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由來
它參與了東京灣事件、(略,參見基本信息)。
活動時間:1964年12月4日到1972年5月1日。
類型:非常規作戰聯合作戰部隊。
任務:偵查、秘密作戰、心理戰。
編制:旅以上。
分布:
暱稱:SOG,MACV SOG。
吉祥物:Old Blue。
參與行動:
越南戰爭、
鋼虎行動、
Operation Tiger Hound、
春節攻勢、
Operation Command Hunt、
入侵高棉、
Operation Lam Son 719 (朗宋行動)、
Operation Tailwind(順風行動)、
復活節攻勢。
主要行動
他們在
寮國,
高棉以及北越地區開展非法的越境秘密偵察和情報蒐集任務,成為了歷史著名的非常規特種作戰單位。 提到SOG,故事就要從OPS-35計畫開始說起,所謂OPS-35計畫是指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對敵人縱深進行滲透偵察,並且嚴格保密保留極少的公開資料和圖像存檔,並且該計畫主要由SOG負責,而相對應的OPS-31,32,33,34計畫則由其他特種作戰部隊負責具體實施。
峴港(Danang),昆蒿(Kontom),班美蜀(Ban Me Thuot),三地曾經作為SOG在越南行動中主要的三處行動中心,下設的人員和機構主要在該地域負責相關的戰略情報偵察蒐集工作。而SOG在執行OPS-35行動過程中的
行政管理工作是由長期駐紮於南越地區的美國陸軍第五空降作戰群擔任,同時,為了更好的協同配合和掩護SOG完成一系列的行動,平民游擊防衛群(CIDG,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以及移動攻擊組(MSF,Mobile Strike Force)(又稱為:MIKE force)和移動游擊組(MGF,Mobile Guerrilla Force)協同SOG完成更多的在北越的非軍事行動。
1964年到1972年期間,一共先後有大約2000--2500人左右的SOG人員參加了OPS-35行動,並且得到至少7000人以上的當地作戰人員的指導和參與。這些當地作戰人員主要來自越南山區的土著民族居民和高棉高棉人等,他們出去完成戰略方面的情報蒐集,同時參與搜尋--定位--殲滅--監聽等一系列有助於尋找到北越游擊隊和越共軍方活動的任務,以及包括對胡志明小道的偵察和襲擾。
1964年作為OPS-35計畫具體實施的第一年,SOG實施了“跳躍萊娜”和“草原火焰”兩次大規模行動,並且都得到了中央情報局聯絡站的指揮和情報資源,其中,“跳躍萊娜”以失敗告終。美國從中吸取的教訓就是在行動過程中一方面要發揮美軍人員的管理和領導以及情報優勢作用,同時要發揮當地人的作戰和文化優勢。為了在整個行動過程中保證SOG的隱秘性,他們不僅在美國官方口中沒有得到明確的承認,並且使用大量故意錯繪的地圖,來誤導和避免在人員被俘時,讓對方領悟到行動的本意。
作為跨越邊境進入寮國執行的偵察任務後來被命名為“草原火焰”行動,行動時間在1965年到1969年之間,為此SOG投入了大量的美軍人員和當地人員來蒐集與其相關的胡志明小道人員和配屬的變化狀況。並且在附近地域避開北越方面的偵察和反情報工作,設立聯絡通訊站,時時對情報進行分析傳送。 另一個有關高棉的偵察行動稱為“塞倫屋”,一方面確定北越在高棉內設立的基地和人員部署,另外了解高棉政府對於北越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程度。由於受到了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該任務的推進速度始終很緩慢,人員由於空中掩護的問題而不能迅速擴張其在高棉邊境上的滲透行動,這些偵察行動後來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也為美國政府在對越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了情報支持的重要作用。
直到1972年4月,整個OPS-35計畫內執行了將近1,400個偵察任務。 1972年中旬,SOG因為種種原因停止了其活動並開始接受國會質詢調查,並且從海軍的預算案中找到了實際上為陸軍服務的SOG預算秘密款項。一連串的調查和取證後,SOG的行動陷入了停止階段。
由於SOG不可告人的偵察內容和本質,一直成為了記者的關注焦點,雖然曾經以過硬的軍事素養完成了很多情報工作,但是由於非法的行動方式和滲透,成為了美國在外交上更多尷尬的收場結局。雖然OPS-35最終被定性為失敗的邊境穿越蒐集情報計畫,但他已然成了越戰戰爭中最為神秘而充滿爭議的非常規作戰部隊!
