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婁底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已經婁底市人民政府同意,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9月1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底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10日
  • 發布單位: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婁政辦發〔2021〕9號
全文,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施“雙引擎”戰略,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婁底的必然選擇。根據《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要求,制定本規劃。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婁底市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服務業跨越式發展,逐步構建服務業產業體系,是實現產業結構最佳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規模能級、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以及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對婁底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本規劃在對婁底市服務業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進行全面科學分析基礎上,確立了“十四五”時期婁底市服務業發展的戰略思想、空間布局和發展重點,旨在推動婁底市服務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第一章  立足新時代 把握新機遇
“十三五”以來,我市服務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出重點項目和載體平台建設,強化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及組織推進,持續保持較快發展,總量規模和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為經濟成長新動能、經濟發展主動力,發展水平邁上新台階,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發展基礎
——規模總量不斷擴大,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十三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5%,高於GDP增速1.2個百分點。2020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30.07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9.4%,分別較2015年增長了50%和5.3個百分點;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提升至40.6%,服務業稅收占總稅收的比重達49.85%,服務業利稅富民效應更加彰顯,成為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服務業投資、服務業用電量分別高於同期全社會投資、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服務業已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引擎。
——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全市“三、二、一”產業結構不斷鞏固,“婁底服務”引領經濟成長局面基本形成。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最佳化,營利性服務業占比提高、效益提升,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創信息與研發設計大步跨越。網際網路經濟、賽事經濟、電商經濟、區塊鏈等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項目建設有力推進,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遊、科技信息等領域,新合作湘中國際物流園、誠通現代物流園、銻產品交易中心、萬寶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正加快建設。陌陌、谷歌、順德造等企業落戶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建成全省首家文旅體融合5G體驗館、網際網路產業園。一批城市商業綜合體、專業市場、物流園區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建成運營。婁底海關獲批設立運行。
——載體建設有序推進,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服務業創新發展“五大載體工程”有序有力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加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個轉企”“小升規”“規入統”培育行動紮實推進,2020年底在庫“四上”服務業企業達1268家。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推進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有7家(個)企業(項目)納入省服務業“雙百工程”,出台並較好地落實了對引領型服務業企業(項目)的扶持政策。成功創建4個省級、8個市級服務業示範集聚區。扶持建設了13個國、省級生產性服務業平台,申報認定2家省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
——品牌影響日益增強,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擦亮了文旅品牌,國家4A級旅遊景區增至6個,全域旅遊格局基本形成,逐步成為全國新興旅遊目的地。做強了會展品牌,湘博會、婁商大會已成為推動“婁品出境”“婁企出湘”的重要載體。推動了標準品牌創建,參與省級及以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12個,牽頭或參與制(修)訂服務業地方標準6項。綠色商場創建、婁底老字號保護開發、非遺傳承創新等品牌創建卓有成效。百花超市、莫林風尚酒店、彪哥餐飲等連鎖品牌遍地開花。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湧現出中南神箭、創元板業等全省電商示範企業。
——改革開放穩步推進,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外資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利用外資27.29億美元,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3家,累計達13家。藉助“滬洽周”平台赴“長三角”開展服務業招商簽約12個項目。對外服務貿易逐步擴大,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信息技術外包企業迅猛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累計完成7.46億美元。打造了一批對外貿易服務平台。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婁底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促進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科技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行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搭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相繼成立了城投、創投、興婁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重點行業稅收減免、優惠和獎勵政策落實落細,阻礙服務業發展的法規、政策有效清理規範,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十三五”期間,我市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長足進展,但同時也還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
一是供給體系質量亟待提升。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發展滯後,品質化、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供給不足。
二是產業層次低層次徘徊。批發零售、交通運輸、房地產業等傳統服務業仍占據主導地位,科創信息、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新興服務業雖然發展速度快,但總體規模較小,所占比重較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缺少。
三是集聚融合深度不夠。服務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水平不高,高能級服務業載體平台數量不足,服務業與製造業、農業以及其內部各行業之間的融合深度不夠。
四是要素制約瓶頸凸顯。高端人才、發展空間、多元資金、精準政策等發展要素瓶頸亟待破除。
二、發展環境
“十四五”時期,婁底市服務業發展既逢難得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新挑戰。
機遇方面: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持續演進和產業升級,為服務業發展賦予新動能。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嵌入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打破了傳統封閉式的製造業流程和服務業業態,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線上線下套用場景相互滲透、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動能接續轉換,全球經濟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湧現,平台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蓬勃發展,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低碳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趨勢將螺旋式增強。我市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服務業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應順勢而為,搶抓技術、產業變革賦能服務業發展的歷史機遇,以創新為引領,拓寬服務業發展新空間。二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和消費升級,為服務業發展帶來新紅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內需作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將有效促進服務消費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消費群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個性化、體驗式、互動式等服務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潛力、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十四五”期間要從服務全國、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出發,搶抓消費升級戰略機遇,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培育和豐富消費供給,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全面激發消費潛力,著力建設區域性新型消費示範城市,重點解決服務業在保障和滿足居民消費上結構性失衡、高端消費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三是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和經濟轉型,為服務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將加速服務業對外開放;中部崛起、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區域戰略的深入實施和相互加持,將促進區域間協同聯動,推動服務要素有序流動、合理配置、深度共享;我省推進長株潭一體化、中國(湖南)自貿區建設,以及我市市域格局調整、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等戰略,將為我市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良機。我市作為湘歐快線重要貨源地、滬昆沿線重要節點和環長株潭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既要找準發展定位,主動融入國省區域戰略,積極開展協同合作;又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突出比較優勢和產業特色,著力打造長株潭都市圈服務業拓展區和現代物流服務區,助力全省“三高四新”和全市“雙引擎”戰略實現,發展壯大服務經濟,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挑戰方面:一是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影響我市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發展。新冠肺炎疫情、貿易保護主義和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全方位打壓,將深度改變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影響服務業對外開放進程。面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我市經濟發展應提升通過“兩個市場”來配置“兩種資源”的能力,加強制造業供應鏈創新融合發展研究,制定以服務業增長帶動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戰略措施。要鼓勵支持製造業企業、外貿企業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融入國內市場,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要積極推進實施兩業融合試點,創新供應鏈服務,延伸服務領域,拓寬發展空間,推動服務業向更高能級躍升。二是區域間的競爭加劇,影響我市服務業的統籌協調發展。從全球看,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格局加速重構,國際貿易的競爭更多聚焦高端服務領域,我國服務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創新發展、提升競爭力是未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路徑選擇。從國內看,新一輪區域競合,加大了城市群、都市圈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從省內看,隨著長株潭一體化加速發展和各市州紛紛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擺上重要位置,市場、資本、人才、技術等領域的競爭更趨激烈,特別是長株潭對我市高端服務的虹吸效應逐步加深,我市面臨高端服務要素向外轉移流失的重大風險。此外,市域內各縣市區間對優質服務要素的同質化競爭,也對我市服務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內部制約因素多重疊加,影響我市服務業的提質升級。行業和部門條塊分割依然存在,服務業發展環境的改善任重道遠;服務業創新能力後勁不足,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缺乏,競爭力不強;城鎮化率和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響生產和生活服務需求釋放;製造業服務化步伐較慢,兩業融合發展水平在低層次徘徊。中心城區首位度和綜合能級不高,服務供給結構性失衡,高端消費、優勢產業、高層次人才等要素資源或將面臨加速外流局面。一系列內部制約因素,影響我市服務業向更高層次、更高能級躍升。
