橋中學
徐埠中學
蘇山鄉中學
蘇山二中
和合中學
左里中學
鹽田中學
北炎中學
大沙中學
周溪第一中學
周溪第二中學
西源中學
中館中學
陽峰中學
三汊港中學
高中
都昌二中
都昌三中
都昌四中
三汊港中學
蔡嶺慈濟中學
都昌職高
任遠中學

文化

道教傳說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五十一福地 元晨山 在江州都昌縣,孫真人、安期生治之,元晨山即今都昌縣蘇山鄉之蘇山。

特產

生物特產

鄱陽湖銀魚
都昌產銀魚歷史悠久,明朝時列為地方貢品,曾榮獲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鄱湖銀魚透明,頭平偏,口大,牙銳,背鰭和脂鰭各1個,曬乾後似雪白銀條,故名“銀魚”。
黑蜆
鄱陽湖特產,淡水蚌類,體積小、介殼園形或心臟形,表面有輪狀紋。肉鮮美,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高蛋白食品,產品遠銷上海、浙江、北京、廣東、福建等省,還出口日本及東南亞。
藜蒿
鄱陽湖寶庫中的天然產物,莖綠圓潤,根白味脆,蛋白質含量48%,富含維生素C、E。無脂肪,並具有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的特殊功效,是人們食譜上的綠色美味佳肴,餘味猶長,都昌從天然採摘轉為人工種植,年產量達1000噸。
紫皮蒜
都昌紫皮蒜是在都昌縣陽儲山脈獨特的小氣候條件下和土壤上形成的地方品種,具有“種皮紫紅、肉質潔白、香味久長、辛味濃郁、聞味強勁”等特性,率香味遠超過其它品種,具有更強的抑菌、殺菌功效。列為全國七大名蒜之首。
黑芝麻
都昌黑芝麻為地方品種,種皮烏黑,種粒小,種子含油率51—54%,蛋白質含量30%,富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營養保健作用極高,具有止咳化痰、防癌的功效,廣泛用作食品加工輔料,酪制後,存香悠久,產品出口日本等國,都昌年產量4000—5000噸。
大白桃
都昌大白桃屬特早熟品系,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是南方柑桔脫市,北方梨、蘋果未登場的理想補季果品。果實外觀美,近球形,表皮乳白色,頂端有紅暈,果形大,單果重152克以上,最大可達400克,品質優,肉質脆嫩,有芳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7%。
蔓荊子
都昌縣境內西北溪湖沙山產蔓荊子,為散風熱,清頭目之良藥,質優名冠全國,以致中醫處方常以“都荊子”作蔓荊子別稱。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曾遊歷多寶西山,在《本草綱目》中說蔓荊子為上品,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筋骨寒熱,溫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百蟲,久服輕身耐老。多寶和江西中醫學院合作開發“都荊牌”保健藥枕,通過省級鑑定。都昌蔓荊子種植面積近3萬畝。
菊三七
系多年蓿蔸菊科藥用植物,莖葉天青地紅,變化無窮,秋開金色小花。早在《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等多部醫藥典籍中有詳實記載,具有止血鎮痛、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等多種藥用功效,對骨質增生、關節炎、脊間盤突出等現代醫學上疑難雜症有獨特功效,為首批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的101種安全可靠、療效確切,具有法定依據中藥材之一,是中國醫藥寶庫中的一棵奇葩。都昌大面積種植菊三七,並利用菊三七開發了系列產品,如菊三七特效藥物牙膏、菊三七藥膏。

