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2009年7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意見》。
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意見
皖政辦〔2009〕74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一、明確目標任務
全面實施糧食產業化“518提升工程”,即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全省建成50個大型糧食產業園區或產業集群,100個糧油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糧油加工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加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重點建設沿淮淮北、長江糧食物流通道,逐步實現“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為主要標誌的糧食流通方式。加快糧食批發市場體系建設,形成以安徽糧食批發市場(合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為龍頭、區域性專業性糧油批發市場為骨幹、城鄉集貿市場為基礎的糧食市場體系。
二、落實推進措施
(一)提升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全省重點扶持一批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對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大型骨幹龍頭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全力扶持;各市重點培育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縣級重點培育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積極推動企業戰略性合作與重組,鼓勵糧油加工企業與購銷企業聯合,組建大型糧食企業集團。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內引外聯、靠大聯強,積極尋求戰略合作夥伴,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引進資金和技術,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
(二)提升優質糧油基地建設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大力發展糧食訂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標準化生產。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要大力發展優質糧基地建設,按照不改變土地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權益和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
(三)提升糧油精深加工轉化增值水平。大力發展糧油二次加工、精深加工,加快糧油加工轉化增值,重點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大饃、麵條和水餃生產,開發方便食品、休閒食品、保鮮食品等深加工產品,力爭在糧食深加工上有新突破。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鼓勵和支持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糧食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的糧油科技創新體系。
(四)提升糧油品牌市場牽引力和競爭力。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爭創國家級名牌產品,構建省、市、縣三級糧油品牌體系,深入開展“放心糧油”進城入村活動,提高“放心糧油”市場覆蓋率。以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為核心,整合商標資源,實行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經營,打造強勢品牌。強化品牌的質量支撐,建立糧油質量標準和安全體系,各縣要建立糧油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加強糧油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切實落實糧油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通過品牌推動,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五)提升糧油專業合作組織化程度。加強糧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重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培育糧食經紀人隊伍,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模式,充分發揮其在引導糧食生產、落實糧食訂單、銜接糧食產銷等方面的作用。堅持企業領辦、農民自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成為引領農民參與現代糧食流通的新型經營組織。
(六)提升糧食產業園區功能。抓住國家實施糧食增產工程和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重大政策機遇,加大糧食基礎設施投入,加快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功能,使之成為糧食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真正形成集糧食收購、儲備、倉儲、加工、配送、運輸、質檢、信息等為一體的糧食產業集群。抓緊規劃建設安徽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庫,使之成為全省糧食儲備中心、物流中心和糧食批發交易核心集散地。全省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大、功能全、科技含量高、輻射能力強的省級糧食產業園區。
(七)提升糧食市場和現代物流建設速度。制定和完善全省糧食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做大做強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加強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重點建設合肥、皖北、皖東、皖東南、皖西南等糧食現貨批發市場,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糧食集貿市場。根據國家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戰略布局和我省糧食現代物流規劃,加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著力建設皖北小麥物流通道和江淮水稻物流通道,推進合肥、阜陽、蕪湖、蚌埠、宿州、滁州、安慶等七大糧食物流節點建設。舉辦泛長三角地區糧食經貿洽談會,加強與泛長三角地區的糧食產銷銜接。
三、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落實國家對糧食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和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扶持糧食產業園區和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根據全省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集中投入,配套建設糧食流通設施。扶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支農資金安排對糧食加工企業給予傾斜。對受讓土地100畝以上、流轉期限3年以上,各級財政給予適當獎勵。鼓勵糧食經營企業對農田基礎設施和現代農業設施進行投入,對受讓面積較大、流轉期限較長的經營企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優先安排農田基本建設、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特色農產品基地等建設項目和農機補貼項目。各級財政在安排相關資金時,優先扶持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開展信息、培訓、產品質量標準與認證、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行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支持糧油品牌創建,對獲得經國家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糧油加工企業,省政府獎勵30萬元。
(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範圍(試行)的通知》(財稅〔2008〕149號)精神,落實糧油初加工免徵企業所得稅政策。對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糧食免徵增值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糧食,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徵增值稅。對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糧食和農資購銷契約,免徵印花稅。對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10年12月31日。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糧食經紀人糧食,可簡化程式、免徵增值稅。鼓勵企業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研發投入,對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研發費用,按照有關稅收法律和政策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三)加強金融信貸支持。農業發展銀行積極支持具有糧食收購資質的各類糧食企業入市收購;加大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糧食訂單生產基地、糧食產業園區、糧食批發市場、糧食倉儲基礎設施、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等貸款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機構將流轉土地100畝以上、流轉期限3年以上的糧食經營企業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對實力強、資信好的糧食經營企業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大力推進規模經營的糧食主體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支持開展“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其保費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商業銀行對我省糧食基礎建設項目直接貸款。積極推進銀企對接,著力推出一批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技術改造、產業轉移、併購重組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項目,作為爭取信貸支持的重點。
(四)提供土地優惠政策。積極支持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國土資源部門應支持糧食企業退出城區,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應交納的土地出讓金全額留給企業;劃撥土地需要轉為有償使用土地的,其市場增值部分,可作為增加國有資本金,用於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各地在安排建設用地計畫指標時,優先考慮糧食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需要。
(五)扶持糧食產業項目。按照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制定並實施糧食流通配套項目建設。發展改革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產業園區、糧食物流中心、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項目列入省“861”行動計畫和擴大內需重點項目。對符合條件的糧油精深加工項目,納入有關部門技術改造“百千工程”項目投資計畫。農業部門在安排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時優先考慮糧油精深加工項目。科技部門對發展糧食科技項目給予資金支持,特別是在農產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上,優先安排糧食產業化發展項目。
四、加強組織領導
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化發展,是全省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對於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加強對糧食產業化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強化行政首長負責制,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健全有效的糧食安全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糧食產業化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在同級政府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的統一指導下,切實擔負起牽頭責任,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抓好落實。發展改革部門要把糧食產業化列入當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財政部門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支持糧食產業化發展。農業部門要加強糧食品種結構調整和優質糧推廣。科技部門要加強糧食科技項目的支持和指導。經委、金融、國土資源、商務、交通、稅務、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全省糧食產業化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