總體而言,“十四五”時期,婁底市服務業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乘勢而上,銳意進取,培創優勢,奮力譜寫婁底服務業發展新篇章。
第二章  貫徹新理念 謀劃新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落實省“三高四新”戰略和實施市“雙引擎”戰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創新、融合、集聚、開放、協調發展為路徑,著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精細化拓展,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構建功能完備、結構合理、優質高效的服務業產業體系,積極打造“雙核驅動、兩翼聯動、六區集聚、多點支撐”新發展格局。以載體平台建設為抓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探索婁底服務業特色發展道路,打造現代服務業區域性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始終把創新作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化數位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加速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競爭新優勢。
——堅持高端引領,集聚發展。聚焦現代服務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推動現代服務業向產業鏈價值高端延伸。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主導地位,引導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堅持跨界融合,協同發展。推進婁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加速網際網路等技術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深度套用,推動服務業態之間協同創新、滲透融合、包容聚合,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對外合作,開放發展。推進婁底現代服務業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一帶一部”和“三高四新”等重大戰略,促進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參與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
——堅持突出優勢,特色發展。形成區域統籌、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競爭有序、協同聯動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服務業有效供給顯著擴大,空間格局更趨合理,市場化、品牌化水平明顯提高,服務業支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競爭力提升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
——總量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業總量規模穩步增長,發展潛能持續釋放。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25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超過50%;服務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達55%;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42%;服務業“四上”企業突破2000家。
——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三、二、一”產業結構進一步夯實;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0%;營利性服務和數字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740億元,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形成。
——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到2025年,全市營業收入超10億元服務業重點企業達到10家,其中,超50億元企業5家;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示範性服務業集聚區和特色樓宇,培育市級服務業示範集聚區15家,企業(機構)總部80家。
——創新開放取得突破。服務業企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品牌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扶持政策更加精準有力,制約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進一步破除。到2025年,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達到150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40%。
第三章  順應新要求 構建新格局
根據省、市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立足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突出發展重點,合理布局產業,強化區域協作,積極打造長株潭都市圈服務業拓展區和輻射區。統籌市域內服務業發展全局,著力構建“雙核驅動、兩翼聯動、六區集聚、多點支撐”全市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一、“雙核”驅動
婁星、漣源兩大現代服務業核心引擎。依託婁星漣源高質量融合發展核心區,集聚優質服務資源要素,著力打造引領全市服務業發展的兩大引擎。重點發展現代商貿、高端會展、總部經濟、科創信息、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生態旅遊和健康養老等產業,提升服務能級和輻射帶動能力,引領全市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著眼“東進對接”戰略,以婁底經開區園區製造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對接長株潭都市圈服務資源要素,突出發展總部經濟、科技諮詢、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和商務商貿等現代服務業。著眼“西聯融城”戰略,依託婁漣大道,以婁星工業集中區、高溪工業園和婁底高新區產業需求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服務鏈。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務、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婁漣核心區產城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協同聯動發展。著眼“南拓擴容”戰略,依託高鐵新城和婁底南∙聯創小鎮建設,重點發展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商貿物流、文旅休閒、健康養老和高端商住等產業。探索發展數字經濟、交通樞紐經濟。著眼“北優提質”戰略,依託鋼鐵新城建設,緊扣服務“雙引擎”戰略,重點發展製造業物流、檢驗檢測、研發設計、人力資源等服務業。探索發展供應鏈服務。
——打造婁星現代服務業主引擎。打造高端消費商貿圈。順應消費升級需要,加快高端消費商圈建設,打造一批品位檔次較高、業態多元複合的商貿綜合體、步行街,加快名街名店名品建設,推進老字號店鋪故址修繕,提升商貿載體區位價值和文化內涵,豐富提升服務供給,留住婁底高端消費。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依託孫水河、漣水河打造好南北兩條居民休閒秀帶,依託城郊生態資源,做好市民近郊休閒旅遊文章;以水洋新區開發為契機,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婁底綠心,做活做足做優濱水題材,建設長株潭休閒度假後花園。依託體育中心及城區良好的健身、娛樂、文化設施,積極發展體育健身、會展會議、娛樂休閒等服務,打造宜居宜業宜樂生態新城。完善婁底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市區聯動”機制,積極承接全市服務業改革創新試點事項。
——打造漣源現代服務業次引擎。補齊發展短板。按照撤市設區婁漣融城後核心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要求,高標準推進公共(公益)服務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準,夯實融城基礎。突出比較優勢。提質發展教育培訓、健康養老、休閒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打造好龍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提質升級湄江風景名勝區,積極推進楊市湘軍故居、三甲古村落、白馬湖風光、《圍城》故事發生地等特色旅遊資源開發,做活“山水圍城、激情湄江、養生龍山、湘軍故里”旅遊品牌,全力打造休閒旅遊康養目的勝地。依託婁底高新區積極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規劃建設汽運物流產業園,打造汽運物流之鄉,培育發展通用航空物流及通用航空服務業,探索發展低空旅遊、航空維修、航空駕培等新興服務業。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支持漣源積極探索發展與婁底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
二、“兩翼”聯動
雙峰、冷新兩翼特色服務業聯動發展區。以婁底大道為服務業聯動融通帶,充分發揮婁星、漣源現代服務業核心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左翼雙峰縣、右翼冷水江市和新化縣聯動發展,推動雙峰縣、冷水江市、新化縣依託各自產業、資源優勢,打造三個功能互補、特色突出、相互聯動的特色服務業發展區,以實現全市服務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雙峰縣特色服務業發展區。重點聚焦農機裝備、不鏽鋼及鑄造、裝配式建築等特色製造業,大力發展特色製造業物流。圍繞打造“精細農業先行區”和完善糧食流通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糧食物流。以提升農機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鼓勵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和智慧財產權認證服務,推動農機製造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依託縣域內歷史名人、革命先烈和山水資源,大力發展人文旅遊、紅色旅遊和康養服務,講好“家風文化”“女傑文化”“紅色文化”故事,做響“國藩故里、女傑之鄉、富厚雙峰”旅遊品牌。積極拓展研學旅遊,打造全國知名研學目的地。支持雙峰縣建設一批外貿服務平台、跨境電商平台,為雙峰農機、農產品走出去、賣得好提供服務支撐。
——冷水江市特色服務業發展區。重點聚焦鋼鐵及其深加工、銻產業、新材料、光電子信息、煤電能源等重點產業,大力發展製造業物流,創新開展供應鏈服務。鼓勵海弘物流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發展網路貨運服務。圍繞“百年冷耐”品牌打造和“銻產品”深度開發,鼓勵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依託錫礦山銻文化博物館、世界銻都礦冶遺址,積極發展工業體驗旅遊、工業記憶旅遊。圍繞銻礦、煤礦礦區生態修復,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服務。支持冷水江市開展銻品現貨交易平台、非金屬材料和石墨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平台建設。
——新化縣特色服務業發展區。重點以打造“中國文印之都”和全國文印產業集散地為目標,加快發展再製造物流和文印產業供應鏈服務,加快推進創意與設計中心、文印展區、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圍繞電子陶瓷、廢塑回收利用等領域,積極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以打造中國大梅山國際康養度假文旅目的地為契機,依託縣域內豐富的生態風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健康養老服務,擦亮“蚩尤故里·神韻梅山”全域旅遊品牌。推進旅遊與康復養老、信息服務等產業融合,促進康養全產業鏈發展。加快推進天門山、紫鵲界等康養小鎮建設。以新化春田機場建設為契機,積極培育發展航空物流業,做活“通航+”發展模式。支持新化縣積極建設湖南中西部商貿物流中心,打造我市面向西南開放發展的橋頭堡。
