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型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外文名: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 簡稱:新基建
  • 提出時間:2018年12月19日
定義,價值,主要內容,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專家觀點,國際合作,堅持創新,重要舉措,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關鍵領域鍛長板,聚焦區域一體化發展薄弱環節補短板,投融資機制,

定義

新基建是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實現國家生態化、數位化、智慧型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對稱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家基本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綠色環保防災公共衛生服務效能體系建設、5G—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以大健康產業為中心的產業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新興技術產業孵化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創新性、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基礎性、動態性的特徵。

價值

“新基建”將會構建支撐中國經濟新動能的基礎網路,給中國的新經濟帶來巨大的加速度,同時也會帶動形成短期及長期的經濟成長點。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新基建”處於起步階段,具有巨大的投資空間。在5G領域,國家正在啟動全面的獨立組網5G基礎網路建設,三大運營商計畫2020年內要建成60萬個基站;在數據中心領域,因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廣泛套用,算力需求大幅增長,網際網路企業爭相建設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武漢、重慶、南京等城市掀起新一輪算力城市競爭熱潮;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許多大型工業企業,例如海爾TCL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都在加快建設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部署與機械裝備相互連線的邊緣計算網路;在人工智慧領域,百度、曠視、依圖等企業正在建設人工智慧開放平台,在自動駕駛人臉識別、醫療讀片等領域支撐生態化發展。
其次,“新基建”將會催生大量的新業態。正如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了淘寶京東主導的電商時代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了微信滴滴等主導的社交和共享經濟時代;4G網路的普及,帶來了無線寬頻套用時代。隨著“新基建”成為現實,“新基建”的“網路效應”會帶來指數型的增長,帶來大量無法預知的高成長的新業態。
最後,“新基建”會加速中國經濟“全面線上”時代到來。隨著“新基建”成為現實,不僅原生的數位化產業將得到更加彭勃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服務業和製造業也將成為線上的產業,中國的產業數位化水平和網際網路技術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隨之所帶來的是整體經濟運行更加透明的信息傳遞、更少的中間環節和更加高效的資源組織方式,“新基建”有可能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

主要內容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給出說法。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型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釋義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套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伴隨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發展歷程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推進信息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措施時,提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台信息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慧型、綠色製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最佳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2020年5月7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獲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這一領域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各級政府投資約600億元,其餘2100億元是社會投資
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提出“以新發展理念為前提、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打造產業的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的目標。
2023年10月訊息,定於10月19日(周四)8:30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市政府副秘書長顧軍,及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科創辦等相關負責同志出席,介紹《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展現狀

1、2020年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智慧型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型船舶等逐步套用。
《指導意見》要求深化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套用,豐富車路協同套用場景。研製智慧型型高速動車組。建設航道地理信息測繪和航行水域氣象、水文監測等基礎設施。推動機場和航空公司、空管、運行保障及監管等單位間核心數據互聯共享,實現航空器全球追蹤等。建設郵政大數據中心,開展新型寄遞地址編碼試點套用。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指導意見》還明確,要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協同套用、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套用。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能力,建設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圖。
2、2020年9月1日,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召開新基建專題研討會,雲天勵飛、百度阿里雲、騰訊等20家單位參加,提出籌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聯盟”。
新基建聯盟將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市場為驅動,以企業為主體,圍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台,推進研發、設計、生產、集成、服務等水平,重點圍繞大數據中心、智慧型計算中心等建設,促進新型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推動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
3、工信部表示將加快推進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在2020年12月建成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近日,《上海市產業綠貸支持綠色新基建(數據中心)發展指導意見》制定實施,明確為優質的數據中心項目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對採用不同先進節能技術的數據中心項目給予一定的貸款利率下浮。
多地正積極規劃數字經濟建設藍圖。
福建日前印發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提出,依託數字福建長樂安溪)產業園優先布局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打造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數據匯聚節點。到2022年,全省在用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達10萬架。浙江提出最佳化布局雲數據中心,到2022年,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雲數據中心25個左右,伺服器總數達到300萬台左右。在數據量大、時延要求高的套用場景集中區域部署邊緣計算設施。雲南提出到2022年建成10個行業級數據中心。
8月31日,中核集團首個大數據中心項目正式開建。阿里雲宣布,位於南通、杭州和烏蘭察布的三座超級數據中心正式落成,將新增超百萬台伺服器,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帶,未來還將在全國建立10座以上的超級數據中心。騰訊日前宣布未來將新增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長遠規劃部署的伺服器都將超過100萬台。
4、中國在網路新基建特別是“雙千兆”網路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截至2022年6月末,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總數達5.63億戶,比上年末淨增2705萬戶。

