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人:江蘇省省長李學勇

報告時間:2013年1月20日

報告背景: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省長李學勇
  • 報告時間:2013年1月20日
  • 報告背景: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基本信息,詳細內容,過去五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奮鬥目標,2013年主要任務,

基本信息

報告人:江蘇省省長李學勇
報告時間:2013年1月20日
報告背景: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詳細內容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江蘇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目標,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全力辦好大事要事,穩妥處置難事急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工作目標。
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立足於見事早、行動快,果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較快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去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堅持穩中求進,注重政策創新,重抓十項舉措,在加快轉型升級中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面展開“十二五”發展布局。認真編制和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兩個率先”的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六大戰略”,注重省域規劃與國家布局相對接、年度工作與五年規劃相銜接,分解目標任務,強化責任落實,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的基礎上,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全力實施“八項工程”。深入貫徹中央對江蘇工作的新要求,組織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文化建設、民生幸福、社會管理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工程,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認真做好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各項工作。圍繞事關江蘇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將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與創新思路舉措緊密結合,為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兩個率先”注入了強大動力。
過去的五年,是我省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更具活力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和諧穩定局面不斷鞏固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三個萬億元台階,2012年達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年均增長11.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公共財政收入連跨三個千億元台階,2012年達5861億元,同比增長13.8%,年均增長21.2%。外貿進出口總額連跨兩個千億美元台階,2012年達5481億美元,年均增長9.4%。201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1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3%,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1.5萬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4.5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96萬元和1.22萬元,年均增長12.6%和13.2%。全省總體上達到省定小康指標,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堅持擴內需穩外貿,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積極擴大有效投入,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1萬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民間投資占67.2%。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運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加快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改善消費環境,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萬億元,增長15%,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9.4%。加強物價調控,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基本穩定,物價漲幅2.6%。千方百計穩定出口,針對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嚴峻形勢,出台穩外貿促轉型的政策意見,抓重點,攻難點,2012年進出口總額增長1.5%,其中出口增長5.1%,實現了外貿難中求進、穩中有增。
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改善。認真落實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意見,出台改善中小微企業經營環境的政策措施。規範涉企收費,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2012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77萬億元,是2007年末的2.48倍,直接融資規模累計達6610億元。開展“江蘇產品萬里行”等展銷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保障生產要素供應。
(二)堅持抓創新調結構,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制定“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大產業推進方案,設立專項資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啟動現代服務業“十百千”行動計畫,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達2.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3.8%,比2007年提高6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2012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4.3%。實施“萬企升級”行動、“百項千億”技改工程和企業信息化工程,傳統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確立科技創新在支撐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07年的49%提高到2012年的56.5%,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出台加強企業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的政策意見,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覆蓋面達75%,產學研項目超過1.3萬項。積極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專利申請量、授權量躍居全國第一,馳名商標超過400件。推進“十大人才工程”,32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新增高技能人才110萬。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累計關閉污染嚴重企業超過5000家,節能減排考核指標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土地衛片執法檢查連續三年實現“零約談、零問責”。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水污染防治、城市大氣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得到加強。把太湖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太湖湖體水質持續改善。21個市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累計新增造林面積611萬畝,林木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1.6%和41.9%。建成一批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級生態市(縣、區),全國綠化模範市(縣)達26個。
(三)堅持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城鄉統籌水平提高。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戰勝多種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2012年糧食總產達674.5億斤,高效設施農業面積達960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超過60%。農業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8萬家,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實施農村實事工程,2012年解決了221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三分之一的鄉鎮開通了鎮村公交,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化率達63%。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加快。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支持蘇北跨越發展,大力推進財政、產業、科技、人才轉移和共建開發園區,制定和落實“一市一策”,蘇北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經濟成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推動蘇中特色發展,加快跨江合作和產業集聚,蘇中崛起明顯提速。促進蘇南轉型發展,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沿海地區發展步入快車道。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和省際合作取得新進展,對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支援四川災後恢復重建任務順利完成。
(四)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更具活力。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省市縣政府機構和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有序展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實施財力下傾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深化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五年來省財政對市縣轉移支付5039億元。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啟動實施。推進金融創新發展,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2012年末全省金融資產比2007年末增長2.6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
