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

為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我市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根據《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五年推進規劃(2019—2023年)》(鄂鄉建組發〔2019〕1號)和《武漢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武發〔2019〕6號)精神,按照《國家美麗鄉村建設指南》(GB/T32000—2015)要求,借鑑浙江、上海持續建設美麗鄉村的做法,特制訂本計畫。

基本介紹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加大我市城鄉統籌發展力度,挖掘鄉村發展動能,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水平、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著力構建精緻農業產業體系、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和多元鄉村發展體系,全面鞏固農村小康社會成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規劃先行,分類推進。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各新城區要結合村莊規劃體系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要求,進一步完善村莊規劃,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分類實施,重點聚焦保留型和擴新型村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推進控制型村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二)提升產業,保障民生。著重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和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發農村經濟活力。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突出富民為本,增進農民福祉,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三)夯實基礎,注重特色。加大生態治理和保護力度,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科學制訂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方案,夯實鄉村發展基礎,突出鄉村文化元素和鄉韻風貌,彰顯鄉村特色。
(四)堅持創新,完善機制。樹牢創新理念,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加快建立城鄉統籌機制和政策體系。充分發揮農民首創精神,建立健全政府、村集體、村民、市場主體等各方共謀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三、工作目標
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根本目標,在前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全面提升、連片打造、輻射帶動、區域示範,實施“23456工程”,即通過三年時間努力,力爭打造2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區、3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片帶,建設40個以上鄉村休閒遊示範村、50個以上精緻農業示範點和60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構建“點上出彩、面上出新,帶上成景、全面鋪開”的美麗鄉村藍圖。
四、主要任務
(一)突出整體美,打造2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區
鼓勵各新城區通過全面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打造2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區,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態體系、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體系、綠色健康特色的產業體系、鄉村文明傳承的文化體系,集約建設現代化數字鄉村治理平台,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模式,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打造精緻農業,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將示範區創建成為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示範樣板。
每個示範區要建成多條美麗鄉村示範片帶,美麗鄉村示範村比例達到50%以上,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覆蓋率達到95%以上;按照方便村民生活的要求合理布局農村公廁和污水處理設施,保留型和擴新型村灣水沖式農村公廁覆蓋率達到95%以上,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
鼓勵各新城區對照標準,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政策聚焦、資源集聚等,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區創建工作。
(二)突出片帶美,打造3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片帶
圍繞交通主幹線,串聯沿線村莊,集中布局項目,打造30個以上風景成線、景觀成帶、亮點成片、生態環保、產業聯動的美麗鄉村示範片帶。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健全高效鄉村治理體系,深化實施“三鄉工程”拓面提質,著力構建城鄉要素互聯互通平台,重點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本城鎮化,環境整治和文明建設基本長效化,鄉村治理和民生保障高效完善,示範帶動和輻射吸納效應明顯。
每個示範片帶建設必須涵蓋2個以上的行政村,美麗鄉村示範村比例達到70%以上,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6%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覆蓋率達到98%以上;按照方便村民生活的要求合理布局農村公廁和污水處理設施,保留型和擴新型村灣水沖式農村公廁覆蓋率達到96%以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各新城區具體工作任務為:黃陂區10個、新洲區8個、江夏區5個、蔡甸區4個、東西湖區2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1個。
(三)突出體驗美,建設40個以上鄉村休閒遊示範村
以產業融合發展為引擎,著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兼顧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農村環境的整體發展,有效植入“旅遊+”“生態+”“文化+”等模式,推進休閒農業、精品民宿與種養基地協同布局,融合綠色青山、農業景觀、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等資源,打造集農業生產、觀光、鄉村休閒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於一體的精緻鄉村休閒遊品牌。鼓勵社會資本下鄉,做大做強鄉村休閒遊產業,發展“吃農家菜、聽農家曲、住農家屋、品農家樂”的鄉村休閒遊精品線路,加快民宿經濟、休閒採摘、農家美食、美麗鄉村、旅遊景區等業態提檔升級。擴大鄉村游節會活動的影響,聚集市場人氣,形成鄉村游品牌和亮點。最佳化旅遊服務,實現旅遊服務標準化,完善鄉村休閒遊配套服務設施,加快培育一批鄉村休閒遊示範點,加快建設一批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重點建設40個鄉村休閒遊示範村。