三、“六區”集聚
六個功能型服務業集聚發展區。為彌補核心引領區和聯動發展區服務範圍的限制,充分發揮外圍區域的特有資源優勢,規劃在全市範圍內重點打造六個功能型特色服務業集聚示範發展區。六個集聚區依託各自的優勢資源和地域特色,做大做強最適宜在本地區發展的特色服務業,配套發展相關服務業,力爭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空間集聚發展、競爭力相對較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區。
四、“多點”支撐
著眼鄉村振興建設和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要求,以中心鄉鎮為主要載體,通過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和特色產業培育,加快提升教育、醫療、文化、衛生、保險等領域的服務水平,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打造一批服務業特色小鎮、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形成若干鄉鎮服務業發展支撐點,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全市城鄉服務業全面發展。
第四章  圍繞新戰略 打造新體系
一、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一)科創服務
緊扣打造“雙引擎”和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需要,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導向,提升發展科技服務業。重點突出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技術轉移轉化、科技諮詢和智慧財產權等領域,促進科技服務專業化、規模化、平台化、集約化發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爭到2025年培育壯大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龍頭企業,創建1-2家科技服務業集聚區,不斷提升科創服務的助推能級,建設承接長株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基地,打造滬昆經濟帶上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高地。
研發設計服務。面向婁底產業集群,加強共性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和推廣套用,培育一批國省市研發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發展研發設計外包服務,積極對接長株潭科創資源,鼓勵企業將研發設計發包給長株潭的科創機構,支持本地科創機構與長株潭科創機構合作成立研發聯盟,著力打造全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配套區。推動成立婁底工業設計服務中心,鼓勵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升級,促進工業設計向品牌形象策劃、產品內涵設計等領域延伸,鼓勵學校和科研院所向企業開放相關儀器設備。
檢驗檢測服務。突出發展工程機械、電子陶瓷、農機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檢驗檢測服務。重點推動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示範區和檢驗檢測集聚區建設,支持依託市國檢中心以政企校聯合方式組建“湖南婁底先進陶瓷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全國性陶瓷產品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發展線上檢驗檢測,推動企業內部檢驗檢測平台對外開放提供公共服務,支持主輔分離、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引進和培育一批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
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建設專業性、綜合性、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重點規劃建設瀟湘科技要素市場婁底分市場,推動在經濟園區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重點建設好冷水江經開區產學合作基地、漣源高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雙峰特色農機產業園等平台。支持從事技術交易、技術評估、技術投融資等活動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發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暢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和共享渠道,建設科技成果儲備庫和需求庫,圍繞我市重要產業鏈共性技術需求、重點企業個性化技術需求、創新型企業融資需求“三張清單”,精準開展技術轉化服務。加強國、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建設,強化政策、人才、金融對技術轉化的支撐。
科技諮詢與智慧財產權服務。支持發展戰略諮詢、管理諮詢、工程諮詢、信息諮詢等專業化服務,積極培育管理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外包等新業態。鼓勵科技諮詢機構開展數據存儲、分析、挖掘和可視化技術研究,加強行業資料庫、知識庫的建設。加快發展智慧財產權代理、法律、信息等基礎服務,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評估、價值分析、交易、轉化、投融資、運營、託管、商用化、諮詢等高附加值服務。創新和完善科技服務產業鏈條,培育發展科技服務外包、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新興產業。
創新科技服務模式。支持高校院所與各類企業共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和創新載體,延伸科技創新服務鏈條。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服務新模式。探索以“共建飛地園區”“周末工作站”等形式,推動我市與長株潭都市圈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支持組建一批產學研協作平台。通過園區共建、產業轉移、協同創新、異地孵化、股份合作等方式,借用、引入、共享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科創資源和科創要素,大力發展“科創飛地”。推動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加快科技信貸風險池運行,支持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科技保險業務,加強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工程。
(二)信息服務
加快培育基於5G、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北斗套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套用的信息服務產業,鼓勵發展軟體開發和信息安全產業,創新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業新業態,積極推進數字婁底建設,著力打造數字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市信息服務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
積極培育軟體開發產業。立足我市產業發展需要,重點面向鋼鐵新材、工程機械及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築、新能源及先進儲能等優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類軟體、生產控制類等工業APP軟體以及管理類軟體開發,全面推動軟體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賦值和賦智。
提質信息傳輸服務。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促進5G在工業網際網路、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網路安全、醫療健康、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創新套用。提質發展面向5G的視頻業務新形態,創新視聽內容生產形式和呈現方式,提升內容供給的貼近性和精準性。加快推廣普及高清超高畫質電視,到2025年全市基本實現高清超高畫質電視全覆蓋。重點推進“廣電5G基礎網路覆蓋工程和基於5G技術4K超高清直播普及以及基於廣電5G的廣電智慧雲信息化建設”項目。
推進數字內容服務。推動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到2025年,力爭將省級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和省級區塊鏈產業園,打造成100億元級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實施數字經濟內容創新發展工程,利用5G網路拓展網路直播、電子競技、自媒體、數字視聽、遊戲動漫等數字內容服務,完善數字內容策劃、製作、傳播、交易、消費等全產業,培育數字消費生態。強化數字內容著作權保護和安全審查。
(三)現代物流
以申創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引領,突出發展製造業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最佳化物流業發展布局,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物流基地、園區和配送中心,著力打造大長沙西部物流服務基地。到2025年,物流業增加值突破180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降到14%以下。建成營業收入超10億元物流園區4個,培育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10家,新增國家級示範物流園1家以上。
最佳化物流業布局。立足省市交通網路格局,著力構建“兩通道、一樞紐、三網路、四節點、六園區”的物流總體布局。積極推進交通擴能工程,緊抓呼南高鐵建設契機,依託滬昆、呼南兩條大通道,推動我市東拓西進、南聯北延,深化與長三角、雲貴地區、武漢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融合。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緊扣產業基礎和需求,積極申創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打造生產性物流樞紐。通過樞紐建設的引領帶動,推進物流設施、城鄉配送、冷鏈物流、信息平台四張網路和鐵路貨站、公路樞紐、機場碼頭、物流園區等節點、平台的進一步完善。
突出製造業物流發展。積極推動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圍繞鋼鐵新材、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先進儲能材料、現代農機裝備等優勢特色製造業需求,鼓勵物流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為製造業提供供應鏈計畫、採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應鏈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推動傳統製造業企業套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準時化採購、精益物流、零庫存管理、循環取貨等先進物流管理技術進行轉型升級。鼓勵製造業物流業企業通過市場方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升級電商物流發展。支持快遞企業建設現代化處理中心、區域性分撥中心、倉配一體化集散中心、信息數據處理中心。推進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園升級,加快培育具備倉配一體、智慧型分倉、快遞集散、電商孵化、展示體驗等功能的電商物流園。加快實施“郵政在鄉”工程和供銷社新網工程,健全以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路。支持“網訂店取(送)”、智慧型快件箱(包裹櫃)等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創新模式發展。鼓勵電商快遞業務協同發展。引導快遞、電商以及其他流通商貿企業通過戰略聯盟、功能聯合、資源共享等方式合作,開展物流分撥、快件代收、集約化配送、網訂店取等多樣化、個性化便民服務。
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完善流通型冷庫、立體庫等冷鏈物流設施,提高冷鏈設施供給質量。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產地現有常溫倉儲設施改造或就近新建產後預冷、加工、冷藏、分級包裝、配送、追溯等冷鏈物流設施,重點支持“新化中國供銷智慧冷鏈物流園”建設。鼓勵企業建設面向城市消費的低溫加工處理中心,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模式。鼓勵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全程監控平台,加強全程溫度記錄和信息追溯。充分發揮婁底在湖南的地理位置優勢,補“黃花機場”短板,將婁底打造成湖南現代物流(冷鏈)貨郵集散中心。
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大力發展智慧型道路、數字管網、智慧型倉儲、分揀系統、無人機、無人車等智慧型裝備設施,提升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的智慧型化水平。加快推進一批物聯網信息平台、網路貨車平台、網際網路物流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無車承運物流試點,繼續爭創一批省、國家級無車承運人試點。
