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小人書)

連環畫

小人書一般指本詞條

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連環畫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在宋朝印刷術普及後最終成型。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

隨著時代的變遷連環畫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廣義的連環畫可以拓展到文人畫的捲軸、廟堂的壁畫、民間的花紙年畫、建築中木雕和磚刻。在連環畫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相對簡單,連環畫寓教於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讀物。由於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使其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環畫
  • 外文名:comic strip
  • 別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
  • 定義: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
  • 藝術形式:線描  素描  水彩  木刻  漫畫 
  • 分類:漫畫 木刻 連畫 影視 卡通
  • 版本常識:開本和印張、版本和版次等
發展歷程,現狀,藝術形式,連環畫作品,注釋,介紹,溯源,分類,漫畫連環畫,木刻連環畫,年畫連環畫,影視連環畫,卡通連環畫,連環畫名家,經典作品,版本常識,畫的收藏,收藏價值鑑別,收藏方法,收藏技巧,

發展歷程

萌芽時期
中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閣肉貿鴿圖》等佛本生故事。
連環畫--一支駁殼槍連環畫--一支駁殼槍
魏晉時期的捲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捲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後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用絹幡等形式來傳播佛教。絹幡是條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常掛在道場或經台兩邊。這時在民間還有一種通俗的講唱形式叫做“變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圖,圖的內容有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這一問題後來影響到了“諸宮調”等民間文學。
宋到明清時期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由畫像石、壁畫向寫本、圖書轉移。有插圖的書本大量出現,插圖的內容生動的表現了書本的精彩內容,受到讀者的歡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傳》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圖,連環畫的形式已大致成型。截止201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明代萬曆二十年的《孔子聖跡圖》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圖畫,詳細描繪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時代,線描的插圖大量湧現,章回小說中卷頭只畫書中人物的,稱為“繡像”,畫每一回故事的稱為“全圖”。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節插圖的被叫做“回回圖”。
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術的發展讓圖畫的印刷更為方便,連環畫這一形勢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廣。光緒十年(1884年),《申報》館為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出版了新聞連環畫《點石齋畫報》,內容涉及當時的時政新聞,隨報贈送。因為那個時期攝影作品很少,這些新聞圖畫側重紀實,有許多內容反映了機械文明的新事物和當時的風俗街景。這些內容已經成為反映那個時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後來隨著攝影事業的發達,這種形式的時效性已經無法能及,也就逐漸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國志演義〉全圖》,這是第一部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
連環畫--韓臘梅連環畫--韓臘梅
民國時期,連環畫開始迅速的發展,此前連環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稱呼上不統一,南方稱為公仔書、菩薩書、伢伢書,北方多稱為小人書。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先後出版了《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榜》、《岳傳》的連環畫書,題名上有“連環圖畫”,這是第一次是用連環圖畫作為正式名稱,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後改為“連環畫”。從1920年代開始,連環畫多出版成64開本,這種形式成為此後連環畫的主要版式。 這一階段的連環畫題材除了傳統的古典文學和神話傳說之外,由於舞台戲劇越來越受到民眾的喜愛,連環畫開始描摹舞台場面和故事。受到有聲電影的影響,人口冒氣添加人物對白的“口白”開始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上文下圖的腳本構圖形式。
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作品有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王先生》以一個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畫的形式描繪了在當時的背景下一個小人物的生活點滴。從1929年開始,《王先生》先後在《上海漫畫》、《上海畫報》、《時代漫畫》連載,前後共連載了十年,是迄今為止連載時間最長的連環畫。1947年張樂平的漫畫《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發表,一個大腦袋、三根頭髮、蒜頭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形象。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是個貧窮、正直的孩子,他倔強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眾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張樂平還以三毛在新社會生活為題材,創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產黨實際控制的地區,連環畫也成為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有關共產黨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傳新婚姻法等內容的連環畫作品,如呂蒙、亞君、莫朴創作的24開木刻連環畫《鐵佛寺》。這一時期的連環畫作品印刷受到當時條件的局限,流傳下來的比較少,在1990年代後的收藏市場上十分搶手。
1949年後發展
繁榮時期
1949年後到1966年,連環畫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圖畫的通俗性,中國政府把連環畫作為教育民眾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一時期,連環畫作品充實著人民的文化生活,連環畫不僅是青少年的重要課外讀物,也是許多成年人文化娛樂的重要內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連環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連環畫
