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精神,結合婁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成果
“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立德樹人成效明顯,教育改革穩步推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為“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成立了市委、縣市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辦事機構。組織召開了全市教育大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一切工作到支部”為抓手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574個黨支部全部實現“五化”建設達標,婁底市第一中學等5所學校黨組織成功創建全省教育系統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7所學校開展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工作,75所中國小實行黨組織書記與校長“一肩挑”。
2.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市投資61.7億元,實施學校新改擴建項目401個,新增教室3088間,新增學位13.9萬個,消除大班額2891個、超大班額1460個,大班額基本消除。建設芙蓉學校7所,其中4所投入使用。建設公辦幼稚園227所,增加學位36541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47.8%。實施兩類學校建設項目507個、集中改廁項目388個、薄弱學校設備設施購置項目341個。全市中國小(含教學點)實現有線無線網路全覆蓋,校園網路頻寬達100M以上。5個縣市區均獲得“湖南省教育強縣(市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榮譽稱號。
3.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堅持“五育並舉”,定期舉辦中小學生運動會、“三獨”比賽、中華經典誦讀、新時代好少年、“八禮四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研學實踐、課後服務有序開展,素質教育蔚然成風,教育關心下一代工作連續21年獲得全國先進。全市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學率達85%,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3%,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學考平均分、合格率、優秀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本科二批以上上線率達到42%。中職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對口就業率穩定在66%以上。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執行免試入學規定,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劃片招生,城區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嚴格執行電腦隨機均衡編班。婁底市教育局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冷水江工業中等專業學校、冷水江市第五中學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婁底市第一中學、婁底市第一國小、婁底吉星國小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
4. 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全市共補充教師12158人,其中招聘和引進教師7036人,接收公費師範生2303人,招聘特崗教師2819人;共錄取公費定向培養師範生4614人。連續4年組織全市教師開展暑期師德師風集中教育。實施名校長、名教師工程,舉辦婁底教育大講堂,全市教師全員參加校本培訓。每年召開教師節大會,每兩年隆重表彰一批教育名師和優秀教師。落實了鄉村教師工作補貼,全市義務教育教師全部享受政府績效獎。4位同志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位同志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5. 校園安全形勢穩定向好。大力開展校園安防建設,穩步推進全市中國小校和城鎮幼稚園專職保全員配備、封閉式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裝置和視頻監控系統、城鎮學校“護學崗”設定。全面淘汰非國標校車,建成市、縣、鄉三級校車安全監管平台;建成市、縣兩級校園安防平台,實現與屬地公安部門聯網。成功創建7所省級安全文明校園、60所市級安全文明校園。推進禁毒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考卷,創建省級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3所、市級毒品預防教育示範學校20所。編印《中小學生安全知識讀本》100萬冊,多形式、常態化開展學生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建立健全校園安全格線化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化解,全市學生意外傷亡事件與人數連年下降。抓好教育信訪維穩、輿情控制等工作,實現教育系統持續安全穩定。
6. 教育扶貧成效明顯。積極開展三幫一勸返復學,全市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全市共資助貧困學生1621695人次150898萬元,做到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積極實施營養改善計畫,全市每年總計25萬名中小學生享受到實惠。大力幫扶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有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高校畢業生全部就業。
(二)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
1.學前教育普惠水平有待提高。2020年,我市通過“五個一批”增加了大量公辦幼稚園學位,但部分民轉公幼稚園的辦園條件沒有明顯改善,保教質量沒有明顯提升,收費標準沒有明顯下降,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夠強,認可度不夠高。
2.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緩慢。教育不均衡現象依然存在,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農村學校“空”、城鎮學校“擠”的現象未得到根本性緩解;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擇校”現象仍然存在。隨著城鎮化建設加快與城市人口增長,城鎮學校學位供給仍然特別緊張。中央和省里將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並納入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及市州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績效考核內容,我市對照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標準要求仍存在諸多缺口,迎接中央、省評估認定壓力較大。
3. 優質普通高中資源不足。隨著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和新高考改革,人民民眾對優質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斷提高。因城區高中優質教育資源“虹吸”效應越發明顯,農村高中在吸引生源、爭取項目和資金上日益弱化,優質高中資源不足、“縣中塌陷”問題日益嚴重。目前,普通高中大班額化解任務加重,高中學位明顯不足,部分縣市落實“屬地招生”政策困難很大,改善農村高中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4. 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不夠充分,專業設定與人才培養不夠科學,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契合度不高。職業教育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與學校設定標準差距較大,學位供給嚴重短缺,職普分流不容樂觀。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引、培難度較大,“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
5. 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教師隊伍缺編嚴重,代課教師較多,教師補充渠道有限、補充力度有待加強;教師學科專業結構、性別結構、年齡結構等失衡;教師培訓覆蓋不廣、成長空間有限;教師周轉房缺乏,鄉村教師流失嚴重等問題均制約著我市教育事業的發展。