長子行動
臭名昭著的"長子行動"
1960年代末至1970年左右的北越正規軍。從手中的武器彈藥,到身上的裝具。甚至糧食,一切後勤補給幾乎都是由中國提供的。這也是"
長子行動"的險惡用心之一。那就是挑撥北越與中國的關係。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最精銳的秘密部隊--特種作戰團(MACV SOG)開展了一項絕密計畫,稱為"長子行動"(Project ELdest Son),以期在北越方面製造全面混亂,並使北越戰士和游擊隊員對他們手中槍枝彈藥的安全性產生懷疑。本文根據一位當年參加過此次計畫的親歷者的講述整理而成。 後來,美軍第一步兵師的士兵們找到了這個越南人,他躺在中國造56式自動步槍旁邊,四肢攤開,已經死了。美軍士兵們並不知道真正的實情,他們在查找死因。他們發現,這個北越士兵使用的步槍曾經發生了猛烈爆炸,是炸飛的機匣碎片在瞬間殺死了持槍者。這裡似乎藏有一個重大的謎團--這支56式步槍確實發生了爆炸,但看起來卻不像通常導致炸膛的原因那樣有什麼東西堵塞了槍管。美國大兵們將其歸結為,這支槍所使用的金屬材料有問題,或者槍彈有什麼缺陷--其實,這兩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實際上,這次事件是一個秘密計畫導致的結果,即越南戰爭中最機密、最不為人知的秘密行動--"長子行動"。這個破壞計畫如此隱秘,以至於在整個亞洲東南部,只有很少的美軍士兵知道。這次計畫由SOG實施。作為越南戰爭中的絕密特別行動部隊,SOG直接為
參謀長聯席會議服務,在寮國、高棉和北越軍隊後方執行高度機密、不能公開的任務。
"長子行動"的由來
"長子行動"的創意源自乾1966~1968年SOG的指揮官辛洛布的靈感,他是一名參與過二戰時期戰略服務辦公室(OSS,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隱秘行動的老練軍人。辛洛布解釋說:"在寮國的時候,我非常沮喪,因為我無法將當時在‘胡志明小道'上發現的彈藥都空運回來。"因為當時SOG組織的小型特別偵察隊--通常由2~3個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士兵和4~6個南越士兵組成--經常能夠在北越營地和經由寮國的後勤
補給線沿途的倉庫和掩蔽所內發現大量彈藥,但是偵察小組缺乏足夠的人手去鞏固臨時占領區或者搬走這些軍械。而且這些分散存放的軍火很難用爆破或焚燒的辦法徹底銷毀。"最初我本來想利用它們設計一種陷阱,當敵方撿起時就會發生爆炸。"但後來,這個想法卻變成了--乾脆利用彈藥本身來作為陷阱!
