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月天)

大勢至菩薩

月天一般指本詞條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無上尊佛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根據《觀無量壽經》云:白敘: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型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大勢至菩薩能夠使信徒智慧之光,使信徒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信徒能夠隨佛光道路前進,發揮自我的一切智慧,達到理想的境界。因此,馬年生人,若能虔誠供奉大勢至菩薩之本命佛法像,將使一生聚財守財,順利平安。

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 外文名:Mahāsthāmaprāpta
  • 出生日期農曆七月十三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者
  • 又尊稱:大精進菩薩
基本解釋,人物總括,佛經記載,人物法相,人物形象,圓通章,大略,無生忍地,攝六根,功效,證果,人物誕辰,菩薩心咒,人物道場,廣教寺,支雲塔,圓通寶殿,大佛殿,相關記載,《悲華經》,《觀無量壽經》,人物解說,人物傳說,本命佛,化身其事,心咒原文,

基本解釋

【菩薩】(術語)具名菩提薩埵 Bodhisattva,又曰菩提薩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佛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
大勢至菩薩
《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
大乘義章》十四云:“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
法華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薩埵此言心。”
法華經》(隋代嘉祥疏)一曰:“菩提雲道,是無上正遍知果道也。薩埵言眾生,為求果道故名道眾生也。”
法華玄贊》二曰:“菩提覺義,是所求果。薩埵有情義,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薩。”
《佛地論》二云:“緣菩提薩埵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薩埵者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
《淨名疏》一曰:“菩提為無上道。薩埵名大心。謂無上道大心。此人發大心為眾生求無上道。故名菩薩。安師雲開士始士。又翻雲大道心眾生。古本翻為高士。既異翻不定。須留梵音。今依大論釋。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眾生。用諸佛道成就眾生故。名菩提薩埵。又菩提是自行。薩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薩。”
《天台戒經義疏》上云:“天竺梵音摩訶菩提質帝薩埵。今言菩薩。略其餘字。譯雲大道心成眾生。”
《等不等觀雜錄》一曰:“菩薩之薩字,說文無之。今有人改作[薩-產+夆],謂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寫作殺,更可駭也。考字典從薩,與古經不符。經中從廿從阝從立從生,當是譯經時所撰,良有以也。”
(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藏文音:Mthu-chen-thob)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者,又尊稱 大精進菩薩,與無上尊佛 阿彌陀佛 尊上觀世音菩薩 (無上尊佛 阿彌陀佛 的左脅侍)信眾合尊稱為“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
讀法注音:①南么(na mo) ②三曼多(san man duo)③勃馱喃( bo tuo nan) ④髯髯(ran ran)⑤索(suo)⑥莎訶(sha he)
真言釋義:①歸命 ②普遍 ③諸佛 ④髯髯(生之義,除二障生空) ⑤索(種子字) ⑥成就
悲華經》云: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八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云:尊上頭頂寶瓶記憶體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菩提之力。

人物總括

大勢至菩薩,又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大勢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譯。音譯為“摩訶那缽”。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菩薩跟隨佛學法修菩薩行,經過許多階段之後,才可成佛。菩薩中經歷所有的階段達到最高位的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只要結束菩薩生涯,在下一階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現佛陀時,必有一生補處菩薩隨侍左右,且組合是一定的。阿彌陀佛其左右脅侍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位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影響要遠遜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幾乎沒有單獨供奉的。其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載,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與裝飾皆同於觀音菩薩。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定瓶為標誌,而觀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小化佛為標誌。作為阿彌陀來迎時的隨侍,觀音菩薩手拿金蓮台,大勢至菩薩則合掌。

