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皖政辦秘〔2013〕171號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
重點任務是:提升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加強糧食生產機械裝備建設;強化糧食生產機械化服務;套用減災避災機具與技術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皖政辦秘〔2013〕171號
- 印發時間:2013年11月15日
發布信息,意見全文,
發布信息
2013年11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
意見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
皖政辦秘〔2013〕171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發揮農業機械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為目標,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以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為對象,以小麥生產機械化質量提升、玉米機械化收穫、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為著力點,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技術轉化升級,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大力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切實增強糧食生產綜合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則。堅持行政推動,加強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導,提高公共服務和保障能力;堅持改革創新,最佳化裝備結構,提升作業水平;堅持機藝融合,建立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融合的工作機制和技術路線;堅持示範帶動,加快糧食生產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套用;堅持全面推進,不同作物機械化水平共同提高,各環節作業能力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標。到2017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00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0萬台,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到17萬台,水稻栽植機械保有量達到4萬台,農機具配套比達到1:2.5。小麥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耕種收機械化作業完成升級換代,形成高產穩產機械化生產模式。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其中栽植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60%以上。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其中收穫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
二、重點任務
(四)提升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小麥主攻耕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皖北旱作地區重點推廣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精少量播種、高效植保和移動式灌溉等機械化綜合技術;稻茬麥地區推廣套用免(少)耕機條播技術,普及機開溝作業,確保“三溝”配套。水稻主攻標準化育秧和機插秧,重點推廣套用流水線播種、規模化育秧,推進標準化育秧工廠建設,實現手工育秧向機械化育秧、一家一戶育秧向商品化集中供秧轉變;大力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擴大套用範圍;加快構建水稻生產機械化服務產業鏈,積極推進機插、機收訂單作業和跨區作業,走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市場化發展路子。玉米主攻標準化機播和機械化聯合收穫,強化玉米生產技術集成,最佳化技術路線,大力推廣套用標準化機播壯苗增產技術和玉米聯合機收、秸稈粉碎還田技術。
(五)加強糧食生產機械裝備建設。按照技術先進、科學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原則,穩定增加現代農機裝備總量。沿淮淮北地區重點發展大功率、高性能、複式作業機械。沿江江南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適應性強、複式多功能作業中等功率機械。丘陵山區重點發展輕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作業機械,形成作物、機械和種植模式相互適應的裝備結構、產業結構和服務結構。提高機械化技術集成和裝備配套水平,促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
(六)強化糧食生產機械化服務。糧食主產區成立由農業、農機等部門技術骨幹組成的糧食生產技術指導組,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和技術人員諮詢、指導、培訓作用。圍繞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制定技術方案,開展技術服務。強化主導和關鍵技術培訓,以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為重點,著力培養農機作業和維修能手,提升農機手操作技能。健全鄉鎮農機推廣機構,充實人員隊伍,改善工作條件。扶持和培育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化服務公司,提高糧食生產的組織化和服務社會化水平。
(七)套用減災避災機具與技術措施。推廣套用大型、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病蟲害機械化統防統治。推廣套用排澇設備和節水灌溉、小型抗旱設備以及抗旱打井設備,增強抗旱排澇能力。加快建立機械化烘乾示範基地,發展先進適用的烘乾設備和烘乾技術,逐步提高糧食乾燥處理機械化水平。建立和完善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播種、收穫抗災預警機制,依託農機服務組織,組建農機應急作業隊伍,引導開展跨區播種、收穫作業。探索開展機插水稻育秧保險試點,降低集中育秧風險。
三、保障措施
(八)支持創建農機化示範縣。從現代農業小麥產業項目縣中,選擇10個縣開展農機化示範縣創建,並逐步擴大範圍,整合現代農業、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富民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依託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農機作業社會化服務方式,力爭在示範縣實現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為全省農機化發展提供樣板。
(九)支持建設機械化育插秧基地。各級財政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相關涉農資金支持開展水稻標準化集中育秧和機插秧技術推廣,建設機械化育插秧基地。
(十)最佳化購機補貼政策。購機補貼資金向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傾斜,對購買插秧機等進行疊加補貼,對購買旋耕播種機、玉米收割機、深松機和秸稈粉碎還田機等重點推廣機具,優先保證補貼。積極推進購機補貼向普惠制過渡,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原則,爭取率先實現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購機補貼普惠制。對老舊農機進行更新補貼。
(十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田排灌條件。紮實開展土地整理、土地治理,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生產能力。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因生產需要建造農機庫棚及維修場所用地,按設施農用地管理。加強機耕道路建設,提高機械通行能力和安全作業保障。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各市、縣(市、區)政府要把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實。要通過督促指導、跟蹤檢查、信息交流、媒體宣傳、目標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財政、國土資源、科技、水利、農機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強化配合,形成協調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