秘密試驗"陷阱彈"
1967年8月30日,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同意SOG的行動計畫。但辛洛布還是安排中央情報局的軍械專家們就此儘快開展一些可行性研究。由於當時北越的後勤補給幾乎都由中國提供,因此決定以中國制武器彈藥為目標。數星期後,在位於日本
沖繩島的知念基地,辛洛布觀看了中央情報局一位技術員進行的試驗,他將一顆經過改造的7.62×39mm破壞性槍彈裝進了一支摺疊式
AK47步槍中,然後引爆彈藥。"它完全炸毀了機匣,甚至槍機都被彈出來了。"辛洛布對試驗結果很滿意。
這次試驗成功後,很快確定以這種經改造的彈藥來製造陷阱的方案,為期一個月的繁瑣工作隨之開始,即手工拆卸數以千計的
7.62mm槍彈。由於中國製造的槍彈在彈頭和彈殼結合的部分有一圈堅硬的密封漆,使得拆卸工作更加困難。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彈頭被輕微刮傷,不過當彈頭重新裝回時,有刮傷的地方被小心地掩蓋起來,而且經過幾輪檢查,確保它們看起來沒有絲毫被動過手腳的痕跡。當這項工作完成時,共有11565發適用於AK47步槍的槍彈被重新改造,同時還有556發
12.7mm高射機槍(該機槍是當地北越軍隊一種主要的反直升機武器)的大口徑槍彈也經過了改裝。 起初,這些"陷阱彈"內重裝的是一種稱為鈍化太恩的高爆炸藥。這種炸藥是爆炸力最強大的常規炸藥,化學成分是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它對震動和衝擊的敏感度很高,即使普通步槍彈的底火也能將它引爆。然而,這種炸藥是無色或白色的結晶粉末,在外觀上一點兒都不像常用的無煙火藥。SOG的技術天才本·貝克--他的地位就像"Q"博士對於詹姆士·邦德一樣("Q"博士是007系列電影中為邦德提供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特工武器的專家)--判定,即使只有一名北越士兵拆開一顆"陷阱彈",並察覺出這種粉狀炸藥與普通火藥不同,就可能會危害到整個計畫。因此,貝克另行尋找到一種替代品,這種炸藥的外觀非常類似無煙火藥,其產生的巨大威力通常為普通AK47/56、AKM步槍以及RPD輕機槍可以承受的膛壓的5倍左右。因此,雖然裝入的炸藥並不多,但任何經過改裝並裝填了"陷阱彈"的槍枝都會變成一顆致命的炸彈! 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位於沖繩島的實驗室也在進行一些專業性的試驗,他們設法打開盛裝這些槍彈的原包裝,包括外面的木板箱和內部的鐵皮箱,然後再重新包裝和密封。試驗結果顯示,經重新包裝的彈箱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破壞跡象,完全可以放心進行計畫。 除了針對7.62mm和12.7mm槍彈進行破壞外,中情局的軍械專家們還進一步完善了一種特殊引信,該引信配合東方國家常用的82mm迫擊炮彈使用,當炮彈裝上這種引信,並置於迫擊炮內發射時,引信會立即啟動,在炮管內就將炮彈引爆,以達到毀滅性的效果。SOG-共改裝了1968發迫擊炮彈。
"長子行動"第一步——投放"陷阱彈"
"長子行動"的最大挑戰是放置的過程--將改造好的"陷阱彈"混入北越的後勤系統而不被發現。這當然是以綠色貝雷帽為主導的偵察小組的任務。 從1965年秋天開始,SOG行動小組受命到寮國去蒐集情報,竊聽對方通信,綁架重要人員,伏擊護衛隊,襲擊
供應倉庫,埋設地雷,以及儘可能擾亂其軍隊後方,使其生存更加困難。作為一項額外任務,每個小組都攜帶一些"陷阱彈"--當機會出現時,就去安放它們。 每當小組發現一個彈藥存儲庫,他們就放置整箱的"陷阱彈";每當隊員們伏擊了一個巡邏隊,他們就將裝有"陷阱彈"的彈匣插到對方的AK步槍里。有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即不在每個彈匣、每條彈鏈或是每箱槍彈中裝入1發以上的這種"陷阱彈",這樣,在槍枝發生爆炸以後,現場就不可能找到第二發這樣的槍彈,以防止計畫被破壞。 投放具有破壞性的82mm迫擊炮用"陷阱彈"顯得更加麻煩,因為它們不能零散運送,每個木製彈藥箱中用隔板固定著3枚炮彈。因此,放置過程中必須背負整個重量超過11.25kg的彈藥箱。 偵察小組最聰明的一次放置是海豹突擊隊在
