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dd,原名安東·斯拉夫斯基(Anton Zaslavski),1989年9月2日出生於俄羅斯薩拉托夫,德國DJ、音樂製作人。
2010年,取藝名為“Zedd”,並發行首支個人單曲《The Anthem》。2011年3月,發行首張EP《Autonomy》。2012年,與新視鏡唱片公司簽約,並發行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Clarity》,專輯內的歌曲《Clarity》獲得第56屆葛萊美獎最佳舞曲錄製獎。2013年,第28屆國際舞曲音樂大獎最佳突破藝人獎。2014年,與海莉·威廉士合作的歌曲《Stay The Night》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TV俱樂部大獎。2015年,發行第二張個人錄音室專輯《True Colors》。2016年,製作網路遊戲《英雄聯盟》S6全球總決賽主題曲《Ignite》。2017年,發行與阿萊西婭·卡拉合作的單曲《Stay》,二人憑藉該歌曲入圍了第60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組合獎。2019年,其製作的單曲《The Middle》在第61屆葛萊美獎中獲得三項提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東·斯拉夫斯基
- 外文名:英:Anton Zaslavski,俄:Антон Заславский
- 別名:Zedd、萌猴
- 國籍:德國
- 星座:處女座
- 身高:174cm
- 出生地:俄羅斯薩拉托夫
- 出生日期:1989年9月2日
- 職業:DJ、音樂製作人
- 經紀公司:新視鏡唱片公司、OWSLA
- 代表作品:Clarity、Stay The Night、Ignite、Stay、Beautiful Now、The Middle
- 主要成就:第56屆葛萊美獎最佳舞曲錄製獎
第28屆國際舞曲音樂大獎最佳突破藝人獎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音樂作品,參演紀錄片,社會活動,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Zedd原名安東·斯拉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薩拉托夫,三歲隨家人搬到德國的凱澤斯勞滕。他從4歲開始學習彈鋼琴,12歲開始在一個樂隊中擔任鼓手。2002年,開始擔任德國死核樂隊Dioramic的演奏人員。在聽了法國電子音樂組合Justice的專輯《†》後,產生了對電子音樂的興趣。2010年,以“Zedd”的藝名製作了一系列的混音作品及原創音樂,還贏得兩次Beatport混音比賽。從此他開始為黑眼豆豆、Lady Gaga、Skrillex等藝人製作歌曲重混音。
演藝經歷
2010年,發行首支個人單曲《The Anthem》,該曲排到了Beatport電子浩室音樂榜前20名,被收錄在同名EP中;同年,他製作的Skrillex的歌曲《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重混版取得了Beatport電子浩室音樂榜的第二名。
2011年3月,發行個人首張EP《Autonomy》;10月,製作的Lady Gaga的歌曲《Born This Way》重混版被被收錄到Lady Gaga第三張錄音室專輯《Born This Way》的Remix合輯版本中;10月,簽約由Skrillex創立的音樂廠牌OWSLA;11月,發行EP《Shave It – The Aftershave》。
2012年,與新視鏡唱片公司簽約;7月,發行個人EP《Spectrum》;10月,發行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Clarity》,該專輯以1.2萬張的首周銷量排在公告牌專輯榜第38名,該專輯入圍了公告牌音樂獎最佳舞曲電子樂專輯獎;專輯中,由女歌手Foxes獻唱的歌曲《Clarity》在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取得了第八名,獲得了第56屆葛萊美獎最佳舞曲錄製獎,入圍公告牌音樂獎最佳舞曲電子樂歌曲獎,Zedd憑藉該曲入圍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具潛力藝人獎;同年,Zedd為賈斯汀·比伯製作了歌曲《Beauty and a Beat》。
2013年3月,獲得第28屆國際舞曲音樂大獎最佳突破藝人獎;7月,為日本歌手安室奈美惠製作的歌曲《Heaven》發布;9月,發布由帕拉摩爾主唱海莉·威廉士獻唱的歌曲《Stay the Night》開始,該歌曲取得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亞軍,並獲得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TV俱樂部大獎,其MV提名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剪輯獎;11月,Lady Gaga發行第三張個人錄音室專輯《ARTPOP》,Zedd擔任了專輯歌曲《G.U.Y》、《Aura》和《Donatella》的詞曲作者以及製作人;同年,入圍第41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獎;此外,他還為魔術犯罪電影《驚天魔盜團》製作了原聲歌曲《Codec》。
