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寶賢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7年
- 逝世日期:2004年4月7日
- 職業:京劇老生演員
- 代表作品:《定軍山》等
藝術經歷,1976年年末,1979年,1997年12月12日至16日,藝術傳人,活動年表,1954年,1954年9月12日,1954年9月23日,1954年11月4日,1955年4月12日,1955年4月13日,1955年4月17日,1955年12月,1956年8月9日,1956年9月1日,1956年9月2日,1956年9月3日,1956年9月4日,1956年11月,1956年12月21日,1957年2月24日,1958年12月31日,1960年7月17日,1960年11月26日,1962年3月,1982年9月29日,
藝術經歷
高寶賢得譚富英的親傳,在長年跟隨譚富英演出,擔任譚富英的主要助演期間,逐漸成為譚派傳人中的佼佼者。有些戲師傅在世時,經常是演出前要親自指導排練;演出後還要及時指出優缺點。因其深得譚氏藝術之三昧,當1957年譚先生與張君秋先生聯合建成北京京劇團後,他不僅成為師傅的助演,而且常代替師傅與張先生合演《紅鬃烈馬》、《打漁殺家》、《楚宮恨》等戲,以及由他主演的《定軍山》等,頗具譚派風範。與裘盛戎唱的《李七長亭》、跟李多奎唱的《太君辭朝》,尤其是跟富英先生唱的《硃砂痣》、《定軍山》,都可稱工力悉敵、珠聯璧合。
1976年年末
譚富英先生患病住院,在病榻上對高寶賢說:“打倒了四人幫,恢復了傳統戲,我得好好做點貢獻。等我這次病好了,我的把我那未了的心愿了了:譚派《法場換子》已經快失傳了,我出了院就給你們把這齣戲錄下來”。不想富英先生這次就沒能再從病床上起來,寶賢一手給他操持的喪事。
1979年
退休以後,他被聘擔任音配像工作,為譚先生的錄音配像,得到內行一致稱道:“真有譚先生的樣兒!”他在名家薈萃的《四進士》里扮的毛朋,也受到很高評價,說他:“真正得到譚氏真傳,極見神韻。”譚富英率朴大方,法度是內在的,既不失裉節兒又流暢自然,學是學不來的。讓人驚奇的是,高寶賢配像的幾齣戲竟然活靈活現,絲毫感覺不出來是在“對口型”,看著好像別的角色都在對,只有他一個人是在真唱一樣。看過富英先生本人演出的更說:這儼然就是富英先生在演唱。老戲迷一開始都覺得“音配像”是個瞎胡鬧的餿主意,但看了幾齣以後,一則好些戲由此得窺全豹,二則像高寶賢這樣高水平的配像可以說是正得其所。大家越來越認同音配像,不少人到音像商店還就專點高寶賢的配像買。
1997年12月12日至16日
在紀念譚鑫培誕辰150周年的名家演唱會上,70歲的譚元壽、70歲的高寶賢和35歲的張克三人合演《定軍山·陽平關》的黃忠,寶賢先生最先出場,演的是唱腔最有名的“鬧帳”一場,嗓音雖渾厚有餘,卻已不勝高音,幾處好腔都未能唱滿,觀眾只能諒其年邁。不過,他的神采並沒有讓人失望,炯炯的眼神,三次開弓的身段,以及擲地有聲的念白,無不攝人心魄。1998年洪水為患,已70餘歲高齡的他主動發起賑災義演,受到社會好評。
藝術傳人
活動年表
1954年
農曆甲午年:譚富英收高寶賢為徒
譚富英收高寶賢為徒。
1954年9月12日
農曆甲午年八月十六日:民主劇場1954年9月12日演出
本日民主劇場夜場,由北京市京劇二團演出。
演出劇目
1954年9月23日
農曆甲午年八月廿七日:中和戲院1954年9月23日演出
本日民主劇場夜場,由北京市京劇二團演出。
演出劇目
1954年11月4日
農曆甲午年十月初九日:長安大戲院1954年11月4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夜場,由北京市京劇二團演出。
演出劇目
1955年4月12日
農曆乙未年三月二十日:厲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一天
厲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劇二團協助演出,在中和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長壽星》(朱嬙,高寶賢)
《斷橋亭》(祁榮雯,楊榮環,閻桂卿)
1955年4月13日
農曆乙未年三月廿一日:厲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二天
厲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劇二團協助演出,在中和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望兒樓》(朱嬙,高寶賢)
《請醫》(李盛芳,慈少泉)
《小放牛》(張世年,陳永玲)
1955年4月17日
農曆乙未年三月廿五日:厲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六天
厲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劇二團協助演出,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日場
《太君辭朝》(朱嬙,高寶賢)
《春秋配》(楊榮環,祁榮雯,何盛清,李盛芳)
夜場
《柳林會》(馬長禮,朱嬙)
1955年12月
農曆乙未年:北京京劇團成立
1956年8月9日
農曆丙申年七月初四日:鐵道學院1956年8月9日演出
本日北京京劇團在鐵道學院演出。
演出劇目
《太君辭朝》(李多奎,高寶賢)
1956年9月1日
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2日
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懷仁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葉盛蘭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
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鎖五龍》(裘盛戎飾單雄信,閔兆華飾李世民,高寶賢飾徐績,劉雪濤飾羅成,慈少泉飾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9月4日
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在北京市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籌款義演。本場大合作戲集中了在京的許多著名演員,盛況空前,反響熱烈。演出戲票每張最高價為人民幣三元。
演出劇目