湄公河三角洲進行軍事行動時完成的。在那裡,他們在一隻被俘獲的小船里裝入了被做了手腳的彈藥箱,然後向船射擊,使它布滿彈孔,再將船身灑滿雞血,讓北越軍隊以為他們的戰友全都在一次伏擊中犧牲了,從而把船上的彈藥箱拿走。 布設在"死亡陷阱"的迫擊炮彈也取得了不少戰果。例如,一次,美第25步兵師意外地發現一個完整的北越迫擊炮排被摧毀--在現場,他們找到了4根爆裂的炮管,周圍是死去的炮手。在另一起事件中,第101空降師的火力點在遭受迫擊炮轟擊時,聽到了一個奇怪的聲響‘梆--噗',後來一支巡邏隊在裂開的迫擊炮管旁邊發現了兩具北越士兵屍體,血跡一直延伸到了叢林中。1968年7月3日,一門北越迫擊炮襲擊了美軍位於
邦美蜀的飛機跑道之後,9名北越士兵死在一個射擊陣地上,只見他們的炮管被炸得粉碎,以至於僅留下了幾個小碎片。 在寮國,美國的B-52重型轟炸機經常把對方的後勤補給線作為靶子,這種大轟炸使大片的地區陷入混亂。SOG充分利用這種機會,組織了一個特種分隊,在B-52襲擊後前往這些被破壞的地區,構築虛假倉庫,趁機混入"陷阱彈"。然而,SOG布設"死亡陷阱"每每有得逞之時,但也不無"失手"之處,給自身帶來大禍。如1968年11月30日,一架載有投放"陷阱彈"的特種分隊的直升飛機在飛行到距溪山海軍陸戰隊基地以西約32km處時,遭到37mm高射炮的襲擊,引發了巨大的空中爆炸。機上7箱做了手腳的82mm迫擊炮彈被引爆,機艙內的所有人全部遇難,他們的遺骸直到20年後才找到。
"長子行動"的核心階段--"邪噁心理戰"
"陷阱彈"的投放只是整個行動的"前奏",而行動的核心則是發動"邪噁心理戰"宣傳行動。1968年取代辛洛布指揮SOG的斯泰夫·卡萬勞夫上校解釋說:"由於北越的後勤補給幾乎全部由中國提供,我們正設法讓北越人民認為,他們手中的來自中國的彈藥都是劣質產品。但願這會激怒河內的領導者,並且使得士兵懷疑他們手中由中國提供的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份由SOG偽造的越共檔案通過間諜傳遞開來,檔案對武器意外"爆炸"輕描淡寫地聲稱,"我們知道有傳言說一些槍彈在AK47步槍里爆炸了。這種說法是極為誇張的,這種爆炸的彈藥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另一份偽造檔案宣稱:"到目前為止,僅發現幾千起這樣的案例,"它進一步總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許有一些質量管理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正在被解決,而且我們認為,在未來,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將會非常之少。""在未來......"這個措詞是特別狡猾的,這讓任何一個看到檔案的士兵都會不安,因為實際上他們所用槍枝中的槍彈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裝上了,而新的彈藥很難運達到在南部戰鬥了很多年的北越戰士手裡。 緊接著,又開展了一次公開的"安全"運動,南越軍事援助司令部(MACV)出版了編號為2-68號的技術情報簡報--《被損壞的敵方武器分析》。這份簡報被公開傳閱到美國駐南越的各個單位。這次由SOG授意的研究是對幾支發生了爆炸的AK步槍的分析,結論是它們是被"有缺陷的冶金技術導致金屬部件產生疲勞裂紋"或者"劣質彈藥產生的過高膛壓"所摧毀的。這份簡報的副本是被一名效力於SOG的間諜有意留在西貢某酒吧(酒吧主被懷疑是北越的密探)的。
作為另一種偽裝,美軍士兵們被警告不能使用繳獲的武器,這種警告被軍隊的電台及電視台廣為傳播。報紙在報導這個訊息時也說:"許多類似事件已經給使用繳獲武器的人造成傷害,有時甚至是死亡",其原因就是"有缺陷的冶金技術"或"劣質彈藥"。1969年7月14日,第25步兵師的報紙同樣警告士兵:"由於共產主義集團的工廠存在拙劣的質量管理,許多AK步槍即使有輕微毛病,也會在射擊時爆炸。"
不過由於早期缺乏周密的謀劃,這種"陷阱"很快就露出了馬腳--但即使這樣,SOG仍相信,專門製造的這個大騙局還是會起到相應的心理作用,因為真相大白後,北越軍開始擔心任何一個曾經被美軍偵察小組明顯接近過的倉庫或掩蔽所,他們不得不無休止地查看哪些彈藥可能是被動過手腳的。通過電台監聽,SOG總部獲悉北越最高司令部曾經表達了對於會爆炸的武器、中國軍火的質量管理和由此產生的陰謀破壞活動的關注。由此可以說,"長子行動"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成功。