2014年1月,發行由Matthew Koma、Miriam Bryant合唱的單曲《Find You》,該歌曲被收錄在動作電影《分歧者:異類覺醒》的原聲帶中;7月,發行與愛莉安娜·格蘭德合作的單曲《Break Free》,該歌曲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取得了第四名,入圍了第16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分手歌曲獎、公告牌音樂獎最佳舞曲電子樂歌曲獎;8月,入圍第16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子舞曲藝人獎;11月9日,入圍MTV歐洲音樂獎最佳推薦新人獎;11月23日,入圍第42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獎;12月,推出個人紀錄片《Moment of Clarity》。
2015年2月,發行與賽琳娜·戈麥斯合作的歌曲《I Want You to Know》,該曲獲得了第17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排隊歌曲獎的提名;5月,發行第二張個人錄音室專輯《True Colors》,《I Want You to Know》被收錄其中,該專輯以約5萬張的首周銷量取得公告牌專輯榜第4名;該專輯獲得了公告牌音樂獎最佳最佳舞曲電子樂專輯獎;11月,入圍第43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獎。
2016年2月,發行由美國靈魂樂歌手Aloe Blacc獻唱的單曲《Candyman》;4月,發行與美國女歌手Kesha合作的歌曲《True Colors》;5月,入圍公告牌音樂獎最佳最佳舞曲電子樂藝人獎;7月,發行與海莉·斯坦菲爾德、Grey合作的單曲《Starving》;9月,發行為網路遊戲《英雄聯盟》S6全球總決賽製作的主題曲《Ignite》。
2017年2月,發行與加拿大女歌手阿萊西婭·卡拉合作的單曲《Stay》,該歌曲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取得了第7名,其MV獲得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舞曲錄影帶獎,Zedd與阿萊西婭·卡拉憑藉該歌曲入圍了第60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組合獎,該歌曲獲得了第5屆iHeartRadio音樂獎-年度最佳舞曲音樂獎,還入圍了第19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合作歌曲獎、最佳夏日歌曲獎和最佳流行歌曲獎;8月,入圍第19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子舞曲藝人獎和最佳夏日男藝人獎;同年,他發行了與利亞姆·佩恩合作的歌曲《Get Low》。
2018年1月23日,發行與瑪倫·莫里斯、Grey合作的單曲《The Middle》,該曲在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最好成績是第五名;該曲在61屆葛萊美獎獲得了年度製作、年度單曲和最佳流行組合三項提名;7月,發行由Elley Duhé演唱的歌曲《Happy Now》。2019年,發行與凱蒂·佩里合作的歌曲《365》。
個人生活
家庭
Zedd的父親伊戈爾·斯拉夫斯基是一名吉他手兼教師,母親是一名鋼琴老師。
感情
2015年1月,Zedd與美國女歌手賽琳娜·戈麥斯開始交往,二人於同年4月分手。
主要作品
音樂作品
- 音樂專輯共27張
- 365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9-02-14
- 365
- Happy Now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8-07-18
- Happy Now
- The Middle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8-01-23
- The Middle
- Stay + (Japan only)英語 歌曲0首發布於 2017-12-27
- Get Low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7-07-06
- Get Low
- Stay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7-02-23
- Stay
- Adrenaline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6-09-02音樂線上收聽
- Adrenaline
- Papercut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5-07-15音樂線上收聽
- Papercut
- True Colors英語 歌曲11首發布於 2015-05-15
- Addicted to a Memory
- I Want You to Know
- Beautiful Now
- Transmission
- Done with Love
- True Colors
- Straight Into the Fire
- Papercut
- Bumble Bee
- Daisy
- Illusion
- Beautiful Now英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5-05-13
- Beautiful Now
- 單曲共9首
- Changes2011收錄於Skrillex的合輯
