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約翰·彌爾頓創作史詩)

失樂園(約翰·彌爾頓創作史詩)

《失樂園》是英國政治家、學者約翰·彌爾頓創作的史詩。《失樂園》講述詩中叛逆之神撒旦,因為反抗上帝的權威被打入地獄,卻毫不屈服,為復仇尋至伊甸園。亞當與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誘,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識樹上的果子。最終,撒旦及其同夥遭譴全變成了蛇,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

該作說明人類從不識不知的原始社會進入生產勞動的文明社會,必須依靠知識和勞動。同時,宇宙間本身就有正反相對、相互矛盾的兩種勢力存在,人類歷史上也反覆出現過變革、鬥爭的流血事件,出現過失樂園的悲劇。

《失樂園》與荷馬的《荷馬史詩》、阿利蓋利·但丁的《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失樂園
  • 外文名稱:Paradise Lost
  • 創作年代:1667
  • 文學體裁:史詩
  • 作者約翰·彌爾頓
  • 字數:約120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失樂園》取材自《聖經·舊約·創世紀》,全文12卷,以史詩一般的磅礴氣勢揭示了人的原罪與墮落。
第一卷
首先簡略地點名全書的主題:人違反天神命令,因而失去他所曾住過的樂園。接著敘說他失足的原因在於蛇,撒旦寄附在他身上的蛇。撒旦曾反叛天神集結了許多天使軍在他手下,全被天神逐出天界,落入廣漠的深淵。詩簡單地交代這事之後,便直敘事件的中心,描述撒旦和他所率領的天軍落入地獄之中。這裡所描寫的地獄不在地的“中心”(因為那時天地還沒有造成,當不蒙災禍)而在天之外的冥荒之中,管它叫混沌最為恰當。撒旦和他的天軍在這被雷電轟擊而驚倒在炎炎的火湖裡,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從眩暈中清醒過來,他們起身,檢點人數,整頓陣容,宣告將領名單,這些將領的名字和後來在迦南及其鄰近諸國所信奉的偶像相符。撒旦向他們演說,安慰他們,說天界可望光復;最後告訴他們,根據一個古先知的預言或天上的傳聞,有一個新世界和一種新生物將被創造出來;按照古代教父門的看法,天使軍在這個世界未被創造前就存在了。為了探實諸國預言並商量對策,決定召開全體會議,因此他的黨徒門都躍躍欲試,俄頃之間,就在地獄築起萬魔殿,就是撒旦的宮殿,巨頭們就在那裡會議。
第二卷
會議開始了,撒旦提出一個問題來討論:為了恢復天國,也沒有必要再冒一次戰爭的危險,有的說要,有的說不要。結果採用了第三個提案。據傳說,目前天神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和一個新族類,一種和他們差不多的生物。疑難的問題是派誰去做這一艱難的探索。他們的首領撒旦獨自承擔了這個任務,博得了讚賞和喝彩。會議結束了,其他會眾各自按照自己的愛好去尋歡作樂,等著撒旦的歸來。撒旦在途中經過地獄的大門,門正關著,有守門人看守。最後,守門人開了門,看見地獄與天堂之間有一個大深淵,就是“混沌界”。由於混沌王的指點,經過極大的困難,才看到他所尋求的新世界。
第三卷