佛經記載

善男子。爾時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世尊。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淨之行。如此福德我今盡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願不淨穢惡世界。令我國土及菩提樹。如觀世音所有世界種種莊嚴寶菩提樹。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始初成道。我當先請轉於法輪。隨其說法所經時節。於其中間行菩薩道。是佛涅盤後正法滅已。我於其後次第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成佛時所作佛事。世界所有種種莊嚴。般涅盤後正法住世。如是等事悉如彼佛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第二王子。善男子。汝今所願最大世界。汝於來世當得如是大世界處。如汝所願。善男子。汝於來世當於如是最大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由汝願取大事故。因字汝為得大勢。
爾時得大勢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敬禮於佛。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六種震動。雨須曼那華。其中諸佛各授我記。善男子。爾時得大勢在於佛前頭面著地。尋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天雨須曼那華。其中諸佛世尊各與授記。
爾時寶藏如來為得大勢而說偈言:
堅力功德 今可還起 大地震動 雨須曼華
十方諸佛 已授汝記 當來得成 人天梵尊
善男子。爾時得大勢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

人物法相

尊上據佛經中記載:其身量大小與尊上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相等,圓光四方的大小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到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能讓有緣眾生親自看見。只要見到他一個毛孔所放出來的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因為尊上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如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以慈悲的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尊上大菩薩以 智慧的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能顯現出十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的長與寬。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個寶瓶,內里裝著智慧的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尊上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完全一樣,沒有什麼差別。(大眾傳雲)
大勢至菩薩法相大勢至菩薩法相
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舉足行路時,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莊嚴。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坐下來時,首先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然後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

人物形象

尊上大勢至菩薩摩訶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坐下來時,首先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然後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無數的三尊之分身,全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花座上。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尊上 觀世音摩訶薩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二大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尊右手執白拂,尊左手執蓮花。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內列上方第二位。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

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 般刺蜜帝譯)。
唯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所以在 楞嚴法會 上,當 釋尊 向與會眾問圓通時,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特別介紹了這念佛三昧法門。尊上言:“……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尊上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於因地時,以念佛心人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人淨土。

大略

“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個幾句都是經文裡面的話。從這幾句,可以說將大勢至菩薩已經給我們很詳細的介紹出來了。可是初學之人,看了這個簡單的介紹,對於菩薩殊勝的功德很不容易體會,原因是我們的心太粗了,惑障太重了,不能不簡單的做一個說明。這個淨宗,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了,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這就是殊勝到了極處了,沒有一法能跟他相比。大勢至菩薩,他所代表的是專學這個法門的第一人,專修專弘。

無生忍地

在經文裡面,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他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這個經文,到後面再跟諸位詳細解釋。這是說明他修學的宗旨,無生忍是果位,念佛心是因心。以念佛這一種因,證得了無生忍的果位。無生忍是什麼果位呢?就是成佛的果位。《金剛經》上說的很清楚,圓教初住以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稱之為無生忍。如果要嚴格地來說,證得無生忍果位的菩薩應當是七地、八地、九地這三個位次,可見得這不是普通的菩薩。再往上面去,就不叫無生忍了,叫寂滅忍,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十地菩薩,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中品;如來果地上我們稱為上品。這是說明無生忍位的菩薩很高很高的了。那么這個地方講的無生忍,也通如來究竟的果位。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就用念佛這個法門,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這么簡單,就這么容易,就這樣殊勝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的功德不可思議。

攝六根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方法。怎么念呢?要能都攝六根念,這就行了。這個都攝六根,怎么個攝法?攝是收,我們常講“收心”。平常我們的心都往外面境界上跑: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前面跟諸位說過,六根的根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就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怎么迷了?起了貪、嗔、痴、慢,它就迷了,被外境污染了,被外境迷了。菩薩教給我們,要把這個心收回來,眼從色塵里收回來,耳從聲塵裡頭收回來。用什麼方法收呢?就用這一句佛號。所以我在此地,明白地告訴諸位同修,怎樣收攝六根呢?淨念相繼。你能夠做到淨念相繼,那六根就都攝了。如何能做到淨念相繼呢?都攝六根就做到了。到後面經文,我們再談。