專家觀點

國際合作

財政部會計標準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推進“新基建”,要著眼國內需求,深化國際合作,站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戰略高度,聚焦以下五方面發力:
第一,推進“新基建”的主體是誰。要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事實上,華為騰訊阿里等企業已經大力投入“新基建”。政府、市場和企業相互支持配合,圍繞基礎設施和商業套用,前者由政府和市場聯手,後者更多依靠市場和企業,市場能幹的儘可能交給市場,更符合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效率原則
第二,推進“新基建”,誰來投資,政府和企業要有合理分工,社會資本(企業)先行,如果社會資本缺位,政府補位。政府的側重點在於提供行業公共產品;政府幫助企業來拓展海外5G市場,為企業創造更好國際營商環境;政府要為數字服務的落地提供包括政府購買服務在內的更多機會。
第三,推進“新基建”,與產業套用如何結合,加快“新基建”進度,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與產業化套用協調推進,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業態、新服務模式。
疫情期間人們習慣了線上消費,促使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尋找新機遇。推進數字基建,可讓數位化進一步深入各類消費場景。數字基建給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只有夯實數位化基礎,完善智慧型化發展生態,企業才能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助力中國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第四,著眼國內需求。如果說傳統基建解決物和人的連線,公路、機場的修建給區域帶來繁榮的商業;而數位化新基建則解決數據的連線、互動和處理問題。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將給產業升級帶來更大的空間,推動形成新的產品服務、新的生產體系和新的商業模式
第五,要研究出台規劃方面的一攬子措施,包括加強與財稅、金融、就業的配套措施。務實解決稅收負擔、電費、商業模式、套用場景等問題。

堅持創新

人民日報秘書長喬永清認為“‘新基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關鍵技術問題、網路安全問題、人才缺口問題等痛點亟待解決。
第一,堅持創新發展,夯實技術根基。喬永清指出,“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要想持續釋放紅利,就要有紮實的“地基”為支撐。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一個國家積累的核心技術越多、具備的創新能力越強,發展後勁就越足、成長空間就越大。”喬永清建議,要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前瞻性、引導性技術的攻關,加速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新基建”為抓手,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推動經濟由大向強轉變。
第二,堅持包容發展,增強互聯互通。喬永清認為,儘管“新基建”覆蓋了5G、工業網際網路等諸多領域,但這些領域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新基建”與“舊基建”之間也不是對立互斥,而是唇齒相依。只有看到這種“連線”本質,才能更好理解“新基建”在撬動新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轉型中的強大動能。
喬永清提出,發力“新基建”,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支持,統籌好“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新基建”與新產業、“新基建”各領域之間的關係,在包容發展中讓“新基建”釋放更大潛能。
第三,堅持審慎發展,保持積極理性。“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既不能一味求穩,也不能急於求成。”喬永清表示,“新基建”面向新領域、依靠新技術、引領新風口,既是當務之需,更是長遠大計。要深刻認識到“新基建”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嚴格遵循市場規律、產業規律,把握好建設節奏和力度。要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施策、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哄而上、重複建設、產能閒置等問題。要不斷築牢安全“底座”,攜手行業共建安全生態,使“新基建”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基石。

重要舉措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前提,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長板、補短板。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關鍵領域鍛長板

適度超前布局5G基建、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通過5G賦能工業網際網路,推動5G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從而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搶占數字經濟發展主動權。在此基礎上,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速工業企業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提高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水平,推進製造模式生產方式以及企業形態變革,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聚焦區域一體化發展薄弱環節補短板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正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但同時面臨著地理邊界限制、區域能源安全保障不足等薄弱環節和短板。需加快布局城際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特高壓電力樞紐以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統籌推進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投融資機制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已經積澱了大量優質資產,但這些優質資產短期內難以收回投資成本債務風險加大。如何盤活這些優質資產、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推動經濟去槓桿,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需把握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其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地方投融資效率、盤活存量資產、廣泛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化解地方債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