美食特產

“廬山牌”火腿
選擇都昌地方傳統豬種“六白豬”的優質瘦肉豬後腿加工而成,產品因而形如竹葉、皮薄骨細、腿心豐滿、精多肥少、皮色黃亮、肉色火紅、芳香濃烈、風味獨特、鮮嫩可口、食而不膩、營養豐富、增進食慾,具有色、香、味、形“四絕”的特點,主要銷往香港、美國、日本與國內市場,年產量5萬隻。
鄱陽湖鹽水豚
以鄱陽湖豚為主原料,採用德宇集團先進工藝、科學加工、產品原汁原味,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能滋五陰、清熱補虛、活血行氣、養胃生津,尤宜產婦滋補、病人康復,健脾安胃。
都昌冬粉
以當地鮮紅薯加工成的原汁澱粉為原料,採用高新科技及現代工藝設備精製而成,具有烹調便捷、久煮不糊、柔軟潤滑,美味可口之特點,且有健脾胃、補肺腎、潤肌膚、通便秘、減肥胖、抗衰老等多種保健功能,是無任何化學和有害毒體污染的綠色食品。
都昌米餃
米餃:俗稱包心粑。又稱餃頭粑。是江西九江都昌縣的特產。作為地道的都昌人應該對它不會陌生。每個節日都昌縣人都會去做餃頭粑,吃法各異。
都昌加工豆參有幾百年歷史,是地方傳統特產。富含人體所 必需的13種胺基酸,被評為2000年中國九江首屆農副產品精品獎。
都昌酥糖
都昌酥糖作為都昌特產之一,酥糖做法講究,先以大米放在水中浸泡,要掌握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然後再將大米撈出,放於大鍋中翻炒,直至泛黃,出鍋放涼,再將芝麻放在鍋中翻炒,聞到香味即可出鍋。將炒熟的芝麻、熟大米和白糖按個人口味混合,拿到專門的地方(碾大米的地方)碾碎,製作酥糖的粉就做好了。

旅遊

魔鬼三角區 老爺廟
老爺廟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多寶鄉龍頭山首,與廬山市隔河相望。舊稱為定江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這便是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老爺廟水域。
老爺廟老爺廟
南山風景區
南山寺位於都昌縣城南山山頂部西南側。北距城區1公里,坐東向西,面積170平方米,系穿斗式結構。寺內分3大間,中部為正殿,兩側為僧人用房,寺後東北有山岩。寺前為100平方米場地,該寺始建於唐,初名“清隱寺”,宋擴修後更名“清隱禪院”,幾經興廢,1987年縣政府重新進行修繕。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曾撰寫《清隱禪院記》(本文石刻藏南山碑廊內)。民國15年春,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都昌縣第一個黨小組。該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山南山
梟陽城址
梟陽城址位於周溪泗山大屋場村以南60米湖洲上。城址西北有王家山、鷂嘴山、獅子山、座山、石虎頭作天然屏障;南有城頭山,山下有橫港河;城北面臨鄱陽湖。地勢開闊平坦,面積約1平方公里。因地理變遷地勢下沉,漲水季節淹沒在湖中。城址文化層堆積有的達1至2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繩紋板瓦筒瓦,並發現有萬歲瓦當、長樂未央瓦當、陶網墜和陶片等。城址南端城頭山上有殘存人工修築的土城垣。城內東側有手工業作坊遺址。城址以北山邊高地有漢墓群,墓室內用對角紋、網線紋磚砌成,並發現“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記年磚。墓內出土文物有五銖錢、四乳蟠螭銅鏡、銅劍、銅簇、鐵簇等。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梟陽古城梟陽古城
三尖源森林公園
三尖源森林公園位於都昌縣大港鎮境內武山山脈,最高峰三尖源海拔647米,有”小廬山“之稱。公園內森林鬱鬱蔥蔥,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世外桃源
三尖源森林公園樹種達200多種,溪流、密林、竹叢等構成了富有野趣幽深的自然空間,形成了“松濤幽谷”、“叢林原野”的景區特色,呈現了一幅以“自然、野趣、寧靜、粗獷”為特色的森林景觀。
鶴舍古村
鶴舍村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始建於東漢末年,成村於明代初期,發展於清代中葉,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全村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個耕讀並重,農商並立的歷史古村。
鶴舍古村鶴舍古村
鶴舍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左有小溪繞村而過,小橋流水,涓涓不斷;右有公路,交通方便,南來北往,車水馬龍。村內巷道縱橫交錯,村前池水明清如鏡,村外群山,環抱連綿。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綠水的陪襯下,顯得別具風貌。
江萬里墓
江萬里墓位於土塘鎮港東(白石山西麓,原名石沙灣)。墓址座東北向西南,周圍成椅背形,直徑約8米。墓前有半圓形平坦地坪,視野開闊。墓原用紫磚石砌成,早年被破壞,墓內石廓尚存。該墓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澗橋
馬澗橋在鳴山鄉馬澗村西南200米處,橫跨馬澗港上,縱貫南北大路,為古時通往饒州要道。系元代縣人李善慶所建。該橋為石質單孔拱橋。橋上原建有歇山頂,重檐亭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作寺廟使用,具有古代建築藝術價值,抗日戰爭時被日軍燒毀,戰爭勝利後重修成一層梁式結構亭屋,共5間,全長18米,寬5.3米,高4.3米。為縣內唯一保存的橋亭合造古代建築。建國後民政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該橋為縣級保護文物。
馬鞍島
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鄱陽湖有40多座島嶼,大多位於南湖——松門山以南,北湖僅有鞋山島,馬鞍島等少數島嶼,而馬鞍島是北鄱陽湖最大的島嶼並設有行政村。
馬鞍島位於都昌縣蘇山鄉境內鄱陽湖中,與星子縣火焰山,湖口縣屏峰,廬山區長嶺,青山相鄰,面積4.8平方公里,島上設有行政村—馬鞍村委會,有居民1300多人,以打漁和水產養殖為主。