鄉村休閒遊示範村應當按照《武漢市旅遊名村評定規範》(JG4201/T004—2010)標準,建成以農家樂為主要經營形式的旅遊服務載體,農民參與積極性高、產業特色鮮明、旅遊服務功能齊備的旅遊特色村灣。
各新城區具體工作任務為:黃陂區20個、新洲區7個、江夏區6個、蔡甸區4個、東西湖區2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1個。
(四)突出精緻美,建設50個以上精緻農業示範點
通過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市場化建設,實現農村經濟擴面、提標、創效,促進農業發展高端化、鄉村旅遊產業化、農民增收可持續化。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精緻農業示範點建設,加快構建產業精深、產出精品、經營精細、科技精湛、服務精準、裝備精良、文化精粹的武漢特色精緻農業產業體系。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做到品種特色化、基地規模化、園區生態化,推行標準化生產和“二品一標”認證,做大做響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以主導產業為重點,著力打造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拓展示範點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催生農業產業新形態和消費新業態,促進精緻農業示範點產業融合集聚發展。
精緻農業示範點有機農產品占比達到30%以上,綠色食品達到7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精緻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80%以上,循環生態養殖小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五)突出特色美,建設60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
示範村規劃布局科學,完善布局合理化、設施規範化、風貌特色化、管護制度化的村莊規劃體系,人居環境全面最佳化。基礎設施完善,道路通暢硬化、公共區域亮化,供電、通信、郵政、廣播、電視、網路等覆蓋到村。產業體系牢固,每個村有1—2個特色鮮明、綠色發展的主導產業支持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民生體系健全,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醫保社保、健康養老、勞動就業、失業保障、救助幫扶等民生保障體系健全完善,農戶全部脫貧銷號,農民收入顯著提升。鄉村治理成效顯著,黨建引領作用明顯、農村社會平安穩定、鄉村治理制度健全、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示範村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8%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覆蓋率達到100%;按照方便村民生活的要求合理布局農村公廁和污水處理設施,保留型和擴新型村灣水沖式農村公廁覆蓋率達到100%、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各新城區要通過創建示範區、示範片帶,確保全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達到600個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強化落實黨政“一把手”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範圍。市美麗鄉村建設協調小組要加強組織領導,協調小組辦公室要統籌推進全市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市直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政策扶持和目標考核。各新城區黨委和政府要對本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全面負責,指導街道(鄉鎮)明確發展定位、工作重點和建設步驟,避免重複建設。市扶貧工作隊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形成層層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市委農辦、市直其他各相關部門,各新城區)
(二)強化工作落實。市直各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結合各自職責,圍繞全市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目標任務、重點工作等,開展調查研究、細化工作方案、最佳化支持政策、加強指導督導,進一步將工作拓展延伸到農村地區,進一步將項目、資金、工作重心向“23456工程”聚焦,建立部門或者行業系統責任機制、考核機制,保證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健康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委農辦、市直其他各相關部門,各新城區)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新城區要嚴格執行涉農資金相關政策,統籌各級涉農資金,運用政府債券和金融政策,加大區級財政投入,確保財政投入與美麗鄉村目標任務、建設標準相適應,市級財政每年統籌安排涉農資金不低於5億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對達到創建標準的示範區、示範帶、示範村和示範點,市級將出台相應的獎補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新城區)
(四)加強政策支持。堅持“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原則,做好與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以提高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深化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研究創新民宿管理辦法,支持民宿發展。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各新城區要依法依規組織編制鄉村詳細規劃,為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等提供依據。(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新城區)
(五)創新管理模式。強化招商引資服務,引導一批專業人才下鄉、培育一批創新創業能人、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積極為美麗鄉村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深入推進涉農領域“放管服”改革,鼓勵各新城區加強統籌、主動作為,建立資金資源整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社會主體發動等三大管理機制,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集中投入,推動各級資金、各類資源向示範項目聚焦,市級層面通過開展評估考核,加強進度管控,實施獎懲措施等方式,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績效管理。(責任單位:市直各相關部門,各新城區)
(六)做好宣傳引導。各級宣傳部門要制訂美麗鄉村宣傳方案,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主流媒體的作用,創新運用新媒體模式,推出一批典型,推廣成功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