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狀況
全市現有幼稚園445所、學前班1848個,在園在班兒童13.47萬人,幼兒入園(班)率60.16%;國小1526所、教學點560個,在校生45.85萬人,學齡兒童毛入學率104.35%、輟學率0.1%;國中272所(含完中國中部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9.17萬人,毛入學率103.98%、輟學率0.97%;普通高中81所,在校生6.4萬人,高考上線率59.42%;職業高中32所,在校生1.72萬人;市屬普通中專4所,在校生9900人;市屬技校3所,在校生2000人;市屬高校2所,在校生1.43萬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15%。全市現有省一級完中15所,一級國中18所,一級國小43所,一級幼稚園6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省部級重點職業學校6所,省級示範職業學校3所。
主要成果
“十五”期間全市教育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1.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城鎮中國小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有了較大增長;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其中,國小入學率保持在99%,國中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5%以上,輟學率國小控制在1%、國中控制在2%以下。2003年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2001年確定的三年排除25.8萬平方米農村中國小危房的任務,排危面積達到32.9萬平方米,新建寄宿制學校98所,收縮和撤併一師一校點314個,使全市一師一校點減少到451個。全市義務教育學校達到高水平、高質量“普九”標準,部分縣(市)區初步實現義務教育現代化。
2.掃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建成農村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43所,行政村(辦事處)農村成人文化學校1349所,成人國小畢業1.79萬人;實用技術培訓227萬人次;綠色證書培訓5.27萬人。全市共掃除青壯年文盲13萬多人。新增文盲率控制在1%以內。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0年。
3.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入。全市中國小在全省率先整體進入新課程改革。昆明市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學業評價改革方案》、《農村示範國中評估方案》、《昆明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昆明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年度質量監控評估方案》,加強教育的質量監控,全市中國小整體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4.高中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進展。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我市高中階段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按照做大一批、提升一批、新建改擴建一批的思路,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重點項目建設。高中階段教育總規模擴大。全市高中毛入學率達到了75%。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教師隊伍素質得到較大提高。通過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實施教職工聘用契約制,開通了經常性的高中階段教師資格認定“綠色通道”,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訓和繼續教育,組織教師到主城區學校掛職鍛鍊學習進修或到上海等發達地區學習。結合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三聽”、“三評”、“從我做起,爭當師德模範”等系列活動,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成立了昆明市教師資源管理中心、組建了6個昆明市“名師工作室”。
6.深入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建立市、縣(市)區、校三級德育工作管理體系。積極推進中國小德育分年級實施工作。進一步體現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7.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動教育現代化。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設產業化運作模式,引進市場機制和企業投資,網路教室全市計算機總數達到22000多台,人機比例由“十一五”前的75:1提高到現如今的25:1。在12個縣(市)區內為鄉鎮中國小建設遠程教育衛星地面接收站(點)220座;完成國家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範項目的建設工作,建立遠程衛星接收站(點)36個,光碟播放點195個,網路教室5個。建立並形成以“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室”為核心的現代遠程教育衛星接收技術與套用項目支撐網,對全市現有的464個衛星接收站(點)和300個光碟播放點進行技術支持和套用指導,充分發揮使用效益。80所中國小接入教育城域網。構建昆明教育信息港,開通昆明教育城域網,開展遠程網路教學,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全面完成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裝備設定和人員培訓工作。
8.民辦教育迅速發展。認真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引導和鼓勵民辦學校健康發展。我市現有經縣(市)區教育部門批准的民辦中國小151所,有教學班1589個,在校生67306人,其中國小1176班,在校小學生51490人;國中283班,在校國中生11050人;高中130班,在校高中生4766人。有專任教師4192人,教師學歷合格的有4022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6%。另有民辦幼稚園210所,在園幼兒22507人。安排專款獎勵民辦學校,全市民辦教育發展迅速,出現了昆明南洋學校、昆明育才教育集團、昆明光華學校等一批辦得比較好的民辦學校。北大附中雲南實驗學校、滇池中學、雲大附中、師大二附中、師大附中高新一中建成招生,一批國有民辦、民辦公助、民辦學校招生勢頭較好,民辦學校招生人數在逐年增長。
9.對貧困、民族學生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出台了《昆明市貧困學生救助辦法》、《昆明市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安排專款救助貧困學生,擴大“三免費”(免教科書、雜費、文具費)教育的範圍,從2002年起,市財政累計安排1370.5萬元作為“三免費”教育專款,有5.1萬人次的特困學生得到“三免費”教育或免費教科書。加上縣區和社會捐助,全市共有中小學生近7.5萬人得到救助。安排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到公辦學校就讀,減免借讀費,對特別困難的學生納入《昆明市貧困學生救助辦法》統籌救助。
主要問題
“十五”期間全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五”期間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不斷提高的教育期望與教育發展改革不相適應的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社會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
