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在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朱曉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1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緊緊圍繞迎接十八大、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這個大局,全力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對標找差爭位次、創先爭優求作為,較好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紮實推進了市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各項工作。鎮江的發展在過去的良好基礎上,呈現快節奏、展示新氣象、取得新成績。
一、全力以赴保增長,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
針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在指導思想上,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分析研判,切實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在奮鬥目標上,確立“質量指標爭先、總量指標前移、速度指標進位”的工作定位;在重點措施上,突出企業主體,每月召開一次企業家早餐會,深入企業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出台十大幫扶措施,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全市企業虧損面11.5%、為全省最低。建立科學考評體系,以旬保月狠抓推進,促進經濟企穩回升。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30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5.5億元,增長18.5%;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7億元,增長15.5%。開放型經濟逆勢上揚,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增長27%;進出口總額116億美元,增長15%。
二、狠抓項目促轉型,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堅持項目化推進現代化的工作要求,集中精力抓項目、調結構、促轉型。狠抓重大產業項目。通過每月重點調度、雙月現場觀摩、季度掛鈎督查等辦法,不斷加壓奮進,項目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愛勵鋁業、中冶東方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丹徒神華基地、京口信威無線產業園等10個超百億元項目成功落戶。累計簽約央企項目48個、投資總額1327億元;簽約台資項目49個、投資總額52億美元。狠抓科技類項目。引進和建設11家重點研發和檢測機構,率先在全省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居全省第二。榮獲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稱號。國家“千人計畫”總數突破30人,省“雙創”計畫超百人,各類高層次人才數量突破2萬人。狠抓載體類項目。十里長山高校園區開工建設,鎮江生態新城規劃編制啟動,潤州工業園區成為省級高新區並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鎮江新區成為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點,中瑞鎮江生態產業園正式落戶,國家級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加快推進。丹陽創成全省首家軍民結合產業基地;不再設立化工園區。高資化工園區、句容臨港工業集中區加快向循環經濟產業園轉型。狠抓服務業項目。鎮江軟體科技產業園奠基,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鎮江園區獲批。成立“三山”景區管委會,並創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茅山風景區獲評全國健康養生示範區,世業洲、茅山湖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金融機構突破200家,新增社會融資總額650億元。狠抓農業項目。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家、畝均效益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面積12萬畝,“三資”投入農業突破60億元。水利事業加快發展,成為省級水利現代化試點市。
三、突出重點快推進,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
根據山水花園城市的總定位,全力破解要素制約,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確立規劃龍頭地位。完善城鄉規劃體系,調整市規劃委員會,實行規劃審查會、首席規劃師和鎮村規劃師制度,主城區按“一體兩翼、一核四區”有序整合。狠抓城建重點工程。市區完成投資524億元,完成房屋徵收拆遷255萬平方米。揚溧高速西、南出入口整治和體育會展中心等20項城建重點工程順利竣工,北固山景區修繕等項目建成開放,市檔案館新館等投入使用,伯先路等歷史文化街區彰顯特色。首批“7+1”舊城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實施。官塘新城建設全面啟動。泰州大橋建成通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沿江化工企業環境安全專項整治、東部地區與韋崗地區環境整治、秸稈禁燒取得明顯成效。歷經7年努力,全國第5家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查,成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和省城市管理優秀城市。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京滬高鐵鎮江段沿線環境整治成效明顯。“萬頃良田”建設、礦山復綠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現封閉管理,金山水廠深度處理工程正式供水。統籌城鄉發展。“三新”建設成效明顯,建成農民安置房380萬平方米,新集中安置15600戶。累計完成3975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整治率達57%。
四、加大力度惠民生,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切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九大類民生支出155.6億元,同比增長25.1%,高於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增幅9.7個百分點。著力提高民眾收入。成為全國首批創業先進城市,成功扶持創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750元,均實際增長12.3%。切實加強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社會救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評為“全國慈善七星級城市”。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7979套、拆遷安置房219萬平方米,市區逾期一年以上的拆遷安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實施惠民工程。推行公交惠民舉措,公交票價全省最低。市區建成10個菜市場、5個鄰里之家、24家平價商店。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動紮實開展。
五、創新管理抓落實,社會建設呈現新局面
大力創新社會管理。“格線+網路”社區管理服務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城鄉和諧社區達標率為75%。文明城市創建年度國家測評列江蘇提名城市之首。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取得新突破,5個轄市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健康鎮江”行動積極實施。統計、供銷、人口計生、國家安全、地方志、防震、科普、婦女兒童、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事業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人民武裝、雙擁、人防、民族宗教和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深入推進“平安鎮江”、“法治鎮江”建設,積極開展“六五”普法,信訪穩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紮實開展。
