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華三川,1930年出生於上海一個
城市貧民家庭,1938年8歲讀國小時,路經
城隍廟的一個畫店。華三川被畫在紙上的山川、人物、花鳥動中等圖畫所吸引,想不到一支筆竟有如此神奇的妙用。他繪畫天賦的顯露,被人們譽之為“神童”,他為人們畫鬥神,畫灶王。後到一個戲院里學畫布景,這裡是師傅帶徒弟,學徒首先是替師傅幹家務,學藝只有在打下手時和業餘時間偷著學……
解放後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1960年調到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為讀者奉獻出一百多部連環畫作品,還有大量插圖、單幅畫,是一個勤奮多產的畫家。他畫畫的紙是用一刀一刀來記數的。連環畫作品有《
交通站的故事》、《白毛女》、《青年近衛軍》、《
王孝和》、《
劉胡蘭》等一百餘種。
華三川創作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是《七桂芝》連環畫;封筆之作是1985年由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為止共創作百餘本連環畫作品,從事連環畫的時間為35年。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
收藏的瑰寶。
50年代初從事舞台美術工作,對《白毛女》這個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無疑給他對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連環畫《白毛女》在60年代問世後,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人們不能不嘆服華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線描
黑白畫把人物動勢和微妙透視關係畫得如此生動而富於表現。在此同時他用絹本彩色精繪40多幅,以大開本兒童故事讀物出版,十分精彩,讀者爭相購買,不少美術愛好者當作範本臨摹。
90年代初,台灣藝術圖書公司收集了華三川歷年為掛曆所作的
仕女圖90幅,精印華三川美人畫集《乾嬌百媚》和《濃妝淡抹》兩冊;
福建美術出版社,
天津楊柳青畫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國內外眾多出版單位也竟相出版華三川先生的畫集;至今已有《
錦瑟年華》;《華三川人物畫集》;《華三川人物線描畫搞》,《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
華三川人物新作選》等十多部大型畫集出版發行。收藏華三川先生作品,連環畫,掛曆和畫集的美術機構,藏館,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
楚楚動人的風姿在
海峽兩岸處於隔絕狀態時期,台灣收藏家曾通過多種渠道收藏他畫的仕女掛曆。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華三川先生在他的60年藝術生涯中,勤奮耕耘,勇攀高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變革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工筆人物畫領域裡獨樹一幟,引人注目。
華三川先生還為中國的美術事業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學生,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作者沒有停止在原有成績上,60年代以後,特別是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在《白毛女》作品裡有出色的體現。如楊家在昏暗燈光下的破舊什物,
楊白勞被推出黃家後的風雪迷漫氣氛,充滿塵埃的破廟、潮濕陰暗的山洞等,都藉助了鋼筆畫法的長處。可喜的是作者將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於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連環畫作品《白毛女》《項鍊》《
交通站的故事》,獲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二等獎、榮譽獎。
在
海峽兩岸處於隔絕狀態時期,台灣收藏家曾通過多種渠道收藏他畫的仕女掛曆。90年代初,台灣藝術圖書公司收集華三川歷年為持歷所作的
仕女圖90幅,精印成畫集《千嬌百媚》和《濃妝淡抹》兩冊。
台灣《藝術家》雜誌評介說:“華三川人物畫,多數是以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神話、民間傳說中的美人為主題,所以一提到華三川的畫,人們的腦海里就自然湧現出他筆下的美女——婉約有楚楚動人的風姿。”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
20世紀50年代,連環畫界除了“南顧北劉”之稱外,還有“南華北楊”之說,華三川曾和北京的職業連環畫家
楊逸麟,各領風騷於大江南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2004年7月16日,華老因腦梗昏迷導致心力衰竭在家鄉鎮海病逝。出版有《華三川仕女畫集》數種。
華三川自己比較滿意的五部連環畫作品:《白毛女》《
交通站的故事》《桃太郎》《項鍊》《表》。
畫作風格
華先生的工筆仕女畫,有盛唐
張萱、
周昉的華貴、富麗、細膩至臻的遺風; 有
吳門畫派的清秀、恬靜和典雅;有陳老蓮的凝重和質樸;也有海派四任的風韻。
華先生的畫在色彩上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技法,也融會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技巧,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從藝術樣式來看,華三川開了“新仕女畫”或“新美人畫”的先河,他筆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曲雅和恬靜、靈秀和質樸的