五十年代,由於毛澤東提倡藝術要為廣大工農兵服務,因而,政府對連環畫的出版單位進行了重組,此後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進行。1951年底,一個以連環畫為內容的期刊《連環畫報》創刊。這期間的連環畫作品呈現出有計畫和有規模地進行選題、編繪和出版。這一時期政治上主張繪畫從業者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另一方面由於連環畫的發行量比較大,繪圖者的報酬與其它以繪畫為生的行業相比更為豐厚。這兩種因素使許多人投入到連環畫的創作中,少數民族語言和外語的連環畫作品也有出現。由丁斌曾韓和平繪畫的10冊套《鐵道游擊隊》(劉知俠原著,董子畏改編)從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畢,此後這套書共再版20次,印數達到3652萬冊,在那個時代有很大的影響,也是迄今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連環畫《三國演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冊,7000多幅畫圖,這是迄今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連環畫作品。不計其數的畫家們暫時擱置了個人藝術創作,投入連環畫的創作當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暉劉繼卣這樣的國畫大師。另外由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所處的國際形勢下,如朱宣鹹所畫的《偉大的友誼》這類反映中蘇友誼及蘇聯專家到中國來援助建設新中國題材的連環畫,也流傳甚廣。連環畫的創作者們不僅將各種古典小說、歷史、傳說故事等傳統文化介紹給廣大人民民眾;更由於當時從事這項工作的幾乎都是頂尖的一流畫家,所以創造了中國連環畫史上無以倫比的藝術高峰;除了已謝世的一些畫家,凡壽致八九十年代的幾乎都成為了中國畫壇上的領軍人物,足見從事這項工作的畫家的實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連環畫的藝術水準,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後來的收藏品市場。 八九十年代後,人們屢屢提及要重創連環畫的輝煌,但是時過境遷,現代從事連環畫的畫家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要想恢復昔日輝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時期的連環畫已成絕響,乃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從影響上來說,這一時期的連環畫確實起到了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的作用,對提升當時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連環畫--海獅池畔連環畫--海獅池畔
這一時期的連環畫題材多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民眾生活和建設熱情,傳統名著和神話題材也有表現,但要求符合新社會的價值觀。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社會交流很少,外國題材的內容多是引進蘇聯的作品,宣傳革命和社會主義。這期間還有一些介紹連環畫史的專著誕生,使連環畫的創作理論更為豐富。
停滯階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的連環畫創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71年,周恩來“為解決下一代的精神食糧問題”批示恢復連環畫出版,這個時期的作品都以宣傳為主,八個樣板戲《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的內容成為題材,文革時期還出現了眾多的改編題材的文革連環畫,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文革時期出現的連環畫並帶有文革鮮明特徵(如扉頁印有毛主席語錄或馬恩列斯語錄),遵循“三突出,紅光亮”的原則,這一時期的作品稱為“文革連環畫”,其中八大樣板戲稱“文革樣板戲連環畫”。
繁榮頂峰
1978年後,中國的建設開始全面恢復,連環畫也迎來了第二個繁榮期。以1982年為例,全年共出版連環畫作品2100餘種,單本印量10萬冊,相當於1960年代印量的20倍。這期間連環畫題材更為廣泛,各國文學改編的連環畫層出不窮。在形式上除了小人書經久不衰,許多16開的連環畫書籍也大量出現,彩色畫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對於創作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1980年,中央美術學院開設了連環畫專業,連續招生10年,於1990年撤銷。1985年,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成立,這是以畫種分工成立的國營專業出版社。
連環畫連環畫
1985年後,影視媒體的飛速發展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外國漫畫、動畫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小人書已經不是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連環畫市場不斷被影視媒體所搶占,鼎盛時期結束,小開本的連環畫異不再出版,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滿足人們收藏的需要。多數連環畫名家回歸本行,年輕的美術人才不再看重這種藝術形式,連環畫的創作和銷售市場出現難以回升的低谷。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連環畫也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1987年,連環畫家賀友直受法中友協的邀請在法國昂古萊姆舉辦了個人作品展。
現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環畫風光不再,青黃不接,越來越走向“文物”。據了解,如今還在連環畫領域堅持的藝術家與三四十年前連環畫鼎盛時期相比,比例為1:100。在賀友直曾工作過的連環畫重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已經沒有一位專職的連環畫師。
上世紀90年代起,連環畫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野,成為繼字畫、瓷器、郵票、古玩之後的第五類熱門收藏品。1999年武漢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套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四冊裝連環畫《山鄉巨變》就從當初定價的0.94元飆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餘倍;2008年舉辦的連環畫精品收藏拍賣會上,以民族故事為題材的連環畫《布克奇傳》以9680元成交;前不久剛剛舉辦的上海國拍第四屆連環畫拍賣會上,登場的560種近千冊連環畫拍品成交率高達97%,其中上海世界書局1927年6月初版全套24冊(連函套)《三國志》以2.3萬元成交,一套程十髮《歡迎毛主席》12開精裝本以1.2萬元成交。
與有著成千上萬印數的連環畫出版物相比,作為畫家創作原始記錄的連環畫原稿,有著獨一無二的收藏屬性,更是物以稀為貴。2004年北京榮寶第47期藝術精品拍賣會上,戴敦邦16幅彩繪《逼上梁山》連環畫原稿以22萬元成交;2005年中國嘉德四季第三期拍賣會上,程十髮創作於1957年的彩墨中國畫40開冊頁《召樹屯和喃諾娜》連環畫原稿以1100萬元成交;2006年北京華辰秋季拍賣會上,沈堯伊創作於1989年的5集926幅長征史詩連環畫原稿《地球的紅飄帶》以1540萬元成交,創下國內連環畫原稿拍賣紀錄。
可惜,連環畫閱讀市場卻連年萎縮。據了解,現代連環畫在選題和繪畫手法上落入窠臼,選題依然沿襲數十年前,多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傳統故事,卻少了對當下的關注,缺乏原創性。如今,連環畫新品屈指可數,能被讀者認可的更是寥寥無幾,由此導致連環畫印數急劇下降。像至2018年為止僅存的連環畫畫刊《連環畫報》,銷量從二十世紀80年代的128萬份降到2000年以來的1萬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李新告訴記者,2000年後,該社出版的連環畫印數多在3000冊至5000冊之間,而在連環畫鼎盛時期,這個數字是數萬乃至近百萬。他感嘆:“連環畫不能有藏家沒讀者,拍場上價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經的輝煌,我更希望連環畫是深受大眾喜愛的讀物。”他認為連環畫脫離讀者進入收藏領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對於連環畫的未來,李新倒是持樂觀態度,“我到好多幼稚園做過實驗,現在的孩子不知道連環畫為何物,但是當我告訴他們,拿連環畫給他們看,發現沒有人不喜歡這種讀圖形式的。”他們通過農家書屋使得2006年出版社的連環畫銷售額大幅增加,達到600萬元。“我覺得連環畫還是有生命力的,像民工書屋、社區書屋和中國小校圖書館,都是未來連環畫的潛在市場。”
不過,在美術評論家謝春彥看來,或許人們應該正視連環畫的式微。“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樣式,作為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的繪畫形式,連環畫發展的黃金期是與特定時代聯繫在一起的;如今社會改變了,傳播故事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不能指望現在的連環畫還和從前一樣。”他希望注重民俗特色文化的連環畫能夠為今天的藝術家保存、傳承下去。“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市民階層需要代言人,當然,不一定非得以連環畫的形式。”

