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楚雄州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楚雄州人民政府同意,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8日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雄州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8日
  • 發布單位: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和《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雲政辦發〔2021〕17號)、《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保障能力的通知》(雲人影辦發〔2021〕1號)精神和要求,提高我州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保障能力,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楚雄州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省氣象局和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準確把握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業務、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技引領作用,落實屬地責任,嚴守安全底線,形成作業指導更加科學、作業指揮更加快捷、作業操作更加安全的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體系,全面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質量和效益,促進我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機構健全、投入穩定、組織完善、技術精良、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技術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和精細化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安全風險綜合防範能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更加最佳化。“十四五”期間,新建40個以新型火箭為主的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含流動作業點),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到0.5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保護烤菸面積達到55萬畝以上;實現以烤菸為主的農作物遭受冰雹災害損失在“十三五”基礎上降低40%以上。到2035年,推動我州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和服務能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
二、做好重點領域服務保障
(一)強化農業氣象保障服務。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的趨利避害作用,圍繞全州烤菸、糧食、果菜等高原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區域、重要農事季節,加大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力度,強化動態監測和區域聯防,最大程度減輕冰雹災害損失。開展農業主產區自然災害評估和精細化區劃工作。穩步推進以烤菸防雹為主的防災減災體系試點並向全州推廣。(州氣象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菸草專賣局(公司)、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生態氣象保障服務。提升我州區域內哀牢山—無量山山地生態屏障區、生態脆弱區、乾熱河谷地帶、重要河流水源區、旅遊景觀保護區的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能力,在重點水庫、流域、重要生態保護區建設一批人工增雨作業點,常態化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作業,發揮其在水源涵養、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野生菌保育、水庫增蓄水等方面的作用。(州氣象局、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水務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做好重大應急保障服務。完善應對森林草原火災火險、乾旱、異常高溫、冰雹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根據重大活動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提升軍民聯合應急保障能力。(州氣象局、州農業農村局、州生態環境局、州林草局、州水務局、州應急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基礎業務能力
(一)提升監測能力。聚焦我州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最佳化探測裝備布局,實現氣象探測數據共享。“十四五”期間,建設一部X波段和一部C波段(或S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完成10縣市大氣電場儀、雨滴譜儀建設,對全州125個區域自動觀測站進行多要素升級改造,並補充建設40個氣象自動觀測站,構建廣覆蓋、細分辨、高精度的雲水資源綜合立體探測系統,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基礎支撐能力。(州氣象局、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財政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作業能力。建設楚雄滇中、滇西人工影響天氣彈藥轉運存儲基地,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供保障。最佳化作業點布局,在重點農業主產區、生態修復保護區增加建設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進一步擴大作業區域。每縣市配置一輛人影移動作業車輛(含作業裝備),提升人影應急作業機動性;加快列裝更高安全性能的作業裝備,推進火箭、高射炮、煙爐等作業裝備自動化、信息化更新改造,完成全州所有作業點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加快推進作業高炮自動化改造,提升完善作業通信系統,增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性、科學性、及時性和可靠性。(州氣象局、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州財政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指揮能力。繼續推進州、縣兩級3D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建設,對縣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業務平台進行升級改造。加強氣候趨勢預測和天氣過程的監測預報預警,提前研判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需求和條件。加強與空中交通管制部門的信息融合,提升指揮調度和區域聯合作業水平,建設集智慧型識別、科學指揮、精準作業、定量評估的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州氣象局、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財政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一)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重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基礎研究,加強與省級業務部門的交流,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技術研究,提升作業條件監測預報、作業用彈量、作業效果和效益評估等能力和水平。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遠程指揮作業等新技術運用。深化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企業的合作,加強人工防雹關鍵技術研究,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科技水平。(州氣象局、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財政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團隊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有關專業科技人才。認真落實好《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保障能力的通知》要求,完善人員配置,州人降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6人—8人,縣市人降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3人—5人,所需經費分別納入州、縣市兩級財政預算。統籌各類專業隊伍集約發展,將作業人員納入基層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強化技術培訓,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配強骨幹力量。各縣市要高度重視和加強作業隊伍建設,穩定作業隊伍,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作業人員勞務報酬,保障合理待遇。(州氣象局、州科技局、州財政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一)落實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個必須”要求,健全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執行作業點就位“雙批准”制度,強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依法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職責,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州氣象局、州應急局等督促落實)