對外開放邁出重大步伐。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開放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格局不斷最佳化,質量明顯提升,載體建設得到加強。2012年對外貿易總量達全國的七分之一,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五年增長6.2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468億美元,保持全國領先。對外投資項目1828個,中方協定投資額124.6億美元,年均增長68.2%。現有國家級開發區34家、省級開發區97家,各類開發區創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經濟總量,貢獻率明顯提升。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深化,國際友城達到254對。五年公民自費出境旅遊260萬人次,接待入境遊客3280萬人次。對台事務、港澳工作、僑務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建設全面加強。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五年來公共財政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18310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2.1%;“十二五”以來安排9837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4.4%。實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畫,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年提高10%以上,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五年新增城鎮就業6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總量達1823萬人,轉移率達68.5%。城鄉居民低保、醫療和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達95%以上。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障水平明顯提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係實現跨地區轉移接續。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增長54%和107%。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動態補貼聯動機制,保障了困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55.9萬套(戶),2012年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6萬戶。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按照4000元標準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行動。公共服務“六大體系”建設全面展開,各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編制並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7%,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建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醫改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全面加強,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取得積極進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大文化設施、基層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文化創作更加繁榮,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我省健兒在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等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
社會管理不斷加強。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服務管理模式,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網路逐步健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紮實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加強社會矛盾隱患排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認真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推進平安江蘇建設,加快建設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績效和公眾安全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紮實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參事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加強國防動員、優撫安置、民兵和預備役建設、人民防空工作,國防動員指揮研練成功組織,18個城市獲雙擁模範城稱號,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
五年來,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積極實施績效管理,不斷加強廉政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靠的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靠的是多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靠的是全省人民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團結奮鬥。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蘇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江蘇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自主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企業經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二是發展的協調性需要繼續增強,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是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三是民生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公共資源配置還不夠合理,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一些領域存在誠信缺失現象,協調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加大。四是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政府職能轉變尚不到位,服務水平有待繼續提高,機關作風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些工作人員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反腐倡廉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我們一定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是江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們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同時也要看到,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我省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較多。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牢牢把握大局,緊緊抓住機遇,有效應對挑戰,努力增創新優勢,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今後五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全面落實“六大戰略”,深入實施“八項工程”,協調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新動力,構建統籌協調、互動融合的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增創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開放新優勢,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諧的社會建設新局面,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新體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
今後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公共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大幅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更趨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6%,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2%以上,率先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2%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左右,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形成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優美宜居的現代城鄉形態。城市化率提高到67%。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沿海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充分弘揚,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文化強省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生態文明省份建設邁出更大步伐,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不斷最佳化,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人居環境有更大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畫如期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社會和諧程度持續提升。社會建設和管理科學化水平明顯提高。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逐步建立,人民民眾的積極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邁出新步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實現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要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全力推進“兩個率先”,正確把握全面小康和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工作導向,以“八項工程”為主抓手,積極探索具有江蘇特點的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之路。要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要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政府的奮鬥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全省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3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要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局,突出重點,開拓創新,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5%左右,節能減排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4%。左右。這些指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慎重權衡提出的,體現了穩中求進的要求,體現了“兩個率先”的要求,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完成這些指標有一定的壓力,但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實現以上目標,要紮實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巨觀經濟政策,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更大力度拓展國際市場,充分發揮實體經濟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
