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通知
2023年6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強區建設實施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方案全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強區建設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統籌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全面提高我區質量總體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建設質量強國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新疆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戰略定位,統籌發展和安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增強各族人民質量獲得感為主要目的,全方位推進質量強區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質量高地,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篇章提供更為有力的質量保障。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一二三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服務業供給基本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區域質量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與疆外的質量協同協作機制基本完善,南北疆區域質量發展差距逐步縮小;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和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4%,消費品質量合格率有效支撐高品質生活需要,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進一步提升;質量基礎設施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能力不斷提升;企業質量創新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培育一批“新疆品質”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形成一批優質企業品牌;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依法治理全面推進,質量政策制度更加健全,執法能力和監管水平明顯提高,質量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全民質量素養不斷提升。到2035年,質量強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發展質效並舉,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二、重點任務
(一)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
1.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立足農業節本、提質、增產、增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科技強農,加快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林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健全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提升智慧農業、精細農業等領域質量競爭力。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措施,引導棉農更加注重質量提升。做強林果產業,持續開展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打造生態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建設畜牧強區,提高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現代化水平,建設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2.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製造業技術疊代和質量升級,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質量、管理協同創新。深化製造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突破關鍵性、基礎性“卡脖子”技術問題和質量管理難題,引導製造業擴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新材料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最佳化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鏈發展質量,提高在國家油氣資源開發利用轉換過程中的參與度。最佳化煤炭產業結構,構建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產業鏈。加快推進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推動電力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壯大新能源規模,提升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鞏固棉花產業優勢地位,推進棉花加工標準化,提高棉花就地轉化率。
3.發展優質高效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業結構調整,推動服務業結構最佳化、效率提升、動能轉換,以質量創新促進服務場景再造、業務再造、管理再造。深入開展信息技術、科創服務、金融服務、服務外包等服務領域標準化建設行動,持續開展國家級、自治區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加強服務業質量監測。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台,推動農業、旅遊、文化、教育、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堅持軟硬體並舉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特色產品在全國的分類分級物流體系節點建設,共建物流雲倉,打造集約高效物流服務平台。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高水平推進“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積極發展工業設計、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等服務機構。提升信息和軟體服務業質量競爭力,建設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信息產業綜合發展產業帶。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鼓勵企業採用上市融資、企業債券、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金融租賃等多種手段,拓寬融資渠道。
4.提高產業質量競爭水平。立足資源稟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質量競爭優勢。實施產業鏈供應鏈質量攻關項目,加強產業鏈全面質量管理,培育一批產業鏈核心企業。依託產業基礎穩固、能源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圍繞“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壯大相關產業。探索組建產業集群質量標準創新合作平台。創新產業集群質量管理機制,構建質量管理協同、質量資源共享、企業分工協作的質量發展良好生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新一輪傳統產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化工、紡織、有色、鋼鐵、建材等傳統產業工藝改進、提質增效。推動提升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
(二)推動質量協同發展
5.加強國際質量交流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質量交流合作,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高標準布局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中亞質量科技合作中心、研發中心,建設中國—中亞檢驗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集聚區。鼓勵引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加強國際間合作,拓展國際業務,推動與周邊中亞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檢驗檢測認證的互認與交流。
6.推動國內質量協同協作。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西部省區協同向西開放等省際交流發展,深化拓展多層次多領域省際質量協作。用好全國對口援疆政策資源,加強與中央企業、援疆省市企業、高等院校、技術機構質量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質量資源,提高質量供給水平,最佳化質量發展環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質量發展聯盟。加強與西北省區協同創新和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探索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共享資源平台。