現狀

1990年代中後期,連環畫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由於最初連環畫售價十分低廉,而1990年後的收藏使其價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歷史時期作品,更是價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髮的一部連環畫原稿拍賣成交價是1100萬元。

藝術形式

連環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集繪畫、文學、裝幀於一體,具有其特殊的藝術性。由於這種體裁的作品直接面對普通大眾,對讀者的文化層次要求低,影響面廣泛,因此所以創作上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對於研究者而言也具有相應的史料價值。
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線描連環畫:線描作品傳承自中國古代的繡像,用清晰的線條勾畫出人、事、景、物。
  • 素描連環畫: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線條,採用明暗對比、透視等方式進行描繪。
  • 水彩連環畫:傳自歐洲的水彩畫,畫筆水分的多少、濃淡產生明暗、潤濕和融合的效果
  • 木刻連環畫:最早用刀刻木板後再拓印,由於木板在拓印後一定數量的紙張後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較高,且印數較少,2000年後的收藏價值也被炒作得很高。後期的木刻連環畫,多採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內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製版印刷。
  • 漫畫連環畫:漫畫的形式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傳入中國,對人物形象表現誇張,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記》。
工筆寫意水粉、油畫等形式在用與連環畫的繪製之中,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彩色的連環畫作品藉助這些標寫手法更顯出了連環畫作品的藝術美感。此外,剪紙、布貼等也被用與連環畫的創作。攝影和電影技術從一開始,就進入了連環畫創作的領域,成為重要的創作方式。
除了圖象之外,連環畫的文學腳本有決定主題,補充畫面,增強藝術感染力的關鍵作用。好的腳本,是對原故事進行較好的改編,文字簡略但能表達重點。故腳本好壞也是決定連環畫作品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

連環畫作品

1950年代~1960年代
  • 王叔暉:《西廂記》、《王叔暉連環畫作品選》4冊、《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與祝英台》 彩繪本、《生死牌》、《桑園會》、《孔雀東南飛》、《新白娘子傳奇》、《楊門女將》、《木蘭從軍》
  • 人民美術出版社: 《楊家將》5冊張令濤胡若佛
  • 天津人美術出版社:《烈火金鋼》7冊、《敵後武工隊》6冊。
  • 人民美術出版社:《新兒女英雄傳》4冊。
  • 福建人民出版社:《小城春秋》3冊。

注釋

  1. 介子平著《褪色的記憶——連環畫》,P11,明清時期的這類書籍在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時,被大規模的銷毀,估計有八千餘種。
  2. 畫報主筆吳友如,1898年停刊
  3. 陳丹旭繪
  4. 第一部少數民族文學連環畫《小頑皮》1951年由內蒙古出版社出版
  5. 第一部外文連環畫《雞毛信》於1953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6. 全面論述連環畫的專集:姜維朴編《魯迅論連環畫》,195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介紹連環畫是的專著:阿英《中國連環畫史話》1957年,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7. 三突出: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紅光亮是對文革美學風格的一種概括,其特點是狂熱的政治性和對農民思想的抬高等。
  8. 賀友直是第一位獲中央美術學院聘為教授的連環畫家。

介紹

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於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製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一般以線描為主,也有彩色等。中國古代的故事壁畫(如敦煌壁畫中的許多佛教故事)、故事畫卷(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五代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南宋李唐《晉文公復國圖》,明人《胡笳十八拍圖》等)及小說戲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連環畫的性質。現代風行的連環畫,俗稱“小人書”或“小書”,這是由於故事中的人物畫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書”或“小書”。 因為體積小,可以揣進口袋裡,所以也叫“口袋書”。也有將電影,戲劇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編成連環畫的。
連環畫--劈浪擒敵連環畫--劈浪擒敵
一流文學大師的文學作品,經一流的美術大師繪製的連環畫作品叫連環畫的雙絕。如《西廂記》王叔暉畫,《渡江偵察記》顧炳鑫畫,《雞毛信》劉繼卣畫,《白毛女》華三川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趙宏本,錢笑呆畫等,這些作品可以流芳傳世,就象明代木刻版《水滸》,《三國演義》版畫一樣流芳百世。
連環畫是藝術品,藝術品的質量是有高有低的,藝術質量的高低決定它自身的價值,連環畫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它的藝術價值,畫家的知名度,存世量和品相。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對小人書有著特殊的感情,一分錢租一本書,能夠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書的學名叫連環畫,它從1932年開始,在國內逐漸紅火起來,新中國成立後,連環畫進入了發展的高潮期,那時的內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國家的大事為題 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為了連環畫的表現內容,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水滸》等等,並很受人們的喜愛。1950年以後,連環畫創作進入了黃金時期,作品內容百花齊放,繪畫風格精彩紛呈,這一時期除了連環畫以外,還出現了《地道戰》、《地雷戰》等一批電影連環畫。直到1980年,連環畫開始出現了現代題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陸續再版或重新創作,而連環畫的收藏開始升溫。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連環畫的出版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後期,這個時候連環畫就已經作為收藏品的身份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成為繼字畫、瓷器、郵票、古玩之後的第五類熱門收藏品。連環畫無論從藝術價值,史料價值,還是套用價值上來說都很有收藏意義。
連環畫雖說是一個獨立的畫種,卻能以不同的繪畫手法表現它。除此之外,鋼筆、鉛筆線描在連環畫中也有運用,但精品不多。陳儉是硬筆線描畫的高手,其鋼筆線描《威廉·退爾》、鉛筆線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連環畫《三月雪》連環畫《三月雪》
工筆彩繪本是連環畫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暉的《西廂記》、劉繼卣的《武松打虎》、《鬧天宮》、任率英的《桃花扇》、陸儼少的《神仙樹》都屬這類作品。
連環畫--女交通連環畫--女交通
鋼筆鉛筆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華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衛軍》等,後者的代表作有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鄭家聲等的《周恩來同志在梅園新村》、湯小銘陳衍寧的《無產階級的歌》等。