著名人物

古代

江萬里(1198——1275),名臨,字子遠,號古心,今都昌縣陽豐鄉府前江家人。萬里是其出仕後的用名。南宋著名愛國丞相,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袖,中國十三世紀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與弟江萬載江萬頃被時人和後世雅稱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其一生堪稱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都昌縣(都昌)
陳澔(1260——1341年)字可大,號雲住,人稱經歸先生。南康路都昌縣(今江西都昌)人,朱熹四傳弟子,創辦並講學於經歸書院,他編注的《禮記集說》,明代以後成為欽點全國科舉考試藍本。,都昌黃灝、彭蠡、馮椅、曹彥約、江萬里、陳澔等對儒文化的卓越貢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客觀上存在一個朱熹理學“都昌學派”。
余應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年),耕讀世家,萬曆四十一年已未進士,天啟六年授福建龍巖縣令,崇禎元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 崇禎四年(1631年)授御史,由陝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後家居都昌。崇禎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於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傳。
陶侃(259—334),字士行,東晉鄱陽郡鄡陽縣(今都昌縣)左里鄉陶家沖人。據《都昌縣誌》記載:“晉時都昌名鄡陽,公元304年前屬鄱陽郡,304年劃歸潯陽郡,故史籍稱陶侃為潯陽人,亦有稱為鄱陽人。”
馮椅(生卒年不詳),字儀之,一字奇之,號厚齋,南宋學者、教育家。江西省都昌縣人
劉士毅(1886——1982) ,字任夫。江西省都昌縣下排門劉家村人,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將領。曾任南京中央軍校籌備主任,國民政府總統府參軍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近現代

馮任(1905年11月2日——1930年7月10日),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人,江西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是江西人民的驕傲,曾代理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他以自己極短暫的有生之年,為黨和人民的崇高事業做出過很大貢獻,並且為此奉獻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江國鎮(1936年10月——2016年9月),都昌縣人,畢業於天津大學,1956年9月參加工作,196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江國鎮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政協江西省第七屆、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2016年9月13日16時21分,江國鎮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南昌逝世,享年81歲。
段昭顯,男,漢族,1954年9月8日生,都昌縣土塘鎮段傘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參謀長,海軍少將軍銜。
陳健,男,1955年12月3日生,都昌縣左里鎮義門陳村人,原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馮飛,男,漢族,1962年12月生,江西都昌人。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10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副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