完善城鄉物流體系。完善以婁底電子商務和快遞配送中心為核心,雙峰、漣源、新化、冷水江等物流園區為二級配送節點,各城鎮的社區、學校、農村郵政網點、供銷網點、“三農”服務站、村民服務中心、各種便利店為末端接取送達配送網點的三級城鄉配送網路。加強公用型城市配送節點和社區配送設施建設,將末端配送設施納入社區統一管理,推進設施共享共用。加快完善縣級農村物流節點停車裝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電商快遞、郵政寄遞等綜合服務功能,健全鄉鎮和村級物流節點快遞收寄、電商交易、信息查詢、便民繳費等功能,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多站合一”。加快發展農村寄遞物流,進一步便利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在學校、社區推廣智慧型貨櫃的套用,增強末端服務的靈活性、及時性和便利性。倡導發展綠色物流,大力推廣套用新能源物流車輛,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四)金融服務
以金融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突出發展地方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和新興金融,做大做強金融主體,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努力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以上,著力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
全力發展地方金融。加快農商銀行改革,激發內生活力,聚力推動婁底轄內農商銀行發展成為服務湘中輻射全省的區域性商業銀行。支持村鎮銀行發展,推進“7+4”類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實施地方金融機構上市掛牌計畫。促進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各類地方金融機構穩健發展。加快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落實“4321”風險分擔機制,做大做強融資擔保機構。積極推進“信易貸”平台建設。
全面發展普惠金融。最佳化縣域金融網點布局,拓寬保險服務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拓展普惠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和重點項目中長期貸款比重。發揮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增信作用,擴大中小微、涉農、涉鄉村振興融資擔保規模。進一步完善保險機制和基層服務網路,建立健全補償、代償、貼保、貼息等相結合的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加快“數字普惠”發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構普惠金融產品體系和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加大對我市低碳、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生態種養、綠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信貸投放。積極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培育發展新興金融。加快市金融事務中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實際套用場景;積極開展科技保險、科技擔保、智慧財產權質押、專利許可收益證券化、融資租賃業務等新興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投貸結合的融資模式和融資擔保基金補償機制;建立適應創新鏈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建設,積極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提高供應鏈融資線上結算和數位化水平。探索發展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應收款質押。
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重點加大對我市1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大對重點領域項目的信貸投放,通過制度、產品、服務創新,形成並發揮金融服務“組合拳”作用,全方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信貸規模,最佳化信貸結構,推動貸存比回歸合理區間,力爭到2025年貸存比達到65%以上。實施企業上市“破零倍增”計畫和資本市場縣域工程,推動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融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三權”抵質押貸款和訂單、保單質押貸款,積極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積極發展科技金融,強化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
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爭創省級金融生態良好城市。穩妥處置化解民間融資陳案,規範民間借貸行為,強化民間融資監管,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嚴格金融風險防控,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機制,有效緩釋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支持外地金融機構來婁發展,鼓勵本土金融機構走出去發展,擴大社會資本參與金融領域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金融業多元化、集聚化發展。加強金融環境整治,最佳化政務服務環境,積極引進金融高端人才、先進管理經驗,提升金融管理水平。
(五)商務服務
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推動商務服務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信息化發展。重點圍繞人力資源、法律服務、會展廣告、專業諮詢等商務服務,培育一批本土商務服務業旗艦品牌。
人力資源服務。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體系,提升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水平,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跨越式發展,打造區域性人力資源服務高地。重點發展人力資源管理諮詢、職業培訓、素質測評、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積極發展網上人力資源市場,完善線上招聘信息發布系統,提升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與長株潭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對接聯絡機制,推動本地服務機構與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網站的合作。加快推進湖南婁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加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誠信建設,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經營。
會展經濟。提升會展產業水平,加快推進婁底會展中心、婁底市文博(會展)中心建設,完善會展場館及配套設施。精心打造“湘博會”“婁商大會”和“萬寶峰會”等本土會展品牌,積極引進知名會展、高端論壇入婁落戶,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會展經濟生態鏈。延伸會展產業鏈條,加快構建從展會策劃、申辦、承辦、宣傳到接待一體化的完整會展產業鏈,圍繞會展核心業務,大力發展廣告、中介、策劃諮詢、裝飾裝潢、展會物流等配套服務,通過會展帶動旅遊、批零住餐、電子商務等關聯產業發展。提高會展服務功能,積極搭建企業參與“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等境內外知名會展的服務平台,推動婁底企業、產品藉助會展平台走出去。
總部經濟。以最佳化政策、環境、服務為著力點,完善總部經濟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培育一批企業(機構)總部,支持綜合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本土企業,積極拓展異地業務,通過資本運營、戰略合作和企業重組等方式,加快成長為總部企業。招引一批企業(機構)總部,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攻方向,密切關注國內外大企業集團投資動向,引進一批區域性總部企業和功能型總部機構;充分發揮外地婁底商會作用,爭取更多在外婁商回婁底設立綜合性總部、區域性總部及功能性機構。建設一批總部集聚區,高起點謀劃建設一批總部經濟基地,引導企業(機構)總部向城市功能區、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等高端產業平台集聚,提升總部經濟承載能力。婁底中心城區依託中央商務區、商貿核心區等功能區塊,打造婁底總部經濟發展高地。各縣市區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產業基礎,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專業性總部基地。實施樓宇經濟培育計畫,加快建設婁星區總部經濟產業園、婁底南·聯創小鎮—產業核心區等新型綜合體建設,提升漣商總部能級,推動樓宇經濟向總部經濟升級。到2025年,總部企業數量達到80家以上,總部載體建成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以上。
廣告產業。推動廣告產業集聚發展,改變廣告業“散、亂、小”發展現狀,創建一批省級廣告產業園區和公益廣告創新研究基地,鼓勵引導小微廣告企業入園發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廣告骨幹企業。推動廣告產業鏈整合,通過資產重組和資源整合做強做大做優。到2025年,力爭廣告產業市場主體和營業收入額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
商務諮詢。支持商務諮詢機構為婁底企業提供戰略規劃、行銷策劃、市場調查、管理諮詢、法律以及資產評估、會計審計、勘察設計、工程諮詢、信用評估等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政策培訓、管理諮詢等服務。加強執業培訓和行業自律,提升商務諮詢服務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化水平。
(六)節能環保服務
以建設新時代美麗婁底為契機,積極策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決策部署,立足婁底實際,重點發展節能服務、環保服務、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等業態,健全節能環保服務體系,著力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節能環保服務示範基地。
培育發展節能服務。積極培育節能評估、能源審計、項目設計、節能量審核和碳排放量核查等專業節能服務機構,提供節能諮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託管等“一站式”契約能源管理綜合服務。打造公益性節能服務平台。鼓勵重點用能單位開展專業化節能服務。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碳減排機制,積極培育“碳達峰”“碳中和”衍生服務,加快發展碳資產管理、碳諮詢、碳排放權交易等服務。支持電力、水泥、煤礦、鋼鐵等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開發和套用餘熱余壓餘氣利用回收技術,為周邊企業提供節能服務。
重點發展環保服務。圍繞錫礦山重金屬污染、採煤沉陷區等環保治理重點領域,推動實施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染治理、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的工程項目,積極開展生態修復服務、污染治理及環保設施運行服務、環境工程建設服務。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動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工業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第三方治理,通過委託治理、託管運營等服務方式,由排污企業或工業園區付費購買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的治污減排服務。重點圍繞漣鋼周邊環境治理,培育發展一批為工業企業廢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危廢處理等提供全方位環保服務的第三方企業。
提升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服務。推動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兩網融合”,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廢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建設,積極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第三方服務體系建設。有序發展汽車、家電回收利用產業,引導新化文印裝備再製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支持重點資源循環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推進一批資源循環利用服務項目建設。依託婁星工業集中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圍繞漣鋼、冷鋼廢鋼需求,推進廢鋼回收加工配送服務。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精準招引節能環保設備製造企業和節能環保服務企業,助推婁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二、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一)現代商貿
搶抓國內大循環、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機遇,著力打造區域性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到202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00億元。