6. 婁底城區教育管理體制不順。婁底城區市、區兩級三塊均辦有高中階段學校和義務教育學校,長期以來,市區兩級在義務教育招生、教育投入、辦學水平評價、教育管理等方面都無法形成有效合力,教師待遇“同城不同酬”依然存在,城區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無序競爭不斷上演,各行其是,城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二、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努力構建更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並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產教融合城市”戰略、推動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發展策略
1. 堅持優先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優先安排教育,在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2. 堅持補齊短板。進一步最佳化學校布局,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最佳化提質鄉村小規模學校,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大力增加公辦幼稚園學位。
3. 堅持以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
4. 堅持統籌協調。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統籌教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推進,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三)主要目標
1. 構建更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統籌區域和城鄉教育發展,最佳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終身教育全民發展。
2. 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堅持基本辦學條件改善與辦學內涵質量建設相結合,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強校際結對幫扶,開展集團化辦學,促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實施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均衡編班。保障少數民族在婁人員子女及其他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機制。
3. 健全更具活力的辦學機制。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實中國小辦學主體地位,增強學校發展動力,提升辦學支撐保障能力,充分激發廣大校長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師生才智充分涌流、學校活力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
4. 提供更可持續的教育保障。加強黨建引領,最佳化教育管理體制,全面深化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育投入長效機制,確保校園安全穩定,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學習型社會基本建成,政府充分保障、社會廣泛參與、學校自主辦學、教師樂教、學生愛學、大眾滿意、社會稱讚的良好教育生態全面形成。
三、重點工作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四個自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努力培養聽黨話、跟黨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 加強中國小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思政課建設,嚴格執行課程方案,規範使用思政課教材,開齊開足思政課。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思政課教師配置機制,推動學校書記、校長講思政課常態化,開展思政課教師全員培訓。加強思政課教學研究和成果交流,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常態化開展思政課教學競賽和研討,開展德育和思政課教學論文及優秀案例評比活動。
2. 加強勞動教育和實踐教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水平,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育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意志品質。把勞動教育課程納入中國小必修課,確保每周不少於1課時;遴選一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並實施動態管理,每兩年審核一次;強化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到蔡和森故居和紀念館、李聚奎故居、羅盛教紀念館、錫礦山老採礦場遺址和陳列館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3. 實施體衛藝提升工程。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改革,提升學校體育美育水平,學生核心素養明顯提升。配齊配足體育美育師資和場地器材,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深化學校體育美育評價機制改革,規範開展體育中考,探索開展藝術中考。認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採集和上報,加快推進校園足球建設,大力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積極組織和參加各類體藝賽事。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鞏固新冠防控成果。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持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
4.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評選一批婁底市文明校園、文明標兵校園。深化各級各類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重點推進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學前兒童國語教育和提升中學教師的國語水平。進一步密切家校合作,組建親職教育指導中心,創新親職教育形式,豐富親職教育的途徑和載體,統籌各種家校溝通渠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親職教育工作隊伍。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相互協調和緊密合作,以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氛圍、社會風氣鞏固育人成果,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5.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新格局。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科學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小校配設心理輔導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建10所省級、20所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注重學校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組織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和專業能力競賽,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和農民工隨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不斷促進教育公平。統籌城鄉中國小校布局,加強集團化辦學,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創新教育服務和人才培養方式,激發教育活力。
1. 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畫,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健全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投入水平顯著提高,成本分擔機制普遍建立,辦園行為普遍規範,保教質量明顯提升,“國小化”現象基本消除。婁星區和婁底經開區2023年、雙峰縣2024年、冷水江市2025年分別接受國家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認定。到2025年,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以上,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
