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奎(京劇演員)

李多奎(京劇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4歲隨父來到北京,8歲入慶壽和科班學藝,向賈志臣先生學河北梆子和京劇老生。9歲登台,12歲便以《打金枝》、《硃砂痣》唱大軸。16歲變聲後,從程春祿先生學京胡。24歲嗓音恢復,26歲拜羅福山先生為師改學老旦。他與文亮臣、松介眉同為羅福山的入室弟子。並得到龔雲甫先生教益,後又深得龔先生琴師陸彥庭先生的教授和輔佐,藝事大進。當年他為提高演唱技藝,私下以胡琴自拉自唱,練聲吊嗓達數年之久,因而給嗓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龔雲莆息影歌壇,他邀請龔的琴師陸五(硯亭)為其伴奏,陸並將龔的演唱奧秘、訣竅及劇目盡皆傳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多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河間
  • 出生日期:1898年十月初六
  • 逝世日期:1974年7月25日
  • 職業:京劇演員
  • 代表作品:《釣金龜》,《望兒樓》,《太君辭朝》,《游六殿》《赤桑鎮》,
人物生平,個人簡介,成長經歷,代表劇目,藝術特色,主要弟子,碑銘,敬業精神,不幸遇難,個人履歷,

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十二歲入慶壽和科班學老生,變聲後從陸彥庭學胡琴,後嗓音日漸洪亮,常由陸操琴調練嗓音,為龔雲甫所見,改學老旦,拜羅福山謝寶雲、龔雲甫為師。李多奎兼取三家之長,結合自己的條件注意韻味,古樸大方,蒼秀挺拔,韻味醇厚,創立了老旦新腔,世稱“李派”。他的演唱重於用氣之功,他常說“氣為音之本,無氣無聲。”他對於演唱中的換、偷、提、噴、吞、吐、收、放各種用氣之法安排的精細到家。他在演唱中無論是急促的快板,還是長拖腔的慢板,都能唱的氣足神通,保持聲音的圓潤悅耳,他還十分注意聲韻的變化和感情的表達結合。李多奎1929年隨程硯秋到上海演出,一出《釣金龜》轟動申城,震動浦江兩岸。後又與高慶奎金少山等合作,經常演出於京滬各地,他擅演的劇目有《遇後龍袍》、《太君辭朝》、《行路哭靈》等。
解放後參加北京京劇團,1961年與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了《赤桑鎮》再次引起轟動,成為老旦、銅錘戲的代表作品。李多奎在多年的演出實踐中又總結出了“亮”中加“柔”,“脆”中摻“潤”,這樣一種老旦唱腔技法,把劇中人物不同環境下的感情變化表達的細緻入微,極富聽覺欣賞之美感。演出實踐中,觀眾聽起來亮、脆、寬、窄、潤、柔、甜、沙兼而有之,力求展現京劇老旦演唱技巧的音樂完美性,李多奎也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成為龔雲甫之後我國京劇藝術界影響最大、最深遠的老旦名家,也是京劇表演藝術隊伍中一位承前啟後、精益求精的藝術大師。李多奎除精心創作演出一批優秀京劇劇目之外,還培養了大批的藝術後人,如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李鳴岩王夢雲王曉臨等等。
李多奎李多奎
由於他間接得到龔氏真傳,藝事漸趨精到,加之氣力充沛,又繼承了龔氏唱法上的特點,因而,不久就與當時幾位龔派老旦諸如臥雲居士松介眉等人齊名,並雄於舞台上最為顯著的人物。常與程硯秋高慶奎金少山馬連良等名家合作,深受歡迎。1961年與裘盛戎先生排演《赤桑鎮》,大獲好評。

