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結合上述預期目標,我們將以“十四運”這件大事為引領,緊盯“十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毫不鬆懈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重點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項目建設為先。深化“項目聯抓聯評”機制,做強發展項目支撐。加快幸福林帶工程建設,搶抓春季種植期景觀綠化及兩側下沉下穿路段施工進度,精心籌備地下空間公共服務及商業配套開業運營,確保7月1日以最美麗的景觀、最繁華的商業、最完善的設施對外開放展示;統籌林帶周邊區域項目開發,加快傳化智聯西北運營中心、愛琴海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推動比亞迪廠區及周邊、省四院周邊、809庫土地收儲,完成西光廠東南角改造項目土地出讓,以高質量項目帶動城東區域裂變發展。緊盯重大項目建設,完成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向市民展現歷史性、現代性、功能性融合統一的嶄新城市“會客廳”;建成易俗社文化旅遊片區,“古調新彈”打造西安中心新地標。全力攻堅市中醫醫院、楊家村綜合改造等難點項目,力爭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全年安排區級重點建設項目70個,總投資1673.87億元。
堅持產業招商為要。樹立科學運作的“投行思維”,梳理產業鏈條,實行“鏈長制”招商,聚焦商貿商務、文化旅遊、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產業鏈定向發力,由區級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精準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企業;相關部門、各街辦主動叩門招商,對接行業隱形冠軍、“獨角獸”和“小巨人”企業,力促與產業頭部企業的合作。在幸福路地區著力引進中國電子、中國建築、百度、銀泰等知名企業,打造資源統籌型總部集群、技術引領型總部集群和現代商貿商務服務產業集群。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以上,引進內資60億元以上,盤活閒置樓宇面積6萬平方米以上,2021年絲博會簽約項目“三率”保持全市領先。
堅持實體發展為重。最佳化營商環境,縱深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廣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完善“企業註銷便利化一網服務平台”,為市場主體提供集中辦理、就近辦理、網上辦理、異地可辦等政務服務。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網際網路+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做法,壓縮自由裁量空間,規範執法監管行為,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持續打造“心誠辦+服務”特色品牌,不斷壯大市場主體規模,確保新增“五上”企業20家。
(二)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匯聚轉型升級動能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完善“1+3+2”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高端邁進。著力發展總部經濟,堅持“內培外引”,年內引進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3家以上。做強三大主導產業,以“+網際網路”賦能商貿商務業,以特色樓宇加速產業集聚,推動傳統商貿業向高端化、展貿化、商務化和集約化發展;積極引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類金融機構,加快培育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業態,西安民間金融小鎮入駐企業達到110家;深度挖掘文旅資源,打造紅色旅遊、民俗旅遊等文化旅遊品牌,全年接待遊客23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230億元以上。做優兩大特色產業,發展“大健康+養生”“大健康+養老”等新模式,引入智慧醫療、醫藥電商等新業態,轉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打造和完善軍民融合雙創示範基地等綜合服務平台,培植數字經濟、信息技術、智慧城市運營等新興產業,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三管齊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全力推動行政審批服務高效化,聚焦重點項目建設、社會民生服務等關鍵領域,整鏈條推進事權承接劃轉。做好機構改革“後半篇文章”,加快修訂完善部門權責清單,最佳化部門職能和工作流程,進一步提升行政效率。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13個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統一使用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台,完善村轉居社區集體資產管理機制。
培育創新發展動能。對接西安科技大市場、西安生產力中心等專業機構,整合區域創新要素,培育市場創新主體,全年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不少於100家。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舉辦“產學研金”對接活動不少於5場,全年技術契約交易額不低於130億元。加強眾創載體建設,聚焦大健康、硬科技等領域,推動已有空間向專業化、特色化轉型。加大人才供給,建設博士後創新基地,做好DE類人才認定工作,招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87人,其中高層次人才96人,建強我區人才隊伍。
(三)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改善轄區生態環境
鐵腕推進空氣治理。高效落實重污染應急回響,加強建築工地、渣土運輸、物料堆場管控,有效降低揚塵污染。督導餐飲企業減排,加大油煙淨化設施檢查力度,促進油煙規範排放。加大機動車道路抽檢與非道路移動機械檢查頻次,加快重型柴油載貨車輛淘汰進度,積極推進公務用車、貨運車輛新能源化。持續抓好散亂污企業防反彈,加強對廠中廠、城中村等區域排查檢查,不斷鞏固工作成效。2021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50天以上,PM2.5、PM10等主要指標優於全市平均水平。
多措推進治水淨土。加強排污口整治,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環境監管,確保污染物處理設施正常運轉、污染物達標排放。認真落實“河湖長制”,常態化開展護城河新城段巡查,加強黑臭水體檢查,保持黑臭水體零增加,實現水體“長治久清”。強化土壤污染源監管,督促重點企業排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安全可控。
系統推進城市增綠。開展植樹增綠工程,增加綠化總量,栽植喬木2萬株。新建及提升綠地廣場和口袋公園6座,新增城市綠地面積不少於15萬平方米、綠道不少於7公里。抓好轄區全運會17條保障線路綠化整治,實施綠化精細化養護,讓綠色融入城市底色,滿足市民優美生態環境需求。