——推進公辦園學位建設。進一步最佳化幼稚園布局,大力建設公辦幼稚園,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各縣市區在城區舉辦2所以上公辦幼稚園,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園。新區開發、舊城改造應加強配套幼稚園建設,規劃建設5000人以上的居民住宅區應按要求配置幼稚園,配置的幼稚園產權應移交給地方人民政府,用於舉辦公辦幼稚園。
——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堅持公辦民辦並舉,進一步提高公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能力,積極引導和扶持民辦幼稚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逐年確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幼稚園。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完善學前教育資助制度,保障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特困人員中的兒童、家庭極其困難的殘疾兒童免費接受學前教育。
——提升保育教育質量。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堅持保育教育並重,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把保護兒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堅決防止和糾正把國小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稚園的做法。完善學前教育教研體系,加強園本教研、區域教研,及時解決幼稚園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充分發揮城鎮優質公辦幼稚園和鄉鎮中心幼稚園的輻射作用,加強對薄弱園的專業引領和實踐指導,打造“1+N”幫扶模式(即1個優質公辦幼稚園對接N個薄弱園的管理幫扶),推動全市幼稚園高質量均衡發展。加強幼稚園保育教育資源監管,建立健全幼稚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推進幼稚園質量評估工作。
2.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最佳化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健全義務教育大班額防控長效機制、均衡城鄉師資配置、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措施,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構建起“區域聯動發展、城鄉協同發展、信息技術助力發展”的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制定《婁底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規劃(2021-2030年)》,婁星區2025年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其他縣市按督導評估規劃依次接受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規劃城鄉學校布局建設,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城鎮住宅區新建按要求配套建設義務教育學校。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每個鄉鎮建好1所條件達標、質量較好的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進程,各縣市區城區要組建2-3個教育集團,鄉鎮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分別組建國中和國小教育集團,力爭到2025年,全市教育集團化覆蓋面達50%以上。鞏固消除大班額成果,基本實現按標準班額、標準校額辦學目標。加大城區學校建設力度,城區學校公辦學位供給基本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
——全面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形成教學管理特色,學校要健全教學管理規程,落實國家課程標準。最佳化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定期開展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題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和優秀教學成果推廣套用計畫,開展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套用工作。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打造“鄉村溫馨校園”,激發學校生機活力,對教育質量成效顯著和示範輻射作用突出的學校,給予支持獎勵。建立區域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科學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校辦學質量評價考查學校堅持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辦學行為、隊伍建設、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學生髮展質量評價考查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深入落實“減負提質”和“五項管理”(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不提前結課備考、超標教學、違規統考、考試排名,規範學生手機管理,保證學生睡眠時間,科學合理布置作業,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深入實行彈性離校,規範開展課後服務,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引導家長合理安排孩子課餘生活,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
——紮實做好控輟保學。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控輟保學主體責任,完善政策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學校建立和完善輟學學生登記與書面報告制度,建立健全學困生幫扶制度,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落實家長責任,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嚴格執行中央、省、市的資助政策,堅持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切實做到資助全覆蓋,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完善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體系。組織實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按標準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特教津貼,通過隨班就讀、特教學校就讀、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特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到2025年,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基本滿足殘疾兒童少年學前三年教育和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需求,基本實現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覆蓋。貫徹落實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
3. 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轉變育人方式、深化課程改革、最佳化學校布局、加強特色建設,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促進全市普通高中學校高質量發展。
——科學規劃布局。科學布局、有效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加大建設力度,大力提升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水平,提高普通高中吸引力和競爭力。婁底中心城區普通高中逐步外遷,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建好湖南師大附屬春元學校,有效提升“春元”百年老校品牌效應。
——打造優質高中學校樣本。把“優質多樣特色發展”作為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總目標,城區高中要堅持高點定位,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著力創立學校品牌,打造學校特色,農村高中要著力提升辦學水平,改善師資結構,培養體藝和套用型人才,堅持走多元特色發展之路,形成農村普通高中辦學品牌。繼續發揮省級、市級示範性高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創建1-2所特色高中。