功效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是說明念佛的功效。方便是指一切方便法門,念佛人不需要,不用藉助於其他法門。諸位也許聽到有人講,要禪淨雙修,“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禪淨雙修。還有淨密雙修,還有禪淨密三修的。在這個社會許許多多地方我們都能聽到這些。大勢至菩薩簡單,不需要,他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下去。他也不要禪,他也不要密,他什麼都不要,不假方便。禪淨雙修是永明大師提倡的,永明延壽是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在中國淨宗,他是第六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這個人提倡禪淨雙修,那一定沒錯了?諸位要知道,永明大師那個時代是什麼時代,他為什麼要說這些話,你要清楚啊!他這個話,不是為我們說的。我們如果遇到他,他一定說:“老實念佛”,沒有二話好說的。他那個時代,禪風最盛,大家一窩蜂都去學禪去了,而且非常執著。你要對禪批評的話,那他可對你就不客氣了,不容許批評。禪能不能成就呢?不能成就。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到世間來,所以永明應化到世間來。學佛了,學什麼呢?參禪,他也去參禪,在禪宗裡面表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阿彌陀佛再來的,那有什麼話說呢!示現的,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然後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念佛往生。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告訴你,禪,大徹大悟,還不能了生死,還不能出三界。要想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還得老實念佛。用這個方法。你不能說他念佛功夫不如禪呀!你不如禪,人家在禪上成就,你也不如他,他念佛了。這是教那些學禪的人,看到你禪不能成就,勸你念阿彌陀佛,所以說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勉勵他們,希望他們回頭,是這個意思,是對參禪的人說的,不是對念佛人說的。所以這些祖師大德說話,要知道他為什麼說,對哪些人說。我們不能學,我們要學,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不需要借任何法門的幫助,自得心開。自是自自然然的,只要你念佛功夫成熟了,自自然然就開悟了。這個心開,就是禪宗裡面明心見性,徹悟的意思。

證果

“入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地這個三摩地,就是指的楞嚴大定,如來在果地上所證得的大定。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這個念佛法門是第一,他是這個法門成功的。”

人物誕辰

大勢至菩薩聖誕在農曆七月十三。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菩薩心咒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引。大勢至啟教之人也。念佛修淨土之教,二十五位菩薩每人不同,大勢至教我們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他是淨宗初祖,夏蓮居老居士首先在《淨宗捷要》一書中提出大勢至菩薩為淨宗初祖,在虛空法界提倡念佛法門只有大勢至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改變,成佛之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也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稱之為淨宗初祖,名實相符。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一般說圓教七八九地菩薩才證到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二句是念佛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禪宗大徹大悟相應,與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相應。自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大勢至與觀世音兩位大菩薩現居此娑婆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生淨土。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人物道場

廣教寺

廣教寺坐落在南通市南郊的狼山。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狼山是江蘇省著名的自然風景區,蘇中的遊覽勝地,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其中以狼山最為峻拔挺秀,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譽。在中國佛教典上,狼山是佛教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名寺古剎狼山廣教寺蜚聲海內外。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
廣教寺始建於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剎。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當時“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後改廣教寺。”狼山奉祀的開山祖師是僧伽,又稱狼山大聖。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據,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從此這裡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代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遊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後世尊他為“大聖菩薩”。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智幻法師住持廣教寺,他弘法創業,修建寺廟,主持建造了大聖殿、支雲塔,並塑僧伽像進行供奉,此後江淮一帶許多寺廟供奉僧伽像。智幻法師圓寂時,留下一首偈言:“當初不肯住長安,現像西歸泗水間,今日又還思展化,東來海上鎮狼山。”後人稱他為僧伽化身。為紀念智幻法師,明嘉清年間在寺內建幻公塔,至今保存。
廣教寺的寺院建築遍布狼山,分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下的建築主要有大佛殿輪藏殿、大悲殿、金剛殿、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方丈室及僧宏等。山頂是廣教寺的主要建築群。有山門、萃景樓、圓通寶殿、大聖殿,還有葵竹山房、三仙祠、雲塔等。廣教寺周圍還有唐文學家駱賓王墓、望江亭、御亭、平倭碑亭、清末革命者白雅雨墓等景觀,有雙眼石、鴿子岩、磊落磯、寒玉泉;名盤醒石、仙人洞、淨智泉、題名坡、獅石、滴珠岩、海月岩等名勝。
自1980年以來,在育枚方丈和月朗監院主持下,廣教寺耗資500多萬元進行了全面維修。先期修復了法乳堂、支塔、圓通寶殿、大聖殿、三賢祠等主要建築。隨後又對藏經樓、曬經樓、枕山樓、葵竹山房、萃景樓等房舍作了全面修繕,並擴罕了餐廳樓、票房、宿舍、圍牆、焚香亭等。在殿堂內雕塑了佛像,建造了佛台,添置了鐘、磬、香爐等法器。新建築從布局與色調上與其它建築和自然景觀相協調,進一步完善了寺廟整體格局。

