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已經婁底市人民政府同意,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9月1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10日
  • 發布單位:婁底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婁政辦發〔2021〕13號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交通運輸是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民眾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婁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支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區域綜合交通網路日臻完善,運輸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智慧交通建設初顯成效,綠色交通發展持續推進,交通安全形勢保持穩定,為婁底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同時也是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是實現婁底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婁底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和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黃金期,歷史階段特殊、地位突出,編制《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意義重大。
本規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部署,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為總覽,以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滿足人民對美好交通出行的需要為宗旨,結合國家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新要求,明確“十四五”時期婁底市交通運輸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重點建設任務和重大交通舉措,構建區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是指導未來五年婁底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第一章  概述
1.1 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健康、快速、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行業管理能力明顯增效,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十四五”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隨著“交通強國”宏偉戰略目標的提出,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鄉村振興”等國家政策扶持,憑藉湖南省“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考察時提出的推動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落實落地,以及“長株潭3+5城市群”加速融合發展。依託婁底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加快“四個城市”、打造“雙引擎”戰略和“漣源撤市設區”等建設目標,婁底市交通運輸發展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對婁底市綜合交通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是實現婁底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新時代、新問題、新目標、新挑戰等一系列新特徵,科學編制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對於加快構建區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是指引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性綱要,旨在針對交通運輸發展現狀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與操作路徑。因此,根據交通運輸部、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啟動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會議精神,科學、系統的促進婁底市未來五年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提高人民對交通的滿意度,婁底市交通運輸局成立了“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技術小組,組織編制《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明確“十四五”時期婁底市交通運輸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婁底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1.2 規劃範圍及內容
1.2.1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婁底市行政轄區,包括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和新化縣,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十四五”期間,即2021年-2025年。
1.2.2規劃內容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圍繞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智慧”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展開,既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又要注重運輸服務提升,同時還要提升行業治理能力。本規劃研究內容包括9大部分: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水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樞紐及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運輸服務、公路養護、交通科技與信息化、綠色交通、安全應急保障、軍民融合。
1.3  規劃依據及技術路線
1.3.1規劃依據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依據有: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2019年編制;
《國家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年編制;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編制;
《交通強國戰略研究》,中國工程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19年編制;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編制;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07年編制;
《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3年編制;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2016年編制;
《交通運輸部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21年編制;
《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2021年編制;
《湖南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湖南省自然資源廳,2021年編制;
《湖南省綜合客運樞紐布局規劃(2019-2035)》,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21年編制;
《湖南省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21年編制;
《湖南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6-2030年)》,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年編制;
《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2018年編制;
《湖南省幹線公路“十三五”建設規劃》,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17年編制;
《湖南省旅遊通景公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17年編制;
《湖南省省道網規劃(修編)(2016-2030)》,湖南省交通運輸廳,2019年編制;
《湖南省內河水運發展規劃(2011-2030年)》,湖南省水運管理局,2015年編制;
《湖南省“3+5”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發展規劃(2008-2020)》,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會2009年論文集;
《長株潭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09-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編制;
《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婁底市人民政府,2021年編制;
《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2016-2030年)》,婁底市交通運輸局,2018年編制;
《婁底城市總體規劃(2000-2020年)(2011年修改)》,婁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11年編制;
《婁底市交通促進旅遊發展專項規劃(2018-2030)》,婁底市交通運輸局和婁底市旅遊外事僑務局,2019年編制;
《婁底市旅遊總體規劃(2005-2020年)》,婁底市交通運輸局,2005年編制;
《婁底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2015-2020年)》,婁底市交通運輸局,2015年編制;
《婁底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婁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0年編制;
《婁底市2018年統計年報》,婁底市統計局,2016年至2018年編制;
《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婁底市人民政府,2015至2020年編制內容;
《婁底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婁底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管控基本要求暨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通知》(婁政發〔2020〕8號),婁底市人民政府,2020年編制;
婁底市各區域控制性詳細路網規劃。
1.3.2技術路線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經驗,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科學研判婁底市綜合交通未來發展趨勢,深入研究“十四五”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研究提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對此進行資金估算、用地估算,根據規劃內容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提出保障措施。
第二章  發展回顧
2.1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1)自然地理狀況
婁底市是湖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位於湖南的地理幾何中心,東臨“長株潭”地區,北接益陽市、西靠懷化市、西南與邵陽市接壤、東南毗連衡陽市,是環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湘中明珠”。轄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和新化縣,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總人口382.7萬。
(2)經濟發展概況
2020年婁底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9.93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9.55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650.32億元,同比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830.07億元,同比增長3.0%。婁底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7:39.5:49.8調整為11.9:38.7:49.4,第三產業占比下降0.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婁底市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為10.4%、54.8%和34.7%,分別拉動婁底市GDP增長0.4個、2.2個和1.4個百分點。婁底市民營經濟增加值1188.33億元,增長4.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7%,對婁底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2.1%。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人均GDP由3萬元跨入4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在全省實現趕超進位,去產能調結構促轉型成效突出,鋼鐵新材產業鏈產值邁過千億大關,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先進制造業“雙引擎”加速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2 交通運輸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緊緊圍繞“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要求,放眼長遠趨勢,基本建成“能力充足、方式協調、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核心區同城交通全面完善,外圍區域城際走廊大幅提升,陸域對外交通暢通無阻,內河航運中心集散高效,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婁底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項目推進率達到了68%,詳情如表2.3所示,婁底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現狀如圖2.2所示。
2.2.1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水運初見成效,公路和鐵路齊頭並進,初步形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2.1.1公路建設大力投入,路網布局層次分明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圍繞“打通對外通道,暢通體內循環”,全市共完成交通投入162.9億元,構建了以高速公路為龍頭、幹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血脈的輻射全市、四通八達的路網,成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旅遊發力、民眾脫貧致富的強大“助推器”。
高速公路方面,婁衡高速婁底段、安邵高速婁底段、益婁高速婁底段先後建成通車,通車主線里程達100公里;龍琅高速建成通車試運營里程達到60公里;官新高速已全面展開施工;G6022滬昆高速複線前期工作展開順利。2020年底,高速公路里程達到369.2公里,在婁底市形成“三縱三橫”的國省高速公路網布局,在中心城區外環形成“井”字型高速公路黃金骨架網路。
幹線公路方面,婁底幹線公路建設目標考核2017-2020年連續4年名列全省第一方陣。完成幹線公路升級改造項目11個,通車裡程超過149公里,婁底大道基本建成通車。2020年底,婁底市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里程達到1396.394公里。
農村公路方面。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共完成脫貧攻堅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2364公里,實施農村公路窄路加寬1454公里,硬化縣鄉道301公里,建設美麗農村公路500公里。2020年,婁底市農村公路里程達到13340.54公里,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上實現“組組通”,絕大部分民眾走上了水泥路或瀝青路。
公路網路布局層次分明。截至2020年底,婁底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5116.134公里,路網密度高於湖南省平均水平。從技術等級來看,高速公路369.2公里,一級公路162.575公里,二級公路745.684公里,三級公路318.888公里,四級公路13042.75公里,等外公路477.037公里,分別占總里程的2.44%、1.08%、4.93%、2.11%、86.28%、3.16%。按行政等級劃分,國道總里程480.143公里(含國家高速126.7公里),省道里程1285.451公里(含地方高速242.5公里),縣道里程2365.075公里,鄉道里程3859.051公里,村道里程6971.379公里,專用公路155.035公里,分別占總里程的3.18%、8.50%、15.65%、25.53%、46.12%、1.03%。按路面類型分(不包含高速),有鋪裝路面(高級)13747.129公里(其中瀝青混凝土809.176公里、水泥混凝土12941.953公里),簡易鋪裝路面(次高級)35.762公里,未鋪裝路面(中級、低級、無路面)964.043公里,分別占總里程(不含高速公路)的93.22%、0.24%、6.54%。
2.2.1.2航運建設初見成效,水運地位顯著提升
“十三五”以來,婁底市共完成水運建設項目投資5872萬元,完成標準化改造渡口95道。截至“十三五”末,婁底境內有大小通航河流14條,水庫8座(水域面積59.2平方公里),通航總里程326公里,其中常年通航里程205公里,季節性通航里程121公里。境內有5個港口,分別為婁底港、漣源港、雙峰港、冷水江港和新化港,共有港區22個,自然坡岸碼頭86個,有船水庫8座,水域面積59.2平方公里。2020年,婁底市水路客運量11.081萬人,周轉量132.972萬人公里;水路貨運量8.8784萬噸,周轉量2500.8071萬噸公里。
此外,2019年1月,湖南省政府印發《湖南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一江、一湖、四水、四線、七樞紐”為重點,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實現“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空則空”最佳化組合,不斷完善綜合運輸網路,切實提高運輸組織水平。2020年湖南省印發《湖南省“一江一湖四水”水運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一江、一湖、四水”為重點,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最佳化沿江沿河產業布局,切實提高水路運輸組織水平。資水作為“湘資沅澧四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婁底市水運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2.1.3鐵路建設有序發展,航空運輸有序推進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配合國家、湖南省鐵路網建設,完成婁邵鐵路擴能升級,升級改造滬昆鐵路,呼南高鐵、安張衡鐵路前期工作推進順利,全國主動脈滬昆鐵路和洛湛鐵路、滬昆高鐵和規劃的呼南高鐵,在婁底市形成了雙“十”字交匯的鐵路網路格局。航空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春田民用機場已完成預可研編制,橋頭河通用機場已完成可研編制,航空運輸效能即將體現。
2.2.2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2.2.2.1客運出行突出安全便捷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按照“既要讓民眾可以便捷出行,更要讓民眾能夠安全出行”的原則,大力推進農村客運發展和“公交都市”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客運站場規模逐步擴大。“十三五”以來,婁底市實施客運站場建設項目21個,新建農村客運站14個、農村客運招呼站1276個,新化大熊山等6個三級客運站項目,婁底汽車南站等6個汽車站提質改造項目均已完工。截至2020年底,婁底市運營等級客運站達到22個。
公交都市創建穩步推進。“十三五”期間,婁底市結合公交都市創建,完成了18條線路的社會客運收購工作,開通(延伸)城鄉公交線路17條,新增和調整城區公交線路17條,新增城鄉公交里程253.1公里,徹底改寫了廣大農民民眾出不來、進不去的歷史。2019年末,婁星區成功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截至2020年末,婁底市累計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07條,建制村通班車率達100%(以2公里為覆蓋半徑視為通班車),形成了以道路客運班線為主,城鄉客運為補充的道路運輸經營格局,極大方便了城鄉居民的快速便捷出行,實現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
著力夯實公共運輸設施。三大橋公交樞紐站投入運行,公交東站、公交停保場、騾子坳公交首末站建設有序推進。婁底中心城區高排放車輛全部淘汰,2017年以來共出資1.33億元,投放純電動公車300台、共享腳踏車10000輛。智慧公交系統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公交一卡通互連互通全國252個城市。公交專用道完成線路規劃,安裝公交臨時站牌700個。
2.2.2.2綜合貨運體系逐步構建
貨運站場建設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間,婁底市完成湘中國際物流園等5個物流園建設項目。截至2020年底,婁底市有湘中國際物流園、婁底誠通現代物流園、雙峰物流園、漣源大漢物流中心、漣源石馬山物流園、冷水江玄盛物流園、新化廣通物流園等7個物流園區在營運。物品流通體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體系為基礎的物流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三農”需求。
貨物運輸結構不斷最佳化。“十三五”期間,婁底市大力推進多式聯運,婁底市已經具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並高效銜接。已經實施的“公轉鐵”項目婁底湘中國際物流園實現了公路、倉儲、鐵路無縫對接,貨運量達到260萬噸。在建的湘中誠通物流園建成後年公路貨運量將達到1000萬噸,鐵路幹線年運輸量達到400萬噸。
運輸市場平穩運行。網路貨運加快發展,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全面實行電子運單制度,“司機之家”建設持續推進。大力支持和推進物流園區與物流通道建設,分別為湘中國際物流園、誠通物流園、廣通物流園爭取國省補助資金3000萬元、1600萬元、1000萬元。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穩步推進,106家汽車維修企業完成汽車維修管理信息系統改造升級,在全省率先實行駕駛員培訓服務平台與交警考試系統聯網對接。完成8個二級以上汽車站安全應急視頻監管平台試運。推進道路貨運車輛“三檢合一”,131家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實現了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全覆蓋。落實普通貨運車輛異地年審,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證和駕駛員從業資格證。
運輸生產持續攀升。“十三五”以來,婁底市累計完成公路客貨運輸總周轉量610.734億噸公里,2020年全市公路客貨運輸總周轉量完成110.124億噸公里,位於全省第一方陣;“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郵政業務總量達32億元,累計增速居於全省前列。農村末端配送不斷深化,“快遞下鄉”、“快遞入區”成效明顯,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000餘萬件。
2.2.3公路養護管理成績顯著
公路養護名列全省前茅。婁底幹線公路養護目標考核2017-2020年連續4年名列全省第一方陣,2020年婁底市國省幹線公路優良路率達到93.54%。婁底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以著力構建暢安、和諧婁底公路為目標,積極推進養護運行機制改革,以實施全面養護和公路養護“十無”達標為重點,做到了日常養護物業化、預防性養護常態化、養護作業機械化。“十三五”期間國省幹線公路共完成危橋改造14座,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62.53公里,處治隱患里程134.288公里,集中整治國養幹線公路交通問題頑瘴痼疾703處,完成災害防治工程28.45公里,完成國省幹線公路大中修及災毀工程185.509公里,完成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10個。