——最佳化課程實施和教學管理。落實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穩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建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範區和示範校。完善學校課程管理,加強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積極開展校園體育、藝術、閱讀、寫作、演講、科技創新等社會活動,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構建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統籌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強化實驗操作,加強學生德智體美勞和個性特長全面發展,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強化對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方面的評價,扭轉“唯分數論”傾向。
——注重學生髮展指導。各地要制定學生髮展指導意見,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加強指導教師培訓,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學校要建立指導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通過學科教學滲透、開設指導課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係,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
4. 推進職業教育特色發展。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科學規劃職業院校和專業布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進產教融合城市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科學規劃布局楚怡職教城。建設湖南(婁底)楚怡職教城,最佳化各類職業教育布局,推動職業教育更快更好發展。在楚怡職教城內,建設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實訓基地,新建婁底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規劃建設一批公共實習實訓基地和公共培訓中心。有序引導婁底瀟湘職業學院、婁底楚怡職業學校(現婁底市第一職業中學)實訓基地、婁底特殊教育學校及優質民辦中職學校遷入。
——完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調整最佳化職業教育結構布局,中心城區、各縣市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漣源市、雙峰縣各新建1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標準化中職學校建設工程,增加優質中職學位供給,建立中職學校建設標準評估審核機制,到2022年,現有中職學校基本達到湖南省中職學校設定和建設標準。支持新化縣楚怡工業學校做強做大,支持新化楚怡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項建設。支持優質中職學校與相關高職院校合作,依託特色專業擴大“3+2”中高職貫通培養招生規模。選擇條件成熟的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普職融通試點,搭建學生成才立交橋。到2025年,婁底楚怡職業學校、漣源市工貿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建成湖南省卓越中等職業學校和楚怡優質中職學校,全市建成10個楚怡中職學校專業群,雙峰縣職業中專學校、冷水江工業中等專業學校爭創品牌中職學校。
——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建立覆蓋全市重點產業的職業教育集團和產教聯盟,針對雙引擎產業及大健康、鄉村振興、新材料、新能源、電子陶瓷、農機、文印等主導產業開展深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1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化公共實訓基地。積極推動“1+X”證書制度試點,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建設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到2025年,本地需要的學前教育、護理、鄉村振興等實用人才基本實現本地培養,培育遴選產教融合領軍人才50名、婁底工匠和技術能手500名,設立“大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站”共10個。
——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建立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每所中職學校重點辦好1-2個專業群,建設3-5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特色專業群,職業院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30%以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造“專業支撐+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的鄉村振興服務模式,開展農民種養、加工、行銷和網際網路等技術技能培訓,為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實用人才。辦好縣級職教中心,積極拓展培訓資源,加強培訓條件、培訓教師隊伍、課程資源、培訓標準建設,提升培訓能力。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立完善職業院校教師編制管理動態調整機制,落實職業院校教師編制標準,按照有關規定自主聘請兼職教師,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與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實現“編制到校、經費包乾、自主聘用、動態管理”。提升職業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培養造就一批“雙帶頭人”和“四有”好教師。實施名師工程建設計畫,遴選職業教育市級專業教學創新團隊20個。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畫,建立2個市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遴選50名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半年以上,確保“雙師型”教師不低於30%。
5.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積極發展我市高等教育,為我市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支持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創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國家“雙一流”高水平套用特色學院,加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深度融入我市產教融合城市進程及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校城融合發展模式,加強師範教育,大力提升社會影響力和顯示度。到2025年,整體辦學水平處於全省同類院校前列,到2035年,建成具有博士研究生培養資格,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支持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提質進位升本,建設省內領先、全國一流、國際水平的現代化高等職業院校,進入全國前150強。建設高水平“雙師型”隊伍,建成2至3個特色鮮明、產業支撐能力卓越的專業群,深化產教融合,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30%以上,全面提升學校對接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支持婁底瀟湘職業學院創優升本,打造省級一流特色專業群1-2個,建設實訓室實訓基地30個,新建省級校企合作示範性校外實訓基地不少於2個,創建企業產學研一條龍合作項目3-5個,創建學生創新生產經營實體3-5家,至2023年,建成“雙高計畫”高職院校,至2025年,升格為職業本科大學。婁底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持續擴大公費師範生市州培養項目規模,至2025年在校生規模達到6000-8000人,確保我市國小、幼稚園師資穩定供給。支持婁底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籌建完成,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居家養老”“康復在家庭”的醫養服務模式,提供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護理服務和康復技術等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有效解決健康養老服務事業難點,引領湘中地區醫養健康事業發展。