最佳化商貿流通發展格局。著力構建“一核兩心三區多點”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新格局,以消費商貿、生產商貿、旅遊商貿、特色商貿和新興商貿為重點,推動市域內商貿流通業有機融合、內外協同、差異化、特色化高質量發展。完善商圈布局,推進成熟商圈提檔升級,推進商貿、旅遊、文化有機融合,強化餐飲、住宿、娛樂、休閒功能配套,打造若干區域消費中心。推進婁底中心城區高端商業要素有效集聚,激活高端消費潛能,著力打造引領全市潮流的品質化消費示範城市。一體化高標準推進漣源新區商貿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商貿基礎短板,推動漣源新區形成精緻型時尚化消費中心。提升雙峰、冷水江、新化區域內商貿服務水平,完善商業載體布局,推進各區域內商貿要素多元化集聚,打造各具地域特色的商貿集聚區。
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強現代商貿主體培育。加快培育招引品牌商貿企業,鼓勵商貿企業走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道路,推動商貿流通企業“做認證、創品牌”,加強標準化建設和綠色商場創建,提升婁底商貿流通業能級和競爭力。支持婁底老字號開展品牌保護和技術改造,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推進商貿企業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快數據賦能,積極發展數字商貿企業。完善引進外貿實體企業支持政策,培育產貿一體型外貿企業,加強中小企業外貿業務培訓,多渠道新增一批外貿市場主體。推進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商貿企業圍繞鋼材、電子陶瓷、特色農機、文印等重點領域建設供應鏈平台,助力我市優勢特色產業上下游協同、集聚融合發展。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產業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支持企業設立多種形式的海外採購中心或代理機構,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採購、配送能力的供應鏈服務商,支持骨幹企業設立區域性行銷中心,搭建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服務平台,創新海外銷售模式,推動婁底產品加快融入國際國內供應鏈體系。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範和標準,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健全現代商貿物流體系。最佳化城鄉物流分撥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等供應網路布局,加快推進“網際網路+農村物流”、“農村客運班車帶貨”行動,逐步構建“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完善物資儲備基礎設施網路。科學規劃布局物資儲備設施,整合各類倉儲資源,著力構建“一核心、多網點”物資儲備基礎設施網路。振興鄉村特色商貿。發揮各地歷史文化、生態環境、區位交通優勢,著力打造一批現代商貿特色鎮,提升改造農村電商服務站,培育一批農村電商示範村。鼓勵電商直播、網紅直播促進農產品網上銷售。
創新商貿流通業態模式。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支持零售業轉變和創新經營模式,著力壓減物流等中間環節和經營成本,通過精準行銷、協同管理提高規模效益,改善消費體驗。鼓勵大型商業綜合體積極發展複合業態、體驗業態,引進一線品牌,打造名品名店,滿足居民高端需求。引導大型連鎖超市網路化布局,示範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業態。最佳化城市社區商貿服務體系,推動便利店智慧型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著力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推動批發產業集聚發展,以鋼材、建材、電子陶瓷、農機、文印、汽車等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市場,提質改造城區農貿市場,規範推進鄉鎮農貿市場和集市建設。加快推進婁底老街農貿市場異地重建、中興市場改建和冷水江新城農貿綜合大市場、新化縣城區農貿市場、雙峰縣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批市場項目建設。推動住宿餐飲品質發展,引進高端酒店品牌和管理公司,提升商務酒店標準水平,加大品質酒店供給。促進商旅融合發展,推動主題式度假休閒酒店、民宿酒店與文化、旅遊深化融合,促進經濟型酒店發展。依託品質酒店著力發展一批品質餐廳,依託婁底地方特色菜系,培育一批名店、名菜、名小吃,推動餐飲老字號復興和特色美食街區建設。提升茶座、咖啡廳、酒吧等行業的文化內涵,豐富飲品酒吧行業社交、娛樂、休閒功能。支持婁底茶葉等農特產品打入湖南知名飲品品牌原料供應商名單。全面發展數字商貿。積極培育數字生活新服務生態,推動“網際網路+”與商貿、物流深度融合,引導生活性服務業“雲化”改造,發展“網上菜市”“網上超市”“網上餐廳”等數字商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農產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
促進電子商務創新發展。以服務業電商、農村電商和跨境電商為重點,推動電商產業集群發展、跨越發展。深化電商公共服務,積極培育本土電商龍頭企業,提升婁底產品網銷規模和知名度,力爭到2025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740億元;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提升農村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發展“電商+快遞”“網路+直播”等新零售,打造“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新模式;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依託湘中物流園加快推進市級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建設,力爭到2025年打造為成熟產業集聚區,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100億美元。
推動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婁底海關、鐵路口岸、園區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家門口”通關業務,提升外貿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境外產業園和在境外設立產品展示中心、商品市場、專賣店等各類國際行銷網路。積極承接國際和東南沿海地區服務外包產業轉移,重點發展物流、金融後台服務、軟體開發、研發設計和信息技術等外包業務。加強與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對接聯動,積極複製推廣自貿區試點經驗,推動建設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立保稅物流中心,借力自貿區提升婁底對外開放水平。
積極擴大有效消費。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政策和體制機制,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培育和豐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揮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升級傳統消費。重點促進汽車、家電、家具等商品消費增長,推動餐飲住宿、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旅遊休閒、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重點打造好“婁底月嫂”、“婁底管家”等服務品牌。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積極發展線上教育、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線上文娛、智慧旅遊、智慧型體育等新業態,支持依託網際網路的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遞送、住宿共享等新業態發展。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探索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態,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體驗館,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套用。培育消費新熱點,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銀髮經濟等。促進外銷與內需對接。著眼“雙循環”發展要求,推動進口消費品促銷和出口產品轉內銷。支持外貿企業開發“三同”產品,精準對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通過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改善消費環境。加快清理取消制約消費釋放的規定和政策,健全消費信用體系和售後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消費者利益維權和利益訴求機制,豐富消費有效供給,激發居民消費潛能。
(二)康養服務
大力發展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健康保險、養生養老、中醫藥養生保健、健身休閒運動等康養服務。面向長株潭都市圈高端康養需求,著力推進“康養+”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滬昆經濟帶上特色康養勝地。到2025年,康養產業占GDP的比重明顯提高,成為全市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產業。
夯實基本康養服務。精準對標對表“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健康湖南行動,積極實施健康婁底建設行動,努力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務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9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等健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提升基層健康服務能力。著實推進婁底市老年醫院、冷水江市人民醫院康復中心、新化縣人民醫院等安寧療護中心建設。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豐富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構建覆蓋城鄉、分布均衡、惠及全民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推進社區適老化改造,推動構建城區“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建立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的養老服務網路。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建立以失能照護設施、區域養老設施、互助養老設施為主體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深度融合。支持基層衛生、養老機構利用現有醫養資源或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改善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提升醫養結合能力,為重點人群因地制宜開展家庭病床服務,擴大醫養結合有效供給。
提升康養服務品質。發展智慧醫療,實施“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動計畫,提升健康服務信息化水平,開發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推廣遠程醫療,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發展中醫保健服務,突出婁底特色健康服務。推進智慧養老,消除養老“數字鴻溝”,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推動養老服務向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延伸。深度推進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雙向轉診機制。支持本地康養機構與外地康養機構開展合作,鼓勵規模化、連鎖化、專業化經營,積極推動康養服務標準化和信用體系建設,打造婁底康養服務品牌。發展銀髮經濟,加強適老化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培育發展老年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智慧養老、文化旅遊等新業態。
最佳化康養產業布局。堅持產業集聚、錯位協同、突出特色發展,婁星區、漣源市著力打造婁漣高端康養服務核心區,依託新開發的水洋片區、水府濕地公園、龍山森林公園和良好的體育設施等健康服務資源,重點發展都市休閒康養、森林康養和中醫藥養生保健,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閒示範區和產業帶。雙峰縣依託名人故居資源,積極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新化縣依託自然風光資源積極發展生態康養產業。依託龍山、大熊山、天門山良好的康養條件,發展中藥材種植、健康食品加工和旅居養生,打造湘中地區中醫養生休閒基地。
完善康養產業配套。不斷完善康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適宜康養的旅遊景區、康養小鎮。重點建設好龍山中醫藥康養小鎮、天門山有機農業與瑤族健康養生小鎮、紫鵲界梯田康養小鎮,加快推進市康養中心建設。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積極爭取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設立康養產業引導基金,強化金融對康養產業的支撐。加強校地合作,支持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辦養老服務、老年護理、中醫養生等康養專業。建立市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強化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入職培育和定期培訓。完善體育健身運動,發展培育一批健身機構。
(三)教育培訓
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構建規範的教育培訓體系,形成一批教育培訓品牌,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職業教育特色發展,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