上帝在寶座上望見撒旦正飛向新世界,把他指給坐在右手的獨子看,預言撒旦要誘惑人類,是之墮落的陰謀會成功;人原本是自由的,能抵抗誘惑,清掃一切對正義、智慧的誹謗。他還宣稱:人的犯罪,不像撒旦那樣出於惡意,而是被誘騙而墮落的。因而要對人類施加慈恩。神子對他的父親施恩於人表示讚賞。但上帝有宣稱:如果神的正義不得滿足,慈恩不能給人,因為人有野心,覬覦神格的尊嚴,難免一死,而累及子孫,除非有人替他受刑。神子說自己願捨己為人贖罪;上帝讚賞他,預定他將化為肉身,並說他的名字高於天地之間的一切精靈,叫所有天使向他禮讚。此時,撒旦飛向新宇宙的邊緣,在一片荒地上,看見被稱為“空虛邊境”的地方,有人與物向那邊飛升。他在飛到太陽,遇到管理太陽的尤烈爾。他先變作天使模樣,假裝熱誠,要觀察一番新世界和人類,並探問人類的住處。他受到尤烈爾的指點,便向樂園飛去。
第四卷
撒旦到了可以縱覽伊甸樂園的地點,接近他所要到達的,反對神、人,獨自進行大計畫的地方。這時他自己陷於種種疑慮之中,恐懼、嫉妒和失望等許多的強烈情緒,盤踞在他心中,但最後把心一橫,決定了罪惡的計畫,徑向樂園前進。樂園外景和地位的描寫。越過境界,化作一隻鸕鶿,蹲在生命樹上,樂園的最高處,環視四周。園境的描寫。撒旦最初看見亞當和夏娃。他驚羨他們姿容的俊美和快樂的情景,決心要使他們墮落。偷聽他們的談話,知道園中知識樹的果子是禁止他們吃的,吃了要受死的刑罰,決定從這裡著手,引誘他們違犯命令。於是他暫時離開那裡,另行設法進一步了解情況,同時,尤烈爾乘著二道陽光線下降,通知那管理樂園的加百列,說有一個惡魔,從地獄裡逃出來,中午時分,裝作一個善良天使,經過他所管天界,飛下樂園來。後來發現他在山上瘋狂的容態。加百列答應在天亮以前找到他。夜來臨了,亞當和夏娃安排就寢。加百列派出天使,分為兩隊,在園內巡邏;並指定兩名天使去亞當房間,以免惡魔陷害睡眠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發現他在夏娃耳旁,在夢中引誘夏娃。惡魔當場被捕,帶到加百列那裡。審問時,他的回答很強硬;但因天上的警示,便飛出樂園。
第五卷
晨曦來臨,夏娃把她的噩夢向亞當敘述,亞當不喜歡這個夢,卻安慰了她。他們出去勞動,先在草廬的門口唱了早晨的頌歌。上帝為了有話向人說清楚,特派天使拉斐爾下來向亞當說明他應該順從,說明他有自由意志,說明他的仇敵將要來臨,說明敵人是誰,為什麼他是敵人,以及其他應該知道對他有利的事。拉斐爾降臨樂園描寫他的姿容,亞當坐在家門口,遠遠地望見拉斐爾到來,出來迎接他,帶他到家裡,用夏娃從園中採集的果實款待他。他們的桌上談論:拉斐爾說明自己的使命,告訴亞當關於他的處境和他的敵人。經過亞當的詢問,說明敵人是誰,怎么會成了他的敵人,從天上的初次叛亂及其原因,說到他怎樣帶他的部隊進入天國的北部,在那裡鼓動部下跟他一起造反,只有一個撒拉弗天使名叫亞必迭的不贊成,同他辯論一場後,決裂了。
第六卷
拉斐爾繼續敘述:米迦勒和加百列怎樣被派去討伐撒旦和他的天使軍。描繪第一次戰役。撒旦和他的部下眾將領,在夜幕之下撒退,開了一個會議發明一種極猛烈機器,第二天打亂了米迦勒的一些軍隊,但他們拔起群山來投擲,壓倒了撒旦的軍隊和機器,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上帝在第三天派他的兒子彌賽亞出征,為他保證勝利的光榮,他帶著父親的權力來到了戰場上,先把他的軍隊分開在左右兩邊站穩,然後把戰車穗雷駛進敵陣中去,使他們不能抵抗,追奔逐北,直到天邊的城牆處;天牆崩裂,他們都恐懼而混亂地跳下去。下面就是深淵,特為他們準備的刑場。彌賽亞凱旋到聖父處。
第七卷
拉斐爾應亞當的請求,講述這個世界最初是怎樣造起來,又為什麼造的;講述天神把撒旦和他的天使叛軍趕出天國以後,宣布他要創造另一個世界,讓另一種生物住在里,派遣神子,帶療赫灼的榮光和天使們做伴,去從事六天的創造工作。天使們用頌歌慶祝他的工作和他的榮歸天國。
