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面對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困難挑戰,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目標,團結奮鬥,攻堅克難,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使經濟社會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發展。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3億元,增長15.4%;工業增加值2740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3845億元,增長12.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50億元,增長1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50億元左右,增長17%;實際到賬註冊外資41億美元以上,增長1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6.5%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00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0元左右,增長14.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除因國際市場變化導致出口未能達到預定增幅目標外,基本完成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至此,本屆政府已圓滿完成了市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Work report of Nanj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2013
本屆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拓創新,務實奮進,率先建成了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開啟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
這五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3340億元躍上7000億元台階,近三年年均新增1000億元以上,五年翻了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007年的330億元躍上700億元台階,近三年每年新增近100億元,五年翻了一番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2007年的2.5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1400億元,五年翻了近一番;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07年的3.5:48.1:48.4,調整為2012年的2.6:44.0:5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3%;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6%;五年累計實際到賬註冊外資達153億美元,新增私營企業註冊資本2203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219億元。結構調整、產業轉型成效顯著,實施“千企升級”計畫、科技創新創業計畫、新興產業發展計畫、現代服務業發展計畫等,提升電子信息等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水平,推進智慧型電網、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八大新興產業,以及軟體和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八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過近三年的治理,燕子磯地區66家化工企業已全部停產,335家“三高兩低”企業得到整治,南京主城突破了化工圍城、異味擾民的“環境困局”。首家被國家工信部授予中國軟體名城稱號,軟體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出台鼓勵科技創新創業20條、“1+8”系列政策、“科技九條”等,推進“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軟體谷、麒麟生態科技園、模範馬路創新街區等載體建設。實施“紫金人才”和“321人才”計畫,入選國家“千人計畫”人才116名。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專利授權量達1.65萬件,是2007年的4.36倍。研究出台鼓勵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江寧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金陵海關獲批掛牌。承辦了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中歐領導人會晤和中歐工商峰會、海峽兩岸紫金山峰會、台灣名品交易會等重大國際國內展會。
這五年,民生保障得到顯著改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比例從2007年的61.4%提高到2012年的70%。制定實施城鄉居民收入“雙倍增計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3%;連續三年出台關於改善民生的“一號檔案”,完善了10項民生政策,重點解決了10類特殊群體的困難;市區兩級財政分期投入139億元,解決了1983年以來近52萬被征地人員進城保問題,為他們解除了後顧之憂,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市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投入500多億元,實施了南京歷史上最大的安居工程,四大保障房組團1000多萬平方米全面建設,首批住戶順利入住,改善了市民住房條件;2011年出台了全國最早的學前教育惠民舉措,約有17萬左右適齡兒童每人每年獲得2000元助學券;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實現全覆蓋,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減少了城鄉居民醫療支出;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五年新增城鎮就業98萬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五項險種累計參保人數達1296萬人次;實施7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人免費乘車、60至69歲老人半價乘車等惠民政策,開展了殘疾人“助學、助聽、助行、助業”等四助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