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小吃
- 主要食材:麵粉
- 分類:小吃
- 口味:鮮香
簡介,熱乾麵,豆皮,湯包,煨湯,豆絲,糊湯粉,燒麥,面窩,
簡介
武漢的小吃很多,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梅、福慶和的牛肉豆絲、糯米包油條、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等等。其中又以老通城、小桃園、蔡林記、四季美合稱武漢“四大名小吃”,曾經的風光無限,讓很多“老武漢”如數家珍。著名的美食街區有武昌戶部巷、黃陂好吃街、漢口吉慶街等。詩讚曰:
漢皇風光最繁華,十里囂塵百萬家。不是文人才筆大,焉能寫盡各生涯。
芝麻饊子叫淒涼,黃陂街邊賣小吃。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糍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芝麻饊子叫淒涼,黃陂街邊賣小吃。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糍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與山西的刀削麵、兩廣的伊府麵、四川的擔擔麵、北方的炸醬麵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據說,上個世紀30 年代初期,漢口有個叫李包的人在關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麵。一個夏天的晚上,李包還剩下許多面沒賣完,他怕發餿變質,就把麵條煮熟後撈起來晾在案板上。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李包一不小心將油壺裡的麻油潑在麵條上了。他當時靈機一動,索性把麻油拌和到麵條里,然後將麵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過麻油的麵條放在沸水裡燙熱,再濾乾水放到碗裡,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芝麻醬、辣椒醬、榨菜、蔥、姜、蒜、醬油和香醋等佐料,頓時香味撲鼻,惹得人們爭相購買。吃過麵條後,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以後,李包便專門賣起“熱乾麵”來了,還教了許多徒弟。幾年後,有個姓蔡的徒弟在漢口滿春路開了一家熱乾麵館,店名叫“蔡林記”,漸漸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
蔡林記位於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854號。其熱乾麵,晶潔爽口,味道鮮美,深受廣大市民的讚賞,享有武漢名小吃的美譽。而今,熱乾麵已遍及江城,歷久不衰,武漢人過早(吃早餐)更是離不開這一種具特色的麵食。
1930年,黃陂的蔡明偉夫婦家在漢口滿春路口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店名的由來是因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鬱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正如他們夫婦所期盼的那樣,“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蔡林記”營業面積(1—4層)達490平方米,最高峰日銷售熱乾麵達450公斤。
“蔡林記”熱乾麵的品種的變化:1983年前為三個品種,即叉燒熱乾麵、全料熱乾麵、蝦米熱乾麵。1996年6月18日重張後的擴大為8個品種,即為:全料熱乾麵、蝦米熱乾麵、蝦仁熱乾麵、雪菜肉絲熱乾麵、炸醬熱乾麵、財魚熱乾麵、三鮮熱乾麵、果味熱乾麵。擬推出滋補型的二個熱乾麵新品種。如今,在保持傳統產品熱乾麵的同時,“蔡林記”增加小吃品種達4大類40餘種。而經營熱乾麵銷售額占小吃品種的46%。
蔡林記的熱乾麵,面彈醬香作料全。說道武漢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熱乾麵,以上世紀30年代創立的蔡林記為代表,這是武漢人最珍貴的味蕾記憶。熱乾麵分了牛肚、牛肉、炸醬、全料等口味,面身筋道,拌上秘制濃香芝麻醬。
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名為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武漢黃陂的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
豆皮本是黃陂的鄉土風味小吃,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樓的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製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膾炙人口,人稱“豆皮大王”。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讚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老通城的香豆皮,皮酥米糯直流涎。創辦於1931年的老通城有“豆皮大王”之稱,曾接待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多位中外政要。出品花樣繁多的小吃,以三鮮豆皮最出名,皮兒金黃,糯米香軟,餡料豐富。
湯包
離“老通城”不遠的江漢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漢人譽為“湯包大王”。“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薑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四季美湯包1927年開業,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有名廚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肉皮用得新鮮,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蟹黃湯包要用陽澄湖大鮮蟹,受到食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湯包成為主打。最經典的吃法是先輕咬破表皮,慢慢吸盡裡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麵皮和肉餡。
煨湯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漢的煨湯, “小桃園”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小店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秘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於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將雞塊入油鍋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豆絲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橋一帶,以經黃陂風味的豆絲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其他還有黃陂三鮮、黃陂糍粑)。吃客唐魯孫:“談到吃牛肉,黃陂的牛肉豆絲,固然遠近知名,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倒也貨真價實,腴而不膩。是長江中下游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並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當然為了便於保存可切絲晾乾成為乾豆絲。一般吃飯濕豆絲可以炒食或煮食,最好吃的是與牛肉或臘肉一併炒或煮,乾豆絲就只能夠煮食了。在湖北黃陂豆絲是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年臘月,家家戶戶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
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漢族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燒麥
漢口花樓街、交通路交匯處的“順香居”是一家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老店。該店製作的重油燒麥,油重而不膩人,味道鮮美,而且形如銀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開。燒麥的製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乾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餡。麵粉加水適量,放少許精鹽揉和成麵團,擀成一張張荷葉形薄皮,放入餡心,加少許麻油包成。燒麥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厭。
面窩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面窩,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