第八卷
亞當問到天體運行的事,得到了拉斐爾天使含糊的回答;拉斐爾勸告他探問一些更有價值的知識,亞當同意;再挽留天使講說從他被造以來所記憶的事;被安置在樂園裡,他和上帝談話,關於孤獨和配以適當伴侶的事;初次和夏娃相見並和她結婚。關於這件事和天使的談論;天使反覆叮嚀之後離去。
第九卷
撒旦巡遊了大地之後,心懷狡詐,於夜間霧一樣地回到樂園,進入熟睡中的蛇裡面去。亞當和夏娃早晨出去勞動,夏娃提議把工作分作幾處,各人分乾一處的工作。亞當不贊成,說單幹危險,個曾被預先警戒過的敵人見她獨處便會引誘她。夏娃不願意被看作不夠堅強和決斷,一定要分開勞動,試一試她的能耐。亞當終於讓步了。蛇看見她獨自在一處,便巧妙地前去,接近她起初是注視,接著開口,說了許多諂媚的話,吹捧她,說她如何出眾。夏娃好奇地聽蛇說話,問他怎么能說人的話,而且理解得這么好,蛇回答,說是吃了園中某一種樹的果子就能說話,而且有理性了。這兩樣,以前都沒有過。夏娃要求帶她去看看棵樹。她一看,原來就是禁止她吃的知識之樹。於是蛇的膽子更大了,使用許多的狡智,許多的理由來誘勸她嘗試。她終於嘗試了,覺得味道很美,她想,把這東西讓亞當分嘗還是不讓?猶豫了一會兒,終於決定把這果子帶給他,讓他也吃。亞當起初大吃一驚,這是犯禁,必須死的;但是,見她已經失足,為了熾烈的愛決心和她同死,便也吃了禁果子。禁果使二人都發生效果,知道羞恥了;他們去找東西來遮蓋自己的赤身裸體。於是二人爭吵,互相埋怨。
第十卷
人的犯禁被發覺後,守衛的天使便離開樂園回到天上去,證明自己並沒有放鬆警戒。上帝聲言:撒旦進入園內,不是他們所能防範的。上帝派遣他的兒子去審理犯禁者,神子降臨,給以判決,並可憐他們二人,給以衣物蔽身,然後返回天上。坐在地獄門口的“罪”和“死”動了奇妙的懷念之情,覺得撒旦在新世界的陰謀成功了,人類犯罪了,便不願老守住地獄,決心要追隨他們的父親撒旦,到人類里去。為要把地獄到這個世界的道路修得好走些,他們照撒旦所走的路線,在混沌界上面築起一條大路或橋樑。正當他們準備動身回地獄時,遇到撒旦很自負地乘勝回歸地獄,互相慶賀一番。撒旦回到萬魔殿,在全體會眾面前誇說自己對人類的陰謀成功。聽眾沒有喝彩,只聽得全會眾的噝噝聲。他們和他同時突然變形為蛇,和他在樂園時一樣。在他們的眼前,幻出一幅禁樹生長的景象,他們貪饞地伸長身子去摘取果子來吃,但滿嘴是塵土和苦灰。“罪”和“死”仍進行他們的工作。上帝預告神子將最終戰勝他們而萬象更新;但目前,命令天使們在天上和元素中做二些變化。亞當愈來愈認識自己墮落的處境,感到深切的悲哀,拒絕夏娃的安慰。夏娃堅持並說服了他。她為了避免落到自己子孫身上的詛咒,建議亞當用暴力!他不贊成,卻叫她想起她的子孫可以對蛇報復的諾言,從而抱較好的希望,勸勉她和他一起用悔罪和祈願來平息神怒。
第十一卷
神子把人類始祖表示悔悟的祈禱獻上給天父,並為他們調解。天父接受了,但宣稱他們不辱再在樂園裡住下去。他派天使米迦勒帶他的基路伯隊伍去驅逐他們出去,但要先把未來的事件啟示亞當。米迦勒從天下降。亞當把一些前兆指示給夏娃。他認出米迦勒的來臨,出去迎接他。天使告訴他們必須離開郡里。夏娃的哀嘆。亞當的哀願,服從。天使領他上高山,在他面前展示未來事情的遠景,一直到洪水的發生。
第十二卷
天使米迦勒繼續洪水的故事之後,續講後來的故事。在亞伯拉罕的故事中,逐步闡明亞當夏娃墮落時,想他們約許的“女人的種子”是誰。他的降生、死、復活和升天,直到他再臨以前這段時間的教會情況。亞當對這些故事和約許的事,大感滿意和安慰,和米迦勒一同下山去叫醒夏娃。這期間,夏娃一直在睡,美夢使她心安而柔順。米迦勒兩手領二人走出樂園,火劍在二人後面揮舞,基路伯放哨,守衛樂園。