藝術品格,擺脫了舊式仕女畫過於華麗和甜膩的習俗,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凝重之同和優雅飄逸的靈動之氣。
熟悉華三川連環畫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前一時期的作品,多是採用
鋼筆畫畫法。這種形式最早見諸於西方書刊插圖,是硬筆畫素描,與銅版畫有關。鋼筆畫需要有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畫素描,作者根據畫面需要進行黑、白、灰關係的調整,用線條疏密組成韻律、情調。華三川是我國運用鋼筆畫法較早的一位畫家,也是掌握這種形式最好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認出來。經過印刷,他的一些鋼筆畫作品,頗有銅版畫效果。獨具風味。
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作者採用以中國傳統毛筆勾勒為主的造型方法,同時又用鋼筆畫線條來豐富畫。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於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格。
成就及榮譽
成就
永遠的白毛女 在“文革”期間,
上海文藝界的某領導,要他依照樣板戲芭蕾舞《白毛女》,去畫用腳尖蹦蹦跳跳的新時代“白毛女”。他說,打死我也不會去畫這種怪態的“白毛女”,我只會畫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白毛女,這才能得到中國老百姓的認可和欣賞。當筆者寫這篇懷念華老的文字時,我又一次翻閱了這本我從青年時代保存至今的《白毛女》,再一次被這箇中國農民苦難的故事所震撼,再次為華老的創作精神和藝術力量所感動。 這本影響過幾代人的《白毛女》將和他的畫作者華三川一樣,永遠的《白毛女》一樣,在中國的土地上留下永遠的記憶。
榮譽
《白毛女》1981年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先繪畫一等獎。
早期作品《
交通站的故事》1963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二等獎。
《項鍊》獲全國連環畫創作三等獎。
個人作品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
分類:
線裝書籍
作者:華三川
出版日期: 2002年06月
上架時間: 2002年06月
市場價:258.00元
內容介紹
華三川與《新百美圖》 華三川先生是一位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畫家,他在60多年繪畫創作生涯中,丹青不輟,碩果纍纍,為讀者奉獻出無數美妙絕倫的畫卷,不少作品成為海內外公私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
新近由
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心編輯出版的
宣紙彩印線裝本畫冊《
華三川繪新百美圖》,是他多年來在中國仕女畫苑囿中辛勤耕耘的精粹所在,集中地展示了華先生卓越的藝術才能。 我們知道中國仕女畫自晉代
顧愷之繪《
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算起,迄今約有1600餘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薪火傳承,代不乏人,到了清代已臻登峰造極的境地。僅以清代後期而言,就湧現出
改琦、
費丹旭、
王素等一大批專攻仕女的畫家,所取得的成就幾使後人難以為繼。然而華先生知難而進,在努力探索吸取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繪畫實踐,另闢蹊徑,獨樹一幟,創造出全新的美的世界,成為現當代工筆仕女畫的領軍人物。
《新百美圖》由“名媛遺韻”、“
閬苑驚鴻”、“紅樓夢影”、“蘭閨群芳”等四個塊面組成,蒐集畫家歷年所作精品120幅。這些作品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自身鮮明的特點。畫家從大量的歷史記載、民間傳說、文學作品中挖掘膾炙人口的題材,塑造出一個個體態各異,各具藝術魅力的女性嫵媚俊俏的形象。從
西施浣紗、
昭君出塞、
木蘭從軍、公孫舞劍到易安題詩、紅娘遞柬、黛玉埋香、
寶釵撲蝶,
從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到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畫家不僅能準確地描繪出女性體態、容貌、衣飾等外在美,而且能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人物情思、性格、氣質等內在美,使之形神兼備,意趣橫生。細細地品味畫家筆下的女性,大都體態豐?,勻稱秀美,或如出水芙蓉,清純優雅;或如雨後芍藥,光鮮亮麗。即使是在表現神話題材時,也在仙女的身上傾注了人世的嬌媚,讓人隱隱地感到她們是多少帶有理想化色彩的真正的人間女性的化身。其共同的特點是充滿健康旺盛的生命活力,給人無限美的遐想,完全打破了明清以來仕女畫中女性臉型瘦削,體態纖弱,甚至帶有濃厚傷感氣息的審美趨向。
不難看出,《新百美圖》是畫壇上雅與俗完美結合的典範。畫冊中所表現的女性事跡,大都曾經傳誦萬口,廣為人知,時至今日,仍有揮之不去的魅力,仍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僅此而言,其俗顯而易見。可是畫家並沒有單純停留在事跡的表象上,簡單機械地重複其內容,而是張開想像的翅膀,通過精心的構思取捨,勾勒敷色,深得運思落筆之意,從而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觀其畫,工細而不拘板,艷麗而無俗氣,筆墨散整相間,疏密相濟,粗細相調,濃淡相襯,可見其雅表現在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之中。在習以為常的繪畫素材中,賦予豐富深刻的情感內涵,使人涵詠其間,美不勝收,此為《新百美圖》的真價值所在,其流傳久遠,自不待言。
此外,《新百美圖》還特地邀請史良昭先生精心撰寫典雅優美的說明文字,為每幅畫配上古人的成詩,一併置於書眉,猶如影視鏡頭的畫外配樂,相信對於讀者的欣賞和遐思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