支雲塔

支雲塔屹立在狼山之巔,是廣教寺最有特色的建築。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塔高35米,磚木構,五級四層,四面成正方形,每層各有三個小間,繞以木欄、腰沿成翹形,由下向上次第收縮。剎頂有相輪七重和寶珠、鋒等物。遊人登塔遠眺,山色風光盡收眼底,仰視天空,有高入雲端之感。明人殷學詩在詩中嘆道:“寶塔支青雲,去天無尺五。天上星與辰,歷歷皆可數。”
支雲塔下的大聖殿是全山香火的中心。大聖殿面闊5間,進深3間殿宇高大,梁架粗壯,為明代建築。殿正中供奉的是廣教寺開山師祖僧伽大聖坐像,兩側侍立著弟子慧岸木叉。大聖殿兩側是彩塑二十諸天佛。

圓通寶殿

圓通寶殿是山上的主要殿堂,又稱禹王殿、江海神祠,殿守供奉大勢至菩薩像。大勢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為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同阿彌陀佛及左脅侍觀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佛經稱,大勢至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能斷眾生煩惱,使眾生擺脫苦海。因廣教寺被尊為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故供奉大勢至菩薩像。這尊坐像高達4.5米。佛台用白梵石雕花鑲嵌,佛龕木雕精美,殿內錦幢繡幔,金碧輝煌。兩側為十六尊者塑像。

大佛殿

大佛殿是山下的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3間,為明代建築。殿內供奉明塑釋迦牟尼塑像,兩例牆壁上鑲嵌著十八高僧瓷磚壁畫。這組壁畫是1982年由著名畫家范曾創作的,每塊壁畫高2.2米。寬1.3米。所繪的十八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是安世高、道安、慧遠、鳩摩羅什、法顯、菩提達摩;智顗、吉藏、道宣、玄奘、善無畏、慧能、法藏、一行、鑒真、懷海、敬安、弘一。他們是佛教各派始祖、佛經翻譯家、科學家;知名學者,神貌各異,栩栩如生。這種用畫像形式把從東漢至近代二千年歷史中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反映出來,在佛教藝術上是新的創造。趙朴初先生題寫了“法乳堂”匾額,並撰寫了門欄對聯:“一堂都聖哲,萬派盡朝宗”。
在藏經樓里,收藏著歷代收集的文物字面、法器等。1989年,安徽佛教徒仁祥奉贈給廣教寺《歷代名畫觀音寶像》畫集,畫集分上下兩冊,序806字為廣洽法師刺血弘一法師書寫,畫集裡收藏了自唐代吳道子到近代京劇泰斗梅蘭芳和刺繡大師沈壽的所繪觀音像150多幅。這些觀音像由清末張謇收藏,1939年由費范九等在上海淨緣社印刷了一千冊,因動盪和動亂,大多不傳。所以廣教寺的這本《歷代名畫觀音寶像》被稱作佛門至寶。
狼山風光秀麗,廣教寺古剎莊嚴。十多年來,育枚、月朗法師帶領僧人們將古剎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對外接待;消防治安、文明衛生、社會公益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成績。迄今共有一千多萬國內外遊客來賓前來觀光、朝山,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和農曆三月初三僧伽生日時,每日都有上萬信徒前來燒香朝拜,熱鬧非凡。港澳台佛教界與廣教寺的交往也在不斷加深,日本、美國、新加坡佛教徒也專程來朝拜大勢至菩薩,受到廣教寺的熱情接待。

相關記載

《悲華經》

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當時寶藏如來幫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說:“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於當時首先請佛大轉法輪。隨著彼佛說法度眾生所經歷的時間,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盤之後,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中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那個時候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當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經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

《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云:“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幹,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 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所以
悲華經》云: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人物解說