1.全市教育優先發展和適度超前發展的地位尚未得到真正落實。中國小校的新建或改、擴建尚未納入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範疇。城鎮新建小區未能配套建設中國小。“十五”計畫確定新建的四所高標準中學,至今進展緩慢。促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相應經學設施配置嚴重不足。貧困地區受經濟發展制約,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2.教育投入嚴重不足。以2004年為例,全市生產總值為942億元,而教育總投入為14.979億元(含教育支出12.926億元、教育費附加2.0538億元),僅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59%,遠低於全國3.3%、全省4%的水平;教育支出14.979億元,占全市財政支出117.8263億元的12.7%,也低於全省20%的水平。
3.“兩基”發展水平不平衡,鞏固提高的任務還很繁重。全市在“普六”、“普九”期間的歷史欠賬一直未能償還,相當一部分地區“普九”各項指標和水平較低,適應不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要求,中國小的布局布點調整都需要增加新的投入,基礎教育“控輟保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困難較多。
4.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滿足人民民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矛盾較為突出。
5.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習負擔,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學校人事制度改革還要進一步深化,教師和幹部隊伍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6.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各類教育辦學體制、教育教學評價機制等問題還需在改革中探索新的路子。教育現代化的力度還需加大,民辦學校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發展規劃
“十一五”期間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昆明市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改革辦學體制和投融資體制,形成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和多元化辦學的格局;改革行政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增強學校辦學活力;創新人事和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規模,建立和完善與昆明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初步建成學習型社會,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現代新昆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
發展目標
1.學齡前兒童入園(學前班)率達到80%以上,普及學前教育。
2.國小入學率達到98%以上,輟學率控制在0.5%以內。國中入學率達到95%以上,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高標準、高水平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應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使殘疾兒童少年能到特殊教育學校學習或隨班就讀。
3.青壯年非文盲保持在95%以上。
4.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大力調整高中階段教育結構,使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大體相當。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從現如今的13. 4萬人增加到18萬人,優質高中在校生比例達到75%。
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0%以上。整合市屬高等教育資源,建成昆明學院。在校生規模達到15000人,函授、遠程教育規模達到20000人。
6.加快成人教育發展步伐。大力發展成人自考、夜大、電大、函大等成人學歷補償教育,積極開展社區成人教育,加大農村“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的力度,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初步建立起終身教育體系,使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
7.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學歷水平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的標準,國小教師專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80%以上,國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70%,高中教師本科學歷比例達到95%。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的專業結構、職務結構和年齡結構更合理。專任教師的數量、知識結構基本滿足學校的規模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求。
8.初步形成與現代新昆明建設相適應,總體水平接近或達到國內發達地區先進水平的現代教育體系。
“十一五”期間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主要任務
1.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
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按照教育發展規律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領域的巨觀管理和調控,要努力統籌好四個方面的關係:統籌教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統籌城鄉教育和區域教育的協調發展,統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積極探索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相互銜接的途徑和方法。科學確定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動,加強誠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推進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積極推動校外教育基地建設,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力加強中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
深入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行基礎教育新課程,穩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實驗。認真落實“減負”工作的五項要求,切實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力推進國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積極研究新課程實施後的中考和高考內容改革思路。
