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天圖是被描繪成一輪滿月,四周有許多星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天圖
- 外文名:Yuetiantu
天,居天龍八部之首。月天,為諸天中之一天。《大日經疏》卷5中說:“西門之南與日天相對,應置月天,乘白鵝車。”《秘藏記》中說:“月天子,白肉色,杖上有半月形乘三鵝。”《起世經》卷10中說:“月天宮殿純以天銀天青琉璃,而相間錯……彼月天子最勝宮殿,為五種風,攝持而行……以此五風所攝持故,月天宮殿依空而行。”依照上述佛經的記載,月天的形象是赤裸上身,持杖,乘鵝拉之車,依空而行但是在龜茲石窟的早期壁畫中,月天形象卻被描繪成一個穿衣、坐雙輪車之神,與坐雙輪車之日天十分相似,區別只在背光上。日天的背光為白色的圓圈,中間畫出一道道輻射線,代表著光芒四射的太陽;月天的背光則為一個黑色的圓圈,代表著黑夜。這種形象似乎是受到希臘文化影響的結果。因為希臘神話中的月亮神阿爾忒彌斯,又是狩獵之神,她在希臘的藝術作品中被表現為一個乘著雙輪戰車的女神。
馬其頓亞歷山大率軍東征,於公元前327年建立了一個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與巴爾幹半島的亞歷山大帝國。他們帶來了希臘的文化與習慣,與印度本土文化融合,產生了希臘一印度式文化,也就是所謂的犍陀羅文化。龜茲石窟天相圖中坐雙輪車的月天形象就是這種文化所造就的藝術作品但是,月天的形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龜茲石窟天相圖中,有的月天被表現為一輪圓月中畫著一隻兔—月兔圖。關於月中有兔的觀點,我國古代文獻中就曾談及。生活在戰國時代的大詩人屈原在他的著作《楚辭·天問》中曾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王逸註:“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作兔。”看來,古代的中國就存在著月中有兔的傳說。
其後,月天的形象又有了變化,一是被描繪成一輪滿月,四周有許多星星;二是被描繪成一彎新月,四周有許多星星,成為眾星拱月的形狀。這類月天圖已純粹是現實中的月亮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