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完善和創新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文化、旅遊、健身、信息、家居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倡導綠色消費。健全流通體系,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發揮主要商業功能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市場調節與質量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努力擴大有效投入。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財政資金重點加大對“三農”、民生與社會事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保的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新一輪現代交通、水利、能源、新型信息技術、市政公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產業項目。認真落實引導和促進民間投資實施細則,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降低準入門檻,充分釋放民間投資活力。
著力穩定外貿出口。更大力度落實外貿穩增長促轉型政策措施,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鞏固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加強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全力穩定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外貿出口。支持企業妥善應對貿易摩擦,推進貿易便利化,營造外貿發展的良好環境。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融資成本,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為中小微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精心組織各類展會,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江蘇科教人才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注重協同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鼓勵和促進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新建企業研發機構1000家以上,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0家。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掌握更多核心技術,更好地創造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積極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推動高新區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創建一批省級科技金融合作示範區。
更大力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引進、激勵多措並舉,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培養和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實用人才,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調高調輕調優調強的思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方案,重抓重大項目,攻克核心技術,培育領軍企業,建設特色基地,在占領產業制高點、擴大市場套用、提升核心競爭力上取得新突破。引導各地依據規劃布局,發揮特色優勢,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最佳化、質量提升,確保服務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十百千”行動計畫,重點發展金融服務、軟體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培育新業態,拓展新領域,推動服務業發展壯大。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積極實施“萬企升級”行動、大規模技術改造和企業信息化提升工程,深化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集成套用,技改投資增長18%。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推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積極開展部分產能過剩行業調整最佳化和矛盾化解工作。
(四)更大力度統籌城鄉發展。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大力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十項行動計畫,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鞏固和發展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好勢頭。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300萬畝,擴大設施農業、設施漁業面積。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開發生產能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強綠色生產,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化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充分尊重民眾意願,嚴格執行各項政策。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
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大力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六個一體化”,完善和創新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紮實推進城鎮化,進一步提高規划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提升中心城市綜合功能,發揮中小城市承接外部要素和對內帶動作用,小城鎮重點解決生活集中和生產集約問題。加快南京都市圈和寧鎮揚同城化建設,提高蘇錫常都市圈聯動發展水平,增強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五)更高層次促進區域協調。最佳化布局,促進三大區域發展各展特色。圍繞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加快蘇北振興步伐。繼續加大對蘇北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四項轉移”和共建開發園區,加快布局和建設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增強“一市一策”的連續性、針對性、有效性,支持徐州老工業基地加快振興、連雲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宿遷發展實現更大突破、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鹽城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持續增強蘇北發展內生動力。圍繞進一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設水平,推動蘇中崛起。深入推進江海聯動開發和跨江合作開發,促進蘇中沿江地區加快與蘇南融合發展,加大對蘇中與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蘇中整體發展水平。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促進蘇南率先發展。充分利用規劃建設蘇南現代化示範區的戰略機遇,支持蘇南率先探索實踐,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城鄉統籌、開放合作、生態宜居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先行示範作用。深入實施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畫,在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灘涂開發、環境保護上取得新成效。加強陸海統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支持南通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建設。深化長三角區域合作,紮實推進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
(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讓江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強化節能減排。實施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污染排放標準和落後產能淘汰計畫,突出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大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的節能,實施2000項重點減排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節約利用水資源,加快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和示範工程建設,做好綠色建築省級示範工作。
加強環境整治。以解決污染環境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深入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堅持不懈推進太湖綜合治理,加強長江、淮河、南水北調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和海洋環境保護。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管理和保護,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加大城市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力度,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切實減少灰霾污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危險廢物污染、重金屬污染防治,紮實開展重點行業污染專項治理。深入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疏浚整治城鄉河道,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生態建設。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河湖水域、濕地保護,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積極推進生態防護林、重要公路鐵路綠色通道、生態小區和綠色村莊建設,新增造林面積60萬畝、森林撫育面積150萬畝,擴大城市綠地。加大生態文明創建力度,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七)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整體設計,尊重基層創造,鼓勵先行先試,務求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強縣擴權改革、省直管縣(市)改革試點和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新一輪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最佳化轉移支付結構,有序做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加快發展現代金融產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切實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建立完善生態轉移支付制度。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充分發揮南京科技體制改革、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無錫“兩型社會”建設、宿遷區域協調發展、泰州轉型升級等改革試點的示範作用。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最佳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為重點,增創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強出口品牌和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基地建設。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增加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產品交易會。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積極引進區域性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提高利用外資總體效益。擴大和深化蘇台經貿合作,完善蘇港澳經常性交流機制,拓展多領域合作空間。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提高企業跨國經營能力,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擴大對外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帶動外貿出口。大力推動開發區資源整合與功能提升,加快創新發展、特色發展、集約發展步伐。繼續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旅遊等領域的開放。