成長經歷

(1)4歲隨父來到北京,8歲入慶壽和科班學藝,向賈志臣先生學河北梆子和京劇老生。(2)9歲登台,12歲便以《打金枝》、《硃砂痣》唱大軸。
(3)16歲變聲後,從程春祿先生學京胡
(4)24歲嗓音恢復,26歲拜羅福山先生為師改學老旦。並得到龔雲甫先生教益,後又深得龔先生琴師陸彥庭先生的教授和輔佐,藝事大進。常與程硯秋高慶奎金少山馬連良等名家合作,深受歡迎。擅演劇目有《釣金龜、行路、哭靈》、《望兒樓》、《遇後、龍袍》、《太君辭朝》、《滑油山、游六殿》《岳母剌字》等。
(5)解放後,加入太平京劇社,與譚富英裘盛戎、梁小鸞等名家合作演出。後參加北京京劇團。
(6)1961年與裘盛戎先生排演《赤桑鎮》,大獲好評。勢如穿雲貫石。李盛泉、李金泉、時世寶和趙鳴華、王夢雲、王曉臨、李鳴岩、林麗娟等皆宗法之。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有《釣金龜》、《行路哭靈》、《望兒樓》、《遇後龍袍》(或稱斷太后、打龍袍)、《太君辭朝》、《滑油山》、《游六殿》等。晚年與著名淨角裘盛戎合演的《赤桑鎮》,堪稱絕唱。
赤桑鎮赤桑鎮

藝術特色

李多奎先生嗓音宏亮蒼勁,吐字清楚,行腔流暢,韻味渾厚,中氣尤為充沛,勢如穿雲貫石。他嗓音洪亮寬厚,音質飽滿明淨,高低音均佳。氣力充沛並善於運用。在龔雲甫唱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咬字真切、噴口有力的優長,加強了唱腔的力度,高腔唱得蒼勁挺拔,低腔更能委婉沉著,大段唱工紮實穩健,行腔舒展大方,尤其是垛板,節奏愈快,氣息愈見勻停而且字字有腔,充分展示了演唱技巧的高超,具有醇美的特殊韻味。
滑油山滑油山
李多奎具有一副得天獨厚的“中鋒響堂”嗓子,他的嗓音富有表現老年婦女那種雌音和衰音,而且對於吐字、噴口均極講究。幾十年以來藝術實踐和不斷深入研究與改進,在龔派的基礎上,在老旦行當中又形成了個人的演唱風格,創出了一個影響很大的“李派”。後來也成為老旦行當中資望較高的老藝人。

主要弟子

一生收徒甚多,私淑者更眾,李盛泉李金泉王曉臨王夢雲時世寶、趙鳴華、李鳴岩林麗娟等皆宗法之。

碑銘

君諱萬選,字子青,河北河間人氏。一九零九年入慶壽和科班工老旦,藝名多奎,宗法龔雲甫,師事羅福山。龔開創於前,世稱龔派;君建樹於後,博採眾長,獲鐘球高懸之譽,迥異前賢,始創李派,妙藝馳名遐邇,習老旦者無不學君,故桃李芬芳。弟子中李盛泉李金泉為佼佼者。君演出代表劇目尤以《釣金龜》、《打龍袍》最膾炙人口,歷與梨園諸家合作煥然,有珠之輝。君對京劇事業貢獻尤巨。君生於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歿於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當代老旦泰斗永逝刊石,紀德乃為銘。
金玉其聲 菊壇君子 其人永保德馨