溯源

世界上早期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紀,如埃及的《名王功跡》(雕刻)、《死者之書》(繪畫)等。而我國的連環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
1895年5月5日,被西方文化史專家認定為連環畫的誕生日——那一天,美國漫畫家布利特契爾在《奧爾德》雜誌上為少年兒童創作了有關小淘氣邁克的系列漫畫。漫畫連續刊登 了9個月,最後,邁克是身著一件鮮黃的襯衫與小讀者們告別。由此,“黃孩子”幾乎成了連環畫的代稱。
其實如果追根溯源,連環畫的發源地應是古埃及——4000餘年前埃及的寺庫和陵墓中,曾出現內容連貫的“系列壁畫”,據說此系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連環畫。此後,法國南部洞穴壁畫,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運用一組組圖畫描繪當時狩獵、戰爭和慶典的場面。
與德國詩人歌德同時代的德國畫家德卜弗爾是一個將自己創作有故事改編為系列圖畫的人,不過當時不叫“連環畫”,而稱作“長篇圖畫小說”。德卜弗爾的“長篇圖畫小說”比布利特契爾的“黃孩子”早出現30來年。
20世紀末,21世紀初僑居美國的德籍畫家魯道關·第爾克斯,可稱為現代連環畫的奠基人,因為他創造了許多嶄新的連環畫技巧,如用線條表示速度,幾顆小星星表示撞擊,挨打時則留下一個手掌印等等。
雖然美國在百餘年前開闢了連環畫的新紀元,但時下連環畫發行量居首位的卻是日本。在日本,連環畫並非“小人書”,擁有各種年齡和文層次的廣泛的讀者群。日本的連環畫公司還根據讀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門的連環畫,其中有“老人連環畫”(畫幅和文字較大,以便視力業已變弱的老人閱讀),“育兒連環畫”(專向少婦介紹育兒常識),“烹飪連環畫”(專門介紹烹飪術),及捷運中閱讀,大多情節離奇)。而在南亞的一些國家,連環畫又被作為宣傳憲法的工具,原因是那裡農村還存在著大量文盲,而連環畫人人都能看懂。
德國一位體育教練設計了一種“靜心連環畫”,內容多為溫馨、纏綿的故事,據說可幫助運動員在競爭激烈的比賽後恢復心情的寧靜。另一種“病友連環畫”則在英倫大行其道,其主要讀者是絕症患者。

分類

漫畫連環畫

漫畫連環畫首先在國外出現,它是在單幅漫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產生幽默感喜劇效果是其關鍵所在。我國的漫畫連環畫具有很長的歷史,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丁聰張光宇等畫家早年都畫過這類作品。豐子愷創作於1939年的《漫畫阿Q正傳》、1949年的《繪畫魯迅小說》均重印過多次。其作品筆法簡練生動,寓意深刻,具有濃厚的文學趣味,自謂“要溝通文學與繪畫的關係”。葉淺予的連環漫畫以犀利敏銳的筆法揭示了大都會市民生活的家庭境況、思想和行為,被稱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圖”,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等。張樂平的連環漫畫《三毛》系列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宜。1980年前後,其《三毛流浪記》、《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採取國畫加鐵線雙鉤的素描法畫就,且布局黑白相間,疏密適當。三毛頭上三根毛的特徵性細節描寫,更是其神來之筆。張光宇是位擅長漫畫與插圖裝飾畫的畫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沖》、《西遊漫記》等。《西遊漫記》計60幅,將《西遊記》“故事新編”後用以諷刺現實。作品中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後來成了著名卡通片《大鬧天宮》的形象設計原型。與張光宇具有同樣裝飾風格的董天野,以畫小品式連環畫見長,這種畫一組可連載幾日。其畫風嚴謹,造型略帶誇張卻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擇》等。丁聰於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現象圖》、《現實圖》、《阿Q正傳圖》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張美宇,是張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時代漫畫》雜誌創刊,曹首創在該刊畫連環《金瓶梅》插圖,每期一幅,並採用上圖下文的形式配以《詞話》本中的摘錄,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畫的第一集。原計畫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戰爆發,刊物停辦,連載中止。曹涵美創作連環畫《金瓶梅》的勢頭並未稍減,先由《新中國報》發表,後結集出版。他畫這部600幅畫面的作品歷時十年,前後風格變化很大。前期繪製手法傳統,布景過於龐雜,人物不夠突出,筆調柔軟,缺少力度;後期線條挺拔老練,背景刪繁就簡,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場景參照了西洋素描筆法,頗具立體感。當時便有名家對他有“三易其作風,一筆不苟,獨運匠心,一紙稿成,審視不再,偶有不如意筆,必毀重繪”的評價。萬籟鳴汪曼雲等名畫家對之曾有過高度稱讚,董天野為之寫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構圖,確是一種驚奇的發現。”賀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鐵線遊絲。上規李龍眠、錢舜舉,下法仇實父、改七薌,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圖,工致精能,吳友如無其秀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部連環畫史上的傑作後來便沒有再版過。
漫畫連環畫圖片漫畫連環畫圖片
連環畫--警惕連環畫--警惕