六、盡心盡力履職責,自身建設取得新提升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由政府系統承辦的人大代表建議255件,滿意率96%;辦理政協提案647件,辦復率100%,滿意和基本滿意率100%。法治政府建設實現階段性目標。大力簡政放權。市級審批主體100%、許可審批事項97.7%進行政服務中心,比例均為全省最高。簡化招商人員因公出國(境)手續。新增1個國際友好城市。最佳化公共服務。市政府12345服務熱線成為優質服務品牌。政務公開、行政督查、監察與審計監督力度明顯加大。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全國領先。機關事務管理服務得到加強。
需要向大會報告的是,對照市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任務,主城區老鐵路範圍內的“城中村”改造、夢溪廣場改造等項目未能如期實施,主要原因是規划進行了調整。對此,我們及時替換了新項目,保證了投資總額不變、項目個數不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加以防止和克服,確保人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一年。從國內外形勢看,儘管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錯綜複雜、充滿變數,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但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趨勢總體向好,經濟成長的動力和活力將進一步增強;從我市看,儘管各種壓力和挑戰仍在,但更面臨諸多重大機遇。只要我們堅持“創新爭先、實幹興市”,就一定能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開創鎮江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四次、五次全會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對標找差,奮力創新爭先,大興實幹之風,紮實推進“八項工程”,深入實施產業升級、城鄉建設、創新創業、民生改善“四大行動計畫”,全力建設令人嚮往的現代化山水花園城市,全面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8%;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2.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工作中,我們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這一基調,全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確保在全省質量指標“保五爭先”、速度指標“保六爭先”、總量指標位次前移;緊緊抓住轉型發展這一關鍵,抓搶重大發展機遇,不斷最佳化空間布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踐行以人為本這一理念,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便民利民安民富民,著力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全面體現提升水平這一要求,高標準謀劃發展,高質量推進工作,高效率開展服務。
2013年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將按照十八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緊緊圍繞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的“四大行動計畫”,全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
一、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特色園區。重點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六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20個先進制造業特色園區。丹陽重點規劃建設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等特色園區,積極推進眼鏡、汽車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句容重點規劃建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特色園區;揚中重點規劃建設智慧型電器、新能源等特色園區,積極推進工程電氣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丹徒重點規劃建設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特色園區,積極推進軸承、綠色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京口重點規劃建設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特色園區;潤州重點規劃建設船舶及海洋工程、海水淡化及水處理裝備等特色園區;鎮江新區重點規劃建設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等特色園區。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打造30個集聚區。現代旅遊業:高起點編制全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旅遊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實施“三山”景區綜合提升項目、世業洲省級旅遊度假區、佛祖舍利文化園等“十大工程”,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30億元。現代物流業:依託沿江、沿河與沿路等交通節點優勢,規劃布局物流產業園區,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文化產業:加快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鎮江園區、十里長山文化產業園等重點文化產業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450億元。現代商貿業:依託主城核心區、大港、丁卯、丹徒新城和南徐新城,全力打造“一主四副”五大商貿中心,培育交易額超百億元的市場2家。各轄市都將培育高端商貿集聚區。現代金融業:啟動長江路商務金融集聚區建設,引進2—3家股份制銀行。信息及科技服務業:加快鎮江科技新城、鎮江軟體科技產業園與京口大禹山創意產業新社區等一批載體建設,新增軟體企業100家以上,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建築業,總產值力爭完成600億元。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著力打造30個園區,重點發展優質糧油、應時鮮果、特種養殖、花卉苗木、休閒觀光五大優勢特色農業。全面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提升省、市兩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的建設水平,新增農業園區核心區面積5萬畝,高效設施農業比重達16%以上。實施農業產業千億工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10萬畝。加快城鄉水利建設,總體達到基本現代化標準。
加大項目建設和企業培育力度。堅持和完善每月調度、雙月觀摩、季度督查、年度考核等機制,全力推進200個、總投資3545億元的市級重點產業項目。按照“一個重大項目、一名牽頭領導、一套專門班子、一個具體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加快推進重大招商項目。全力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新增百億企業1—2家;特別關注和扶持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加快光伏等產品的推廣套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全力拚搶三大機遇,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
