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即在這裡勞動生息,創造出“先巴文化”,在支坪王爺廟、羅壩燕壩等遺址留下大批珍貴文物。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置巴郡,設江州縣,中山屬之。西魏時,更江州縣為江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江陽縣為江津縣,中山仍屬之。現鎮域有無數漢墓(又稱蠻子洞),可證明古鎮歷史之亘古。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中山古鎮可考歷史為855年。
清初,江津縣屬地編為筍溪、杜市、思善三里,中山屬筍溪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每里分編為四單,全縣共編十二單,後又改十二單為十二都,中山屬十二都。
1892年張東岩,王元和書刻的大字題刻“三合場”可佐證是由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三個場合併而成。
宣統二年(1910年),成立城鎮鄉自治會,江津全縣分為16個區,十二都分為嘉樂、嘉升、嘉平三個鄉,嘉樂鄉治所設三合場,中山屬嘉樂鄉。
民國十年(1921年)撤都後,改設為13個區,嘉樂鄉屬12區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保甲制,全縣設15個區,17個鄉鎮,嘉樂鄉屬二區(區署駐蔡家崗)。將原6個團劃為幾個保,幾個保設聯保辦事處,嘉樂鄉劃分為三合、太和、紫雲三個聯保辦事處。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撤銷聯保。全縣劃為5個區30個鄉鎮,嘉樂鄉更名為三合鄉,仍屬二區管轄。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調整行政區劃,全縣設二、三兩個行政區,5個指導區,共設68個鄉鎮,三合鄉劃分為三合、太和、紫雲3個鄉,仍屬二區管轄。
1949年12月江津縣劃為10個區,三合、太和鄉屬九區管轄。
1952年,江津縣區劃變動,原第九區改為第十五區,新增第十六區,區公所設在三合鄉所屬之龍塘,三合鄉、太和鄉屬十六區管轄。並由三合鄉、太和鄉劃出一部分成立新農鄉(鄉政府駐團墳崗),三合鄉劃出一部分區域歸新成立的鳳儀鄉。
1953年民主建政時,太和鄉劃出六、七、八、九四個村成立常樂鄉,仍屬第十六區管轄。
1956年合區並鄉,十五區與十六區合併,改序號以地名命名為蔡家區,新農鄉撤銷,原新農鄉所轄區域歸還三合、太和鄉建制,三合、太和鄉屬蔡家區管轄。
1980年7月常樂公社撤銷,常樂公社所轄區的常樂、桐林和永和大隊一半劃入三合公社,飛龍、洪洞、斑竹和永和大隊一半劃歸新成立的頭道河公社管轄。
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三合公社更名為中山公社,太和公社更名為嘉樂公社。
1983年4月恢復常樂公社,1980年7月所劃出區域歸還常樂鄉建制。
1993年12月調整鄉鎮建制,中山鄉、常樂鄉撤銷,新建中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三合場,轄原中山鄉,常樂鄉所屬行政區域。
2001年5月鄉鎮建制再次調整,全市3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中山鎮、嘉樂鄉撤銷,重新組建中山鎮,鎮人民政府駐三合場,轄原中山鎮、嘉樂鄉所屬行政區域。
2002年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
2004年5月建制調整中,原四面山鎮所屬的高灘村劃歸中山鎮管轄。同年,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
2005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8年,被重慶市旅遊局評為“十大名鎮項目”、“十大生態旅遊項目”、“十大鄉村旅遊項目”之一。
2015年6月5日,中山古鎮榮獲“ 第三屆中國最美小鎮”。
地理環境
中山古鎮位於重慶
江津區南部的筍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區約62公里,重慶主城區96公里,東距重慶
綦江區城約50公里,南距貴州
習水90公里,西距四川
瀘州120公里。古鎮融於渝川黔生態旅遊
金三角,系大婁山余脈,境內有國家級大圓洞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四面山的北大門,緊鄰佛寶國家風景區和四川福寶古鎮。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28畝,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為265米——1442米起伏;
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至300天;鎮域森林面積達15萬畝,是地球同緯度地區唯一倖存的原始常綠喬木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帶,植被繁茂,生態良好。 中山古鎮歷來是商貿繁榮的水陸
碼頭,重慶綦江、四川、
貴州、
合江等地的產品物資大都集中於此交易。山貨靠水上外運,大米、食鹽及其它生活用品從水路運到該鎮後,再由馬幫運到合江、貴州等地進行交易。