木刻連環畫

木刻連環畫也是產生過影響的一個種類。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解放區的畫家們便紛紛投身於連環畫創作中來,當時成冊的連環畫有彥涵的《狼牙山五壯士》、力群的《劉保堂。小姑賢》、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軍守備隊的生活》、楊中流的《三勇士》、羅工柳張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黃鬍子被迫登龍門》、莫朴、呂蒙、程亞君的《鐵佛寺》、任遷喬的《翻身》等,1933年魯迅郁達夫等譯註了麥綏萊勒的《一個人的受難》、《光明的追求》、《我的懺悔》、《沒有字的故事》等木刻連環畫,《鐵佛寺》、《狼牙山五壯士》、《劉保堂。小姑賢》等作品受其影響,均採用了木刻連環畫的形式。彥涵1944年創作於延安的《狼牙山五壯士》由周恩來轉送給美國記者後,1945年美國的《生活》雜誌為其印發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連環畫代表作有《胭脂》、《楊門女將》等,之後,木刻連環畫逐漸退出了這一領域。另外還有一些以民間工藝形式製作的非主流形式的連環畫作品,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將力群的《小姑仙。劉保堂》重版;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將麥綏萊勒的《我的懺悔》、《一個人的受難》重版,這套書是1933年初版的。

年畫連環畫

年畫連環畫屬年畫的一種,它以年畫的形式印刷,並供張貼之用,但內容都取自連環畫,經過有序組合後成為一組敘事完整的畫面,兼具連環畫的故事性、連續性和年畫的渲染性、吉慶性,深受民眾喜愛。其多為四條屏、八條屏,也有十二條屏者。早期的這類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現,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等地都有過印製,清末民初出現了絲網版與石印版印製品,其內容都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或戲曲故事,如《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濟公》等,這些畫都是以重彩工筆人物畫的形式出現的。解放後,其內容範圍有所寬泛,如賀友直的《李雙雙》、《小二黑結婚》、《婚姻法成全了兩對好夫妻》,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髮的《寓言故事》、《列寧和爐匠》,劉旦宅的《木蘭從軍》,劉繼卣的《鬧天宮》,王叔暉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與許仙》、《火焰山》,羅盤的《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吳少雲的《孟姜女》,張令濤胡若佛的《獵虎圖》,徐燕蓀的《岳飛》,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織女》,房紹青的《杜十娘》,張碧梧的《秋翁遇仙記》,馮國琳的《海瑞背纖》等精品之作都改印過連環畫。其既有傳統取材,又有新式表現,還有國外內容,既豐富了年畫內涵,又使連環畫得以更廣泛傳播,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形勢的發展。當年出版這類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術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文革”期間,年畫連環畫換成了清一色的樣板戲劇照。由於年畫一年一換的特點,使之極不易保存,所以這類年畫作品現代已很難見到了。
年畫連環畫年畫連環畫

影視連環畫

影視連環畫伴隨著電影的產生而誕生,並隨著其繁榮而繁榮。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據劇照印製的連環畫《孔夫子》,1950年後陸續出版了《木蘭參軍》、《太平天國》、《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敵蔣介石》、《離開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後又出版了《甲午風雲》、《永不消失的電波》、《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電影連環畫作品。“文革”中,幾個樣板戲均有劇照連環畫印行。上世紀80年代之前,幾乎所有電影都伴有連環畫的出版。據崔永元不過如此》(華藝出版社2001年7月版)稱,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電影連環畫。電視連續劇出現之後,據其改編的連環畫運用而生,但銷路與先前的電影連環畫不可同日而語。另一種電影連環畫則根據電影故事繪製而成。上世紀20年代,國產電影剛剛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據電影故事繪製連環畫,為趕時間,出版商便讓畫工輪流到電影院悉心觀看,看畢即在老闆為他們開的旅館內夜以繼日趕畫。電影還未放完兩輪,連環畫冊業已出版。其繪製粗糙,編輯草率,被人們叫做“跑馬書”。
影視連環畫影視連環畫

卡通連環畫

卡通連環畫通常指連環漫畫或以寫實手法表現但又汲取了卡通片的某些特點而編畫成的連環畫。因為它派生於卡通片,所以與之有著密切聯繫,看上去像是畫在紙上不會活動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長,更強調故事性,往往以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貫徹情節。甚至卡通製作者就將畫面組合叫做“分鏡頭”。與傳統形態的連環畫相比,卡通連環畫在審美趣味、表達方式上似乎更適合於當下的“新新人類”,且已流行為某種社會時尚。它正成為科學與藝術、思想與技術、個性與共性的綜合體,並在方方面面反映著最新資訊,而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國際化交流、讀圖時代等新事物無不深刻影響著卡通藝術的發展,同時,卡通造型帶來的視覺上的刺激,也激發著人們的想像。在傳統連環畫市場日漸萎縮的情況下,卡通連環畫可謂一枝獨秀
卡通連環畫卡通連環畫

連環畫名家

經典連環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每一個畫幅的繪製都凝聚了創作者的智慧和技法,體現了畫家的不同風格,造就了一批批的連環畫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此外還有程十髮劉旦宅等。1950年代後的“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南北二劉”(“北劉”劉繼卣、“南劉”劉旦宅)、王叔暉賀友直戴敦邦華三川施大畏李天心李維定王弘力等。1980年代後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

經典作品

1920年代~1930年代
趙宏本:《文天祥》、《史可法》、《阿Q正傳》、《桃李劫》、《雷雨》、《咆哮的許家屯》、《天堂與地獄》、《東方朔》、《瑤池赴會》、《八仙過海》、《三老圖》、《水滸108將圖》
沈曼云:《濟公傳》、《十八羅漢收大鵬》、《沈萬山》、《霓兒》、《審頭刺湯》、《豪俠馬青鋒》、《七個紅面孔》、《小梁山》、《公主與獅子》、《虎兒》、《八個黑面孔》
1950年代~1960年代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鐵道游擊隊》10冊、《林海雪原》6冊、《水滸傳》、《三國演義》60冊、《西遊記》
人民美術出版社: 《楊家將》5冊。
天津人美術出版社:《烈火金鋼》7冊、《敵後武工隊》6冊。
人民美術出版社:《新兒女英雄傳》4冊。
福建人民出版社:《小城春秋》3冊。