"長子行動"宣告結束
1969年中期,關於"長子行動"的訊息在《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被泄漏出去,迫使SOG將行動代號改變為"義大利綠豆角",後來又改為"波蘭豆角"。隨後,這一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密,解密報告披露,截至1969年7月1日,偵察小組投放的"陷阱彈"共包括3638發7.62mm槍彈、167發12.7mm槍彈以及821發82mm追擊炮彈。當年秋季,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SOG處理掉剩餘庫存並結束該行動計畫。 不過,該計畫終究屬於"
不能說的秘密",因此後人無法確知它更詳盡的"內情"。
成員組成
這支部隊的主力大多來自:
空軍作戰控制組、
特殊行動部、
SOG實際上受到的是SACSA和
五角大樓的指揮,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因為MACV的指揮官們無法去越權指揮SOG在越南範圍外的活動。當然,SACSA也嚴密監控著SOG在越南以外的活動。
工作內容
SOG在越南的活動如下:
一、轉移資源。
二、施加政治壓力。
三、抓俘虜。
四、敵後破壞。
五、心理宣傳。
當然,都是針對北越的。
這種越權指揮的做法中情局也這么做過,直接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去指揮在北越後方的軍隊人員。
美國國防部部長曾經也這么做過,終於成功的指揮了SOG在古巴豬灣的活動。
SOG的第一名上司:克萊德
羅素上校在克服重重困難後建立了一隻完全可以執行他的指令的SOG。因為在當時,
美國特種部隊的任務並不固定。從此可以看出,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在敵後進行入侵活動的常規部隊。他們一點也沒去做“代理人”該做的行為。羅素將去指揮這支功能完整的部隊,中情局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
領導著經過嚴格訓練,來自越南少數民族、寮國人甚至部分
中國少數民族約8000人組成的僱傭兵。部隊開始成立時採取自願制度從各特種部隊里招募人員,後來由於這個部隊的任務太艱巨太危險,傷亡率劇增而不得不採用輪換制,即各特種部隊以小隊為單位,每2、3個月會被抽掉到SOG執行一兩次任務。當時各特種部隊里就有一個說法,說SOG的傷亡率是200%,自願加入者不是勇者就是傻B,或者是瘋子。說到這個部隊最危險的任務,莫過於尋找或狙殺胡志明小道的越共任務,由於胡志明小道有相當一部分延伸至鄰國寮國和高棉,美國人不能隨便派軍隊進入,於是委派SOG專職侍候那裡的越共,所以執行這個任務的SOG小隊常常會遭遇到比自身多出幾十倍甚至百倍的兵力。小弟近段時間在看某前SOG成員的回憶錄,有一個任務是他們6人小隊奉命到寮國尋找一個失去蹤影的北越正規師,這6個人遭受到北越2個營近800人兵力的前後夾擊,最後他們6人以M79和CLAYMORE地雷成功溜掉,連一根毛都沒少。
使用裝備
SOG隊員行動時會根據任務的特點挑選各種不同的武器,XM177或
CAR-15都是偵搜人員最喜愛的。與同系列的M16突擊步槍槍相比,CAR-15同時具有更輕更短的特點,確能攜帶足夠的彈藥來支持任務的完成。SOG的行動是美軍在越南最危險的作戰單位其傷亡率更是接近100%,這是自
美國內戰以來最高的傷亡紀錄。不過通過專業的訓練和這種武器的使用MACV-SOG也取得了美軍歷史上的最高“殺傷比”——截止1970年接近158比1
由於任務的特殊性,SOG成員在挑選