敬業精神

李多奎先生趕排《赤桑鎮》
1961年,北京京劇團向黨的生日獻禮,由裘盛戎與李多奎二位先生合演了經過改編整理的劇目《赤桑鎮》。李多奎先生在接受任務之後說:“咱要向裘先生看齊,他幾天(完成任務)我就幾天。別因為我誤了獻禮的日子。”
游六殿游六殿
當年六十三歲的李先生已屬“桑榆暮年”,又患有高血壓症,趕著背戲詞兒對老人來講確實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為了向黨的四十歲誕辰獻禮,他抱病服藥,廢寢忘餐,一邊背詞兒,一邊自己拉著胡琴,哼著曲調設計唱腔,反覆推敲仔細琢磨。他借鑑了自己過去常演的傳統劇目《徐母罵曹》、《滑油山》和《游六殿》的部分唱腔,只用了八天時間便完成了背詞和設計唱腔的任務。響排的時候,裘先生拱手抱拳對李先生說:“二叔,時間這么緊,太難為您了。”
在劇中,李先生不受京劇傳統字韻方面的困囿,對於讀音距離國語較遠的“上口字”作了修改,(“上口字”是指在京劇唱念中與北京語言聲、韻不同的字)例如:“龍圖閣大學士”的“學”字,仍然念作xue而不“上口”。這是他一貫的革新精神,在其他戲中也多有體現。這對當時京劇界元老派的李先生來說是很難得的。
今天我們聽到的裘李二位大師1961年5月底在北京長安戲院演出的《赤桑鎮》實況錄音,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韻味醇厚、神完氣足是他們演唱的共同特點。但由於趕排的時間太緊,使得李先生有兩處忘詞兒的地方,可觀眾並未計較這些,而是早被醇醪的聲腔所陶醉。後來,李先生對唱腔和唱詞又重新進行了小的修改,並增加了兩句唱詞“適才間言語中把你衝撞,你體諒我年邁人失子的心腸”。還設計了一個很悅耳的大腔兒,然後再接唱後面的詞兒,這樣一來,把吳妙貞請包拯諒解自己因失子之痛而激發的過頭言行的心情表達出來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演出時始終沒有加上。可惜這齣戲只演了半年,李先生便因“中風”住進了醫院。沒有他的合作,裘先生也很少演這齣戲了。
後來方榮翔先生說:“如果二位先生再把《赤桑鎮》這齣戲唱它二十年的話,一定會更完美。”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更準確地說,是由於裘盛戎和李多奎二位先生得天獨厚的天賦條件、爐火純青的演唱技巧以及有口皆碑的藝術聲望,才保住了《赤桑鎮》這齣戲。再就是該劇音樂方面的聲腔結構,充分體現了裘、李兩派的藝術特色,而成為流派繼承者的範本楷模,也是由於裘、李二位先生既是唱腔設計者,又是表演者的緣故。吳妙貞這個角色,是李先生創作的最後一個老年婦女形象。由於疾病的關係,同年年底,李先生不得不終止了他半個多世紀的舞台生涯。雖然當時還充滿了老驥伏櫪之情,但遺憾的是從此便永別了他熱愛的舞台。在這以後的1963年冬天,李先生抱病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等諸位先生,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用三個月的時間,拍攝了影片《秦香蓮》,這是他最後一次的粉墨生涯。
秦香蓮秦香蓮

不幸遇難

萬一英回憶
萬一英動情地講起她的師傅——著名老旦演員李多奎先生的不幸遭遇。
1966年文革開始後的紅八月,一群紅衛兵抄了李老的家。他們竟然不顧李老年老多病,長期半身不遂臥床不起,把李老從床上拉到地下,狠狠地抽打李老麻木了的半邊身子100鞭子,直打得半身紅腫,胳膊腫得和大腿一樣粗……