6. 推進民辦教育規範發展。逐步縮減民辦義務教育學生占比,構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民辦教育辦學體系,堅持協調發展。依法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舉辦民辦教育,保障民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鼓勵、引導民辦學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堅持教育公益屬性,維護民辦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有序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健全民辦學校分類管理配套政策,形成比較完善的民辦學校分類辦學體系、扶持體系和監管體系。依法依規開展分類登記,至2022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市分類登記工作。
——切實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加強民辦學校日常管理,完善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制度,提升監管能力。督促和指導民辦學校依法依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嚴肅查處無證辦學、虛假宣傳、違規招生、抽逃資金等行為。進一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校外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辦學行為。
——全面推進民辦學校特色發展。指導各學校配齊配優學校班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批名師、名校長,不斷提升辦學品質。鼓勵民辦學校為社會提供選擇性教育資源,做有特色的教育,辦有特點的學校,育有特長的學生。鼓勵中等職業學校根據就業形勢,立足本土優勢,最佳化專業特色。鼓勵幼稚園針對不同教育需求,開設特色課程,不斷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素養。
——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嚴格審批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按政策規定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服務行為,強化常態運營監管。
7. 推進終身教育全民發展
——加強繼續教育網路建設。面向各類社會成員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規範、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閒文化和健康教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到2025年,形成資源比較豐富、結構相對合理、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網路體系,各類示範性學習型組織基本形成,全民終身學習活動蓬勃開展,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從業人員年參與各類繼續教育450萬人次,參與率達到45%以上。
——加大公共教育資源的開放。構建以婁底市社區大學為龍頭、縣(市區)社區學院為骨幹、社區學校、社區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四級社區教育體系。充分利用開放數位化學習資源,開展“網課送到家”“微課到手機”的教育培訓和學習服務活動,努力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需求。
——加大農民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圍繞鄉村振興,加大農民創業培訓;指導全市行業企業建立健全職工培訓規章制度,對單位職工進行在崗、轉崗、晉升、轉業培訓,對學徒及其他新錄用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促進企業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增強職工的工作能力。
(三)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突出地位。堅持師德為先、以德育人,引導廣大教師敬業修德、奉獻社會,爭做“四有”好老師。
1. 理順教師管理體制。建立中國小教師“編制總量控制、崗位按規定設定、人員統籌使用”機制,縣級教育部門將核定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總額統籌分配至各校,按規定設定崗位,自主用編用人。努力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創新編制管理,讓教師編制跟著生源走,統籌管理市本級和縣市區城鄉教師編制,建立“校聘、縣管、市統籌”的動態核編制度。逐步建立“無校籍管理”制度,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為合理交流輪崗提供制度保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2.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建立健全常態化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旗幟鮮明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基本內容,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評定為不合格,並取消其當年職稱評審、評先推優、表彰獎勵、科研和人才項目申請等資格。建立師德檔案並錄入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教師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績效考核和教師資格定期註冊的重要依據。
3. 拓展師資補充渠道。不斷完善中國小教師招聘和人才引進制度,逐步提高中國小教師準入門檻,切實加大教師隊伍補充力度並建立健全長效穩定的教師補充機制。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市州項目計畫”規模保持在每年500人以上並不斷擴大,基本滿足我市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崗計畫,不斷擴大支教工作規模,鼓勵城區學校與1-2所鄉村學校開展結對幫扶。
4.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推進市、縣教師培訓機構的改革與建設,構建多功能的區域性教師發展中心。建立教師培訓工作考核制度,將教師繼續教育情況列入相關評優評先和學校發展性評價考核指標。開展教師專業發展“萬千百十”工程,建立“合格教師培訓、骨幹教師示範、卓越名師引領、專家型教師領航”的教師梯次培訓體系。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到2025年培養市級骨幹教師約1500名,縣市區級骨幹教師約4500名。實施“國培”“省培”“市培”計畫,加大校(園)長培訓力度,提升校(園)長辦學治校(園)能力。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通過不同研修方式,培養一支接地氣、懂管理、用得上、能幹事的培訓專家團隊。
5. 保障教師隊伍穩定。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建立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根據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按照不低於學校所在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確定的政策規定,優先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和教師津貼補貼,確保教師待遇穩步增長。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職稱評審進一步向農村傾斜,完善中國小崗位鄉村教師職稱制度和資深鄉村教師職稱制度,加快農村中國小教師周轉房建設,改善鄉村教師住宿條件,使廣大鄉村教師安心從教。
(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1. 平穩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全力抓好高考綜合改革政策宣傳和考試組織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有序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行“選課走班”教學,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全面加強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建設和招生考試制度配套跟進。不斷最佳化教育考試環境,確保高考綜合改革順利推進,確保各類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安全有序。