版本常識

連環畫的開本和印張
開本連環畫收藏中許多連友困惑的問題,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許多連環畫看似像60開,為什麼封底卻是標為64開?或者外地出版社同樣大小的連環畫卻又叫60開?許多仔細的連友在自己統計書目時,不得已往往加上了一個附號大64開。就此問題向大家作一解釋。一般來講:一個印張紙能切割成多少份,正反兩面總計多少頁碼畫片,為書的開本。例如:一個印張紙切成32份正反可印64圖即為64開;切成30份,正反印60圖即為60開。我們通常見到的印張紙有兩個規格,即:787×1092毫米和857×1048毫米。上海出版社七十年代用的印張紙通常為857×1048和外地出版社用的787×1092同樣切割成32份印64頁,雖然長短大小基本相似,確出現上海出版社與外地出版社64開與60開兩種不同的說法。 連環畫開本以前多為64開,也有少量的60開本者,這種版本便於攜帶,一直是市場的主流。後來又陸續出現有48開、40開者。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24開彩圖連環畫漸成市場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是江蘇少兒出版社,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這一開本截止2018年,出版品種已達上百個,印數有上千萬冊,在少兒圖書市場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和知名度,有些圖書品種已被港台、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購買了著作權,受到當地小讀者歡迎。
較之24開的興旺和64開的衰落來,作為“後起之秀”的32開連環畫似乎更能典型地反映連環畫市場的發展歷程。這種形式既保留了傳統連環畫的原有風味,又便於書店陳列、書櫃插置,故成一時風尚。從1992年出版四大名著開始,湖南少兒出版社每年都推出一個32開連環畫的重點選題。連續幾年取得成功之後,該社在32開連環畫市場上形成了一種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除《三十六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單本連環畫因題材限制之外,其他系列都採用了一套4本的裝幀形式。
連環畫--四大名著連環畫--四大名著
除單本連環畫外,還有多卷本者,且這種趨勢至上世紀80年代後達到了極限。多卷本中有上下兩冊、上中下三冊者,也有十幾冊、幾十冊者。195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60冊、《東周列國故事》50冊、《李自成》25冊、《西漢演義》16冊、《紅樓夢》16冊、《鐵道游擊隊》10冊、《楚漢相爭》6冊,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26冊、《岳傳》15冊,中國曲藝出版社的《興唐傳》34冊,湖南美術出版社的《西遊記》25冊,都屬於連環畫中的巨著。但連環畫的質量是不能以長短評定的,《武松打虎》、《西廂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雖都是短篇之作,卻在連環畫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位置,而上世紀80年代後出版的一些長篇大作,無論是裝幀還是開本,都力求豪華氣派、不同凡響,但後來還是被人淡忘了,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印張,是一本書總共用了多少以一開為單位的規格紙。例如:一九七四年施大畏繪的《三棵棗樹》共62頁,加上扉頁共64面,所以該書為64開,一個印張;再如,李紹然繪的《紅楓嶺上》共78頁加上扉頁共80頁,此書為64開。用數學公式:80除以64為 80/64,所以印張為118/32,也可寫成1.25個印張。
版本和版次
所謂版本是同一種題材,由不同出版社,不同畫家,不同裝幀形式出版的同一內容的連環畫。例如《高山下的花環》由於題材好,許多出版社相繼組織不同的畫家創作,出過不同形式的連環畫,這就形成了不同版本。通過不同版本去收藏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畫家的繪畫風格和腳本編文的藝術水平,同時可欣賞到多種風格的藝術性。版本種類越多說明比題材最能反映讀者的喜愛和需求。
所謂版次,是同一本書出版的次第,首次出版的叫一版,重新出版的叫二版,三版。還有一種叫新一版、新二版的。印次,是每個版本印刷的次數。一般講,題材好,畫工精良深受讀者歡迎的連環畫,一版一次印刷發行供不應求,便會出現二次、三次甚至幾十次印刷的可能。如《鐵道游擊隊》,印次達到二位數,印量突破幾百萬。但對收藏者來說一般看重一版一印,因為畫面清晰,初次發行,更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當今從版本書的市場價格來看相差很大,例如全品相的《變天記》老版一版一印的達到上千元。文革後再版的上百元,80年代90年代新印的只有十幾元。由於形勢的需要,許多老版書,再版時將許多內容和畫面都作了增刪,與初版書產生了不同。對收藏和鑑賞者來講收集不同的版本、版次、印次可以全面地了解它的時代變遷。
書和發行量與市場上的書價
從開本可了解書的大小,從印張可了解書的厚薄,幅數,同樣,從了解書的發行量存世量,也就能預測每種書收藏領域中的大體價位。每種書在發行初期,書價一般不會受繪畫者藝術造詣的影響,當連環畫走入收藏領域後的今天,原來的書價和現代的書價則發生了巨大的差異。具體表現在:
(一)名家繪畫和非名家繪畫;
(二)發行量少和發行量多;
(三)品相好和品相差;
(四)存世量多與存世量少;
(五)初版書和再版書等等;
這是連環畫進入藏品領域後的自然現象。大本開連環畫,通常是名家繪畫,發行量偏少。尤其是為準備參加美展選出的連環畫數量更少,通常只有千冊左右。由於名家繪畫,發行量少,所以市價較高。對大套書因發行時間跨度長,每本印量不一,出現了套書中各單本存世量不一的現象。由於互相爭購配套而拉開了差價,這些也是連藏的自然現象。
連環畫的收藏熱,越發顯出了連環畫的出版冷、市場淡,哪一種藝術成為了收藏,便表明哪一種藝術已成為歷史。一種藝術的歷史開始回顧了,形態可以總結了,至少表明其發展已相當緩慢,變數已不會很大。由姜維朴主編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連環畫》於1998年10月在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出版。包括24開、32開本及大部頭在內的連環畫出版,只是局部的亮點、零星的閃爍,掩飾不住其整個的暗淡與悵然。