農村公路精細養護工作進一步落實。一是紮實開展了農村公路附屬設施完善活動。“十三五”期間,婁底市共投入資金3500萬元,其中市財政以獎代投750萬元,完成了7000公里農村公路路肩培護、水溝疏浚、標誌標牌等配套設施建設。二是開展了農村公路“平安公路”創建活動。婁底市共投入資金3200萬元,市財政以獎代投12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4123公里,在隱患嚴重地段完成安保工程800公里,創建平安公路600公里,示範作用效果良好。三是開展了農村公路危橋新改建工程、渡改橋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活動,新改建危橋143座,渡改橋13座,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出行安全。四是開展了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設活動。經過縣市區和鄉鎮多方自籌,共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865公里。五是開展了農村公路四年綠色行動。共對630條農村公路1600公里進行了植樹綠化,共植樹28萬株。六是開展了民眾性養護活動,按照“縣級組織,鄉村實施”的原則,開展了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工作,列養率達100%,經常性養護縣道100%,鄉道81 %,村道71%。七是開展了農村公路管養示範鄉鎮和文明示範路創建活動,每年每個縣市區創建1個示範鄉鎮,迄今為止,共創建了示範鄉鎮25個,每個縣市區每年創建縣道、鄉道、村道文明示範路各1條,里程30公里,總里程達到2150公里,婁星區於2017年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通過開展以上七項活動,初步鞏固了農村公路的建設成果,有效積累了農村公路的管養經驗,較好地發揮了農村公路的基本作用。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進一步深化。一是明確管理機構和人員。各縣市區交通運輸部門有專門的農村公路管理局,大部分鄉鎮成立了管理機構,並配備了工作人員和辦公設備。二是強化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強了安全教育培訓,提高了安全意識,落實了“一崗雙責”制度;加大了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加強公路路政巡查和執法,及時清理路障和處理違章建築,特別是深入開展了治超工作,路政案件發現率和查處率達到98%以上,有效地保護了農村公路。
養護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強。“十三五”期間,婁底市共投入資金21億元,實現婁底市所有鄉鎮100%通水泥(瀝青)路,所有建制村全部通暢。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婁底市除省級獎補資金,市級配套資金統一補貼3萬元/公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把2018年至2020年省新增地方債券中明確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三年為17.16萬元/公里)專項用於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不足部分通過整合發改、財政、扶貧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配套解決。
2.2.4智慧交通建設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不斷推進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設。2017年年初印發的《智慧婁底建設五年行動計畫》中,明確將智慧交通建設作為重點專項,提出應推進多渠道、多方式、互動式的出行智慧服務系統建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型化水平。
全面接入部省智慧交通監管系統。婁底市推行了省際、市際長途客運實名制和聯網售票工作,從2017年9月10日起,市8個二級以上客運站,2個三級客運站,1個4級站,362台長途客運車,156條長途客運班線啟動並實施長途客運實名售票,其中6個二級以上客運站全部實施了智慧型閘機驗票工作,實現了人臉、身份證、車票三位一體的識別,實名制工作軟體升級完成率100%,硬體實施到位率90%。此外,婁底市全面接入中國海事協同管理平台、湖南省水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湖南省渡口客船港區泊位視頻監控系統。“十三五”末期,婁底市完成43處鐵路道口達標改造後,將已經安裝視頻裝置道口的視頻信號納入視頻圖像整合平台中。
公路監管不斷加強。智慧型交通管控平台、省局應急平台、OA電子化辦公系統、省局視頻會議系統、無線圖傳系統、市公路視頻會議系統、治超源頭企業監測平台、省局治超數據聯網平台、不停車動態雙向檢測系統、治理超限超載不停車檢測系統等系統,實現對婁底地區幹線盲區及重點防控區域、重點地點監測的良好覆蓋和補充。“智慧高速”建設不斷推進,根據聯網收費與區域管理的創新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一個監控分中心、兩個隧道監控點、七個集中監控站的管理體系,有效監測轄區路網運行,搭建技術支撐和運行管理平台。
踐行“網際網路+”公共運輸。積極落實“智慧公交”建設項目,構建出涵蓋車輛監控調度管理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辦公系統、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監控調度指揮系統等內容的智慧型公交系統。計程車方面,目前湘運集團“兩客”車輛有300多台,計程車115輛已接入北斗星公司計程車平台;北斗星公司計程車車輛660台,其中15年的車有280台,16年的車有380台。公交客運方面,目前婁底市二級以上客運站點有9個,省交通運輸廳對每個客運站場建設有5個視頻監控;公車總計420輛,每輛公車均安裝視頻監控終端及GPS終端系統。主要建有2個平台:智慧公交綜合服務平台和智慧型車輛後台管理系統。公車公司正在計畫智慧公交平台的建設,該平台建設後將整合公交公司所有數據,現有平台將會停用,但目前尚未確定公司實施工作。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已經建成應急指揮大廳、應急值班室、指揮作業室、新聞發布室和配套的音視頻裝置等硬體設施,以及智慧水利平台、智慧城管信息系統社會治理格線化管理服務平台、市政府總值班室的視頻會議系統以及雲視頻會議系統。婁底市應急指揮中心已成為婁底應急指揮的“大腦”,婁底市各類業務系統、監控視頻、數據資源、省市縣視頻會議、城市運行狀態信息等都可以在中心集中展示,極大提高應急聯動指揮調度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加應急回響時效性及工作效能,實現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由前端科學化到集中調度管理科學化、長效化。
2.2.5綠色交通發展持續推進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在污染防控、生態保護與建設、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及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步。
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按照《湖南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求,建設3套固定遙感監測設備、配備1台車載式機動車排放抽測設備(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全面建立實施I/M制度;婁底市強制淘汰老舊柴油貨車,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檢測初檢合格數占總數比例達到90%以上;初檢不合格的柴油貨車在經過維修後尾氣排放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實施強制報廢,報廢率達到100%。
加強交通污染防治及風險管控。嚴格執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依法淘汰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高污染、高能耗、老舊落後船舶,推進現有不達標船舶升級改造;完成現有船舶改造,經改造仍不能達到標準要求的,加快淘汰,嚴禁新建不達標船舶進入運輸市場;最佳化沿江碼頭布局,嚴格危險化學品港口碼頭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完成轄區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方案建設內容;加強婁底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運行監管,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有98艘客貨運船加裝了生活污水收集或處理裝置,130艘客運車加裝了油水分離器或污油水櫃,新建港口船舶污染物收集站1處。
推進非法碼頭整治。按照長江幹線非法碼頭治理標準和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等要求,開展“四水”非法碼頭整治,推進砂石集散中心建設,促進沿河港口碼頭科學布局,全面完成“四水”非法碼頭清理取締。“十三五”期間,取締非法砂石碼頭54處,撤銷渡口44道,整治提升砂石碼頭5處,規範提升渡口56道。
2.2.6平安交通建設效果顯著
“十三五”期間,婁底市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體系發展工作成績顯著,為婁底市交通運輸平穩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安全生產平穩有序,專項整治紮實有效。狠抓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企業,採取停產整頓、關閉取締等措施;婁底市“兩客一危”車輛全部納入省重點營運平台監管,579台“兩客”車輛已安裝主動安全防範智慧型終端。深入開展“隱患清零”、交通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等活動,“十三五”以來,全市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9200多家次、船舶4000餘艘次,立案調查760起,行政處罰1370多萬元。整治省政府交辦的高鐵沿線安全隱患372處,協助鐵路部門整治各類安全隱患598處,智慧型化改造鐵路專用線道口29處,取締非法道口8處。處置“殭屍船”62艘、“三無”船舶、廢棄船舶1136艘,取締釣魚平台312個;清理整治非法砂石碼頭39處。128艘船舶加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安裝船舶油水分離裝置140台;所有船舶都按要求配置了垃圾收集器具。累計開展各種質量巡查109次,責令停工整改8次;抽檢波形鋼護欄、路面、橋涵工程等工程實體質量239處;整改工程質量安全隱患1859起。累計檢測貨運車輛140萬台次,查處超限超載車輛14487台次,卸載貨物203472噸,強制恢復改裝車輛600餘台。全市連續9年未發生較大以上行車責任事故,一般事故銳減;水運“四項安全指數”及轄區水域污染事故年年控制為零,連續19年水上安全生產無責任事故。
2.3綜合交通存在問題
2.3.1對城市群、空間、產業一體化融合支撐不足
對外交通與“長株潭3+5城市群”融合程度尚有提升空間。婁底市高速公路現狀布局規模、國省幹線等級規模、區域邊界對外公路等級、路況,對於長株潭都市區打造以長株潭為核心的1.5小時通勤圈的支撐效果尚有提升空間。
區域路網尚未完全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區域路網布局分布不均勻,公路等級結構亟需最佳化,農村公路通暢水平和網路化程度不足,導致各縣市區間的聯通效率,及景區、重要經濟節點和樞紐站場聯通水平無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這對於婁底市在長韶婁經濟走廊、滬昆高鐵經濟帶發展定位的著力點,及婁底市建設“一核一廊”市域經濟格局、“一體兩翼”城鎮空間結構的支撐效果仍有提升空間。
水運發展規模不足以支撐“一江一湖四水”高定位發展要求。區域內航道均為六、七級及等外航道,通航能力過低,並且有船水庫區航道和等外級航道通航疏於建設、疏浚和養護。隨著貨、客運量的增長,通航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航道及港口等級低、航行條件差、港口碼頭規模不足制約著婁底市水運高質量發展。
2.3.2綜合交通運輸輻射範圍、聯通時效性不夠
鐵路通道輻射範圍仍需提升。婁底市鐵路通道總體布局在西部、北部區域覆蓋不足,無法滿足婁底市未來發展的需要。城際鐵路聯通時效尚可加強,與部分城市尚未達到“長株潭3+5城市群”規劃打造“3、6、9”公共運輸通勤圈的要求。
航空樞紐聯通時效性不高。婁底市境內尚無航空樞紐,橋頭河通用機場和春田機場尚處於規劃階段;此外,婁底市與周邊機場的銜接效率不高,制約了婁底及周邊縣市的旅遊、商務、公務活動及貨運的發展。
2.3.3綜合交通供給模式無法匹配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綜合運輸通道分布不均衡。目前婁底市已形成“兩橫兩縱”綜合運輸通道,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區域,西部區域缺少縱向運輸通道。限制了婁底作為連線益陽和邵陽的中心樞紐作用,同時制約了婁底市旅遊、產業和商務的發展。
公交服務水平距離公交都市要求仍有差距。區域內大部分客運站場僅能完成車次周轉、車輛臨時停靠等單一功能,缺乏一站多用、經濟實用的功能,隨著城鎮的發展,這類簡易站場閒置率較高。此外,婁底市客運經營主體數量多、規模小,未能形成統一管理模式,服務質量難以保證,部分技術不達標的老舊、報廢客車及農用車等仍在從事客運工作,存在較大的乘車安全隱患。
貨運物流無法匹配持續增長的產業發展需求。婁底市現狀貨運結構總體呈現出“公路占比大、鐵水占比小”的特點,物流主體仍然保持“多而不大、大而不強”的結構,“小、散、亂、差”現象突出。此外,婁底市多式聯運發展不夠均衡,物流業與冷鏈物流、供應鏈物流等新業態融合程度不夠,信息化、智慧型化在行業的套用深度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區域物流體系“提質增效”工作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公路養護管理仍有提升空間。養護資金供需矛盾突出,隨著交通需求持續增長,建設規模已遠遠超出養護工程規模,但“重建輕養”現象廣泛存在。此外,工程成本上升、車購稅補助資金、成品油消費稅返還資金規模有限、融資平台缺失、地方財政支出落實困難等因素,導致資金缺口問題更加突出。養護技術與現代化養護要求差距大,公路養護工資待遇不高,缺乏對高素質專業人員吸引;街鎮、村和公路養護部門銜接不夠,缺乏專業技術培訓和知識。
2.3.4綜合交通運輸方式集約化轉變程度不夠
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偏低。行業信息資源協同共享水平不足,各單位根據本部門的業務需求分頭開展信息系統建設,建設時期、建設標準、建設架構各不相同,缺少統籌考慮、頂層規劃,存在著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等問題;部分業務領域缺少的信息系統。行業綜合分析能力不足,無法對行業趨勢進行科學的研判,難以輔助行業管理決策。行業綜合服務水平不足,不同的交通體系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交通運輸體系的組合效率整體不高。
綠色交通發展仍需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節能環保材料套用較少,節能與新能源運輸車輛裝備比例較低,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體系建設成效不明顯,未發揮綠色交通的引領作用。
安全應急工作有待完善。行業缺乏現代化綜合應急處置手段,難以高效下發處置指令、調動行業各類應急資源,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應急預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多方協調演練還有待加強。應急隊伍、裝備、物資建設以及調配有待加強,尚不能根據應急處置需求,快速統籌調配應急資源,資源的合理調配和利用還有待加強。
第三章  發展形勢與需求分析
3.1既有規劃解讀
3.1.1國家層面
(1)《交通運輸部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
交通運輸部2021年1月發布《交通運輸部關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了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當中的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指導意見》提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應當遵循“當好先行、服務人民、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系統觀念、安全發展”的原則,統籌發展和安全,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成果,把握節奏、最佳化結構,內提質效、外保全暢、內外連通,著力“強網路、建體系、抓創新、促開放、優治理”。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交通運輸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和基礎支撐。因此,圍繞上述目標,指導意見圍繞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保障循環安暢、降低循環成本五個方面提出了20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網路”,主要是完善綜合交通網路,擴大循環規模。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載能力,推動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路,推進綜合交通樞紐提檔升級,促進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穩定和拓展交通投資空間。
二是“建體系”,主要是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高循環效率。進一步最佳化運輸結構,推進交通物流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冷鏈物流、電商物流、農村物流、城市配送等專業物流服務能力,加快建設應急物資運輸保障體系。
三是“抓創新”,主要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增強循環動能。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培育交通運輸產業鏈優勢。
四是“促開放”,主要是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障循環安暢。建設面向全球的運輸服務網路,建立安全可靠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提高國際運輸應急處突能力。
五是“優治理”,主要是最佳化政府治理,降低循環成本。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推動行業治理高效能。
(2)《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國務院2021年2月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出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應當遵循“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立足國情、改革開放,最佳化結構、統籌融合,創新智慧、安全綠色”的原則,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一體化融合、創新驅動,打造一流設施、技術、管理、服務,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慧型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最佳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和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三個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主要圍繞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安全發展,推進智慧發展,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動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發揮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降低循環成本、保障循環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3)《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交通強國戰略研究》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交通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新時代做好交通工作的總抓手。
突出“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是《建設綱要》的一大亮點,這是基於當前交通運輸領域要“實現交通自身的現代化,更著眼於保障國家現代化”的具體要求。《建設綱要》提出打造“三張交通網”、“兩個交通圈”的核心著力點,“三張交通網”是指根據不同運輸方式功能定位和技術經濟特徵構建的綜合交通“三張網”。一是發達的快速網,主要由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組成,突出服務品質高、運行速度快等特點;二是完善的幹線網,主要由普速鐵路、普通國道、航道、油氣管道組成,具有運行效率高、服務能力強等特點;三是廣泛的基礎網,主要由普通省道、農村公路、支線鐵路、支線航道、通用航空組成,具有覆蓋空間大、通達程度深、惠及面廣等特點。
《建設綱要》還在交通裝備、運輸服務、科技創新、保障體系、綠色發展、人才隊伍等多個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為貫徹落實《建設綱要》的戰略部署,確定未來五年內婁底市交通運輸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本次規劃需明確“交通強國”戰略理念下婁底市的“十四五”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在綜合交通基礎網路建設、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交通科技與信息化水平、交通綠色化水平、軍民融合、交通樞紐及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水平、安全應急水平和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提出規劃建議。
(4)《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
國家公路網由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兩個路網層次構成,國道的實施對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廣泛、安全可靠的地區骨架路網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當前快速崛起的大眾自駕旅遊新需求,高等級公路的構建是“快進”交通網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規劃經過婁底市境內的國省高速公路有7條,基本情況如下:
縱向:
G55:縱貫婁底中部的二廣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境內連線常德、益陽、婁底、邵陽、永州等區域,婁底境內59公里。
G59:縱貫婁底西部的呼北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境內連線常德、張家界、湘西、益陽、婁底、邵陽等區域,婁底境內26公里。
S71:縱貫婁底東部的益婁衡高速公路,連線岳陽、益陽、長沙、婁底、衡陽區域,婁底境內里程42公里。
橫向:
S50:橫穿婁底中部的長韶婁高速公路,連線長沙、韶山、婁底等區域,婁底境內108公里。
G6022:滬昆高速公路複線,加強婁底與株洲、湘潭的經濟聯繫,婁底境內20公里。
S70:橫穿婁底南部的婁懷高速公路,加強湘西、湘中與長株潭地區及東南沿海的聯繫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持,完善我省幹線公路網,婁底境內149公里。
G60:縱貫婁底南部的滬昆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境內連線株洲、湘潭、婁底、邵陽、懷化等區域,婁底境內41公里。
規劃經過婁底市境內的普通國道有4條,基本情況如下:
G234:總里程98公里,南北向幹線公路,湖南省內連線益陽、婁底、衡陽、郴州等區域;婁底境內經過婁星區的杉山、城區、茶園、蛇形山和雙峰縣的走馬街、鎖石等鄉鎮。
G207:總里程70公里,南北向幹線公路,湖南省內連線常德、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區域;婁底市境內經過湄江風景區、漣源經開區和伏口、湄江、龍塘、六畝塘、三甲等鄉鎮。
G354:總里程168公里,東西向幹線公路,湖南省內連線長沙、湘潭、婁底、懷化和湘西等區域;婁底市境內經過婁底經開區、漣鋼組團,漣源市的斗笠山、石馬山、藍田、六畝塘,冷水江市的鐸山、岩口、金竹山、毛易、冷水江、同興,新化縣的桑梓、上梅、爐觀、西河、孟公、琅塘等鎮(街道)。
G320:總里程49公里,東西向幹線公路,湖南省內連線長沙、湘潭、婁底、邵陽和懷化等區域;婁底市境內經過雙峰縣的梓門橋、永豐、印塘和青樹坪等鄉鎮。
(5)《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
規劃高速鐵路網在上輪規劃“四縱四橫”主骨架基礎上,增加客流支撐、標準適宜、發展需要的高速鐵路,同時充分利用既有鐵路,形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線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速鐵路網。
“八縱”通道為: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銀)海通道、蘭(西)廣通道;“八橫”通道為: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在“八縱八橫”主通道的基礎上,規劃布局高速鐵路區域連線線,目的是進一步完善路網,擴大高速鐵路覆蓋。三是發展城際客運鐵路。在優先利用高速鐵路、普速鐵路開行城際列車服務城際功能的同時,規劃建設支撐和帶領新型城鎮化發展、有效連線大中城市與中心城鎮、服務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際客運鐵路。
普速鐵路網規劃重點圍繞擴大中西部路網覆蓋,完善東部網路布局,提升既有路網質量,推進周邊互聯互通。
一是形成區際快捷大能力通道。包含12條跨區域、多徑路、便捷化的大能力區際通道。二是面向“一帶一路”國際通道。從西北、西南、東北三個方向推進我國與周邊互聯互通,完善口岸配套設施,強化沿海港口後方通道。三是促進脫貧攻堅和國土開發鐵路。從擴大路網覆蓋面、完善進出西藏、新疆通道和促進沿邊開發開放等3個方面提出了一批規劃項目。四是強化鐵路集疏運系統。規劃建設地區開發性鐵路以及疏港型、園區型等支線鐵路,完善集疏運系統。
綜合交通樞紐是鐵路網的重要節點,為更好發揮鐵路網整體效能,配套點線能力,本次規劃修編按照“客內貨外”的原則,進一步最佳化鐵路客、貨運樞紐布局,形成系統配套、一體便捷、站城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客運換乘“零距離”、物流銜接“無縫化”、運輸服務“一體化”。
3.1.2省級層面
(1)《湖南省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