2. 穩妥實施中考招生改革。統籌考慮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科學合理編制普通高中招生計畫並嚴格執行。積極穩妥推進與新高考對接的中招改革,將國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考查科目等級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階段學校錄取的基本條件。構建規範有序和監督有力的招生機制,堅持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堅決杜絕跨區域爭搶生源現象,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
3. 完善義務教育招生管理體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義務教育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合理確定入學條件,簡化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確保符合條件的學生有序入學。嚴格規範編班行為,起始年級按照隨機派位方式均衡編班,均衡配置班級師資,嚴禁設立任何形式的重點班、特長班、實驗班、子弟班等,不得以學生獲獎、競賽、各類考級成績作為編班依據,維護學生平等入學權利。按照標準班額招生,嚴格控制大班額,合理分流學生。
4. 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高教育督導質量和水平,理順教育督導管理體制,強化各級政府教育督導職能。最佳化教育督導運行機制,構建對各級政府的分級教育督導機制、分級分類組織實施的學校督導工作機制。加強對市縣政府和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能的督導,研究制定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制度。穩步實施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強化督導結果運用,推動教育督導結果與資源分配、政府績效考核、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銜接。加強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教育督導機構專職工作人員和專兼職督學,完善督學培訓機制,提升督學專業化水平。
5. 深化教育評價機制改革。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研究制定婁底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整合、規範和完善各類評價體系。認真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把學生參加課後服務、校外培訓及培訓費用支出減少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改革學校評價,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改革教師評價,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改革學生評價,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堅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
6. 推進教育科研機制創新。各級教育科研機構重點加強教育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和實踐研究,提高服務決策能力和指導實踐水平。中國小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健全教育科研機構體系,加強教育科研隊伍建設,搭建教育科研人才成長平台,促進教育科研人員專業發展。改革教育科研評價,構建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教育科研評價體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的保障機制,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表彰獎勵制度,對長期潛心教育科研(教研)的團隊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加強教育科研成果的宣傳、推廣和轉化,充分發揮其在教育決策、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的作用,把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推動全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生產力。
7. 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完善各級教育管理體制。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強教育系統法治政府建設,強化教育行政執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幹部學法考法、“學憲法講憲法”、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等活動。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明晰政府、學校權責邊界,處理好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和學校辦學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既注重打破部門壁壘,做到應放盡放,又注重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章程,實現學校依據章程自主辦學,提高辦學治校的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加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不斷增強辦學活力,鼓勵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建立學校與社區溝通聯繫制度,及時聽取各方面人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建立健全學校辦學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學生家長及社會公眾對學校重要事項的知情權。
8. 穩妥實施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階段穩妥實施婁底城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第一階段將婁底城區高中階段學校收歸市里統一管理;第二階段實現中心城區教師待遇同工同酬;第三階段將市本級現在管理的義務教育學校按行政區域分別移交婁星區、婁底經開區進行管理。改革之後,婁底城區教育管理體製得以理順,義務教育大班額得到消除,高中教育資源不斷最佳化,教育生態將進一步淨化。
(五)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1. 持續最佳化信息化基礎環境。到2022年建成統一部署、統一認證、統一門戶的“婁底智慧教育雲”綜合創新服務平台,全面對接湖南教育大平台,基於5G條件最佳化升級教育城域網。到2023年, 1000人以上的學校千兆進校、百兆進班,無線網路全覆蓋,實現“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到2025年,依託全市大數據服務管理中心,為全市中國小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供給。
2. 著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分區域、分層次制定智慧校園建設標準,將智慧校園建設列入教育民生工程,建設經費分年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從2021年起每年分類完成20%的學校智慧校園創建,到2025年所有學校建設成為智慧校園。
3. 加強優質網路教育資源開發。建立2個典型區域培育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的樣本,確認10所標桿學校,探索在信息化條件下實現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智慧型化服務的典型途徑。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等為依託,遴選2000堂具有本地特色的優秀課堂教學案例,並逐年更新,用區域校聯體、“1+N”“N+N”網路聯校、“網路名師工作室”、網路直播等方式進行推廣套用,逐步構建終身學習的信息化服務支持體系。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的建設與套用,探索智慧型時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加快人工智慧教育的普及,到2022年,逐步形成人工智慧課程體系、教師隊伍、創新平台、教學方式的創新建設,到2025年形成科學完善的體系,20%的學校建成人工智慧教育示範基地。