優質發展基礎教育。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積極適應三孩政策要求,新(改、擴)建一批幼稚園,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規範整合民辦幼稚園,將新建小區配建幼稚園建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派駐公辦教師、培訓和業務指導等方式,扶持引導民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服務。至2025年,每個縣中心城區公辦幼稚園達2所以上,每個鄉鎮(街道)擁有1所以上公辦中心園。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統籌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嚴格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配建學校規定,婁底中心城區有序推進吉星中學、湖南師大附屬春元中學、大科國小、秀石學校、富沖學校、婁底特殊教育學校異地新建、水洋片區學校建設。加快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增加義務教育學位供給,逐步實行標準班額辦學。紮實做好控輟保學,到2025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5%。全面推進特殊教育,到2025年全市適齡持證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促進高中教育優質多元發展。科學布局、有效整合全市普通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婁底中心城區普通高中逐步外遷,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疏解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位偏緊狀況。強化與外地名校聯合辦學,積極推進湖南師大附屬春元中學建設,發揮名校效應,提升“春元”百年老校品牌。根據普通高中屬地招生政策,加大學位供給,形成民辦與公辦普通高中良性競爭發展格局。通過有效途徑提升學生體育美育水平,加強監管、規範發展學生體育美育特色培訓,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圍繞我市主導產業轉型升級與區域發展需求,推動婁底職業教育結構最佳化、模式創新、特色突出,積極創建產教融合城市。以湖南(婁底)楚怡職教城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職業院校布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加強校院聯合,探索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開展“3+2”貫通培養,支持優質高職教育資源合併轉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支持優質中職學校開展五年制高職教育試點或升格高職學院。加強校企聯合,推動校企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複建設。推進校企聯合辦學,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辦職業院校發展。推進現代學徒制,實現校企合作新突破。實現校企共同培育,探索教室與車間、教師與師傅、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學校校長與企業老總、學生與企業工人的對接。培養“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形成對職業技能的追求和堅守。加強校社聯合,推進職業教育進社區,開放職業教育資源,加強對社區居民、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和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培訓,提高職教資源的利用率,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社區的功能。推進產教融合,同步規劃職業教育資源和產業布局,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圍繞產業需要,推動校企共建一批高水平的專業群,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結構精準對接。
積極推進終身教育。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體系,打造“湘中技能培訓”品牌,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婁底工匠”,努力建設技工大市,到2025年,全市技能勞動者總量達到2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6萬人。重點對接我市新興優勢產業鏈,鼓勵職業(技工)院校採取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訓模式,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良、布局合理、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實施技能培訓增效工程,建立民辦培訓機構紅黑榜制度和定期抽查回訪機制,積極探索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廣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和企業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構建以婁底市職業技能大賽為主幹,以裝備製造等行業企業職業技能競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推動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創新教育培訓新業態。有序發展線上教育,推廣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等網路學習模式,推動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四)文化創意
遵循“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傳承、發展、創新湖湘文化,大力發展移動多媒體、數字內容、動漫遊戲等新興業態,打造湘中地區文化創新高地。
開發特色文化資源。深度挖掘耕讀、家風、女傑、湘軍、圍城、藥王、梅山等文化底蘊,不斷豐富婁底歷史文化資源內涵。培育和壯大具有婁底特色的文化產品品牌。培育城市文化個性與魅力。激活“非遺資源”老樹發新芽。加大對梅山棕編、古塘竹編、梅山儺戲、珠梅抬故事、雙峰溪硯等非遺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推動非遺手工技藝與現代審美、數字科技等相結合,融入現代生活。開辦非遺傳承學校,實施“名師傳藝”計畫,鼓勵帶徒傳藝。依託萬寶新區聯創小鎮,加快建設特色突出、形式多樣的文化創意樓宇設施,大力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新聞出版和網路文化服務業。積極培育動畫動漫產業,建設國家級展演和動漫基地,推動動漫遊戲與虛擬仿真技術在設計、製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套用。
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深入實施婁底文藝精品工程,加強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當代現實題材、婁底本土題材文藝作品規劃和創作生產,加大優秀文藝作品扶持獎勵力度。制定文藝人才中長期培養與發展規劃,健全完善文藝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機制,努力打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文藝創作隊伍。多渠道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婁底文藝影響力和輻射力。
最佳化升級文化產業結構。推進文化全產業鏈發展,著力發展創意設計、新興媒體、動漫遊戲、演藝娛樂、電子競技等行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和品牌,支持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創建一批具有顯著示範效應的國家、省級文化產業園區等,建設以園區和基地為載體的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區,形成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五)家庭服務
充分發揮家庭服務業在促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創新發展業態模式,提升服務供給質量,促進家庭服務業提質擴容,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共同發展的家政服務市場。
推動家庭服務規範發展。推動家政服務由“中介制”向“員工制”轉型升級,實施從業人員持證上門制度。深入落實企業穩崗返還和免費培訓,加大社保補貼和財稅金融支持,引導員工制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契約或服務協定,並足額繳納社保。建立健全家政行業的誠信檔案,強化行業自律和監管。
提升家庭服務能力水平。鼓勵各類資本投資創辦家政服務企業,推進建設家政服務業產業園。加快建設家政服務業實訓基地和職業培訓示範基地,推進家政服務站點納入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嵌入式家政服務網點。開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做大做強一批家政服務企業。推進家政服務業智慧化平台建設,推動“網際網路+”與家政服務深度融合,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家政服務。
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以“月嫂”為重點的婁底家政培訓品牌,推動家政服務由“簡單勞動型”向“知識技能型”轉變,重點發展社區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等業態;拓展家政物業管理、家政心理諮詢、家政用品配送、涉外家政服務等高端業態,推動家庭服務與養老、育幼、物業、快遞、健康、零售等行業深度融合;結合新型城鎮化與振興鄉村建設,逐步發展面向農村尤其是中心鎮的家政服務業。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流程和新項目進入家政服務業,不斷延伸家政服務產業鏈。
(六)旅遊休閒
依託市域內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精心打造好精品旅遊線路,積極主動融入大湘西、大湘南和長株潭旅遊板塊,促進文旅融合發展,豐富旅遊服務供給,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全面推進旅產業提質升級,打造全省知名旅遊目的地和全域旅遊示範城市。重點發展文化體驗旅遊、生態鄉村旅遊、工業和紅色旅遊和康養休閒旅遊等四大領域。力爭到2025年,全市旅遊總收入實現880億元。構建“一核、兩驅、三帶”的總體格局。
文化體驗旅遊。緊抓大湘中板塊旅遊崛起戰略契機,突出人文特色,依託曾國藩故里、蔡和森蔡暢故居等資源,深度挖掘文化產品並促進文化旅遊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內容,套用VR/AR及全息投影等現代技術,推動劇場、演藝、遊樂、動漫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促進非遺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在保留遺產原真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旅遊開發,促進非遺進景區,推動非遺活態傳承,以實施非遺數位化記錄工程為契機,在部分景區打造一批非遺沉浸式人文場景、體驗館、傳習所。重點加強對“新化山歌”“梅山武術”“梅山儺戲”“珠梅抬故事”“漣源湘劇”“永豐辣醬製作技藝”“溪硯製作工藝”等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汽車機車運動、航空運動、健身養生等體育體驗旅遊。
生態鄉村旅遊。充分利用婁底市田園風光、山水資源、鄉土文化特有的地域優勢和優美的自然生態條件,大力發展休閒觀光產業,穩步推進生態鄉村旅遊發展。培育“花之緣、田之韻、水之夢、山之戀”四大鄉村旅遊特色品牌,對接婁底存量旅遊資源,積極開發新景點、建設新景區,著力保護和培育農業的景觀價值和環境價值,引導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等特色餐飲、住宿服務業,扶持發展一批國家及省級的星級休閒農莊和休閒農業示範村,努力打造一批綜合型休閒農業特色園區品牌,逐步形成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科普教育、生態環保、農產品加工及銷售於一體的休閒農業發展新格局。充分盤活存量旅遊資源,積極打造高品質標準化旅遊景區。
工業紅色旅遊。積極開發工業觀光旅遊、工業遺蹟旅遊和工業研學旅遊,打造一批體驗性強、影響力大的工業旅遊景區。重點推進漣鋼、錫礦山工礦區、鋼鐵新城歡樂城及楚怡工業學校新化舊址等項目建設,深度挖掘開發工業遺存旅遊價值,提升工業旅遊的觀賞性、體驗性和知識性。做好工業研學旅遊文章。發展以傳統工業參觀旅遊為特色的工業旅遊項目,以永豐農機小鎮、洋溪文印小鎮等作為重點打造對象,開展涉農加工業現場製作過程的觀光旅遊,推動傳統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深化以蔡和森蔡暢故居、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等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線路、重點旅遊區建設,推進李聚奎故居、羅盛教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旅遊,打造“湘軍之源—家教體驗地”。加強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產品的結合,完善配套服務,提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創新服務業發展新路徑