7.促進區域質量協調發展。推動天山北坡經濟帶發揮質量變革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質量基礎設施,創新質量政策措施並先行先試,建設引領質量變革的示範高地。引導天山南坡產業帶聚焦能源礦產資源、特色農業資源和特色旅遊資源等優勢產業,培育形成質量發展比較優勢。夯實南疆、沿邊境地區質量發展基礎,逐步補齊質量基礎設施短板,著力破解質量發展瓶頸制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質量建設,打造高標準美麗鄉村。推進兵地融合發展,謀劃研究兵地深度融合發展的質量政策,破除地方保護和政策壁壘,形成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兵地質量融合發展新格局。深化質量強地(州、市)建設,打造質量強區建設標桿。
(三)加快產品質量提質升級
8.提高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檢測體系、追溯體系,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嚴格管控直接上市農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快實施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推行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達標合格農產品發展,開展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打造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為全國市場提供更加多樣的優質農牧產品。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嚴格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加強藥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推進化學原料、新疆特色中藥民族藥技術研發和質量標準升級。依託烏魯木齊、伊犁、巴州、阿克蘇、喀什、吐魯番等承載城市,開展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9.加快消費品提質升級。聚焦民生關切,開展質量惠民行動,推動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和質量改進,更好滿足人民民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需求。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推動消費品供給質量向消費端適配型轉變,升級消費品質量標準。加快傳統消費品疊代創新,鼓勵發展反向定製和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圍繞特殊人群消費品發展需求,增強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用品適用性。推動民族傳統產品、旅遊產品、文教體育休閒用品優質供給。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貿易方式,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加優質產品進口。
10.推動工業品質量向中高端邁進。推進工業設計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以工業設計促進質量提升,建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推進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哈密、巴州、阿克蘇等製造業基地建設,強化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售後服務全過程質量控制。加強套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提升輸變電裝備、能源及化工裝備、紡織專用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製造能力和質量水平。深入推進智慧型製造,實施智慧型製造示範工程,加快傳統裝備智慧型化改造。實施質量可靠性提升計畫,推動工業品及其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品質升級。開展企業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認定工作,促進原創性技術和成套裝備產業化。落實重大工程設備監理制度,保障重大設備質量安全與投資效益。
(四)提升建設工程品質
11.強化工程質量保障。壓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質量主體責任。著力提升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大力開展建設工程質量執法檢查,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和違反強制性標準行為。落實建設工程質量保修制度,加強對既有工程產品的養護管理。開展建設工程質量評價試點,完善工程質量差異化管理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開展工程質量保險試點,鼓勵支持在政府投資項目、保障性住宅工程、商品住宅工程中推行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加強監督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常態化質量安全監督員培訓考核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運用社會資源彌補專業監督力量不足。
12.提高建材質量水平。加強預拌混凝土行業管理,落實預拌混凝土生產、運輸、交付使用和檢驗檢測等環節質量閉合管理。督促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依法履行預拌混凝土使用質量管理責任。加強對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實驗室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和運輸車輛管理,建立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資質動態核查機制。健全完善裝配式建築質量管理措施,提升裝配式建築工程質量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建立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安裝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體系,推行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駐廠監造。做好房屋市政工程重點建材的質量抽查檢查,防止不合格建材用於工程項目,依法保障房屋市政工程質量安全。
13.提升工程質量品質。樹立全生命周期建設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建造品牌。完善監理、造價等工程諮詢服務技術標準,鼓勵發展全過程工程諮詢和專業化服務。加大先進建造技術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發投入,逐步推廣建築信息模型等數位化技術,創新開展工程建設工法研發、評審、推廣。加強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套用,打造品質工程標桿。推廣先進建造設備和智慧型建造方式,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能。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資源建築套用,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
(五)擴大優質服務供給
14.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深入實施旅遊興疆戰略,持續提升新疆文化旅遊國際國內影響力。支持旅遊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創新旅遊服務質量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旅遊服務質量認證體系,充分發揮標準、質量監測和評價、質量認證等對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改善旅遊消費環境。促進旅遊企業服務創新,支持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在旅遊服務中的套用,提高旅遊企業個性化、多樣化、定製化服務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旅遊企業和品牌旅遊目的地,打造“新疆是個好地方”等文旅融合品牌。推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升級,推進智慧旅遊體系建設,加強冰雪、自駕、戶外等特色旅遊配套服務。
15.提高生產服務專業化水平。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引導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綠色化發展。發展智慧型化解決方案、系統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務,提升工業設計、檢驗檢測、智慧財產權、質量諮詢等服務水平,開展服務業區域和行業試點示範。探索建立產融合作對接平台,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裝備融資租賃,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提高運輸安全保障和服務質量。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發展智慧物流,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程度。規範發展網上銷售、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烏魯木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提升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質量,強化質量標準、價值評估、智慧財產權等基礎保障能力,做大做強新疆軟體園、克拉瑪依市雲計算產業園。加大重大裝備、特種設備、耐用消費品的售後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安裝、維修、保養質量水平。