中山歷史文化名鎮,位於重慶江津區南部山區筍溪河畔,地處川、渝、黔三省交界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地理位置為東經106°21′150″--106°25′40″,北緯28°47′45″,北距江津市區62.4公里,渝東二級水泥公路穿境而過,距重慶100分鐘車程,西距合江13公里,南到四面山21公里,境內有通往各村的鎮級公路75公里,海拔為365米至1291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300天,年內有一定時期的積雪期。
旅遊產業
國內諸多藝術家及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中山古鎮極高的評價,明確提出:鄉村旅遊要解放思想,突破性推進項目開發建設。2009年,中山鎮加大古鎮保護與開發力度。隨著旅遊開發建設的推進,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古鎮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中山古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截至今10月底,來中山鎮的遊客已達31.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496萬元,均比2011年同期增長25%以上。中山古鎮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已成為重慶江津旅遊的新亮點。
古鎮老街及周邊莊園核心景區建設——打造“
渝西老年產業園”。重點是恢復“
萬壽宮”、“鄭家祠堂”、江家碼頭、
清溪縣城等人文遺址,建設中山
濱河路、遊客接待中心、中山后街等古鎮拓展區;開通進入古鎮4公里筍河水上游項目;圍繞清溪濱河路和古鎮兩山腰培育“古莊園”群。
愛情天梯”及四面山北部景區建設——打造“中國·婚戀苑”。油化中山場鎮至斑竹園,盆
溪口至雙峰寺20公里公路;以“愛情天梯”為核心,整合“十里峽谷畫廊”、黑神廟瀑布群和雙峰寺等景點;推出“情侶節”、“金婚節”、“銀婚節”等民俗文化活動。
石天井及大園洞東部景區建設——打造“古鎮森林氧吧”。充分利用
大園洞國家森林公園和石天井世外桃源的資源優勢,對中山三合場至穿洞水庫的10公里進山公路建設;保留高山原生態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引資打造古鎮森林休閒區。
發展
一是有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業老街。中山古鎮老街沿筍溪河而建,全長1586米,有鋪面453間;現保存完好1132米,鋪面307間。整街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
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街道以青石鋪設,街面3至5米寬,建築為穿逗式木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築,整條老街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還保留了老茶館、老酒館、老藥房、老槽房、剃頭鋪、打鐵鋪、針繡坊等傳統作坊。
民居建築專家、同濟大學教授
阮儀三考察評價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築群,並題:“整舊如故,以存其真,保歷史文化名鎮真實遺存,發展旅遊,造福鄉澤”。
二是有聚集密度較高的山村古莊園。鎮內著名古莊園有
龍塘莊園、棗子坪莊園、白鶴林莊園、朱家嘴莊園、兩河口莊園、沙榜上莊園、斑竹林莊園、四面廳莊園、瓦屋頭莊園、賀家莊園、趙家壩莊園、大地壩莊園、塘口頭莊園等十餘處。
三是有萬壽宮,“吳蜀均沾”石刻,“打假”碑等遺存的商德文化。昔日繁榮的商貿流通,產生了鹽幫、馬幫、船幫、木幫、米幫、青山幫、青果幫、水手幫、圍腰幫等行業幫派,孕育了世界最早的“WTO規則——吳蜀均沾”,中國較早的“打假公告——禁賣發水米碑”等商業文化,“東方十字架”等生殖文化,“木幫公罰”等行幫文化,“禁止宰殺”、“禁止捕魚”等環保公約,“醒酒石”等行為規範,“鄭氏節孝碑”等婦女文明。
四是有唐代寶剎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20餘處。其中雙峰寺、
玉皇觀、圓通寺、清溪寺、黑神廟最為著名。雙峰寺,位於中山鎮南15公里外的
白鶴村,原名景德寺,屬佛教臨濟宗派。憑碑刻記載,大約建於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間相繼維修,該寺屬於現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複式
四合院禪宗寺廟。
五是有奇山異石相融的自然景觀。
中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啟動以來,到古鎮拍攝製作節目的電視台有:日本、韓國等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天天飲食》、《搜尋天下》、《綿繡梨園》、《新聞三十分》、《新聞聯播》、《夕陽紅》、《講述》、《家庭》《生活》、《半邊天》等欄目組;台灣、重慶、四川、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深圳、遼寧、陝西、福建、江蘇、湖北等地方電視台。在古鎮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梅花檔案》(
周杰主演)、《龍虎人生》(
王志文主演)、《寒夜》(趙文煊、
劉濤主演)、《中國黑室》、《紙醉金迷》(
陳好主演)、《重慶碟戰》、《重慶1950》等;
重慶電視台拍攝了《今夜不設防》、《巴渝人家》、《
霧都夜話》等欄目劇《古鎮人家》、《人間真情》,紀錄片《深山望遠》、《桫欏樹下》,以及《古鎮馬娃》、《目擊者》、《愛情天梯》等大量電視短劇。
2003年