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和衛生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上好體育課,保證每天鍛鍊一小時。提高體育課和藝術教育課開課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愛滋病及毒品預防教育和國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鞏固提高“兩基”成果,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高水平、高標準,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全面落實縣級政府對本地教育發展規劃、經費使用安排、中國小校長和教師的管理責任。組織實施好“六大工程”建設,即國中建設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工程、職業技術培訓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工程。改造薄弱學校,基本排除中國小危房,構建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體系。新建和擴建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使95%的適齡兒童能進入全日制完全國小,60%的進入寄宿制學校;加強農村國中建設,使農村國中學校在師資、校舍、場地、現代教育設施設備等建設和配置上達到《雲南省國中學校必備辦學條件標準》,50%以上的農村國中達到上限標準。在城鎮舊城改造中,要對生源不足的國小進行土地置換和撤併工作。將二級以下完中與一級完中合併改辦為初級中學,實行高國中分設。中國小在師資、校舍、場地、現代教育設施設備等建設和配置上,全面達到《雲南省國中學校必備辦學條件標準》,75%以上的學校達到上限標準。城鎮國小和國中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達到100%,畢業生各科合格率達到70%,優秀率達到30%以上。
加大經費投入,依法保證教育投入的“三個增長”,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教育的要求,確保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低於農村稅費改革前的水平,並有所增長。到2006年,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特殊教育學生和城市弱勢群體子女全面享受“兩免一補”(免書費、雜費,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學生都能上學。
4.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高與職教協調發展。
加快高中布局調整步伐,根據高中生源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實際情況,本著規模與效益統一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調整規劃,有計畫地完成初、高中分離和高中布局調整。
到2008年,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四區和安寧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優質教育規模達到80%以上。呈貢縣、晉寧縣、宜良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嵩明縣、富民縣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5%以上,優質教育規模達到60%以上。東川區、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5%以上,努力擴大優質高中規模。現代新昆明新城區高中階段教育按毛入學率85%的目標同步進行規劃和建設。
主城區和安寧市以拓展優質高中為重點,擴大現有省定一級完中的招生規模,形成全市優質普通高中的主要群體。郊縣區以縣城高中建設為重點,通過改擴建和新建,到2008年,每個郊縣區在原有基礎上要創建一所一級完中。在呈貢新城區和嵩明航空港等新開發區建設中,要優先規劃學校用地並儘快建設多元辦學體制的學校,滿足新區的教育需求。
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優質資源,全面擴大現有十五所省一級完中招生規模,形成全市優質高中的主要群體,創建省一級一等高完中2~3所,力爭創建2~3所全國千所高中示範學校。 2008年前每個郊縣區在原有基礎上創建一所一級高中。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新建普高和職高學校12所,改擴建50所,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高中,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形成與現代新昆明建設相適應,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辦學特色鮮明,質量效益較高,基本滿足社會需求的優質高中基地。
加大對全市職業技術教育統籌的力度。將昆明學院建成為全市經濟社會服務的套用型大學,擴大對職教“三校生”招生規模,形成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全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結構和布局,做強做大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打破條塊分割對中等專業學校、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等教育資源進行統籌整合。力爭用兩年時間使市屬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由現如今的3.2萬人擴大到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校均規模由至今的710人提高到1000人以上。保持畢業生就業升學率在90%以上。形成定位準確,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昆明市職業教育新體系。
5.拓寬辦學渠道,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貫徹執行《民辦教育促進法》,遵循“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依法保證民辦學校權益;明確國家對於民辦學校的扶持措施,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加強政策引導;積極促進民辦教育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表彰獎勵成績突出的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營造有利於民辦教育自主自律、健康發展的環境,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優勢互補、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
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改革管理辦法。通過出租、轉讓閒置國有資產,扶持民辦學校的建設。對規模小、辦學效益差的民辦學校,鼓勵採用股份制合作方式進行整合。對招收公費學位的民辦學校,財政給予生均經費補助。對民辦學校的建設,在土地徵用、建設規費、稅費徵收等方面給予減免和優惠。依法管理民辦學校,主動關注民辦學校發展中的困難,民辦學校享有公辦學校同等的國家統一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師生享有與公辦學校師生同等權利。允許辦學歷史悠久、教育質量高的公辦學校在保證本校規模和質量的基礎上,在實行與原校“五獨立”(獨立法人、獨立校園和教學設施、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畢業證書)的前提下,與社會力量聯合舉辦民辦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採用民辦機制新建高中學校,吸收社會資源,實行國有民辦;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利用其有利資源優勢和社會影響,採用民辦機制舉辦特色高中,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6.創新辦學體制,激活管理機制。