16.促進生活服務品質升級。完善餐飲住宿服務,推進服務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強餐飲品牌建設,推動美食示範街區提檔升級。完善家政服務標準規範,推動家政企業創建服務品牌。促進物業管理、房屋租賃服務專業化、規範化發展。完善城市公共運輸網路,引導網約計程車、定製公交等個性化出行服務規範發展,著力發展共享交通、網路預約、網際網路租賃等新業態。推動航空公司和機場全面建立旅客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航空服務能力和品質。積極培育體育賽事活動、社區健身等服務項目,提升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品質,打造國內知名體育賽事品牌。支持網路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深化發展,鼓勵便利店、超市、購物中心、電商平台等零售業態多元化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新型消費體驗中心,開展多樣化體驗活動。
17.增加公共服務優質供給。最佳化城鄉教育、文化、醫療、養老、托幼等便民服務設施布局,提升公共設施服務質量。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提質擴容,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提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保障水平。鼓勵創造優秀文化服務產品,推動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數位化發展,加快線上線下服務融合。提高供電、供氣、供熱、供水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進自治區就業創業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推動就業創業服務管理全過程信息化。完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擴大日間照料、失能照護、助餐助行等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積極發展互助型養老服務。推進健康新疆建設,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路,逐步擴大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推進城鄉公共配套設施適老化、適幼化和無障礙改造。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持續推進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傳染病跨境傳播防控能力。促進“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發展,探索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
18.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健全政務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規範審批、政務服務場所辦事、網上辦事等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辦,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廣“免證辦”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加快構建“數智化”數字政府,推進政務流程再造、業務模式最佳化、履職能力提升,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創新政務數據套用場景,加強數據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
(六)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
19.加快企業質量技術創新。強化企業質量創新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加大質量技術創新投入,積極套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鼓勵企業加強質量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強化科技型企業培育,引導領軍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和科研單位系統布局創新鏈,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推動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專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中小微企業質量提升工程,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改進和品牌建設。
20.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全面落實企業及其負責人質量責任,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和質量追溯體系,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引導企業推進數位技術和質量管理深度融合,推進數據驅動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引導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位化升級、質量標桿經驗交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加強全員質量教育培訓,健全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重視質量經理、質量工程師、質量技術能手隊伍建設。
21.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健全品牌建設促進機制和支撐體系,開展品牌創建行動。培育產業和區域品牌,實施“新疆品質”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工程。支持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以行業龍頭企業、外向型企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重點支持企業、現代產業集群為主體,實施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能力。開展品牌理論、價值評價研究,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和結果套用。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講好新疆品牌故事。支持企業加強品牌保護和維權,依法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
(七)加強現代化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22.夯實計量技術基礎。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計量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推進地縣兩級對實施強制檢定需要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提升計量科技創新和計量標準研發水平,深入開展動態、現場、綜合校準等計量關鍵技術研究,完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共享機制。提升產業計量測試服務能力,以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依託,構建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將計量測試技術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進一步加強計量對民生、“雙碳”等重點領域的支撐。加快建設計量數據中心,推進計量的數位化轉型。
23.強化標準引領。推進全域標準化深度發展,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標準全覆蓋。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新疆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布局,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最佳化地方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結構,提升高水平團體標準數量。深化標準化合作交流,深入開展中亞國家標準化法律法規、標準化戰略、體制機制和標準體系等研究,進一步完善中亞區域標準信息服務平台功能。加強標準化技術合作,充分發揮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優勢企業作用,建設標準化智庫,開展標準化理論和套用研究。加強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推動基層標準化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提升。
24.提升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服務水平。推進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檢驗檢測行業,逐步實現從提供單一檢測服務向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決方案發展。重點打造烏昌片區、阿克蘇地區兩個區域公共檢測平台,鼓勵各地整合轄區內除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外的其他檢驗檢測機構,組建符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的綜合性檢驗檢測中心。健全補齊糧油、食品檢測實驗室,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區地縣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完善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品牌培育、發展、保護機制,推動形成知名品牌。加強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落實主體責任,規範從業行為。
25.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發展雲計量、數字標準、數字認證、“網際網路+”檢驗檢測、智慧監管等新型質量基礎設施,提高質量基礎設施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分級分類管理,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推進質量標準實驗室建設,開展質量政策、質量科學、共性質量工程技術等研究。圍繞重點領域,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推動數據、儀器、設備等資源開放共享。實施質量基礎設施拓展夥伴計畫,爭創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構建協同服務網路,為產業集群和產業鏈質量升級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一站式”服務。
