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山古鎮

重慶中山古鎮

中山古鎮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南部的筍溪河畔,北距江津城區56公里,重慶市中區96公里,東距綦江縣城約50公里,南距貴州習水90公里,西距四川瀘州市區120公里。古鎮融於渝川黔生態旅遊金三角,系大婁山余脈,境內有國家級大圓洞森林公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緊鄰佛寶國家風景區和四川福寶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中山古鎮
  • 位置:重慶市江津區南部的筍溪河畔
  • 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0528畝
簡介,歷史背景,主要景點,

簡介

中山古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28畝,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為265米——1442米起伏;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至300天;鎮域森林面積達15萬畝,是地球同緯度地區唯一倖存的原始常綠喬木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帶,植被繁茂,生態良好。中山古鎮歷來是商貿繁榮的水陸碼頭,貴州、綦江、合江等地的產品物資大都集中於此交易。山貨靠水上外運,大米、食鹽及其它生活用品從水路運到該鎮後,再由馬幫運到合江、貴州等地進行交易。
古鎮歷史悠久,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7年,明朝設有清溪縣;清朝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併成三合場,經幾次建制調整後為現在的中山鎮,2002年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古鎮原名龍洞場,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8年;清朝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併成三合場,經幾次建制調整後為現在的中山鎮。2002年批准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重慶市旅遊局評為“十大名鎮項目”、“十大生態旅遊項目”、“十大鄉村旅遊項目”之一。
近年來,先後有50多個國家的客人來古鎮觀光旅遊。國內諸多藝術家及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中山古鎮極高的評價。2008年11月4日,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對鄉村旅遊明確提出:鄉村旅遊要解放思想,突破性推進項目開發建設。2009年,中山鎮加大古鎮保護與開發力度。隨著旅遊開發建設的推進,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古鎮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中山古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截至今年10月底,來中山的遊客已達31.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496萬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長25%以上。中山古鎮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已成為重慶、江津旅遊的新亮點。

歷史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黃金周”假期的推行,各地的旅遊市場持續升溫、異常火爆,僅以龍巖市為例,歷年“5.1”黃金周就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6%,實現旅遊總收入2.3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8%;新羅、永定、上杭、連城、長汀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湧入觀光覽勝,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但是,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平縣旅遊業發展還處於零敲碎打的起步階段,這與周邊兄弟縣份旅遊市場的熱鬧場面形成極大反差,也與武平縣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山川秀麗、人文薈萃的縣情特徵極不相稱。隨著全縣綜合實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斷提高,民眾對擁有自己本土“風景區”的呼聲越來越高。在主打梁野山“生態牌”的同時,打響中山古鎮“文化牌”,對培育武平縣旅遊產業,將相映成趣、相益得彰。通過對中山古鎮的挖掘、恢復、保護、開發和培育,使中山古鎮成為閩西的一個精品景觀,成為社會各界認識武平、了解武平、欣賞武平的一個亮麗視窗,這對改善武平形象,改善武平投資發展環境,增強縣域綜合競爭力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各種硬體條件來說,地上地下資源、交通、文化遺產、傳統產業等等,中山市古鎮鎮都不具備明顯的優勢,惟一的優勢就是這裡的人。從古鎮鎮的風土人情和它的歷史沿革來看,這裡的民眾和珠三角其它鄉鎮的民眾差別不大,最大的差別是這個小鎮上出了幾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比如:古鎮鎮黨委書記吳潤富、華藝集團董事長區炳文和總經理區錦標、勝球燈飾董事長區成聰和區成標、百佳集團董事長蔡永權、原國貿大酒店投資商何先生等一批優秀的致富領頭人。在這些領頭人當中,身為古鎮鎮黨委書記的吳潤富對古鎮的發展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3年前,古鎮鎮在全中山市的鄉鎮經濟排行榜上還是倒數第五名。為了改變古鎮鎮貧窮落後的面貌,時任古鎮鎮鎮長的吳潤富便制訂了“工業立鎮”的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他開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經營城鎮”新舉措,比如:挑選一批致富能手當村官;為了鼓勵本鎮有文化的青年辦燈飾企業,村委會和鎮政府專門出台了一系列銀行貸款擔保政策;為解決本鎮和外來投資者辦廠的土地問題,鎮政府先將大片土地從農民手中買下,經過統一規劃後,再將土地賣給需要辦廠的企業,這種做法不僅避免了投資者與當地農民的征地糾紛,同時也給鎮政府財政帶來了一大筆收入;為了改變企業經營者和村幹部的思想觀念,鎮政府每年都要統一組織幾批人到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去考察學習;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培育古鎮的燈飾產業,提升古鎮燈飾產業的國際地位,吳潤富力排眾議,在1999年頂著各種壓力舉辦了中山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際性展覽會等等。
如今的古鎮,無論是產業規模、市政建設、經營環境、區域品牌和投資環境,還是人文環境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優秀鄉鎮的前列。可面對來之不易的這一切,古鎮人沒有驕傲,因為他們都知道,古鎮離“世界燈都”還很遙遠,古鎮的燈飾產業正面臨著一場由量變到質變的生死革命;他們都知道,古鎮人要想在國際舞台上技壓群雄,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我,只有這樣,古鎮的輝煌才能得以延續。