(四)強化社會民生保障,提升民眾幸福指數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強化創業指導服務和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分階段建設“新城微鏈”就業服務平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1+N”社會救助體系,深化“美字”系列救助模式和“救急難”工作,改善困難民眾居住條件。深化雙擁共建工作,創建省級“退役軍人之家”。完善糧食“聯保聯供”機制,強化糧食應急保障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確保藍田縣14個村157戶貧困戶和嵐皋縣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加大優質資源供給。加快建設教育強區,縱深推進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落實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畫,完成後宰門國小幸福校區建設,提升公辦學校30所以上,招聘教師420名,培養骨幹教師50名以上,在全省率先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快建設健康新城,推進11個社區示範中醫館建設,建成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深化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機制,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務,建成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機構3個,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入推廣“飯大爺”全域老年助餐服務品牌。著力建設文化高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建成區“兩館一中心”,7月份全市最先進的區級圖書館將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和民眾性體育競賽活動,滿足民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加強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嚴守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提升應急預防預警、回響救援等能力,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統籌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全面建成“雪亮工程”,提升民眾安全感。深化網上信訪改革創新,構建信訪聯治、矛盾聯調、工作聯動格局,重複信訪事項化解率達到50%以上,民眾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五)緊盯城區品質提升,服務保障全運盛會
強化城市功能承載。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專項行動,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我區承擔的迎“十四運”各項工作任務。持續抓好交通最佳化提升,啟動捷運八號線(新城段)和西農社區城市更新項目用地徵收,加強華清西路等7條重點擁堵路段綜合治理,切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高質量建成幸福林帶全民健身長廊,高標準組織“雙先”觀摩活動,展示西安“全民全運”良好風貌。
強化城市精細治理。以“路長制”“所長制”為抓手,深化格線化管理機制,加大“九亂”問題治理,提高臨街環境有序度。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和戶外廣告牌匾整治,加快6條迎賓道路和幸福路兩側道路改造提升,打造整潔的城市面貌。深入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6個、區級達標單位100個。圍繞全運倒計時等節點,依託“樂小愛”“紅小帽”志願服務品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迎全運志願活動,不斷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
強化基層創新管理。堅持“四社聯動”,打造社區管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和信息公開大數據平台,以數位化助推社區生活便利化。完善“服務員+院長”工作機制,踐行“四勤”工作法,提升院落環境治理成效。推進社區組織全覆蓋,加大社區基礎保障投入,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促進社區科學化規範化治理。完善全科格線化治理機制,豐富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城市治理功能承載,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全民迎全運提供有效組織保障。
(六)常態抓好疫情防控,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三個一切、五個所有”工作要求,堅決做到“五個全覆蓋”,不折不扣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及時完善統籌協調、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應急回響、力量物資配備等機制,築牢疫情防控堅固防線。毫不放鬆抓細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高度關注國內高中風險地區疫情防控態勢,堅持“人物地”排查,強化進口冷鏈冷凍食品管控,嚴格進京轉陝和境外航班轉運及隔離酒店閉環管理,切實做好人員核酸檢測,穩步實施新冠疫苗接種,堅決奪取抗疫鬥爭的全面勝利。毫不放鬆抓好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機制,創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構築健全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穩步提升全區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管理能力。
(七)注重政府自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注重黨的政治建設。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以為民情懷,切實解決好民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體現在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區委工作安排的具體行動中,體現在推進新城高質量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發展環境等各項工作中。
注重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委監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嚴格依法行政,堅持區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遵守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積極創建國家級法治政府示範區,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新城。
注重紀律作風建設。馳而不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緊盯“四風”新動向新表現,堅決糾正“庸懶散慢虛粗”等作風頑疾,嚴肅查處工程項目、民生保障等領域和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大力倡導“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發揮審計“免疫功能”,強化各類專項資金監督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全區民眾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