創作背景

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然而,這個時期的封建王權專制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彌爾頓作為清教徒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社會改革和時代變遷的轉型期,他作為一名革命主義者,願將自己的喜悅和經歷奉獻給他深愛的祖國。他反對王權專制為史詩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1660年王朝復辟後,這時的彌爾頓已經雙目失明,變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詩能表現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實現的雄心壯志。他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用隱蔽的諷喻和滿腔的革命激情寫下了《失樂園》。
《失樂園》選擇的主題來自英美文學思想的根基—《聖經》。《失樂園》的大部分創作是在封建王權復辟後完成的。但是彌爾頓從19歲就開始思考主題的選擇和史詩的內容。《失樂園》的主題節選於《聖經·舊約》中的《創世紀》。

人物介紹

上帝
《失樂園》中的上帝的形象包括二個層面。在第一個層面上,上帝是自由意志的對立物,他專橫、強暴、狹隘。作為萬物的創造者,他的態度武斷而有失公平,只因為他賦予萬物生靈以生命,他便要求它們無限的感激和絕對的服從。人類和所有生靈必須獻上他們的讚歌和禱告;日月星辰的存在也只是為了給他引來愛慕的眼光、他要求天使們對他百依百順、屈膝折腰。他憑藉自己的權威在宇宙間稱霸,他的話就是真理、法令,要求一切天使都遵從。他任人唯親,任自己的兒子為諸聖之長,統攝天國政事。當撒旦和其他天使不滿進行反抗時,他殘忍地將他們打入地獄,讓他們在深洲火湖中備受煎熬。他之所以創造人類,只是將人類作為自己的玩物,任意加以擺布,並向諸神炫耀其權威、他要求人類永遠匍匐於他的腳下、禁果樹其實就是其權威的一種象徵。
在第二個層面上,上帝是以情慾的對立面—理性的象徵意義出現在作品中的。基督教是理性的產物,上帝的本質是理性的。人把自己的理性外在化、形象化,使之成為上帝的特徵。中世紀的天主教認為:理性是上帝和人的最高本質。作為一名基督教徒,彌爾頓繼承了中世紀基督教這一觀念:上帝無所不在,無所不知,關愛萬物。《失樂園》中的上帝形象就具有一種決定事物秩序的理性力量的特徵。
撒旦
《失樂園》中的撒旦具有一種貴族氣質,他代表了一種革命精神,這種精神足以震撼君權神授的制度,革命不一定能夠成功,但鼓舞人心。其次,從撒旦人物形象讀者還可以看到一種古典的悲劇精神,他成為神的目的工具來喚醒人類走向與神複合的新的信仰之路而不自知。
撒旦的最大缺點是他的驕傲自大。他是罪行的始作俑者,他是第一個對上帝聖父的賜福忘恩負義的,他把自己看成無辜的犧牲者,因為他在一項重要職位晉升中被忽略了。但在全體天使都平等、都被愛、都幸福的天庭中,他如此自私地思考的本領是驚人的。他對於自己能推翻上帝的自信顯示了極度的虛榮和自大。撒旦投身於罪惡,他說的每段話都是騙人的,他講的每個故事都是謊言。撒旦不悔改的邪惡本性是不動搖的。甚至當戰敗了從天庭被拋下,他也不考慮改變。通過讓別西卜展現他自己的行動計畫,他盡最大努力去哄騙地獄中的同夥魔鬼們。他向同夥魔鬼們堅稱,他們的快樂將在於作惡而不在於行善。特別是像他對別西卜解釋的那樣,他希望使上帝的意願走入邪路並找到一種使善產生出惡的方法。
總的來說,撒旦的形象是複雜矛盾的,他不是單一的英雄或惡魔,讀者應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撒旦這個人物形象,把他當作一個整體。
亞當、夏娃
詩中的亞當、夏娃是“兩個高大挺秀的華貴形象”。他們正直善良,天真無邪,追求自由,追求知識,但又過於輕信,經不起誘惑,以致痛失樂園,從此走上艱辛的人生旅程。然而,詩人堅信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聖潔的宗教指導下,人類能夠達到幸福的新境界。這反映了彌爾頓在人類命運問題上的清教思想。