主要景點

1、迎恩門明朝時期,武所中山先後築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們將武所城簡稱為“三城”。一彈丸之地築有三城,舉世罕見。這是因為中山乃閩粵贛邊軍事重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設千戶所,正千戶的官階比太守還高一級。這裡不受縣署管轄,好比獨立王國,故有如此規模。歷經“大躍進”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毀,現僅剩一座“迎恩門”,巍然屹立,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和歷史的滄桑。據考證,明抗倭名將俞大猷在迎恩城門上築有“讀易軒”,日教士子讀書擊劍。只可惜“讀易軒”後毀於戰火,現在城門之上僅遺偌大一個遺址。
2、古街。從迎恩門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間店鋪,是當年武所中山商賈雲集、商貿繁華的明證。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濃縮的歷史。老屋夾道的古街,難掩其昔日風華,在她身上依稀殘存的鉛華,依舊散發著遠古而誘人的清香。與古街相連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門及讀易軒,更襯映出古街的古典與悠遠。流連於古街,沐浴著中原古風,挨家挨戶門上查看姓氏門聯,人們的思緒早已神遊於千年往事之中,別有一番感受與情趣。
3、永安橋。此橋為一王姓老夫人樂善好施,囑其子孫將為其做壽設宴的錢用於在此建一座大橋,於清道光10年(公元1810年)建成。清末著名保台抗日誌士、愛國詩人丘逢甲題寫“永安橋”和“母命繼志”石匾鑲嵌於橋的八拱上方。1930年6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和紅六軍在永安橋附近勝利會師,然後分頭向武平其他地方進發,武平革命鬥爭從此更加如火如荼。2006年此橋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相公塔。位於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於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層,呈八角形,高14.7米。相傳古代文人墨客喜歡相邀到此登山賞景、吟詩作賦,故名相公塔。據說當年的風水先生稱,距武所中山城東北部(即今武平縣城一帶)的地形為下山老虎形,這下山老虎正朝武所中山方向而來。為阻止猛虎南侵,須建七座鎮虎塔,稱為“七鞭打虎”。如今物換星移,歷經歲月滄桑,七座塔中僅相公塔碩果遺存。相公塔外形壯觀,猶如屹立在相公寨上的一位歷史巨人。
5、十里峽谷畫廊:位於中山古鎮南部15公里外的峽谷,是6500萬年以前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地殼變遷形成的侏羅紀大裂谷,呈南北走向,從貴州綿延至我鎮,僅鎮域段長20餘公里,最低海拔約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體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間中,溪、瀑、灘、崖、石、洞渾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於一身,風光秀麗,景色十分迷人。
6、石天井世外桃源:位於古鎮西南,與永興鎮毗羅相連,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懸崖絕壁,中間有數百畝平坦開闊的土地,巨大的山體托起一片人間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馬、石天井、大圓洞、仙鵝抱蛋、何氏懸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這裡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空氣清新,氣候涼爽。小溪清澈,環山繞路,淙淙流淌;行走在山上,踏著紫色沙岩鋪就的“紅地毯”。穿行在林間溪邊,幾十個大小起伏的山峰環環相連,組成天然迷宮,讓你不識路徑,迷失方向;站在牯牛石背上,遠眺綦江山脈,重重疊障,宛如萬匹天馬奔騰,硝煙瀰漫,令您嘆為觀止,不愧為天下一大奇觀;置身朝天馬山峰下,天馬仿佛正引頸嘶叫,飛奔九天,讓你有忘卻人間一切,恍入世外仙境桃源的感覺。
7、“汀州首富”、“東南錢王”舒經墓。舒經為明朝正德年間武所中山富商,傳有“東南錢王”之美譽,當時汀州知府為其撰寫墓志銘,稱其為“汀州首富”。舒經在世時建有8座墳墓,建築材料考究,結構精緻,規模較為宏大,可惜在“文革”期間大多毀損較為嚴重,但遺址猶存。現存中山城郊西山崗等地舒經墓較為完整,關於舒經的種種傳說在武平民間數百年來長盛不衰。探尋遊覽舒經墓,可使遊人對明朝時期武平乃至汀州的社會、經濟、文化有一種較為直觀的感受。
8、朱德軍長舊居——實夫別墅。該別墅位於中山古鎮城中村林屋巷,系林氏大富人祖宅,建於19世紀初,門樓的“實夫別墅”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宅內結構複雜,前半部為左右廂房、中間有露天天井,隔一牆屏風,後半部又有一露天天井,左右又是廂房,且廂房結構比前半部複雜,空間更大,這種建築風格在客家民居中實屬罕見,這大概是客家地區最早的別墅建築。1930年6月朱毛紅軍根據樓梯嶺會議精神,再次入武活動。朱德軍長因病在實夫別墅後半部左廂房內療病休養。
9、國民黨抗戰將領謝肇齊將軍故居。謝肇齊系武平中山城裡人,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北伐後,於1930年考取留英。1934年畢業於英國皇家軍校(即聖赫斯特軍校),為蔣介石麾下少數接受完整西方軍事教育之將領。抗戰時期,日軍強勢攻打貴州獨山,重慶震動,戰況緊急,謝肇齊率93軍參與獨山及平塘戰役,擊潰欲北犯重慶之日軍,因此殊功升為國民黨中將。1954年9月至1957年3月任台灣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五任校長。期間蔣介石長孫蔣孝文在軍校就讀,因屢次嚴重違紀、違規,被謝肇齊憤而開除,由此得罪權貴。蔣介石父子表面不動聲色,第二年(1957年3月)卻以“匪諜”之罪革職,亦辦退役,後在台灣多處任職,1992年移居美國,1995年病逝。謝肇齊將軍在中山城內的故居可作旅遊景觀開發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