搶抓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機遇。按照“現代產業集聚、科技創意人才匯聚、城鄉統籌發展、生活品質優越的生態文明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建立“資本+政府+產業”發展新模式,繼續深化鎮江生態新城的規劃編制工作,適時啟動一期“茶花島”建設。各轄市區都將找準努力方向,明確工作重點,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邁出區域轉型發展的新步伐。
搶抓寧鎮揚同城化的機遇。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規劃鎮江至祿口機場高速公路、連線三市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主幹線,抓好312國道南移、鎮江至丹陽、句容和揚中的快速通道以及鎮江火車站南北一體化改造、鎮榮公路丹徒段改造、滬寧高速支線改造、蘇南運河“四改三”、大路通用機場升級、大港四期工程等建設。積極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利用寧鎮揚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在項目建設和產學研合作上獲取共贏利益。積極推進共同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消除市場分隔,構建無障礙、同城化的統一大市場。
搶抓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機遇。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啟動新一輪“三新”建設,堅定不移地走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積極爭取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率達到65%。中心城區加快南拓步伐,丹徒加速與主城融合;丹陽啟動練湖水城建設,加快與鎮江市區對接;句容全力打造“五點一線”,加快與南京的全面融合;揚中以舉辦省第八屆園藝博覽會為契機,推動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
三、堅持創新驅動,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創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鎮江知識城、3個全球研發中心、3個央企研究院和3個院士工作站,全力推進中船船用設備與海工配套產業園建設。積極推動丹陽和揚中爭創省級高新區。鎮江科技新城探索建立專利產業化和專利營運集聚實驗區。加快丹陽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句容寶華創新創業基地、揚中智慧型電網產業島等載體建設。
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狠抓科技創新100個重點項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鞏固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成果,確保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充分發揮高校與科研院所的作用,與企業共建聯合創新平台。成立市技術產權交易所、鎮江·以色列高新技術交易中心,建設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與保護。
打造“人才特區”。出台蘇南最具競爭力的政策,營造一流的工作生活環境。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集聚計畫,引進100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國家“千人計畫”、省“雙創”計畫人數繼續走在全省前列。積極實施“百千萬”人才計畫,培養提升100名以上創業企業家,培養引進1000名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1萬名高技能人才。
四、迎難而上求突破,大力推進山水花園城市建設
強化規劃引領。抓住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契機,全面提升規劃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完善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型城市空間結構。加快規劃審批流程。按照“特色鮮明、品質高雅”的要求,推進重點區塊、重要節點城市設計。
加大建設力度。重點實施285個城建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竣工重點項目40項。啟動市域快速路網建設,官塘橋路建成通車,開工建設五鳳口高架。新建、改建市區主次幹道48條,實施中山西路“四改六”工程,打通健康路、大西路、學府路三期等5條斷頭路、瓶頸路。“7+1”舊城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徵收拆遷並開工建設,啟動鐵瓮城棚戶區等20個片區、孟家灣等13個“城中村”改造。結合市政府舊址改造,建設時尚文化街和市民活動中心。開工建設中山東路、電力路地下人防工程。完善官塘新城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招商南山創意園項目,建設科技館。十里長山高校園區完成管線遷移,建設部分道路和配套設施,市委黨校、省交通技師學院、鎮江高專教學樓主體封頂,鎮江技師學院投入使用。
加強精細管理。強化區級管理職能,有效調動街道、社區的積極性。全面提升“數字城管”水平。開展環衛設施達標行動,建設灰渣處置場和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出新長江路、南門大街沿街立面,完成京滬高鐵、寧杭高鐵、潤揚大橋、泰州大橋出口及沿線環境整治,建成4條市容管理示範路。繼續開展專項整治,有效解決違章占道、渣土揚塵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渣土車、電動車與人力三輪車的源頭管控。狠剎違建之風,對建成區存量違建三年內全部拆除,對新建違章做到發現一起拆除一起,一律不予補償。實施2980個村莊環境整治,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五、充分彰顯獨特優勢,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低碳示範城市。紮實推進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深入實施好“九大行動”。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將47個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落到實處,確保生態紅線區面積高於20%;加強碳匯建設,編制碳排放清單,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全面實施鎮江經濟開發區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中瑞鎮江生態產業園;建成南山10公里綠道並實現貫通;投放1000輛以上公共腳踏車,推進智慧型、低碳公交和運輸,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繼續加強生態建設。鞏固國家生態市創建成果,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鎮江和丹陽、句容、揚中、丹徒力爭全部進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行列。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加快灘涂、濕地、丘陵、山體和工礦廢棄地恢復治理,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復。新增造林面積4萬畝,新建小區綠化率達到35%以上,力爭創成國家森林城市。