《湖南省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緊緊圍繞建設交通強國,深入踐行“四好”要求,全力實施“12345”工程,奮力推動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發展邁上新台階。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暢通高效、智慧綠色、安全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網路,基本建成“人悅其行、物暢其流”的現代綜合運輸服務網路,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規劃涉及婁底市的內容有:
高速公路:
加快建成續建項目:推進G59官莊至新化、G59新化至新寧(武岡)高速公路、S50龍琅高速建設。
擁堵路段擴容改造:重點推進G60滬昆高速擴容改造。
普通國省幹線:
暢骨架。①保障性建設任務。普通國道三級以上貫通:全面消除普通國道斷頭路,消除普通國道腳踏車道路段(路面寬小於6米);②重點建設任務。完善普通省道骨架網:優先實施“2縱2橫5射”大通道項目;便捷省際通道:重點實施銜接不順暢(技術等級差2級以上)、地方需求迫切、受限條件較少、前期工作進展較快的省際通道路段;繞城鎮擁堵路段擴容:有序實施一批現狀交通量達到設計交通量80%以上,最近一次完成升級改造滿8年(或最近一次完成大修滿5年)的普通國道擁堵路段及繞城鎮提級改造項目。
促融合。①保障性建設任務。推進高速互通高效銜接:高速公路收費站三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率達100%;②重點建設任務。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推進二級及以上公路100%連線已建/規劃機場、高鐵站、三等普鐵站、重要港口等多種運輸方式節點。
強支撐。①保障性建設任務。鄉鎮通三級路:全面推進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以城帶鄉,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農村的區域中心,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落地實施,“十四五”期間,實現鄉鎮通三級比例達90%以上;連通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省級以上產業園二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率達100%。②重點建設任務。連通國家級戰略布局點:有效支撐重要經濟節點發展,推進國家級戰略布局點互聯互通。
助強國。①重點建設任務。服務全域旅遊示範項目:結合《服務全域旅遊公路發展專題研究》成果,結合地市州需求,重點實施旅遊幹線公路三級以上提質改造工程。
農村公路:
到2025年,現有省級及以上旅遊資源點、農林牧漁鄉村特色產業點雙車道公路全覆蓋,基本實現三級以上公路鄉鄉通。打造便捷高效、人民滿意的農村公路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水運:
湘江水系航道:加快實施湘江永州至衡陽三級航道建設一期、二期,積極推進三期工程,研究推進長沙樞紐三線船閘建設工程,實現湘江高等級航道全線貫通。加大對湘江重要支流航道建設力度,穩步推進建設漣水全線1000噸級航道、淥水1000噸級航道至醴陵。
資水航道:積極推進史家洲航電樞紐前期研究,力爭“十四五”期開工建設。
運輸站場:
到2025年,全省普通客運站場布局更加完善、服務水平更加優質,等級客運站滿足縣市區發展需要,老舊站場提質改造基本完成;全省交通物流園區域發展相對均衡,布局更加合理,與產業配套建設明顯提升。鼓勵支持城市公共運輸場站發展,對綠色出行貢獻明顯;滿足農村客運城鄉一體化場站節點需求,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基本建成。
(2)《湖南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湖南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聚焦“三個高地”定位和“四新”使命,全面提升全省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支撐建成經濟強省、科教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健康湖南,形成綠色安全、宜居高質、集約高效、開放協調、魅力共享的錦繡瀟湘、大美湖南。
“山水綠屏、分類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築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突出自然生態,水土資源、人居環境三大保護主題,分類分級推動國土空間全域保護,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長廊”。
“一核三軸、多向開放”。做大做強做優長株潭都市圈核心增長極,深入推進一體化建設;依託京廣、滬昆、渝長廈等發展軸,推動長株潭、環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塊協同發展。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積極對接長三角、北部灣、成渝城市群,推進“三縱五橫四網一中心”的開放通道建設,引領中部綠色崛起新格局。
構建“一圈一群三軸多點”城鎮空間。以長株潭現代化都市圈為核心,“3+5”環長株潭城市群聯動發展,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節點,構建“一圈一群三軸多點”城鎮空間新格局。
一圈:長株潭現代化都市圈。
一群:“3+5”環長株潭城市群。
三軸:京廣、滬昆、渝長廈城鎮發展軸。
多點:岳陽、衡陽兩個副中心;常德、邵陽、張家界、益陽、郴州、永州、懷化、婁底、吉首等。
(3)《湖南省省道網規劃(修編)(2016-2030)》
《湖南省省道網規劃(修編)》是在國道網布局基礎上,加強省道網對重要城鎮、產業園區、旅遊景區、交通樞紐的覆蓋和連線,充分發揮其承上啟下的功能,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合優勢和整體效率。修編後的湖南省普通省道網由5條省會放射線、56條縱線、49條橫線和78條聯絡線組成,規劃總里程約2.34萬公里。普通國省道將確保省界縣市至少有一條普通幹線出口公路,實現相鄰縣市便捷連線,覆蓋全省所有省級重點鎮,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園區。
規劃經過婁底市境內的省道有19條,基本情況如下:
縱線:
S222:即韶山金藪—桂陽縣城,途經金藪、潭市、虞塘、中沙、沙塘、溪江、官埠、渣江、台源、衡陽縣城、譚子山、茅市、近尾洲、江河、常寧縣城、羅橋、蓮塘、歐陽海、敖泉、仁義、桂陽縣城,湖南境內跨越湘潭、婁底、衡陽、郴州,全程354公里。
S226:即湘鄉棋梓—祁東風石堰,途經棋梓、毛田、萬寶、新禾、荷塘、塘灣、廉橋、流澤、沙石、火廠坪、佘田橋、靈官殿、石株橋、馬杜橋、風石堰,全程179公里。
S227:即雙峰洪山殿—嘉禾縣城,途經洪山殿、甘棠、三塘鋪、青樹坪、團山、楊橋、佘田橋、簡家隴、步雲橋、磚塘、文明鋪、大村甸、祁陽縣城、七里橋、潘市、八寶、金洞、小金洞、曬北灘、門樓下、新田縣城、新圩、嘉禾縣城,全程361公里。
S232:漣源楊市—邵陽羅市,途經楊市、茅塘、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雀塘、高崇山、渡頭橋、板橋、羅市,全程87公里。
S235:即新化田坪—邵陽茶元頭,途經田坪、溫塘、礦山、冷水江、潘橋、禾青、三尖、龍溪鋪、大新、嚴塘、茶元頭,全程111公里。
S236:即安化龍塘—零陵區,途經龍塘、江南、洞市、圳上、白溪、油溪、新化縣城、石衝口、龍溪鋪、巨口鋪、新田鋪、邵陽市區、羅市、谷洲、下花橋、五峰鋪、南鎮、花橋街、坪塘、蘆洪市、永州市區、嵐角山、零陵,全程364公里。
S240:即新化天門—常寧,途經天門、文田、槎溪、羅洪、高坪、岩口、灘頭、周旺、小溪市、下花橋、蔣家橋、步雲橋、官家嘴、黃土鋪、白地市、靈官、過水坪、歸陽、河州、新洲、常寧,全程227公里。
S242:即新化文田—東安井頭圩,途經文田、水車、金石橋、羊古坳、七江、六都寨、荷香橋、石門、隆回、雙牌、蔡橋、金稱市、唐田市、新圩江、蘆洪市、鹿馬橋、端橋鋪、井頭圩,全程258公里。
橫線:
S320:即新化榮華—鳳凰山江,途經榮華、琅塘、金鳳、兩江、油洋、橋江、舒溶溪、譚家場、伍家灣、修溪、辰谿縣城、浦市、達嵐、合水、興隆場、木江坪、官莊、鳳凰、千工坪、山江,全程278公里。
S322:即安化梅城—懷化市區,途經梅城、樂安、吉慶、曹家、新化縣城西、科頭、洋溪、槎溪、峽山、鴨田、金石橋、小沙江、龍莊灣、大華、龍潭、黃茅圓北、活水、鐵坡、新路河、袁家、新建、楊村、懷化市,全程256公里。
S323:即湘鄉翻江—安化渠江,途經翻江、壺天、小碧、橋頭河、古塘、田坪、吉慶、白溪、榮華、渠江,全程165公里。
S326:即瀏陽文家市(省界)—婁底橋頭河,途經澄潭江、金剛、楊花、棖沖、普跡、鎮頭、跳馬、暮雲、道林、花明樓、東湖塘、南田坪、資福、偕樂橋、楓木橋、龍田、七星街、橋頭河、渡頭塘、斗笠山、楓坪、白馬、潭溪、坪上、岩口,全程414公里。
S328:即湘鄉城區—新化圳上,途經湘鄉、青山橋、龍田、高明、青塘鋪、梅城、樂安、圳上,全程126公里。
S331:即株洲磚橋—冷水江礦山,途經磚橋、平山、馬家堰、白石、花石、青山橋、長青、白果、新橋、荷葉、井字、沙塘、雙峰縣城、走馬街、荷塘、楊市、楓坪、石馬、鐸山、渣渡、礦山,全程216公里。
S333:茶陵火田—祁東蔣家橋,途經花門鎮,全程146.393公里。
聯絡線:
S543:即漣源伏口—婁底小碧,途經伏口、七星街、雙江、小碧,全程38公里。
S544:即新化縣城北—漵浦崗東,途經崗東、奉家、文田、爐觀,全程92公里。
S546:即雙峰荷葉—花門,途經荷葉、石牛、鎖石、花門,全程57公里。
S547:即新化科頭—新邵迎光,途經科頭、維山、迎光,全程28公里。
(4)《湖南省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
《湖南省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為:大力推進公交城市建設,建成國家公交都市3~4個;力爭完成5~6個高鐵站場的擴建,綜合客運交通樞紐站力爭達到14個;綠色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包括步行交通、腳踏車交通、常規公共運輸和軌道交通的綠色交通體系;交通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全行業核心業務實現信息化,大幅提高工程科研成果的推廣使用率,智慧型交通基本普及。
規劃中提到與婁底市相關的城市交通建設重大項目有2個鐵路客運站,2個鐵路貨運站,2處公路客運站,3處貨運碼頭。
3.1.3市級層面
(1)《婁底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
根據《婁底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婁底市的城市性質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長株潭城市群承東啟西的中心城市、綠色宜居旅遊城。婁底市城市總體空間布局將在“一核、一區、四組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中心、三片區(中心城區、城北片區、城西片區、城南片區)”。至2020年,規劃婁底城市人口規模發展到8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發展到85平方公里。2016年,婁底市委明確提出要將中心城區打造成“山水相融、宜居宜業、眾人嚮往的現代化城市”。
圍繞城市“擴容提質、北擴南移”發展戰略,未來婁底市將在“一核、一區、四組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中心、三片區”格局,人口規模將達100萬人以上,城市建設用地將達120平方公里以上。
(2)《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2016-2030)》
《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2016-2030)》提出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家幹線鐵路、普通幹線公路、航空和水運為主體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形成安全便捷、外聯內通、暢通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幅提升綜合交通線網承載能力和綜合運輸服務水平,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與周邊城市協調發展、市域內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化並提升婁底市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保障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建設“山水相融、宜居宜業、令人嚮往的現代化城市”。
婁底市將規劃“兩橫三縱”對外綜合運輸通道。這些通道將有利於婁底市更便捷銜接長三角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中部城市群、珠三角地區,在省內更緊密對接長株潭地區、聯繫湘西湘南地區,推動婁底市主動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與周邊地區協調發展。“兩橫”分別是滬昆運輸通道(東西向主通道)和長婁懷運輸通道(東西向輔助通道),“三縱”分別是二廣運輸通道(南北向主通道)、益婁衡運輸通道(南北向輔助通道)和呼北運輸通道(南北向輔助通道)。婁底市高速鐵路規劃為構建呼南高鐵,該路線屬於《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橫八縱高速鐵路主通道”中的“第五縱”——呼南通道(以下稱“呼南高鐵”),走向為呼和浩特—太原—鄭州—襄陽—常德—永州—南寧,連線華北、中原、華中、華南地區,貫通呼包鄂榆、山西中部、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等城市群。在湖南境內經過常德、婁底、永州等地市。普速鐵路規劃為安張衡鐵路,該路線屬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中“兩環四橫五縱”交通主通道的“五縱”之一。安張衡鐵路起於陝西安康市,經張家界至衡陽市,是西北地區聯繫華南地區的重要快速鐵路通道。該鐵路建成後有利於完善我國中西部鐵路網路布局、促進沿線地區特別是武陵山片區經濟社會發展。
根據《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2014年調整),婁底將構建婁底至湘潭、婁底至衡陽兩條城際鐵路,規劃線路服務婁底、湘潭、衡陽三市及城市重點景區間的聯繫。
此外,婁底市內規劃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該線路改造婁底市區內既有婁邵鐵路老線,形成連線婁底火車站與婁底南站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承擔市區內南北向公共運輸出行,同時兼具城市景觀帶功能。
道路方面,規劃婁底市國省高速路網形成“四縱二橫”布局結構。“四縱”分別是:S71益婁衡高速公路、G55二廣高速公路、G59呼北高速公路、G60滬昆高速公路。“二橫”分別是:S50長韶婁高速公路和龍琅高速公路、G6022滬昆高速複線和S70婁懷高速公路組成。婁底市普通幹線公路的布局方案為“四橫十縱十一聯”,規劃路網規模約1810公里,規劃技術等級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
(3)《婁底市工業轉型升級中長期規劃(2014-2025)》
《婁底市工業轉型升級中長期規劃(2014-2025)》明確提出婁底工業發展的中心任務是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加快發展中調結構轉方式。工業發展具體分為夯實基礎(2014-2015年)、加速轉型(2016-2020年)和跨越發展(2021-2025年)三個階段。到2025年,婁底市基本建立起“結構合理、優勢明顯、層次分明、支撐有力、梯次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未來,婁底市將著力實施五方面舉措:①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對於鋼鐵產業,穩定發展傳統鋼鐵產業,大力發展薄板深加工和鋼結構產業,加快發展不鏽鋼產業,提高鋼鐵輔助產業的本地配套率;對於能源產業,調整最佳化煤炭產業,穩定發展火電,有序開發水力發電,大力發展新能源;對於建材產業,提升發展乾法水泥,加快發展新型建材;對於有色產業,穩定發展銻業,選擇性發展鉛鋅、鋁銅、鈷鎳鎢釩等有色產業;對於化工產業,穩步發展化肥產業,擇機發展煤化工產業。②加快發展成長性新興產業:對於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製造,選擇性發展特種汽車與電動汽車產業;對於特色裝備製造產業,穩步發展工程機械,加快發展農業機械,調整發展煤炭機械,大力發展電取暖家具,選擇性發展電氣設備,積極發展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製造;對於新材料產業,突出發展新金屬材料,加快發展先進儲能材料,壯大發展特種陶瓷材料;對於食品醫藥產業,加快發展食品產業,大力發展醫藥產業;對於電子信息產業,優先發展新型元器件,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終端設備及裝備,加快發展通信產業。③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高端智慧型裝備、網際網路、應急等未來產業。④培育發展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⑤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因地制宜推動多類型產業轉移,加強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的區域聯動。
婁底市規劃工業空間布局為“一軸雙核兩板塊,四心多園區”,形成“軸帶引領,核心驅動,園區聯動”的發展格局。“一軸”即沿婁底大道的產業發展軸,著力打造婁新現代製造業走廊和婁雙高附加值兩型產業走廊;“雙核”即以婁底市中心城區為主的東部主核心和以冷水江市為主的西部亞核心;“兩板塊”即婁漣雙經濟板塊、冷新經濟板塊;“四心”即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新化縣;多園區即婁底經開區、雙峰經開區、冷水江經開區、漣源經開區和新化經開區,及婁星集中區和萬寶新區及鄉鎮園區。
(4)《婁底市交通促進旅遊發展專項規劃(2018-2030)》
《婁底市交通促進旅遊發展專項規劃(2018-2030)》提出依託綜合交通的完善和建設,充分發揮現有及規劃中的各類交通條件優勢,進一步完善婁底市域旅遊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以城鎮、高鐵站等為旅遊交通集散樞紐,構建各交通方式無縫銜接、無障礙的綠色高效旅遊交通體系,建立市域內各個旅遊景區之間的直達連線服務,提升旅遊交通服務的功能和檔次,實現市外客流便捷到達,市內客流集散與核心景區的良性互動,形成內外通暢、銜接高效的旅遊交通網路。
“快進”旅遊交通方面,新增部分快速對外通道,加強旅遊資源對外聯繫,重點構建以春田機場和橋頭河通用機場為主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的“90分鐘航空旅遊圈”,以滬昆高鐵、呼南高鐵、安張衡鐵路、婁底—湘潭城際鐵路、滬昆鐵路和大湛鐵路為主覆蓋鄰近省份的“120分鐘高鐵旅遊圈”,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長株潭地區以及婁底周邊縣市的“60分鐘高速公路旅遊圈”,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形成旅遊資源對外聯動、協調發展的格局。
旅遊幹線公路方面,重點依託現有國道、省道和規劃的國道省道公路,加強與機場、高鐵站等對外交通方式的連線,加快重點景區的互聯互通,強化鄰近景區之間的聯繫,形成高效順暢的旅遊幹線網路,為婁底市提供全方位、無縫的旅遊服務。
通景公路方面,加快遊客在婁底旅遊景區間的迅速轉移,提升婁底旅遊交通服務質量,在綜合考慮各旅遊景點發展的基礎上,以婁底市旅遊幹線網路為主脈形成微循環網狀末端通景公路網路。
(5)《旅遊總體規劃(2005-2020)》
《婁底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提出未來婁底市旅遊空間組織和總體布局為“一軸一心”、“東西兩翼”,歸納出來婁底市主要旅遊軸線為“一橫兩縱”。“一橫”指東起曾國藩故居旅遊區,依託湘黔鐵路、滬昆高速公路、婁新高速,西止新化紫鵲界秦人梯田和奉家山秦人村旅遊區,覆蓋了1個地級市和4個縣級中心城市,串聯了中心城區和近郊休閒、宗教、岩溶景觀旅遊區和西南部梅山文化、名洞、名礦旅遊區。“兩縱”分別為中心城區和近郊休閒旅遊區——南部邊界山水旅遊區、北部山、林、洞、湖綜合旅遊區——西部傳統耕讀文化游賞區。
3.2交通運輸發展趨勢
“十四五”時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時期,是交通運輸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落實交通強國戰略,開啟全面建設婁底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起步時期,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轉型升級。未來,隨著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全面成網覆蓋已基本實現,婁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加快構建的同時,發展重心將由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產業的投融資、建設逐步轉向龐大交通資產的精細化運維、管理,並致力於提供高效的運輸產品和優質的綜合運輸服務。婁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逐步從規模擴展轉換為質量升級,在不斷夯實交通投資建造和資產管理能力的同時,積極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產業的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升級,將重點依託網際網路、雲計算、無人駕駛、大數據、人工智慧、泛在網路等新技術手段,實現新興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與傳統交通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傳統交通運輸體系將被由網路主導的“建(設)管(理)養(護)服(務)”升級版綜合交通服務系統所顛覆,實現泛在感知、開放互聯、實時傳輸、深度挖掘的智慧交通服務。
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未來,交通運輸一體化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交通各子系統之間以及與外部因素的高度協調,區域結構、方式結構、組織結構將逐步最佳化,將實現物理和邏輯上的緊密連線和一體化,實現運輸過程的無縫和連續化。婁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不斷調整最佳化,通道內各運輸方式、模式間的協同效率,樞紐節點各方式、模式間的銜接水平將實現快速提升。面向旅客和貨物的全程運輸將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客運聯程運輸和貨物多式聯運等服務一體化模式將逐步成為主流,突出體現在信息“一張網”、出行“一張票”、公交“一張卡”等方面。同時,長株潭城市群將實現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一體化發展,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將進一步擴大,城市群內城際快速交通網加快建設、對外運輸通道逐步完善,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交通運輸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未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旅客對出行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性提出更高要求,逐步由“走得了”向“走得好”、“便捷化”、“自由化”發展,各種活動交往、探親訪友、休閒旅遊等出行持續增加;區域一體化及城市群、都市圈加速發展,使城際產業分工、資源配置、人文交流等各種聯繫更加緊密,城際商務、通勤等交通出行將進入快速增長期。旅客對出行中舒適度、美感、文化體驗的需求不斷增加,交通需求將逐步由單一的位移需求向多重生活服務體驗需求轉變,交通運輸將與旅遊、餐飲、酒店等產業逐漸融合,形成經濟新業態。貨運方面,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升級、外貿格局調整等因素疊加,將促使貨運強度明顯下降、貨運規模增長逐步趨緩;準時性、低貨損、高頻次、小批量、個性化等新興物流服務需求高速增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多式聯運發展需求明顯增加,貨運一體化水平將成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標誌。
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加快向集約化轉變。未來,交通運輸公共設施建設將更加注重功能集約性、經濟實用性和環境友好性,運輸服務發展將更加突出公共客運導向和貨運結構最佳化,發展動力將更多依靠改革和創新,交通運輸轉型發展取得實效。交通運輸將把交通信息化、綠色發展和安全應急等作為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突破口,更加注重科技進步與信息化建設,更加注重交通運輸安全,更加注重發展公共運輸,更加注重運輸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更加重視交通發展對人們交通行為和消費觀念的影響,在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綠色交通等領域取得實效,打造交通運輸行業升級版,實現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向集約化轉變,推動由傳統運輸業向現代交通運輸業的轉型,邁入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新一輪科技革命將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技術、交通服務、交通管理重大變革。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套用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城市出行的結構與模式,特別是物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城市大腦等新一代技術的推廣將必然引領未來智慧型交通的發展方向,加速交通智慧化進程。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通信等新技術對客貨運模式產生全面的影響。共享移動性、汽車電氣化、自動駕駛、新型公共運輸、可再生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物聯網將成為未來15-30年幾大發展趨勢,將為婁底交通運輸服務提供持續動力。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以及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共享經濟將網際網路技術、傳統製造、金融、支付等領域進行了融合,技術、資本、商業力量聚合,再加上新一代用戶出行偏好及消費需求的升級,使得傳統的交通行業處在一個嶄新的環境,智慧化的交通變革亦在全面加速,交通行業邁入全新的時代。
3.3交通需求分析
3.3.1需求分析思路
交通需求分析首先從城市未來年份的經濟、人口、就業崗位等方面入手,充分把握人口、產業以及交通出行行為等各子系統互動作用所形成的動態系統。其次在現有的居民出行調查基礎上,合理分析和預測未來年份的居民出行行為,預測未來年份的出行需求。
交通運輸需求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互為因果關係,通過對婁底市社會經濟活動的變化規律分析,獲得其與交通運輸發展的聯繫,準確把握交通需求增長規律。本規劃採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通過歷年來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與相互聯繫,在分析“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預測未來五年的綜合交通運輸需求總量,科學研判各交通運輸方式分擔的交通運輸量。