(八)紮實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充分展現江蘇文化魅力。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繼續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延伸。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事業,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傳承地方優秀文化,多出優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培育壯大骨幹文化企業,促進文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數字文化和網路文化等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繁榮文化市場,加強文化市場管理。
(九)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加強社會管理法律法規、體制機制、工作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動社會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三級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擴大基層民主,做好第十屆村委會選舉工作。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加強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與大接訪活動,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暢通民眾訴求表達渠道,健全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加強網路社會管理,推進網路依法規範有序運行。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紮實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提高法治江蘇建設水平。深化平安江蘇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公共安全設施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提高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質量,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強雙擁共建工作,進一步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
(十)切實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加快“六大體系”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入實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畫,突出做好農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等重點群體增收工作,著力增加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大力提高經營性收入,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穩步增加轉移性收入。推進收入分配公平,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社會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分配差距。切實加大12個重點縣(區)和6個集中連片地區扶貧開發力度。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城鄉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確保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25萬人以上。實施就業技能提升行動計畫,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業熱情,大力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辦法。積極穩妥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社會保險主要險種參保率,社會保障卡覆蓋人數達到3000萬人以上。整合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和優撫對象待遇水平。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採取綜合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和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切實改善困難群體居住條件。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做好老齡人口服務工作,重視精神關愛。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確保國家對財政教育支出增長的法定要求得到有效落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切實辦好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高中教育發展水平,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支持發展特殊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著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提高人均衛生資源水平,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繼續做好鄉鎮衛生院債務化解工作。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提高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重視出生缺陷防治,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辦好2013年亞青會,籌備好2014年青奧會。
各位代表,謀民生之利,解民眾之憂,是政府職責的根本所在。今年將繼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實事。一是幫助困難群體就業。重點開發5000個基層公益性崗位和1.6萬個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萬人。二是深入推進教育惠民。加固改造、新建重建中國小校舍500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800所農村幼稚園,對符合規定的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免費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三是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醫保的財政補貼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實現全科醫生在全省社區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覆蓋,力爭65%以上的社區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新增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以上。四是加強保障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3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萬戶,累計形成200萬套以上保障能力。五是加大養老服務和助殘力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大力改善農村敬老院生活設施和保障條件。新建20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3萬張養老床位。為2萬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六是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扶持百萬留守流動婦女就近創業就業。實現農村婦女專項疾病篩查全覆蓋,對160萬名留守流動兒童開展安全守護行動。七是豐富民眾文體生活。推進省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院資源數位化,努力實現全省共享。深入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到基層活動。70%的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八是促進城鄉居民便利出行。新增城市公交線路200條、節能環保公車3000輛。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橋樑1000座,行政村通達客運班車基本實現全覆蓋。九是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解決30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蘇南全面完成村莊環境整治任務,蘇北、蘇中完成40%以上。建設污水處理主幹管網2500公里以上,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80萬立方米,完善省轄市市區PM2.5監測能力,基本實現縣(市)PM2.5監測能力全覆蓋。十是深入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確保今年有100萬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新一輪脫貧標準。切實加大對農村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
各位代表,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全省人民的美好願景,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必須切實增強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盡職盡責做好工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一是切實轉變作風。嚴格執行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的十項規定,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崇尚實幹,力戒空談,言必信、行必果。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加強調查研究,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使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人民意願。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優良傳統,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狠抓工作落實,對確定的目標、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務,一抓到底,務求實效。二是最佳化政府服務。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盡心盡力為基層辦實事解難事。全面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創新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最佳化政務環境,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三是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切實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強化行政運行監督,認真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化政務公開,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四是加強廉政建設。以規範權力運行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真正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加強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進,為把江蘇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