畫的收藏

收藏價值鑑別

連環畫收藏集文化知識、藝術欣賞、休閒娛樂於一身,且投資小,增值快,日益受到藏家青睞。現全國各地的收藏、研究、聯誼、拍賣活動十分活躍,連藏隊伍不斷擴展,為使新連友能有的放矢地選擇藏品,筆者根據多年的收藏經歷,對鑑定連環畫價值的一些經驗、方法,總結整理出10個方面的內容,簡介如下:
一、看出版年代。一九二五年,上海的世界書局首推《三國志》、《封神榜》等系列連環畫,將先前小說中的回回圖更系統地連貫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連環畫由此產生,一炮打響,火爆全國。以後,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幾度興衰沉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許多優秀傳統連環畫被做為“四舊”封殺焚毀,使這一文化資源受到很大損失。可見,愈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機會愈少,也就愈顯珍貴。
二、看繪畫技巧。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語言,連環畫也是一樣,它是一種面向大眾的通俗、普及性讀物,這就決定了它要適應絕大多數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要求。一部佳作,應該是繪畫精細,手法嫻熟,圖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給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此類連環畫,最受藏者器重。
三、看出自誰手。在中國連環畫這方沃土上,曾產生過多位造詣較深、取得了很高藝術成就的大家,如劉繼卣、王叔暉、賀友直、華三川、顧炳鑫、王弘力等,他們的作品表現出紮實的功底,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還有許多老畫家如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張令濤、水天宏等,他們靠自學成才,畫風嚴謹,線條優美,透視感強,作品同樣受到稱讚。而有些所謂學院派畫風的作品,強調錶現自我,追求畫面的形式美和線條變化,或受利益的驅使,只求高產,不講質量,結果,在電視等現代傳媒出現之際,將連環畫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推向死亡之谷。這類作品,屬於劣品。
四、看故事內容。連環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歷史、文學藝術等無所不含,有些作品不受政治形式的約束,可以反覆印製,升值潛力相對要小;還有一些作品,因思想上的偏差,已不可能再版,如《窮棒子扭轉乾坤》、《投降派宋江》、《剝開孔聖人的畫皮》、文革中的八個樣板戲及一些帶有語錄、套紅封面的典型文革時期連環畫,升值空間則較大。
五、看何種開本。連環畫有64開、48開、32開、24開、16開等幾十種開本,48開以上版本的連環畫,絕大部分發行量比較小,有的甚至只發行了一千冊,非常難覓,必然要珍稀一些。我們最常見的64開本,發行量基本都在幾十萬冊以上,流行較廣,因此,同類的書,價值也就不如前者。
六、看是否獲獎。連環畫全國範圍的評獎文革前後共進行過四次,首屆評出一等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6部,二等獎《東郭先生》等12部,三等獎《楊門女將》等35部;二屆評出一等獎《十五貫》等5部,二等獎《海瑞罷官》等72部;三屆評出繪畫榮譽一等獎《羅倫趕考》等4部,二等獎《嘎達梅林》等4部,三等獎《紅旗譜》等15部,繪畫創作一等獎空缺,二等獎《貴婦還鄉》等31部,三等獎《幻滅》等31部;四屆評出一等獎《地球的紅飄帶》等3部,二等獎《乾隆與香妃》等12部,三等獎《望夫石》等15部。此外,還有套書獎、封面獎、腳本獎等,這些作品有的以不同開本的單冊出版,有的是系列套書中的一冊,還有的刊在《連環畫報》、《故事畫報》等各類期刊上,它們是連壇精華,是藏家收集的熱門。
七、看能否成套。成套的連環畫有不少是陸續出版的,因印量和發行區域不是很均衡,往往造成各地此少彼多或彼少此多,甚至連出版地都奇缺,如福建版的《通俗前後漢演義》、曲藝版的《興唐傳》、上海版的《東周列國》、《成語故事》,天津版的《聊齋》、《宋史》等都有此類現象。一套書中,缺了其中幾本,使藏值大打折扣,所以,藏者為了配到缺本,經常要全國範圍的聯絡,互通有無,有的要出價幾十或上百元才能如願。
八、看印刷數量。八十年代以前,沒有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法規,出版秩序混亂,一部作品問世,任何人都可以仿造印刷,有連友做過統計,僅《三國演義》連環畫,就有三十個以上的廠家印刷。在當時,一部作品的印量在百萬冊以上是常見的,多的甚至要超過幾千萬冊。印數多,也就意味著留世的多,故價值不會很高。反之,則必然搶手。
九、看制書質量。總的來說,文革前或文革當中的連環畫,印刷普遍比較精美,線條清晰,字跡端正,封面色彩飽滿艷麗,裝訂整齊,惹人喜愛。八十年代以後,市場經濟逐漸啟動,有些印刷廠只注重快產快銷,印刷、裝訂都比較粗糙,這類書往往不被看重。
十、看品相新舊。連環畫歷經坎坷,倖存下來的有相當一部分已是不同程度的殘損、塗沫、霉變等,這種情況使連環畫的欣賞價值不盡人意,所含的黴菌還要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所以,同樣的書,品相新的要比舊書價值高出幾倍以上。