(一)推進服務業融合發展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立足支撐製造強市戰略,以婁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陶瓷、工程機械等優勢產業為主導,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培育總集成總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服務衍生製造、工業文化旅遊、智慧型生產服務、工業網際網路、柔性化服務、共享生產服務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園區。加快推進制造服務業發展。推動製造業企業利用非核心服務業務,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強化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一體化布局,建設一批集戰略諮詢、管理最佳化、解決方案創新、數位化建設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產性服務平台,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推動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強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電子商務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支持有條件的農業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發展面向大宗產品及區域特色農業的專業化服務,促進供銷社等服務主體向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支持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創客空間等融合發展新模式。著力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種養過程監控、農產品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水平。促進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深度融合。支持服務企業拓展經營領域,大力實施“網際網路+”“旅遊+”“文化+”行動,加快服務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以信息服務、物流、貿易、設計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消費體驗、文化、健康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和服務系統集成。
(二)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
培育發展“四新”經濟。發展平台經濟,在信息資訊、商貿物流等領域,扶持一批有潛力的平台企業跨地區、跨行業整合資源,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發展共享經濟,圍繞交通出行、旅遊住宿、生活服務等領域打造一批集研發和孵化於一體的共享經濟實驗室和創業項目轉化平台,引導企業提供柔性化、分散式服務,建立網路化共享體系。發展創意經濟,加快數字創意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進創客空間、創新工場、文創基地等創意空間載體建設,培育一批創客群體。發展體驗經濟,在生產製造、休閒娛樂、購物消費、醫療等領域,鼓勵企業挖掘生產、製造、流通各環節的體驗價值,加快發展線上線下新型體驗服務。積極發展體驗農業。
推進新技術場景套用。加快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套用,拓展行業套用場景,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推動5G在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醫療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廣電、生態環保、數字文化、智慧旅遊等典型場景和垂直行業的融合套用。布局人工智慧相關業務,創新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工程機械、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家居產品等智慧型產品服務。發展數據服務、數據分析、數據交易治理等新業態。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
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聚焦自主軟體、大數據與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網路安全等優勢產業領域,打造高水平服務業技術創新平台。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擴大5G網路建設規模,推進網路、套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完善服務業新技術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最佳化金融、人才、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制度環境,引導服務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第五章  推進新工程 強化新支撐
圍繞服務業主體壯大、品牌打造、載體建設、人才培育、開放合作等重點問題,推進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做大做強服務業發展新支撐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競爭實力。
一、實施主體能級提升工程
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建立服務業重點企業招商目錄,實施“招大引強”計畫,在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服務等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牌效應顯著、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大型服務業企業。建立婁底本土服務業重點企業名錄,集中服務資源和資金等,“一企一策”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營業收入過20億元的本土服務業龍頭企業。推動有條件的龍頭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和導向積極拓展業務,向平台型和供應鏈企業轉型,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集聚。
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推進服務業企業“個轉企”“微升小”“小升規”。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強化對服務業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建立服務業中小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庫,支持主業突出、運作規範的服務業中小企業上市融資。鼓勵設立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支持以服務業中小企業為重點的創業創新活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商事主體登記便利化,積極營造有利於服務業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寬鬆平等環境。
扶持培育新興主體。實施新業態成長計畫,培育新興主體。規範引導帶貨主播、網路紅人、產業聯盟、創意團隊等新興市場主體企業化發展。建立健全分層孵化和成長培育機制,加快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梯級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建立高成長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種子庫,推動具有顛覆式創新、爆發式成長、代表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加速成長為“獨角獸”。鼓勵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產業聯盟。引導“政產學研用金”等新型科技創新創業組織快速發展。推動涉農服務融合發展,探索建立農業服務聯盟、農業服務型聯合體等新型主體。
二、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水平。深入實施服務業標準化發展戰略,持續開展服務業對標、達標、創標、提標行動。支持龍頭企業或機構牽頭參與服務業標準制定,推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鼓勵現代物流、健康養老、休閒旅遊等領域行業組織和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服務質量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鼓勵行業協會公布本行業服務標準清單,指導企業完善服務標準。鼓勵行業內企業開展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引導創建以市場為主導的行業、企業自律體系。
培育“婁底服務”品牌。建立健全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婁底特色產品、品牌產品全國行、網上行和進名店供需洽談活動。實施“網際網路+老字號”工程,促進婁底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推動一批老字號企業進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立重點行業“優質服務企業名錄庫”,加強對服務業企業的品牌孵化,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婁底市市長質量獎”。開展品牌價值評價,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加強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和保護力度,打擊查處侵權假冒服務品牌行為,提升婁底服務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擦亮“婁底服務”名片。
完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建立健全服務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服務質量監測機制,針對住宿餐飲、家政、養老、電商等重點領域加強服務質量監測。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礎的服務質量監管機制,完善服務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建設,建立覆蓋服務業企業及從業人員,包括信貸、納稅、契約履約及服務質量在內的信用信息資料庫,深化信用信息套用,實施服務質量失信“黑名單”和嚴重違法違規企業市場退出制度。暢通12345、12315等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推動第三方質量服務發展,建立社會質量監督員制度,引導民眾廣泛參與質量監督。
三、實施載體平台提質工程
加快服務業特色平台建設。統籌空間布局,依託重大產業基地、城市功能區、重點園區等,打造產業集聚、企業集中、功能集成、資源集約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高地。建設不同層級的服務業集聚區,培育一批縣級集聚區,形成市、縣兩級服務業集聚區梯次發展格局。圍繞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的共性需求,完善投融資、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會計審計服務等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加強技術交易、檢驗檢測、物流配送、專業化平台建設,構建多元化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台體系。緊抓中國(湖南)自由貿易區建設契機,積極打造一批外貿服務平台,助推婁底產品更好地出海出境。
加快服務業特色園區建設。圍繞引導服務業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園、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物流示範園、快遞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等服務業特色園區建設,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集聚,增強產業輻射功能,建設一批特色優勢明顯、功能配套完善、創新能力突出的服務業特色產業園。
加快服務業總部基地建設。重點圍繞中央商務區、特色商業區、行政中心區等,大力發展以金融、商務、信息、文化等為代表的總部經濟。加快布局總部基地,提升總部基地品質,最佳化業態、完善功能,促進中心城區高端商務服務發展,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加快服務業重大項目推進。合力推進服務業百項千億計畫,動態完善服務業重大項目儲備庫,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嚴格落實項目推進責任,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切實落實項目配套保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優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大服務業重點領域項目招引力度,創新招商推介方式,推進聯合招商、集群招商、產業鏈招商,強化婁商網路橋樑作用,吸引更多央企國企、“三類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在婁布局發展服務業。
四、實施服務人才引育工程
構建多層次人才隊伍。依託優勢產業和新興領域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引進培育服務業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企業家人才庫,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領導能力、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團隊。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圍繞婁底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求,組織開展技師、高級技師技能提升培訓,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和職工創新工作室,培養技能技藝後備人才。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中職、高職專科、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縱向貫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橫向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並舉的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推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探索中、高職與實踐企業聯合培養改革試點。建立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培養模式改革。