“十四五”時期,將是婁底市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產業持續轉型發展,經濟社會將全面健康發展,全社會客貨運輸量將穩步增長。隨著婁底市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長株潭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的穩步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將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行方式的選擇將更為豐富,人均出行次數將逐步增多,出行範圍也會逐步向外延伸,對外交流、城鄉交流的需求都將快速增長,客運總量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婁底市作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戰略儲備基地,未來一段時期將處於產業加速轉型、跨越發展階段,通過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推進工業“四轉三化”,構建現代新型工業體系。隨著鋼鐵、能源、建材、有色、化工等傳統支柱產業的改造及提升,汽車及零部件、特色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成長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產業的主要產品的運輸量將較快增長。同時,婁底為農業大市,隨著農產品產量的增加,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作物及其加工產品的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
旅客運輸需求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總數影響,貨物運輸需求主要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關。因此根據婁底市客運量與人均GDP和人口總數、貨運量與GDP的相關關係,通過回歸分析、強度指標和彈性係數等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分析預測未來婁底市客貨運輸需求總量。
(1)回歸分析法
報告採用線性回歸、修正冪函式模型進行分析,具體回歸關係式如下:
線性模型:                          (1)
修正冪函式:                       (2)
對數函式:                       (3)
(2)強度指標法
強度指標法是採用社會經濟指標體系中的易測指標,分析現狀每單位指標產生的運輸量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從而得到將來發生的運輸量的一種方法。
常用的強度指標有:
——每人產生的運輸量;
——單位GDP產生的運輸量;
——各種用地單位面積產生的運輸量;
——其他社會經濟指標產生的運輸量(如單位工農業產量發生的運輸量、商品銷售額發生的運輸量)。
(3)彈性係數法
彈性係數法是從整體上把握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彈性係數的定義為:
3.3.2交通需求預測
(1)綜合運輸需求發展狀況
婁底市歷年綜合運輸及機車動車保有量發展狀況如表3.2所示。
由於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婁底市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及民用汽車保有量發生重大變化。為了確保婁底市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及民用汽車保有量預測的科學性,因此本規劃採用2009-2019年的數據作為預測基礎。
從綜合運輸的結構上看,婁底市公路運輸占絕對主導地位。隨著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2009-2019年,婁底市民用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為13.31%,並且隨著高鐵的開通,婁底市公路運輸在客運方面,從2009-2019年,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分別為-6.49%和-5.24%。而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地區產業布局的協調和協作,催生了大量的貨運需求,引起貨運量的迅猛增加。從2009-2019年,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年均增長分別為6.99%和9.92%。而水路運輸不管是貨運還是客運都保持6%-8%的增長量。
(2)“十四五”綜合運輸需求與機動車保有量發展預測
綜合區域公路運輸發展形勢,在分析歷年公路和水運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報告綜合採用回歸分析法和專家經驗法,預測出婁底市未來特徵年公路和水運運輸量,如表3.3所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於快速化、舒適性等出行需求增多,具有快速、準點、舒適度高等優勢的高鐵、航空客運量將快速增長;這同時也直接影響了高鐵沿線的公路客運量;受高鐵開通運營的影響,其沿線客運量將轉至鐵路,且隨著民用小汽車的增加,迫使公路客運的優勢範圍將相應調整,因而公路客運量將緩慢降低。在水上休閒需求的增加、以及渡改橋等雙重影響下,未來水上客運量將緩慢增長。因此,在旅客運輸結構中,公路仍將占主導地位,但所占比重將有所降低。
隨著婁底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貨運量逐年增加。公路運輸適合於小批量、較高附加值等貨物,同時也是鐵路、航空、水運的重要集疏運方式。水上貨運量主要為資江、漣水河沿線的大宗貨物運輸量,隨著內河航道的改造和疏通,水上貨運需求將有所提高。因此,未來婁底市的貨物運輸結構中,公路運輸需求持續增加,水上貨運量較小,但其運輸需求將有所提高。
第四章  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4.1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統籌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部署,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打造“雙引擎”、建設“四個城市”總體目標,圍繞湖南省“四好”交通發展理念,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奮力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4.2基本原則
本規劃堅持以下各項原則,處理好行業與全局、需要與可能、近期與遠期的關係。
搶抓機遇,適度超前。搶抓“十四五”時期國家、省市重大發展戰略為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立足於婁底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交通運輸發展需求,適度超前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提升整體水平,發揮好交通先行引領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先行保障。
統籌融合,提升效能。著重強化交通運輸行業各類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提升運輸效率與一體化服務水平,同時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加強交通運輸與其他相關行業的統籌協調發展。
主動適應,綠色發展。加強與城鄉發展、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類規劃的有效銜接,主動適應土地、環境等因素的剛性約束,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創新驅動核心地位,通過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供給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交通運輸朝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轉型升級。
市場導向,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同時根據有關資源要素的保障能力,科學合理制定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打贏三大攻堅戰的要求,嚴控政府性債務風險,以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推動政策、管理、服務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
4.3戰略導向
4.3.1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提升對外開放程度
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大局,加快推進“交通強國”戰略,重點推進實施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中部地區崛起、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要求婁底完善對外運輸通道布局,努力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構建大交通格局。
積極推進“交通強國”戰略,轉變交通運輸發展定位。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交通運輸發展將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交通運輸投資回報率降低、債務風險加大等壓力進一步凸顯,資金、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投入的驅動力逐步減弱,過去以低成本要素、大規模投入和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粗放型高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交通運輸發展面臨著土地、資源、環境等剛性約束和一系列挑戰。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亟需通過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動能新空間,加快推動由建設為主向服務為主轉型,加快推動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轉型,實現從規模擴張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發展轉變。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轉變,核心是由“支撐引導”向“全面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婁底市的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也先後經歷了“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等發展階段。而在新時代,交通運輸將進入“適度超前”進而“引領發展”。婁底市交通運輸需要更加注重科技進步與信息化建設,更加注重交通運輸安全,更加注重發展公共運輸,更加注重運輸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與資源環境的協調,顯著增強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優勢,進而全面引領婁底市經濟社會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轉變,加強國際貿易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婁底市應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推動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加強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婁底市的區位優勢和地區產業特色,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格局,促進婁底與國內、國際的貿易合作,提升婁底市物流發展地位,將婁底推向世界,也將世界帶入婁底,推進婁底國際化發展。
“長江經濟帶”戰略進一步深化國家對外開放格局,要求內陸地區依託長江中游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開放型經濟高地。婁底市需發揮湖南省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依靠其區位優勢和港口優勢,進一步加快臨港園區建設,著力打造以“公鐵水”多式聯運為基礎,內河水運、臨港產業、生態城市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臨港新經濟模式。
“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讓“中三角”區域成為新一輪開發重點。“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將長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的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國家發展戰略有利於提升湖南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婁底市作為湖南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打造重要腹地和內陸開放的新高地,迎來社會發展新紀元。
推進“鄉村振興”、“四好農村路”發展戰略,堅持“安全、集約、協調、綠色”思路,加快縮小城鄉服務差距,逐步改造發揮集散作用的農村公路,逐步滿足婁底市域內居民出行和貨物運輸需求。提供便捷旅客出行服務,以公共運輸服務為導向,合理規劃公路客運站場,逐步最佳化現有客運班線,加快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踐行“四好”理念,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和運營,深化城鄉融合,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基礎。
“大交通”格局要求婁底市以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推動政策、管理、服務和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對交通運輸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提供交通公共服務、市場監督和引導行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主導作用,有效激發交通創新能力,保持較強的交通軟實力,全面增強交通治理能力。
4.3.2加快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發表重要講話,圍繞打造“三高四新”戰略落實落地,不斷提升各項工作質量水平,支撐湖南省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三高四新”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湖南作出的科學指引,錨定了湖南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定位,體現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要求。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將進一步集聚和放大湖南在先進制造業、科教、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比較優勢,催生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新動能,這就要求婁底市做到更開放、更均衡、更靈活和更高質量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要求將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立足“一帶一部”,推動中部崛起與區域協同發展的融合區;連線湘粵港澳,探索服務貿易新規則的試驗區;擴大產業開放,主動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引領區;促進綠色發展,建立開放式兩型社會的示範區。這賦予了婁底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將婁底推向了全新的開放前沿。要求婁底充分利用建設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契機,強化政策集成,加強協調聯動,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開拓交通物流發展空間、提升跨國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快物流業國際化發展,加強與國際商貿往來、深化產業和物流合作,推動婁底市開放型經濟發展。
長株潭“3+5”城市群戰略要求婁底充分發揮東毗湘潭、衡陽,南接邵陽,西鄰懷化,北倚長沙、益陽的區位優勢,主動向東對接融入“3+5”城市群,積極協調大湘西城市組團,構建有效銜接、暢通高效、信息共享的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路,著力將婁底打造成為“3+5”城市群面向湘西、大西南的湘中核心交通樞紐,建設兼具能源工業與旅遊休閒特色的城市,提高婁底市對長株潭的原材料及農產品供應與旅遊休閒的吸引力,加強與大湘西旅遊開發的緊密協作。這對婁底市交通運輸提出新的要求:一是構建快速綜合運輸通道,縮短與周邊區域時空距離。打造綜合交通樞紐,以建設快捷出行為導向,加強高速鐵路站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零距離銜接,逐步建成並完善面向婁底及周邊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二是加強港口資源整合,推進港口經營一體化發展,發展港口保稅物流,提高婁底港對於岳陽港、長株潭組合港的補充功能,支撐湖南建立功能明確、層次分明的港口體系。三是建設區域性物流園區,以建設湖南省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為導向,依託資源和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婁底交通區位優勢,逐步建成一批輻射湘中、湘西地區的物流園區。四是打造快速安全舒適的全域旅遊交通網路,不斷提升旅遊吸引力。構建景區的快速進出通道,服務區域旅遊線路組織;最佳化景區的集散及慢游道路,提高景區交通可達性和便捷性;改善並提高通達景區的旅遊公共客運服務能力,增強旅遊服務品質。五是塑造品質化交通系統,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門戶。
4.3.3堅定不移實施城市發展戰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婁底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產教融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文明幸福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要求婁底市以湖南中部(株洲—婁底—湘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為抓手,深度對接中國(湖南)自貿區建設,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提供高效貨物運輸服務,以提升市場服務為主,加強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建設物流園區(貨運站場),引導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方式,不斷提高貨物運輸效率。暢通城市交通主動脈,加強城市快速路及主幹路規劃建設,打通斷頭路,支撐城市空間構建新格局;提升城市交通品質,明晰路網層次,建立結構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統;改造道路交叉口及道路兩側細節,提升城市路網運行水平;打造城市交通特色,構建城市綠色交通走廊;最佳化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建立公共運輸體系,合理引導小汽車擁有與使用,支撐城市交通綠色可持續發展;最佳化城市交通管理,通過採用“網際網路+交通”新技術,建立精細化和智慧型化的交通管理體系,支持城市交通智慧發展。
4.4發展定位
充分發揮婁底區位和交通優勢,主動對接國、省重大發展戰略,強化交通對外連結能力,支撐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建設;提升交通組織能力,構建高效運輸網路,引導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提高城市交通服務能力,打造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出行服務質量和環境品質。“十四五”時期,婁底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發展定位為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體為:
“長株潭3+5城市群”面向湘西、大西南的區域性核心交通樞紐:充分發揮婁底位於湖南省地理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加強交通樞紐節點建設,以高速公路網、鐵路網、骨幹航道網、航空運輸網,打造“公鐵水空”齊備的現代綜合性交通樞紐,推動婁底成為長株潭向西輻射帶動湘中地區、進而帶動湘西南地區發展的重要交通樞紐,為加快打造長株潭都市圈協作區貢獻婁底力量。
支撐婁底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重要依託:依託婁底市處於“潭婁邵懷經濟走廊”、長株潭—婁底功能帶和湖南省“環長株潭城市群”的“一核、兩圈、三軸、四帶、五心”中的外圍圈等交通走廊的交通優勢,加快建設與婁底市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通道+樞紐+網路”多層級物流運行體系,支撐婁底市創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實現人流、物流、要素流等融合聯通流動,將婁底市打造為最年輕、最具發展潛力的生產服務型國家交通物流樞紐城市。
實現“先進制造業強市、產教融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文明幸福城市”戰略定位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好交通運輸的先導作用,最佳化交通與生產力布局、空間布局匹配程度,支撐婁底市鋼鐵、工程機械等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產業轉型和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交通樞紐,以提升婁底市的宜居、旅遊、休閒品質,支撐婁底市建設“山水相融、宜居宜業、令人嚮往的現代化城市”。
4.5發展目標
4.5.1發展目標
到“十四五”末,基本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家幹線鐵路、普通幹線公路和鐵路為主體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發展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網,綜合交通線網承載能力和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智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與周邊城市協調發展、市域內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化並提升婁底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人民對交通滿意度明顯提高。
(1)建設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幹線路網高效通達。基本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網路化的道路交通大路網。國省高速公路形成“三縱三橫”的路網布局,力爭通車裡程達到438.2公里。幹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新改建幹線公路985公里,到2025年,形成“九縱三橫”的國省幹線路網骨架。普通國省道全面提質加快,重點消除普通國道腳踏車道路段,二級比例達到100%,普通國道過城鎮路段瓶頸制約有效緩解;二級以上幹線公路與多種運輸方式節點、國家級戰略布局點、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的連通比例達95%,三級及以上旅遊幹線占比達95%,實現道路等級與運輸需求相匹配。
——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聯通城鄉、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公路網。重點支持鄉鎮通三級公路、旅遊路、資源產業路等農村公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總里程2134公里,全面提升農村公路路網等級,農村公路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占比達到75%,“路長制”覆蓋率達到100%,縣鄉村道安全隱患治理率達到100%;提高鄉鎮和主要經濟節點對外交通服務能力,推進鄉鎮通三級公路覆蓋率85%以上。
——水路運輸通達順暢。形成與長江幹線有機銜接的水運網路。婁底市港口與主要貨運專業碼頭布局更加完善,碼頭設施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內河航道治理加強,四級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60公里,以資水、漣水幹流航道為骨幹,通江達海、乾支銜接的航道體系形成,新增千噸級以上泊位35個。航道通航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對區域內中心城市、主要經濟區、重要礦區、重點旅遊景區、綜合交通樞紐以及長江幹線等周邊航區的有效溝通。
——樞紐建設多層級一體化。構建以婁底中心城區為主樞紐、冷新為次樞紐的內暢外聯的多層次綜合交通體系,與周邊城市的交通有效銜接加強,對內深度拓展與融合中心城區發展空間,中心城區的規模與影響力提升,內部城鎮體系構建加快完善,區域交通輻射能力加強。
(2)形成高效綜合運輸服務體系
——公共運輸便捷舒適。依託樞紐構築功能層次清晰、服務多樣、換乘便利的客運體系,為旅客出行提供高質量的客運服務;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以一體化運輸為抓手,以滿足多元化客運需求為導向,構建由城際快速客運、城市公共客運、城鄉公交一體化客運和旅遊客運等組成的多層次公共客運網路體系。