朋友點好的菜已經上桌了,我只好和萬一英道別,進包間吃飯。我一邊吃菜,一邊講李老的不幸遭遇。程老接著我的話茬說:“挨打的何止是李多奎老先生一個人呀,京劇界受迫害致死的就有馬連良、周伩芳、葉盛章、言慧珠……數不清啊!”年近80的邵老師給我們講了1966年8月23日在孔廟揪斗荀慧生等人的情況。那天紅衛兵把舊戲裝舊戲箱都集中在孔廟,點火燒,讓文藝界的“牛鬼蛇神”跪在火堆旁,在八月流火的日子裡,用火烤。從女八中來的兩卡車女紅衛兵,站在“牛鬼蛇神”的身後。這些16歲的女娃娃,比男人還厲害!她們用手中的銅頭皮帶,拚命地抽打比她們的爺爺年齡還要大的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被打得遍體鱗傷,扒在地上。挨打最厲害的是作家肖軍,還有老舍。老舍當時已經68歲,還有病,不一會兒就被女紅衛兵打得頭皮開裂,鮮血直淌。第二天就跳進太湖自殺了。邵老師當時就在現場,他嚴厲地制止這些女娃娃:“不能再打了,這樣會打死的。”一個女娃柳眉倒豎,杏眼園睜,惡狠狠地說:“打死活該!”
這是什麼世道?當時有種說法:十八歲以下的紅衛兵打人不犯法,打死活該!這些16歲的女娃娃大約也是53歲左右了,還沒見有一個人站出來承認錯誤。你不能公開承認,在網上說句人話也行嘛。
由於十年浩劫,造成京劇演員斷檔,劇目斷檔,觀眾斷檔。李瑞環同志創意策劃的“音配象”工程,是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我們的京劇藝術是三大國粹之一,代表了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必須發揚。我們必須發揚好的,抵制壞的,我們的青年才有希望。通過文革,我悟出一個道理:“人之初,性本惡”!人必須一輩子學好。學壞有一個鐘頭,一部黃片,就可能學壞了,很容易。要想學好,要苦學一輩子,努力克制自己的各種私慾。京劇是一種高雅藝術。欣賞京劇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的。有一些青年人,文化素養低,好吃懶做,分不清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們(她們)不喜歡京劇,一是缺乏歷史知識,看不懂,不會欣賞,二是迷戀社會上的大量誘惑,從本質上迷戀“吃、喝、嫖、賭、抽”,報紙上有大量的犯罪事實,不再一一詳述了。總之,“說書唱戲勸人方”!我希望年青人,能耐下心來聽一聽京劇,可以淨化心靈。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妙方。
趙鳴華回憶
我的老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與我們訣別已二十年整了。
“文革”期間,恩師受到迫害。我曾幾次冒著風險進京看望他老人家。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是在一個落葉紛紛、蕭瑟淒涼的深秋。當走到離老師家不遠的胡同口,驀地,看到先生正在艱難地清掃著路上的垃圾。我不遠千里而來,不就是為了看望恩師、暢敘別後的積愫嗎?然而此時師徒二人卻站在堆滿殘枝敗葉的垃圾旁,潸然淚下,相對無言。1974年,我的老師在“四人幫”的迫害下,含冤離開了我們。
劉嵩昆回憶
“文革”時家中被抄慘遭迫害,年近七旬的李老,被打得遍體鱗傷,全家被趕至一間屋內棲身,但他依然豁達開朗,堅信共產黨。隨著病情日益加重,1974年初,住進了友誼醫院,7月25日21時25分,因患肺氣腫病逝,享年76歲,後葬於佛山陵園