- Codec2013《驚天魔盜團》電影原聲歌曲
- Into the Lair2013《聖杯神器:骸骨之城》電影原聲歌曲
- Find You2014《分歧者:異類覺醒》原聲歌曲
- Break Free2014收錄於愛莉安娜·格蘭德個人專輯《My Everything》
- Candyman2016with Aloe Blacc,M&M’朱古力廣告曲
- True Colors2016with Kesha,《FIFA 17》遊戲曲目
- Starving2016收錄于海莉·斯坦菲爾德個人EP《Haiz》
- Ignite2016英雄聯盟S6全球總決賽主題曲
以上音頻資源來自千千音樂
為他人製作的歌曲
發行時間 | 歌曲 | 藝人 | 收錄專輯 |
---|---|---|---|
2012年3月26日 | 《EVA-LUTION》 | ||
2012年11月12日 | 《Believe》 | ||
2013年7月10日 | 《Heaven》 | 《Feel》 | |
2013年11月6日 | 《G.U.Y》 | 《ARTPOP》 | |
《Aura》 | |||
2016年8月9日 | 林賽·斯特林、Rooty | ||
2018年1月25日 | 《Dangerous Night》 | 無 |
參演紀錄片
時間 | 作品名稱 |
---|---|
2014年12月 | 《Moment of Clarity》 |
社會活動
2017年4月3日,Zedd在洛杉磯的斯台普斯球館舉辦了一場名為“WELCOME!”的演唱會,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籌款,以此抗議特朗普頒布的旅行禁令;碧碧·雷克薩、卡米拉·卡貝洛、海爾希等藝人加盟了該演出。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第61屆 | 年度製作 | The Middle | 提名 |
2019 | 第61屆 | 年度單曲 | The Middle | 提名 |
2019 | 第61屆 | 最佳流行組合 | The Middle | 提名 |
2018 | 第60屆 | 最佳流行組合 | Stay | 提名 |
2014 | 第56屆 | 最佳舞曲錄製 | Clarity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5 | 第43屆 | 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 | 提名 |
2014 | 第42屆 | 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 | 提名 |
2013 | 第41屆 | 最受歡迎電子舞曲藝人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 | 最佳舞曲電子樂歌曲 | Stay | 提名 |
2016 | 最佳舞曲電子樂藝人 | ---- | 提名 |
2016 | 最佳舞曲電子樂專輯 | True Colors | 獲獎 |
2015 | 最佳舞曲電子樂歌曲 | Break Free | 提名 |
2014 | 最佳舞曲電子樂歌曲 | Clarity | 提名 |
2014 | 最佳舞曲電子樂專輯 | Clarity | 提名 |
2014 | 最佳舞曲電子樂藝人 | ----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3 | 第28屆 | 最佳突破藝人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最佳舞曲錄影帶 | Stay | 獲獎 |
2014 | 最佳剪輯 | Stay the Night | 提名 |
2014 | MTV俱樂部大獎 | Stay the Night | 獲獎 |
2013 | 最具潛力藝人 | Clarity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4 | 最佳推薦新人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第19屆 | 最佳合作歌曲 | Stay | 提名 |
2017 | 第19屆 | 最佳夏日歌曲 | Stay | 提名 |
2017 | 第19屆 | 最佳流行歌曲 | Stay | 提名 |
2017 | 第19屆 | 最佳電子舞曲藝人 | ---- | 提名 |
2017 | 第19屆 | 最佳夏日男歌手 | ---- | 提名 |
2015 | 第17屆 | 最佳排隊歌曲獎 | I Want You to Know | 提名 |
2014 | 第16屆 | 最佳分手歌曲 | Break Free | 提名 |
2014 | 第16屆 | 最佳電子舞曲藝人 | ----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 | 第5屆 | 年度最佳舞曲音樂獎 | Stay | 獲獎 |
人物評價
Zedd是一個音樂奇才,他的音樂曲風以電氣浩室、前衛浩室為主(騰訊娛樂評)。他為商業電子舞曲在主流音樂界裡發展打下來基礎(新浪娛樂評)。他長相帥氣,就像一個美國男生樂隊里最受歡迎的成員(衛報評)。
Zedd是個完美主義者,他給人一種好朋友的感覺,而且十分關心工作上的夥伴(海莉·斯坦菲爾德評)。他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他會投入大量時間去做音樂(傑瑞德·萊托評)。他是個令人可怕的傢伙,他在錄音室工作時十分仔細(朱麗亞·麥可斯評)。他是一個英俊的人,但不是個花花公子。他符合紳士的定義,他可以與受傷過的女性的心和靈魂產生共鳴(Kesha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