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崇義(912年~984年),字德川,池州青陽(今屬安徽)人。南唐宰相、重臣。唐末詩人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進士。
事南唐嗣主,歷官學士承旨、樞密使。嗣主遷南都,輔太子留守金陵。後主時,進左僕射、平章事,後罷為潤州節度使,仍同平章事。復以司空知左右內史事。南唐亡入宋,授光祿卿。初避宋宣祖之諱而改姓為“商”,又避宋太宗諱易姓名為“湯悅”。後奉宋太宗命,與修《江南錄》、《太平御覽》。
殷崇義能詩善文,尤富史才。著有《湯悅集》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五》著錄其與徐鉉合撰《江南錄》十卷,《全唐詩》存詩五首,《全唐詩外編》補詩一首(生平見馬令《南唐書》卷五及卷二三、《十國春秋》本傳)。
(概述內圖片來源:《范陽湯氏宗譜·湯悅公遺像》)
基本介紹
- 本名:殷崇義
- 別稱:湯悅、商崇義
- 字號:字德川
- 所處時代:南唐-北宋
- 出生地:池州青陽(今屬安徽)
- 出生時間:912年
- 去世時間:984年
- 主要成就:參修《江南錄》、《太平御覽》
生平簡介,史籍記載,
生平簡介
南吳天祚三年(937年),齊王李昪自立代吳,改國號為“唐”,改元“升元”,史稱“南唐前主”。李昪對殷崇義十分器重,授中書舍人,未幾,擢為翰林學士。據北宋·文瑩《玉壺清話·李先主傳》記載:“湯悅(即殷崇義)仕吳為秘校,主(謂李昪)受禪,用為學士。一日,謂悅曰:「近覺卿神彩明煥,精芒中發,得非有異遇乎?」悅不敢隱,曰:「臣數日前,夙興頮面,流星墜盆中,驚異之際,將掬之,星飛入口。余無他遇。」主曰:「卿之貴異,他日無比者!」果事三朝,後歸朝為太子詹事。”
保大十三年(955年),南唐開科取士,殷崇義登進士第(見《萬曆池州府志·卷三》)。南唐國詔書、敕令及外交文書,大多出於其手。當時,他奉旨撰寫《揚州孝先碑記》,其文一出,朝野傳抄,廣為流傳。後來,周世宗伐南唐,在揚州孝先寺得閱殷崇義所撰《揚州孝先碑記》,亦對其文采讚嘆不已。同年十一月,中主李璟以翰林承旨、戶部尚書殷崇義為吏部尚書、知樞密院。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病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奪取皇位,改國號曰“宋”,改元“建隆”。南唐派遣殷崇義出使宋都汴梁,遇到趙匡胤之弟趙匡義,趙匡義責問道:“不知我宣廟諱耶?”其時南唐已臣屬於宋,殷崇義為避宋宣祖諱,遂改姓為“商”,未改名;後又因名中有“義”字,犯宋太宗諱,於是將姓名改為“湯悅”。
開寶四年(971年)十一月,憚於宋王朝的勢力,南唐正式去“唐”號,改國號為“江南”。十二月,李煜以太子太傅、監修國史湯悅為司空、判三司、尚書都省。
開寶六年(973年)四月,李煜以司空、判三司、尚書都省湯悅知左右內史事(即原中書門下),湯悅以身老國危固辭,不許。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丙子,宋王朝以江南國司空、知左右內史事湯悅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內史侍郎徐鉉為太子率更令,右內史舍人張洎、王克貞為太子中允。十月,宋太祖去世,其弟趙光義立,史稱“宋太宗”,改元“太平興國”。十一月,以太子少詹事湯悅、率更令徐鉉並直學士院。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正月己酉,宋太宗命湯悅修《江表事跡》,此書又名《江南錄》。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九月,宋太宗授湯悅光祿卿,掌管朝廷祭祀、宴享等事務。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夏四月壬午,湯悅卒,終年七十三。
史籍記載
- 北宋·錢若水等《宋太宗實錄·卷二十九》