個人履歷

1898年十月初六,李多奎出生於河北河間
1911年——1925年
1911年,李多奎在孫弼臣辦的慶壽和科班與賈多才等一起邊學邊演
1920年9月12日,第一舞台,北京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李多奎與尚小雲、程硯秋、程繼仙等合演《雙探母、回令》
1922年10月,和聲社,上海亦舞台,李多奎與侯喜瑞合演《李逵探母》
1922年10月26日,李多奎與吳富琴等演出《探寒窯》
1923年2月21日,玉華社,中和戲院,日場,李多奎等演出《法場換子》
1924年9月19日,玉華社,中和茶園,李多奎與吳彩霞等合演《別宮》
1925年1月18日,玉華社,中和園,李多奎等演出《打龍袍》
1925年5月23日,中和園,李多奎等演出《打龍袍》
1925年6月14日,中和園,李多奎等演出《胭脂虎》
1925年,李多奎加入程硯秋“鳴和社”,為主要老旦演員
1926年——1930年
1926年1月23日,鳴和社,華樂園,日場,李多奎與陳少五等合演《行路》
1926年1月31日,鳴和社,華樂園,日場,李多奎等演出《孟津得寶》
1926年9月21日,中和園,李多奎等演出《游六殿》
1926年9月29日,中和園,李多奎等演出《目連救母》
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春節義務戲,李多奎與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等合演《大登殿》
1929年,李多奎加入“扶榮社”,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0年初,李多奎加入程硯秋重組後的鳴和社,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0年,李多奎加入慶雲社,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0年,李多奎加入慶群社,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0年3月11日,開明戲院,李多奎與趙瑤琴等演出《胭脂虎》
1930年3月29日,扶榮社,中和戲院,日場,李多奎與董俊峰等合演《打龍袍》
1930年4月1日,李多奎與陳德霖、程硯秋、言菊朋等合演《探母回令》
1930年5月18日,李多奎與陳德霖、黃桂秋、言菊朋等合演《探母回令》
1930年8月11日,“鳴和社”發起陝災義務戲,於中和戲院演出,李多奎與霍仲山合演《滑油山》
1930年9月25日,鳴和社應張群和上海市長之邀赴滬演出,李多奎等先行自天津乘順天丸船赴上海
1930年11月19日,第一舞台由市公安局各區署籌募遼寧水災賑濟會、梨園公會、世界紅十字會聯合籌辦三場義務戲,李多奎等參加演出
1930年12月1日,鳴和社,中和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合演《釣金龜》
1930年12月31日,鳴和社,中和戲院,李多奎與吳富琴等合演《母女會》
1931年——1934年
1931年8月30日,“鳴和社”於北平中和戲院演義務戲助賑江淮流域水災,並於報紙刊出啟事,李多奎為發起人之一
1931年9月2日,“鳴和社”演賑災義務戲,中和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合演《釣金龜》
1931年9月13日,北京第一舞台,北平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義演,李多奎等合演《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
1932年2月,李多奎演出《巧辦花燈》的趙州橋部分
1932年3月5日,慶盛社,華樂園,日場,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3年3月26日,李多奎與馬富祿合演《釣金龜》
1933年5至6月,程硯秋自歐洲歸來後,再次重組“鳴和社”,李多奎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3年10月4日,慶盛社,華樂園,日場,李多奎與馬連昆、慈瑞泉等合演《打龍袍》
1934年2月28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等合演《哭靈托兆》
1934年5月22日,第一舞台,立達學校籌款義務夜戲,李多奎等演出《長壽星》
1934年9月4日,程硯秋歇夏後與李多奎等演員同台演出
1935年——1936年
1935年2月17日,程劇團,中和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合演《釣金龜》
1935年5月14日,晚10時20分,李多奎與“鳴和社”四十餘人抵漢口,寓東方旅館,安頓後即假座泰安里陸宅歡宴
1935年8月28日,第一舞台夜戲,全國賑災大義務戲,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5年9月8日,慶盛社,華樂戲院,李多奎與裘盛戎在第二出唱《天齊廟
1935年9月16日,程劇團,中和戲院,李多奎等演出《行路》
1935年9月17日,程劇團,中和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合演《孟津得寶》
1936年,張君秋搭雷喜福班社演出,與李多奎合演過《大登殿》等戲
1936年1月4日,慶樂戲院,李多奎與張永全、存平泉合演《行路訓子》
1936年2月29日,應山東旅平同鄉會魯鄉水災籌賑會之約於中和戲院演義務戲,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6年4月11日,程劇團,中和戲院,李多奎等演出《別皇宮》