作戰服與裝備方面被給予了空前的靈活度。很多時候著裝的最佳目的就是完全的隱蔽,儘可能的與越南當地特色的環境相混合。適合當地的黑色叢林迷彩對於SOG隊員來說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不僅是在夜間行動時,即使在白天不經意的看上去也像穿黑色外衣的越南農民一樣。SOG成員選擇建立他們自己的STABO EXTRACTION HARNESS急救滑降帶承載裝置以代替標準的LCE裝置。STABO是一種在直升機不能降落時的快速拉升方式,這種方式於1968年在武裝偵察學校得到改進。直升機放下專用的繩索,用D型環扣住,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將人員從叢林中拉升起來,懸掛在繩子上直到直升機可以安全降落為止。當然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撤離方式,但是與在地面承受敵人的攻擊相比這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彩圖中的上士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澤塔(Zeta)偵查隊
澤塔偵查隊是越南美國軍援司令部研究和觀察組(
MACV-
SOG)設立的眾多穿插在邊境的類似的隱蔽小隊之一。它在指揮和控制中心(CCC)的直接領導下出沒於寮國、高棉和越南三國的邊境地區,基地則在南越的
昆嵩(Kontum)。這支部隊由本地人員和美國特種部隊共同組成。圖中這名特種部隊軍人穿私人購買的“虎斑”迷彩服,這是一種泰國製造的版本,可能是他在曼谷休養的時候得到的。他頭上是一頂除掉帽檐的南越軍隊的迷彩“瓊斯帽”。
軍人穿著太空尼龍製造的STABO背帶。背帶上附著以防萬一用的空軍版閃光燈和PAL RH-36式匕首。標準版的M1956式手槍腰帶也是這套背帶的一部分,4個M1956式通用彈藥包和兩隻兩夸脫容量的水壺固定在上面。南越軍隊的兩個口袋的背包是許多特種部隊和偵查兵的首選,這是因為它對腰部有支撐的作用。在背包里放著一台用塑膠袋子包裹緊以防潮氣侵襲的AN/PRC-25/77電台。腰間則懸著兩顆可即刻使用的M26A1殺傷手雷,而放在Claymore地雷挎包裡面的多餘的手雷和兩隻標準水壺則依附在背包兩側。他的M16步槍上安裝人體工學研究室出品的M4消音器和AN/PVS-2藍鋯石夜間瞄準鏡。這些偵察隊在每次行動前都會根據任務或環境的需要選擇各式各樣不同的特殊裝備。
所在地
1965年9月21日,五角大樓授權給了SOG跨過越南行動的權利,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寮國活動了。實際上,任務目標就是圍繞著“
胡志明小道”所進行的。其實,1964年他們就開始了對胡志明小道的偵查
另一方面,MACV(對越軍事援助指揮部)已經著手策劃在寮國的軍事行動:空軍的轟炸和地面的偵察。終於,在1964年十一月,他們開始了。他們計畫對一條長約十五英里的卡車運輸線實行打擊。
他們對這個行動抱有極大的樂觀,但,可惜的是裡面充斥著各種不確定因素,風險也是非常大的,不僅是敵人。當時美國駐寮國大使決心留下來控制局勢。
當時,寮國國內對美國人的態度分成了兩派:
一、支持北越的寮國CP。
二、支持美國人的寮國皇家渣子部隊。
美國不一樣在寮國的事鬧得太大,於是儘可能的保持低調,讓雙方不要搞得太過火。
畢竟決心是決心,實際是實際。大使
蘇利文被搞得焦頭爛額,他要去協調和控制寮國皇家渣子部隊、中情局、美國空軍。
而且,SOG在他的指揮下要去面臨許多問題,比如滲透深度、目標選擇等等。
雖然如此,但SOG的行動還是開始了。在之後的8年中,規模和作戰範圍不斷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行動的指揮部設立在Da Nang 。
SOG當時是這樣幹活的:
建立一個小隊,由三名SOG和三到十二名當地士兵組成。在溪山前線接受精良的訓練。訓練完成後,來到邊境,乘坐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進入區域。
小隊的任務和目標:
一、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敵軍目標。
二、蒐集情報。
三、保持長時間不被敵人發現。
四、為空軍提供引導。
五、與空軍實行聯合作戰。
到了1965年底,SOG的西貢總部決定參加行動。大體如下:空降到敵人後方、暗殺、綁架、實施心理戰、黑掉敵人宣傳部門、提供空投支援,為這次行動訓練作戰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