推進環境專項治理。東部地區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完成索普化工基地、鎮江新區化工園區周邊隔離帶拆遷工作。高資化工園區創成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加大韋崗地區環境整治力度,取締關閉非法軋石企業和石灰窯。深入開展第三輪化工行業整治,關閉企業50家以上,化工園區產業集中度達到65%。推進重金屬行業整治。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提高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率。對凌塘水庫實施生態修復,建設大港水廠,改建征潤洲取水口,實施離岸取水工程,確保全全供水。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發達鎮改革試點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開展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吸納外來人口。有效落實“營改增”試點政策,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管理。穩妥推進市級投融資平台改革,不斷增強其產業發展能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恆順、索普等國有企業改革。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探索農村金融、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丹陽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
增強招商選資實效。突出產業招商、要素招商、以商引商和小分隊招商,力爭引進5億美元以上項目10個、10億美元以上項目3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衝刺30億美元,吸引央企投資100億元、市外民資360億元以上,各轄市區分別引進一個總投資10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舉辦金秋經貿文化旅遊洽談會以及赴台招商、國際友好交流、華創會等活動。創成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全力支持丹陽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積極開拓外需市場。鞏固歐美日等傳統市場,開拓東協、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通過以新補舊,推動外貿穩定發展。加快培育重點出口企業集群,提高品牌產品出口比重,力爭全年境外註冊商標超過100個。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會,鼓勵企業“走出去”,大力提升服務外包水平。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
增加居民收入。實施收入倍增計畫,廣辟增收渠道,突出農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四個群體”增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扶持創業7000人,帶動就業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深化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強化社會保障。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和失業保險市區統籌,力爭覆蓋率98%以上。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推動被征地農民進“城保”,實現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開闢外來務工人員和引進人才等社保綠色通道。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新建保障性住房8800套、拆遷安置房293萬平方米。切實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和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增強社會救助能力。
建設“四公兩場”。紮實推進公園、公交、公廁、公墓和農貿市場、停車場建設。完成黃鶴山、鳳凰山等8座山體公園式改造,實行免費開放。貫通公交專用通道,新增空調車、新能源公車200輛以上,基本建成智慧型公交系統,增加開行班次,著力提高準點率。主城區“10分鐘公廁服務圈”覆蓋率達到70%。建設公益性骨灰安息堂和平價公墓。市區新建9個鄰里中心、4個菜市場,升級改造2個菜市場,新增平價商店14家;新增停車場泊位3000個,建成道路停車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行梯級收費。
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創建文明城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升市民素質,打造“大愛鎮江”等特色品牌。建立城市榮譽制度,表彰基層各類突出貢獻者,大力營造褒獎先進、崇尚奉獻、弘揚正氣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志願者、體驗日等主題活動,增強市民的家園意識、公民意識、榮譽意識,形成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局面。
最佳化教育衛生服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深化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經濟困難家庭幼兒免費入園,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優質創新發展,大力支持在鎮高校發展。繼續推進校舍安全工程,新開工23萬平方米。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鎮江”行動,健全區域健康服務體系。加強人口計生綜合管理與服務。
紮實推進文體惠民。舉辦“長江音樂節”、“歡樂家園”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規劃建設各類特色文化廣場、圖書館、美術館和文化站室,開工建設西津音樂廳,創建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依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廣泛開展民眾體育活動,舉辦市第十四屆運動會,體育會展中心正式運營。
加強社會管理。鞏固提升“格線+網路”社區管理服務體系,針對性地研究解決人戶分離、空掛戶問題,城鄉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83%以上。切實加強社區物業管理。深入開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活動。認真組織好第五屆居委會和第十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紮實做好人民武裝、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深入推進“平安鎮江”、“法治鎮江”建設,廣泛開展“六五”普法教育,依法及時化解各類信訪矛盾。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向313萬鎮江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需要政府全體公務人員牢記責任、提升能力,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全面提升執行力。空談誤事,實幹興市。現在“四大行動計畫”已制訂,目標任務已明確,關鍵是乾,不議論、埋頭乾,不推諉、我來乾,不指責、共同乾;關鍵是落實,明確職責抓落實,傳遞壓力抓落實,嚴格考核抓落實,把任務變成具體項目,把項目變成具體行動;關鍵是執行力,加強制度建設,強化首問負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既有部署,更有檢查;既看過程,更看結果。
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堅持每月一次集體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深入開展“三解三促”活動,為民眾和企業排憂解難。切實精文簡會,少發文、發短文、發有效的文;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精簡併規範各類檢查考核,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建立規模以上企業紀檢監督定點制度,禁止向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
全面提升公信力。堅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注重發揮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及時傾聽民聲,多渠道、經常性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不斷提高行政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與規範化水平。堅持每月一次政府新聞發布,構建市政府12345服務“熱線雲”,完善網路發言人制度。強化誠信意識,嚴格兌現對人民的承諾,說到做到;大力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