作品鑑賞

作品思想

《失樂園》中,撒旦對上帝的反叛和天國戰爭正是封建主義的頑抗和兩階級之間的內戰。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國王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斷頭台。然而,隨著共和國的墮落和腐敗,資產階級與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二世妥協,共同鎮壓了人民大眾的革命運動,封建王朝復辟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失樂園》中彌爾頓用亞當、夏娃對上帝的背叛來映射歷史事件,寓意非常明確。從客觀來看,人民民眾是歷史進步的推動力量和社會進步的最終根源,但是資產階級忽視了人民的力量,成為了封建主義的戰利品。彌爾頓通過《失樂園》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革命意識;提出了一系列思索人性的問題。
《失樂園》以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和撒旦的歷史為主線,說明兩個思想。亞當失去地上樂園的主線說明人類從不識不知的原始社會採集野果過活的自然生活,進入生產勞動的文明社會的歷史過程。這種進步必須依靠知識和勞動。亞當夏娃偷吃的正是“知識樹”的果子,他們在樂園中就養成勞動的習慣,走出樂園後更要靠勞動養活自己和積累財富。
撒旦失去天上樂園的主線說明宇宙間本身就有正反相對、矛盾的兩種勢力存在,人類歷史也反覆出現變革鬥爭的流血事件,出現失樂園的悲喜劇。詩人自己所生活的英國17世紀就是這樣的時代,在詩中得到了折光反映。這條主線也是詩人自己的革命熱情和人民願望的寫照。
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而且詩強調了對情慾的理性控制,是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觀之間的協調。
詩人表面對上帝的讚美實則是暗示專制統制,上帝形象空洞,沒有象徵性,卻是封建權威的代言人。而撒旦形象飽滿敢於反抗上帝,即反抗專制獨裁,這滿足了詩人衝破黑暗統治的願望。
在《失樂園》問世之前,人們遵從《聖經》的意志,對亞當、夏娃偷吃禁果一事抱有“偏見”,認為那是墮落的標誌、痛苦的根源。如果只是從情節上來看,《失樂園》並無過多的創新。但彌爾頓作為一名清教徒,這樣的情節安排不過是他對傳統知識的一種轉述,卻並非《失樂園》的真正意圖,他的真正意圖在於揭示導致人類不幸的根源。
在彌爾頓看來,人類總是缺乏堅定的意志力,當誘惑降臨的時候,他們總是經不住誘惑,把持不住自己,進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喪失了應有的樂園。撒旦的墮落是因為野心勃勃、驕傲自滿;亞當的墮落在於對妻子過度溺愛,感情用事;而夏娃的墮落在於盲目追求,渴望知識。彌爾頓正是通過他們的遭遇,揭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因驕縱、奢侈而失敗的本質。由此,批判的態度在《失樂園》中表露無遺。