四、保障機制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進一步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加強中國小校黨的建設,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以黨建統領學校各項工作。著力抓好中國小領導體制改革,全面推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嚴格按規定設定中國小校基層黨組織,配齊配強專職黨務工作人員,抓實黨組織活動,推進“黨建+”與教育教學各項工作深度融合,積極促進黨支部“五化”建設提質增效。旗幟鮮明地反對、抵制各種錯誤思想、錯誤觀點,堅決同歪風邪氣、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加強統一戰線工作,嚴防宗教邪教向校園滲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統籌大中國小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以黨建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師風建設主體責任,加大對違紀違規行為的查辦力度,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嚴厲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建立健全查處腐敗的懲戒機制,嚴厲懲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堅持黨建引領,切實抓好學校工會、共青團、少先隊等工作。
(二)依法落實教育投入
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堅持把教育作為各級政府財政支出重點領域給予優先保障,落實經費保障權責,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即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逐年增長、生均一般公共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逐年增長。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由稅務部門依法足額徵收,財政部門足額劃撥給教育部門使用,用於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強化城鎮住宅小區開發建設單位配建中國小校、幼稚園責任,嚴格管理開發建設單位繳納的配建教育設施資金,專項用於中國小校、幼稚園配套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按照中央、省、市、縣財政分擔比例,切實保障義務教育、學生資助、其他階段教育、終身學習教育四個方面資金需求,各類學生生均經費等配套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學前教育助學金、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資金、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中職免學費補助資金、職業院校獎助學金等由財政按時足額撥付。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校舍安全維修改造資金由財政全額保障。普通高中年度辦學經費由財政投入為主,學校學雜費等收入全部用於本校建設和彌補公用經費不足,不得沖抵財政撥款。財政按區域人口人均一元的標準安排職業教育專項經費,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專項安排職業學校基建經費。政府制定高中債務化解計畫並納入財政預算。將寄宿制學校管理經費納入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師培訓經費按在職人員基本工資的2.5%列入財政預算,學校將年度公用經費總額的8%以上用於教師培訓。
(三)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學生安全專業委員會,全面加強校園安全穩定統籌規劃、協調指導,推動建立健全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校聯防的各級學生安全責任體系,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推動落實家庭監護責任。深化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嚴厲打擊擾亂學校治安的違法犯罪活動,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加大平安學校創建工作力度,創建一批省、市、縣級“平安建設示範校”。加強校園安全管理與安防建設,整合校園校車監管平台一體化管理,推進校園智慧安防建設,提升農村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等薄弱學校安防能力。深入推進校園校車安全專項整頓,建立並落實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推進校園安全格線化服務管理,開展校園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做好預防學生欺凌、學生溺水、學生傷害、電信網路詐欺等工作。將安全教育和學校德育工作有機結合,加強師生安全和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學生行為規範,強化各種安全防範演練,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安全保護能力。落實重點信訪包案制度,做好信訪投訴調查處理,保障學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師生平安。
(四)強化督導考核
圍繞“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決策、重點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激勵、約談、通報、問責等結果運用,並將督導督查結果與被考核單位資源配置、領導幹部績效考核、政府績效考核有效掛鈎。要緊盯各項工作進展,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監督保障作用,促進教育責任真正落實、教育問題真正解決。
(五)加強項目管理,改善辦學條件
統籌教育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契約管理制,有序推進“十四五”期間教育基本建設工作,不斷改善各類教育辦學條件。加強建設項目年度投資計畫管理,科學規劃校園,保障建設用地,落實建設資金,規範項目運行,確保工程質量。
政策解讀
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湖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精神,市教育局組織編制了《婁底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廣泛徵求意見、組織專家論證、反覆修改完善後,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予以印發。
一、制定目的
“十四五”期間,我市教育事業發展將圍繞“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堅持“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現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立德樹人成效明顯,教育改革穩步推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全市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85%,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從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階段,進入優質均衡發展階段;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93%,步入普及協調發展新階段。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教育保障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城區教育管理體制還不順,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聚焦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突出優質協調發展,立足婁底教育發展現狀,明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重點;並確定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指標。
《規劃》在客觀分析全市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各類困難與問題的基礎上,對標國家、省教育事業發展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明確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三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四是推進教育改革創新,五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規劃》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組織保障: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二是經費保障:依法落實教育投入;三是安全保障: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四是督導保障:強化督導考核;五是教學設施保障:加強項目管理,改善辦學條件。
為順利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各類學校,改善辦學條件,《規劃》編制重大項目匯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