放開非義務教育市場。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社會財團、民辦教育機構、省外名校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接管一批公辦學校。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託資源優勢,多形式、多體制發展基礎教育,迅速形成多種形式辦學的格局。公辦幼稚園及有條件的公辦普通高中、職業學校通過改制,實行國有民辦、民辦公助、股份制、個人獨資等多種體制辦學。
積極探索學校辦學體制改革的形式和路子。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和學校,採用名校帶民校、辦分校、辦民校、兼併薄弱學校等方式組建教育集團。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社會財團、民辦教育機構、省外名校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參與舉辦或獨立舉辦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迅速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國有民辦、民辦公助、股份制和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辦學路子,有計畫、有步驟推進多元化辦學,形成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大力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從過去對學校發布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轉變為運用法律法規、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督導評估等方式進行巨觀管理,為學校自主發展提供良好服務和創造有利條件。強化學校法人管理。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按責、權、利統一的原則,將學校的人權、財權、事權、物權等交由學校自主行使,並建立相應的責任制。
實行校長公選制、職級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實行教職工競爭上崗制、聘用契約制、績效分配製。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和科學定崗的原則,實行教職工競爭上崗制。逐步推行學校教職工身份社會化,學校在編制範圍內,自主聘用教職工,實行聘用契約制。學校教師和具有教師資格的社會人員全部納入人才服務中心教育分中心管理,學校不再管理教師人事關係和檔案,學校用人直接從分中心聘用。學校要堅持按勞分配,優教優酬的原則,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實行績效分配製。取消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實行評聘分開,可低評高聘,也可高評低聘,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
創新教育評價機制。強化政府教育督導,依法實施督政督學,將下級政府辦教實績、辦教行為、辦教投入和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納入年度考評內容,督查督導。加強對學校收費、教學改革、辦學質量、辦學效益、師資建設、資金使用、學校管理等專項督導督查。建立教育內部科學評價制度,強化對學校發展目標、校長任期目標的評價評估,促使學校持續健康發展。建立學校辦學公開評議制度。實行政務、校務、教務公開,擴大教職工、學生、社區、家長對學校辦學的參與和監督程度,接受社會監督。創新對教師、學生的科學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和促進作用。
改革投融資體制,改變單一的投入渠道。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以政府為主,落實中央關於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義務教育的要求,應按學校的等級、規模確定的編制數量及時足額核撥教師工資、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經費,確保義務教育投入不低於農村稅費改革前的水平。充分利用財政、金融、信貸等手段,採取銀政合作、銀校合作,廣開籌資渠道,按照“學校貸款、政府貼息、學校收費還本”的辦法,籌措建設資金。積極引入世界銀行貸款或外國政府貸款,建設呈貢新區、嵩明航空港高標準中國小。逐步完善教育成本核算和受教育者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充分調動學校挖潛籌資的積極性,通過貸款、社會融資等方式建設的學校,非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適時、適度調整收費標準,擴招的學生可按照擇校生收費。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學校預算外收入一律不予統籌。實行學校經費總額包乾,學校自主使用。人事、編制部門按有關規定和學校辦學規模核定教職工編制,財政部門按學校學生數和生均教育事業費標準核撥辦學經費,經費總額包乾,實行“核編不定員,定崗不定人,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
把城鎮以上學校的後勤服務工作推向社會,實行服務社會化。
7.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
大力推進教育技術創新,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構建現代遠程教育體系,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加大面向全體教師計算機套用能力的培訓,面向學校領導的數位化理念和數位化教學管理的培訓,面向教學骨幹的“Internet未來教育”培訓,著力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和信息素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套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加強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致力於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初步形成農村教育信息化的環境,持續向農村中國小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加強教師培訓;整合農村各類資源,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為“三教統籌”、農村科技推廣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服務。
8.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建成昆明學院。
順應全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適應雲南省高等教育部局和層次調整最佳化的需要,在“十一五”中期,完成昆明學院建校工程。新組建的昆明學院要立足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降低教學重心,強化對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服務理念,在確保師範教育類特色的基礎上,向第二、三產業優勢專業發展。
9.積極推進成人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
大力發展成人自考、夜大、電大、函大等成人學歷補償教育,普遍提高全市市民的受教育年限,到“十一五”末,使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
加大農村“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的力度,以農民培訓為重點,大力開展農村成人教育。普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市每年培訓45萬人次;積極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每年培訓5萬人次。