1936年10月10日,北京軍政當局首領宋哲元在中南海懷仁堂辦堂會戲,慶祝雙十節,李多奎與程硯秋、荀慧生王鳳卿演出《大登殿》
1936年12月1日,三里河織雲公所姚宅堂會,李多奎等演出《長壽星》
1937年——1938年
1937年2月14日,華樂戲院,李多奎在倒第三演出《釣金龜》
1937年2月15日,華樂戲院,李多奎與金少山演出《斷後、龍袍》
1937年3月13日,日場,新新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岳家莊》
1937年4月21日,程硯秋改組“鳴和社”為“秋聲社”,李多奎為主要老旦演員
1937年5月9日,新新大戲院,日場,李多奎等演出《游六殿》
1937年5月12日,新新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7年9月11日,日場,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李四廣合演《釣金龜》
1937年10月8日,程劇團,中和戲院,李多奎等演出《目連救母》
1937年12月4日,新新戲院,義務戲,李多奎在第二出演《釣金龜》
1937年12月18日,李多奎與奚嘯伯、沈蔓華、張春彥、王泉奎、周瑞安、侯喜瑞、茹富蕙、陳盛泰、扎金奎等合演《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盪》
1937年12月30日,慶樂戲院,李多奎與茹富蕙合演《釣金龜》
1938年1月12日,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張昆等演出《滑油山》
1938年1月13日,慶樂戲院,李多奎與張昆等合演《滑油山》
1938年2月8日,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程繼仙、張蝶芬等演出《岳家莊》
1938年2月15日,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鮑吉祥等合演《望兒樓》
1938年2月19日,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慈瑞泉合演《哭靈》
1938年4月4日,慶樂戲院,李多奎與朱斌仙關洪斌等合演《打龍袍》
1938年4月11日,慶樂戲院,李多奎與賈少棠等合演《雪杯圓》
1938年9月12日,日場,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釣金龜》 ;晚場,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長壽星》
1938年12月24日,日場,新新大戲院,李多奎與李慧琴等合演《六月雪》
1939年——1942年
1939年2月8日,長安大戲院,李多奎與張春彥等合演《長壽星》
民國二十八年七月十五左右,國樂唱片社出版李多奎唱片《滑油山》
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一左右,國樂唱片社出版李多奎唱片《釣金龜》
1940年冬,李多奎與楊寶森侯玉蘭葉盛蘭、茹富蕙、哈寶山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0年底,馬連良的扶風社特邀李多奎赴天津大戲院演出
1941年,羅亮生的勝利唱片公司錄製了李多奎、金少山、姜妙香蕭長華、馬富祿、關德鹹合演的全部《打龍袍》
《岳母剌字》李多奎飾岳母《岳母剌字》李多奎飾岳母
1941年、《岳母剌字》李多奎飾岳母,李洪春飾岳飛,芙蓉草飾岳雲,何佩華飾岳夫人。
1941至1942年,張君秋自組謙和社,老旦演員為李多奎。此間,張君秋與李多奎合演過《四郎探母》、《紅鬃烈馬》、《孫尚香》、《金鎖記》等劇目
1942年3月底,開明戲院,李多奎與張君秋、紀玉良、姜妙香、蕭長華、於蓮仙、張春彥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2年5月25日,謙和社,開明戲院,李多奎與王泉奎、韋三奎等合演《打龍袍》
1943年——1948年
1943年3月,廣和戲院,李多奎與蕭盛萱演出《釣金龜》
1943年3月18日,長安戲院,李多奎與毛世來、陳少霖、姜妙香、楊盛春等合演全部《穆桂英
1943年4月24日,市立劇院(原開明劇院),李多奎與吳素秋、陳少霖、儲金鵬、張春彥、張蝶芬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5年11月17日,國民影戲院,李多奎與王長清等合演《望兒樓》
1945年冬,廣德樓,名老生李鳴盛挑班,李多奎與楊榮環、裘盛戎、袁世海、王金璐、李寶魁江世玉、馬富祿、李志民等演出《龍鳳呈祥
1946年3月30日,市立劇院,為北京伊斯蘭教工業學校等籌款義演,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楊寶森、蕭長華、蕭盛萱、葉盛蘭、張春彥、田玉林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6年6月7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救濟桂災義演平(京)劇,李多奎與艾世菊合演《釣金龜》
1946年6月8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與王泉奎等合演《遇皇后
1946年6月9日日場,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與李世霖等合演《長壽星》
晚場,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與王泉奎等合演《打龍袍》