——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在試點的基礎上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輻射力的物流中心,能基本保證物流作業需求的現代物流服務設施;實現各種運輸方式有機融合,運輸效率持續提升;構建“高效快貨物流圈”,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郵政、快遞渠道基本實現建制村電商配送服務全覆蓋;建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數據交換平台,基本形成物流信息平台;培育一批能提供具有較高質量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建立具備一定市場競爭能力、物流服務能力的現代物流網路體系。
——公路養護提質增效。高速公路優等路率達到95%以上。橋樑技術狀況更穩定,一、二類橋隧比例達到98%以上,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當年處治率達到100%。普通國省道MQI、PQI達到85以上,優良路率達到85%以上,一、二類橋樑比例90%以上,現有四、五類橋樑(隧道)改造加固率100%,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當年處治率100%,大、中修比例達到每年5%以上,標誌標線完好率達到95%以上,沿線設施完好率達到85%以上。農村公路中等及以上占比不低於75%,“路長制”覆蓋率100%,列養率達到100%,縣鄉村道安全隱患治理率100%,新發現危橋、病隧處置率100%。
(3)行業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智慧型套用領域拓寬。建成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行協調與應急中心(TOOC)的指揮中心,建設成為行業內權威、全面、實時的市級交通行業數據資源中心、協調指揮中心,充分發揮指揮中心的套用效能及作用,實現湖南省、縣級市數據資源的交換與共享。深度融合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智慧基礎設施網路化、立體化運營管理,實現交通運輸行業向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轉型,提升交通運輸管理效率,加強行業治理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客貨運輸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引領全市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普通幹線公路重要節點實時運行監測覆蓋率90%以上、路網運行實時信息可查詢率達90%、出行信息服務覆蓋率達80%以上。
——綠色交通集約循環。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100%,新增綠色能源公車輛不低於100%。公路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CO2排放下降率3.2%,水路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CO2排放下降率2.8%。大力發展以節約資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護環境為核心的綠色循環低碳養護技術,推動建立政產學研用的綠色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綠色技術套用。
——安全應急高效有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持續下降。確保道路運輸、水路運輸、工程建設等領域安全生產死亡人數不高於“十三五”水平。確保“兩客一危”車輛主動防範系統安裝率、部省級掛牌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率、安全生產監管幹部輪訓覆蓋率、辨識確定的安全生產風險源管控率、規定企業安責險參保率等指標達到100%。力爭實現水上搜救成功率明顯提升,內河重要航段45分鐘到達率和高速公路車輛救援40分鐘達到率不低於90%。
4.5.2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既是評價體系,也是引導體系。合理制定婁底市“十四五”期間規劃目標評價指標,是為了評估婁底市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完成程度和建設水平,也是引導婁底市交通建設的著力點,指明“十四五”期間交通建設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既能避免交通體系建設的盲目性和野蠻生長,也能避免交通建設停滯不前。
本著科學性、引領性和可比性原則,制定婁底市“十四五”期間綜合交通發展主要指標體系,其中,目標層為“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智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婁底打造成為區域中心幸福城市”,準則層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智慧”,指標體系應根據婁底市交通運輸發展實際,圍繞目標層,在準則層下合理制定。
依據婁底市交通發展現狀、相關規劃及《交通強國戰略研究》,研究分析制定出婁底市“十四五”期交通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1所示。
第五章  主要任務
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針對當前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主要發展任務,推進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
5.1構建高效通達的公路網
5.1.1完善高速公路網布局
加快推進國省高速公路“三縱三橫”骨架網建設,續建漣源龍塘至新化琅塘高速公路、G59官莊至新化高速公路,新開工G6022滬昆高速醴陵至婁底擴容工程、G60滬昆高速婁底至洞口段擴容工程,穩步推進G59新化至新寧(原新化至武岡)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外業驗收工作。爭取將漣源橋頭河至衡陽白果、常德至新化高速公路和新化溫塘至新邵坪上高速公路納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遠期構建“五縱四橫”高速公路網。重點推進漣源橋頭河至衡陽白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並爭取開工建設。
5.1.2強化銜接高效普通幹線網
加快普通國省道骨架路網建設。利用好婁底市的區位優勢,積極爭取加快婁底連線長株潭,以及懷化、衡陽、邵陽、益陽等地區的外圍交通規劃建設,提升道路對外通道的運輸效率和能力,加快城區國道繞城、G354漣源至冷水江等道路建設,推動G354、G234、S235和S227等普通國省道幹線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增強婁底與周邊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與周邊城市及長株潭的密切溝通與聯繫,提高城際交通便捷性。緊緊抓住國省道改造投入、提高國省道改造補助標準的歷史機遇,結合普通國省道規劃調整布局,繼續加快實施國省道特別是新增國省道升級改造工程,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十四五”時期,按照“國省道基本達到二級公路”的建設標準完成區內所有國省道的改造。為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鄉鎮通三級公路,發揮公路服務保障和先行引領作用,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總體滿足交通強國建設和經濟現代化發展需要。
構建“旅遊集散公路+通景公路”多層級交旅融合路網。旅遊集散公路方面,賦予婁底市交通既有規劃的高速公路、國省幹線旅遊功能,在基礎設施薄弱區域新增旅遊集散公路或對現狀公路進行改造,讓遊客方便、快捷地到達景區,也能增加遊客到達景區前的體驗感,重點推進婁底市仙女寨經水府廟至曾國藩故居全域旅遊景觀道路建設,依託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結合獨具特色村鎮、景點,在道路兩廂同步進行旅遊產業開發,形成帶狀交通旅遊生態公園。通景公路方面,規劃布局景區與就近旅遊集散公路之間連線,解決旅遊公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強化重要經濟節點有效銜接。強化綜合運輸體系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推進集疏運公路、港口集疏運、物流園區發展,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益,促進綜合交通融合發展,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和質量。一是建設一批連線國家級戰略布局點的幹線公路,重點增設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湖南)儲備中心進出口道路,提高區域內公路交通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二是完善婁底市連線航空樞紐路網結構,重點推進長韶婁橋頭河互通至通用機場公路、龍琅高速梅山龍宮互通經春田機場至縣城等項目,促進婁底市航空運輸的發展。三是加速建設公路與鐵路銜接項目,如:婁底粟家塘至魚嶺公路和漣源城區—滬昆高鐵邵陽北站等,以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和問題,提升貨運及客運的通達順暢度,為婁底市經濟轉型提質打下堅實基礎。
“十四五”末,通過加快普通國省道骨架路網建設,構建多層級交旅融合路網,強化重要經濟節點有效銜接,最終形成“九縱三橫十聯”的國省幹線路網布局。
5.1.3加快構築暢通優質農村路網系統
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目標,推進農村資源路產業路建設,加強特色小鎮、農家樂集聚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鄉村經濟節點對外聯通能力,加強“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資源順暢流動。加快鄉鎮通三級路的規劃與建設,重點解決農村公路通硬化路、通客車不達標路段等低等級公路升級問題,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加強城鄉公路的互聯互通,積極推進鄉村對外快速通道建設,促進城鎮交通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按照“排查、改造、示範、見效”一體化原則,壓茬推進,並聯推進,全面做好公路危舊橋樑改造工作。
5.1.4撤縣(市)改區交通謀劃
充分利用民政部關於“支持一市一區的地級市,在不成熟、不增加縣市數量的前提下對中心城區周邊的一個縣市進行改區”的政策口子和《湖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4-2020年)》中提出“支持株洲、衡陽、邵陽、婁底、郴州等省轄市將周邊縣市區調整為市轄區”等相關精神,將漣源市城區及婁底高新區納入婁底中心城區,近期重點推進漣源市改區、部分鄉鎮適當進行區劃調整等工作,有效拓展城區發展空間。此外,在撤市改區後,交通方面形成婁星區與漣源市的高速公路環、融城環線圈和滬昆運輸通道,如下圖所示。
高速公路環線
撤市改區後,依託S50長韶婁高速、S71益婁衡高速、S70婁懷高速、G60滬昆高速和G55二廣高速形成連線婁星區和漣源市的高速環,並與漣源橋頭河至衡陽白果高速公路形成“兩橫三縱”的高速網布局,快速銜接婁底中心城區、漣源市城區及婁底高新區,充分整合跨域資源、配置生產要素、調整產業結構,為婁星區與漣源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融城環線圈
依託G207、S323、S226、S331形成連線婁星區和漣源市的融城環線圈,路線起於婁星區杉山鎮S50長韶婁高速雙江出口處,沿S323經橋頭河至龍塘;順接G207,經六畝塘、至三甲;新改建11公里接S331,經石馬山、楓坪、楊市至荷塘;順接S226經萬寶至婁雙大道的起點喻家祠堂,全路線長約125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與婁底城區原有外環相接(石井至喻家祠堂、石龍至石井、大埠橋至石龍、栗家塘至魚嶺,已列入十四五規劃)。由此形成的融城環線布局,可快速連線婁底市和漣源市的主要通道,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較為成熟的產業帶和城市帶,形成婁底市核心增長極,向東融入長株潭都市圈。並與融城環線圈內有G354、S326和G234的連線線,形成“三縱三橫”的國省幹線布局。此外,擬規劃1條從婁底高鐵南站為起點,途經新星南路、桃子灣大橋、氏星路、月塘街、梅子灣大橋、新星北路至婁底大道(婁漣段)沿婁底大道至漣源市六畝塘秀溪村,全長約54公里的智軌,為婁星區與漣源市提供快捷便捷的公共運輸提供有力支撐。
滬昆運輸通道
依託滬昆鐵路和滬昆高鐵串聯婁底市中心城區與漣源市城區,是漣源與婁底中心城區交通直接聯繫的快速通道,加快兩地之間融合發展進程。滬昆鐵路通過婁底站、漣源站聯通婁星區與漣源市,為聯通國內及周邊城市群的工業品運輸提供堅實的基礎。滬昆高鐵通過婁底南站、邵陽北站聯通婁星區與漣源市,為聯通國內、周邊城市群及市內提供便捷通道。
5.2完善水運港口碼頭布局
重點推進漣水航運建設工程、資水提級改造工程、礙航險灘疏浚整治工程,一般航道建設工程,將江龍灘以西的航段規劃為漣水復航工程第二期來整治,助推位於漣源城區的婁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三一重工等園區企業發展。同步建設內河客運碼頭,重點在漣水、資水沿岸、水府廟庫區、龍灣濕地公園等區域積極發展旅遊客運;依託漣水復航,重點發展漣鋼、江龍灘、大埠橋等5處貨運碼頭。在科學安排港口、碼頭建設整體布局的基礎上,逐步推進資水、漣水及大中型水庫港區的碼頭建設,全面完成轄區內渡口碼頭標準化改造工程,完善水上支持保障系統。
5.3提升交通樞紐及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水平
推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集疏高效的樞紐建設。一是建設高品質的城際客運樞紐布局。統籌規劃建設以鐵路樞紐、航運中心為主體的客貨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支撐婁底發展成為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綜合交通樞紐。鐵路方面,推動婁底南站樞紐一體化建設,以連線呼南高鐵婁底段,增強婁底鐵路覆蓋輻射範圍;航空方面,加快建成橋頭河通用機場,推進新化春田民用機場開工建設,以婁底為中心,建設1小時通達周邊市州的通用航空空勤圈、半小時達到的全省應急救援圈,使通用航空公共服務能快捷覆蓋全省各市州,鞏固和強化婁底橋頭河通用機場作為全省通用機場網路副中心機場的地位,融入以長沙為中心的4小時航空經濟圈。二是構建多層次的城市客運樞紐布局。以公共運輸服務為導向,合理規劃公路客運站場,逐步最佳化現有客運班線,提供便捷旅客出行服務,加快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及城鄉客運一體化。合理規劃布局客運樞紐節點,有效銜接各個線路,做好旅客的及時集散。根據運輸需求確定科學的站場規模和等級,恰當滿足車輛及旅客在站需求,在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的前提下,服務能力適度超前,為旅客提供高水平服務。
強化運輸方式間有效銜接轉換。加快集疏運公路、港口集疏運、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鐵路專用線道口“平改立”和平交道口升級達標改造,完善公鐵並行路段安全防護設施。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益,促進綜合交通融合發展,提升交通運輸效率和質量。
5.4提高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5.4.1最佳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根據婁底市公路、鐵路、水運等運輸方式的現狀,結合婁底在國家、長江中游城市群及湖南省的交通區位特點,在現狀“兩橫兩縱”綜合運輸通道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呼北運輸通道,形成“兩橫三縱”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綜合運輸通道促進婁底市更便捷銜接長三角地區、大西南地區以及中部城市群、珠三角地區,在省內更緊密對接長株潭地區、聯繫湘西湘南地區,推動婁底市主動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與周邊地區協調發展。
5.4.2提高客運服務水平
建設高效率、多樣化軌道交通布局。一是加快推進鐵路網建設。以既有鐵路擴能升級為重點,建設區域快速客運網和重載貨運網,構建“米”字型鐵路網。高鐵方面,推動呼南高鐵引入婁底高鐵南站;普鐵方面,推進安張衡鐵路建設項目,加快婁底市鐵路專用線建設;城際鐵路方面,啟動婁底至湘潭城際鐵路(婁底至湘潭至醴陵城際鐵路是長株潭城際支線)、婁底至衡陽城際鐵路、雙峰至湘鄉城際鐵路的前期工作。積極融入國家鐵路大通道,促進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構建多層級、一體化的軌道交通體系,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時空收縮效應,提高婁底對外開放程度。二是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大婁底市公共運輸投入,提升公共客運的舒適性和可靠性,吸引中短距離城際出行更多轉向公共客運。建設城市客運體系,完善旅客聯程運輸系統,加快婁底市智軌建設,啟動婁底—雙峰城際鐵路的前期工作。
最佳化交通運輸結構與組織。加大婁底市公共運輸投入,提升公共客運的舒適性和可靠性,吸引中短距離城際出行更多轉向公共客運。大力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逐步滿足縣(市)城至周邊鄉鎮乘坐公交進城務工、上學的交通需求,提升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在現有的客運線網覆蓋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線網覆蓋密度,提高客運車輛平均運行速度,保證車輛通行流暢,方便民眾出行。形成以快速公交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共享腳踏車等多方式協調利用、功能層次明確、網路布局合理、換乘銜接方便的優質公交服務體系,公交出行分擔率和民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鼓勵並規範道路客運班線定製化發展。推行客運多樣化、促進旅遊業發展,按照“以客運帶動旅遊、以旅遊促進客運”的思路,加強旅遊集散點建設,大力發展定製公交、包車客運、精品班線、商務快客、短途駁載等運輸效率高、通達度深的特色客運業務。加強休閒旅遊客運管理,使城市旅遊客運逐步向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定製客運成為目前我國客運行業的轉型出路之一,同時也是深入貫徹與落實“交通強國”戰略的有效手段。在定製客運成為行業大力發展的社會形勢下,經過創新發展,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安全、多樣化的出行服務。
5.4.3構建集約高效貨物物流體系
著力規劃“2個層級通道+13個物流樞紐+4大服務網路”的多層級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市建設。
(1)著力構建2個層級物流通道
一是加快健全對外物流大通道。鞏固陸路公路路網綜合優勢,最佳化鐵路運輸資源配置,補齊內河航運物流通道短板,加快構建集公路、鐵路、水運為一體的立體物流通道體系,形成沿滬昆運輸通道布局的2條國內骨幹物流大通道,以及基於“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布局的4條省內物流大通道布局。分別為:
婁底—長株潭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通道:依託滬昆鐵路、滬昆高鐵、滬昆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長沙—杭州—上海的綜合物流通道。
婁底—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物流通道:依託滬昆鐵路、滬昆高鐵、滬昆高速、婁懷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貴州—昆明的綜合物流通道。
婁底—長株潭片區物流通道:依託長韶婁高速、滬昆高速、醴婁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湘潭—長沙—株洲的物流通道。
婁底—洞庭湖片區:依託益婁高速、二廣高速常德至新化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益陽—常德/岳陽的物流通道。
婁底—大湘西片區:依託呼北高速、婁懷高速、滬昆高速、二廣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邵陽/懷化/吉首/張家界的物流通道。
婁底—大湘南片區:依託婁衡高速、橋頭河至白果高速、二廣高速等,打造連線婁底—衡陽/永州/郴州的物流通道。
二是完善區域骨幹物流通道。以瓶頸和薄弱環節改造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強鐵路專用線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集中區的路網聯通,更加注重最佳化網路結構和發揮設施效率,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機銜接、安全環保的綜合運輸基礎設施網路,為“2個國家級園區+5個省級園區”發展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優品質的運輸服務。
(2)著力打造集約高效的12個物流樞紐
以提升市場服務為主,加強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建設物流園區(貨運樞紐),進一步做大做強湘中國際、誠通現代、城西冷鏈、城南電商等物流園,引導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方式,不斷提高貨物運輸效率。推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貨運站場建設,最佳化與主要港口、鐵路站場之間的運輸組織,加強與產業園區、商貿市場、國際口岸的有效對接,統籌公路樞紐、鐵路站場及郵政、快遞作業樞紐的規劃建設。
(3)構築多維融合的4大互聯互通物流服務網路
最佳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推動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發展。提升鐵路全程物流服務水平,理順運價形成機制,提高疏港比例,發揮鐵路在大宗物資中遠距離運輸中的骨幹作用。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充分發揮水運占地少、能耗低、運能大等比較優勢。逐步減少重載柴油貨車在大宗散貨長距離運輸中的比重。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深入推進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促進供需匹配,降低貨車空駛率。
著力引導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最佳化運輸組織,積極培育網路輻射廣、企業實力強、質量信譽優、集約化水平高的運輸組織主體,推進運輸服務業向現代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引導和規範貨運代理、無車承運人、郵政和快遞企業等運輸組織主體的發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引導一批重點貨運企業按照市場機制整合資源,擴大經營規模和服務範圍,拓展經營網路,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
推進物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智慧物流運營管理模式,推進冷鏈物流、大件運輸、危險品物流等專業化物流快速健康發展;加快擴容增效和數位化轉型,積極套用無人機(車)物流遞送、智慧型網聯快遞物流車輛,建設智慧型收投終端和末端公共服務平台。加強交通物流銜接組織,發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創新智慧物流營運模式,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和整體效率,加快快遞物流擴容增效和數位化轉型,壯大供應鏈服務、冷鏈快遞、即時直遞、臨港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智慧型收投終端和末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創新鄉村物流運作新模式。推進“交郵融合”,鼓勵客貨統籌、運郵協同、物流配送一體發展,利用城鄉客運車輛通達各鄉鎮和建制村的優勢,將快遞與包裹投遞交由農村客運車輛代運代投,促進農產品、農業生產生活物資、寄遞物品等高效便捷流通,打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的“最後一公里”。根據婁底市各區縣的自身情況,鼓勵“交郵融合”與“4PL+X”契約型協同配送、“O2O共享+共同配送”、“村鎮電商集配站+共同配送+共用智慧型自提櫃”等新型配送模式協同發展,促進城鄉物流雙向流通。
5.5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明確普通國省道處治重點。“十四五”期間,國省道改造以路面改造為重點,避免大填大挖,提高路面的行車舒適度和服務水平。“十四五”期間,按照每年路面改造規模不低於國省幹線公路總規模10%的要求,重點針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提質改造(白改黑)及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狀況評定為次等路及次等路以下的路面實施改造,力爭全市所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完成白改黑。
加強路網結構改造。全面落實橋樑養護工程師制度,加強危橋,高邊坡治理,加強安防設施建設和災害防治工程,全面提高公路的安全性能,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深化排查公路危舊橋樑,加強對三類及以上橋樑的監測和病害處治,對新發現的四、五類危橋當年進行改造。二是加強對公路沿線的涵洞、邊坡存在的隱患排查,重點開展高邊坡監測。對涵洞和邊坡進行治理,消除安全隱患。三是加強對全市國省幹線公路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重點針對交通事故多發易發路段,開展防撞護欄加固或道路加寬,對存在潛在交通安全隱患的急彎、長陡坡、臨水臨崖、安全防護設施受損路段,增設護欄和標誌、標線等安全設施,全面消除交通問題“頑瘴痼疾”。四是繼續實施危橋改造工程和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大國省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實施力度,基本完成國省道公路中抗災能力明顯不足路段的改造任務。特別是針對山區公路,及時總結美麗公路的經驗,結合路面大修工程對山嶺重丘公路的路肩進行硬化,美化公路的同時提升通行能力。
提高路域環境綜合水平。以“暢安舒美”為主題的公路養護示範工程創建活動為契機,加大普通公路日常養護力度,確保公路暢通、安全、舒適。一是加強路域綜合治理,以路政執法隊伍為主體,聯合公安等部門,形成綜合整治合力,多管齊下、齊抓共管,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路域綜合整治。定期開展公路沿線垃圾及堆積物清理,及時疏通邊溝、橋樑和涵洞,完善公路沿線標誌標線。二是加強公路綠化美化,堅持栽、管、護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公路沿線綠化工作,做好公路綠化工程的管護和補植工作。以“綠化婁底四年行動”活動開展為契機,鼓勵、引導鄉鎮開展沿路綠化工作。三是加快服務區建設,推進公路文化建設。“十四五”時期,繼續全力向上爭取補助資金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停車區、觀景台,通過沿線服務區站點、信息發布設施、公路標誌標牌等,大力宣傳現代公路管理理念、婁底全域旅遊等,普及公路基本知識,充分展示區域文化與生態特色,提升現代公路文明水平。