《八蜡廟》(李萬春飾褚彪,孫毓堃、馬崇仁分飾費德功,黃元慶、譚元壽、姜鐵麟分飾黃天霸,錢寶森飾關泰,郝壽臣飾金大力,筱翠花飾張媽,李小春飾賀仁傑,梁益鳴飾施公,李韻秋飾張桂蘭,馬長禮飾秦義成)
《鎖五龍》(裘盛戎飾單雄信,閔兆華飾李世民,高寶賢飾徐績,劉雪濤飾羅成,慈少泉飾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嘯伯、陳少霖、譚富英、馬連良分飾楊延輝,張君秋、吳素秋分飾鐵鏡公主,尚小雲飾蕭太后,李多奎飾佘太君,姜妙香飾楊宗保,蕭長華飾二國舅,馬富祿飾大國舅,馬盛龍飾楊延昭,李硯秀飾孟金榜)
1956年11月
農曆丙申年:張君秋加盟北京京劇團
張君秋欲與北京京劇團合作,於是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共同組團,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劇團,馬連良仍為團長,譚富英、裘盛戎為副團長,增加張君秋為副團長。主要演員有李多奎、馬富祿、張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廣、楊盛春、馬盛龍、黃元慶、李世濟、小王玉蓉、譚元壽、馬長禮、高寶賢、李毓芳、茹富華、馬崇仁、馬艷芬、劉雪濤、閔兆華、楊少春、郝慶海、陳少霖(原京劇三團副團長)、鈕榮亮、蔣元榮等。
1956年12月21日
農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日:長安大戲院1956年12月21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57年2月24日
農曆丁酉年正月廿五日:北京劇場1957年2月24日演出
本日北京劇場夜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
演出劇目
1958年12月31日
農曆戊戌年十一月廿一日:1959年北京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舉行
1959年新年聯歡京劇舞蹈晚會舉行。
演出劇目
1960年3月,農曆庚子年:北京京劇團1960年赴廣州演出
1960年7月17日
農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劇場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劇場由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60年11月26日
農曆庚子年十月初八日:北京市工人俱樂部1960年11月26日演出
本日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望兒樓》(李多奎,高寶賢)
1962年3月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時,張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僅有陳少霖、劉雪濤、李四廣、鈕榮亮等幾人隨同,演出班底則為武漢京劇團。他來漢為武漢京劇團作助演,武漢文藝界齊到車站歡迎,演出中一票難求,場場演出爆滿,掌聲經久不衰。武漢京劇名家高百歲、關正明、王婉華等均配合演出,亦轟動三鎮。除了拿手戲《望江亭》、《狀元媒》、《詩文會》等代表作外,還演出了《玉堂春》、《鳳還巢》、《秦香蓮》等劇目。其中與武漢市京劇團聯合合演《四郎探母》,關正明、高百歲分飾前後楊四郎,楊菊萍飾蕭太后,高維廉飾楊宗保,董少英飾佘太君。聯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與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公主。此二場戲連團體票也不出售,個人限購2張,最高票價為1元8角。
武漢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僅帶倪海天、朱寶康、陳鴻鈞、楊正義等人,其餘由北京京劇團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譚元壽、馬長禮、張洪祥、李世濟、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圓滿返漢。其間場場暴滿,轟動京師,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戲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別是形成了街談巷議楊派武生藝術氛圍,北京藝術界的名家和理論家還召開了研討會,對高的武生藝術進行了藝術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師蕭長華老先生親自為高先生配戲演出贊高的《挑滑車》,稱其撲、跌、騰、翻,整場步伐一步不亂。在北京先後演出了《挑華車》、《英雄義》、《鐵籠山》、《洗浮山》、《走麥城》、《連環套》、《長坂坡》等戲,頗受好評,特別是《鐵籠山》一劇,被楊派專家朱家溍列為榜首。期間周總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觀看演出並與高親切會見,而以蕭長華以及侯喜瑞為首的富連成科班在京之喜、連、富、盛、世、元、韻,各科師兄弟場場不拉,京劇武生名家孫毓堃、李少春、張雲溪、厲慧良、王金璐等先後或多次到場,台上觀摩,台下切磋,交流氣氛極為熱烈,在京掀起了熱議楊派武生藝術的熱朝。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連環套》,高盛麟飾黃天霸,裘盛戎飾竇爾墩,谷春章飾朱光組(原定其師葉盛章),馬長禮飾施公,高寶賢飾彭朋,張洪祥飾梁九公。演於北京展覽館劇場,兩天演出的6000多張戲票,兩小時一搶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長,工力悉敵,台下觀眾應接不暇興奮不已。演出後,觀眾在場外將他們重重包圍,高呼二人之名。氛圍熱到極至。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走麥城》,馬盛龍、劉盛通、高寶賢均參加合作飾廖化等,譚元壽則飾高之馬童。高的關羽形象,被專家和觀眾稱為有天上關帝威嚴,有人間英雄氣概,各場演出後,總是在暴風雨般掌聲中多次謝幕。
高在京期間,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廣和劇場組織兩次藝術報告會,由高先生作武生藝術的報告,受到文藝界聽眾和北京各劇團武生演員們、戲校學生們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