1946年6月10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與張君秋、譚富英合演《桑園會》
1947年2月11日,市立劇院,李多奎與趙燕俠、陳少霖合演《秋胡戲妻
1947年4月26日,市立劇院,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江世玉、張春彥等合演全部《紅鬃烈馬》
1947年4月27日,市立劇院,李多奎與金少臣合演《打龍袍》
1947年7月7日晚,長安戲院,李多奎等演出《紅鬃烈馬》
1948年5月7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王寶釧
1950年——1955年
1950年10月19日,李多奎與徐東明徐東來、齊和昌等在大眾劇場為皖、蘇、冀、豫四省水災舉行義演
1950年10月,李多奎收趙鳴華為徒
1951年4月5日,李多奎與王玉蓉、貫盛習、黃元慶等合演《王寶釧》
1951年4月9日,長安戲院,李多奎演出《長壽星》
1951年6月13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李多奎等演出《望兒樓》
1951年7月13日,大眾劇場,李多奎演出《長壽星》
1952年春節後,民主劇場,李多奎等演出《長壽星》
1953年5月15日,夜戲,北京市京劇二團,民主劇場,李多奎與譚富英、梁小鸞合演《桑園會》
1954年2月10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吉祥劇院,李多奎與譚富英、梁小鸞合演《桑園會》
1954年9月12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民主劇場,李多奎與譚富英、楊盛春、裘盛戎、陳永玲、楊榮環、馬長禮祁榮雯李德奎、張洪祥、李慶才、高寶賢、閻桂卿、王元信、翟韻奎白慶祥、陸洪瑞、劉慶義、張世年、哈金增、慈少泉李盛芳合演《鐵面無私清官譜》
1954年9月23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中和劇院,劇目、演員如9月12日
1954年11月4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長安戲院,李多奎與裘盛戎、高寶賢、祁榮雯、張世年、慈少泉合演《打龍袍》
1955年5月19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大眾劇場,李多奎與李慶才等合演《太君辭朝》
1955年8月26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音樂堂,李多奎與李慶才等合演《長壽星》
1955年9月1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蘇聯展覽館劇場,李多奎與陳永玲、馬長禮、裘盛戎、李德奎、趙蘊秋等合演《包龍圖、鍘美案》
1955年9月15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長安戲院,劇目、演員如9月1日
1955年9月18日,夜場,北京市京劇二團,吉祥劇院,李多奎與趙蘊秋、李盛芳合演《金鎖記》
1955年12月,譚富英、裘盛戎領導的北京市京劇二團與馬連良京劇團合併為北京京劇團,李多奎任主要老旦演員
1956年——1957年
1956年8月9日,北京市京劇團,鐵道學院,李多奎與高寶賢等合演《太君辭朝》
1956年9月1日,中山公園音樂堂,慶祝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誼會成立演出,李多奎與李和曾、陳少霖、馬連良、奚嘯伯、譚富英、張君秋、蕭長華、尚小雲、馬富祿、吳素秋、姜妙香、李硯秀、馬盛龍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6年10月25日,夜場,北京京劇團,北京劇場,李多奎與李文英、馬長禮、裘盛戎、李德奎、馬艷芬、裘福來、羅小妹等合演《包龍圖、鍘美案》
1956年12月21日,北京京劇團,長安戲院,李多奎與高寶賢、慈少泉合演《康氏哭靈》
1957年,李多奎加入北京市京劇團,任主要老旦演員
1957年1月2日,長安戲院,北京京劇團合團紀念演出,李多奎與朱金琴、黃元慶、馬連良、張君秋、馬長禮、張福昆、陸洪瑞、董德林、譚富英、李四廣、馬富祿、周和桐、裘盛戎、茹富華、金振明、劉永利合演《龍鳳呈祥》
1957年1月10日,夜場,長安戲院,李多奎與慈少泉合演《釣金龜》
1957年1月13日,廣和劇場,李多奎與陳少霖合演《雪杯圓》
1957年2月21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李四廣等合演《銀屏公主》
1957年2月24日,夜場,北京劇場,李多奎與裘盛戎、高寶賢、劉雪濤、慈少泉、李盛芳合演《打龍袍》
1957年3月20日,夜場,中和劇院,李多奎與譚富英、李世濟合演《桑園會》
1957年2月24日,北京劇院,李多奎與裘盛戎合演《打龍袍》
1957年5月,李多奎參加葉盛章收徒谷春章拜師儀式
1957年7月27日,夜場,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李多奎與李四廣合演《釣金龜》
1957年8月7日,李多奎收安輝為徒
1957年9月7日,夜場,勞動劇場,李多奎與陳少霖等合演《雪杯圓》
1957年12月16日,夜場,北京京劇團,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李多奎與李四廣、李世濟合演《金鎖記》
1957年,李多奎與馬連良、馬富祿等赴上海演出
1958年
1958年,李多奎收李鳴岩為徒
1958年6月,山東劇院,北京京劇團,李多奎與周少安等合演《望兒樓》;與李毓芳、譚富英合演《桑園會》;與李四廣合演《釣金龜》;與李毓芳、於元龍、張韻斌、徐承章、裘盛戎、馬艷芬、伊斌臣、馬長禮合演《包龍圖、鍘美案》;與李毓芳、慈少泉合演《金鎖記》