推進養護科學決策。一是逐步推行預防性養護。以公路技術指數(M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路面平整度(RQI)、路面車轍(RDI)等指標為基礎,建立全市普通公路路面基礎資料庫,對路面平整度(RQI)和路面車轍(RDI)大於15毫米的路段納入公路養護範疇,同時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分時間段實施更新,並以此為依據對應下達年度養護計畫;引進全壽命周期費用分析理念,列出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全面實施預防性養護。準確把握預防性養護時機,科學選擇預防性養護措施,路面投入使用2至3年一般要安排稀漿封層、碎石封層等預防性投入,投入使用5至6年安排改性瀝青罩面,保證路面使用壽命達到設計周期。二是積極推進綠色養護。大力推廣套用新技術、新工藝。切實轉變公路養護方式,在全區範圍內積極推廣普及冷再生、熱再生等廢舊路面材料的循環利用技術和施工工藝,積極推廣採用燃煤灰、煤矸石、礦渣、廢舊輪胎粉等廢棄資源填築路基或修築路面結構層,逐步實現普通國省道養護中廢舊路面材料70%循環利用的目標。積極推進公路生態養護,轉變環保型養護的認識,重視對路肩、邊溝、邊坡、隔離網、活動護欄、中分帶、行道樹等的清潔、順直與美觀維護,堅持以精細化養護為手段,以文明樣板路創建成果為依託,結合全市森林工程建設和旅遊資源開發,實現公路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有效穩固路基,防止公路水毀、坍塌事故的發生。三是加強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進一步理順公路超限運輸管理關係,逐步推行網上行政許可、大件運輸跨省聯合審批、首問負責制等服務措施,逐步形成業務規範化、手段現代化的路政管理體系,實現路政案件結案率達到98%,路政許可正確率達到100%。
提高公路養護信息化水平。參照交通運輸部《公路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暫行技術要求》、湖南省公路事務中心《湖南省普通公路市州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和《湖南省普通公路市州信息化建設方案(2018-2022年)》,結合智慧婁底建設指導思想,立足婁底市公路管理實際需求及現有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外場感知設施不足,覆蓋範圍小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增加路網監測攝像頭、交通流量監測設備、超限超載不停車檢測系統、移動監測GPS/北斗設備、應急監測設備、中間件設備、事件處理終端操作設備等,推動公路可視化管理,增加數據採集量,為進一步的套用與服務打好基礎。二是加強網路安全建設。基於現有公路信息化系統存在著網路安全薄弱環節,為保障信息安全、系統安全,必須加強網路安全建設,特別是加強技術方面的安全建設,並按照網路安全等要求,改造整個系統,添置網路安全設備、軟體,建立安全認證運行機制,完善管理機制與規章制度。三是加強基礎資料庫建設。針對管理中許多公路歷史檔案數據、基礎數據、動態信息都不能實現實時調閱與利用,數據資源還是分散化、紙質化的薄弱狀況,加強基礎資料庫建設,建成資料庫管理系統、基礎資料庫(公路資產基礎資料庫、動態基礎資料庫、公路應急物資儲備資料庫)。四是加強綜合管理及服務平台的建設與開發。針對現有平台功能分散、功能不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綜合管理及服務平台的建設,實現“一個平台”的一體化建設目標。增加普通公路資產管理系統、工程建設管理系統、智慧型化養護管理系統、路政管理系統、公路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移動辦公套用系統等核心業務功能模組。五是加強公路信息化保障體系建設。公路信息化保障體系包括建設與運維保障體系、標準規範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三個方面,涵蓋了建設標準、資金保障、運行維護、技術規範、安全管理等內容,其中資金保障、安全管理是重點內容,形成“建養並重”保障體系。
5.6提升交通科技、標準與信息化水平
推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行協調與應急中心(TOOC)建設。在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整合公路、運管、出租、公交、長途運輸等相關部門交通信息資源,建成經濟、集約、安全、高效的交通行業數據資源中心,實現婁底全市範圍內交通行業數據資源的交換與共享;在交通數據中心支撐下,深化交通行業業務套用,實現交通信息資源的最優配置,全面提升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行協調指揮能力。二是完善交通運輸綜合信息通信專網。統籌整合行業自有和社會各類網路資源,推動現有交通行業專網和多張業務網整合成一張結構合理、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綜合信息通信專網。增強網路資源統籌調度、運行監測和安全防護能力,完善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網,擴充交通應急通信衛星系統服務供給能力,積極探索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模式,支持電信企業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資源建設寬頻網路,為交通運輸行業提供廣覆蓋、低時延、大頻寬、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通信網路服務。三是深化客貨運大數據的智慧型分析套用。依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構建基於數據中台的互聯、智慧型、開放的綜合交通大腦,通過持續的信息化項目建設和套用,支撐行業治理精細化、決策科學化,助力婁底市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通過整合後的行業出行大數據分析,可以判斷出下一階段出租、公交、道路客運、鐵路、幹線公路等不同出行方式出行量、出行時間等趨勢,一方面針對出行承載能力不足的領域,可以提前制定分流方案,引導民眾選擇其他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出行需求提前準備各種應急預案、應急資源,有的放矢地應對出行壓力的到來。四是推動行業治理“一網統管”。加快政務系統整合,加強TOCC與省交通運輸廳、周邊城市及縣各級系統的有效對接、協調聯動,實現交通領域數位化、圖形化、全景化展示全市“綜合交通運輸一張圖”,提升調度與應急指揮效率、安全監管監察能力、行業協同執法水平、決策支持與評價能力以及污染排放監管決策能力。五是推動移動端套用平台建設。建設綜合交通運輸移動套用平台。圍繞綜合執法、行政審批、管理與服務、市場監督、移動辦公、指揮調度、統計分析和信息查詢等業務板塊,搭建行業移動套用一站式服務平台和一體化管理平台,實現行業移動套用的統一管理與服務;不斷拓展和提升移動套用平台系統功能,實現行業移動用戶入口統一化、套用管理集中化、運維服務規模化、技術標準規範化、服務質量標準化。
推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一是推進智慧樞紐建設。推進婁底南站綜合客運樞紐智慧型化升級,推廣套用道路客運電子客票,提供綜合客運一體銜接的全程電子化服務;加強旅客聯程運輸服務設施建設,鼓勵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停車、客流監測、智慧型聯程導航、票務服務、安檢互認等服務設施,推進樞紐內的組織銜接、信息互通,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二是鼓勵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智慧型化升級,開展倉儲庫存數位化管理、安全生產智慧型預警、車輛貨物自動匹配、園區裝備智慧型調度等套用。推動物流園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建設快遞物流智慧型收投終端和末端服務平台。三是加快資水智慧航道建設研究。依託湖南省推進“一江一湖四水”全方位交通感知網路建設,研究推動資水通航建築物數位化監管,三級以上重點航道、四級以上重點通航建築物運行狀況實時監控;建設船閘聯合智慧型調度系統,提升航道安全暢通保障水平和通航樞紐通過效率;完善船舶通信系統、智慧型助導設施、橋樑防撞主動安全監測設施,增強船舶航行全過程船岸協同能力,支撐全天候覆雜環境下的船舶智慧型輔助航行;建設高等級航道網船舶污染物排放監測網路,提供船舶污染物防治水平;進一步完善電子航道圖,擴大覆蓋範圍和數據接入類型,提高數據處理能力,落實靜態數據更新機制。培育網際網路+智慧型航運服務新業態,提供智慧型過閘、線上交易服務、船貨匹配、信息服務和延伸服務,為船民提供全航程可視化助航服務。
完善數位化客運運輸服務創新套用體系。一是打造便捷智慧型出行服務。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培育“出行即服務(MaaS)”新模式,深化多源數據融合,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以數據銜接出行需求與服務資源,使出行成為一種按需獲取的即時服務。推動“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發展,鼓勵和規範定製客運、小客車分時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新業態發展。二是發展旅客聯程運輸。以提高電子客票使用率為切入點,在二級及以上客運站普及電子客票服務,打造跨方式、跨區域全程電子化客運服務體系。有序推進各類第三方出行服務平台整合不同運輸方式信息資源,打造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服務的旅客聯程運輸系統,推進智慧聯程行李直掛服務。三是推動城市客運智慧型化。建設智慧型公交系統,推廣智慧型誘導、自動泊車、無感支付等智慧型停車套用。推動標準化、智慧型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等套用。推進城市交通大數據綜合套用,實現諮詢信息一體融合、綜合服務。四是促進“交通+旅遊”融合發展。聯合省文旅廳,利用全省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平台等數據,在“運游結合”領域進行開拓,在供給側為遊客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推動重點景區和周邊路網動態運行監測數據跨部門共享,加強重點時段、重點景區的客流預測,開展景區周邊路網客流監測預警,防止景區遊客滯留或客流積壓,支撐聯合開展應急救援服務。
培養信息化創新發展保障體系。一是推動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進5G等通信技術、北斗行業、高分遙感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在行業內的套用。二是完善交通運輸信息標準化規範。加快制定關鍵性、基礎性標準,持續完善交通運輸信息化、數位化標準規範體系,築牢強制性標準底線,推動形成推薦性標準促進創新、團體標準帶動市場的多元化標準工作機制。三是推進智慧交通產業創新平台建設。加強智慧型裝備、智慧型建造、智慧型養護等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加強可能引發交通產業變革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推動國家級、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等建設,構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高效適配的協同創新體系。
5.7提升綠色交通發展水平
構建交通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機制,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理念,創新綠色交通管理與服務,推動交通運輸全壽命周期綠色化。
多措並舉推進綠色交通發展。貫徹落實國家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公交專用車道、智軌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公交客運線路,普及“一站式”客運服務;積極推廣共享交通模式,促進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和共享停車等新興運輸模式的發展與套用,將有限的通行空間資源向綠色交通方式傾斜。
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最佳化交通能源結構,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套用,促進公路貨運節能減排,推動城市公共運輸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全部實現電動化、新能源化和清潔化。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統籌油、路、車治理,有效防治公路運輸大氣污染。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污染物控制標準及船舶排放區要求,推進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降低交通沿線噪聲、振動,妥善處理好大型機場噪聲影響。
強化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養護全過程;建立科學合理的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體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嚴格實施生態修復、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重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過程中的生態保護,避讓耕地、林地、濕地等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國土空間,建設綠色交通廊道,實現交通規劃、建設、使用、管理全環節綠色化。根據湖南省《2020年普通幹線公路養護工作要點》和《湖南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20〕29號)要求普通國省道綠化覆蓋率100%、農村公路綠化覆蓋率不低於88%。
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做好各運輸方式的一體化規劃,合理配置交通資源,集約使用土地、岸線等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強老舊設施更新利用,推廣施工材料、廢舊材料再生和綜合利用,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推進交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提高資源再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
5.8提升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
5.8.1加強安全體系建設
完善安全發展體系。強化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雙重預防體系,推進重大風險防控工作,深化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最佳化完善公路水運工程建設施工領域風險管理。
強化安全科技套用。推進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行協調與應急中心的指揮中心建設;推進“兩客”車輛智慧型監管;落實聯網聯控創先爭優;最佳化道路危貨運輸監管系統;加快科技治超安全護路;升級水上交通監控系統,完善公路路網監控系統;加強鐵路運營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設。
推進安全制度建設。配合省交通運輸廳做好《湖南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立法項目出台相關工作;繼續最佳化“隱患清零”相關管理制度,結合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修訂完善公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完善公路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辨識管控辦法;根據機構改革相關情況,發揮第三方專業機構積極作用,對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相關安全生產制度進行實施效果評估。
夯實安全發展基礎。加強安全工作經費保障;推進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對於路口、陡坡、急轉彎等交通事故多發路段加裝標誌標線標牌、反光鏡、警示樁等交安設施,著力提升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加強航道通航安全保障和渡口標準化改造;交通運輸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減輕事故發生後的救助負擔。
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強力推進頑瘴痼疾5大類24小項整治任務;持續開展全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清零”行動;以公路水路危險貨物運輸、客運、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等領域安全為重點,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行動;嚴格督促落實安全監管執法“三項制度”,繼續開展安全監管“強執法防事故”行動;開展水上交通安全、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違規冒險作業、城市客運安全、鐵路安全環境及危險品運輸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推動安全文化發展。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市安委會部署,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七進”宣傳教育、“安全生產三湘行”等活動;繼續面向各縣市區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監管人員,組織舉辦安全培訓班;通過“婁底交通運輸”微信公眾號,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宣教。
5.8.2加強應急體系建設
強化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加快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湖南)儲備中心建設進度,將其打造成集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應急搶險指揮調度中心、區域內公路交通應急隊伍培訓、區域內各類公路交通應急演練、全省戰備物資的儲備及戰備業務培訓等工作的大型應急救援基地。依託國省道服務區、公路道班房建立市應急處置中心、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和一般應急救援節點,配備大型應急機械設備和儲備基本應急物資。
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根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建立責任主體、權利等明確的公路應急組織體系,完善全市公路交通應急預案,制定不同公路交通突發事件的專項處置預案,構建責任主體明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並與相關預案有效銜接的應急預案體系。面向行業從業人員抓實應急宣教培訓,加強應急救援演練,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尋找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補齊短板,提高處置能力。推進構建跨部門跨區域應急聯動機制,及時高效處置突發事件。
加強應急搶險保通隊伍建設。按照“平急結合、因地制宜,分類建設、分級負責,統一指揮、協調運轉”的原則,結合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以市公路養護部門、路政管理部門以及日常養護隊伍建立普通公路應急搶險保通隊伍,同時採取與專業公路工程企業、社會相關企業簽訂應急處置協定等方式,提高應急搶險保障能力。
5.9加強軍民融合發展
交通安全隸屬於國家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交通軍民融合發展體系,是支撐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構建軍民深度融合、高效順暢的工作機制與保障體系。在交通管理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建立常態化的協調機制。完善軍民雙方定期重要情況報告制度,依託國家和有關綜合職能部門,及時交流關於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政策法規、融合需求、項目建設等重大情況,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軍民融合需求、保障交通應急救援等重大事項進行協調。
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規劃、基礎與工程設施、運輸裝備、物資儲備等方面實現軍民深度融合、平戰結合,滿足軍民融合的交通需求,適應軍民現代化發展要求。
依託科技創新,加強交通資源與信息的充分共享、技術深度融合,開創高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軍民融合發展體系。建立一批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協同創新平台。打破行業封閉,既要推動軍工技術向交通領域的轉移轉化,實現產業化發展,也要加快引導優秀交通企業與資源為軍民融合發展服務。
第六章  資金及用地估算
6.1投資估算
“十四五”期間,婁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投資項目多,投資數額大,主要體現在公路建設、公共運輸站場、物流園區和智慧交通建設等方面。資金是制約交通建設的重要因素,故對“十四五”期交通建設的投資進行估算,以指導項目融資和建設資金分配。
根據“十四五”期的主要建設任務,預計規劃項目總投資將達到764.0245億元,其中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82.01億元;水運港口碼頭建設投資13.044億元;運輸場站建設投資67.018億元;養護項目投資15.0億元;軌道交通建設投資256.85億元;智慧交通系統建設投資1.38億元;安全應急保障建設項目投資0.1835億元;航空建設項目28.539億元。
其中,“十四五”時期實施項目總投資將達到167.9641億元,其中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9.45億元;水運港口碼頭建設投資6.044億元;運輸場站建設投資18.3576億元;養護項目投資15.0億元;軌道交通建設投資24.61億元;智慧交通系統建設投資1.38億元;安全應急保障建設項目投資0.1835億元;航空建設項目2.939億元。
6.2用地估算
根據規劃建設任務,預計新增交通建設用地8065.26公頃,其中公路基礎設施新增用地3330.77公頃;運輸站場新增用地422.59公頃;軌道交通新增用地4092公頃;航空建設項目新增用地219.9公頃。
其中“十四五”新增交通建設用地1314.55公頃,公路基礎設施新增用地1147.22公頃;運輸站場新增用地147.43公頃;航空建設項目新增用地19.9公頃。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
為保證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實施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規定,編制專項規劃,應當在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專項規劃中指導性規劃,應當編寫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根據婁底市交通運輸發展的實際情況,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划進行論證,充分考慮規劃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協同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通過對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以達到預防和減輕規劃實施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目的。
7.1環境評價標準
7.1.1環境質量標準
(1)環境空氣
根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功能區分為二類:一類區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二類區為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一類區適用一級濃度限值,二類區適用二級濃度限值。
(2)地表水環境
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對應的標準執行。其中,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執行Ⅰ類標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執行Ⅱ類標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泅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執行Ⅲ類標準;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執行Ⅳ類標準;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執行Ⅴ類標準。
(3)聲環境
①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噪聲環境特點,將婁底市按其功能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區域。
A.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執行0類標準;
B.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執行1類標準;
C.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執行2類標準;
D.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執行3類標準;
E.交通幹線兩側一定區域之內,需要防止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執行4類標準。包括4a類和4b類兩種類型,其中:4a類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幹路、城市次幹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內河航道兩側區域;4b類為鐵路幹線兩側區域。