收藏方法

作為收藏界後起之秀的連環畫收藏,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國各大城市收藏品市場上十分搶手的熱門收藏品,且2000年以來有越來越熱之勢。一套40年前僅值0.94元、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在60年代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山鄉巨變》4冊連環畫,早前在武漢市崇仁路收藏品市場舉行的拍賣會上競賣到了4900元
,升值達五千多倍。不久前在江西南昌舉行的一場連環畫拍賣交流會上,1964年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甲午海戰》從100元競到720元;“文革”版《一顆紅心獻人民》、《徹底批判林彪與孔子的反動思想》分別從60元、200元競到200元、380元。由此可見,連環畫也開始成為收藏投資的熱點之一。
同其它藏品一樣,收藏連環畫也要講究方法。如果不分題材、不辨良莠地大量求購,必然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那么,對連環畫進行收藏、投資應注意哪些要點呢?
1.收藏稀見本。一般來講,年代越久遠的越有收藏價值。清末、民國的最為珍貴,其次為五六十年代、“文革”時期、八十年代等。年代愈早則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就愈有限,因而愈加珍貴。像解放初期大眾版的圖書,一共只有20多種,封底有大眾出版社的標誌,就非常珍貴。另外,由於本身印數少或由於其他因素遭到大部銷毀的品種,也是要注意的,如1950年出版的《土地》,印數7000冊,1962年出版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印數為3000冊,而《人生》、《靖宇不死》、《鬥牛》等獲獎作品,只印刷了1000冊。另外“文革”前出版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題材的作品,絕大多數在“四清”和“文革”中被視為“四舊”而遭滅頂之災,有倖存於世的不多。這些顯然是應該重點收藏的。另外對於一些套書中的“筋票”也要注意收集,套書連環畫必須成套,然而有些套書想配齊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會發現,總有那么幾本難以找到,這種大家都缺的書,就如同集郵界中的“筋票”一般,價格自然不低,比如《宋史》中的《王安石變法》、《靖康之亂》等“筋票”,日前市場上每本參考價就高達幾百元。
2.收藏名家名作。名家所繪者具有藝術和收藏的雙重價值,比如劉繼卣繪《雞毛信》、《東郭先生》、《鬧天宮》、《武松打虎》,王叔暉繪《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孔雀東南飛》;墨浪繪《青陵台》、《石竭村》、《滿江紅》,賀友直的《山鄉巨變》、《十五貫》,華三川的《白毛女》,以及其他名畫家如劉旦宅、趙宏本、顧炳鑫等人所繪作品。這些都是連環畫收藏的熱藏精品。
3.收藏初版本。連環畫收藏比較注重初版。一般來講,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作品大都繪製精美、裝幀優美,且印數不多。另外初版本與再版本在價格上也相差很大,比如第一版的《鐵道游擊隊》(一套十冊)市價1000元以上,而第二版只值20元左右;劉繼卣的《雞毛信》,第一版作品拍賣價要200元以上,而第二版作品價格卻20元不到。一些連環畫因版次不同,市價可能會相差成百上千倍。
4.收藏品相好的。與其他收藏一樣,收藏連環畫也十分講究品相。封面、封底、書脊和內頁中的扉頁、內容提要頁、畫頁、著作權頁“七全”的為全品相;殘缺的即凡不具備“七全”的均為殘品相。全部品相分為10等,10等為最佳,品相降一級價格一般就要打五折。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在遇到十分難覓的,封面、封底稍有缺損者也應當留存,所謂孤本要優於品相是也。
5.收藏好的專題。一般來講,連環畫收藏求全難度較大,選擇好的專題重點收藏是不錯的選擇。可按照不同題材、藝術形式、時期、作者或出版社對連環畫加以區分,也可專門收藏同一題材不同版本,比如可以專集“文革”,或專集套書。
6.收藏真品。由於連環畫收藏的日益增溫,一些偽品也出現在收藏市場。因此收藏時要從紙張、圖案和新舊程度上仔細觀察,尤其不要被一些戳記、購書章所蒙蔽。

收藏技巧

如今連環畫收藏中究竟炒作成分有多大,筆者不敢妄下斷語。連友為聚集人氣,亂挹行市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不可過頭,“過猶不及”。筆者參加過一個大型連拍會,發現一當地知名連友對10餘部連環畫屢屢競價,大有壓倒一切的氣勢,轉眼之間,10餘部連環畫都以高出市場價格數倍的價格被其競得,把其他藏友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會後,知道內情的連友透露,那些書都是他自己的,拍賣會結束後,他就又拿回去了,他競後的目的只是為了哄哄行市,以後好將書賣個善價。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連藏需要講究一點技巧。
技巧一:尋找雙棲或多棲收藏品,向其他收藏領域延伸。如:“文革”漫畫連環畫,既是連環畫,又是漫畫,還屬於“文革”品,大多還是非賣品,發行量在千冊以內,多無定價,這種多棲收藏品,集多種賣點於一身,其價焉有不漲之理?再如剪紙連環畫,從解放後到上世紀80年代各出版社時有出版,如能集成系列,其價值立現。電影連環畫和摺疊連環畫系列也一樣,這都不需要多大的財力,集成系列照樣能獲大利。794
技巧二:避開精品求普品,以量取勝,精品連環畫價格已成百上千,價格已接近頂部,上漲乏力,而上世紀80年代的全新連環畫甚至一兩元一本還容易覓到,與其花千元買一本精品,不如花千元買千本普品,將來一本賣2元獲利就會翻番,而且中途變現也容易。
技巧三:集民國連環畫及連環畫原稿。民國連環畫尤其應當注意民國年畫連環畫和廣告連環畫,相比之下,民國廣告連環畫更具增值潛力。因為民國廣告連環畫為非賣品,一般是隨貨物贈送顧客,人們往往會隨手丟棄,遺留下來的少而又少,其又屬於多棲藏品,未來增值空間巨大。另外,連環畫畢竟是印刷的東西,有一定的存世量,而任何一部連環畫原稿都是全世界惟一,其孤品的性質決定其價格將一漲再漲,永無止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