(二)加強重點環節安全監管。健全部門間緊密協作的聯合監管機制,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行業監管職責,加強作業裝備安全管理,依法審批許可彈藥購買、運輸、存儲、使用和廢棄,嚴格彈藥流向信息登記。依法加強對作業人員的政審備案和培訓,落實空域申請、作業安全保衛、作業站點巡查等工作制度,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州氣象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公安局、州應急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安全技術水平。加快列裝高性能的作業裝備,限期淘汰落後和老舊裝備。加強安全技術防範和信息化管理,套用物聯網、智慧型識別、信息安全等技術,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智慧型化平台建設,實現對作業點、作業裝備、彈藥的遠程監控和實時風險監控預警。(州氣象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進一步發揮人工防雹增雨指揮部的職能和作用,加強對全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政策指導和統籌規劃。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本地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將其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進一步完善指揮部成員單位和辦公室職責、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州人工防雹增雨指揮部成員單位,各縣市黨委、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健全聯動機制。加強州縣之間、部門之間、區域之間、軍地之間的溝通協調,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上下銜接、分工協作、統籌集約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聯動機制,協同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建設、業務運行保障及監管、協調和服務等方面工作。(州人工防雹增雨指揮部成員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工影響天氣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有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加大向上爭取力度,最佳化投入結構,重點支持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運行維持和作業保障等。作業點運維經費按照《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保障能力的通知》有關要求保障。加快建立農業、林業、菸草、水利、保險等主要受益行業對人工影響天氣的長效投入機制,積極開展以烤菸防災減災為主的新型人工影響天氣體系建設。(州發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州水務局、州菸草專賣局(公司),有關保險企業,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依法依規管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和《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配套完善有關制度。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類組織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相關活動。完善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地方有關標準,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水平。(州氣象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公安局、州應急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科普宣傳。將人工影響天氣科普宣傳作為公益宣傳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融入科普基地、防災減災基地和科普場館等內容建設。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對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認識。對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州氣象局、州教育體育局、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生態環境局、州應急局、州林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解讀

《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楚雄州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楚政辦函〔2021〕47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實施方案》精神,現就《實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內容等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和意義
人工影響天氣是氣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進入發展最快、服務最廣、效益最突出的階段。楚雄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是全省人工影響天氣規模最大的地州之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的高度關心和重視下,我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服務防災減災救災、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十分重要而獨特作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2021年3月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雲政辦發〔2021〕17號),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準確把握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能力建設,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嚴守安全底線,落實屬地責任,不斷開創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新局面。
二、人工影響天氣的含義
人工影響天氣指為避免和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主要分為總體要求、做好重點領域服務保障、提升基礎業務能力、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安全監管體系、完善保障機制等6個部分,主要內容為:
一是總體要求。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形成機構健全、投入穩定、組織完善、技術精良、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技術不斷提高,現代化水平和精細化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安全風險綜合防範能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更加最佳化。“十四五”期間,新建40個以新型火箭為主的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含流動作業點),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到 0.5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保護烤菸面積達到55萬畝以上;實現以烤菸為主的農作物遭受冰雹災害損失在“十三五”基礎上降低40%以上。到2035年,推動我州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和服務能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
二是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服務。強化農業氣象保障服務、生態氣象保障服務、重大應急保障服務的抗旱防雹作業和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作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保障能力。
三是增強基礎業務能力。構建廣覆蓋、細分辨、高精度的雲水資源立體探測系統,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監測能力;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基礎支撐能力;建設集智慧型識別、科學指揮、精準作業、定量評估的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提升作業能力;建設楚雄滇中、滇西人工影響天氣彈藥轉運存儲基地;最佳化作業點布局,在重點農業主產區、生態修復保護區增加建設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提升人影應急作業機動性;完成全州所有作業點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加快推進作業高炮自動化改造,增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性、科學性、及時性和可靠性。
四是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省級業務部門的交流,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技術研究,提升作業條件監測預報、作業用彈量、作業效果和效益評估等能力和水平。加強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好《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保障能力的通知》要求,統籌各類專業隊伍集約發展,將作業人員納入基層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保障合理待遇。
五是強化安全監管體系。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組織管理體系;落實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強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雙重預防”,健全緊密協作的聯合監管機制;提升作業裝備質量,加強作業裝備彈藥的全流程管理和實時風險監控預警。
六是完善保障機制。加強領導和協調,健全各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州縣、部門、區域、軍地之間的上下銜接、分工協作、統籌集約的工作機制;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考慮,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加快建立農業、林業、菸草、水利、保險等主要受益行業對人工影響天氣的長效投入機制,積極開展以烤菸防災減災為主的新型人工影響天氣體系建設。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類組織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相關活動。完善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地方有關標準,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水平。
四、《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
(一)科普宣傳。將人工影響天氣科普宣傳作為公益宣傳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融入科普基地、防災減災基地和科普場館等內容建設。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對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認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水平,為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相關活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二)加大投入力度。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十四五”人工影響天氣發展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落實當地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機構和人員,並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三)落實工作責任。縣(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工作責任,形成貫徹執行《實施方案》的合力,不斷完善人工影響天氣相關工作機制,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相關活動,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實施方案》落實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