(八)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
26.加強質量法治建設。堅持依法治疆,把依法治疆要求落實到質量工作各方面。推進質量立法,修訂完善質量領域有關法規,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智慧財產權、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行為,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監管執法合作,落實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強化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支持開展質量公益訴訟和集體訴訟,有效執行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產品和服務質量擔保與爭議處理機制,推行第三方質量爭議仲裁。加強質量法治宣傳教育,強化企業的質量意識、法律責任,增強全民質量法治觀念。
27.完善質量政策制度。建立質量統計監測體系,開展質量統計分析。增強自治區人民政府質量獎的政策導向和激勵功能,鼓勵各地按有關規定建立政府質量獎獎勵制度。嚴格執行政府採購政策和招投標制度,加強採購需求管理,推動形成需求引領、優質優價的採購制度。落實強制性與自願性相結合的質量披露制度,鼓勵企業實施質量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強化對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的金融服務供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質量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完善質量多元救濟機制,鼓勵企業投保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相關保險,健全質量保證金制度,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建立質量提升資金保障機制,多元籌集質量發展資金,探索設立質量發展基金。加強質量政策研究,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質量發展研究院建設。
28.推動質量社會共治。推進質量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慧型化、法治化,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持續開展質量強業、質量強企等活動,鼓勵各地在產業集聚區創新質量激勵舉措。支持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作用,加強會員行為導引、規則約束、權益維護。引導民眾主動參與質量促進、社會監督等活動,推行產品質量安全舉報獎勵制度。發揮新聞媒體正面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加強質量主題宣傳,曝光制售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
29.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以碳達峰碳中和牽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理,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完善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管理。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建造,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持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落實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完善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標準,加強綠色發展標準化建設。建立綠色產品消費促進制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30.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堅持文化潤疆,大力培育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的社會質量文化。落實將質量素質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的工作要求,實施質量文化塑造工程,鼓勵青少年參加豐富多彩的質量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把質量內容列入中國小教育和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依託科研院所、骨幹企業、博物館等特色資源,建設一批質量文化社會教育實踐基地。加大質量公益宣傳力度,講好新疆質量故事,塑造新疆質量形象。引導企業開展全員參與的質量文化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開展全民質量行動,以全國“質量月”等活動為載體,推動各行各業和基層一線廣泛開展民眾性質量活動,提高全社會對質量強國、質量強區建設的認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質量文化建設,鼓勵創作體現新疆質量文化特色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努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31.最佳化質量發展環境。構建質量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用聯合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依託國家級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打造技術、質量、管理創新策源地。強化質量管理數位化賦能,推動質量管理活動全流程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升級。最佳化質量要素供需對接渠道,建設生態型質量提升網路平台。積極融入全國統一開放大市場,持續深化“放管服”等各項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及時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最佳化消費糾紛解決流程與反饋機制,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門間銜接聯動機制,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打造安全消費環境。
32.提升質量監管效能。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改革,分類放寬一般工業產品和服務業準入限制,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加強對關係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的重點產品和重點服務領域的監管。圍繞社會熱點和消費者關注的產品,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強化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加強產品傷害監測及預防,拓寬監測信息採集渠道。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快速應急回響機制。織牢織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監測預警網路,提升預警能力。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開展重大質量安全事故調查。健全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加強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支撐。構建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標準,加強數據開放共享。嚴格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檢驗監管,持續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機制。強化網路平台銷售商品質量監管,健全跨地區跨行業監管協調聯動機制,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對質量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質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促進相關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做好相關規劃與本方案銜接。完善質量強區建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工作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最佳化質量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質量強區建設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部門設立質量專項資金。加強質量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高層次、高技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質量人才,建設自治區質量發展專家庫。
(三)開展考核評估。深化質量工作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自治區質量強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方案實施情況的評估,及時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請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