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鼓勵以短期聘用、兼職、合作研究、項目招標、技術指導等方式,引進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關鍵技術等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探索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逐步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鑑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院校職業資格認證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辦法。進一步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實現人才資源在產業間、區域間的合理配置。完善技術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權等多種激勵機制,並在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五、實施開放合作促進工程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全面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清理服務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積極推進外商直接投資“破零倍增”行動。嚴格落實“非禁即入”,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服務領域,支持外資企業來婁設立各類功能性總部和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營運基地。有序推進教育、醫療、文化旅遊、數字經濟、金融等領域對外開放,引導外資投向工業設計、工程諮詢、現代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領域。
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積極推動婁底服務業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融入長株潭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強化滬昆高鐵經濟帶重點節點城市功能,密切與滬昆經濟帶沿線城市服務業協作,西向積極融入貴州、雲南大旅遊格局,著力打造長株潭都市圈輻射湘西南的橋頭堡;東向密切與長三角城市群的經濟聯繫和往來,與上海、蘇州重點在金融、科創等領域加強合作,與杭州重點在數字經濟、區塊鏈等領域加強合作,積極承接長三角城市群產業“騰籠換鳥”時服務業轉移。積極參與省內市州間服務業協同發展和多種形式合作走出去,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服務業綜合實力,全面拓展服務業發展的戰略縱深。
推進開放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婁底海關、鐵路口岸、園區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十四五”期間,確保實現“家門口”通關業務。積極複製運用中國(湖南)自貿區建設制度創新成果,完善提升口岸功能,加快推進數據標準化和互聯互通。以獎代投支持多式聯動、保稅倉等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在境外設立產品展示中心、商品市場、專賣店等各類國際行銷網路,發揮平台對外貿的引領和支持作用。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便利化水平。對接國際規則,在競爭政策、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對標RCEP、CPTPP等高水平國際規則,加快融入全球服務貿易經濟體系。
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打破制約要素流動、產業發展的地域分割、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全面清理針對服務業企業設定的各類顯性隱形障礙,建立公平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內市場。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和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加快推進商業類市管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教育、文化、醫療、體育等事業單位改革,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範圍和比重,支持民營服務業企業發展。深化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積極爭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在服務業市場準入、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建立健全數據開放、共享、交換的協調機制,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完善基礎資料庫。
第六章  落實新舉措 確保新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
完善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工作職能,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全市服務業重大戰略和政策,統籌解決服務業發展中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重大問題,協調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服務業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和縣市區政府要成立相應協調推進機構,落實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動全市服務業健康良性發展。加快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改革,促進新興服務業行業組織發展,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行業公共服務、政策決策參謀、標準規範制訂和宣傳推介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二、強化要素保障
創新財政資金投資方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拓寬服務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金融產品,逐步形成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民間資本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最佳化城鎮用地結構,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貫徹落實國家扶持服務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規範涉及服務業企業的收費。加快推進市場要素配置改革,促進服務業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區域、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
三、強化實施評估
推動建立覆蓋全行業的服務業統計制度,完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統計制度,圍繞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提高服務業統計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及時性。根據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和行業專項規劃,按年度將主要目標和重大事項分解落實到各具體部門,明確工作任務和實施主體責任。加強對政策規劃執行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切實保障服務發展規劃的貫徹落實和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各縣市區規劃的主要目標完成情況、重點任務實施情況、重大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績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各縣市區服務業工作考評和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解讀

一、制定《規劃》的背景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我市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服務業跨越式發展,逐步構建服務業產業體系,是實現產業結構最佳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培育經濟成長新動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規模能級、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以及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我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二、《規劃》的具體內容
本規劃要包括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 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機遇。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成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同時也分析了“十四五”時期,我市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部分 貫徹新理念,謀劃新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落實省“三高四新”戰略和實施市“雙引擎”戰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創新、融合、集聚、開放、協調發展為路徑,著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精細化拓展,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構建功能完備、結構合理、優質高效的服務業產業體系,積極打造“雙核驅動、兩翼聯動、六區集聚、多點支撐”新發展格局。以載體平台建設為抓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探索婁底服務業特色發展道路,打造現代服務業區域性中心城市。
基本原則。即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堅持高端引領,集聚發展;堅持跨界融合,協同發展;堅持對外合作,開放發展;堅持突出優勢,特色發展。
發展目標。到2025年,總量規模不斷擴大: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25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超過50%;服務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達55%;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42%;服務業“四上”企業突破2000家。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三、二、一”產業結構進一步夯實;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0%;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到2025年,全市營業收入超10億元服務業重點企業達到10家;培育市級服務業示範集聚區15家,企業(機構)總部80家。創新開放取得突破:到2025年,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達到150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40%。
第三部分 順應新要求,構建新格局。根據省、市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立足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突出發展重點,合理布局產業,強化區域協作,積極打造長株潭都市圈服務業拓展區和輻射區。統籌市域內服務業發展全局,著力構建“雙核驅動、兩翼聯動、六區集聚、多點支撐”全市服務業發展新格局。“雙核”驅動:婁星、漣源兩大現代服務業核心引擎,打造婁星現代服務業主引擎,打造漣源現代服務業次引擎。“兩翼”聯動:雙峰、冷新兩翼特色服務業聯動發展區。“六區”集聚:六個功能型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即生態旅遊集聚發展區、工業旅遊集聚發展區、科技服務集聚發展區、信息服務集聚發展區、現代物流集聚發展區、文化旅遊集聚發展區。
第四部分  圍繞新戰略,打造新體系。明確打造“6+6+2”產業體系,即重點發展科創服務、信息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六大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現代商貿、康養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創意、家庭服務、旅遊休閒六大生活性服務業,明確推進服務業融合、創新發展兩條新路徑。
第五部分推進新工程,強化新支撐。圍繞服務業主體壯大、品牌打造、載體建設、人才培育、開放合作等重點問題,推進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做大做強服務業發展新支撐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競爭實力。
第六部分落實新舉措,確保新成效。通過強化組織領導、要素保障、實施評估三項保障措施,確保服務業發展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