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巴彬斯基征
- 外文名:Babinski
巴賓斯基征一般指本詞條
一旦錐體系或錐體外系受到損傷而失去這種抑制時,就會出現巴賓斯基征。英文名:Babinskisign 定義:臨床上可檢查巴彬斯基氏征以判斷錐體系統或錐體外系統的功能。在嬰兒錐體束未發育完善以前,以及成人深睡或麻醉狀態下,也會出現巴彬斯基征陽性。臨床意義:錐體束病損,大腦失去了對腦幹和脊髓的抑制而出現的異常反射 ...
巴賓斯基(1857年11月17日-32年10月29日)是波蘭裔法國神經學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他於1896年關於巴賓斯基征的描述,這是一種病態的足底反射,提示皮質脊髓束損傷。他是巴黎大學的神經病學教授,寫了超過200對神經疾病的論文。生平 1857年,出生於巴黎,其父是波蘭的一個工程師,由於俄羅斯的恐怖統治,他父親與...
巴彬斯基(Babinski)征為,患者仰臥,髖、膝關節伸直,檢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鈍尖的金屬棒自足底外側從後向前快速輕劃至小趾根部,再轉向拇趾側。正常出現足趾向跖面屈曲,稱巴彬斯基征陰性。如出現踇趾背屈,其餘足趾呈扇形展開,稱巴彬斯基征陽性。病因和機理 巴彬斯基征:傳入神經為脛神經,中樞在...
巴賓斯基反射(Babinsky reflex)是新生兒反射的一種。用火柴棍或大頭針等物的鈍端由腳後跟向前輕划過新生兒足底外側邊緣,其大腳趾緩緩上翹,其餘腳趾則呈扇形張開的反應。因法國神經學家巴賓斯基發現而得名。最早可見於4個月~6個月的胎兒。約在出生後6個月~18個月該反射逐漸消失,但在睡眠和昏迷中仍可出現。2歲...
巴彬斯基征又名劃跖試驗,屬於病理反射。陽性表現為拇趾背屈,其餘四趾呈扇形散開。正常值 正常時,可引起足趾跖屈。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巴彬斯基征陽性是錐體束損害時最重要的體徵。屬於病理反射。此征可出現於大腦皮質運動區及其向下投射的皮質脊髓束任何部位的損害;還可出現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熟睡、深度麻醉及...
耳源性顱內併發症的症狀包括寒戰、頭痛、眩暈、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分泌物突然增加或突然減少情況,有耳鳴、耳痛、聽力減退及耳內搏動感覺等。要進行全身檢查,尤應注意神經系統的全面檢查,注意有頸項強直、克尼格征、巴賓斯基征、腹壁反射、膝反射、運動障礙及小腦症狀等;注意乳突部有紅腫、壓痛、瘺管形成、顳部...
猝倒症(cataplexy)指不伴有意識喪失的短暫的癱瘓,由突然的情緒反應引起,是睡眠障礙常見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為頭前傾或倒地,肌張力降低,瞳孔對光反應消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賓斯基征可呈陽性,但意識清晰,短時即過。情緒激動、突然精神緊張及大笑等均可誘發。常伴隨發作性睡病出現。 病因 病因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