(太平興國九年)夏四月壬午,光祿卿湯悅卒。悅,字德川,其先陳人,後家於江東之青陽。父文圭,乾寧五年進士登第,以世方亂,將南歸。梁祖時節制夷門,愛其才,欲辟於幕府,文圭不欲就,遁去。至會稽,錢鏐欲縻之,亦不願止,去詣宣州田頵。頵執甥姓之禮待之。文圭但從容談笑,無所預。頵敗,獲免。至淮南,楊渥以為掌書記。悅幼穎悟,九歲而孤,善屬文,仕吳為秘書省校書郎。時張廷翰、宋齊丘皆掌吳政,以悅俊敏,共推薦之,授秘書郎,直門下,遷水部員外郎,改本曹郎中,並知制誥。李昪建國,授中書舍人。時書命填委,悅援筆立成,詞理典贍。未幾,擢為翰林學士。李景繼立,加學士承旨,遷禮、兵部侍郎,改中書侍郎,簽署省事,罷職,拜戶部尚書,依前充學士承旨。周世宗舉兵至淮上,李景以機務方繁,命悅知樞密院事。顯德五年,淮南平,景遣入貢。先是,世宗駐蹕於揚州孝先寺,見悅所撰碑,嘆賞久之。及至,待之禮甚優異。太祖受禪,景擢遷洪州,以子煜守金陵,留悅佐之。煜嗣位,拜右僕射,充樞密使,加同平章事,節制潤州,不樂在鎮,改授太子太傅,監修國史。旋守司空,判尚書省,再秉政。江南平,歸朝,改授太子少詹事。上即位,以悅素有才名,召直學士院。逾年,改光祿卿。至是卒,年七十三。輟視朝一日。悅本姓犯翼祖廟諱,而名崇義,後改姓,又改名。有詞人從江南來,因謁悅,從容評及江南文士,謂悅曰:“二徐及公詩皆善,惟崇義差不及耳。”聞者傳以為笑。
湯悅,其先陳州西華人。父殷文圭,唐末有才名。悅本名崇義,仕南唐,為宰相。建隆初,避宣祖廟諱,改姓湯。悅嘗撰《揚州孝先寺碑》,世宗親征淮南,駐驛於寺,讀其文,賞嘆之。及畫江請平,元宗使悅入貢,世宗待之加禮。自淮上用兵,凡書檄教誥,皆出於悅,特為典贍,切於事情,世宗每覽江左章奏,形於嗟重。後仕皇朝,奉太宗皇帝敕,撰《江南錄》十卷,自言有陳壽史體。
- 明·柯實卿等《嘉靖池州府志·卷七》
殷崇義,陳州西華人。父文圭,為吳翰林學士。崇義博洽能文章(《一統志》云:崇義自少穎悟,常見飛星墮水盤中,掬而吞之,文思日麗),仕元宗,官至學士,歷樞密使、右僕射。常撰《揚州孝先寺碑》,周世宗親征淮南,駐蹕於寺,讀其文,嗟嘆久之。及畫江請平,元宗使崇義入貢,世宗待之有加禮。自淮上用兵,凡書檄教誥,皆崇義任之,特為典贍,切於事情,周世宗覽江左章奏輒擊節稱賞。元宗遷南都,命以樞密使與嚴續輔太子留守金陵。後主初立,令民間行鐵錢,物價騰湧,崇義上言:“泉布屢變,亂之招也,且豪民富商不保其貲,則日益思亂”,累數百言,不報。未幾,進右僕射、同平章事。開寶二年五月,罷為潤州節度使,仍同平章事。已而改官名,以司空知左右內史事。國亡入宋,避宣祖廟諱,易姓名曰湯悅。宋太宗勑撰《江南錄》十卷,自言有陳壽史體,當世頗稱之。是時,諸降王死,多出非命,其故臣或宣怨言,太宗俱錄之館中,俾修《太平御覽》等書,豐其廩餼,諸臣多卒老於中,崇義其一也。
- 清·張士范等《乾隆池州府志·卷四十一·詞臣·湯悅傳》
南唐湯悅,本姓殷,名崇義。文圭子也。幼穎敏,嘗夢飛星墜水盤中,吞之,文思日進。隨其父仕吳,李氏受吳禪,仕南唐,以文筆偕韓熙載、江文蔚、高越、馬謐、郭昭慶、徐鉉、徐鍇輩齊名,所撰書檄文誥傳於周,號典贍,以故鉉鍇特忌之,譏其不當,而崇義亦與宋齊邱論鉉鍇洩機事坐貶。元宗時,官翰林學士,嘗使周,甚見殊禮。保大末,遷南都,命以樞密院使同嚴續輔太子留守金陵。後主即位,進右僕射、同平章軍國大事,時南唐已盡獻淮南諸州,國用大絀,鐘謨請鑄大錢,一以當十;韓熙載又請鑄鐵錢,以一當二,民間多藏舊錢,商賈多以十鐵錢易一銅錢出境,官不可禁。崇義充鐵錢使,以錢法日壞,上言:“泉布屢變,亂之招也,且豪民富商不保其貲,則日益思亂”,累數百言,不報。宋開寶元年(時南唐奉宋正朔,故稱其年號),進左僕射。二年五月,罷為潤州節度使、同平章事,如故六年。貶損制度,以司空知左右內史事。七年,宋遣曹彬下江南,崇義隨後主率百官肉袒降于軍門,遂同入宋,以避宋祖諱,改姓湯名悅,授太子詹事。以其為江南舊臣,命與徐鉉同撰《江南錄》十卷,自言得陳壽體。太平興國二年,復命悅同李昉等修《太平御覽》,悉心搜葺,書成,晉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陳縣男,食邑三百戶以卒(舊志俱誤以悅入宋為光祿卿)。弟淨,登保大末進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