② 《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9660-88)詳見表7.1。
7.1.2污染物排放標準
(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2)《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
(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4)《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5)《一般工業固體廢氣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
(6)《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及其修改單(GB18597-2001);
(7)《工業企業廠界環境污染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8)《建築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
(9)《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2-83);
(10)《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
(11)《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
7.2評價重點和評價範圍
7.2.1評價重點
(1)規劃方案協調性分析;
(2)規劃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3)規劃環境污染防治與減緩措施。
7.2.2評價範圍
各環境要素評價範圍見表7.2
7.3規劃協調性分析
“十四五”期間,婁底市著力構建區域大通道,建立快速、高效覆蓋都市區的立體綜合交通網路,與區域國家幹線和周邊城市地區交通銜接提高。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建設項目如第五章節所示,現根據建設項目進行協調性分析。
通過與國家規劃、湖南省及婁底市相關規劃、行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進行對照分析,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基本符合國家、湖南省及婁底市相關規劃內容。
7.4規劃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
7.4.1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1)婁底市交通運輸及各項經濟指標狀況
近年來,婁底市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總體水平偏低,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工業化水平不高,區域輻射能力不足;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經濟成長動力不均衡;區域產業同構現象嚴重,產業競爭激烈。隨著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深入和加快,各項經濟指標不斷增長,2020-2025年婁底市交運輸及各項經濟發展指標預測見表7.4。
(2)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社會經濟分析
①拉動地區經濟成長
交通運輸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規劃的實施,將大大提高與相鄰市州及市內各鄉鎮之間的運輸效率,暢通區域間的交通聯繫通道,加強婁底市與長株潭“3+5”城市群、滇中/黔中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繫往來。婁底市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將有力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婁底市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快速、高效的交通條件。
②有利於改善投資和發展環境
交通運輸發展是“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基礎。規劃實施後,婁底市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使交通運輸變得更快捷、更安全、更便捷、更經濟,婁底市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得以最佳化和提升。
隨著交通規劃的進一步實施,不僅為區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構成比例也會發生較大變化,服務業和城市個體勞動者數量將有較大的增長。農村勞動者數量人數將會有所下降,三種產業的從業人員數量比例將進一步得到合理調整,產業布局趨向合理。
③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規劃的實施,促使婁底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尤其是新建高速公路、國省道升級改造、鄉鎮通三級路、旅遊集散公路、通景公路、資源產業路建設,使鄉鎮間的交通更加通暢,使農村交通問題向更好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城鎮化建設、鄉鎮村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同時,規劃的實施也推動了科技、信息化、綠色環保、物流體系、運輸服務水平、人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從多個方面促進婁底市交通運輸全面進步,為實現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④有利於國土資源節約
規劃的實施,將促使婁底市交通運輸建設更加合理有序的進行,消除建設的盲目性和重複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節省大量的土地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⑤有利於環境保護
規劃的實施,將使國省道、縣鄉公路面狀況最佳化,車輛行駛速度提高,將減少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綠色交通工具的提倡使用(如LNG等新能源汽車)也將大大減少尾氣污染物的排放;交通運輸信息化將使資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利用,減少交通擁堵,有利於環境保護。
7.4.2水環境影響評價
(1)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
①公路
公路污水主要來自公路路面徑流和沿路服務設施。
公路徑流污水:公路運營時,路(橋)面徑流對水體的污染主要表現在跨河路段橋面徑流對所跨越河流水質的影響。徑流污染物中,SS入河後污染物濃度增加量相對較小,對河流水質的影響甚微;石油類入河後污染物濃度增加量相對較大,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對河流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一般路面徑流污染物濃度僅稍高於《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中的水作標準但基本滿足旱作標準,故直接排入農灌系統,不會對其水質產生大的影響。路面雨水徑流進入水體後,導致典型受納水體中主要污染物濃度的增加,但一般仍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各類標準的要求,不會對水質造成大的不利影響。
服務設施污水:服務設施包括服務區和收費站等,其污水總排量及所含各污染物總量較高,是公路運營後污水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污染物濃度較高,大部分均超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因此,對於此部分污水,如果不採取措施直接排放,將對周圍環境,尤其附近水體、農村產生明顯的影響。服務設施污水經處理後一併經管網排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處理後部分達標後回用於場內綠化、公路澆灑;剩餘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後排放,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很小。
② 樞紐站場
站場廢水主要包含主站房產生的生活污水、汽車沖洗廢水、餐飲廢水。其中生活污水的水量較大,成分相對複雜,汽車沖洗廢水含有一定量的石油類,自然降解能力差。以上污水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進入地表水,會給地表水水質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運輸站場主要位於城區,其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經處理後排入城市管網。
③ 水運
婁底市水運能力不斷增強,港區碼頭規模擴大,水路運輸廢水產生量增大,因此需進行收集處理後排放。碼頭污水利用現有及規劃城市污水管網,納入城市處理系統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8918-2002)一級A標準後排放;或經自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後,部分回用於碼頭場地沖洗、綠化等,部分外排,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2)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婁底市區域水文地質條件較為複雜。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山勢雄厚,峰嶺馳騁,大多為侵蝕、構造、溶蝕地貌,地勢險峻,海拔較高;東部地勢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緩,丘岡延綿、平地寬敞,海拔較低。唯雙峰縣東部大多為溶蝕堆積的丘岡平地貌。
地下水按含水層特徵及埋藏條件等可劃分為三種地下水類型,即鬆散岩類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岩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又可分為碎屑岩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淺變質碎屑岩裂隙水、岩漿岩裂隙水四個亞類,碳酸岩裂隙岩溶水可分為碳酸岩岩溶水與碳酸鹽夾碎屑岩裂隙岩溶水。地下水資源大多儲存在岩蝕裂隙、空穴、溶潭之中,以井、泉、暗河的形式溢出地表。區內地下水天然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湖泊和河流補給。地下水質受地表入滲影響較大。從規劃的施工、發展和營運過程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
①施工過程的路基開挖等對地下水可能造成疏乾和污染的影響;
②施工營地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的隨意排放或者收集池的防滲能力不足,以及產生的生活垃圾收集點的防滲不足均可能造成地下水環境的污染;
③施工區域內地下敷設管線(特別是污水管線)破裂而導致地下水體受到污染。區域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滲入地下進而污染地下水;
④營運期公路、站場和碼頭產生的初期雨水形成路面徑流可能滲入地下,對沿線及周邊地下水水質產生影響;
⑤公路沿線及站場、碼頭服務設施產生生活污水,在處理設施故障形成漫流或採取土地浸潤系統處理生活污水時,可能侵入地下影響地下水水質。
對規劃實施過程可能對地下水造成影響,評價提出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對施工過程嚴加管理,將溝渠開挖的土方儘快歸位,嚴禁雨季,特別是大雨天施工,以杜絕施工機械的石油類和懸浮物進入地下水體污染地下水;
②施工期新建旱廁、沉澱、隔油、除渣等污水處理設施應遠離婁底市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同時應做好防滲處理;
③施工期嚴禁設定滲坑、滲井將施工廢水排入地下水體;
④實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⑤規劃設定的污水預處理設施(如隔油池,化糞池等)及污水管網進行防滲處理,同時做好地表硬化工作,以避免污水預處理設施內的污水進入地下水體污染地下水;
⑥根據規劃區地下泉點分布和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調整規劃區公路選線、站場分布情況,儘可能遠離岩溶管道、地下暗河和地下泉點的區域;
⑦運營期,路面及場地徑流嚴禁設定滲坑、滲井使污水進入地下;
⑧運營過程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修,預防池子破損、管道破損、管網滲漏等事件的發生;
⑨加快區域污水管網建設,將區內的生活污水全部進行收集,杜絕污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收集點地面做好防滲措施,滲濾液收集至市政污水管網。
綜上,規劃做好合理布局,在施工及營運過程中加強管理,並配備必要的設施,污水預處理設施進行防滲處理,可將規劃的實施對地下水的影響減小到最小程度。
7.4.3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1)汽車尾氣
採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中推薦的方法進行評價,其汽車尾氣主要包括地面停車場和公路運營期。
地面停車場:在汽車進出高峰期,不利氣象條件下,停車場下風向500米方位內的廢氣的濃度均小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規定的1小時平均濃度限值。上述結果是在假定停車場廢氣直接排放的情況下得到,但實際情況下地面停車位附近種植有淨化空氣的樹木,對廢氣具有一定淨化作用,廢氣影響程度將更低。總體上說,由於汽車尾氣的排放並不是連續的,僅在進出停車場時,廢氣的排放污染物濃度較高,但地面停車場通風較好,對大氣環境和保護目標的影響不明顯。
公路運營期:由於國家對車輛排放尾氣的嚴格要求,其評價區域內的汽車尾氣排放值在營運各期均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界限。
(2)粉塵
規劃實施後,碼頭轉運貨物產生的粉塵對大氣環境影響最大,其次是公路和機場揚塵。
碼頭粉塵:建議對露天散貨堆場配置噴淋設施,設定滿足堆場覆蓋和高度的自動噴頭、並對堆場進行篷布覆蓋,減少起塵;在散貨裝卸作業機械設備上採用封閉式廊道或半封閉式運輸系統和集塵器,在卸船機抓鬥、料斗卸料口、皮帶輸送機交叉處設定貧水抑塵裝置,選用霧化噴嘴,噴灑霧化薄膜;運輸車輛實行全密閉運輸;提高綠化面積,減小風速和吸滯粉塵。
公路揚塵:對於公路揚塵,採取加強養護和灑水抑塵等措施,有效降低公路揚塵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3)瀝青煙
目前對瀝青煙的治理辦法通常有燃燒法、電捕法、吸附法和吸收法。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規定,新建污染源的無組織排放應從嚴控制,一般情況下不應有無組織排放存在。據此原則,建議規劃項目應對瀝青煙排放口進行局部密封,將瀝青油煙經集氣淨化系統統一收集,處理後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經排氣筒外排。
7.4.4聲環境影響分析
(1)公路噪聲
規劃公路在改善區域交通條件的同時,將對周邊環境增加新的噪聲污染源,並對沿線環境敏感點產生交通噪聲污染。
防治公路交通噪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做好規劃設計工作,規劃學校、醫院等噪聲特殊敏感目標時,儘量不要太靠近擬改建公路;
②採取工程措施控制,降低交通噪聲的危害。針對規劃公路的具體建設情況和環境特點,提出以下聲環境保護建議:
A.加強交通管理,嚴格執行限速和禁止超載等交通規劃,在通過人口密度較大的路段,在附近設定禁鳴標誌,以減少交通噪聲擾民問題;
B.進出養護路面,保證公路的良好路況;
C.公路自身的綠化降噪。在公路的設計中,充分考慮自身的綠化降噪降塵問題;
D.在進行長期規劃時,考慮噪聲的影響,針對擬改建公路沿線的噪聲具體情況,對沿線建築物使用功能作長遠規劃。特別是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特殊敏感建築規劃建設時要留有餘地。如不可避讓,應合理布局並採取建聲屏障、居民住宅環保搬遷、隔聲窗、綠化降噪及修建圍牆等降噪措施。
(2)樞紐站場噪聲
①公共運輸
婁底市公共運輸發展相對快速,婁星區創建城鄉客運一體化示範縣,城市公共運輸方式有公車、計程車及網約車等。城市公共運輸發展對城市聲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沿線公路兩側區域的影響。婁底市公共運輸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城區道路交通流量將逐步增加,城市公共運輸噪聲污染也會有所增加,亟需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最佳化車輛設計、加強交通管制、設定防聲屏障和修建降噪路面。
②樞紐站場噪聲
交通樞紐站場內噪聲最主要來源於客貨車輛、站場設備、營運大廳和裝卸作業等環節。隨著婁底市交通運輸的發展和旅遊業的開發,客流量不斷上升,站場噪聲影響愈加明顯,採取措施防止噪聲污染是非常必要的。人群活動噪聲和進出車輛採用加強管理、禁止喧囂等措施進行控制。工作人員檢修車輛時的工作噪聲產生特性為短時、不定時發生,採取文明作業方式減緩影響。設備噪聲治理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採取建築隔聲、消聲減振等降噪措施,可有效減低噪聲值,同時在場界四周種植常綠喬木構成隔聲綠化帶,做好綠化等降噪措施,最終確保噪聲達標。
(3)水運噪聲
優先選購新型低噪聲高效的裝卸機械和場內車輛;港區布置中,強噪聲機械儘量安排在港區深部;充分利用距離衰減原理,合理安排港區辦公室、輔建區;個別高噪聲源強設備降噪,操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加強機械、車輛和設備的保養維修,保持正常運行、正常運轉、降低噪聲;合理布置港區道路,各交通路口設定標誌信號,使港內交通行駛有序,減少鳴笛;做好港區綠化,嚴格按照《港口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的要求,保證不低於5%的綠化係數,發揮綠色植物降噪作用,又可美化工作環境。可使港區界外晝夜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規定的區域標準限值要求。
7.4.5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1)施工期固體廢物
①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規劃建設項目施工範圍較廣,工程量大,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大。如果隨意亂扔亂棄,將影響周邊環境,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後定期清運至垃圾填埋場處理。同時,為防止垃圾收集點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要根據垃圾預測量,對垃圾收集點的位置、收集桶的數量進行合理設計,同時,對垃圾收集點地面進行硬化防滲,並進行定期消毒,殺滅蚊蠅,做到日產日清。另外,垃圾收集點周圍可以設定綠化隔離帶。
②施工場地建築垃圾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施工場地建築垃圾主要是指棄土石方和剩餘築路材料。剩餘築路材料包括石料、砂、石灰、水泥、鋼材、木料、預製構件等。石灰或水泥隨水滲入地下,將使土壤板結、pH值升高,同時還會污染地下水,使該塊土地失去生產能力,浪費土地資源。
為降低和消除上述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首先是按計畫和施工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儘量減少物料剩餘。將剩餘材料有序存放,妥善保管,可供周邊修補鄉村道路或建築使用,減輕建築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廢棄土石方應全部運至合法棄土場合理堆存。施工過程中,取料場應選擇開採面積小,有用儲量大的採區;對開採區的坡體穩定性及支護方法提出要求,防止引起山體失穩、滑移;取土完成後做好場地綠化、復墾。依照地勢條件設定匯水溝渠,做好棄土場攔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在棄土表面形成徑流,沖刷棄土表面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棄土場周邊環境;並對棄土場坡面進行綠化植草防護,減少水土流失。嚴格管理並採取以上措施後,對環境影響較小。
(2)營運期固體廢物
①營運期生活垃圾
規劃道路、站場及港口碼頭路建成通車後,當地交通更為便捷,給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交通垃圾,如紙屑、果皮、塑膠用具等廢棄物也對沿線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既增加了道路和站場養護的負擔,又破壞了路域及水域景觀的觀賞性。
規劃設計在沿線設定垃圾桶,並由當地環衛部門進行收集處理,因此其影響較小。同時,加大環保宣傳。營運期向乘客發放攜帶型垃圾袋,設定警示標誌,設定環保宣傳標語等,減少乘客不文明亂丟垃圾行為的產生,保證垃圾有效收集處理。
②危險廢物
運營期會產生廢油泥、廢機油等危險廢物,如直接排入環境,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危險廢物設定危廢暫存間暫存並交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規劃交通運輸項目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屬危險廢物,應妥善收集後送婁底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處置。醫療廢物在收集、貯存、轉運過程中,應按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範(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範》、《醫療廢物轉運車技術要求(試行)》(GB19217-2003)以及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婁底市生態環境局等主管部門要求進行管理。營運過程中,危險品運輸預防管理及應急預案詳見環境風險評價分析相關內容。
採取上述處理措施後,本規劃運營期固體廢物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
7.4.6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交通運輸發展對景觀的影響
交通運輸規劃的實施將對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期間砍伐森林、填築路基、開挖山體形成路塹、改移河道等,必將破壞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影響動物棲息環境,破壞土體的自然平衡,引起斜坡失穩,水土流失,破壞原有的景觀,從而對區域景觀環境質量產生影響。營運期主要表現在對自然景觀的切割影響,使景觀的斑塊數量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異質性增加等;但交通運輸項目本身即是人流通道又是為人欣賞和關注的景觀。
①施工期景觀影響
施工期對景觀基質與斑塊破碎化影響較大,地表形態改變顯著,取土以及路基施工時的土層裸露,分割、破壞了生物的活動和繁衍,致使生物遷移,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隨著施工期破壞的景觀條件得到恢復,廊道功能效應增加,物質流通加速,景觀異質性增加,景觀流動等功能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
從景觀生態學方面分析,規劃項目對景觀的影響程度與景觀的功能、穩定性、質量及衝突度有關。一般情況下,只要儘量縮短建設期,迅速恢復植被,嚴格施工管理等,可以顯著減輕對景觀的干擾程度。
②營運期景觀影響
交通運輸路線、橋樑等構築物將改變沿線傳統的視覺環境,使沿線居民的景觀環境受到影響。比如高大的路堤阻擋沿線居民的視野,立交橋占據整個視覺空間或景觀節點,阻斷景觀廊道或遮擋城市或山巒空間輪廓線等,都會造成景觀影響。同時,交通運輸項目構築物也形成了交通運輸特有的風景線,可能將建築物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
(2)交通運輸發展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①對區域土壤的影響
規劃為道路、站場及碼頭等工程建設,屬於非污染生態型項目,正常情況下不產生污染土壤的有害物質。規劃建設占用的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黃壤為項目區域內地帶性土壤,分布較廣,相對區域面積來看,規劃建設項目對區域土壤的影響很小。
②對區域土地利用的影響
部分規劃道路和基礎設施建成後占用土地的使用功能發生變化,小部分土地由農用地改作了建設用地。在此過程中,開發成為較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保護效益的建設用地,使土地功能多樣化,提高了土地產出,占用土地的潛能價值得到開發;道路的建設將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規劃區內的人工設施面積將不斷增加,與自然景觀協調等方面也會出現矛盾,體現在土地利用上,就會出現自然植被用地、農林用地與建設用地的矛盾,使得土地開發建設模式受到限制。因此,道路建設中必須貫徹“保護中開發,開發促保護”的科學發展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以不破壞規劃區生態環境為前提,合理進行土地利用,人工景觀力求達到協調一致。對具體的用地指標,對於規劃擬實施的項目建成進度和實際成效,可採取局部調整婁底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方式逐步加以解決。
總體而言,交通運輸規劃建設對土地資源存在一定影響,建設方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土地及林地使用手續,按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林地林木補償費及安置補助費等費用,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3)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分析
①對區域植被的影響
古樹名木
婁底市自然植被屬於中亞熱帶常綠葉林帶,除大熊山景區等保留了部分原始森林次生林外,其餘絕大部分植被均為人工植被所代替。婁底市各縣市區共有百齡以上古樹名木上萬株,主要是樟科、殼斗科、松科、木犀科、金縷梅科的植被較多,現均已掛牌保護,長勢良好。
A.規划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規劃許可手續時,涉及古樹名木的,應當報市林業局審核,審核同意後政府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破壞古樹名木生存的自然環境;
B.建設項目選址地點涉及古樹名木的,建設單位要制定避讓或者保護方案,報市林業局審查,並按照批准的避讓或者保護方案施工;
C.市林業局審查避讓或者保護方案時,要組織專家論證;
D.加強施工管理和監督,對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危害古樹名木生長的,採取相關措施,如對古樹名木產生危害,需及時向市林業局報告。
普通植被