1958年8月24日,吉祥戲院,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張世祥、何盛清等合演《紅鬃烈馬》
1958年8月27日,廣和劇場,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8年8月31日,長安戲院,李多奎與陳少霖合演《望兒樓》
1958年10月11日,廣和劇場,李多奎與周少安合演《望兒樓》
1958年12月31日,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李多奎與高寶賢、張洪祥、小王玉蓉、呂長福、陳少霖、茹富華、郝慶海、慈少泉、馬長禮合演《穆柯寨、穆天王、轅門斬子》
1959年
1959年1月14日,廣和劇場,李多奎與陳少霖、李毓芳等合演《紅鬃烈馬》
1959年1月19日,天橋劇場,李多奎演出《釣金龜》
1959年1月23日,吉祥戲院,李多奎與陳少霖合演《雪杯圓》
1959年1月24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裘盛戎、陳少霖、李世濟等合演《秦香蓮》
1959年2月1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陳少霖、李毓芳等合演《紅鬃烈馬》
1959年2月13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陳少霖、張君秋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9年2月14日,中和戲院,李多奎與陳少霖、張君秋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9年3月4日,李多奎與裘盛戎合演《打龍袍》
1959年3月8日,吉祥戲院,李多奎與裘盛戎、陳少霖、李世濟等合演《包龍圖、鍘美案》
1959年3月19日,李多奎與陳少霖合演《望兒樓》
1959年4月7日,北京劇場,李多奎與譚富英、裘盛戎、陳少霖、譚元壽、慈少泉等合演《龍鳳呈祥》
1959年4月15日,晚場,北京京劇團,圓恩寺影劇院,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小王玉蓉、朱金琴、周榮寶、李四廣、馬盛龍、耿世華、郝慶海、鈕榮亮、劉雪濤合演《紅鬃烈馬》
1959年4月15日,圓恩寺劇場,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小王玉蓉等合演《紅鬃烈馬》
1959年5月9日,圓恩寺劇場,李多奎演出《遇皇后》
1959年7月15日,長安戲院,李多奎與裘盛戎、陳少霖、李世濟、趙麗秋等合演《包龍圖、鍘美案》
1959年7月27日,李多奎與李毓芳、小王玉蓉、陳少霖、馬長禮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9年7月28日,劇目、演員同上
1959年8月2日,北京京劇團,勞動劇場,李多奎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陳少霖、耿世華、譚富英、王美蓉、裘福來、鈕榮亮、馬盛龍、馬富祿、慈永勝、李毓芳、黃元慶合演《秦香蓮》
1959年8月9日,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等合演《紅鬃烈馬》
1959年8月11日,李多奎與譚富英、馬連良、陳少霖、任志秋、張君秋、李毓芳等合演《四郎探母》
1959年10月,李多奎收林麗娟為徒
1959年10月,李多奎收程靜華為徒
1960年,李多奎收李多芬為徒
1959年10月,李多奎收林麗娟為徒
1960年——1965年
1960年3月,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到廣州演出
1960年3月13日,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趙麗秋、郝慶海、李四廣、閔兆華、高寶賢、鈕榮亮等合演《紅鬃烈馬》
1960年3月18日,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劉雪濤、黃元慶、馬長禮、郝慶海等合演《狀元媒》
1960年3月19日,李多奎與陳少霖合演《望兒樓》
1960年3月20日,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劉雪濤等合演《紅鬃烈馬》
1960年7月17日,晚場,吉祥劇場,李多奎與張君秋、陳少霖、劉雪濤、黃元慶、馬長禮、郝慶海、劉永利、翟韻奎、蔣元榮、張洪祥、鈕榮亮、關長明、朱金琴、陳志忠、高寶賢等合演《狀元媒》
1960年11月26日,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李多奎與高寶賢等合演《望兒樓》
李多奎李多奎
1960年排演《海瑞罷官》,李多奎與馬連良、裘盛戎、李毓芳等參加演出,李多奎飾海母
1961年春節聯歡會,北京京劇團演出名角薈萃大反串的《大八蜡廟》,李多奎飾家院
1961年,李多奎收王夢云為徒
1961年,李多奎收王曉臨為徒
1961年,李多奎收賈效冬為徒
1962年,李多奎收徐東祥為徒
1962年,李多奎收盧慧秋為徒
1963年,李多奎收蕭彩琴為徒
1963年秋,李多奎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馬長禮等赴長春拍電影《秦香蓮》
1965年12月,李多奎收許愛華為徒,許愛華為李多奎關門弟子
病逝
1974年7月25日,李多奎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