受記緣起
悲華經》雲,白敘: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盤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 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
觀無量壽經》云:“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記憶體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念佛成就
大勢至菩薩以都攝六根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52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菩薩於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於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於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
化現形象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說,這位菩薩的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射的範圍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至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讓有緣眾生親眼得見。只要見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所以大勢至菩薩也名叫無量光菩薩。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皆能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寶瓶,內里裝著智慧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正等無異。
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隨著勢力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三尊之分身,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比觀世音菩薩略小。在密教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人物傳說

而菩薩對眾生的教育實行,是為人要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心胸廣大、包容人過,故得名大。內修般若智慧,外降伏種種煩惱,內學妙法,外慈悲利益人民,故得名勢。學習究竟義、解脫德、事事親力親為服務大家、財錢物品法語安樂行施與大眾,而且常隨佛祖之法而修學,由於接近佛祖故得名至。

本命佛

生肖馬的本命佛守護佛):中國有十二生肖,原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醜牛、虎、兔、龍、蛇、馬、羊、申猴、雞、狗、豬。對應每個生肖,都有自己的守護佛,而大勢至菩薩則被認為是生肖馬的守護佛。

化身其事

印光大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祖生前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慧眼沾出,加入淨土五經弘揚。多種訊息透露印光大師就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下面的一篇文章。
印光法師印光法師
紀夢悼印光大師------楊信芳女士
餘十八歲時,肄業上海女子中學。有同學張孝娟女士,住西門路潤安里,與余交誼最深。其母張太太,雅愛余,以親女視我,故我亦以“阿母”稱之。放學歸來,輒膳宿於張家,習以為常。
民國廿五年國曆十一月廿三夜,余宿張家,與孝娟共榻。中宵(夜)睡去,遙見觀音大士立小島上,環島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長丈許,瓔珞莊嚴,手持淨瓶,如世所繪。余則在一葉扁舟中,舟駛近島。大士招手告余曰:“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余無以答。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後化緣畢矣。”言訖而隱。忽駭浪滔天,舟幾覆,余大呼救命。孝娟推余醒,曰:“信芳汝其(助詞)魘(yǎn夢中驚叫)耶!”余告以夢,相與一笑。
翌(次日)晨,以夢告張太太,並問:“有否菩薩名大勢至,有和尚名印光者乎?”張太太固(本來)信佛,驚曰:“大勢至乃西方極樂世界之菩薩。印光和尚之名,昔曾聞諸(之於)孝娟之父,雲是普陀山得道高僧。”余問:“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張太太曰:“不知。”余為之悶悶。
次日讀《申報》,見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乃知上海聞人(有名望的人)請印光和尚來滬,在覺園主持法會。奇哉此夢!三人驚詫不已。乃與張太太母女同赴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人同皈依焉。余蒙賜法名“慧芬”,張太太“慧范”,孝娟“慧英”。
愧餘孽障深重,未能精進。今則攜男抱女,終朝碌碌,淨業益荒蕪矣!昨得蘇友書,雲印光大師已坐化於靈岩山。嗟夫!大師逝矣,化緣四年,竟符昔夢。余與大師有一段香火因緣,不可無詞。垂淚走筆,語不成文,寄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藉(同借)志余哀。南無大勢至菩薩! 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楊信芳記
[編者按:楊女士記中有‘四年後化緣畢’之語。嘗疑曷(何)弗(不)早日發表,而必俟(sì等待)諸(於)大師西歸之日,始布於世。迨閱女士《致施君書》,乃知其曾遭大師呵斥,不許告人也。是夢之奇,在於未聞佛法之女生,且不知有大勢至與印光和尚之名,女士感是夢,善根自不凡。不有是夢,孰知無邊光之悲願哉!]
【摘自印光大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附錄二印光大師永思集選編】

心咒原文

大勢至菩薩,根據《觀無量壽經》云:白敘: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型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光明智慧型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咒語原文:嗡,巴扎,嘿,嗡,巴扎,詹扎,摩訶嚕呵吶吽嘿
大勢至聖咒注音:ōng bā zhá hēi ōng bā zhá zhān zhá mó hē lū he nà hōng hē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