基礎設施施工期間對植被的影響主要是對植被的破壞和擾動影響,包括植被永久性損失、可恢復性損失和植被擾動三類。房建基礎、管網鋪設、道路工程、防護及排水工程等工程占地對植被造成永久性破壞;施工營地、施工便道、堆土場、拌和站等工程臨時占地也將造成植被損失;另外,由於施工及人為活動,也可能對作業區邊界外圍區域植被擾動影響,擾動範圍為施工區邊界外圍3米左右。基礎設施施工的建設對植被的影響範圍和程度較大。可以通過移栽或補種進行植被恢復,同時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A.不得使用一級保護林地,堅持合理和節約集約利用林地的原則,避免對生態敏感區域指標造成影響;
B.儘量選擇無植被或植被稀疏地帶進行建設,儘量保持現有的植被,通過移栽或補種進行植被恢復;
C.加強配套的環境綠化,維護和提高生物多樣,美化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D.加強施工管理和監督,嚴格控制施工對植被的破壞。
②對區域野生動物的影響
施工期基礎設施及跨河大橋的建設可能會影響當地水體水質,造成酸鹼度變化及水域附近環境的破壞,從而導致兩棲類生境惡化,被迫遷移,致使當地兩棲類種群數量降低,多樣性減小。爬行動物多有很強的領域性,其捕食、繁殖都喜歡在其固定的棲息領地內進行,所以棲息地的破壞對爬行類來說影響是巨大的。施工期對周邊灌叢和林地的侵占會一定程度上影響陸禽和鳴禽類鳥類的築巢和產卵,由於鳥類活動範圍大,與人類關係較為密切,施工對鳥類影響遠小於對兩棲和爬行動物的影響。
因此,規劃實施過程中,當不可避免對其棲息地造成占用時,儘量防止造成大面積的阻隔帶,為野生動物保留少部分灌草叢以利其遷移。施工結束後,生境逐漸恢復,遷出的種群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回遷。春季是鳥類的繁殖季節,所以施工應儘量避免占用林地資源,減少對鳥類繁殖的影響。
營運期對動物種群最主要的影響為阻隔,其次為噪聲和人類活動增加的影響。對兩棲類的影響主要是生境破碎化。兩棲類動物本身行動緩慢,活動範圍較其他種類要小得多,道路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對於兩棲動物的影響是巨大的。其次是道路營運期間大量車輛通行時產生的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兩棲類種群會受噪聲和光照影響而遠離公路沿線。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了陸地生活的種類,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遠大於兩棲類動物,道路運營後對爬行動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其生境的分割上,如果沒有野生動物通道,公路兩側的爬行動物將會被分割成兩個種群,而導致其遺傳多樣性的降低,阻止其基因交流。鳥類和獸類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大,道路對其影響主要為道路本身造成的阻隔效應和噪聲、光污染造成的驅逐效應。
建議設立野生動物廊道,以儘可能減小對沿線動物的阻隔作用和對其生境的破碎化效應。同時採取綠化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這類不利影響。
(4)生物系統結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的影響分析
規劃建設在一定程度破壞了生態系統地域的連續性和物種的多樣性,建議對規劃中原有山頭綠地進行嚴格保護不得任意破壞,建設道路綠化和街頭綠化形成景觀帶,以儘可能保持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物種的多樣性。
(5)生態保護措施
①建設期保護措施
植被保護措施
A.在道路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節約用地的原則,土石方工程挖填平衡,儘量避免高填深挖,採取隨填隨壓,不留鬆土,不亂棄土,並防止雨水沖刷,減少土石方場內轉運量,最大限度減少臨時用地,施工結束後,應及時綠化,保護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
B.注意保護場地及周圍的植被,把工程建設對土地、植被的破壞降到最低程度。取、棄土和施工便道等臨時用地,施工完畢後應及時複種草植樹;
C.合理利用山地灌草叢。山地丘陵灌叢中的灌木樹種對當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適應性較強,部分物種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建議對其進行培育。對於其中的草本植物如各種蒿類、以及觀賞性較差的部分禾本類植物,可通過人工措施將其去除,以觀賞性較高的草本植物替代。
動物保護措施
A.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打擊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提高施工人員的保護意識,嚴禁捕獵野生動物。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嚴禁在施工區及其周圍捕獵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保護動物;
B.防治動物生境污染。人類的活動增加,會給環境污染帶來新的隱患。從保護生態與環境的角度出發,建議工程開發建設前,儘量做好施工規劃前期工作;做好工程完工後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以儘量減少植被破壞對動物棲息地的不利影響;
C.重點關注兩棲和爬行類動物的保護,施工期應在道路兩側綠化帶種植灌草叢植被以便為兩棲和爬行動物提供適宜的隱蔽和棲息場所。
表土剝離保護措施及建議
A.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對項目區的表土進行單獨剝離,剝離表土與棄石棄土應分類堆存處置;
B.表土臨時堆放,應設定圍欄檔護並加蓋篷布。防止雨水沖刷造成肥力流失,同時防止乾旱大風天氣起塵致使表土流失;
C.暫存的表土,待施工結束後用於主體工程區綠化覆土,有利於綠化植被快速適應新環境。
② 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A.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向乘客、遊客、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和居民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以培養交通運輸主客體的環保自覺,樹立當地居民及乘客的環境保護意識,共同營造穩定、和諧的交通運輸環境;
B.完善交通運輸管理體系,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和噪聲污染控制,加強污染源的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交通工具實行強制性管理,通過政府投入和政策引導,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的總體排放水平,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C.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針對交通運輸環境問題的產生,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交通運輸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運輸及其他破壞交通運輸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持續穩定的進行,防止規劃區生態環境的破壞;
D.及時實施公路兩側的綠化工程,並加強對綠化植物的管理與養護,保證成活。尤其應注意在景觀的跨越河流處採取相應的綠化措施,協調橋樑和河畔景觀。強化公路沿線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監督工作,要求運輸含塵物流的汽車加蓋篷布。對成片灌叢區域加以保護,通過保護其棲息地,間接保護野生動物。
7.5 規劃環境污染防治與減緩措施
(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①汽車機械廢氣
道路行駛汽車及站場、碼頭機械作業過程產生的廢氣排放屬無組織排放,對區域空氣造成一定的影響。停車場、站場及碼頭區域機車產生的廢氣通過大氣擴散,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通過項目區道路綠化措施,種植淨化廢氣能力較強的植物樹種,對汽車機械廢氣有較好淨化作用。
②粉塵
採取對露天散貨堆場配置噴淋設施,並對堆場進行篷布覆蓋;在散貨裝卸作業機械設備上可採用封閉式廊道或半封閉式運輸系統和集塵器,在卸船機抓鬥、料斗卸料口、皮帶輸送機交叉處設定貧水抑塵裝置,選用霧化噴嘴,噴灑霧化薄膜;運輸車輛實行全密閉運輸;加強道路養護和提高綠化面積,減小風速和吸滯粉塵等措施,有效降低揚塵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③餐飲油煙廢氣
餐飲油煙採用複合式餐飲業油煙淨化器處理後,由專用煙道引至樓頂排放。婁底市餐飲業能源以電能、液化氣為宜,採取“禁煤”措施,其它區域餐飲業應有消煙除塵設施,達標後排放。
(2)水污染控制
規劃實施過程中,合理選取污水處理設施,對較集中的糞便污水、生活污水採用沼氣池厭氧發酵處理。污水量大的站場等區域修建人工濕地進行生態淨化處理。較分散服務設施的糞便污水需經化糞池預處理,餐飲廢水需經隔油池預處理。有條件的地方,修建淨化塘,生活污水排入塘中經生物淨化後,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可作為綠化肥料。
營運過程,交通運輸污水通過自行處理或預處理後進入污水處理廠,全部污水收集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後排放,對環境影響小。
(3)固體廢物的處置措施
①施工期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後定期清運至垃圾處置場處理。對垃圾收集點的位置、收集桶的數量進行合理設計,對垃圾收集點地面進行硬化防滲,並進行定期消毒,殺滅蚊蠅,做到日產日清。
②施工期儘量減少物料剩餘,將剩餘材料有序存放,妥善保管,循環使用,減輕建築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廢棄土石方應全部運至合法棄土場合理堆存。施工過程中,取料場應選擇開採面積小,有用儲量大的採區;取土完成後做好場地綠化、復墾。依照地勢條件設定匯水溝渠,做好棄土場攔排水工作;並對棄土場坡面進行綠化植草防護,減少水土流失。嚴格管理並採取以上措施後,對環境影響較小。
③設定垃圾桶,並由當地環衛部門進行收集處理;加大環保宣傳。設定環保宣傳標語等,減少乘客不文明亂丟垃圾行為的產生,保證垃圾有效收集處理。
④危險廢物收集至危廢暫存間並交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4)循環經濟
建立固體廢物收集、資源化利用、管理與運行的市場化運行機制與模式,完善政策法規。將污泥及固體廢物產生等作為控制指標,納入交通運輸規劃經濟考核指標。
按照生態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原理,通過生物能轉換技術,將沼氣池、旱廁、林地有機整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交通運輸規劃。
7.6結論
規劃環評認為,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目標及重點項目規劃是合理的。從區域的生態適宜性和環境承載力分析,適宜發展規劃制定的交通運輸建設項目。通過規劃的實施,妥善、有效地解決環境制約因素,採取環境污染控制和減緩措施,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會議協商、常態聯繫、情況通報、數據互聯、督查考核等工作機制,定期就婁底市“大交通”的規劃、計畫、建設、政策、管理、項目推進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決策和協調調度;落實各政府部門的主體責任,強化規劃的指導性與權威性,將規劃任務納入各部門工作目標;加快推進規劃項目前期工作,重點抓好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實,制定詳細實施計畫,確保各項目標和任務有序推進;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各政府部門的聯動機制,統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形成發展合力,強化要素保障;健全規劃評估機制,加強規劃執行過程中的動態跟蹤,及時把握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進一步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
8.2加強規劃引領
制定交通重大項目建設方案、安排項目建設計畫時,充分考慮婁底市的經濟發展條件和近期交通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應適當超前,保證合理的設計周期和一定的項目儲備,確定合理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建設,並制定明確的行動計畫和責任部門建議,使得規劃成為市委市政府推動各項工作的抓手。
重大項目實施前,應著重考慮項目建設風險評估。加強建設項目程式管理,完善項目立項報批程式,進一步提高預工可、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質量,規範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招投標工作。慎重比選項目規劃設計單位,加強單位資質審查,提高項目實施前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質量。加強工程施工圖設計批覆、變更審批、竣(交)工驗收工作,提高建設項目管理水平。
8.3強化資金保障
加大資金扶持。要實現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各階段目標,需要有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公路、水路等基礎設施具有準公共物品屬性,是公共投資的重點,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更加迫切需要政府通過專項資金給予扶持。為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業發展,要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拓寬資金來源的同時,政府要通過增加財政預算內資金投入、建立專項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基金等途徑,以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或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支持。通過穩定和不斷擴大政府投入,增加政府扶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力度,發揮政府在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展投融資渠道。創新政府對公共運輸投入方式,完善長效發展的扶持機制,加強公共運輸專項扶持。同時,積極探索新的多元化市場融資方式,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吸引非公有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確保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通過“政策吸引、項目吸引、服務吸引”的改革創新,激發社會投資交通建設的熱情,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最佳化交通建設項目招商模式,研究高速公路招商由“一項目一招標”為主向“打捆組合招標”為主轉變;通過統籌沿線土地開發收益、配套設施經營、“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等,將交通設施沿線用地綜合開發增值收益統籌作為交通建設資金補充,保障交通項目建設。
8.4保障用地需求
保障交通建設用地,加快推進允許辦理用地預審的項目建設,對其他類型交通重點項目及其配套項目的用地,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爭取國、省支持。
保障公共運輸用地,對改變土地用途的公共運輸用地,由政府收回後重新供套用於公共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對新建公共運輸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對現有公共運輸設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進行立體開發。
保障快遞物流項目用地,對物流園區的項目用地、為物流業務開展配套的倉儲用地,享受工業用地政策;對利用現有工業廠房、倉儲用房發展快遞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
8.5加強項目管理
充分發揮政府領導作用,加強行政管理和技術管理,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健全完善項目建設工作體系和管理體系,落實監督責任,加強工程進度、質量、安全、造價和廉政“五位一體”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強化精細管理,推進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深化“品質工程”示範創建;堅持“陽光操作”,加強招投標活動監管,強化項目建設成本核算,控制工程投資,全面落實廉政管理責任,建設廉潔工程。

政策解讀

為更好地理解《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內容和精神,現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紐帶,是經濟社會邁向現代化發展階段的戰略支撐和先行引領,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編制好《規劃》,對做好今後五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夯實全市交通運輸事業長遠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是指引婁底市交通運輸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性綱要,旨在針對交通運輸發展現狀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與操作路徑。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年,2021年至2025年為規劃期。
二、編制過程
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我局於2020年7月份啟動編制工作。2021年3月形成徵求意見稿,徵求了各縣市區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建養中心等單位的意見,共徵求意見39條,採納20條,部分採納2條,未採納17條。2021年5月徵求發改委、自然資源、環保等市直單位部門的意見,共徵求意見72條,採納44條,部分採納1條,未採納27條,市工信局等5個部門無意見。2021年6月11日組織專家和有關部門、局科室召開了技術審查會,已按照4條主要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在吸收專家和部門意見後,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2021年9月10日召開的市政府第十七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並按要求修改到位。同時,也對標銜接了《湖南省“十四五”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湖南省“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公路、水路)》,並根據其結構、內容及主要指標體系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六大部分、8個章節。
(一)總結“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
過去五年,婁底市緊緊圍繞“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要求,基本建成“能力充足、方式協調、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核心區同城交通全面完善,外圍區域城際走廊大幅提升,陸域對外交通暢通無阻,內河航運中心集散高效,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婁底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項目推進率達到68%,基本實現規劃目標。
(二)提出“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趨勢
“十四五”期,是交通運輸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婁底市交通運輸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挑戰。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加快轉型升級,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交通運輸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加快向集約化轉變,此外,新一輪科技革命將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技術、交通服務、交通管理重大變革。
(三)提出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統籌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部署,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打造“四城建設”總體目標,圍繞湖南省“四好”交通發展理念,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奮力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2.基本原則。搶抓機遇,適度超前;統籌融合,提升效能;主動適應,綠色發展;市場導向,體制改革。
3.發展定位。婁底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發展定位為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體為:“長株潭3+5城市群”面向湘西、大西南的區域性核心交通樞紐;支撐婁底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重要依託;實現“先進制造業強市、產教融合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城市戰略定位的重要支撐。
4.主要目標。到“十四五”末,基本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家幹線鐵路、普通幹線公路和鐵路為主體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發展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網,綜合交通線網承載能力和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智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推動婁底市交通運輸與周邊城市協調發展、市域內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化並提升婁底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人民對交通滿意度明顯提高。
《規劃》共設有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服務、交通科技與信息化、綠色環保、安全應急等42個主要量化指標,其中約束性15個,預期性指標27個。
(四)提出規劃的主要任務。
1.⠼構建高效通達的公路網。加快推進國省高速公路“三縱三橫”骨架網建設,遠期構建“五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形成“九縱三橫十聯”的國省幹線路網布局,加快構築暢通優質農村路網,謀劃漣源市撤縣(市)改區交通布局。
2.⠼完善水運港口碼頭布局。推進漣水航運建設工程、資水提級改造工程、礙航險灘疏浚整治、一般航道建設工程,加快客、貨運碼頭建設,完善水上支持保障系統。
3. 提升交通樞紐及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水平。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務優質、集疏高效的交通樞紐,強化運輸方式間有效銜接轉換。
4. 提高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最佳化“兩橫三縱”綜合運輸通道布局,提高軌道交通、常規公交等客運模式服務水平,構建“2個層級通道+13個物流樞紐+4大服務網路”集約高效物流體系。
5.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明確普通國省道處治重點,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提高路域環境綜合水平,推進養護科學決策,提高公路養護信息化水平。
6.提升交通科技、標準與信息化水平。推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完善數位化客運運輸服務創新套用體系,完善信息化創新發展保障體系。
7.提升綠色交通發展水平。多措並舉推進綠色交通發展,強化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強化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8.提升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完善安全發展體系,強化安全科技套用,推進安全制度建設,夯實安全發展基礎,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推動安全文化發展,強化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搶險保通隊伍建設。
9.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構建軍民深度融合、高效順暢的工作機制與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資源與信息的充分共享、技術深度融合,開創高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軍民融合發展體系。
(五)環境影響評價及實施保障
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國務院令第559號要求),本規劃在編制了環境影響評價。在社會經濟發展、水環境、環境空氣、聲環境、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和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規劃環評認為,婁底市 “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六)重大項目謀劃。
規劃謀劃了公路、水運港口碼頭、運輸站場、公路養護、軌道交通、智慧交通、安全應急保障、航空8個方面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約764億元,“十四五”投資約168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