加強對城鎮新增勞動力的崗前培訓,全面推行職業技術等級證書準入制,做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
加大對各種行業的等級考核管理,積極開展在職職工的繼續教育提供一定經費和時間鼓勵和支持在職職工參加學歷提升和技能提高的各種培訓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職工從業的專業化水平,形成市民終身學習、全社會努力學習的良好社會風尚。
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教興昆”戰略,切實把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高度重視教育改革與發展,將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總體規劃中,要象抓經濟那樣抓教育,認真履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領導職責,確立教育改革“一把手工程”的地位,分管領導真正擔負起具體組織和領導的責任,進一步明確政府各有關部門責任和義務,充分調動部門及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將學校建設納入城鎮改造和擴建規劃中,納入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總體規劃中,納入建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營造教育工作政府負責、社會支持的良好氛圍。各級領導要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上、在轉變觀念、深化改革上,在把握方向、政府引導上,在改善環境、形成合力上,在解決困難、保證投入上,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上加強領導。
2.依法治教,強化管理。
要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規,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公共教育管理與服務體系。增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完善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教育執法力度。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建立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教育行政機關要形成學法和用法制度,依法維護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漸漸精簡行政審批項目,公開審批程式,提高辦事效率。逐步建立和完善綜合執法機制,依法監督辦學活動,維護教育的正常秩序。各級各類學校要依據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法制工作機制,依法自主管理,推進學校民主管理,維護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健全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完善督導和監測手段,強化各級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落實各級政府對發展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責任,確保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的標準化建設。完善學校督導評估機制,全面推進學校督導評估,促進每一所學校都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強化管理,優質資源配置,充分發揮現有辦學條件的最大效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督導檢查。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促進學校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3.深化改革,促進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昆明市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全面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教育投融資改革、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全市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
4.加大投入,廣開渠道。
依法確保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在“十一五”期間,全市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每年提高0.4-0.5個百分點,從2004年的1.59%提高到4%,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絕大部分用於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全市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20%以上;縣(市)區教育經費支出要高於全市上述比例。還要通過徵收教育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發展校辦產業、鼓勵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體制,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使教育經費投入有較大增加。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滿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穩定並持續增長的教育投入機制。
5.科研先導,教育創新。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牢固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思想,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健全和充實各級教育科研結構和科研隊伍,做到交任務、保條件、用成果、促發展,充分發揮教育科研部門的“研究、指導、服務”職能,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服務,為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服務。積極開展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加大對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積極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文化、成功的教改經驗、感人的模範事跡,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走內涵發展的道路。
6.改善環境,形成合力。
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各級政府要將教育經費全額納入預算,發改委、財政、人事、規劃、建設等部門要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獻計出力,將教育發展納入全市的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確保學校建設所需的土地、資金、設施得到落實,教育發展所需要的人員編製得到保障;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要加強學校安全和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新聞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各界人士要大力關心和支持教育,形成全社會共同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