藝術特色

詩的格律是無韻的英語英雄詩體,句子由英文和拉丁文結合而成,拉丁句式往往倒裝,雖然無韻,但更顯其別具一格的結構和與眾不同的味道。韻腳對於一首好詩的裝點或真正裝飾沒有必要,尤其對於較長的詩作。韻腳是野蠻時代的一種發明,用以點綴卑陋的音步。自從它被後世的一些著名詩人所採用而格律且成了風氣之後,便成了一種裝飾因了;但它們本身也帶來了很多麻煩、障礙和束縛,在表現方面,往往不及無韻詩能更好表現出來。該詩不用韻腳不能算什麼缺點,雖然有些庸俗的讀者會這樣看,其實,它樹立了一個樣本,在英語詩中第一部擺脫了近代韻腳的枷鎖,而恢復了英雄史詩的原有的自由。
《失樂園》在編構上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史詩傳統(即通過克服琅唯險阻而建立豐功偉績來樹立古代英雄形象),藉助於天堂和地獄、混沌和人間多種雄渾壯闊的場景,來成全撒旦的英雄特質。全詩除結構宏偉壯觀之外。長詩的文字在平淡樸實之中呈現出恢弘大氣之美。整部作品以簡練的英語和古典拉丁相結合,以無韻詩的體制、不拘一格的辭行分布的長句子,表現出不可抵擋的革命氣勢髒飽滿的革命熱情。而且詩慣用拉丁語式的句式和不規則的語法結構,句式往往倒裝,這打破了當時語言的常規、不拘於形式。
彌爾頓從《聖經》中摘取材料來作為創作《失樂園》的參考,裡面內容包羅萬象,表達了詩人對人精神內容的深刻探索以及他的睿智和情感,作者在作品中汲取了古典史詩中所有的經典修辭手法,並融合了17 世紀英國流行的詩歌形式,加進詩人對人性和宗教/政治等問題的看法,蘊含了詩人對自己失明的哀痛、對光明的渴望,通過簡單的聖經故事構思成偉大莊嚴、語言典雅、聚集古典與基督精神以及樸實無華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傳世史詩。
詩人多舛的命運,使他在描寫撒旦時不自覺把撒旦刻畫成一個反抗暴政、渴望自由的形象,這個形象承載了他對自由和平、公平正義的渴望。但是他這種希望在當時的黑暗社會是無法實現的,他感到失落無奈,他將撒旦刻畫為英雄是對現實的無奈與諷刺。但是他還批判撒旦的陰險狡詐。
詩不僅有著撒旦這種矛盾體,而且歷史學家驚人地發現彌爾頓以宗教為框架的作品包含了道德意志的心理學特點,這更能直接表現出人文主義價值觀。而超越了新古典主義的思想。彌爾頓大膽地開創了用宗教信仰來思考人性的先河。他的史詩集中描寫了人性的墮落,犯罪和悔改的過程,這體現了清教主義的思想內涵。嚴格說來,一個人文主義者所研究的文學需要不斷地拄陳出新。他們在文學作品中發現的人性表現出了自我的人格特點,而文學角色的經歷也正是作者本人人生經歷的寫照。文學作品對人性的研究是具體、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零散的。
“聖經體”就是指所用辭彙簡樸如“欽定本”聖經中常用的單音節基本辭彙,句構是一連串的獨立短句,往往用and連線起來,文字以純樸剛強為特點。古典史詩則是莊重而崇高的調千,節奏舒緩有力。而像傳奇、田園牧歌、抒情詩、 清晨讚歌等都是輕鬆的氣氛,柔和的東西。它們的風格在根源上是對立的,由於受到了混合傳統的響,彌爾頓使它們在《失樂園》中得以共存。除了體裁混合之外,“彌爾頓還善於用不同的文學模式描繪不同的情境: 英雄模式與撒旦; 混合模式與天的情況; 牧歌模式與墮落之前的伊旬:人類墮落之後的悲劇模式”。
彌爾頓從兩方面對歐洲史詩傳統進行了繼承。一方面是對希臘希伯來古典傳統的繼承。一方面是對希臘希伯來古典的繼承,英勇與道德訓誡,異教道德與基督教道德。另一方面足對本國傳統的繼承,《貝奧武甫》中異教與基督教的混合特徵,《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講故事模式,斯賓塞的傳奇模式。

作品影響

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第一次在文學創作領域內把反面人物撒旦作為主人公來塑造,這不僅顛覆了文學創作中描繪正面形象的傳統風格,而且還旗幟鮮明地融入了自身的社會理想、反抗思想,引起了廣泛共鳴。這是文學領域的一次創新。

作品評價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失樂園》是半宗教半藝術的史詩的晚花,但是總體上對《失樂園》評價不高。他認為詩的內容意蘊的深度,獨創性的創作魅力,特別是在史詩的客觀態度方面,都不及但丁。黑格爾將其歸結為“詩中所寫的衝突及災難性結局是戲劇性的,抒情詩的奔放和道德教訓傾向使得題材遠遠脫離的原始史詩的形式。”
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失樂園》的不同凡響在於其不可思議地融莎士比亞的悲劇、維吉爾史詩及《聖經》預言這三者於一體。《麥克白》中恐怖的病態與《埃涅阿斯記》中的噩夢體驗,以及希伯來聖經中的獨斷權威等相互融和。這種融合可以讓任何文學作品墮入九層地獄,但眼盲並遭到政治失意打擊的彌爾頓卻是堅不可摧的。西方文學中也許沒有比這更成功的宏偉想像。”
中國文學家魯迅:彌爾頓取《舊約》事作《失樂園》,有天神與撒旦的戰事。以喻光明與黑暗之爭。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1958年,《失樂園》,傅東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失樂園》,朱維之譯,上海譯文出版社、桂冠(1994)、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吉林出版(2007)
1987年,《失樂園》,金髮燊譯,湖南人民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005年,《失樂園》,劉彥汝譯,哈爾濱出版社
2012年,《失樂園》,劉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失樂園(多雷·插畫世界)》,朱維之譯,譯林出版社

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英國文學史上六大詩人之一。彌爾頓是清教徒文學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為資產階級民主運動而奮鬥。
約翰·彌爾頓約翰·彌爾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