重慶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中山古鎮》一書和古鎮人文風景明信片一套。作家、記者每年在《
人民日報》《重慶日報》、《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時報》、《今日重慶》、《新女性》等各類刊物上均要發表大量古鎮文章。2008年“千米長宴”活動於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連續播放了兩次,在觀眾中掀起了巨大的影響,古鎮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得到了提升,基本實現了享譽國內、名揚海外的目標。
外地遊客紛紛擁來古鎮旅遊觀光,有重慶、成都、北京、台灣、香港等地的客人、領導和投資商,也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瑞士等地的外國客人。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美術系學生經常入住古鎮繪畫寫生,
中國攝影家協會、重慶作家協會等一批知名攝影家、作家也相繼到古鎮採風。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2007年吸引到中山的遊客已達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1%和116%。
徐慶平,院士
陳祖貴,以及
聶力、丁衡高、岳宣義、
張德鄰、黃鎮東、
汪洋、王鴻舉等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了極高評價。各級領導和社會名流對古鎮情有獨鐘,古鎮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山古鎮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周邊三大國家級
自然風景區緊緊相連,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溢彰,獨特的區位和資源是我鎮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和條件;同時,隨著古鎮旅遊的新生,中山古鎮已成為重慶十大旅遊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線的重要景區,彰顯渝川黔生態旅遊“金三角”核心門戶的魅力。為把中山建設成為“商德古鎮,民居樂園”的生態、旅遊、文明古鎮,我們在加大基礎設施快速改善的同時,將中山鎮分為三大板塊引進外來投資合作開發建設。
結合中山旅遊資源豐富的實際,堅持“親商、安商、富商”的原則,加大旅遊業招商引資力度。中山古鎮的景區景點培植在於招商引資,我們自行策劃了“仿古場鎮建設,開闢水上娛樂,古莊園的開發,雙峰古寺廟的復建,‘愛情天梯’的打造,生態種植、養殖、旅遊商品加工展示三園建設”等招商項目46個,印製了宣傳畫冊和招商項目冊,開通了“中山古鎮旅遊網”,多形式、全方位推薦中山古鎮旅遊開發項目,2007年約接待各類投資商120餘批次,簽約項目10個,契約引資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5%。
積極創造中山特色品牌,為統籌城鄉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深化主題活動,以影響力積極培育系列“千字”旅遊品牌,推動旅遊業的上檔升級。千年古鎮,彰顯悠久歷史;千米長宴,展示幸福和諧;千級愛梯,重現愛情經典;千餅供月,思盼親人團圓;千人劃舟,凝聚萬眾之心;千鶴歸林,品味原始之美。同時,我們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充分挖掘山區的生態種養業特色,全力推出“中山麻”、“太和米”、“生態豬”、“高灘蜜”、“山區土家禽”等旅遊商品,帶動農村加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2008年以“古鎮建設年”為契機,加快中山基礎設施建設。為讓招商引資成果落地,按照“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我們在“2007古鎮宣傳年”的基礎上,明確了2008年為“古鎮建設年”,成立了“中山鎮重點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分別設立中山古鎮遊客接待中心、中山濱河路、中山后街、清溪濱河路、都
府西街、古鎮老街整治、“中斑”公路、“中自”公路等20個重點項目工作推進組,實行每月工作督辦,以全面促進中山交通、旅遊、新農村建設。
古鎮住宿
中山古鎮旅遊細細品賞,大概需要2-3天,期間住宿中山古鎮臨河吊腳樓客棧,是不錯的選擇。中山古鎮客棧大都沿筍溪河而建,為穿斗式木質吊腳樓,推窗即有山色入懷,住宿價格60元/間。
交通信息
1、重慶主城區菜園壩、
陳家坪汽車站——江津:滾動發車,一個小時就可抵達江津汽車站
2、四川成都——江津:汽車(五桂橋汽車總站、
雙橋子汽車站,5個小時抵達);火車(晚11:35乘坐K139次火車(臥鋪120+5)成都-江津,次日早7:16到達江津德感火車站
3、重慶
江津——古鎮:坐公車到江津汽車客運中心,再搭中巴到古鎮(可以直達中山,也可坐江津發往太和或者常樂的班車在中山古鎮下,票價13元)
回:
1、中山古鎮—重慶江津客運中心: 中山鎮
新街滾動發車(票價10元,2個小時車程,最早一班5:30,最晚一班下午3:30點)
2、 重慶江津汽車站——重慶陳家坪汽車站(17元,60分鐘)重慶菜園壩汽車站(80分鐘) 重慶陳家坪汽車站——成都(120元,3個半小時車程)
3、重慶江津汽車站——四川成都:大巴4個半小時車程,發車時間不詳,末班是下午3點(最好剛來就提前買返成都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